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ords you are searching are inside this book. To get more targeted content, please make full-text search by clicking here.
Discover the best professional documents and content resources in AnyFlip Document Base.
Search
Published by Between Concept, 2018-09-09 13:44:52

承傳 - St. Paul's College

香港聖保羅書院
創 校 160 周 年

眾 校 紀 念 文 集 2011
志友
承、
傳老






聖保羅書院中文科編







Dr. J R Kennard

(Principal)

校長 甘納德博士

Foreword

Words are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thought.
Words convey human strengths and failings. Words
have the capacity to inspire and heal but also to
demean and hurt. There is nothing more powerful
than the written word.

I commend the Chinese Department on the
publication of this anthology of Chinese writings.
I am confident that this collection will become in
due course a prescribed text for all boys who
attend St. Paul’s College. I trust that all who read
Succession (《承傳》) will value the written
words contained therein.

3

承傳

編者言

聖保羅五十年代末刊行的校刊《弘道》,其名正好顯示聖保羅師生重視人文精神、
承擔社會責任的抱負。「弘道」一詞,語出《論語.衛靈公》,大哲人孔子說:「人能
弘道,非道弘人」,盼望及肯定學子要以關懷人類的幸福為己任,這就是母校的期許。
聖保羅在香港創校的歷史,可說最悠久,而且一直薪火相傳,畢業生除了在政商界取得
傑出成就外,於人文領域的表現亦廣為傳頌。

聖保羅與香港大學只距一路之遙,「畢業之後,過對面上堂」,一直讓保羅人津津
樂道。地靈人傑,歷代保羅人皆以此為目標。如果量度香港大學與聖保羅最接近的一條
線,應該是由中六甲和中七甲的那一層,拉到港大的本部大樓。中六甲和中七甲是文科
班,港大本部是文學院的重鎮,如此接近的牽連,無怪乎聖保羅在重視理科以外,仍有
非常濃厚的人文氣息。

所謂人文素質,可不是充撐的門面、弘人的道,而是必須堅持不移,付諸實踐,以
中國文學科為例,這是母校歷史悠久的科目之一,當本地很多著名學校受教改衝擊,紛

4

紛以資源不夠、學生不足而扼殺文學科的時候,聖保羅仍然堅持捍衛傳統,守護少數學
生的志趣。

開來,仍須繼往,聖保羅有很多動人的薪火相傳故事。文集名為《承傳》,精神在
此。但承和傳是互為因果,相成相輔的。沒有過去,不會有今天,繼往原是為了開來。
今天的保羅子弟,必須努力開拓,努力創作。

《承傳》得校友、老師、同學鼎力支持,校友眾多的來稿,讓《承傳》得以名實相
副,得以成為學界最具特色的文集。同學的作品,我們按級別先後編排,校友的文章則
照姓名的筆劃為序。

《承傳》得陳禮頌老師贈言、盧廣鋒老師談聖保羅精神,尤其增色;特別感謝何福仁
老師多方面的協助,令《承傳》成書。

是為前言。

5

承傳

目錄

Foreword Dr. J R Kennard (Principal) 校長 甘納德博士 3 西瓜波 劉偉成 62

編者言 4 「六十後」的懷想:中文老師 陳萬成 65

陳禮頌老師來鴻 陳禮頌老師 8 聖保羅,一個圶在球壇享負盛名的名字 陳曉明 67

聖保羅精神 盧廣鋒老師 10 看 陳錦樂 70

跌了一地的,中學回憶碎片 潘國靈 71

校友抒懷 文學與我 潘銘基 74

給國雄的信 王偉響 18 不是遊子,只是歸人 顏加興 76
校慶感言 古德明 23
一些回憶 何福仁 24 回首 羅紹軒 79
今天你不會向我們提問 何賜德 27
給老師的信 李譯喬 29 在「羅記」讀中文 羅貴祥 81
回家 林煒基 33
男 校 的 球 場 袁家謙 36 給聖保羅校友的兩張名信片 羅鳴謙 83
夢,保羅 梁昌欽 38
紅色鐵章 張志傑 41 學習中國語文 蘇恆光 85
追憶遙遠鄉情 張冠雄 43
我的故事由這裡開始 許迪鏘 45 學生創作園地 蔡俊傑 88
上游的漣漪 麥華嵩 49 黃韻倩 91
感恩聖保羅 程 翔 53 那眼睛在看著我 陳浩貽 93
過程 郭必之 56 承諾,兌現了嗎? 梁達亨 96
聖保羅一百六十年 郭倩明 59 我的聖保羅音樂觀 鄭穎康 99
我的一夜煙花 趙崇匡 101
記一次舊地重遊 蔡明康 104
遊行請願 林 灝 106
忘記與銘記
籠中鳥

