中文版
吧城中華會館四十周年纪念刊
(1900-1939)
潘景赫 董事
吧城中華會館第一任正总理
( 1900 - 1923 )
吧城中華會館四十周年纪念刊
(1900-1939)
梁友兰 著
梁英明 译
出版 :
吧城 中華會館
1940
趙德和 董事 玛腰
谨以此书献给吧城中华会馆的所有倡
导者和创始人,并作为对他们的怀
念。他们为本群岛华人社会运动建立
的丰功伟绩,将以金色大字永远铭刻
在全荷属东印度华人的历史上。
中国驻巴达维亚总领事葛祖爌先生
许金安 董事 创办人
简短的祝词
能为即将出版的《吧城中华会馆四十周年 让华人子弟进入当地政府兴办的欧洲人小
纪念刊》撰写这篇“简短的祝词”,我感 学就读等等,而最重要并坚持至今的改
到荣幸和高兴。 革,是在向学生讲授中国语文时使用“清
作为创始人之一,我得以见证中华会馆起 音(Tjeng Im)”(亦称“国语”)。
初从一个没有多少影响力的小组织,发展 今天,在各地华人聚居区内,人们对此已
到如今的一个著名大社团,并已实现了它 不再感到陌生。这个主意是本会已故创始
的一部分理想,我深感欣慰和满意。本会 人、荣誉会员及第一届主席潘景赫先生提
所以能够获得这一切成就,是由于那些真 出来的。由于看到使用客家话、福建话或
心诚意的人们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 广府话来教学是多么困难,甚至因为彼此
钱,团结合作,共同努力而建立的功绩, 缺乏和睦精神和相互理解,用方言教学竟
他们使中华会馆成为我们华人其他社会运 然成为某些纠纷的“根源”,甚至导致争
动的一个好榜样。 吵,因而他提出了这一宝贵的想法。
我依然记得,在1900年3月17日下午大约 吧城中华会馆还做了其他很多重要的事
五点钟的时候,在巴达维亚的布隆奇斯特 情,包括从华人的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方
(Brondgeest)律师事务所中,我和其他 面的问题。刚产生的理事会,工作很辛勤
理事们——其中有已故主席潘景赫先生和 努力。他们每天晚上都聚在会馆内讨论各
秘书陈金山(Tan Kim San)先生——在一 种关系到我们华人社会的问题,目的是要
起,并跟随大家在上述律师起草的章程上 使会馆了解这些情况。
签署了我的名字,然后呈交荷属东印度总 吧城中华会馆是本群岛的第一个华人社
督大人阁下批准,以使吧城中华会馆获得 团,它试图在华人社会中传播和发扬至圣
合法团体的身份。 孔子(Tji Seng Khongtjoe)的教导,并按照
同一年,在1900年6月3日颁布第15号法令 我们伟大圣人的教导,进一步改革华人的
(载《爪哇新闻》1900年6月8日第46期) 风俗习惯和婚丧礼仪。
以后,吧城中华会馆就成为建立具有同一 吧城中华会馆关于建立学校的决断和行
名称和宗旨的其他社团的“基本依据”。 动,显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如今,
而法令颁布之日,也正式开启了中华会馆 许多学生都已在各地拥有良好的社会地
历史的第一页。 位,有不少人在外国获得各高等学校的学
在历史的进程中,40年并不是很长的时 位,也有许多人在我们祖国担任各种官
间。然而,对于这个群岛的华人社会运动 职。
来说,却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学校的学生有许多来自东爪哇、中爪
推动我们华人进步的一些重要变革,正是 哇、西爪哇以及苏门答腊和西里伯斯等地
由这个团体进行的,例如创立荷华学校, 区,可见我们的教学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我们不应该忘记的是,吧城中华会馆所 馆四十周年纪念刊》的内容,那里记载了许多
以能够屹立至今,是因为它得到了华人 可以作为榜样和范例的重要事情。
社会、本会会员以及其他民族的多方面 我希望理事会出版这部著作的用意能够圆满实
支持和赞助。每当会馆举办各种展览或 现。
演出时,他们都会捐赠财物。华人公馆 作为本文的结束语,我对正在上学、已经毕业
(Chineesche Raad)也向在中华会馆学校 或将要入学的青少年们寄予很高的期望,正如
就读的贫困学生提供助学金。 我们的大圣人孔子所言:
我赞同吧城中华会馆理事会出版会馆历史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的决定,这件工作对社会具有重要的价 我也祈求上天保佑吧城中华会馆日益兴旺,增
值,并将为我们的后代树立一个榜样。 进我们华人以及全社会的福祉和进步。
我不需要在这篇“简短的祝词”中重复说
明中华会馆做过的工作,而只想请诸位读 敬礼!
者从头到尾地仔细阅读这部《吧城中华会 许金安
1940年3月于巴达维亚
余春祥
第十二任正总理 ( 1939 )
前言
今朝成就,归功往昔,
现时努力,皆为来日。
—W.Bilderijk (1756-1831)
孔子诞生2451年2月17日-2491 质。
年2月 9日! 悠久的中华文明,以及大圣人
公元1900年3月17日-1940年3月17
日! 孔夫子的教导和德行,使本会馆的生
命获得重要的激励和动力。
对我们华人来说,一个以我们
民族顺利进行的各种社会运动和改革 为改进和改革华侨的生活方
为基础而建立的团体,这40年的历史 式,会馆曾进行各种评估和工作,以
是弥足珍贵的。它起初只是巴达维亚 确认哪些是陈旧、过时、无用而又浪
一些华侨所创立,他们也完全没有预 费的不良习俗,这些问题已经受到中
料到,这个新的团体竟然能够健康成 华会馆理事会的关注,并千方百计加
长,而且日益壮大,一直生存到现 以改变和改进,使它变得恰当、合
在。 适,而且成为至今人人遵守的“通行
的习俗”。
领导人、章程、作用、工作等
等都已变更而不相同,但是会馆的基 正如有句谚语所说:“今朝成
本性质仍然没有改变:中华会馆是为 就,归功往昔;现时努力,皆为来
全体华人而创立的华人社团。 日。”我们今天的生活,遵行的风
俗,以及各种习惯和特性,都已不同
40年在史籍中可供记载的事情 于上个世纪,而“现时努力,皆为来
不算很多。但是,如果这段历史发生 日”的意思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应
在由黑暗时代转到光明时代或进入新 该像过去的领导人那样地努力工作,
旧交替时代,这段历史就可以作为我 沿着坚定不移的方向,使我们子孙未
们华人今后社会运动的借鉴和榜样。 来的生活更加进步和改善!
