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ords you are searching are inside this book. To get more targeted content, please make full-text search by clicking here.

HER/PH/0044
Riwayat 40 Tahun Sekolah Tiong Hoa Hwee Koan Batavia - versi Mandarin

Discover the best professional documents and content resources in AnyFlip Document Base.
Search
Published by heritage.pahoa, 2022-10-24 03:35:46

Riwayat 40 Tahun Sekolah Tiong Hoa Hwee Koan Batavia - versi Mandarin

HER/PH/0044
Riwayat 40 Tahun Sekolah Tiong Hoa Hwee Koan Batavia - versi Mandarin

Keywords: Heritage,Riwayat 40 Tahun,Sekolah Tiong Hoa Hwee Koan,Batavia,Versi Mandarin

的徐泰兴(Tjie Thay Hin)先生,以 de Nijs Bik先生愿意来,可以在孔
及日惹市的杨开成(Njoo Gay Sing) 子诞生2455年3月20日(公元1904年
先生,等等。 3月6日)举行会员大会时前来。

康有为先生此次来访,是中 在中華會館成立的最初四年
華會館与来自中国的知识分子之间 中,李兴濂先生有很大的功绩,因
第一次有意义的交往。但是,在中 此在1904年3月6日的会员年度大会
華會館的记录中并没有提到康先生 上,向“多做善事,使中華會館在
曾提出任何观点主张。 西爪哇華人中为大家所熟知并受到
尊敬”的李兴濂先生授予理事会制
谏 义 里 市 宗 教 局 的 Raden 作的杰出贡献金质奖章。
Moehamad Oemar 先生在1904年
1月17日信中要求获得中華會館章 1904年3月13日,李兴濂先生
程,以及有关会员A部和B部、慈善 向理事会请求不再继续担任C部主
诊所和中華會館学校的管理规章。 席的职务,并向A部捐款50荷盾。
根据1904年2月7日的理事会决议, 理事会同意这一要求。
已向这位先生寄送中華會館章程和
内部管理规章。 这里还要记述的一件事是,
中華會館在1904年的孔夫子诞
14天之后,即1904年2月21 辰举办了一次游园会,收入达
日,人们看到了中華會館受到其他 12,727.66荷盾。1)
民族关注的证明。雷珍兰李兴良
(Lie Hin Liang)先生于1904年2 1) 关于游园会或慈善夜市的情况,参阅谢基祥(Tjia Kie Siang)
月11日来信询问,其他民族的人是 的诗作《慈善夜市开幕时的中華會館》(boekoe –sair “Tiong Hwa
否可以到中華會館来观看开会的情 Hwe Koan koetika boekanja Pasar Derma”), 巴达维亚许清美
况,因为P.A. de Nijs Bik先生想到 (Kho Tjeng Bie)1905年出版。
中華會館开会的地方来。理事会告
知雷珍兰李兴良先生说,如果P.A.

66

第二部分
1905-1914年

67

68


中華會館的新分支及新成立的团体

在紧接着的若干年中,各地纷纷 、许清廉(Khouw Tjeng Liam)、杨本
福(Yo Poen Hok)、林良英(Lim Liong
成立了中華會館的分局。 Eng)、杨顺安(Yo Soen An)、贝宝林
(Poey Po Lim)、陈源盛(Tan Goan
中華會館在丹那望的分支是当地 Seng)、林水生(Lim Tjoei Seng)、郭
全石(Kwee Tjoan Sek)、贝鸿义(Poey
17位華人居民在1905年3月20日开会成 Hong Gie),秘书邓良英(Theng Liang
Eng),司库傅金祥(Pouw Kim Siang)
立的。该会理事会主席为甲必丹林长 ,司仪陈鸿美(Tan Hong Bie)。

辉,副主席为苏云昌,理事为郑柏瑞 在效仿中華會館创办中華学校的
努力方面,茂物中華学校是最早的一个
(Tee Pek Soey),郑文森(Tee Boen 榜样,在最早建立自己的团体方面,茂
Som),刘登成,王登义,林长茂和黄 物華人也走在最前面。它在作为巴达维
琳,顾问为蒋妈祖,秘书为蔡明良和陈 亚中華會館分局一年半以后,就成为一
个独立的团体。1905年5月20日,茂物
金海(Tan Kim Hay),司库为陈俊鸿 中華會館特别会员大会作出决议,要求
(Tan Tjoen Hong)和陈俊秀(Tan Tjo- 取得自己的法人权利。在茂物分支作出
en Sioe),司仪为黄德良(Oey Tek Li- 上述决定之后,即派出它的副主席陈纪
ang)和陈俊瑞(Tan Tjoen Soey),收费 南先生和第一秘书徐振怀先生及理事陈
为蒋长茂(Tjio Tiang Bouw)和黄世玉 春庆先生,到巴达维亚出席中華會館理
(Oey See Giok)。1905年4月2日,中華 事会于5月21日召开的特别会议,报告
會館理事会会议批准成立分局,并将规 茂物分支特别会员大会的决议。茂物分
支在信中表示,尽管它已经成立自己的
章印刷在贴有1.5荷盾印花的纸上。 组织,居住在茂物的巴达维亚中華會館
会员仍继续将会费的六分之五交给茂物
同日的理事会会议还批准了 中華會館,而将六分之一交给巴达维亚
中華會館。
中華會館印德拉马尤(華人习称南安

由,Indramajoe)分局成立。它是1905
年3月28日由当地54位華人创立的。该

分局的主席为雷珍兰陈元林(Tan Goan
Lim),副主席兼顾问雷珍兰陈龙祥
(Tan Liong Siang),理事陈默登(Tan
Ma Teng)、胡盛禧(Auw Seng Hie)、
陈顺辉(Tan Soen Hoey)、黄伍美(Oey
Ngo Bie)、傅登财(Pouw Teng Tjay)

69

关于茂物分支要求成为独立组织 Hie)、吴江发(Gouw Kang Hoat)、凃
英茂(Touw Eng Bouw)、林石金(Lim
的问题,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理事会特别 Sek Kim)、林清渊(Lim Tjeng Jan)、
蔡福林(Tjoa Hok Lim)、颜财盛(Gan
会议未能作出明确的决定。理事会只决 Tjay Seng)、廖亚洲(Liauw A Tjioe)
和钟亚泰(Tjiong A Thay),顾问林
定将向1905年6月10日召开的特别会员 生土(Lim Seng Touw)和陈兴山(Tan
Hing San),第一秘书施庆喜(Sie Keng
大会提交关于巴达维亚中華會館放弃对 Hie),第二秘书徐亚穆(Tjie A Moek)
,助理秘书苏开连(Souw Kay Lian)第
茂物分支授权的建议,并将在茂物分支 一司库施俊庆(Sie Tjoen Keng),第二
司库林建昌(Lim Kian Tjiang),司仪
内用分支经费购置的各种物品留下,以 李润甜(Lie Njoen Tiam)和蒋谦益(Tjio
Kiam Ek),收费黄仁和(Oey Djin Ho)
便它申请法人权利。理事会还将建议住 和黄源财(Oey Goan Tjay)。中華會
館理事会已于1906年5月13日同意这一
在茂物的中華會館A部和B部会员将会费
选举结果。中華會館特别会员大会也于
的六分之五交给茂物中華會館,其余六
1906年6月21日认可。
分之一交给巴达维亚中華會館。
西冷中華會館成立一事受到当地
1905年6月10日的特别会员大会完
福德明(Hok Tek Beng)会秘书的书面
全赞同理事会的建议。这一决议将自总 批评。这导致当地中華會館理事会写信

督阁下批准之日起生效。 给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希望理事会协助

住在巨港的中華會館会员在1905 解决这个问题。理事会请林慧儒(Lim
Hoei Djie)校长给福德明会的秘书说
年12月12日致函请求在当地成立一个分 明。

支,但是理事会按照中華會館章程第3 1906年6月25日,中華會館收到

条第21款的规定,要求他们必须先召开 马辰(Bandjermasin)林益发(Lim Ek
Hoat)先生的信,询问有关華文学校的
会员大会,作出相关决议。 问题,因为那里的華人居民想要成立一

住在普波林哥市的48位華人居民 所華文学校。

于1905年12月22日开会,决定成立一个 1906年9月8日,据门托克

称为中華會館的团体,并请求巴达维亚 (Muntok)的林亚毕(Lim A Pat)先生告
知,当地華人想要成立一所中華會館学
中華會館承认为它的分支。中華會館
校,并已推选出董事会。巴达维亚中華
的答复是,根据1906年1月18日特别会
會館理事会表示祝贺,并说明有关该校
员大会的决定,如果普波林哥中華會館
董事会组成人员的意见。
的全体理事成为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的会
住在马辰的47名中華會館会员
员,就可以承认该会为巴达维亚中華會
于1907年2月25日成立了一个分局,并
館的一个分支。
于同年3月24日获得中華會館理事会认
中華會館西冷分局是由33人在
可。马辰分局理事会的成员为:主席林
1906年4月15日开会决定成立的。该

会理事会成员为:监护人黄茂顺(Oey

Bouw Soen),主席李树风(Lie Soe

Foeng),副主席陈兴宗(Tan Hin

Tjong)、陈世安(Tan Se An)和蔡佛

庇(Tjoa Hoet Pie),理事潘清白(Poa

Tjing Pay)、陈喜辰(Tan Hi Tan)、

杨荣春(Yo Eng Tjoen)、江朝东(Kang

Tiauw Tong)、颜三宁(Gan Sam

Leng)、林益求(Lim Ek Kioe)、施集

美(Sie Tjip Bie)、黄长禧(Oey Tiang

70

泰宗(Lim Thay Tjong),副主席郑伟 蒋启基(Tjio Kay Kie)和黄绵丰(Oey
育(The Oei Yok),理事林克安(Lim Bian Hong)。顾问黄长源(Oey Tiang
Ke An)、胡伟基(Oe Oei Kie)、洪林 Goan)司库曾伍贵(Tjan Ngo Koei),
平(Ang Lim Peng)、吴杰成(Go Kiat 司仪黄绵祥(Oey Bian Siong),收费
Seng)、洪林祥(Ang Lim Siang)、邓 黄盛明(Oey Seng Beng)和高英安(Ko
亚宝(Teng A Po)、许麟扬(Kho Lin Jeng An)。
Yang)和张顺强(Thio Soen Kiang),
司库邓成寿(Teng Seng Sioe),秘书 1907年7月14日特别会员大会除了
陈益明(Tan Ek Beng),顾问郭良宝
(Kwe Liang Po),司仪王庆理(Ong 确认中華會館在马辰、苏卡拉贾和苏梅
Keng Lie)。
当成立的分局以外,还批准了庞卡槟榔
中華會館苏卡拉贾(Soekaradja)
分局是在1907年3月23日会员大会上决 (Pangkal-Pinang)和万由马士分局的
成立。庞卡槟榔分局是在1907年5月27
定成立的。出席会员有23人。分局的监
日由20名会员成立的。分局的监护/人
护人为雷珍兰许有成(Kho Yoe Seng) 是黎南生(Lay Nam Sen),理事会成员
。理事会成员为:主席许有庆(Kho Yoe 为:主席温庆武(Oen Kheng Boe),副
Keng),副主席吴武華(Go Boe Fa), 主席温庆良(Oen Kheng Liang)和黎元
理事郑添福(The Thiam Hok)、刘国宁 隆(Lay Ngian Long),顾问黎南聪(Lay
(Lauw Kok Leng),李荣兴(Lie Eng Nam Tjhong)和谢和顺(Tjia Fo Soen),
Hin)、郑东(The Tong)、许汉泉(Kho 司库黎日祥(Lay Djiet Siong)和温庆華
Han Tjwan)、和黄三阳(Oey Sam (Oen Kheng Hoa),司仪林清云(Lim
Yang),顾问陈海祥(Tan Hay Siang) Tjheng Hoen),收费陈培元(Tjhin Boei
,第一秘书许汉忠(Kho Han Tiong), Ngian)和文源昌(Boen Goean Tjhi-
第二秘书许振欣(Kho Tjien Hiem),第 ang)秘书叶严安(Yap Ngim On),
一司库林子教(Lim Tjoe Kauw),第二 理事黎南伟(Lay Nam Wie)、丘瑞贤
司库许汉理(Kho Han Lie),司仪张启嘉 (Hioe Soei Sian)、文振天(Boen Tjin
(Thio Khay Ka)。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已 Thian)、夏绍琦(Ha Sauw Khi)、谢
于1907年4月2日认可。 亚寿(Tjhia A Sioe)、谢亚标(Tjhia A
Piauw)、傅严福(Foe Ngim Foek)、
19天之后,即1907年4月21日, 廖联彩(Liauw Lian Tjhoi)、李木林(Li
Moek Lin )、严日華(Njiam Jat Fa)
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又批准成立苏梅当 、许丰士(Hi Foeng Sie)和傅和谷(Foe
Ho Koek)。后来,马辰分局监护人的
(Soemedang,華人又称双木丹)分局。 头衔给了当地副驻扎官J.J.Meyer,
而理事会成员为:主席雷珍兰钟亚辉
该分局是在当年4月17日由17名会员倡
(Tjiong A Hwe),副主席林长瑞(Liem
议成立的。其理事会成员为:主席钟 Tiang Soei),理事沈文美(Sim Boen
Bie)、吴文昌(Go Boen Tjiang)、佘
云顺(Tjiong Joen Soen),副主席张 友仁(Sia Joe Djin)、陈玉才(Tan Giok
柏(Thio Pek),秘书林锦和(Lim Kim Tjay)、王克昌(Ong Kek Tjiong )、邓
Ho),理事陈添安(Tan Tiam An)、黄 达算(Ting Tat Swa)、马百福(Be Pek
基嘉(Oey Ki Ka)、陈添和(Tan Tiam Hok)和王清印(Ong Tjeng In)。顾问
Ho)、林长全(Lim Tiang Tjoan)、李
丰颜(Lie Hong Gan)、黄益大(Oey
Ek Toa)、郑文福(The Boen Hok)

71

谢厥春(Tjia Kwat Tjoen),第一秘书萧 (Thio Tjoan Seng)、施振明(Sie Tjin
新美(Siauw Sin Bie)、第二秘书刘海群 Beng)、许和泉(Kho Ho Tjwan)和萧
(Lauw Hay Goen)。第一司库徐德丰 新德(Siauw Sin Tik)。第一司库张庆
(Tji Tek Hong)第二司库王清扬(Ong 瑞(Thio Keng Soey),第二司库黄子
Tjeng Jang),司仪萧马延(Siauw Ma 义(Oey Tjoe Gie),司仪连印道(Nie In
Jan)。 Taoo)。

芝拉扎(Tjilatjap)分局于1907年 然后轮到邦加岛勿里洋(Blinjoe)
6月29日由34人成立,并于同年9月12日 要成立中華會館分局,它在1908年6月

获得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理事会认可。 18日获得巴达维亚中華會館认可。分

分局理事会成员为:主席胡克有(Auw 局理事会成员为:主席甲必丹曾敦隆
Khe Joe)。副主席潘益财(Phoa Ek
Tjay),第一秘书蔡建美(Tjwa Kian (Tjen Ton Long),副主席吴廉仲(Ng
Bie),第二秘书陈寿福(Tan Sioe Hok) Lian Tjoeng),顾问张石公(Tjhang
,第一司库陈怀图(Tan Hway Tho), Siak Kong),
第二司库许振杰 (Kho Tjin Kiat),顾
问李伟远(Lie Wie Wan),理事潘益观 司库谢捷坚(Tjia Tjiap Kin),司仪
(Phoa Ik Kwan)、蔡建富(Tjoa Kian 卢刚贵(Loe Kang Koei),收费连贵禧
Hoe)、郭宗海(Kwee Tjong Hay)、郭 (Lian Koei Hie)第一秘书黄新辉(Bong
辉春(Kwee Hoey Tjoen)、苏益正(So Sin Fai),第二秘书谢文光(Tjia Boen
Ik Tjia)、潘荣坤(Phoa Ing Khoen)、 Kong),理事黄陆苏(Bong Loek Soe)
郑保美(The Po Bie)、林仁德(Lim Djin 、曾恭隆(Tjen Kioeng Long)、曾同
Tik)、黄亚丁(Oey A Teng)和许振生 贵(Tjen Thoeng Koei)、陈捷祥(Tjhin
(Kho Tjin Seng)。司仪潘振德(Phoa Tjiap Siong)钟添义(Tjong Tiam Ngie)
Tjin Tik)和潘仲才(Phoa Tiong Tjay) 邓义昌(Then Ngie Tjhong)、张石文
,监护人为雷珍兰潘振泰(Phoa Tjin (Tjhang Siak Boen)和曾德合(Tjen
Thay)。 Tet Hap)。