6

大街與小巷 林俊成 109 拉斯卡拉畢業典禮序曲暨工作交代 鄧鴻傑 159

談談對「一用即棄」的看法? 陳啟俊 112 無題 鄭家俊 162

一封不會寄出的信 吳日朗 115 中六文學班新詩展顏 張天諾、林立堃、林嘉瑩 163

我呼吸著校園的空氣 鄧昭廷 120 林昳暉、郭庭豐、李光輝

黃偉哲、袁嘉駿

鐘聲響起時 許梓鴻 122 夢與想 吳日朗 173

讀《天地九重》有感 潘嘉明 124 詩兩首 吳濬彥 179

螞蟻的啟示 任朗皓 127 詩.意 蘇浩雲 184

作重要決定前,參考別人,還是自己判斷? 林德瑋 129 保羅光輝 陳劭匡 186

驟雨中的鬧市景象 李晴峰 131

廣州考察團記 陳康男 133 老師園地

失敗.改變.成功 余晉文 135 互訪之後 友校西安交大附中主任 曹源老師 188

聖保羅大球場 張天浩 138 沿途有你

我發現了它的美 許黎佩珊老師 191

梁卓朗 141 書法論

一個雙重性格的人 霍衍衡 143 何漢超老師 196

讀書報告—《預知生死的貓》 李康澄 145 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陳綠南老師 199

勝人與勝己 岑卓衡 148 我的聖保羅歲月 謝承屹老師 207

人生的冬天 梁銘東 150 扶人自醉 陳志超老師 210

我升上中學了 邵柏涵 151 行在大美間 李碧君老師 211

160周年校慶有感 麥浩聰 153 校園七不思索事件 放學後的老師 214

十五分鐘的背影 梁詠詩老師 218

憑詩寄意 詩兩首 郭思琪老師 220

賀校慶 王偉響 156 鳴謝 225
詩兩首 張家福 157

7

承傳 陳禮頌老師來鴻

陳禮頌老師 聖保羅書院今年正好踏入一百六十周年,聽說校方負責
人正在忙於籌辦慶祝大典。可惜本人年已逾百,不便遠行,
簡介:畢業於北平燕京大 不克親往參加與各位老同學、老同事歡聚,共申慶祝,因而
不免感覺諸多遺憾。
學,曾任國立東方語專學院
副教授。其後定居香港,擔 聖保羅書院這一百六十年來栽培出來的人材,確實令人
任聖保羅書院中文科主任, 景仰不置。由這些也都足以看到歷代主理校政者莫不致力籌
歷二十七載。1977年榮休, 劃促進事功之勞績,我認為我們都應該向他們致以萬二分的
轉入樹仁學院文史系任職。 敬意。
著有《1949年前潮州宗族、
村落、社區的研究》、《司
徒雷登日記》、《蠹餘類 2011年9月14日
稿》等。
於美國德州布蘭諾市

8

附:賀聖保羅書院160周年校慶詩一首:

嵩齡我校誠難得,
正合狂歡慶此生。
校譽傳揚海內外,
來年盼望逾昌盛!

9

承傳 聖保羅精神

盧廣鋒老師 校長、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簡介:前中史科科主任及學 早晨!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題目是:「聖保羅精神」。

生會總顧問老師,每年主持 在幾個月前,校報《文苑》的幾位編輯找我傾談,談一
早會,因內容精彩,見解獨 個許多同學都關心的問題—「聖保羅精神」。我記得我們談
到,保羅子弟皆掌聲雷動, 了很久,談了很多。今日我就把我們談的內容拿幾個要點出
久矣不止,引為美談。此文 來和大家分享。
乃盧老師於一九九八年十一
月十一日早會的講話。 一提到「聖保羅精神」,相信許多人心裡出現的不是答
案,而是疑問—一連串的疑問。這些疑問一共有四個:

第一、聖保羅精神,所指的是什麼?
第二、聖保羅精神是否存在?尤其是目前,有還是沒有?
第三、假如沒有,聖保羅精神如何建立?建立後如何維
   持?
第四、作為聖保羅的一分子,我可以做些什麼?或者可
   以發揮什麼作用?

以下我即就這四個疑問提出我的看法。

10

首先,「聖保羅精神」,所指的是什麼?

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很抽象,難以說得清楚。或者我們可以同意,答案是具備一些好的品
質。譬如說:勤奮好學、謙虛有禮、樂於助人、有責任心,之類。這些好品質還有很多,我們
甚至可以列出一張清單來。不過,我不打算數下去了,因為項目太多了,反而會分散注意力,
令我們看不清問題的中心。我覺得,答案不應是一些品質內容,或者具體項目,因為這些品質
即使出現了,精神亦未必出現。我想換一個角度看。

當我們講「聖保羅精神」,我們其實是講一種「團體精神」。每一個團體都可以有它自己
的精神,不單只聖保羅。精神,必然有特定的對象,不同的團體精神有不同的對象。所以,我
想指出一個簡單的事實,精神的必要條件就是:有對象。「聖保羅精神」,對象就是聖保羅。
清楚了對象之後,我們才可以進一步談特點。我認為,像所有團體精神一樣,「聖保羅精神」
的特點也有四個。

第一個特點是:「歸屬感」。

首先,你應該有一種屬於聖保羅的感覺,無論什麼時候,都覺得自己是屬於聖保羅的,和
聖保羅有不可分開的密切關係。我記得,有一位畢業了許多年的舊生曾經說過:「聖保羅,我
永遠的聖保羅。」這就是聖保羅精神!