明显的例子是,人们通过辛苦 不违背实际情况,根据真正发
努力、坚韧不拔和团结协作,就可以 生过的事实来撰写过去40年的历史,
克服一切困难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并不是一件容易和轻松的工作,何况
想起1900年3月17日(孔子诞生2451
吧城中华会馆是在区别于当时 年2月17日)中华会馆成立时,情况
已有各种团体的基础上成立的,它具 与今日大不相同,而本会馆正是秉
有与其他各类团体不同的宗旨和性 承“区别于其他团体的宗旨”这一原
则创立的。如今,在不同情况下出版 对本书编辑委员会从1936年5月
这部历史著作,就是对本会馆诞辰的 19日经选举产生直到今天正式出版期
一种纪念。 间所做的实实在在的工作,理事会表
示衷心的感谢。
这部历史著作只记载和公布真
正发生过而又值得让人们了解的事 对所有曾经以各种方式提供支
实,而不刊登与本会馆历史无关的谈 持的赞助人,理事会也不会忘记向他
话或文字,也不刊登任何广告。 们致谢。
这部历史著作首先记载对真实 本会全体理事和会员们相信,
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人们时刻反 这部以简朴的形式出版的著作,将相
复阅读,可以作为未来社会运动借鉴 应受到本群岛华侨的欢迎。
的事情。因为我们可以将它当作一种 让我们祝愿这部历史著作能够实现出
榜样,即是通过坚韧不拔的努力和勇 版的初衷。
气,以及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就可
能完成人们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任 我们要进一步发扬团结一致、
何事情。 通力合作的精神,坚守理想和高尚的
生活情操,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加
大家从中可以看到,中华会馆 强协作并镇定面对各种意外情况,以
的成立以及它过去、现在甚至未来所 破解当今乃至今后遇到的种种难题。
完成的工作,对全体华侨都具有重大
的意义,因此,对我们来说,本书的 中华会馆理事会
出版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
巴达维亚 孔子诞生2490年11月2日
我们不会忘记,为出版这本纪 公元1939年12月31日
念刊,作者们花费了大量精力和时
间,中华会馆全体理事和会员对他们
的劳动表示赞赏和感谢。
纪念刊编委会
前排左起 : 洪渊源,鄒东淋,吴上秩,翁振泰
后排左起 : 陈文星,苏鸿春,梁友兰
编辑委员会简要说明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900年,率先在本国华人社会 1925年,理事会就曾决定出版“25周
创立并享有盛名的吧城中华会馆,是 年纪念刊”,并推举郭德怀先生负责
我们华人前进道路上的指引者、先行 编写。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项大工
者和开拓者。35年后,为了以某种方 程未能完成。
式纪念这件事,中华会馆理事会曾打
算举办一场游园会,然而由于几方面 纪念刊委员会起初以梁友兰
的原因而不得不推迟。不过,理事会 先生为主任,邹东琳(Tjee Tong
坚持认为,还是应该以某种形式举办 Lim)、陈抚辰(Chun Foo Chun)
纪念活动,将中华会馆的历史作为“ 、洪渊源(Ang Jan Goan)、吴
传家宝”奉献给社会,成为我们华人 上秩(Go Siang Tiat)诸先生为委
广大青年和社会著名人士的一个高尚 员,陈文星(Tan Boen Seng)先生
的榜样。 为秘书。委员会于1936年6月23日举
行第一次会议,并作出如下决议:“
于是,理事会又有了一个想 会议一致同意出版一部根据各种记载
法,即出版一部关于吧城中华会馆自 及当事人说明编纂的吧城中华会馆
1900年成立至1934年的历史著作。这 史,这部著作将不包含任何广告或其
个想法得到热烈响应。然而,由于找 他以任何方式撰写的旨在宣传的文
不到适合完成这一艰巨繁重任务的人 字。
选,这项计划便搁置下来,直到1936
年3月31日的理事会会议上才又重新 其后,委员会推举梁友兰先生
提起。同年4月改选理事会时,决定 为撰稿人,认为他足以胜任这项艰巨
将这件事移交给新的理事会处理。 而责任重大的工作。接着,为了分担
一部分工作,纪念刊委员会经过改
1936年5月19日,在新理事会 组,由最年长的会员邹东琳先生担任
召开第一次会议时,又讨论到这个问 委员会主任。
题,与会者一致同意上届理事会的提
议,并选举产生了“纪念刊委员会” 在两年多时间里,梁先生以不
。 知疲劳和放弃休息的精神,努力完成
了任务,包括搜集所有需要记述的证
实际上,出版纪念刊的愿望不 据,查阅1900年以来直到最近的所有
是这次理事会首先提出来的。早在 会议记录和各种出版物,将这些资料
送交一些理事特别是当时还健在的创 以上就是理事会为克服种种困
建人审阅,其中有首届主席潘景赫先 难和阻力而做的工作,在奋斗了这么
生(已故),首届司库许南章先生( 长时间以后,这部著作最终得以出
已故),以及玛腰许金安先生(目前 版,恰恰印证了以下这句话:
唯一还健在的创建人)。
有志者事竟成
他的辛苦劳累有了成果。1938 编委会感到自豪的是,经过我
年,他终于完成了本书的撰写工作。 们和中华会馆其他理事们通力合作,
这部著作在多年后终于面世,使本地
但是,由于资金不足,书稿不 华人社会以至在外国都能读到这本
得不推迟出版。这个问题使纪念刊委 书。
员会特别是纪念刊的编写者感到担 虽然原来的纪念刊委员会已改
心,以为这部书稿最终只能存放在档 组为编辑委员会,它此前也曾辛苦履
案柜里,而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就只 行过重大的职责,现在看到这一艰巨
好放弃出版的愿望,那些书稿也将变 工程终于有了成果,同样感到十分高
成一张张发黄而遭虫咬的废纸了。然 兴。
而,正如俗话所说: 编委会满心期望本书能够得到
华人社会的回应,并以此结束这篇关
世上无难事,只怕心不坚 于有助于促进华侨社会运动的中华会
于是,理事会决定将“纪念刊 馆历史撰写过程的简要说明。
委员会”改组为“编辑委员会”,继 编委会没有忘记向中华会馆的
续负责纪念刊的出版工作。1936年 理事们和其他会员表示感谢。在这部
10月8日,又决定将原来编写的“三 《吧城中华会馆四十周年纪念刊》的
十五年史”的内容延续到1940年,成 编写过程中,他们对编委会给予了充
为“四十年史”,并计划在1940年出 分的信任,并做了大量工作。编委会
版。 敬祝大家一切顺利,并希望这部史书
中华会馆的新一届理事会由余 得到各界人士特别是华侨的热烈欢迎
春祥(Ie Tjoen Siang)先生任主 和足够的重视。
席。1939年2月7日,理事会选举出编
辑委员会,以邹东琳先生为主任,洪 编辑委员会
渊源、吴上秩,苏鸿春(Souw Hong
Tjoen),翁振泰(Ang Tjin Thay) 巴达维亚,孔子诞生2490年11月20日
和梁友兰诸先生为委员。临时秘书处 公元1939年12月30日
由中华会馆总务部的陈文星先生领
导。理事会授权编辑委员会“以最佳
方案印刷出版本书”。
本书作者梁友兰先生
卷首语
“谨向吧城中华会馆各位创建 教育问题,关于大众社交问题,以
人致敬!” 及丧事范围内的问题,等等。这些
问题不是一个接一个出现,而是同时
我要以这句话作为本书卷首语 存在。我考虑成熟后,决定将本书的
的开始。 内容分为三个时期来叙述:(1)初
创五年(1900-1904);(2)1905-
当我着手编写中华会馆这部历 1914年;(3)1915-1939年。这样的
史时,我心中充满对吧城中华会馆理 划分,可以完全说明每个时期中华会
事会的感激之情。他们将这个任务交 馆的活动,通过一项一项的工作,人