接着,普沃加多(Poerwokerto) 将近一年之后才有其他分支宣
市的48名中華會館会员于1907年8月21
告成立,就是在1909年2月13日会员大
日也成立了分局,同年10月26日获得巴
会上建立的克拉旺(Krawang)分局,
达维亚中華會館认可。分局监护人为郑 并于同年4月10日获得巴达维亚中華會

春和(The Tjoen Ho)先生,理事会成 館认可。分局的监护人为郑万寿(The
员为:主席陈海祥(Tan Hay Siang), Ban Sioe),理事会成员为:主席蔡基
副主席黄思嘉(Oey Soe Ka),顾问黄 丰(Tjoa Kie Hong)、副主席钟元克
德成(Oey Tik Sing),第一秘书陈海 (Tjiong Goan Khe)和许新智(Khouw
石(Tan Hay Siek),第二秘书郭厥振 Sin Tie),顾问韩温智(Han Oen Tie)和
(Kwe Koat Tjin),理事郑添福(The 陈兆全(Tan Tiauw Tjoan),第一司库
Tiam Hok)、黄友远(Oey Joe Wan) 李庆昌(Lie Keng Tjiang),第二司库
、张庆祥(Thio Keng Siang)、李荣瑞 陈清生(Tan Tjeng Seng),第一秘书凃
(Lie Eng Soey)、陈清颜(Tan Tjeng 坤茂(Thouw Koen Bouw),第二秘书
Gan)、吴有才(Go Joe Tjay)、张全生 陈亚杰(Tan A Kiat),司仪叶金明(Jap
Kim Beng)和梁亚思(Nio A Soe),收
费陈锦華(Tan Kim Hoa)和郑天祥(The

72

Tian Siong),理事钟元和(Tjiong Njan)和黄魁峰(Bong Koei Foeng)
,顾问黄启華(Bong Kie Fa),司仪颜
Goan Ho)、王建美(Ong Kian Bie)、 登发(Ngan Ten Fat),雷珍兰黄光贤
(Bong Kong Hian)被推举为监护人。
张荣丰(Thio Eng Hong)、杨长锦(Jo
干冬圩地区的華人也不甘落后,
Tiang Kim)、纪炎澄(Kie Jam Ten)
何况那里离巴达维亚城区并不远。1911
、陈泰石(Tan Tay Sek)、郑子林(The
年1月21日,他们召开会员大会,决定
Tjoe Lim)、李庆祥(Lie Keng Siang)
成立中華會館分局,并创办一所華文
胡柏森(Ouw Pek Som)和蔡长坤(Tjoa
学校,请求获得巴达维亚中華會館承
Tiang Koen)。
认。同年1月22日,这一请求已获认
接着成立分局的其他地区还有兰
可。分局监护人为雷珍兰刘贵友(Lauw
加士勿洞(Rangkas-Betoeng),它是 Kwie Yoe),理事会成员为:主席刘皇
祥(Lauw Bong Siang),副主席钟鸿源
1909年6月24日由当地51名中華會館会 (Tjhoeng Hong Goan )和陈亚三(Tan
A Sam),顾问吴炳亮(Gouw Peng Li-
员成立的。同年7月18日获得巴达维亚 ang)和徐祖洲(Tjie Tjo Tjio),理事刘
清尧(Lauw Tjeng Ngauw)、林鸿简
中華會館理事会认可。分局理事会成员 (Lim Hong Kan)、陈文堆(Tan Boen
Toei)、曾温文(Tjan Oen Boen)、蒋
为:主席许文科(Kho Boen Ko),副主 长印(Tjio Tiang In)、李绵庆(Lie Bian
Keng)、刘长顺(Lauw Tiang Soen)
席曾忠明(Tjan Tiong Beng)和陈恒聪 和黄泗贵(Oey Sie Kwie),第一秘书
柯孝堂(Kwa Hauw Tong),第二秘书
(Tan Heng Tjong),顾问沈福德(Sim 蓝寿山(Na Sioe San),第一司库刘木
音(Lauw Bok Im),第二司库张福良
Hok Tek)和施石贵(Sie Sek Kwie), (Thio Hok Liang),司仪廖海源(Li-
auw Hay Goan)和梁亚联(Nio A Lian)
第一司库陈荣和(Tan Eng Ho),第二 ,收费林清芳(Lim Tjeng Hong)、刘
义(Lauw Nge)和陈科(Tan Ko)。
司库梁联诗(Nio Lian Sie)第一秘书杨
中 華 會 館 西 奥 ( Siaoe) 分 局 也
锦成(Jo Kim Seng),第二秘书李锦祖 是按照通常的程序,在1911年1月29

(Lie Kim Tjoe),司仪陈子良(Tan Tjoe 日有33人出席的会员大会上决定成立

Liang),理事王文陆(Ong Boen Liok) 的。分局理事会成员为:主席胡中元

、黄亚云(Oey A Hoen)、沈贵良(Sim (Ao Diong Goan),副主席陈清源(Tan
Tjeng Goan),第一秘书谢儒节(Tjia
Kwie Liang)、李亚三(Lie A Sam)、 Djie Tjiat),第二秘书施文荣(Sie Boen
Eng),理事陈振瑞(Tan Tjin Soei)和曾
潘庆贤(Phoa Keng Hian)、黄长安(Oey 早洲(Tjan Tjao Tjioe),司库曾早龙
(Tjan Tjao Long),顾问王福志(Ong
Tiang An)、蒋丰宝(Tjio Hong Po)、 Hok Die)和王其保(Ong Kie Pao),司

邓亚祥(Teng A Siong)、黄玉禧(Oey

Giok He)、陈嘉级(Tan Ka Kip)、郑

锦杰(The Kim Kiat)、蔡祖(Tjoa Tjo)

、林长辉(Lim Tiang Hoey)和白柏(Pe

Pwe)。

一 年 半 之 后 , 双 溪 利 亚 ( So-

engeiliat)分局于1910年12月17日由30

名華人居民宣布成立。同年12月26日经

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理事会认可。分局理

事会成员为:主席黄甲元(Bong Kap

Njian),副主席为前任雷珍兰文宗基

(Boen Tjong Kie),秘书文基隆(Boen

Kie Lioeng),司库钟石千(Tjoeng

Sak Tjhin),理事黄魁元(Bong Khoei

73

仪陈振瑞(Tan Tjin Soei)。1911年5月 炎(So Djhan Yam)和林文才(Lim Boen
21日,巴达维亚中華會館批准了这一分 Tjay),顾问郑涵章(The Ham Tjiang)
,第一秘书丘长荣(Khoe Tiang Eng),
局的成立。 第二秘书陈明民(Tan Beng Bin),第
三秘书施子德(Sie Tjoe Tik),第一司
一年之后,在塔西马来亚 库蔡锦扬(Tjoa Kiem Yang),第二司
库柯文福(Kwa Boen Hok),司仪林
(Tasikmalaya)成立了中華會館分局。 子远(Liem Tjoe Wan),收费陈伟和
成立大会于1912年3月3日举行,寄呈 (Tan Wie Ho),理事赵登祥(Tio Teng
Siang)、陈明锦(Tan Beng Khim)、祝
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的报告由35名会员签 易新(Tjiook Ie Sin)、陈银王(Tan Gin
Ong)、黄远忠(Oei Wan Tiong)、林金
署,并于1912年5月5日获得巴达维亚中 安(Liem Kim An)、吴发财(Go Hwat
Tjay)、施才明(Sie Tjay Bing)、丘和
華會館理事会认可。该分局的监护人为 贤(Khoe Ho Hian)、白清基(Pik Djeng
Kie)、林明非(Liem Beng Phi)和邓登
雷珍兰许绍成(Khouw Siauw Seng), 发(Theng Teng Hwat)。
理事会成员为:主席陈清东(Tan Tjeng
Tong),副主席钟亚五(Tjiong A Ngo) 1912年6月9日召开的理事会也批
和许俊華(Khouw Tjoen Hoa),顾问
许庆禧(Ko Keng Hie),副顾问吴荣 准了哥伦打洛(Gorontalo)49人于1912
观(Gouw Eng Koan),第一司库陈金 年5月5日成立的分局。其领导成员为:
泰(Tan Kim Thay),第二司库曾迎友
(Tjan Geng Yoe),第一秘书杨英禄 主席雷珍兰施武香(Sie Boe Hiang),
(Yo Eng Lok)第二秘书杨德成(Yo Tek 副主席施文志(Sie Boen Tjie),顾问傅
Seng),司仪朱绍烈(Tjoe Siauw Liat) 东兴(Po Tong Hien),秘书杨温照(Yo
、武亚四(Boe A Sie)、张亚公(Thio A Un Tjiauw),司库林家肃(Liem Ka
Kong)和廖江良(Liauw Kang Liang) Soet),司仪李荣学(Lie Eng Hiok),
,收费李英文(Lie Eng Boen)和黄顺 收费施忠清(Sie Tiong Tjeng),理事陈
衡(Oei Soen Heng),理事梁丰寿(Nio 玉东(Tan Giok Tong)、林利科(Liem
Hong Sioe)、林亚育(Lim A Yoek) Lie Kho),连文清(Nie Boen Tjeng)和
、杨端芳(Yo Toan Hong)、林本建 王登云(Ong Teng Hoen)。
(Lim Poen Kian)、黄文郭(Oey Boen
Kwe)、黎节郭(Lay Tjiat Kwe)、吴亚 1912年底之前,即1912年11月27
燮(Gouw A Siat)、黄仁生(Oey Djin
Seng)、吴亚玉(Gouw A Giok)、杨 日,又批准成立一个分局,就是托波阿
德隆(Yo Tek Liong)张有谦(Thio Yoe
Kiam)、叶瑞芳(Yap Swy Hong)、 里(Toboali)分局。这个分局是在1912
郑余山(The le San)、郑克算(The Ke 年10月27日成立的,理事会成员有:主
Soa)、李克祖(Lie Ke Tjoe)、曾基张
(Tjan Kie Thio)、严留(Giam Lauw) 席黄吉祥(Bong Kit Siong),副主席汤
和陈鸿义(Tan Hong Ge)。 锦才(Thoeng Kim Tjhoy),顾问沈日
才(Sim Njiat Tjhoy),第一秘书黄奇
中華會館加布棉(Keboemen)分 志(Bong Khie Tjie),第二秘书魏玉森
局是在1912年5月26日由26名会员建立 (Ngoey Joek Sem),司库陈寿联(Tan
Sioe Lian),理事黄双喜(Bong Soeng
的。同年6月9日获得巴达维亚中華會館 Hie)、黄永进(Bong Joen Tjin)、梁锦

认可。该分局理事会的成员为:主席詹

绵全(Tjiam Bian Tjoan),副主席苏灿

74

生(Liong Kim Seng)、李振祥(Lie Tjin 离已经获得会员大会认可。
Siong)、张直南(Tjhang Tit Nam)、 根据巴达维亚中華會館马辰分局
沈日華(Sim Njat Fa)、汤武生(Tho-
eng Boe Sen)和黄永才(Bong Joen 请会馆派代表到三马林达(Samarinda)
Tjhoy),司仪陈志永(Tjhin Tjie Joen) 建立分局的请求,理事会于1907年4月2
,收费杨新启(Jong Sin Khay)。 日决定委任陈沧浪先生为代表,在筹集
到足够的费用以后即可前往三马林达。
在这个十年(1905-1914)期的末 理事会还推选雷珍兰李兴濂先生协助完
成这项工作。但是,这个想法并没有实
尾,还有一个分局宣布成立,就是芝拉 现。1907年4月21日召开的理事会特别
会议取消了派代表去三马林达的计划,
马亚(Tjilamaja)分局,时间大约在托 已经筹集到的款项则归还各位捐助人。

波阿里分局成立一年半以后。芝拉马亚 不用说,中華會館对于在各地成
立分局的工作是乐于提供帮助的。例
分局是1914年2月25日在33人举行的会 如,当西冷市想要成立中華會館的分局
时,根据当地人士于1908年3月31日提
员大会上成立的,1914年3月2日获得 出的请求,理事会推选陈金安、陈金山
和胡善清先生组成一个委员会来帮助在
巴达维亚中華會館认可。分局的理事 那里建立中華會館的分局。

会成员有:主席蔡儒寿(Tjoa Dji Sioe) 这些分局的情况并非总是那么
,副主席陈英麟(Tan Eng Lin),顾问 好。它们有时也会出现财政亏空问题。
蓝亚盛(Na A Seng),第一司库丘宗 这里可以举出一个例子。1906年12月2
禧(Khoe Tjoeng Hie),第二司库陈 日召开的特别会员大会上就讨论到中華
江祥(Tan Kang Siong),第一秘书赖 會館展玉分局的财务状况以及中華学堂
善宜(Loa Sian Ie),第二秘书刘淼瑞 面临倒闭的问题。当时,理事会推选陈
(Lauw Beaw Soei),理事王金德(Ong 贵远(Tan Koei Wan)先生为代表,在
Kim Tek)、张丰坚(Thio Hong Kin)、 1906年12月31日之前处理这件事。如果
林柏(Lim Phe)、赖安(Loa An)、潘清 在这一期限内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将授
贵(Phoa Tjeng Koei)、洪照(Ang Tji- 权理事会撤销对该分局的认可。幸运的
auw)和李亚俊(Lie A Tjoen),司仪王 是并没有发生撤销认可的事情。
宣卢(Ong Swan Low),收费李清怀
(Lie Tjeng Hoay)。 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确实十分关注
各分局内部的情况。证明这一点的是,
到这一分局成立为止,巴达维亚 陈锦茂先生于1909年3月11日提出马辰
分局将召开特别会员大会,讨论向郑伟
中華會館在1914年底,即在它成立15周 育先生授予Kie Joe Seng Kong荣衔的
建议。这件事获得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理
年后,已经建立了25个分局。按成立先 事会的赞同。郑先生是该分局前任副主
席,对马辰分局曾作出很大贡献。
后顺序排列为:唐格朗,展玉,万隆,
当时,在马辰不仅存在中華會館
丹那望,印德拉马尤(南安由),普波林 分局,即巴达维中華會館的分支机构,
还存在另外一个当地華人自己成立的中
哥,西冷,马辰,苏卡拉贾,苏梅当,

庞卡槟榔,万由马士,芝拉扎,普沃加

多,勿里洋,克拉旺,兰加士勿洞,双

溪利亚,干冬圩,西奥,塔西马来亚,

加布棉,哥伦打洛,托波阿里和芝拉马

亚。在1915年2月20日第15年度会员大

会上已经公布。但是展玉分局和芝拉扎

分局将要脱离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因为

它们自己已经拥有法人权利,它们的脱

75

華會館。 维亚派代表去处理该分局理事会与副主
马辰中華會館与中華會館马辰分 席之间的争执。为此,巴达维亚中華
會館理事会推举林祯祥和丘安教(Khoe
局之间曾产生过分分歧。这一纠纷甚至 An Kauw)先生前往处理。他们于1910
引起正在巴达维亚的中国代表的秘书王 年9月25日向理事会提交报告,说明那
光基(Ong Kong Kie)的关注。他建议巴 些争执已经得到解决。他们还建议该分
达维亚中華會館派一位代表去马辰处理 局建立会议记录制度,因为自1909年6
这个问题。理事会在1909年3月28日召 月24日分局成立之后,竟一直没有会议
开的特别会议接纳这一建议,并推选陈 记录!
金山先生为代表,由中華會館主席和秘
书给陈先生一份全权委托书(贴有1.5荷 上文已经指出,中華會館万由
盾印花税),请他处理一切有关事宜。 马士分局监护人是梅耶尔(J.J.Meyer)
在陈先生出发前,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理 先生,他是当地的副驻扎官。这位先
事会先致函马辰中華會館和分局,询问 生退休后在荷兰养老时,万由马士分
它们是否愿意和解。如果其中一方不愿 局在1911年7月16日召开的特别会员大
意和解,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就不派代表 会决定向他颁授Kie Joe Seng Kong
去。 勋章。1911年7月22日,中華會館苏卡
拉加分局也向梅耶尔先生颁授Kie Joe
中華會館马辰分局在孔子诞生 Seng Kong 荣衔。这说明梅耶尔先生对
2460年正月19日(公元1909年2月9日)的 这两个分局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这是来
信中询问,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理事会对 自其他民族人士对中華會館运动的深切
马辰中華會館主席、副主席和理事雷珍 同情,向他颁授Kie Joe Seng Kong荣
兰李才登(Lie Tjay Teng)、李才和(Lie 衔是对他表示感谢。两个分局的决定于
Tjay Ho)、苏祥前(So Siong Tjhian)和 1911年10月15日得到巴达维亚中華會館
许古合(Kho Ko Hap)等人辞职申请的处 的认可。
理意见。后两位先生甚至要求退出中華
會館。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的决定是,将 引起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理事会关
派第一秘书前往马辰,劝他们先收回辞 注的分局内部另一个问题是,哥伦打洛
呈,中華會館将调解马辰中華會館与中 分局司库林家肃先生向巴达维亚中華會
華會館马辰分局之间的争执,并处理马 館写信表示反对用分局的经费成立一个
辰分局四位理事的辞职要求。还告诉分 音乐团体。1912年12月1日召开的理事
局说,不要违反中華會館内部管理规章 会会议讨论这个问题后,作出决议,并
第2条第4款的规定(内容是:违反会员 通知该分局说,分局可以成立音乐团
大会决定的会员,将被理事会处以500 体,但经费要自己解决,而不能使用分
荷盾罚款)。 局的经费。