第二個特點是:「投入感」。

11

承傳

將你的心意投入聖保羅的生活之中。聖保羅的一切活動,包括學科學習、師生交往、同
學交往、群體聚會、課外活動、校內校外比賽等等,儘可能親身參與,並且是主動的參與。參
與的意思不一定要做主角,譬如比賽,身為比賽者是參與,做觀眾亦是參與;即使不能親身參
與,你的心也參與其中。對聖保羅的生活,冷眼旁觀,漠不關心,覺得事不關己,這不是「投
入感」;心不在焉,「人」在聖保羅,而「心」不在聖保羅,也不算是投入。投入感是指你的
心意完全的投入,不是百分之五十,也不是百分之八十,而是百分之百的投入。投入感必須是
亳無保留的。我想強調,是全心全意的投入。全心全意生活在聖保羅之中。這就是聖保羅精
神!

第三個特點是:「榮辱與共,同喜同憂」。

什麼叫做「榮辱與共」?聖保羅的光榮,就是我的光榮;聖保羅的恥辱,就是我的恥辱。
如果我能為聖保羅增光,固然是我的光榮;如果有別人做了好事,為聖保羅增光,這光榮雖然
不是由我帶來,但我一樣高興,我一樣覺得光榮,因為身為聖保羅的一分子,我覺得這光榮我
也有分兒。如果有人做了些為聖保羅帶來恥辱的事,我是不是冷靜地說:「又不是我幹的,與
我無關」?或者沾沾自喜:「幸而不是我幹的。」甚至幸災樂禍:「弄至如此,活該!」又或
者,當如沒發生過呢?不是!學校蒙上恥辱,即使不是我導致的,我自己也覺得蒙羞,覺得面
上無光,因為身為聖保羅的一分子,我覺得這恥辱我也有分兒。無論增光抑或蒙羞,都不是個
人的事,光榮是全體的光榮,恥辱是全體的恥辱。聖保羅的榮辱,全體個個感同身受,人人喜
聖保羅之喜,憂聖保羅之憂;聖保羅光榮,我亦光榮,聖保羅蒙羞,我亦蒙羞,這叫做「榮辱
與共,同喜同憂」。視若無睹,無動於中,只知置身事外,這不是榮辱與共;光榮我有興趣同

12

享,恥辱讓別人去當,這也不是榮辱與共。榮辱與共是與眾同甘,與眾同苦。光榮一起光榮,
恥辱一起恥辱,共同憂喜,共同進退,人人齊心,無一例外,這就是聖保羅精神!

第四個特點是:「愛護關心」。

這一個特點是最顯淺的,同時亦是最根本的。愛護關心不難做到,只要你願意,就可以
了。你願意聖保羅好,想聖保羅好,自然就會對它愛護關心。愛護關心的意思是,任何時候,
愛護聖保羅的一切,關心聖保羅的一切。關心愛護到什麼程度呢?有一句成語:「愛之欲其
生,惡之欲其死。」這樣的程度,夠不夠呢?我認為不夠!我想把最後一個字加以修改,改成
「愛之欲其生,惡之亦欲其生。」任何時候,任何情況,都想它生,不想它死,愛護關心到這
個程度,這就是聖保羅精神!

總結以上四個特點,歸屬感、投入感、榮辱與共、愛護關心,問題已經很清楚了。我想強
調,「聖保羅精神」不是一個內容問題,而是態度問題!

態度好,好品質自然出現。試問一個對聖保羅有歸屬感,有投入感,有榮辱感,而且愛護
關心聖保羅的學生,會不會不自愛?會不會自暴自棄?會不會散漫懶惰?我看不會。我不相信
他會做出無心向學、不守紀律之類的行為。我相信對聖保羅具有良好態度的學生,一定會積極
向上,勤奮好學,而各種好品質亦會隨之而來。

所以,我想指出,當我們談「聖保羅精神」,應該注意的是環繞聖保羅的態度問題,而不
是陳述一些具體的品質內容。

13

承傳

聖保羅精神指的是什麼已經清楚了,接下來可以談第二個疑問:聖保羅精神是否存在?

有人說存在,有人說不存在。你試看看過去和現在,身邊的同學、周圍的同學對聖保羅有
沒有「歸屬感、投入感、榮辱感和愛護關心」?如果有,即使只有幾個人,你已可以感覺它的
存在;如果沒有,那它就是消失了。我知道,其實大家最關心的是目前,究竟有抑或沒有?我
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有!以我的觀察,聖保羅精神是存在的,只不過目前不明顯。目前的狀
態是:若隱若現,有待推動。

精神不明顯,有待推動,這就是我們要談的第三個疑問:聖保羅精神如何建立?建立之後
如何維持?

在這裡,我想先講一下「風氣」。精神的普及就是風氣。風氣的形成必定經過三個步驟,
無論什麼風氣都一樣。風氣的形成過程是這樣的:

最初階段,先由少數人做起;
第二階段,由部分人響應;
最後階段,由多數人認同。

到了多數人認同,也就是「形成氣候」了。

少數人的階段,可以說是「不成氣候」。由少數人到部分人到多數人,由不成氣候到形成

14

氣候,這是一個開拓和擴展的過程。要一種精神由不明顯到明顯,由稀有到普遍,我們所要做
的正是由少數人起頭,發揮影響,直至形成氣候。風氣的建立或轉移,最初常是少數人的事。
因此,對於「聖保羅精神如何建立如何維持」這個疑問,我可以嘗試作一解答。我認為,入
手處仍在態度方面,先從少數學生,少數有心人—有能力的有心人開始,以身作則,樹立榜
樣,由他們去感染其他人。這少數人必須有心理準備,認識到自己是在開風氣,是少數派,遇
到困難而不退縮。少數派要互相支持,互相鼓勵;只要堅定不移,長久實行,就可以逐漸帶來
響應,最後帶來普遍認同。也就是說:持之以恆,由少數人建立精神,帶動多數人形成風氣。

第四個疑問是:作為聖保羅一分子,我可以做些什麼?