给我,是对我极大的尊重。我必须承 们就可以获得对这个时期的总的看
认,这件事使我面临许多困难。 法,如对教育、丧事部门等工作的看
法,但是,这样的叙述只能让人们清
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并不是 楚了解中华会馆某一方面的工作,而
因为缺乏资料,相反,是因为资料太 在阅读关于其他方面的工作之前,就
多。要挑选和整理这些资料不是一件 不能了解各项工作之间的联系。最
容易的事。此外,这些资料也需要加 后,我决定采取我自己这样的编写方
工:有些资料的内容不够清楚,必须 法。
仔细研究才能确定它们是否为原始记
录;有些内容令人怀疑的资料则必须 没有一个人会比作者自己就本
与其他的资料核对比较,以确定哪些 书对会馆历史的记载更感到不满意的
资料是真实可信的。有些传说的事 了。为了不让这本书太厚,必须对大
情,还要经过调查,以断定是否确有 量资料进行筛选,并被迫删掉了其中
其事,等等。同时,调查核实的工作 许多内容。当然,删掉这些资料是一
十分困难,因为曾经在中华会馆的活 件十分困难的事,只有在万不得已的
动中起重要作用的人当中,许多人已 情况下才会这样做。
经作古。当时,中华会馆的创建人只 对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我完成这一工作
有三位仍健在,即潘景赫、许金安和 的所有诸位先生,特别是吧城中华会
许南章诸先生。而到本书完稿之时, 馆的监护人、玛腰许金安先生使我了
就只有许金安先生得以亲眼见证这一 解到许多有关情况,我谨在此表示衷
成果了。 心感谢。
在开始编写前,必须先处理大 梁友兰
量而又种类繁多的资料,例如,关于
总理 第四十届理事会
副总理
顾问 :余春祥
秘书 :邹东琳,林顺锦, 洪渊源,吴上秩, 林敬贤, 吴谦吉
司库 :苏鸿春,陈富丁,雷珍兰李文新, 林永进,陈抚辰
理事 :陈文星,罗绍信, 陆子明
监事 :高基春, 梁友兰.
:郭锦树,郭允廉 医士,许友传, 宋宗信, 翁振泰, 廖贵义, 林克延, 吴慎机.
主任 :陈荣温 博士,蓝国清,吴庆美.
秘书
委员 编辑委员会
: 邹东琳
: 陈文星
: 洪渊源,翁振泰, 吴上秩, 梁友兰,苏鸿春
目录
序.............................................中国驻巴达维亚总领事葛祖爌先生
简短的祝词.........................................................玛腰许金安
前言...........................................................中华会馆理事会
编辑委员会简要说明.................................................编辑委员会
卷首语.................................................................梁友兰
第四十届理事会...............................................................
第一部分 初创五年(1900-1904)
一、 中华会馆的创立.........................................................
二、 第一年.................................................................
三、 “华文学校”...........................................................
四、 有关文化的问题.........................................................
五、 殡葬事务中的互助.......................................................
六、 英文学校:雅鲁学院.....................................................
七、 社会工作...............................................................
八、 巴达维亚成为其他地方效仿的榜样.........................................
九、 各分支的建立...........................................................
十、 中华会馆与大众教育问题.................................................
十一、最初五年内的其他情况...................................................
第二部分 1905-1914年
一、中华会馆的新分支及新成立的团体...........................................
二、各地中华会馆的联合组织:中华总会和爪哇学务总会...........................
三、中华会馆学校.............................................................
四、选派学生去南京...........................................................
五、创办中等学校的努力.......................................................
六、中华会馆与荷兰文教育.....................................................
七、B部和F部.................................................................
八、中华会馆与中华文化.......................................................
九、中华会馆与公众利益.......................................................
十、其他族裔人士的关注.......................................................
十一、其他...................................................................
第三部分 1915-1939年
一、中华会馆的分支机构.......................................................
二、中华会馆学校.............................................................
三、图书馆...................................................................
四、B部以及F部的关闭.........................................................
五、李陈基金.................................................................
六、中华会馆与华人社会问题...................................................
七、中华会馆反映的华人社会...................................................
八、内部问题.................................................................