但是,马辰中華會館在1909年4 凑巧的是,一年多之后,巴达维
月4日的信中表示,它不愿意和解。因 亚中華會館也有了一个作为其分支机构
此,中華會館派代表去马辰调停一事也 的音乐团体!
就取消了。
巴达维亚華人曾经成立过一个音
分局理事会之间的争执也常常由 乐团体,称为中華音乐会(Tiong Hoa
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理事来处理。兰加士 Im Gak Hwee)。它在1914年3月12日致
勿洞分局在1910年6月20日曾要求巴达 信中華會館理事会,表示希望成为中華

76

會館的一个分支机构。同年3月23日, 那次理事会会议还讨论了万隆分
中華會館理事会同意这一要求。为此, 局邀请巴达维亚中華會館派代表向该分
理事会责成第一秘书陈锦茂先生负责草 局3月22日(即中華會館理事会会议第二
拟有关成立“音乐部”的规章。这个机 天)召开的会员大会提供指导。这次会
构称为“中華會館音乐部”(Tiong Hoa 员大会也讨论分局申请法人权利的问
Hwe Goan Im Gak Poh)。众所周知, 题。中華會館给万隆分局回信说,理事
这个分支机构从1923年2月8日起又已成 会无法派代表出席分局的会员大会,至
为一个独立的团体,仍使用它原来的名 于万隆分局想要申请获得自己的法人权
称,即中華音乐会。 利,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对此没有任何异
议,只要妥善处理好与巴达维亚中華會
有很多分支机构并没有认真履行 館有关的事宜即可。
对巴达维亚中華會館承担的义务,而经
常忘记将会费的六分之一缴纳给中華會 被撤销的最早两个分局已经获得
館,也没有向中華會館寄送会费收入清 各自的法人权利。它们是展玉分局和芝
单。 拉扎分局。从那时起,它们已经成为展
玉中華會館和芝拉扎中華會館。这是在
这种情况使理事会感到烦恼,以 1915年2月20日的年度会员大会上作出
致在1913年2月25日的年度会员大会上 的决定,从政府向那两个中華會館发给
有人提议理事会撤销这些没有认真履行 的法人权利文件公布之日起生效。
义务的分局。但是,那次大会也提出,
只有当某一分局确实不能改善它履行义 加上在1905年成立的茂物中華會
务的情况时,理事会才有权撤销该分 館,到巴达维亚中華會館成立第15年的
局。后来,会员大会授权理事会处理这 年底,共计在巴达维亚以外地区成立了
一问题。 三家中華會館,它们原来都是巴达维亚
中華會館的分局。不应忘记的是,在其
自从1904年作出成立各地分局的 他各地还成立了许多中華會館,它们与
决定,直到授权理事会撤销未能认真履 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具有同样的宗旨和目
行义务的分局,前后经历了九年时间。 标,而原来并不是中華會館的分局,例
九年的经验说明,巴达维亚中華會館与 如三宝垄和玛琅的中華會館。
各个分局之间的关系并不令人感到十分
愉快。 在巴达维亚中華會館进入它诞生
的第16年之际,它共计拥有23个分局。
一年之后,中華會館印德拉马尤
分局在1914年3月份要求取消将会费收
入的六分之一交给中華會館的义务。这
样,该分局也不用自己申请法人权利。
因为这一要求违反了关于分局的规章,
它在1914年3月22日遭到拒绝。巴达维
亚中華會館还告知该分局说,如果该分
局认为独立创建中華會館的费用负担更
轻,巴达维亚中華會館不反对它自己申
请获得法人权利。

77


各地中華會館的联合组织:
中華总会和爪哇学务总会

其他地区通过两种途径效仿 中華會館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如果
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的榜样。第一 彼此之间有某种联系,就可以更妥
种:在当地成立中華會館,然后请 善地处理一切问题。
求巴达维亚中華會館承认为它的分
支机构,即分局。第二种:在当地 首先是其他地方的团体都有
成立与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具有相同 共同的认识,也由于巴达维亚中華
宗旨的中華會館,但没有成为巴达 會館成立最早,最有经验,因此有
维亚中華會館的分支机构,它的成 关在所有中華會館之间建立一个组
立也与巴达维亚中華會館没有任何 织的问题上,它们的眼睛首先盯着
关系。 巴达维亚中華會館。

许多地方成立的中華會館都 关于在所有中華會館之间建
有自己的中華学校,但这些会馆不 立一个有序关系的想法,人们自然
是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的分局,例如 视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的各分局为一
三宝垄中華會館,玛琅中華會館, 体。在将近一个月即五月份内,有
泗水中華會館和谏义里中華會館。 三个中華會館几乎同时提出了这个
问题。从它们致信巴达维亚中華會
此外,也有些地方的中華會 館理事会的时间顺序来说,它们是
館起初是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的分 三宝垄中華會館(1905年5月1日),
局,但是后来成为独立的团体,它 玛琅中華會館(1905年5月5日)和谏
们当中最早成为独立团体的是茂物 义里中華會館(1905年5月18日)。
中華會館,其次是展玉中華會館和
芝拉扎中華會館。 在1905年5月23日的理事会会
议上,讨论了谏义里中華會館的
巴达维亚中華會館与它的分 信,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施国顺
支机构有密切的联系,而其他的中 (Sie Kok Soen)先生的信。施先生
華會館则可以说是各自为政。 在信中提出以下几点想法:(a)所
这一情况使人们感到需要在所有的 有称为中華會館的团体都应该承

78

认巴达维亚中華會館为它们的首 地中華會館发出公告信,要求它们
领;(b)巴达维亚中華會館从中国 都遵守同一规章,以使彼此间相互
或日本物色一位视学员来巡视各地 协商和保持和谐关系。(b)巴达维
中華會館建立的学校,以统一它们 亚中華會館派往各地的教师都要订
的教学工作。这位视学员的薪金必 立合约,以确定他们的薪酬和必需
须由各地中華會館平均分担,他的 的工作年限。(c)对工作中犯有过
火车票以及膳食费用则由他亲临视 失的教师,各校可以解除其职务,
察的学校承担。 并请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委派取代他
的教师。各校须在报纸上公开说明
谏义里中華會館的建议 被解除职务教师所犯的过失,所有
是:(1)成立以巴达维亚中華會館 中華會館学校均不得录用该教师。
为首的中華會館联合会;(2)推举 这一规定旨在促使教师们认真履行
一名视学员来检查和统一所有中華 其职责,而不会给中華會館造成困
学校的教学工作。此外,谏义里中 难。
華會館在信中对巴达维亚中華會館
给予很高的评价。 三宝垄和玛琅两地的建议不
像谏义里的建议那么明确,就是没
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在回信 有提出建立一个以巴达维亚中華會
中,首先就谏义里中華會館主席施 館为首的中華會館联合组织。但
国顺先生对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的高 是,三者都有同一个愿望,即在中
度评价表示感谢。巴达维亚中華會 華會館之间确立一种教学制度,或
館理事会同意委任一位视学员,也 者换句话说,要建立一个教育联合
愿意从中国或日本物色一位足以胜 机构,使各地中華會館或与中華會
任这一职务的人选。关于成立一个 館有相同宗旨团体创办的学校采用
联合会的倡议,巴达维亚中華會館 同一课程。
希望施先生与各地中華會館磋商。
当时,曾经有过召开各地中
1905年6月4日召开的理事会 華會館主席会议的想法,因此,巴
特别会议讨论了三宝垄中華會館5 达维亚中華會館在给三宝垄和玛琅
月1日的信。这封信也希望中華會 的回信中说,所有关于教育的问题
館有一位善于安排各地中華学校教 最好放在中華會館主席会议上讨
学工作的视学员,以使所有使用中 论。
華會館名称或与中華會館有相同宗
旨的团体创办的学校,都采用相 关于召开各地中華會館主席
同的教学制度。玛琅中華會館在 会议的问题没有引起很大反响。
1905年5月5日的信中提出了以下
建议:(a)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向各 但是,在爪哇各地中華會館
之间建立一个教育管理机构的想法

79

却一直在推行。 Pergerakan Tionghoa jang modern
从此,不仅是巴达维亚中華
di Indonesia)一文(载《小说集锦》
會館,而且是中華會館运动也进入 (Moestika Romans)1936年12月号)
了一个重要的时期。 记述,担任与教育有关职务的刘士
骥先生为了视察爪哇各地中華学校
来自中国的代表刘士骥先生 的情况,被赐封为中国舰队司令,
对我们设立教育视学员的工作帮助 他已抵达爪哇,并身着海军军官制
很大。 服,会见总督。

在1905年6月22日召开的理事 刘士骥先生在视察了各地華
会会议上,中華會館司仪陈金山先 文学校之后,向巴达维亚中華會
生报告说,根据雷珍兰丘亚樊先生 館提出了如下建议:(1)中華會館
获得的消息,从中国广东和广西前 学校应于星期日停课。(2)阴历每
往槟城的代表将到巴达维亚视察巴 月初一和十五应上课。(3)各年级
达维亚中華学校。为此,理事会致 应按甲、乙、丙、丁分班。(4)教
信雷珍兰李兴濂先生说,希望李先 室应增加窗户。(5)教师应获得免
生将他在Tjengkareng街的房子借 费住房。(6)学生应增加读经课
给中華會館的客人居住,就像以前 程。(7)增加上课地方。(8)建立教
康有为先生来访时,李兴濂先生曾 育基金。理事会在1906年3月31日
经提供过的帮助那样。 开会决定接纳上述建议,并提交给
会员大会。理事会还向这次会员大
但是,四个月之后才听到关 会提出另一项有关普及教育的建
于中国的代表来访的消息。在1905 议,这一建议并不涉及已有的教育
年10月25日的理事会特别会议上, 制度,只是要创办一所晚间上课的
讨论了接待不久后中国北京派来的 师范学校。为此,会员大会通过了
使者问题。根据丘亚樊先生的说 创办一所夜校的决议,但是办学经
法,中国的使者是要视察荷属东印 费不从经常费用中支出,而是要举
度的華文学校情况。 行一次特别的募捐,然后建立一项
独立于中華會館金库之外的基金。
此后,直到第二年(即1906 会员大会未就上述八项建议采取措
年)3月,才又听到相关的消 施,而是在1906年4月13日的理事
息。1906年3月14日,中華會館推 会会议上作出决议,接纳上述第
举副主席丘亚樊先生陪同由中国两 (1)、(2)、(3)和(6)项建议,即在
广总督派来的刘士骥先生视察西爪 星期日停课,而在阴历初一和十五
哇各地的中華学校。所需费用,将 照常上课。各班级以甲、乙、丙、
由捐助款支付。根据郭德怀先生
所著“印度尼西亚现代華人运动
的开端”(Atsal moelahnja timboel

80

丁命名,增加读经的课时。这些建 划而推选出的委员会,向1906年7
议将于孔子诞生2457年4月开始实 月11日的理事会会议提交了一份报
行。刘先生的其他建议当时未能遵 告。理事会同意委员会的报告。当
行。 时,为建立各地中華會館以及与中
華會館有相同宗旨的团体之间的联
刘士骥先生的重要工作是在 合组织而采取的步骤已经取得进
万隆召开各地中華會館的会议。陈 展。因此,7月11日召开的理事会
金山先生代表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出 推选出潘景赫主席和陈沧浪理事为
席会议。他在1906年5月13日向理 中華會館代表,出席各地中華會館
事会报告说,他已代表巴达维亚中 的联席会议。这个会议将于孔子诞
華會館在获得各地中華會館赞同的 生2457年5月(公元1906年7月15日)
有关设立一名视学员的文件上签 在三宝垄中華會館内举行。委员会
字。这份文件保证每月向视学员支 将陈景然先生起草的关于成立中華
付400荷盾薪酬,由各地中華會館 总会计划的研究报告交理事会讨论
按照所聘请教师人数比例来分担。 通过后,决定由上述两位代表提交
这事将由刘士骥先生以书面形式确 给三宝垄会议进一步讨论。
认。刘先生还将物色这位视学员。
理事会同意陈金山先生这一报告。 算上刘士骥先生在万隆召开
的会议,三宝垄会议已是第二次会
关于视学员问题,1906年初 议。来自各地中華會館的代表在一
在万隆召开的会议有更加明确的意 起讨论了对所有中華會館以及具有
见。 相同宗旨团体有利的问题。

尽管如此,这件事似乎未能 陈沧浪先生在1906年8月9日
很快实现。 向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理事会报告了
这次会议的议程。
当时,已就成立中華总会的
问题进行磋商。八马兰肃新会主席 三宝垄会议的结果是成立了
雷珍兰陈景然先生为此做了很多工 中華总会。它是各地中華會館以及
作。他起草了一份为在荷属东印度 具有相同宗旨的其他团体的第一个
各地的中華学堂设立视学员而成立 联合组织,也可能是在荷属东印度
中華总会的章程草案,并提交巴达 第一个这样的组织。
维亚中華會館。1906年6月21日,
理事会推选出李金福和吴炳亮先生 中華总会的地址确定设在三
等组成的委员会来研究这一草案, 宝垄。
并请他们就如何设立有关视学员所
需基金的问题提出计划。 从中華总会的名称来看,它
的含义就是華人的一个中央团体。
为研究陈景然先生草拟的计 人们可以由此得出结论说,它拥有

81

的成员说明它将作为一个为公众服 这样,在中華會館代表的迎
务的華人团体联合会。换句话说, 接和陪同下,第一位视学员汪凤翔
它不只是在教育领域服务。 先生首次踏足爪哇岛。汪先生的薪
酬将由两广总督支付。
这个联合会的产生,说明爪
哇中華會館运动进入了一个新时 汪先生于1906年11月4日抵达
期。 巴达维亚后,中華會館立即发电报
给中華总会,请它赶快派人来巴达
可以说,与中華总会成立同 维亚,陪同这位视学员去三宝垄。
时,中国两广总督委派汪凤翔先生 这位视学员在巴达维亚停留一事似
担任爪哇的视学员。 乎引起中華总会的误解。中華总会
1906年11月6日的电报中说,它已
这位视学员是两广总督派往 安排这位视学员从新加坡直接去三
新加坡领事馆的。当时,在荷属 宝垄。中華总会在电报中还询问,
东印度还没有中国的领事机构。 为什么视学员被留在巴达维亚,中
1906年10月24日,中国驻新加坡领 華总会表示,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应
事致电巴达维亚中華會館,要求该 该派人将视学员护送到三宝垄。
会派人去新加坡迎接这位视学员,
并陪他从新加坡前来巴达维亚。当 为了消除中華总会对这位视
晚,中華會館立即召开理事会特别 学员何以来到巴达维亚,而不是从
会议。会上,主席雷珍兰丘亚樊先 新加坡直接前往三宝垄这件事的误
生提议委任陈金山先生为代表,因 解和猜测,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在回
为陈先生曾经担任中華會館接待刘 电中说明,中国是将这位视学员派
士骥先生的代表,而且已经证明他 到中国驻新加坡领事馆的,新加坡
胜任这一工作。理事会接纳了这一 领事馆立即发电报给巴达维亚中華
建议,并决定陈先生必须在星期六 會館,要求巴达维亚中華會館派人
(1906年10月27日)之前出发去新加 去迎接。中華會館曾通知中華总会
坡。当时,李兴良(Lie Hin Li- 说,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将派人去新
ang)先生提出另外再选举一位代 加坡。因此,这位视学员一定会来
表,以便在陈先生突然有事而不能 到巴达维亚。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在
成行,或不愿承担这一任务时,能 给中華总会的电报还说到,这位视
够立即取代陈先生。翁秀章先生立 学员携带了一封荷兰领事给教育、
即提议选举丘亚樊先生作为代表的 服务与工业署总监的信。最后,中
替补人选,会议同意这一建议。 華會館再次要求中華总会派代表到
巴达维亚陪同该视学员前往三宝
1) 关于中国驻荷属东印度领事馆的历史,请参阅中国驻巴达维 垄。
亚总领事(1931-1937)宋发祥先生撰写的“中国驻巴达维亚总领
事馆简史”,载《新报25周年(1910-1935)纪念刊》。