積極方面說,你可以做帶動者,亦可以做響應者;消極方面說,你不要做反方向的破壞
者。

在建立與維持聖保羅精神方面,聖保羅每一分子都可以發揮作用,而且應該發揮作用。
我有一個提議,全校上下,大家一起做。不單只請每一位同學做,我們請老師也做,請校長
也做。校長做領導,老師協助推動,學生則擇善而從—選擇好榜樣而跟進。這樣,校長、老
師、學生三方面配合,人人各盡所能,聖保羅精神就可以很快建立起來,並且發揚光大。

說了這麼多,我希望大家時刻記著:對聖保羅應該有歸屬感、投入感、榮辱與共感,還有
愛護關心。今日我在這裡講「聖保羅精神」,提出我的看法,就是要和大家尋求共識;希望這
共識能成為一個起點,今後大家有個共同方向齊心去做,合力轉變一時不好的氣候,讓現在的

15

承傳

少數派逐漸變成多數派,而多數派則變成少數派。只要大家齊心,聖保羅是有希望的。我有信
心,在不久的將來,我會見到聖保羅精神重現光芒!

多謝各位。

16






1177

承傳 給國雄的信

王偉響 天命悟浮生,芸窗樂寫文,
欣聞迎校慶,同結翰墨緣。
簡介:畢業於1970年代,
國雄學兄台鑒:
曾從事銀行業、翻譯。興趣
多元:烹飪、旅遊、電影戲 頃接來函,如見故人。得悉母校聖保羅書院創校160周
劇、中西醫藥、中國音樂、 年,將舉辦多項活動誌慶。時光飛躍急如箭,人說浮雲一別
巴洛克與古典時期的西洋音 後,流水十年間,想不到屈指算來,我們離開校園的日子竟
樂。不諳平仄,唯喜讀唐宋 數倍於此矣。兄您旅美多年,心繫香江,就連我也禁不住要
詩文。 懷緬一下舊日的足跡。

母校校舍位於港島半山般咸道,主樓暨建築羣於上世紀
六零年代落成啟用,這些年來多次進行翻新、改建及擴建工
程,以配合教學需要。在今天地產業蓬勃的香港,這幅地皮
更是價值不菲,倘當年此地只用來興建豪宅名廈,其效果與
現況便大有徑庭。興學育才是宏大事業,用的是社會資源,
猶幸當年政府准予撥地,校方得以遷址興建新校舍,辦學團
體香港聖公會、校董會,以及曾為此事奔走出力的人士實功
不可沒。

18

相傳北宋名臣范仲淹晚年在故鄉買地擬建居停,勘輿師喜孜孜地向他說:「此乃風水寶 校
地,建宅後貴子弟必屢出公卿。」范仲淹聽了笑道:「是嗎?如此寶地只讓我一家獨佔,何其 友
浪費!倒不如在此建學,好為國家大量培育人材。」這便是後世著名的蘇州「吳學」。 抒

我們同是在上世紀七○年代經升中試派位入讀中一的,當時新校舍只啟用了數年,美輪美
奐,書院面對香港大學,環境優雅,實驗室設施齊備,圖書館藏書豐富,在這樣清幽怡人的學
習環境下讀書,加上師資優良,學生如沐春風,同學互相砥礪,況且學校獲政府津貼,辦學理
念與時並進,至近年轉為直資辦學,仍設有多項獎學金,就是普通家庭的子弟也能入讀,這亦
是母校人才輩出的原因之一。

初中時,學校的普及科學(General Science)一科已領先選用英國納菲爾德基金會(Nuffield
Foundation)開發的理科教材,內容饒富趣味,課本為活頁裝幀,以每個教授單元獨立訂裝成
小冊,有別當時一般中學採用的課本。也就是這本設計既創新又前衞的課本,誘發我對自然科
學的興趣。今天我雖非專職從事科學工作,但由於少時已獲正確的開導啟蒙,激發我探求新知
的好奇心,自覺對事物的看法,每每別有心得,頗以自豪。

記得我們同在120周年校慶的賣物會中擔任義工,今天母校慶祝160周年恰好是四十年
後,當年情景依稀還在,我們從錦瑟青春的無憂少年,經社會和人生的練歷,由青澀趨向成
熟,由滿布棱角到圓滑機靈,今天已是甘苦參半的哀樂中年,適逢吾兄將於聖誕前回港度假,
我們大可相約同訪校園,重拾少年十五二十時的情懷。

中二時知天高愛地厚,參加了天文學會,買來兩塊玻璃擬裝勘天文望遠鏡,誰知沒有恆

19

承傳

心打磨鏡片,望遠鏡既造不成,鏡片用來權充紙鎮又嫌過拙,搬家時雖捨不得但最後也只好棄
掉。然而每遇困難欲放棄時便由此事聯想起詩仙李白在童年時逃學的寓言,小李白遇見要把鐵
杵磨成針的老嫗,悟得非志無以成學,凡事不要輕言放棄才會成功。