附录 :复制文件
A. 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理事会致全体华人书 ( 1900 年 )....................... 201
B. 中華會館关于办理殡葬事务的意见....................................... 204
C. 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理事会关于婚庆礼仪的意见 ( 1901 年 )................. 206
D. 婚礼若干规定......................................................... 208
E. 中華會館为华文学校筹款
在巴达维亚举办 “ 义卖市场 ” 的报道................................ 209
F. 理报 ( Li Po ) ( 周刊 ) 内容摘要..................................... 213
G. 巴达维亚中華會館
为在荷属东印度建立一所华文中学而散发的公开信........................ 219
1900年6月8日 瓜哇报 第46期 关于中華會館注册许可证....................... 222
1900年6月3日 中華會館合法成立总督决定书................................. 224
1907年1月9日 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印章注册................................... 225
1907年8月16日吧城司法部No.7951关于中華會館會名注册决定书................ 226
1930年7月1日总督No 2X关于理事会改组决定书............................... 227
1908年9月18日吧城中華會館No.71通告...................................... 228
1908年9月24日 No.913委员聘请书.......................................... 230
1908年10月1日 No.932 会议通告书......................................... 231
吧城中華會館 1900 - 1940年理事會名列表................................. .235
图片部分................................................................ 261
第一部分
初创五年
(1900-1904)
1
2
一
中華會館的创立
从華人的民族运动来看,20世 有为全社会服务的团体,而只有几
纪的到来对荷属东印度的華人社会 个丧事组织,其中如 Tjoe Hoe Tee
是极其重要的。 Beng在大港唇(Kali Besar)对岸拥
当时,巴达维亚華人的社会交往情 有一座会馆大楼,如今,这个社团
况并没有闪耀出多少亮点,相反, 只留下一个名称而已。更早的组织
在我们民族的礼仪生活中却存在不 是旧新合吉(Khoe Sien Hap Kiet),
少阴暗面。 成立于1869年,至今仍存在。除此
以外,大体上可以说,其他華人团
在不同方言集团的華人之间, 体只有一些时常因为彼此互相干扰
我们看不到应有的和睦友好关系。 而产生纠纷的组织。
因为有地域观念,在福建人、客家
人和广府人等方言集团之间似乎形 社会状况也未能让希望我们民
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更不用 族取得进步的人们感到满意。那时
说他们对土生華人的态度了。即使 華人上层人士举行婚礼宴会的情况
是土生華人自己,他们之间也很 就是一个例子。有些人为此花费金
难有协商的精神, 甚至在土生華 钱和时间犹如流水一般。在婚礼前
人之间,还有人自称为“八帝贯 十天,就开始举办喜宴!更不用
人(anak Patekoan )”、“大公司人 说,真正举行婚礼那天的庆祝活动
(anak Kongsi-Besar)”、“斯年人 是多么豪華炫耀。婚礼过后,还要
(anak Senen)”等等(八帝贯、大公 不断地举办宴会!婚后第三天,新
司、斯年,均为巴达维亚華人聚居 婚夫妇要与大家见面,同时还有十
街道名称——译者注) 。 这也是 分热闹的游行。到第七天,他们才
一种地域观念,只是地域范围更小 回到金碧辉煌的新房,这一天称
而已。 为“谢亲家日” 和”“谢亲家母
日”,也是向宾客“致谢”的日
那时候,荷属东印度華人还没
3
子。 中,他承认需要按照西方的榜样实
这些情况不能不使头脑清醒的 行某些变革,但又提醒人们说,在
这个问题上不能越过界限,不得践
有识之士急切地挽起袖子来动手改 踏已被奉行千百年的传统,同时必
善它。 须坚持孔子的教导。1)
何况当时中国自身也正在发生巨大
的变化。 辜鸿铭在他撰写的英文著
让我们看看在巴达维亚成立中華會 作“The Story of a Chinese Oxford
館之前,我们祖国发生的变化吧。 Movement”(《中国牛津运动故
事》。1833年,天主教会在英国
1875年,光绪皇帝在中国登 牛津大学发起要求恢复天主教教
基。他是一位试图实行现代化改革 义和仪式的运动,史称“牛津运
的皇帝。他的改革努力没有得到慈 动”——译者注)中描述了当时中
禧太后的赞同。1898年,光绪帝被 国人对变法的反应。 2)
慈禧下令逮捕。从此以后,这位满
怀改革理想的皇帝再也不起作用, 1894-1895年间,中日发生战
直到1908年去世。 争,其结果不仅是中国战败,而且
使中華民族认识到了中国的衰弱。
中国是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后到了1898年,这是中国近代史
呢? 上重要的一年。
变化就是: 因为在这一年里,在康有为领
在李鸿章的推动下,重要的城 导下,发动了以“1898年变革”(
市之间实现了电报联系。中国最早 戊戌变法)闻名的行动。
的电话线路是1881年在上海与天津
之间建成的。还修通了新的火车铁 根据康有为的看法,当时中国
路,如塘沽到天津,以及台湾岛上 面临的处境很不好。一方面是由于
的铁路等。但是,也立即出现了针 人们已不再奉行古老的中華文明传