82

理事会责成第一秘书向中華 亚樊和简福辉,第一秘书陈锦茂,
总会写信,进一步说明视学员汪凤 第二秘书张步云(Tjiong Poe Joen)
翔先生来到巴达维亚的经过。 , 司 库 林 祯 祥 , 理 事 陈 福 珍 ( Tan
Hok Tin)、雷珍兰黄文辉、黄汉生
这样,终于消除了彼此的误 (Oey Han Seng)和陈沧浪,顾问李
解。 金福和前任雷珍兰李兴良。

1907年5月5日,中華总会借 中華會館理事会还决定,爪
用三宝垄中華會館的会所召开了会 哇学务总会理事会会议,只要有一
议。 位主席或一位副主席,一位秘书,
一位司库,两位理事及一位顾问出
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理事会于 席,或在他们确实因故未能出席会
1907年4月21日召开特别会议,推 议而由他们的代表出席的情况下,
选理事简福辉先生为中華會館的代 该会议即为合法。
表前往参加中華总会在三宝垄召开
的会议。如果届时简福辉先生因故 三宝垄会议还决定,中華总
不能履行其职责,将由理事会主席 会的章程可以经过会员大会而作出
潘景赫先生前往出席会议。 修改或改进。这项工作也交给巴达
维亚中華會館。为完成这项工作,
三宝垄会议结束后,即终止 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理事会在1907年
已使用大约一年时间的中華总会这 5月12日召开的特别会议上选出一
一名称。因为在1907年5月5日开 个委员会,由简福辉先生任主席,
幕的会议,已将这个联合机构改 李金福、陈沧浪和陈锦茂先生任委
名为爪哇学务总会(Djawa Hak Boe 员。
Tjong Hwe),以便更清楚地表明这
个团体的宗旨,就是成为一个管理 简福辉先生还从三宝垄带回
教育的中央机构。 中華总会的一些书信和书籍,以及
现金1243.12荷盾。这些钱是中華
同时,学务总会的地址也由 总会金库中的结余。然后,中華會
三宝垄迁到巴达维亚,由巴达维亚 館理事会将该款项交给林祯祥先
中華會館推选它的领导成员。 生,他在三宝垄会议上刚当选为爪
哇学务总会的司库。
1907年5月12日,巴达维亚中
華會館理事会特别会议推选出爪哇 爪哇学务总会的章程于1909
学务总会理事会的成员。简福辉先 年4月14日获得总督阁下的批准,
生向理事会报告了三宝垄会议的情 并刊载在1909年4月23日出版的《
况。 爪哇新闻》第32期上。这是爪哇学
务总会成立三年之后的事(它在第
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理事会推
选出的爪哇学务总会理事会成员
为:主席潘景赫,副主席雷珍兰丘

83

一年称为中華总会)。 爪哇或马都拉拥有自己学堂的華人
根据学务总会章程,成立这 团体。这个联合机构的成员由它们
的理事会作为它们的代表(第4条第2
个团体(从章程公布之日起的29年 款)。
内有效)的宗旨为(a)为会员提供一
个聚会或会议的场所。(b)为本团 要想加入成为会员的团体,
体所属的各学校制订一份共同遵守 须用书面向该机构说明它拥有多少
的规章。(c)从劝学所总董(Kwan 名使用国语的教师以及学生的人
Hak Se Tjong Tang)选出一位或几 数。入会以后,每三个月还要向该
位视学员,检查本团体所属学校的 理事会提交这样的清单(第4条第3
校舍情况。(d)设立一项基金,以 款)。
支付所有预算和日常开支。
每年阴历3月召开全体会员大
因此,从爪哇学务总会的宗 会,从巴达维亚中華會館、三宝垄
旨来看,它只是在教育领域开展工 中華會館和泗水中華會館当中推选
作,在上文谈到中華总会的性质时 出一个作为总会的代表(第5条第1
已经说明。 款)。如果这三个团体中有一个不
是总会的会员,则其余的两个会员
上文指出,爪哇学务总会章 有权提出在上述地区的另一个团体
程已于1909年4月14日经总督阁下 为代表,因为爪哇学务总会只能设
第22号文件批准。当时,爪哇学务 在巴达维亚、三宝垄或泗水。
总会已经不是设在巴达维亚,而是
迁到了泗水。因为根据规章,巴达 当选总会代表的团体,任期
维亚、三宝垄和泗水只能分别代理 为一年(第5条第3款)。该团体将从
一年。因此,巴达维亚中華會館 其会员中推举若干人担任理事(第5
已经为爪哇学务总会制订了这项 条第4款)。这个理事会由主席、副
规章。1909年1月11日,中華會館 主席、四名理事、两名顾问、两名
理事会推举时任第二秘书的刘玉兰 秘书和一名司库组成。
(Lauw Giok Lan)先生作为中華會
館的代表,与泗水中華會館代表磋 这个理事会是中華总会所有
商,同时将爪哇学务总会章程上报 会员大会的领导机构(第7条第1款)
总督阁下批准,并做好一切必要的 ,也就是中華总会的理事会。因为
工作,使它能够为政府所接纳和批 中華总会没有理事会,依照章程最
准。大约三个月后,这份章程获得 后一条的规定,巴达维亚中華會館
政府批准。 于1907年5月12日选出的以潘景赫
先生为主席的理事会,即成为中華
依照这个联合机构的章程, 总会的理事会。
它接纳的成员是具有法人地位并在
如上文所述,这些理事会成

84

员基本上是在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的 持有授权书的代表出席会议,并拥
理事会会议上所确定的,只有两点 有一个表决权(第7条第6款)。依照
不同:即秘书没有第一秘书和第二 第7条第7款的规定,没有派代表出
秘书之分,秘书人选也由陈锦茂和 席大会的会员团体须向总会缴纳
张步云改为陈锦茂和张硕龙,理 200荷盾罚款。
事成员中的黄汉生由侯德广(Hauw
Tek Kong)取代。 会员大会将只讨论已经用书
面告知各会员团体的问题。如有三
理事会的任期为阴历一年(第 分之二以上的会员团体或代表同
5条第6款)。如果有某个人没有履 意,才可以讨论其他问题(第7条第
行应尽的职责,中華总会的代表有 8款)。
权撤销他的职务,并任命别人代替
他(第5条第7款)。 依照第7条第10款的规定,如
果争论双方在表决中获得相同的票
如果当选总会代表的会员团 数,将由出席大会的理事会成员裁
体拒绝就任,须向总会缴纳3000荷 决。而理事会在这一情况下,将由
盾罚款,并须立即付款(第6条第1 主席来决定。
款)。但是,去年已经担任过总会
代表的会员团体不必缴纳这笔罚款 如果有重要的问题需要赶快
(第6条第2款)。根据第6条第3款的 作出决定,理事会必须事先征求巴
规定,理事会成员或总会的代表, 达维亚中華會館、三宝垄中華會館
都可以连选连任。 和泗水中華會館的意见(第8条第1
款)。在作出这一决定七天后,必
在理事会某个成员卸任的一 须用书面告知所有必须遵从该决定
个月之前,理事会须在30天内在理 的会员团体(第8条第2款)。
事会所在地召开全体会员大会,讨
论:(1)所有账单和收支账目;(2) 只有应半数以上会员团体要
推选一名代表(第7条第2款)。 求,在三宝垄、泗水或巴达维亚专
门召开全体会员大会上作出决定,
至迟在召开这一会议两个月 才能解除总会代表的职务(第9条)
之前,理事会须致信各会员团体, 。
询问它们在会员大会中讨论哪些问
题。会员团体须在收到信后15天内 爪哇学务总会的会员团体必
回复(第7条第4款)。会员大会之前 须根据它聘用的国语教师的人数,
一个月,理事会有责任向各会员团 按照每人每月3荷盾的标准向总会
体说明会员大会将要讨论什么问题 缴纳会费。根据第10条的规定,会
(第7条第5款)。 费必须提前缴纳。

每个会员团体有权委派一名 一位或几位视学员的工作、
薪酬和旅费,将由理事会处理(第

85

11条)。 事会于1908年4月20日推举两位理
教师的问题在第12条中有规 事即雷珍兰许金安先生和黄汉生先
生作为代表。
定。想要为本校物色教师的会员团
体,应请求理事会帮助,并立即支 爪哇学务总会在1908年的工
付一切费用(第1款)。如解聘一位 作包括:在孔子诞生2459年6月9日
教师,会员团体有责任向理事会报 (公元1908年7月7日)向巴达维亚中
告该教师的姓名及解聘的原因(第2 華會館——当然也向其他会员——
款)。会员未事先报告理事会,不 发信,要求报告以下事项:(1)巴
得聘用任何一名教师。会员团体如 达维亚中華會館学校聘用的教师人
违反此规定,将被总会处以100荷 数;(2)男女学生人数;(3)中華會
盾罚款。 館主席和副主席的姓名;(4)确认
中華會館法人地位文件的编号和颁
会员团体之间发生的争执, 发日期。(1)和(2)的数字要向在北
应尽可能由理事会调解(第13条第1 京的学务部报告。其他各项内容则
款)。如调解无效,应将问题提交 应向爪哇学务总会注册。与答复上
会员大会裁决(第2款)。各方均必 述问题同时,根据1908年7月18日
须服从这一裁决,如不愿服从,将 召开的理事会会议决定,中華會館
会被总会开除(第3款)。 秘书将报告中華會館关于确定教师
级别和各级教师薪酬的想法,由爪
所有退出总会或被开除的会 哇学务总会用书面呈报给北京的学
员团体,未经全体会员大会讨论决 务部,并报告爪哇岛各地華文学校
定,均不得重新入会。 办学的规章制度。

因此,拥有学校的各会员团 同时,爪哇学务总会也制订
体都在爪哇学务总会内建立起联 了中華會館与其他团体之间发生争
系。根据章程规定,总会只在爪哇 执时的调解办法。
和马都拉地区开展活动。为什么其
他各岛没有列入总会工作的地区? 1908年中期,日惹華商总会
可能是由于位置遥远。如果总会在 与当地中華會館之间发生争执。为
爪哇和马都拉以外地区也拥有会员 此,日惹華商总会写信给巴达维亚
的话,视学员就很难到各地区视 華商总会,请求巴达维亚華商总会
学。 帮助调解。巴达维亚華商总会又写
信给巴达维亚中華會館求助。1908
各校联合在这个总会内,还 年8月16日,巴达维亚中華會館授
可以得到更完善的管理和建立统一 权井里汶中華會館理事白寿山(Pek
的教育制度。 Sioe San)先生代表巴达维亚中華

为准备参加1908年爪哇学务
总会的会议,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理

86

會館去泗水向爪哇学务总会报告此 先生商定,通过北京的学务部在那
事(当时爪哇学务总会已迁到泗水) 里招聘教师。据总会在1908年12月
,希望爪哇学务总会立即解决这个 15日的信上说,曾确定在中国聘请
问题。 的教师从北京到爪哇的旅费是200
荷盾。如日后这位教师要返回中
1908年9月15日召开的理事会 国,也将获得同等金额的旅费。工
会议讨论了在泗水的爪哇学务总会 作合约定为三年。同时,还确定各
分发的一封公开信。这封用華文写 级教师(一级教师或校长、二级教
的信既没有日期,也没有编号。信 师和三级教师)的薪酬及提高薪酬
中说,将在孔子诞生2459年8月27 的规则。上述教师均可获得免费住
日(孔夫子诞辰)悬挂康熙帝御赐的 房,但膳食需自理。1909年1月11
牌匾。中華會館理事会决定向总会 日召开的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理事会
询问那个牌匾的内容是什么,以及 会议宣布,爪哇学务总会的来信已
为什么那封公开信没有日期和编 经答复,其中提到希望设法降低旅
号。这就是说,巴达维亚中華會館 费,因为对在小城镇的中華會館来
对此事提出了批评,要使今后学务 说,这笔负担实在太重。这一点,
总会的信件更加规范化。 不能与巴达维亚、三宝垄和泗水等
大城市的学校相比。理事会赞同回
爪哇学务总会也可以被看作 信中表示的这些意见。
为有需要的学校物色或提供教师的
机构,因此它当然会想到在爪哇创 在1909年3月11日召开的理事
建一所师范学校,以便能够很快向 会会议上,根据陈金山先生的建
急需教师的会员提供帮助,因为从 议,要求爪哇学务总会允许中華會
中国聘请教师不仅耽误时间,费用 館通过金心朗(Kim Sim Long)先生
也很高。而且总会也正在致力于创 的帮助,从中国聘请两名教师。当
建一所華文中学。 时,金先生正在南京休假。如果爪
哇学务总会同意这样做,中華會館
1908年10月7日,爪哇学务总 将自行聘请两名教师。而依照爪哇
会(此时已设在泗水)写信给巴达维 学务总会的章程(第12条第1款)。
亚中華會館,了解茂物中華會館与 会员必须由爪哇学务总会理事会帮
被解聘教师莫加昌(Bok Ka Dji- 助聘请新的教师。
ang)先生之间发生的争执情况。中
華會館理事会委托甲必丹许金安先 为准备参加孔子诞生2460年3
生负责了解这一争执的真相。 月27日(1909年5月16日)在泗水举
行的会员大会,巴达维亚中華會
为了给本地学校物色教师, 館理事会在1909年3月28日召开会
爪哇学务总会曾与中国政府驻海牙
代表的秘书王光基(Ong Kong Kie)

87

议,推举潘景赫主席为代表。如果 表,前往泗水爪哇学务总会面谈。
潘先生届时因故不能前往泗水,将 梁辉运先生于1909年7月16日抵达
由第二司库陈沧浪先生代替,如陈 泗水,爪哇学务总会副主席潘练精
先生也无法参加会议,则将由黄炳 (Phoa Lian Tjeng)先生到泗水火车
麟(Oey Peng Lin)先生任代表。 站迎接。

当时,爪哇各地的中華會館 1909年7月18日,爪哇学务总
已将一些学生送到南京升学。据中 会召开理事会会议,表示赞同巴达
国驻海牙使馆秘书钱恂先生(1906 维亚中華會館的建议,但需先征询
至1907年曾与董鸿祎先生一起视察 中国两江总督,以确认那些爪哇岛
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学校),并免收 的学生分别寄给荷属东印度所有中
学费。中国政府甚至可以免费提供 華會館的信中所言是否属实。总会
住宿和膳食(参阅1907年1月1日召 在收到总督的回信后,才能开始办
开的特别会员大会记录第146号) 理这件事。
。1907年2月2日,第一批从爪哇
岛赴南京升学的学生,在巴达维亚 此事的结果未见记载在总会
中華會館第二秘书张硕龙带领下启 的文件中。
程。这批学生共计21人。
当时,爪哇学务总会还讨论
孔子诞生2460年3月14日(公 了其他两个问题。
元1909年5月3日),当时在南京上
学的爪哇華侨学生写信说,希望南 一是根据汪凤翔的要求,决
洋各地的中華會館向两广总督端方 定成立教育会,并责成梁辉运先生
捐款,帮助在南京兴建一所更大的 与汪凤翔先生商议此事。
新校舍,以接纳更多的南洋学生。
二是关于巴达维亚中華會館
1909年6月9日,巴达维亚中 授权该视学员召集各地中華学校的
華會館在答复学生们的信中说,中 学生,通过考试向他们颁发文凭问
華會館正在努力实现他们的请求。 题。这项考试已于孔子诞生2460年
同时,中華會館理事会也把学生们 4月23-25日(公元1909年6月10-12
的信影印寄给爪哇学务总会,希望 日)举行。参加考试的除巴达维亚
该会能捐款帮助在南京兴建新校 外,还有来自牙律、万隆、丹那
舍。这对于在南京上学的南洋学生 望、新巴刹、西冷和唐格朗等地中
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为进一步商 華学校的学生,共计约30人,并已
讨这件事,中華會館理事会在1909 向其中合格者颁发了文凭。爪哇学
年7月7日决定委派时任副主席的雷 务总会认为,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允
珍兰梁辉运先生作为中華會館的代 许汪凤翔视学员举行这一考试并向
学生颁发文凭这件事是错误的,因
为这样做违反了爪哇学务总会会员