觀星望月在城市森林中甚難如願,嘗到國內設有觀星天窗、賞星露台之類的度假屋夜宿,
翹首遠望星漢燦爛,唯已非昔日童心,雖有意無窮,思緒盈千萬,腦海中再難出現「如何以歐
基里德原理」(Euclidean principle)來推算哈雷彗星公轉軌跡的偏差率」這樣的怪念頭。倒覺得
天上繁星點點,或明或晦,恰如大地上多如螻蟻的每一個人,聰敏昏庸,智愚賢否,似龍蛇交
混,待勢乘時脫穎而出。

試想在社會工作了大半生,未必凡事都能像計劃中那般順利,靜夜沉思,回想起往日課餘
吾師妙論人生哲理:「人若站在太陽系外某處再回望地球,當覺世間之渺小侷促,故偶爾的挫
折於漫長的人生僅為滄海一粟。」這些年來,工作和生活上間有未盡如意處,每想及此,往往
便能豁然釋懷,也樂得在人生的一頁多記趣而少記愁。

英國哲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有名言稱:「知識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知識永遠是最可靠的財富。或曰在複雜多變的社會求職謀事,學校的理論多無用武之
地。然而,假使連這一丁點兒的理論也付之闕如,連基礎也不穩固了,遑論力學不倦,以求自
立自強。

弟當年成績雖不特別出眾,但可以說母校的培育對我成長、職後繼續進修的影響至深,師

20

長的教誨亦有若明燈。無論是工作所需抑或待人處世方面,每賴書本的知識為體,將之融會貫 校
通為用,問題往往得以解決。今天幸學有小成,業略長進,就是平日與子女講論文義,閒話家 友
常,也常以我在中學時期的經歷和見聞與他們分享。 抒

同學們在社會上各司其職,難得仍有保持聯絡者,偶爾遭逢人生重大抉擇或難題,往往一
個求助電話便獲得及時的回應,相信這便是母校承傳的保羅精神。最近一次因家人的醫療問題
發愁,幸得從事醫護行業的舊同學提供專業意見,這些適時的協助,使我闔家鎮定下來,轉危
為安,度過困境。

若論師生與同學間的關係,以至人生的離合聚散和緣分,偶爾在街上、甚至在外地公幹、
旅遊時也曾與昔日的老師、同學不期而遇,大家點頭握手,儘管只是寥寥數語,一切盡在不言
中,匆匆分手後又各自投入自己的生活圈子。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在熙來攘往的中環街頭偶遇畢業後當了海員的某同學,當時他指
著所穿汗衫上的絲網彩印五環(時值1984年洛杉磯第23屆奧運會舉行期間),說要寓工作於
娛樂,務使足跡踏遍五大洲,下回出航,還要趁潮退時泅水到好望角港口的大墨礁寫上自己的
名字,躊躇滿志的心情溢於言表。

若干年後我們在火車總站大堂重遇,見他攜著六齡稚兒,身旁還偎著懷孕的妻子,這時他
說:「現在我的想法改變了,有一次大雷雨在甲板上作業著了涼得了肺炎,高熱持續不退,困
在狹小的艙房內養病近旬方得復原,覺得家的溫暖至為可貴,所以轉業結婚生子。」

21

承傳

四時代謝,萬物遷化,人生就是隨個人經歷和際遇輾轉變動,我們上中國語文課時讀過
《夏天的生活》一文的「綠蔭樹下,蟬鳴聲中,我們最好讀書。」作者孫福熙勉人善用壯年,
但老師還補上一項重要的「禪機」,蟬還代表生命的短促和光陰的可貴,少壯不努力,將來便
反要被時間損耗僅餘的生命了。

若說聖保羅書院是香港著名的中學之一,相信沒有人會有異議。今天的社會教育事業發
達,母校持續發展,求善求美,譽滿香江,邁向國際,前途一片光明。日月逾邁,物換星移,
回顧過去或展望將來,我們皆以身為母校的一分子為傲。

信的開端說到文正公捐地興學的義舉,清大學士紀曉嵐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學求
有濟於天下」之句評范公,弟亦願以此語與君同勉。

敬頌
大安!

學弟 偉響 謹上
歲次辛卯年孟秋初九日
(西元2011年8月8日)

後記:

閒筆戲寫殊堪笑,錦繡竟出彩毫端,
若蒙垂問洛紙價,斷簡零篇怎賣錢?