对“新精神”的反应,尤其是仇视 统,一方面也因为人们已不能适应
外国人以及更带有理想色彩的做 新的形势。
法,其目的是让人们记住,不要受
西方的影响。翰林院成员之一的张 在变法派看来,立法、教育和
之洞曾著有《劝学篇》(英文译本 法律都必须按照西方的原则加以改
称为“China’s Only Hope”)。其 革。在学校一中華會館的创立
1)郭克明著《中国简史》,第158-159页,巴达维亚,新报社 2) 此书的部分内容,见郭恒节著《两个顽固头脑》的“中国
1925年版(Kwee Kek Beng, “Beknopt Overzicht der Chineesche 国内运动”一节,第79-92页,柏林1921年出版(Kwee Hing Tjiat,
Geschiedenis”, Sin Po Batavia, 1925, p. 158-159。 “Doea Kepala Batoe” Berlijn 1921, fatsal “Gerakan di Tiongkok”,
p. 79-92)。
4
在学校中必须讲授新的科目,必须 隆伯格(P. H.Fromberg)在他撰写的
让学生了解西方的知识。 《爪哇華人社会运动》(De Chinee-
sche Beweging op Java)书中所
光绪皇帝赞同康有为的思想, 说,1900年在荷属东印度也是不平
但是保守派不喜欢将要进行的变 凡的一年。弗隆伯格先生是華人的
革,而且他们获得慈禧太后的支 朋友,他将那一年称为“不平凡的
持。在改良派看来,慈禧太后就是 一年”,不只是因为爪哇在那一年
中国进步的障碍。因此,他们想要 成立了中華會館,还因为在那一年
削弱太后的权力,但是,这一切计 废除了鸦片贸易业和典当业的承包
划都被太后得知,她立即采取了一 制。关于政府垄断鸦片贸易和典当
系列措施。1898年9月22日,太后 业已经实行多年,屠宰税承包制早
下令逮捕光绪帝。这一天正好是光 已废除,政府还规定不准再成立农
绪帝第一次下诏变法后第100天, 业信贷银行。7)
因此,1898年的变法又被称为“百
日维新”。3) 康有为逃到外国,才 这时,有些人想在巴达维亚成
得以避免杀身之祸。4) 1903年,他 立一个新的团体,这个团体与众不
在槟城曾询问吧城中華會館是否欢 同,它应该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迎他前来访问。在得到邀请后,他 并且以中華文明特别是孔子的教导
作为中華會館的客人来到爪哇。5) 为圭皋。
在吧城中華會館成立前不久,在 很难说是谁率先提出成立这个
中国发生了所谓义和团暴乱。它大约 承担改革華人生活习俗与社交礼仪
在1899年从山东和直隶开始。 6) 的新团体的想法。
到1901年,义和团暴乱才告终 据中華會館创建人之一并任会
止。 馆监护人的许金安先生回忆,成立
在中華會館成立之前不久的中国, 这个会馆的积极推动者之一是李金
发生了种种事件,而正如P. H.弗 福(Lie Kim Hok)先生,而据许南章
(Khouw Lam Tjiang)
3)1898年6月11日,光绪首次下诏变法。同年9月22日,太后
重新掌权。参阅H.F. 麦克奈尔《中国近代史》,第577页,上海 先生说,其他的创建人还有陈
商务印书馆,1927年第二版(H.F.MacNair, “Modern Chinese His- 金山(Tan Kim San )先生、李金
tory”, Commercial Press,2nd ed. p.577)。 福先生和李兴濂(Lie Him Liam)先
生。他们都曾积极呼吁成立中華會
4)参阅郭克明著《中国简史》第165-168页。
5)关于康有为访问吧城中華會館一事,分别见1903年8月7日 7)见弗隆伯格著《爪哇華人社会运动》,阿姆斯特丹埃尔斯
的理事会特别会议、1903年9月20日的理事会会议及1903年11月8 维尔(Elsevier)出版社1911年出版。朱茂山(Tjoe Bou San)翻译的
日的理事会会议第49号、53号和58号会议记录。 马来文本,第57页,巴达维亚新报1921年出版。
6)见J. J. L. 杜文达克博士著《中国历史事件与人物》
,第334页,海牙玛蒂努斯尼霍夫出版社1935年出版(Dr. J. J. L.
Duyvendak, “Wagen en Gestalten der Chineesche Geschiedenis”,
Martinus Nijhoff, ‘s Gravenhage, 1935, p. 334.)。
5
館。 因为他估计这个团体也许“不会存
推动成立中華會館的人们可以 在很久”。
说是爪哇華人社会运动的开启者, 在中華會館成立以前,曾宣布
他们不知疲倦地促使许多華人居民 邀请黄玉昆先生担任中華會館主席
参与这一社会运动。 一职。但是,据许南章先生回忆,
黄先生表示自己当时已经在Tjoe
在彼此商讨获得进展之后的某 Hoe Tee Beng担任主席,因此没
一天,四位先生来到潘景赫先生位 有时间再承担中華會館的领导工作
于芒加勿萨(Mangga Besar)街的家 了。
中,他们是陈金山、黄坤舆(Oey
Koen Ie)和李兴濂先生,此外还有 今天,我们已经很难明确地说
一位先生,潘景赫先生已经记不清 明,究竟是哪一位率先倡议成立中
楚了。他们向潘先生说明想要创立 華會館,也不知道谁是创建人了。
一个首先体现中華文明的新团体的 实际上,可以说中華會館的创建人
想法,还想请甲必丹黄玉昆(Oey 共有20位。他们的后人记下了这些
Giok Koen)先生担任这个团体的主 人的姓名。他们是中華會館的第一
席。客人们希望潘景赫先生参加筹 届理事,因此他们的姓名和职务都
建这个新会馆,并邀请他参加将在 记载在最初的章程第6条内,其中
八帝贯的一座房子里举行的成立大 说明他们是会馆的创建人。他们
会。这座房子至今仍然是中華會館 是:
的会所,并属于中華會館所有。
成立大会就这样举行了。遗憾的 潘景赫——主席(后任名誉主
是,现在已经找不到有关的准确记 席并获 Kie Joe Seng Kong 荣衔)
录,但很可能是1900年3月17日, ,1937年7月19日逝世,终年80
或孔子诞生2451年2月17日。 8) 岁。
潘景赫先生在成立大会已经开始以
后才来到会场。当时已经开始选举 丘亚樊 (Khoe A Fan,即丘燮
理事。在成立大会上,潘景赫先生 亭)和翁秀章(Ang Sioe Tjiang)—副
当选中華會館首任主席。潘先生极 主席。
力推辞,但是在大家一致坚持下,
他只好接受了。当时,李兴濂先生 甲必丹黄玉昆,黄坤舆,陈
曾劝说潘先生暂时担任这个职务, 光秩,李兴濂,梁辉运(Nio Hoey