88

大会的决议。梁辉运先生在爪哇学 切的。
务总会的会议上也认为巴达维亚中 我们阅读1910年3月13日和
華會館对这件事的处理是错误的。
1910年4月11日召开的理事会会议
爪哇学务总会在1909年7月19 记录,可以发现爪哇学务总会将于
日致中華會館的信中,报告了梁辉 孔子诞生2461年3月29日(公元1910
运先生的泗水之行以及总会会员大 年5月8日)在泗水召开会员大会。
会中讨论的问题。中華會館理事会 巴达维亚中華會館推选前任雷珍兰
在1909年8月5日信中表示要为上述 李兴良和黄宣友先生为出席会议的
错误道歉,并授权秘书向爪哇学务 代表。但是后来听说李先生不能
总会说明情况。 前往泗水。在1910年9月25日的理
事会会议上曾讨论退出爪哇学务总
爪哇学务总会曾询问巴达维 会的问题,因为经过评估,认为这
亚中華會館是否可以推选一位理事 个联合机构对中華学堂并无裨益。
作为总会的代表,调查马辰中華會 会议并未就此事作出决议,只决定
館与巴达维亚中華會館马辰分局之 理事会需要事先征求中華會館主席
间发生争执的情况。巴达维亚中華 (那次会议是由副主席廖亚荣
會館理事会1909年10月31日召开的 (Liauw A Joeng)先生主持)的意
会议决定不接受这个任务。 见。如果潘景赫主席同意退出学务
总会的话,理事会可以立即要求爪
爪哇学务总会同时就根据三 哇学务总会将巴达维亚中華會館从
宝垄中華會館建议,要求中国政府 会员名单上取消。也就是说,理事
解除汪凤翔的视学员职务的问题, 会基本上已经赞同退出这个联合机
征询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的意见。巴 构。
达维亚中華會館也不赞同三宝垄中
華會館的建议,并在1909年10月31 在主席表示同意后,巴达维
日的信中说明将委派第一秘书说明 亚中華會館终于退出了爪哇学务总
此事。 会。

关于选送合格的学生去中国 这个决定引起了很大轰动,
升学一事,中華會館在1910年4月 这是可以理解的。
11日已作出决定,将与爪哇学务总
会合作办理。当时曾讨论选送五名 为了说明中華會館不愿意继
学生去南京暨南学堂继续学习。理 续成为爪哇学务总会会员的原因,
事会决定事先打电报给爪哇学务总 理事会于1910年12月26日推选陈沧
会,请予认可。 浪先生为中華會館代表,出席爪哇
学务总会于孔子诞生2461年12月8
到此时为止,巴达维亚中華 日(公元1911年1月8日)召开的会员
會館与爪哇学务总会的关系是很密

89

大会。 上,又提出这个问题。
当时,其他地方的中華會館 这次讨论是根据爪哇学务总

都劝说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再与爪哇 会在2月23日的信进行的。总会在
学务总会沟通。 信中表示要求巴达维亚中華會館重
新入会。会员大会对这个问题进行
在三宝垄中華會館理事会要 了较长时间的讨论。最后,根据副
求下,白寿山先生提出希望巴达维 主席陈金狮先生的提议,会议作出
亚中華會館重新成为爪哇学务总会 决议: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可以重新
成员的建议。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在 成为爪哇学务总会的会员,条件是
1911年2月3日召开的理事会会议上 打算在三宝垄创建一所中学的费用
讨论了这个建议,并决议如下:巴 不应由总会负责,而应由三宝垄中
达维亚中華會館认为,在下列条件 華會館自己负责。将在巴达维亚创
下可以重新成为爪哇学务总会的会 建的中学也照此办理,因为巴达维
员:(1)三宝垄中華會館用书面邀 亚中華會館和泗水中華會館——特
请巴达维亚中華會館重新加入爪哇 别是在爪哇学务总会迁出三宝垄以
学务总会;(2)如果巴达维亚中華 后——都很难料理在三宝垄出现的
會館重新入会,也不愿意在即将到 问题。
来的孔子诞生2462年担任爪哇学务
总会的代表。 在巴达维亚中華會館根据三
宝垄中華會館委派代表到巴达维亚
三宝垄中華會館委派一位使 提出的要求,决定重新加入爪哇学
者即宋炳焕(Song Ping Hwan)先生 务总会以后,学务总会在孔子诞生
到巴达维亚,表示邀请巴达维亚中 2462年5月29日(公元1911年6月25
華會館加入爪哇学务总会。1911年 日)致信要求巴达维亚支持在爪哇
3月3日,理事会专就这一问题召开 岛创建一所中学。当时,中華會館
会议。宋炳焕先生以及汪凤翔视学 也正在为在巴达维亚兴建一所中学
员也参加。会议由理事会副主席陈 而忙碌。因此,中華會館回信给爪
金狮(Tan Kim Say)先生主持,并 哇学务总会说,对爪哇学务总会想
欣然接受这一邀请,表示中華會館 要创建一所中学这件事,巴达维亚
将自孔子诞生2462年2月4日(公元 中華會館感到很高兴。不过,巴达
1911年3月4日)起重新加入爪哇学 维亚中華會館首先要完成在巴达维
务总会,条件是此举不违背中華會 亚已经开始的建校工作,然后再考
館章程。 虑总会想要创建中学的工作。

然而,这一愿望并未实现。 但是,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却
整整一年之后,在1912年3月8日巴 最终没有重新成为爪哇学务总会的
达维亚中華會館召开的会员大会

90

会员。 到1920年,这个团体已经没有
根据爪哇学务总会在1911年 活动。1926年初,库托阿佐
(Koetoardjo)市一些華人又试图恢
的一份机关刊物登载的报道,这个 复这个组织,并打算将爪哇学务总
联合机构当年共计有93个会员。 会原有的文件一起搬到该市,使我
当时学务总会理事会的成员为:主 们暂时又看到这个团体获得了新的
席周炳禧(Tjioe Ping Hie),副主席 精神。当时,我们在巴达维亚《新
马厥友和柯元丰,司库黄益洲(Oei 报》華文版每个星期六有一个版面
Ik Tjioe),顾问郑寿立(The Sioe 作为爪哇学务总会发表言论的地
Liep),理事温德兴(Oen Tik Hing) 方。但是,不到一年,这个热情又
、林万秋(Liem Bwan Tjioe)、曾直 冷却下来了。直到现在,也没有再
儒(Tjan Tjit Djie)、朱禧(Tjoe Hie) 听到有关它的消息。”这就是林天
、石垂求(Siek Djwee Kioe),郭 佑(Liem Thian Joe)先生在他撰
运中(Kwee Oen Tiong)、林钦祥 写的《三宝垄历史,1416-1931》
(Liem Khiem Siang)、韩喜基(Han (Riwajat Semarang,1416-1931)一
Hie Kie)和陈文运(Tan Boen Oen) 书(1933年在三宝垄出版)第200页
。当时,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已经不 中的一段话。
是爪哇学务总会的会员。

1) 参阅林天佑著《三宝垄历史(1416-1931)》 ,三宝垄1933年
出版,第198页。

91


中華會館学校

众所周知,自从创立了一所 要时将他们送到欧洲或其他国家深
英文学校——即雅鲁学院或称中華 造。
會館学校C部——之后,可以说中
華會館已经拥有两所学校。 因此,我们面临为贫困而有
才華的学生建立一项教育基金的问
1905年初,合并这两所学校 题。
的目标终于实现了。当年1月8日,
理事会同意中華會館学校董事会的 理事会决定建立这项基金,
决定:“中華會館華文学校与英文 并选举以下各位先生组成一个管理
学校于孔子诞生2456年正月合并为 委员会,由雷珍兰李兴濂先生任主
一所学校”。 席,汤武杰、陈福珍、陈金安、黄
坤舆和吴益巴先生为委员,郭锦芳
这一合并只是意味着行政管 先生任秘书兼司库。
理上的合并,也意味着原有的两所
学校开始在同一个校舍内上课,而 1905年7月24日,理事会改选
教学的统一,确切地说,就是不再 了基金会管理委员会。新委员会仍
有专门的英文学校和专门的華文学 由李兴濂先生任主席,委员为:梁
校,则是以后的事。 辉运、赵德芳、林祯祥和吴益巴。
秘书兼司库为李金福。
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
这一措施毕竟是一个进步,因为此 上课时间定为:上午8时30分
后的教学工作开始由同一个机构来 至10时30分,11时至12时,以及下
管理了。 午1时30分至3时30分。

当时,学生们的需求得到了 1905年6月22日,司仪陈金山
中華會館理事会的充分关注。1905 先生报告说,他从中華會館副主席
年3月25日,理事会讨论建立一项 丘亚樊先生那里得知,中国两广总
基金,为中華會館華文学校的贫困 督的一位使者到槟城时,将顺便来
学生提供服装、生活保障,并在必 视察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学校。

理事会请雷珍兰李兴濂先生

92

将他在Tjengkareng的房子借给巴 的用意,是要创办一所师范学校。
达维亚中華會館的客人居住,就像 这所学校的学制只有六个月,而且
上次康有为先生来访时那样。 在晚间上课。它培养的是小学低年
级的教师。当时,从中国聘请到教
1905年末,雷珍兰丘亚樊先 师是一桩幸运的事,因此,创办巴
生提出一项建议。 达维亚中華會館的预备学校,是可
以容易请到教师的一个办法。
丘先生的建议是中華會館创
办一所華文夜校,由中華會館学校 理事会于1905年10月18日讨
教师林慧儒先生任校长,叶源(Jap 论了丘亚樊先生的建议,并决定请
Goan)先生任一级教师。他们每人 丘先生与李兴濂先生商讨此事。但
每月的薪金为25荷盾。 是,理事会不赞同向夜校每名学生
支付5元工资的意见。
想要成为夜校的学生,至少
已经认得一些汉字。这些学生不需 关于创办一所师范学校的问
要缴纳学费,相反,每人每月还可 题,已在原则上得到理事会同意,
以得到5荷盾的补贴。 并于1905年被再次讨论。在1906
年3月31日召开的理事会特别会议
学生在夜校学习时间最长为 上,根据监管教育的中国官员刘士
六个月。如果学生在六个月内没有 骥先生的建议,又讨论了这个问
进步,就必须退学。 题。当时理事会决定用专门筹集到
的捐款来创办那所学校,而不动用
经过六个月学习后的学生, 中華會館的金库。到5月20日,又
必须通过考试: 再讨论这个问题。这次会议决定先
试办六个月,每个月的经费是40荷
如果他能理解所学内容的80% 盾。理事会责成丘亚樊先生来办理
,将获得一等奖; 建校的问题。

如果他能理解所学内容的60% 这次试办可以说是第一次成
,将获得二等奖; 立一所可以向荷属东印度各地的華
文学校提供教师的师范学校。但
如果他能理解所学内容的50% 是,此后没有再提及这个问题,说
,将获得三等奖; 明这第一次尝试已告失败。

如果他能理解所学内容不足 在1906年遇到的各种问
50%,则不能获得奖励。 题中,值得在此记述的一件事
是,J.F.克努特森(J.F.Knoetsen)
获奖的学生将被送到其他地 先生提出可以向中華會館的学生教
方要求巴达维亚中華會館提供教师
的中華會館学校,但此前巴达维亚
中華會館为这位学生支付的一切费
用,均须由聘用他的中華會館学校
偿还。

这就是说,丘亚樊先生建议

93

英文,直到6月或7月为止。他将不 须帮助给新加坡的学生教国语。因
领取薪酬,而只由中華會館提供免 此,中華會館写信询问林文庆博
费住宿和中式膳食。他是在1906年 士,将如何安排爪哇送到新加坡的
1月16日的信中提出免费教英文建 学生们的学习问题。
议的。理事会在1906年3月14日的
会议决定向克努特森先生的善意表 这是巴达维亚中華會館与新
示感谢,但无法接受他的要求,因 加坡中華會館的最后一次联系。
为在中華會館内没有适当的地方可
以用于教学。 关于学校假期问题,当时在
爪哇各地的中華学校之间已经取得
当时,各地中華會館学校的 一致意见。井里汶中華會館曾建议
名声已在荷属东印度到处传扬。 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建议修改中華学
堂关于每年假期的规定。井里汶建
各地中華會館学校获得人们 议的假期是从7月7日至22日。但是
肯定的一个证据是来自荷属东印度 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回信给井里汶中
殖民地以外地区的林文庆博士的一 華會館表示,要修改中華学堂的规
封信。他在信中表示,在荷属东印 章,必须事先在每年举行的会议上
度各地中華會館学校的高年级学生 讨论并作出决定。
毕业后,可以送到新加坡中華学校
继续学习,每名学生每月所需费用 作为第一所華文学校,巴达
约为叻币20元。 维亚中華會館学校的教学制度当然
可以被当作爪哇最好的。因此,中
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理事会在 華會館学校的秘书兼司库张硕龙先
1906年4月13日欣然接受了林文庆 生曾要求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委派一
博士的建议,并决定向爪哇各地的 位学校董事以及中華會館学校的若
中華會館通报,以便各地的中華学 干名男女学生去西冷市参观那里中
堂将学生送到新加坡升学。 華會館分局的学校,向他们介绍巴
达维亚中華會館学校的教学情况。
如果实行这个办法,就意味 张先生的要求于1906年12月9日获
着爪哇各地中華會館学校的学生可 得理事会赞同。理事会决定派若干
以到新加坡中華會館学校升学。然 名男女学生去西冷,向那里的学生
而,事情的结果并非如此。 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为此,理事
会需要事先与学校董事会协商,而
1906年8月9日,巴达维亚中 张先生及若干名学生往返乘坐二等
華會館决定推迟实行将学生送往新 车厢以及他们的食宿费用,均不得
加坡升学的计划,因为理事会得到 由中華會館承担。
的消息是,送往新加坡的学生只能
在晚间学习几个小时的国语,而在 1906年12月9日,理事会讨论
白天必须学习英文。而且他们还必

94

了中国驻新加坡总领事于12月6日 先生和董鸿祎先生及他们随员的饮
发来的电报。总领事要求中華會館 食起居,都由理事会推选的一个专
派代表去新加坡迎接陈宝琛(Tan 门委员会料理妥当。委员会成员有
Po Tim)和董鸿祎两位视学员,他 中華會館荣誉会员、雷珍兰李兴濂
们是受中国政府委派到爪哇视察各 先生和雷珍兰李兴良先生。客人们
地中華学堂的。理事会推选副主席 住在雷珍兰李兴良先生的房子里。
雷珍兰梁辉运先生和中華学校董事 但是,两位李先生向理事会提出,
胡善清先生代表中華會館,去新 他们无法接待随后到来的陈宝琛先
加坡迎接中国官员。为此,由陈 生,因为雷珍兰李兴良先生目前借
福珍陈松和(Tan Siong Ho)、梁亚 给钱先生和董先生居住的房子,将
赞(Nio A Tjan)和李运成(Lie Oen 供两位雷珍兰先生的母亲使用。
Seng)先生组成的委员会负责筹集 因此,理事会于1907年1月4日请
此行所需要的经费。 主席潘景赫先生与陈伟松(Tan Wie
Siong)先生商量,希望将陈先生位
理事会曾推选出若干委员 于Roa Malaka的房子借给陈宝琛先
会,为中国官员准备住处,以及分 生使用。
别在丹戎不碌码头、火车站和中華
會館迎接客人。还有一个在中国官 1907年初,有一条令人高兴
员停留期间专门处理与习俗问题相 的消息。1月1日,理事会召开特别
关的委员会。 会议,钱恂先生和董鸿祎先生也出
席这次会议。
中国使者的到访也引起了巴
达维亚華人富商的关注。我们可以 钱恂先生在这次会上告诉中
从中華會館记录第145号上读到, 華會館理事会说,中国政府设在南
理事会曾在1906年12月21日决定, 京的一所学校可以接纳来自爪哇各
将中華會館作为集合欢迎客人的同 地中華會館学校的学生升学,而且
胞们住宿以及宴请钦差大臣之用。 免收学费。这个问题将在本书其他
这些中国官员于孔子诞生2457年11 部分另行论述。
月9日(公元1906年12月24日)抵达
巴达维亚。 1907年4月14日,根据中華會
館一些理事及会员的要求,曾以中
到访的中国使者是钱恂和董 華會館和中華商会的名义致电北京
鸿祎先生。他们出席了1907年1月1 学务部,对任命董鸿祎先生为爪哇
日的理事会特别会议。中国驻新加 岛各地中華會館学校的视学员表示
坡总领事——当时中国在巴达维亚 欣慰。
尚未设立领事馆——在电报中提到
的陈宝琛先生也将随后抵达。钱恂 当时,中華會館学校有些问
题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学校董事