22

古德明 校慶感言 校

簡介:1976年中六後升讀 聖保羅書院創辦一百六十周年,我一九七二年離校, 抒
至今也有三十九年,其間最想看到的事,一九八九年沒有 懷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以 實現;最不想看到的,則紛呈眼底,記入我文集之中,化為
全系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後 滿紙不合時宜。文集末頁,他日有知我者,或會題下陸游詩
獲香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 句:「恨公無壽如金石,不見秦嬰繫頸時。」
學位。曾任教中學,並先後
於香港大學、中文大學、香 三十九年前的慘綠少年,轉眼都已白髮蕭疎;一百六十
港科技大學工作;曾任《明 年的聖保羅書院,卻依舊門牆如新。但願下一個一百六十年
報月刊》總編輯。現專事寫 之內,我無緣得見的種種,聖保羅學生都能得見,而從前國
作,為著名英語專家、時事 文課上讀到的話,不再只是託於紙上:「大道之行也,天下
評論員。 為公。」

23

承傳 一些回憶

何福仁 書友許迪鏘記述四十年前(1971年)我們讀書時籌辦的
五四展覽,打開了我記憶的盒子。我在本校讀書、教書,前
簡介:畢業於上世紀七○年 後也有四十年,可說已經半輩子,甚至大半輩了,顏加興老
師囑我寫些回憶之類,真的不知從何說起。就按迪鏘所記,
代初,其後在本校任教,曾 補充一二吧。
任中文科科主任。著有詩
集《如果落向牛頓腦袋的不 當年的展覽由中文學會籌辦,獲得校方的准許,放手讓
是蘋果》、《飛行的禱告》 我們自己設計、組織。工作人員主要是修讀文學班的同學,
等﹔散文集《書面旅遊》、 分成若干組,展覽的具體內容已經記不起來,大抵包括五四
《上帝的角度》等。歷任青 運動的源起、經過、影響,重點則是新文學的作家、作品介
年文學獎、香港中文文學雙 紹,這也結合中六文學班同學的學習,老師因勢利導,責
年獎評審。 成每人繳交一篇閱讀報告。我們參考了周策縱的《五四運動
史》、王瑤的《中國新文學史稿》、魯迅等人編輯的《中國
新文學大系》(學校圖書館竟然有一套,還有續編)等書,
尤其是五四名家的著作,其實囫圇吞棗。現在想來,校方、
老師的信任,完全的信任,未必空前,卻肯定是絕後的了。
最初提出計劃時,老師只問一句:有信心嗎?有。再多問一
句:真的要在禮堂舉行?在禮堂裡。從此只按時查問一下進
展。

24

當年我們還沒有電腦,一切都要手寫,擺滿一個禮堂,總有三、四十張展板,而且是兩 校
面呈現的。不知天高地厚的結果是,平日嫌禮堂過小,到此則恨禮堂太大。經費由校方資助, 友
但三四月間想到要印刷海報宣傳,則並不足夠。那年我們同時負責編輯校報《文苑》,一學年 抒
就出了六期。記得到了第五期,一次在走廊遇到校長,他忽然對我說:你知道,印刷是要錢的 懷
嗎?但他並沒有說不能再印下去。我因此可也不好意思再要求增加撥款。後來海報還是印了出
來,辦法很簡單—當年的確什麼都很簡單,好歹沒有現在那麼多行政的考量,只不過負責財
政的同學表示一下財窘,全班同學二話不說,每人科款若干,其他兩班理科同學知道了,也主
動踴躍贊助。這是多麼難得的團隊精神,不是文科班,而是全級,以至全校。當年,我們以作
為聖保羅書院學生為榮,自以為人家說起聖保羅,當然就是指全港傳統最深厚的聖保羅書院,
只此一家,而無需加添男校、女校,或者男女校。後來當我成為教師,就意識到要一班成功,
首先要建立團隊精神,互相扶持、彼此尊重;要一科成功,也必須團結。當然,主政者先得要
大公無私、廣納意見、政策透明。要一校成功,豈能例外?

再舉一例,我們並沒有劃科自限。當年連影印也不通行,但我們的文字、圖表,需要配搭
大量的照片,得從書刊上翻拍,文科班沒有這樣的人材。其時甚少中學生擁有攝影機。也許是
一次跟數學班的學長葉松添提起(當年我們組織了一個秘密的「頹廢會」,嚴選會員,逢周五
放學後就一起跑到沙田崇基那裡划艇,或者看電影,日本黑澤明和法國新浪潮杜魯福等導演也
是那時候發現的,眼界大開。葉是當年全港兩位會考狀元之一,身兼學長總長和學生會會長;
學生會翌年才獨立分家。再順便一提,高我們一屆的會考狀元有四位,我們佔了一半,那是張
家祥和鮑志昂)(註),他轉介生物科班一位醉心攝影的同學,這同學非常專業,為我們拍
了,還自己沖曬。黃明謙堂有一間給攝影學會專用的黑房。這些照片,後來還借到中文大學某
學系作展覽。

25

承傳

五月四日展覽前幾天,校牧Rev. Fisher(已過世了)聽說我們在籌備五四展覽,告訴我們他
在青年會(YMCA)結識一位住客,大概七十多歲,交談起來原來是當年北大的學生(名字我已
記不起來)。我們於是到青年會拜訪他,邀請他蒞校演講,他以年紀太大,婉拒了。但五四當
天他蒞臨參觀,在學生遊行的展板前手舞足蹈,唱起當年的歌曲,彷彿回到年輕時的日子。

但年輕時的日子,分明誰也不能回去了。趁年輕學弟說我嚕囌之前,我的回憶到此打住。
末了多說一個秘密。臨近展覽,一班戰友當然奮戰不懈。之前一晚,我和迪鏘曾偷偷留校通宵
趕工,這自是不容許的,所以我們也沒有請示。當年的工作基地是學長室,即如今七樓的小教
堂,排滿了展板,學長不單沒有投訴,還向我們打氣。我們預先打聽好校工夜巡的時間,把燈
關上,躲起來。我懷疑當年的老校工其實心知肚明,不過隻眼開隻眼閉。我們真的整夜苦幹
麼?好像也不見得,大部份時間是海闊天空,談到過去,也談到已經同樣成為過去的將來。