Oen,即梁映堂),潘立斋(Phoa
8)查阅1901年4月13日会员大会记录第7号。 Lip Tjay),许金安(现为监护人)
,陈天生(Tan Tian Seng),胡
6
朝瑞(Ouw Tiauw Soei),胡先清 于1930年7月1日正式认可,才终于
(Ouw Sian Tjeng),温亚东(Oen A 将“Tjina”一词改为“Tionghoa”
Toeng),李金福—理事。 。中華會館成立的时候,它采用的
名称就包含着现代化的性质,也符
丘绍荣 (Khoe Siauw Eng)—顾 合它的现代化目标。9)
问。
陈金山—第一秘书。 关于成立中華會館的宗旨,在
章程第2条中是这样表述的:
丘享宾 (Khoe Hiong Pin)—第二 “本会馆的宗旨是要建立一项基
秘书。 金,并应下述需要承担其一切费
许南章—第一司库。 用:
a. 努力遵照圣人孔夫子的教导,
蔡有德 (Tjoa Yoe Tek)—第二司
库。 同时不违背文明礼仪,而改进
華人的风俗习惯,并提高華人
是谁提出采用中華會館这个名 之间的书信和语言知识;
称呢? b. 为实现a项提出的目标,需要
有一所房屋,一部分用于会员
据许金安先生回忆,建议采用 聚会,商讨会馆的事务,以及
这个会名的人是丘绍荣先生。 在不违反国家法律的情况下,
讨论会员想要讨论的其他问
这个名单上的人一致同意,新 题;
成立的团体应具有现代化的目标, c. 建立一个图书馆,以提高人们
并明显区别于已有的其他团体。会 的知识和认识。” 10)
馆名称中有“中華”两个字。那时 这就是说,在中華會館的宗旨
候,“中華”这个词并不像现在 中,孔子的教导居于重要的地位。
这样通用。華人还自称为“支那 因此,尽力将孔子的教导作为改良
人”(Orang Tjina), 11) 如果你拿起 華人习俗的指针。当时,人们都要
那个时代出版的马来文的中国故事 遵循孔子的言论行事,这并不令人
书,就会常常看到书中用“Negri 感到惊讶,因为華人向来认为孔
Tjina”表示中国,而用“Orang Tji- 子是我们的导师,孔子的教诲在
na”表示中国人。中華會館最初的 中国以外的地方也受到人们的尊
章程也曾使用“Tjina”一词,而不
是使用”Tionghoa”这个词。1928 10) 因为已经找不到这一条款的马来文原文,这里叙述的内容是
年1月16日举行的特别会员大会同 根据经过修改补充,并经总督阁下于1901年5月3日和1904年3月
意修改章程,后经荷属东印度总督 18日批准的文本,但已将用荷兰文增补的内容删去。
11) 见本书附录A。
9)在中国,“中華”一词通常指中華民族。其实,这个词自古已
经使用。在《左传》中,将中国人只称为“華”,这是据華山而
得名,因为他们认为中華民族来自華山。将“中”和“華”合成
一个词,始于三国时期(220-280)。
7
重。1900年7月,中華會館理事会 到的。
出版了一本名为《致全体華人书》 2.为改进華人的书写和语言能力,
的小册子, 在華人社会散发。这 将兴建学校。
本小册子说明了成立中華會館的原 这就是成立中華會館的原因和宗旨
因,然后是高度称赞孔子的教导: 的正式说明。必须指出的是,这
封“信”是在1900年7月(即在1900
“既然有了这样优秀而受人称 年3月17日或孔子诞生2451年2月
赞的教导,而且是我们自己的圣人 17日举行成立大会之后四个月)写
给予我们的,为什么我们不想办法 的。1901年4月31日(星期六)晚上
去获得这些教导呢?” 召开了会员大会,根据第7号决议
记录显示,第二项议程内容是,由
由于想起在我们——即此地的 于本会馆成立已有一年,必须选举
華人——中间,有许多人还没有认 新的理事会。而在最初的会馆章程
识到孔夫子的教导或训诫的意义, 中尚未提到兴建学校的事。
因此,我们20个人同意在本地成立 关于成立会馆的目的以及为实现这
一个称为“中華會館”的团体。 些目的而采取的方法,我们可以
本会馆的宗旨已在章程中说明,并 从“官方”获得进一步的说明。
由总督大人阁下于1900年6月3日颁 范•桑迪克(L. H. W. van Sandick)先
布的第15号法令认可,本团体的章 生曾任爪哇与马都拉以外地区的督
程也将呈交总督大人批准后生效。 察官,后来又任东印度参议院成
现在,让我们在此说明成立本会馆 员,1936年在万隆辞世。他在海牙
的宗旨和希望。 休假期间,曾于1908年8月1日写信
给中華會館主席潘景赫先生,其中
首先,本会馆希望废除或简化 提出了有关中華會館的14个问题。
一切将加重華人负担的婚丧习俗。 在1908年9月15日召开的中華會館
今后,此类婚丧事务将尽可能以简 理事会上曾经宣读过这封信。这次
朴方式进行。本会馆以后将召开会 会议由雷珍兰丘亚樊先生主持。按
员大会,经过会员们考虑和协商 照那时的习惯,为回答那些问题,
后,将根据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 理事会推选出一个专门的委员会作
定。 准备,由潘景赫先生任主席,简
第二方面的希望是: 福辉(Kan Hok Hoei)、甲必丹许金
1.在改良華人的习俗方面,应尽可 安、前任雷珍兰李兴濂以及李金
能遵循孔夫子的教导,所谓“尽可
能”,就是经过会员大会权衡后,
认为根据本地華人实际情况能够做
8
福、陈沧浪(Tan Tjong Long)和翁 如果我们将委员会的说明同中華會
秀章诸位先生任委员,陈锦茂(Tan 館章程第2条的内容比较一下,就
Kim Bo) 先生任秘书。委员会曾向 可以看出二者的含义大致是相同
1908年10月25日的特别会员大会提 的。唯一的差别是委员会的说明中
交关于上述问题的说明草案。 没有提到“尽可能遵循圣人孔夫子
范•桑迪克先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的教导”这句话。但是,这一点实
是:成立中華會館的目的是什么? 际上并没有造成内容的任何区别,
委员会的答复是:“成立中華會館 因为可以说,所有的華人都崇奉孔
的目的是提高華人的知识和文明程 子的教导。
度,使他们摆脱愚昧和水平低下的 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它也包含另
状况。” 一层意思,就是促使各位创建人更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委员 加努力去成立中華會館。这一点,
会把答复中的一个问题进一步做了 我们可以从目前还健在的创建人之
解释,它在开头这样说: 一即许金安先生的话了解到。许先