95

会一些成员于1907年10月26日建议 少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教师会议,讨
推选一位先生负责处理这些问题。 论学校的问题,以便改进所有存在
于是,陈金山先生被推选为处理与 的不尽完善之处。
学校有关事宜的总监。但是,由于 因此,总监职位是十分重要的。可
当时还没有关于设立总监的规章, 以说,他的权力与学校董事会的权
因此必须立即制定这一规章,在规 力相当。
章制定后,推选陈先生担任总监一
事才生效。 对接纳外地学生来巴达维亚
居住并在中華會館学校学习的问
理事会于1907年12月10日同 题,理事会根据陈金山先生的建
意设立中華會館学校学监一职,并 议,于1907年12月24日决定在会馆
决定自孔子诞生2459年正月1日起 内设立一个新的部门,即G部,并推
生效。 选一个委员会来草拟有关规章。委
员会主席为李金福先生,委员为陈
这一规章由19条正文和一条 福珍、丘绍荣、吴益巴和侯德广先
结束语构成。学校总监和董事会均 生。但是,由于考虑到成立这个部
由中華會館理事会选举产生。关于 门作为一所寄宿学校的计划在当时
挑选教师和确定他们薪酬等问题, 还不可能实现,因此在1908年1月5
学校总监必须同意董事会的决定。 日终于放弃了这项计划。
但是,学校总监可以立即解聘犯有
明显过失或不称职的教师。如果出 在那时候,如果没有得到学
现这一问题,总监必须立即报告学 生家长同意,是不可以随便给学生
校董事会及中華會館理事会。规章 讲授英文课程的。为此,学校董事
第6条规定,总监每月至少安排一 会于1908年6月18日建议,只要学
次由董事会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生本人及其家长同意,即可向高年
第8条第2款授予总监很大的权力, 级学生讲授英文。理事会赞同这一
即在必须迅速处理问题的情况下, 建议,并决定四年级以上的男女学
总监可以自己采取措施,但在非十 生可以在英文学校上课。从这一点
分必要时,不得违反董事会或中華 也可以看出,当时華文学校和英文
會館理事会的决定。依照第9条规 学校的合并,只是在行政上实现统
定,总监还必须对学校一切事务及 一管理,并在同一校舍上课,而未
章程内容负责。如有人对此提出疑 涉及两所学校的课程统一问题。
问,他也必须向提出疑问者做出说
明。第10条指出,学校董事会未向 一个月之后,即1908年7月18
总监通告的决定,将被理事会视为 日,学监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增加
无效。第15条规定,总监有责任至 英文教学时间。这样,过去四年级
还不能学习英文的学生,现在可以

96

开始学习英文了。理事会决定将这 自己负担。
一问题交给学监、校董事会主席和 这次考试使爪哇学务总会感
陈沧浪董事来处理。
到不快。总会认为,巴达维亚中華
1909年1月9日,理事会又讨 會館允许中国视学员汪凤翔先生举
论来自中国的高级官员王光琦先生 办这一考试并颁发文凭,是一项错
来访问题,以及视学员汪先生要为 误的决定。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的代
巴达维亚及邻近地区中華會館学校 表梁辉运先生在爪哇学务总会的会
学生举行考试。理事会决定这次考 议上也承认中華會館在这件事上犯
试的费用不得超过100荷盾。同时 了错误。
推选一个委员会安排王光琦先生来
访及考试事宜。委员会的成员为雷 中華會館学校涉及两个部
珍兰丘亚樊、陈金山、黄坤舆、陈 门——華文学校和英文学校——的
松和、吴益巴、黄炳麟、黄汉生、 课程改革,在会馆的会议记录中叙
朱祥才(Tjoe Siang Tjay)、金心朗 述不多。这项改革是在1910年5月
和陈沧浪诸先生。 16日理事会特别会议上决定的。

孔子诞生2460年4月23-25日( 由于这项改革,在用国语教
公元1909年6月10-12日),在巴达 学的高等小学只讲授国语的華文和
维亚中華會館学校内举行了一次大 歌曲以及中国历史,而其他课程如
考。参加这项考试的,还有来自牙 列队、算术等,都安排在英文学校
律、茂物、丹那望、新巴刹、西冷 内进行。按照这个办法,英文部的
和唐格朗等地的中華学堂共约30名 地位就更为重要。因此,理事会决
学生。代理学监黄坤舆先生曾向理 定给英文部增加一位教师。1909年
事会报告,让这些地方的学生与巴 9月12日,理事会决定请美国人的
达维亚中華會館学校的学生一起参 教会每三个月一次来中華會館的英
加考试。孔子诞生2460年4月28日( 文学校检查教学。
公元1909年6月15日)上午10时将向
学生颁发文凭。 从那时起,可以说英文在華
人的教育中有更大的作用。因此,
1909年6月6日,理事会责成 理事会于1910年8月28日同意推荐
喜庆委员会将会馆装饰安排作为考 牧师J.R. 邓尼斯(J.R. Denyes)学
试的地方。委员会还要负责安排各 士为中華會館在爪哇各地和爪哇以
位教师、代表和学生的午餐。所有 外岛屿的英文学校担任教学总监。
费用均由中華會館的金库开支。理 但是,这一建议者看来没有取得多
事会还为外地来参加考试的学生准 少效果,因为1910年10月16日对邓
备了住宿的地方,但住宿费由他们 尼斯先生又有了新的想法。

这一新想法是中華會館荣誉

97

会员李兴濂先生在1910年9月29日 显然,中華會館委派代表去
的信中提出来的。李先生建议从会 新加坡,也是为了中華會館自身的
馆E部拨款1000荷盾,用以资助邓 需要,或者说,是为了当时想要创
尼斯先生了解中国各地学校的情 建一所中学的需要。
况,并物色可以改进巴达维亚中華
會館学校教学的教师。如果这次远 陈金山先生和刘玉兰先生在
行没有取得效果,李兴濂先生将赔 向1911年2月23日召开的理事会特
付这笔费用。理事会显然赞同这一 别会议报告时说,马来亚卫理公会
建议,并于1910年10月16日作出了 乐意协助中華會館创建一所中学,
决议。 详情将在欧达姆主教的信中进一步
说明。
可惜的是,在会馆的记录中
没有再看到关于这项建议是否确已 这个问题虽然只涉及中華會
实行的记载。也许这项建议已经付 館学校英文教育的问题,实际上却
诸实施。不过,1911年3月19日又 关系到中華會館要创办一所中学的
接纳学监的建议,恢复两位男教师 计划。这个问题我们将在有关创办
和一位女教师的工作,邓尼斯先生 中学的章节中进一步说明。关于中
还要会见其中一位教师,如果了解 華會館与马来亚卫理公会的关系,
他果真是一位好教师,就将提升他 除了会馆曾派代表去新加坡建立联
为校长。 系以外,还需要在这里指出,欧达
姆主教在1911年2月20日的信中曾
根据1911年2月3日召开的理 说,对他能够与中華會館交往感到
事会特别会议记录第221号,邓尼 高兴。他表示将在7月份到巴达维
斯先生曾亲自邀请巴达维亚中華會 亚来,与中華會館的理事们见面。
館派代表出席马来亚卫理公会在新 为迎接他到来,中華會館推选了一
加坡举行的会议。这说明,邓尼斯 个委员会负责料理一切事宜。
先生是该教会的成员。陈金山和刘
玉兰先生代表中華會館前往出席在 理事会于9月5日推选一个委
新加坡举行的会议。 员会负责改进華文学校的教学工
作。委员会主席为華文学校视学员
这两位使者不仅出席这次会 汪凤翔先生,委员有英文学校视
议,而且作为中華會館的代表,请 学员J.R.邓尼斯先生,華文学校
求该教会的理事会帮助从美国物色 校长金恒富(Kim Heng Hoe)先生,
英文教师,到中華會館将要创建的 英文学校校长C.M.沃廷顿(C.M.
中学教课,同时邀请教会的欧达姆 Wor thington) 先 生 , 以 及 中 華 学
(Oldham)主教到爪哇商议创建一所 校董事陈金山先生。林耀昌(Lim
培养师资的中等学校的问题。 Jauw Tjiang)先生任委员会秘书。

98

在1911年9月17日的理事会会 荷盾。这当然不是一个小数目。
议上,讨论了丘安教先生关于中華 中華會館学校的规模越来越
會館必须向北京的教育部呈交学校
情况报告的内容。汪凤翔视学员要 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以致学校
求报告中必须说明建校时间,谁是 董事会在1912年5月5日向会馆理事
发起人,谁是赞助成员,以及有哪 会报告说,现有的校舍已经无法招
些人已经捐款赞助创立这所学校。 收新的学生入学,因为当时在校学
当时,还向陈锦茂先生进一步了 生已有557人。理事会不得不“限
解,哪些人希望记载自己的姓名, 制”招生人数,当在校学生达到
并向下次会议报告。此举表明当时 570人时,即停止招收新生。这一
中国政府对此地華文教育的关注。 决定也适用由華人公馆提供经费补
贴的义塾。这一决定已在各家报纸
那时候,中華学校的开支已 上公布,并已报告公馆。
经大大超过学费的收入。学校每个
月为学生支付的费用平均为5.5荷 理事会还规定,学校董事会
盾。因此,1912年4月7日召开的理 只能在每年正月和7月从巴达维亚
事会会议 曾讨论要求華人公馆给 市区各招生一次,其他时间不得招
中華會館增加补助的问题,因为公 收新生。至于从其他地区招生问
馆的补助款按贫困学生人数平均分 题,则由董事会决定。这一决定也
配,每人得到的学费补助只有3荷 在马来文报上公布。
盾。也就是说,就贫困学生的学费
计算,每人还差2.5荷盾,每个月 1912年4月7日,关于请求公
合计为375荷盾。理事会责成秘书 馆增加对义塾学生补贴的决议,已
办理向公馆要求增加补助的问题。 于1912年5月5日撤销。当时,理事
会已经找到弥补学校经费的其他途
此外,还责成学校董事会向 径,即从中華會館E部拨出8000荷
没有增加英文课程的学生每月至少 盾给管辖学校事务的A部。在A部的
增收0.5荷盾的学费,而已经增加 财政已有盈余时,将分期或一次全
英文课程的学生则需要每月增收多 部归还此项贷款。
于0.5荷盾的学费。同时,也向各
地中華會館分局求助。它们虽然已 当时,中華會館学校的许多
将会费收入的六分之一缴纳给中華 英文教师是通过卫理公会聘请的。
會館,但仍远远不足以弥补经费的 该教会确实对它为中華會館学校物
亏空。根据向1912年3月8日召开的 色的教师十分关心。教会提出,
会员大会所作的2462年度财务报 它所物色的教师每年只能工作200
告,该年度的财政赤字达14161.25 天。1912年12月29日召开的理事会
会议讨论后,没有同意这一要求,
而只同意这些教师每年最多有10天

99

时间在巴达维亚市区参加各种会 Wie Keng)夫人和李江瑞(Lie Kang
议。此外,他们每年必须工作219 Soey) 夫 人 被 推 选 为 该 委 员 会 成
天。 员。这些女生的手工制品将送到
V.O.S.商店出售,并由该委员会与
中華會館为女学生所做的工 第二秘书丘安教先生商议定价。两
作,值得在此记述。 个月之后,根据陈沧浪先生的建
议,理事会在1912年9月7日决定增
人们都知道,中華會館学校 加女生的手工课时间。
成立之初,就希望有一所专门招收
女生的学校。但是,后来因为一时 1912年9月7日,理事会处理
未能实现这个愿望,于是男生学校 了一项与女生英文教学有关的问
也兼收女生。 题。时任学校总监的侯德广先生要
中華学校高小女生每天上4小时的
对这些女生,学校给予特别 英文课。但是,高小女生看来不愿
的保护,即为女生们设立了保护 意服从这项规定。为此,那些女生
员。 曾多次到学校办公室表达她们的意
见。她们认为更需要学好本民族的
这 项 工 作 由 卢 玉 娘 ( Louw 语文。学校董事会秘书丘安教先生
Giok Nio)女士负责。她担任这一职 也曾在一次理事会会议上提出这个
务长达18年多。这位女士在1920年 问题,并说学校总监已经知道女生
卸任。为肯定这位女士的工作,理 们的愿望。
事会于1920年8月25日决定每月给
她7.50荷盾的生活津贴,但被她拒 理事会没有同意学校总监的
绝。在華人女子教育方面,卢玉娘 意见,而是决定女生仍旧保持每天
女士是功不可没的。 上两小时英文课的规定,不必跟随
男生课程的安排。
女生的课程还包括手工。这
一课程由一个妇女委员会监管。 中華會館学校当然也无法避
妇女委员会在1905-1906年度的成 免教师们之间发生的纠纷。
员为雷珍兰丘亚樊夫人、陈金山
夫人、简福辉夫人和徐辉清(Tjee 例如,在1914年内就曾平息
Hoei Tjeng)夫人。这个监管手工 过校长与教师之间发生的争执,幸
课的委员会后来解散了。1912年 亏这件事终于得到妥善解决。当
11月2日,又成立了一个检查女 时,理事会已请求在中国的董鸿祎
生手工课成绩的委员会。曾登安 先生从中国聘请一位校长。
(Tjan Teng An)夫人、林伟庆(Lim

100


选派学生去南京

对中華會館来说,没有比 先生明确肯定他在信中所写的内
1907年初的日子更令人高兴了。 容。

当时,中国驻海牙使馆秘书 理事会秘书建议,通过钱先
钱恂先生来到巴达维亚。他参加了 生协助,先发电报到南京,以完全
中華會館理事会于1907年1月1日召 证实这一消息。理事会还请钱先生
开的特别会议。 帮助起草这份电报稿。电报费由中
華會館E部支付。
钱恂先生在孔子诞生2457年
11月17日(公元1907年1月1日)通知 在南京的这所学校就是暨南
中華會館理事会说,爪哇岛各地中 学堂,它是专为招收海外華侨子女
華會館学校的学生可以去中国政府 上学而创立的。
在南京创办的学校就读,而且免收
学费。甚至膳食和住宿费也由中国 除了向中国的负责官员发电
政府负担。因此,这些学生自己只 报来确认这件事以外,理事会在
需要准备购买衣服和日常用品的 1907年1月1日的会议上还决定采取
钱。一开始,可以接纳30名学生去 若干措施,以便尽快选送学生去南
南京上学。 京升学。

这位中国官员还告诉我们, 理事会推选一个委员会,负
随同他来到巴达维亚并一起参加会 责挑选具有足够知识而又愿意去南
议的董鸿祎先生愿意带领那些想去 京暨南学堂升学的学生,这个委员
南京升学的学生去中国。 会以中国视学员汪凤翔先生为首,
委员有中華會館副主席梁辉运、荣
关于这个重大问题,理事会 誉会员李兴濂、中華学校董事会秘
曾当面向钱恂先生进一步询问,钱 书黄坤舆以及中華會館会员陈纪南