註: 提出什麼狀元之類,並非以為公開試成績乃學校成功的指標,更絕非唯一的指標。各種卓
越的成績容或不可少,但那是形而下的表現,基礎其實建立在形而上的college spirit,此詞
本屬泛稱,我們據為己有,譯作「保羅精神」,過去Mr Speak時代經常聽到,今已不聞。
那是一種開放、多元、尊重信任的精神,貫串上下,師生共榮共恥,從而產生歸屬感。既
有歸屬感,學生則work hard play hard,不做損害校譽之事。香港社會過去長期重理輕文、
重英輕中,本校豈能免俗,卻仍然頗富人文精神,造就無數醫生、工程師等專業,可也同
時培養出許多宗教領袖、文學藝術家。保羅精神,盧廣鋒老師在校刊《弘道》有過精彩的
闡析。

26

何賜德 今天你不會向我們提問 校

簡介:畢業於1990年代 — 懷念陳浩明老師(1936-2007) 抒

初;詩人,文學雜誌編輯, 一個跟著一個,我們又回到輪候的隊伍。沒有人翻閱筆
作品散見《秋螢》等文藝刊 記或背誦課文,今天你不會向我們提問。仍是我們記憶中那
物。 模樣,你靦腆的笑容:已被框為平面、褪成黑白、安放在小
禮堂的中央。

這小禮堂,比我們的課室還小。坐著的站著的百多個
頭髮稀疏或斑白的人,都曾披一頭濃密的黑髮端坐在課室
聽你講述孔夫子在諸國間的遊歷,或在你面前背誦過《出師
表》。這些大故事,會考以後都沒有留下,留下的只有那些
你和我們每一個之間的小故事。

一個跟著一個,那時我們在球場旁教員室外的走廊輪
候,輪候背誦課文或接受提問:在其他同學追逐「西瓜波」
的時候,在其他老師閒聊、喫茶、上洗手間的時候。遇上準
備不足的同學,你只是輕輕皺眉,然後再說一遍平常用功有
多重要。總有些球場上的同學,褲子經不起成長的挑戰,你
也必定及時張羅針線,讓他們躲起來自我修補。

致詞的學弟提及你以子貢誤會顏淵偷吃的故事,勸他在

27

承傳

明白朋友苦衷之前不要責怪對方,而你也總選擇相信使你難堪的人也有他們的苦衷。廿年過
去,把每人的小故事串連起,才明白你以自己每天的生活,闡釋那些你曾在課堂教導的我們的
大故事。

一個跟著一個,我們又離開輪候的隊伍,別過你枯乾瘦小的面容,我只想吃一粒糖。沒有
人再翻閱筆記或背誦課文,今後你不會向我們提問,從這扇門跨出去後,不再年輕的我們就只
有向自己繼續提問。或許,或許當我們像你學會如何寫好生活中每一個小故事,有天,也許終
於有天我們可為自己的時代寫一個大故事,作為此後每天的答案。

(此文曾刊於「秋螢」月刊2008年7月號,蒙編輯允許使用。)

28

李譯喬 給老師的信 校

簡介:畢業於2000年代中 百拜中文科各位恩師足下: 抒

期,現為博士研究生。 距何漢超老師於《中五畢業集》留下「往日崎嶇還記
否」句,已五年單一百四十九日。回漢超師的話,往日崎
嶇,談不上;昔時點滴,則「長在我儂心子裡」。聞知母校
中文科徵稿,告罪獻醜了,詠懷往事一番。

那些年,學生為人、做文章,毛病至多。七年來,蒙各
位恩師「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微各位恩師,學生今日其
被髮左衽。

中一那年,中一甲班文章做得最好的同學叫小杰。學
生輾轉借來小杰的案卷,只見何桂清老師寫下「結構嚴謹,
佳」的評語。何謂「結構嚴謹」呢?學生不太明白。學生為
文毛病之一是「結構鬆散」。

中二那年,顏加興老師讓學生寫一篇《照片的聯想》。
學生得到以下評語:「不以照片為根據,胡亂堆砌。」學生
為文毛病之二是「胡亂堆砌」。

29

承傳

中三那年,陳志超老師和他的鐵哥兒,施冠淳老師,來聖保羅書院實習。施師任教中三
甲班、志超師任教中三丁班。中三甲班的同學跟施師講:「中三丁班的李譯喬,寫文章很厲
害!」施師好奇,向志超師要學生的案卷,一瞧。評語是:「不外如是。」

那年又逢教員室搬遷,
學生戲言謂教員室「搬去和
合石」云云。陳綠南老師聞
言,登時問曰:「你很想我
們死去?」學生纔知失言,
悔之無及,幸得綠南師寬
宥,未至闖下彌天大禍。
學生為人毛病之一是「不
識好歹」。