華人早已盼望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文 生现在担任華人玛腰和中華會館的
明程度。 监护人。
中華民族在他们的圣人孔夫子诞生 在1936年6月3日举行庆祝中華會館
以前已经有高度的文明。那时,已 成立36周年的茶话会上,许金安先
经将有关古老文明的古籍加以整 生曾简要地说明会馆的成立过程。
理。只需要开启華人的智慧,就可 他说,成立中華會館的目的,首先
以摆脱愚昧和低俗的生活。这就是 是促进不同籍贯華侨之间的社会交
我们成立中華會館的动力。 往,改良華侨的风俗习惯。与此同
范• 桑迪克先生将上述说明和其 时,传播孔子的教导是我们的第一
他说明都收录在他的书中(第249- 要务。 13)
254页),书名是《中国境外的中
国人》(Chineezen buiten China) 以促进不同籍贯華侨之间的社会交
,1909年海牙M.van der Beek’s Hof-
boekhandel 出版。同时,潘景赫 往来改良華侨的风俗习惯,与提高
先生给他的信,以及经总督阁下于
1901年5月3日和1904年3月 18日 華人的文明程度和增长華人在书信
修改和批准的会馆章程也收入了书
中。 12) 及语言方面的知识是同等重要的。
12) L.H.W. van Sandick, “Chineezen buiten China”, M. van der
Beek’s Hofboekhandel, ‘s Gravenhage 1909, 248-249页和265-272
页。
13) 参阅《新报》日报马来文版1936年6月4日刊载关于此次茶
话会的报道。
9
对此,会馆的章程又是怎么说的 开展工作。
呢? 中華會館想要提高華人的文明程
度,并尽可能遵照孔子的教导去
众所周知,荷属东印度的華人 做,它也想要增进華人关于书写和
是由福建人、客家人、广府人等方 语言的知识。为此,需要一座房屋
言集团的人构成的。 虽然抛开籍 供会员们聚会讨论会务等,还要建
贯不说,大家都属于同一个民族, 立一间图书馆。
可是有时候在各方言集团之间也会
发生使人难过的事情。促使他们不 由此可见,中華會館起初主要
分省籍和乡籍而增加社会交往,也 是为推动華人社会的文明而成立
是中華會館本身的责任。只要看看 的。在最初的章程中,还没有提到
第一届理事会的成员就会明白。尽 学校教育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中
管没有白纸黑字写明,但是想要达 華會館成立之初,人们并未打算在
到的目的还是显而易见的。在第一 教育领域内开展工作。中華會館是
届理事会的成员中,就包括有土生 一个普通的社会团体,也许可以将
華人和各方言集团的新客華人。在 它视为一个学习俱乐部,人们可以
《致全体華人书》中,理事会曾说 在这里讨论有关文化的各种问题。
明本会馆获得了各方言集团人士的 会馆成立一年以后,会馆开始从事
捐献。我们再次也附带说明,本会 教育工作,并且将它写进了会馆的
馆已拥有将近100名会员,其中包 章程中。章程的修改和补充于1904
括客家籍的新客与土生華人,福建 年3月18日获得总督阁下的正式认
籍的新客与土生華人,还有赞助本 可。
会馆的广府籍華人。我们華人的领
袖、玛腰赵德和(Tio Tek Ho)先生 一颗新星就这样在華人社会中
阁下则是本会馆的监护人。显然, 冉冉升起。它的光芒照射四方,吸
不同集团的人都赞同成立本会馆。 引了荷属东印度各地的人们—不仅
是華人,而且包括荷兰人、印度尼
确切地说,中華會館是華人共 西亚原住民和其他族群—的关注。
同的团体,它是为所有方言集团的 中華會館已经在1900年3月17日(孔
華人而创立的,它首先在文化领域 子诞生2451年2月17日)成立,但是
10
按照官方的说法,它的会龄却要从 方不喜欢的政治取向。然而在不久
1900年6月3日—即总督阁下颁布批 之后,事实已证明这种疑虑是没有
准本会馆成立的法令之日—算起。 根据的。
会馆章程第3条指出:“本会馆将
存在29年11个月之久,从总督大人 当时,華人对成立中華會館的
阁下批准本章程之日算起。因此, 态度也各不相同。有些人对创建这
本会馆已获准开始活动。”总督大 个目标宽泛的团体表示高兴,但是
人的法令载于1900年6月8日的《爪 也有人表示反对。采取反对中華會
哇新闻》第46期上。 館态度的人,主要是担心中華會館
当中華會館刚成立时,荷属东印度 的创立者将会改变他们想要保持的
政府是抱有疑虑的。因此,在章程 旧习俗。正因为中華會館想要基于
中登载了荷兰文的“批准书”,内 孔子的教导来改革这些旧习俗,憎
容如下: 恨中華會館的人将会馆的领导人和
会员称为“孔子迷”!据许金安先
“本章程各处都提到全体会员 生的说法,在華人社会的种种恶习
大会,不论是例行大会还是特别大 中,中華會館首先要革除的是赌博
会,以及全体理事会会议。尽管本 习惯。无论是中華會館的理事还是
章程已获得总督批准,但是对所有 普通会员,都严禁在宴会等公共场
问题的处理决定仍需获得有关当局 所或私人家中作为娱乐而参与赌博
的同意。” 活动。因此,在一些宴会中,可以
见到中華會館的会员与反对中華會
然而,在经过修改并获得总督 館的人分为两派。在各种宴会中,
阁下1901年5月3日批准后刊登在同 中華會館的会员都远离纸牌游戏。
年5月10日《爪哇新闻》上的章程
中,却撤销了这一“批准书”。此 大家相聚在同一间屋子里,却
后,即无需向地方政府首长申请就 彼此明显分隔开。这两派人之间的
可以召开各种会议,而在此前大约 对立使主张改革旧习俗的中華會館
10-11个月则必须提出申请。 一方被称为“青年派”,而不赞成
改革旧习俗的一派则被称为“老年
政府对成立中華會館产生疑虑 派”或“保守派”。 15)
的原因,是担心这个新团体会有官
11
成立中華會館的申请书是通过 料到,这个团体的成立在这个群岛
布隆斯奇斯特(Th.H.C.Bronsgeest) 竟迅速获得人们的赞赏和认同,以
律师呈交的,会馆章程也由该律师 致大家都认为,印度尼西亚華人的
办理。 社会运动即发端于此。
中華會館终于这样宣告成立。
中華會館的创建人肯定没有预
15) 见郭德怀的系列文章“印度尼西亚華人现代社会运动起
源”(2),载《小说瑰宝》,第911页,芝朱鹿(Tjitjoeroek)
市,1936年11月出版。
12
二
第一年
中華會館成立之初,曾在八 火辉煌,理事们围坐在一起,似乎
帝贯街租下一栋房子作为会所,如 没有什么事干,难怪他们认为中華
今这栋房子依然存在,并已为中華 會館的人不过是会读读报纸而已。
會館所拥有。 有人还用匿名信表达这一看法!