101

先生。 费之外,每月还要向E部缴纳一笔
关于去南京的路费问题,理 钱,以供学生在南京日常生活的开
销。缴纳的金额以后由E部主任决
事会的决定是:凡属于“甲等” 定,并负责保管和汇寄这些钱到南
和“乙等”的学生,可以获得由 京。
中華會館E部提供的二等舱往返船
票。如果这部分学生的人数过多, 张硕龙先生当时在小南门的
以致E部的财力无法承担这些船票 南和发(Lam Ho Hoat)商行任职。
费用,则将由学校董事会根据E部 为了向张先生的上司温敬贤先生请
的财力选择其中一部分学生。如果 求准予他告假护送学生去南京,理
其余的学生也要去中国升学,则由 事会推选中華會館副主席雷珍兰梁
他们的家长负担旅费。 辉运先生和中華学校董事雷珍兰李
兴良先生负责办理。
18天之后,即1907年1月18
日,理事会又开会专门讨论选派学 挑选去南京升学的学生和为
生去中国升学的问题。 张硕龙先生请假的工作进行得很顺
利,总共只用了半个月时间。1907
理事会推选吴益巴,郑清嘉 年2月2日,第一批共21名学生在中
(The Tjeng Ka)和陈纪南先生负责 華會館学校前任教师董鸿祎先生和
与某一家轮船公司商讨有关学生去 张硕龙先生护送下启程。
南京的旅费问题。
张硕龙先生在1907年2月21日
旅费的准备工作,交给中華 从上海寄来的信中说,当他们经过
會館E部主任李兴濂先生处理。理 新加坡去上海时,在新加坡的张秀
事会决定,如有必要,李先生可以 杰(Thio Sioe Kiat)先生向他们赠
用E部的钱先垫付这些费用,然后 送了两筐中国柑橘和10罐饼干,陈
按照定下的规章和相关承诺,日后 梦图(Tan Moeng Tho)先生也赠送
由这些学生家长归还。 了一筐中国柑橘,供学生们在旅途
中食用。张硕龙先生请理事会向上
理事会决定由第二秘书张硕 述两位先生致信道谢。1907年3月
龙先生护送这些学生去南京。张先 24日,理事会已按照要求做了。
生乘坐的二等舱往返船票费用,一
部分由E部负担,一部分由这些学 1907年4月4日在中華會館举
生的家长分担。分担的办法由E部 行了有许多人参加的讲座,由张硕
主任衡量决定。 龙先生说明有关护送第一批学生去

学生家长除了承担一部分旅

102

南京升学的问题。 复。这个答复是1908年10月25日召
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理事会 开的理事会会议通过的。

曾收到南京暨南学堂总监温炳忠 桑迪克先生提的问题是:已
(Oen Peng Tiong)先生的信,谈到 选派多少名華人子弟去中国接受师
选派去南京升学的学生所需费用问 范教育?中国政府是否向他们提供
题,并报告在南京的学生们的健康 补助?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情况。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理事会于
1907年10月6日决定,由中華會館 中華會館对上述问题的答复
出资印刷这封信,免费分发给去南 是这样的:
京升学的学生们的家长,以及各地
所有的中華會館,因为在第一批去 据中華會館所知,已经选派
南京升学的学生当中,有些人是来 去中国(南京)读中学的学生共计为
自其他地方的中華會館学校。 111名。

在南京上学的一名学生张益 中国政府提供了一些帮助,
山(Thio Ek Shan)来信透露,他听 原因可能是以后可以使这些孩子成
说暨南学堂有意再接纳来自爪哇的 为国家的公务员,特别是当中国可
華侨学生。这件事成为1907年12月 以在外国领土上行使其政治权力的
24日召开的理事会会议的一项议 时候,可以让他们担任领事之类的
题。因为这时爪哇学务总会已经成 职务。
立,理事会决定请爪哇学务总会安
排和办理再次选派爪哇各地学校的 中華會館又进一步说明:
学生去南京上学的事情。 在中華會館成立之初,未曾
想到或有意要将学生送到中国去升
不久便再次选派了一批学生 学,因为中華會館不敢奢望中国政
去南京。1908年5月24日已将此事 府会提供帮助。然而,中国驻海牙
报告董鸿祎先生。 使馆秘书钱恂先生和曾任巴达维亚
中華會館学校教师的董鸿祎先生在
选派去南京的学生们情况如 1906年来到爪哇时,他们告诉巴达
何?他们的学习是怎样安排的? 维亚中華會館理事会说,中国政府
由于得知在荷属东印度各地的中華
要了解这一情况,我们认为 會館积极推广中国文字和国语,而
最好引用中華會館理事会就政府主 愿意接纳各地中華會館学校的学生
管官员桑迪克(L.H.W.van Sandick) 去南京升学,他们将得到端方亲王
先生提出的第13个问题所作的答 的保护。

103

因此,第一批共21名学生在 那位官员不敢答应这一要求,因为
董鸿祎先生护送下,于1907年2月2 根据在南京校医的意见,这个学生
日启程。 至少要在爪哇休息一年以后,才可
以回到南京继续上学。
时任两江总督的端方先生热
情接待那些学生,让他们住在大房 以上就是理事会向桑迪克先
子里,并由中国政府提供膳食。在 生报告的内容。
端方先生帮助下,学费和书籍费从
一开始就由中国负担。中国政府还 据过去曾被选派到南京升学
承诺向学生发放零用钱。这样,学 回来的几位先生所言,当年端方亲
生家长就只要支付从爪哇到南京的 王对来自爪哇各地中華学校的学生
船票,以及日后购买衣服的钱。 们是很关爱的。这几位先生还说,
当端方先生乘车外出,在路上遇到
有些学生曾写信给他们的家 来自南洋的学生时,他会邀请学生
长说,他们在南京受到很好的接 乘坐他的车。由于那些学生时常得
待,在那里学习和生活都很愉快。 到端方亲王的眷顾,以致教师们都
因此,没有一个学生想中断学习而 对学生畏惧三分。端方亲王往往喜
回到爪哇来。 欢问学生,他们认为哪一位老师不
好。
除了受到很好的接待之外,
那些学生也得到中国政府的保证, 从此,各地中華會館学校就
在他们毕业以后,将可以获得中国 有了学生升学的办法。
提供的旅费,回到各自的国家,如
日本、美国或欧洲继续深造。 关于暨南学堂,我们可以
在这里引用《新报25周年纪念
1908年9月13日,有一名来自 刊,1910-1935年》中刊载的“印
玛琅中華学校的学生因为患肺结核 度尼西亚華文教育”一文所记述的
病而由端方先生派人护送回爪哇。 内容:
但是,当这个学生在三宝垄上岸
后,据说他已经痊愈。 “中国关注華侨的中華学校
师资问题的另一个证据,就是在南
1908年10月5日,这位官员又 京为華侨子女创办了一所师范学
带领爪哇各地中華會館学校的38名 校,即暨南学堂。这所学校面向所
学生返回南京。那位刚病愈的学生 有海外華侨,而不仅仅是面向印度
要求跟随同学们到南京复学,但是 尼西亚華侨。然而,来自爪哇的華

104

侨学生是第一批进入暨南学堂的。 1910年3月13日,理事会推选
看来中国政府想要让那些在南洋的 蔡金源(Tjoa Kim Goan)、陈沧浪和
小学毕业的華侨学生得以在他们的 梁炳农先生为代表,前往南京,向
祖籍国继续学习。但是,也有一些 中国政府及暨南学堂诸位董事表示
小学尚未毕业的華侨子弟也被送到 敬意,并看望在那里上学的爪哇華
南京就读,使暨南学堂成为一所中 侨学生。梁炳农先生已经在中国。
学和高等小学的预备班。
当时,关于学生们归还所欠
暨南学堂曾派代表到荷属东 借款的问题,看来处理得并不顺
印度。中華會館的会议记录中有记 利。暨南学堂在1910年11月17日曾
载说,理事会于1908年9月29日曾 致函巴达维亚中華會館,要求尽快
核准接待暨南学堂代表来访所支付 汇款让那些来自爪哇的学生们偿还
的费用,共计170荷盾。中華會館 欠款,因为暨南学堂本身也急需资
事前曾向热心公众筹集一部分经 金。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将这封信影
费,差额则由中華會館学校补足。 印后,转交给爪哇学务总会,并询
两年以后,即1910年,暨南学堂又 问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几次汇给爪哇
派邓翰才(Teng Han Tjhay)先生为 学务总会的钱是否已经转汇到南
代表来巴达维亚访问。 京,同时指出这是爪哇学务总会的
工作。
当时,并不是所有的中華学
校都承诺负担学生去南京的费用。 现在,我们来到1911年。这
面对这样的问题,中華會館万隆分 是在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年
局在1909年3月11日写信给巴达维 份。在这一年的10月10日,中国爆
亚中華會館,请求资助几位想去南 发了武昌起义,其结果是成立了中
京升学而无力负担旅费的学生。当 華民国。
时,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的财力无法
负担各分局学生的费用。因此,理 1911年10月25日,在暨南学
事会推选雷珍兰林瑞生(Lim Soey 堂上学的巴达维亚中華学校的七名
Seng)、丘绍荣和林祯祥先生组成 学生,即叶裕和(Yap Djoe Ho)、陈
一个委员会,向万隆的華人居民募 和生(Tan Ho Seng)、吴源德(Gouw
捐。不过,理事会先要万隆分局确 Goan Tek)、徐辉宝(Tjee Hoei Po)
认同意支付这几位先生去万隆的往 、傅启瑞(Pouw Ke Soey)、陈德万
返旅费,他们才会启程去万隆。 (Tan Tek Boan)和陈金钟(Tan Kim
Tjiong)先生向巴达维亚中華會館

105

发电报(1911年10月27日收到),内 要讨论那七名学生的要求。理事会
容是“骚乱电汇700元”,意思是 赞同校董事会主席的意见,并征询
南京发生骚乱,请电汇700元给他 列席会议的四位学生家长是否能实
们。 现学生们的愿望。

这封电报当然使中華會館理 参加会议的所有家长一致要
事会大吃一惊。理事会在第二天即 求中華會館召回在南京的学生。
10月28日召开特别会议,中華會館
监护人玛腰许金安先生也出席了会 理事会经过讨论后,决
议。 定:(1)同意这些家长召回他们的
孩子的要求,但费用自理;如果家
那封电报虽然没有说明学生 长们愿意,也可以请中華會館帮助
们要求汇款的用途,但可以肯定地 将旅费汇到南京,但汇费也由各位
猜测到,他们需要一笔钱做旅费返 家长承担。(2)中華會館立即致电
回巴达维亚。 在南京的端方亲王,询问应如何安
排来自爪哇的学生们。同时致电在
但是,为了确认南京是否真 上海的道台,要求他将这些南洋学
发生了骚乱,那次理事会也宣读了 生从南京迁往上海,并保证他们安
两江总督在1911年10月21日从南 全。这封电报的意思是,如果南京
京发来的电报(1911年10月27日收 确实受到骚乱威胁的话,中国政府
到)。电文说,南京城并未受到骚 应该准备一处良好的住所,使这些
乱的威胁,爪哇学生们是安全的。 来自爪哇的学生有藏身之地,并得
同时,在理事会会议上还宣读了在 到中国政府的保护。(3)致信爪哇
三宝垄的爪哇学务总会于孔子诞生 学务总会,说明中華會館已讨论并
2462年9月3日(公元1911年10月24 决定的事项,希望总会在中国发生
日)发出的公告,其中说到,在南 骚乱期间,随时采取措施,以保障
京并未发生骚乱,因此我们不必担 在南京的爪哇学生的安全。
心。
一周以后,即1911年11月4
由于这一点,同时也由于了 日,理事会又召开特别会议,有关
解到暨南大学校长发给中華會館英 的学生家长也参加。这次会议由雷
文 学 校 校 长 沃 廷 顿 ( Wor thington) 珍兰廖亚荣先生主持。
先生的电报所述内容,中華学校董
事会主席梁辉运先生认为,不需要 会议第一项议程是关于爪哇
继续讨论南京骚乱的问题,而只需 学务总会回电要求用2000元帮助处

106

理滞留在上海的暨南学堂的南洋学 我们不妨引用《新报25周年纪念
生。那时,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已经 刊,1910-1935》刊载的“印度尼
不是爪哇学务总会的成员。因此, 西亚華文教育”一文中有关暨南学
中華會館回电给爪哇学务总会说, 堂及去中国升学的学生情况的记
由于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已经不是爪 载,如下:
哇学务总会的成员,它不能就此发
表任何意见。 “……上文已指出,暨南学
堂于1906年创立。从它创立到1911
关于在上海的学生们,理事 年武昌起义爆发之前,暨南学堂曾
会根据出席会议的学生家长们的意 接纳大约200名印度尼西亚華侨学
见,决定将那些学生召回。至于旅 生。
费问题,会议决定每名学生的家长
向中華會館支付100荷盾,不太富 中華民国政府成立以前,选
裕的家长可以减免。 派去中国的華侨子弟大多数都集中
在暨南学堂。清政府被辛亥革命推
这就是说,中国革命的爆发 翻之后,暨南学堂被解散了。于
竟然导致中華會館的学生被召回 是,在中国的華侨学生就分散到各
了。 所学校。后来,中華民国政府在南
京重新开办暨南学堂,改名为暨南
显然,在最初选派学生去中 学校,其后又迁到上海真如(Chen
国,或者更确切地说,让学生去中 yu),改为一所大学。但是,暨南
国继续上学的时候,是由中華會館 大学不限于招收華侨学生,它也同
理事会经手办理的。后来,情况发 时招收中国国内的学生。而在当
生了变化。想去中国升学的学生, 时,華侨子女也已经分散就读于中
只是由中華會館出具学历证明,其 国各地的大学,只有一小部分人进
他问题则需要各人自理。 入暨南大学学习。”

作为说明选派学生去南京
上学问题的本节内容的结束语,

107


创办中等学校的努力

(中学)

一所学校的学生,如果在毕 授权秘书向设在泗水的爪哇学务总
业以后无法继续学习,这所学校就 会写信,说明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可
不可能进步。也就是说,中華會館 以资助2000荷盾在爪哇岛创办一所
必须创办一所中学。 中学。当时,中国政府已经为创办
这所中学汇寄2800元。
中華會館理事会十分关注这
个问题。 这就是说,这所中学是为全
爪哇岛的華侨而兴建的,它由当时
中華會館在1908年10月答复 的爪哇学务总会承办。
桑迪克先生提出的14个问题时,也
表明了这一点,其中第14个问题 1910年8月28日,中華會館名
是:“中華會館是否与荷属东印度 誉理事李兴濂先生建议按照美国卫
以内或以外地区的团体有联系?” 理公会领导人邓尼斯先生的设想创
为了在爪哇岛内创办一所中学,北 办一所中学。它以英文教育为主,
京的教育部承诺提供2万银元的资 而将学习華文国语列在第二位。
助。在南京的端方亲王还愿意每年
提供6000银元作为学校日常经费。 理事会赞同这一建议,以自
筹经费的办法创办这所中学,并授
1909年,理事会推选一个委 权名誉理事李兴濂、中華学校董事
员会来制订在爪哇岛创办一所中学 陈金山和中華會館英文学校总监邓
的预算表。这个委员会的成员为: 尼斯先生负责建校工作,包括制定
梁辉运、黄文辉、陈福珍、梁炳 学校章程,选定校址和筹集资金等
农、陈金安、陈金山、马瑞腾(Be 等。
Swie Teng)、郑同宝(The Tong Po)
、陈松和、黄炳麟和黄坤舆先生。 同时,我们也向中華商会求
助。2月10日,理事会决定由中華
这个委员会保证可以筹集到 會館和中華商会联名写信,请三宝
1900荷盾。 垄市玛腰黄仲涵先生提供赞助。

由于得到这个保证,理事会 1911年2月23日,增选陈纪

108

南、陈福珍和陈照山(Tan Tjiauw 兴建中学的爪哇学务总会要求巴达
San)先生为中学建校委员会委员。 维亚中華會館提供赞助。

在那次会议中,受委任为代 上文已经说过,巴达维亚中
表去新加坡出席卫理公会会议的陈 華會館自己也正在努力在巴达维亚
金山和刘玉兰先生报告说,他们也 地区创办一所中学。因为有这个情
为要成立的中学请求卫理公会帮助 况,中華會館于1911年7月17日决
物色一些教师,并邀请马来亚教会 定答复爪哇学务总会,表示中華會
的牧师欧达姆(Oldham)先生来爪 館对爪哇学务总会成立中学的想法
哇商议有关建校事宜。陈先生和刘 感到很高兴。不过,巴达维亚中華
先生说,马来亚卫理公会乐于帮助 會館想要首先解决它自己创办中学
创办中学的工作,欧达姆牧师在致 的问题,然后才能研究爪哇学务总
中華會館信中将作进一步说明。 会想要成立中学的事。

欧达姆牧师在1911年2月20日 在那次理事会会议上,在决
的信中说,他很高兴能够与巴达维 定如此答复爪哇学务总会以后,还
亚中華會館交往,也乐于帮助中華 讨论了解散筹建中学委员会的问
會館改进教学工作。为此,他将在 题。创办中学的想法显然不可能实
1911年7月到访巴达维亚,与中華 现,因为该委员会寄给各地中華會
會館的理事们面谈。 館学堂的信,大多数没有回音。而
在收到的复信中,有些学校也不赞
为此,理事会于1911年3月19 同创办中学的计划。因此,理事会
日推选一个委员会,负责接待欧达 决定解散这个筹建中学的委员会,
姆牧师来访事宜。 并将一些中華會館学堂汇来的款项
退还给它们。
那时,筹建中学委员会已完
成制订学校章程的工作,并要求向 然而,这一挫折并没有使巴
荷属东印度各地中華會館及其分 达维亚中華會館感到绝望。
支,以及富裕的華人寄送公告和捐
款登记单,请他们捐助中学的经 就在作出这一决定两个多星
费。这所中学将由马来亚卫理公会 期以后,理事会在1911年9月5日的
在茂物兴建。 特别会议上决定再推选一个筹建中
華會館中学堂(Tiong Hoa Hwe Koan
1911年3月19日,理事会通过 Tiong Hak Tong)的委员会。
了中学的章程,并将散发理事会的
公告。 廖亚荣先生被推举为这个委
员会的主席,侯德广先生为秘书,
四个月以后,正在积极筹备

109

委员有李兴濂、邓尼斯、陈福珍、 召开的理事会会议讨论了一些人提
陈金狮、陈金山、布坎南(Buchan- 出的要求,即从1914年1月1日起,
an)、梁辉运、陈沧浪和白寿山先 在中華會館中学堂每周三和周六各
生。1911年10月15日,陈金狮先生 安排一个小时的荷兰文课,请奎克
被推举为委员会的副主席,陈福珍 尔(G.Kooyker)女士担任荷兰文教
先生任司库。 师,为此,每月给她增加40荷盾薪
金。理事会同意这项要求,并授权
此后,创办中学的工作进展 筹建中学委员会安排这件事。
得比较顺利。
中学堂的董事会于1915年3月
1912年6月9日的理事会会议 8日向理事会报告说,中学堂将不
决定,将当时在八马兰市的原巴达 得不暂时关闭,直到入学人数达
维亚中華會館学校首任校长卢桂舫 到20人为止。结果,自1915年3月
先生请回来,担任中華會館中学堂 起,即停止向中学堂的英文、荷兰
的校长,月薪100荷盾,每月住房 文和華文国语教师发放薪酬。理事
补贴15荷盾。但是双方约定,一旦 会同意这个意见,并责成秘书用華
从中国聘请的教师抵达巴达维亚, 文通告所有曾经为创办该中学堂捐
卢先生就不再担任校长。理事会授 助款项的富商,向他们致谢。
权第一秘书陈锦茂先生起草巴达维
亚中華會館中学堂章程。 这所最初创办的中学堂遇到
的挫折是可以理解的。这所学校是
1913年2月25日的年度会员大 荷属东印度華人最早创办的中学,
会批准成立中学部,同时成立拥有 人们还没有任何经验。创办一所中
自己金库的E部。 学,当然需要用更大的力量,而且
要克服更多的困难。同时不应忘记
这样,中華會館在设有華文 的一点是,一所中学自然需要从小
学校部和英文学校部之外,又设立 学获得学生来源,只要有一项条件
了中学部。上文已经说过,華文学 不能得到满足,创办一所中学的工
校和英文学校在当时的合并,只是 作就得不到保证。
由同一个机构管理和同在一座校舍
上课。而两所学校仍各自独立存 中華會館第一所中学的失败
在,并分别聘请自己的教师。这所 就是因为生源不足。
中学也设在同一个地方,但行政和
财务则分开管理。 这一挫折并没有让人们退
却,以后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那时,人们已经感到需要懂
得荷兰文。因此,1913年12月29日

110


中華會館与荷兰文教育

在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的历史 中華會館与荷兰人协会巴达
上,它与各地中華学校的荷兰文教 维亚分会(Nederlandsch Verbond
学的关系,以及它与政府开展的荷 Afdeeling Batavia)建立了联系。该
兰文教育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 会于1905年1月29日致函询问中華
问题。潘景赫先生担任巴达维亚中 會館,创办一所荷兰文学校需要多
華會館主席期间,也曾为了荷兰文 少补助。1905年2月26日,中華會
教育问题而谒见范•休兹(G.G.Van 館理事会决定答复该会说,如果
Heutsz)先生。 能获得补助,中華會館同意成立一
所荷兰文学校,这是中華會館十分
巴达维亚中華會館理事会在 向往的事。为了节约经费,中華會
《致全体華人书》中确实说到在成 館想要将荷兰文学校合并在中華會
立華文学校之后,“如果中華會館 館学校内,由中華會館学校负责办
的華文学校能够取得预期的进步, 理。
以后也将创办一所招收男生的荷兰
文和英文学校。”它甚至将学习荷 1905年4月16日,该协会致函
兰文放在学习英文之前。直到若干 致函会馆,说明无法按照中華會館
年以前,没有多少人认识到英文在 1905年3月18日信中的要求委派荷
各地中華會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 兰文教师,但是,该协会承诺对中
華會館向政府申请发行彩票一事给
在中華會館成立五年内,学 予协助。
习荷兰文的问题曾几次成为中華會
館讨论的议题。理事会于1902年5 后来,该协会向中華會館理
月27日决定向政府申请发行20万荷 事会推荐德•普里斯特(De Priester)
盾彩票时,其目的就是打算筹款成 先生担任中華学校的荷兰文教师。
立一所讲授欧洲语文——包括荷兰 但是,中華會館只能答复说,假如
文——的学校,甚至还有人自荐来 中華會館真能获得准许发行彩票,
教荷兰文……以及法文! 才能谈到聘请一位教师到中華會館

111

学校教荷兰文的问题。 评估有什么想法呢?
1906年6月,又有人想来教 1906年10月21日召开的理事

荷兰文,那就是基维特•德•荣格 会特别会议就此问题作出决定,请
(Kiewiet de Jonge)女士。她有意来 潘景赫先生答复教育、服务与工业
教荷兰文、法文和英文。中華會館 署总监,中華會館认为最好是政府
再次拒绝了这一建议,并说明中華 直接委派教师或由它支付薪酬的教
會館当时还没有请人来教荷兰文的 师,到中華會館的華文学校高年级
意愿。 来教荷兰文、数学和自然科学课
程,在中華會館还无力支付这些教
两个月以后,又有人想来教 师的薪酬以前需要这样做。此外,
荷兰文,就是赛利尔(D.K.N.Selier) 这些教师的工作最好要受国立学校
先生。他是一位退休教师。理事会 督学的检查,而且中華會館学校的
的答复是:中華會館当时还不可能 学生也不可能整天都学荷兰文。
开办教荷兰文的学校,因此无法答
应那位先生的要求。 因此,关于政府向中華會館
学校提供赞助的问题,理事会认为
教育、服务与工业署总监波 最好是政府委派一位或几位教师到
特(J.G.Pott)先生在1906年9月27 中華會館学校来教荷兰文及其他若
日致潘景赫先生的信中告知,政府 干科目。这些教师由政府支付薪
正在评估通过援助或给予津贴的方 酬,而且置于国立学校督学的监督
式来改进私立学校的问题。 下。由此可见,中華會館是很希望
在中華学校内也教荷兰文的,只是
就这一问题,征询了中華會 可惜由于财力不足而不可能实现。
館主席关于如何获得政府帮助的想
法,同时也询问,如果经过评估, 在1906年10月21日(星期日)
需要单独为華人建立学校,那么应 作出上述决定之后,在下一个星期
该建立什么样的学校,以及应该首 日即10月28日,又召开了理事会特
先在什么地方建立这所学校。 别会议,再次讨论这个问题。

在中華會館历史上,这无疑 这次理事会召开特别会议,
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因为政府显然 是因为在上个星期的理事会会议以
第一次评估是否需要对私立学校提 后,有一两位理事提出,在讨论教
供津贴的问题。其次,政府似乎有 育、服务与工业署总监来信提出的
意专门为華人建立一所学校。众所 问题时,如果有中華會館一些分局
周知,上述想法终于导致政府于 的理事参加,将可以帮助理事会更
1908年为華人子女成立了荷華学校 好地考虑这个问题。秘书立即记录
(H.C.S.)。这些学校都采用与欧洲 这一意见,报告中華會館主席(当
人学校相同的课程。 时已返回巴达维亚)。第二天,中

中華會館理事会对政府这些

112

華會館收到丹那望分局于1906年10 允许政府在荷属东印度成立的学
月22日写的信,同时收到新巴刹中 校,按照欧洲人的规则和付费制
華学堂的信。第三天,又收到唐格 度,招收華人子女入学?
朗分局的信,建议撤销1906年10月
21日理事会特别会议的决定,让各 b. 或者,成立只满足華人
分局帮助理事会如何更好地答复教 需要的学校?据此,应成立什么样
育、服务与工业署总监提出的问 的学校?在什么地方成立这样的学
题。 校?

主席经过衡量,认为应该接 c.是否根据上周理事会特别
纳这两个分局以及新巴刹中華学堂 会议的决定,只邀请政府委派教师
的要求,因为得到各方面的意见, 到巴达维亚中華會館学校任教?
中華會館理事会可以更好地处理这
个问题。因此,主席决定在1906年 西冷分局代表赞同a项提出的
10月28日(星期日)再次召开理事会 要求,丹那望分局和新巴刹分局代
特别会议,并邀请各地中華會館分 表表示同意。普波林哥、因德拉马
局和中華学校董事会成员以及若干 尤和唐格朗分局代表则肯定c项提
名中華會館前任理事参加会议。 出的要求。李金福先生和黄宣德先
生也赞同a项的要求,而来自各学
中華會館普波林哥分局委派 校董事会的代表中,有四人赞同a
司仪颜天德(Gan Thian Tek)先生, 项,三人赞同c项。
因德拉马尤分局委派秘书邓良英
(Theng Liang Eng)先生,唐格朗 理事会表决的结果是:十七
分局委派秘书卢清玉(Louw Tjeng 人赞同a项,六人赞同c项。
Giok)先生,西冷分局委派主席蔡
辉璧(Tjoa Hoei Pie)先生,丹那望 根据表决结果,理事会撤销
分局委派理事蒋妈祖先生,新巴刹 了1906年0月28日的理事会特别会
中華学堂委派董事赵德凤先生和秘 议决定,同时告知中華會館主席潘
书李锦怀(Lie Kim Hoay)先生。同 景赫先生,请他根据理事会决定复
时,万隆分局和展玉分局分别发来 函教育、服务与工业署总监1906年
电报说,它们将遵循会议的决定。 9月27日的信,就是要求政府按照
出席会议的前任理事为李金福先生 欧洲人的规定和付费制度,由荷属
和黄宣德先生。 东印度政府兴办的学校招收華人子
女入学。
这次特别会议讨论了以下问
题: 关于改进華文教育的问题,
不仅是政府曾征询巴达维亚中華會
a. 是否向政府提出要求, 館的意见,三宝垄中華总会也询问
过这个问题。该会于1906年10月29
日致函巴达维亚中華會館,询问在

113

以下两个想法中,应该选择哪一 克拉旺有一名会员赞同a项。
个? 棉兰-日里地区有一名会员赞
同a项和c项。
a.是否由政府开办与现有華 巴东-班让有一名会员表示遵
文国语学校相同的学校? 循会议的决定。
苏梅当有一名会员意见同
b.是否由政府提供津贴,或 上。
在需要时同时开办荷兰文学校? 西冷有一名会员意见同上。
占披阿(Tjampea)有一名会员
该会也询问巴达维亚中華會 赞同a项。
館是否认为有必要召开一次会议来 苏卡拉查有一名会员赞同c
讨论这个问题? 项。
在巴达维亚的会员中,有四
理事会于1906年11月6日决 名用书面表示意见,其中三名赞同
定,首先向三宝垄中華总会询 a项,一名赞同c项。中華會館印德
问,三宝垄華人科的官员波雷尔 拉马尤分局表示遵循会议的决定。
(H.Borel)先生收到(来自波雷尔先 在这次特别会员大会上,还
生?——梁友兰注)的询问信,与 有一些会员发表了意见。他们认
巴达维亚中華會館主席从教育、服 为,如果根据a项内容,只是简单
务与工业署总监收到的信函内容是 地要求政府按照对欧洲人的规定和
否相同。后面所指的信函的复制件 付费制度招收華人子女到政府的学
已寄给中華总会。 校就读,那么,中華會館学校的学
生和其他一些華人就不能从政府的
1906年12月2日,巴达维亚中 章程中受惠,而政府的用意是要帮
華會館召开特别会员大会,征询会 助荷属东印度所有的華人。
员对关系到教育、服务于工业署总 补助已有的私立学校,也不
监信中所提问题的a,b,c各项内容由 符合政府的用意。因为私立学校的
什么想法? 教师都没有文凭,私立学校也没有
建在四周所有地区。
这次会员大会由潘景赫先生 如b项所指出,要求政府成立
主持。出席会议者除了理事以外, 专门招收華人的学校一事,也被认
还有35名普通会员。 为不可能很快实现。
此外,因为这些学生不是与
住在其他地方的会员用书面 荷兰人的孩子在一起学习,他们就
提出了他们的意见,内容如下:

棉兰有一名会员赞同a项。
玛琅有一名会员赞同a项。
直葛有一名会员赞同a项。
八马兰有一名会员赞同a项。
科克要塞(Fort de Kock)有一
名会员赞同a项。

114

不可能很快掌握荷兰文。 这样认为”。
同时,如c项所说,要求政府 然后,主席再次要求会员对

委派由国家支付薪酬的教师给中華 教育、服务与工业署总监来信提出
會館学校的高年级学生教荷兰文、 的问题。
自然课和数学课,也不符合政府的
用意,因为中華會館学校无法招收 许多与会者赞同简福辉先生
更多学生。 的想法,因此,根据多数人意见并
修改1906年10月28日中華會館理事
经过考虑以后,认为最好采 会特别会议决定后,本次会员大会
取a项的办法。 作出决定如下:

然而,政府开办的学校只招 要求政府按照对欧洲人的规
收已经懂得一点荷兰文的孩子,而 定及付费制度招收華人子女到荷属
且年龄不超过16岁,这就牵涉到a 东印度政府设立的学校就读,同
项的问题。 时,由于政府学校只招收已懂得一
些荷兰文而且年龄在16岁以下的儿
中華會館理事简福辉先生指 童入学,政府应该对各地中華會館
出,为了消除牵涉a项规定的问 为聘请一名向高年级学生教荷兰
题,而又得以实现政府的意愿,最 文、自然课和数学课的教师所支付
好是请求政府对中華會館聘请一名 薪酬及其他费用提供所需的补助。
荷兰文教师所支付的薪酬及其他费
用提供津贴,让那些在规定年龄以 我们可以看出,巴达维亚中
下而又想进入政府的学校学习的学 華會館对教育、服务与工业署总监
生,可以在中華會館学校里先学习 提出的问题所采取的立场是妥当
一些荷兰文。而那些已超过16岁的 的。这一立场不是单纯为了中華會
学生则可以在中華會館学校高年级 館自身的利益,而是表明中華會館
学习荷兰文、自然课和数学课,以 重视華人子女教育—此处指荷兰文
及被认为在今后经商和谋生时有用 教育,也不仅针对在中華會館学校
的科目。 就读的華人子女。由此可见,中華
會館是服务于所有華人利益的。
主席赞同这个想法,因此他
征询会员们的意见。但是,秘书陈 在上述要求尚未获得答复
锦茂先生说,在发给会员开会的通 时,潘景赫先生谒见总督范•休兹
知中,并没有提到这个问题,因而 先生,重申上述要求。
会员们并不了解有这个问题。为
此,秘书要求首先决定询问那些赞 1908年在各地成立的荷華学
同a项的会员们,是否也赞同接受 校,就是政府希望改善華人子女教
政府津贴。 育问题所作努力的结果。

所有的与会者都表示“可以 在当时荷属东印度,也有一
些由華人社团创办而由欧洲人领导

115


Click to View FlipBook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