上文已经指出,中華會館实 那年阴历5月15日,中華會館
际上成立于1900年3月17日,但官 主席潘景赫先生在勿加泗市特录普
方批准成立的日期是1900年6月3 宗(Teloek Poetjoeng, Bekasi)庆祝
日。 生日,那是1900年6月11日,即在
总督阁下颁布批准中華會館章程的
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于1900年 法令八天之后。理事们在宴席上还
10月3日晚上8时召开,由潘景赫先 与潘先生讨论中華會館的问题。
生担任主席,会馆监护人玛腰赵德
和也出席。会议讨论的一项议题是 正是在那次庆祝潘先生寿辰
在布隆斯奇斯特律师见证下,制订 的宴席上,大家产生了开办学校的
会馆的执行规章。 想法。
但是,从中華會館成立到召 最先提出建校问题的是李金
开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之前,这些推 福、陈金山、李兴濂、黄坤舆、陈
动会馆成立的人士并非无所事事。 沧浪、张硕龙、翁秀章、丘绍荣和
每天晚上,他们都聚集在一起,商 丘亚樊诸先生。
讨各种问题。
接着在1900年7月,会馆以小
不过,从外面看来,好像没 册子形式发出《致全体華人书》,
有见到他们在做事。每天晚上,華 说明20位创建人关于成立中華會館
人公众看到中華會館会所内总是灯 的理由,这个团体的宗旨和希望,
13
其中包括兴建校舍,关于已有来自 学生有两名教师,如学生人数增加
不同方言集团華人的会员总数及欢
迎華人加入本会的意见等等。 到60名,可有3名教师,如有85名
关于开办学校的目的,《致全体華
人书》中是这样说的: 学生,则可有4名教师。
将首先成立一所招收男生的 每个学生每月应缴学费2.5荷
学校,向他们讲授中国语文,并按
照目前在中国和日本的新教学法, 荷盾至10荷荷盾不等,由学生家长
使他们很快掌握学到的知识。除讲
授语文之外,还向学生介绍中国的 自愿认缴并经理事会评定。
风俗习惯,还要讲授算术、地理及
其他有益的知识。 校长每年工资 1.500荷盾
以后还要成立招收女生的学 两名教师每年工资 1.200荷盾
校,用马来语讲授荷兰文,也教一
点中国语文,介绍中国的风俗习 (每人每年600荷荷盾)
惯。此外,也讲授算术、地理和其
他有益的知识。 管理费及房屋租金每年 800荷盾
如本会馆能获得我们所希望 会议等费用每年 1.500荷盾
的进步,还要成立招收学习荷兰文
和英文的学校。 ……………
一旦本会会员达到700名,即 支出合计 5.000荷盾
开始创办上述学校。
学校将设一名校长和若干名教师。 每年经费来源:
校长将负责教学安排,并讲解華人
的风俗习惯。 700名会员捐助,每人6荷荷盾,
教师的人数取决于学生人 合计4.200荷盾
数。每名教师必须教25名学生。如
果一个班的学生超出额定人数10 50名学生学费,每人30荷盾,
人,可以增加一名教师。即每50名
合计1.500荷盾
……………………
收入合计 5.700荷盾
如有60名学生(即较计划人数
增加10名),每年增加学费300荷盾
但需增加一名教师,每年工资
600荷盾
亏损的300荷盾由上述经费预
算中的盈余来补足。
办学中的其他问题以后再处
理。
14
本会馆希望,一旦会员人数 年人的“老师”。
达到1200人,即可安排成立女子学 这一点反过来证明,中華會
校。
館刚成立时,是一个公众的社会团
每隔几天——由理事会具体 体。想把那位老师讲的话用華文和
安排——校长要在会馆内向会员讲 马来文分别写出来并印刷出售,或
解圣人孔夫子的教导和规矩。如届 免费分发给会员,也反映出成立这
时有多余的座位,非本会会员亦可 个会馆的初衷。
参加听讲。
需要指出的是,希望创办荷
本会馆希望今后有一位能讲 兰文学校的想法,产生于想要成立
福建话的人担任校长。 英文学校之前。
这位校长的讲解将写成華文,以后
还要写成用荷兰文字母拼写的马来 有了建校的想法以后,大家
文。这两种文本都将印刷成册,由 就开始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
会员大会确定是否出售或免费赠予
所有会员。 1) 第一次理事会会议是在1900
年10月3日晚上8点召开的,恰恰在
创办学校的意愿具有广泛的 政府颁布批准会馆成立的法令之后
群众基础,因为我们不只是要创办 四个月。会议的议程只有两项:
一所学校,而是要创办四所学校,
即(1)招收男生的華文学校,(2)招 (1) 决定必须执行由布隆斯
收女生的马来文学校,(3)荷兰文 奇斯特律师起草并经长官批准的章
学校,以及(4)英文学校。 程,(2) 确定每天晚上有两名理事
在会馆轮流值班的顺序。
与建校有关的一个特殊问题
是校长的工作负担。校长不仅必须 每晚责成两名理事在会馆内
给孩子们讲课,而且每隔几天还要 值班这件事,也说明中華會館具有
在会馆内向会员们讲解孔子的教 社会团体的性质。
导。这样,校长不但要教育孩子
们,还要以“实际行动”在孔子早 在同一天,即1900年10月3日
已阐明的中華礼仪方面也要成为成 (星期三)晚上10点,理事会接着又
召开另一个会议,这是由潘景赫主
1) 见附录 A。 席主持的全体会员大会。
这次全体会员大会的议题是极为重
要的,即中華會館需要借一笔款来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