圖為「欠認真」之實用文習作 中四那年,學生中文
科考試成績並不好。學生
竟當著漢超師跟中四甲班
全班同學的面,撕碎了
案卷。漢超師亦不大嗔
怪,反在《周記》簿鼓勵
學生學錢鍾書。學生為
人毛病之二是「桀驁不

30

馴」。另,漢超師「文白忌混」之評語,亦不絕於《周記》簿上。學生為文毛病之三是「文白 校
混雜」。 友

中六那年,班主任陳奕珊老師,評價學生的個人短講「太貪心」;評價學生的實用文「欠 懷
認真」。學生為文毛病之四是「不加取捨」、為文毛病之五是「不為實用」。高級程度會考放
榜那天,奕珊師緊握學生的成績單,指出中國語文及文化科一欄,實用文「E」、閱讀理解
「C」、聆聽理解「A」、說話能力「A」、文化專題「A」、個人短講「A」,沒好氣說:
「你平素寫作實用文要是認真點,已經A了!」

為文五病、為人二病,共是七病。為文之病,似乎未見起色:「胡亂堆砌」之最要數會考
那篇,引用名言十六句(還是二十句)外加首尾呼應的兩段,堆砌出一篇所謂「A級文章」,
內中幾乎沒有半句自己的說話;「文白混雜」甚至蔓延到日常會話了,針砭時事最愛援引《春
秋》大義,以古非今,若隨項少龍回到秦朝去,只合為始皇帝坑殺;「不加取捨」一件,看這
篇「臨表涕零,不知所云」由中一級時「躬耕於南陽」嘮嘮叨叨到中七級時「復興漢室,還於
舊都」,即可見一斑;「不為實用」更是病入膏肓,日積月累出「滿肚子不合時宜」了。惟獨
「結構鬆散」一件,久病成醫,略懂治標不治本之方:要機械式的「結構嚴謹」,不外是首尾
呼應,且每段段首又呼應全文首段。記得漢超師當年以「一條街道」為題,學生選「金魚街」
來描寫。首段開宗明義介紹這條街道以買賣寵物為主。第二段以降,每段皆描寫街頭巷尾各色
行人與同伴之疏離,以抒發人與人反不如人與寵物之親密之嘆。每段皆以「做隻貓,做隻狗,
不做……」句式起首,末段以逛到街的盡頭,隱約聽到商場傳來《愛與誠》的歌聲,遊於是乎
止,主角有所覺悟作結。想來亦不過剽竊流行曲詞,又一「胡亂堆砌」之作。竟博得漢超師「
節節扣緊主題,佳」之評語,真箇又驚又喜!

31

承傳

至於為人之病,畢竟如何?則有待各位恩師觀察、還看這個社會考驗,非筆墨、口舌足以
文飾。

學生胸中豈無千言萬語?桂清師遊汴京帶回的「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一聯;加
興師那疊中外,從柏拉圖「不知道自己的無知,乃是雙倍的無知」到劉玄德「勿以惡小而為
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博古通今的《名人名言》;志超師為著我堂上一問「羅敷為何『名羅
敷』」,特地課後請教馬寧芳老師;寧芳師、桂清師、綠南師年年勞心勞力籌辦的「文史問答
比賽」;李妙嫦老師對《燭之武退秦師》、《唐睢說信陵君》活靈活現、繪影繪聲的解說,激
起我心對說客的嚮往……學生豈敢忘懷?爭奈有千五百字之限,惜字如金,匆匆作結,吾師休
怪。待他日定省母校,再面叙師生之情。

(何福仁老師、許黎佩珊老師之事蹟,將另行再續。)
再拜謝師恩。祝
教安

學生李譯喬拜上
2011年9月29日

32

林煒基 回家 校

簡介:現於四大會計師樓審 應友人之邀,再到聖保羅書院踢球去。 抒

計部門任職。自小學開始便 自畢業後各散東西的同學再次聚首一堂,實屬難得。
與聖保羅結下不解之緣,與 光陰荏苒,有些同學已投身社會,有些繼續進修,有些考取
聖保羅的師友同行十三年後於 專業執照,可謂行行出狀元。瞥眼間,球場突兀來了一羣不
2007年畢業。及後,在香港大 速之客,起初我們還以為是某人的朋友,言談間才得知原來
學修讀會計、金融及心理學, 是畢業比我們早的師兄們和一些中四的師弟們,真是人才濟
熱愛思考、寫作、閱讀。 濟,好不熱鬧。不消一會,我們便打成一片,開始比賽。

經過連場惡戰,早已疲累不堪的我像從前一樣坐在看台
上,喝著冰凍的可樂,看著師弟們繼續作賽,聽者觀眾的吶
喊助威。恰巧,一陣春風拂面而來,合上雙眸,多少往事,
乍現眼前。

初進中學時,像個天真無邪的小孩,老是蹦蹦跳跳,和
猴子沒兩樣。機緣巧合下,進了合唱團,每天都是匆匆忙忙
的吃了午餐後便趕緊去練習唱歌,下課後少不免也要留校練
習。及後,隨團參與大大小小的校際比賽,為校爭光,也去
過比利時、巴黎等地獻唱。適逢一百五十周年校慶,有幸在
音樂劇中演出,當時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教我怎去忘懷?

33

承傳

中五時捨棄了所有課外活動,爭分奪秒埋首苦讀,要不留在課室,要不到自修室,直至工
作人員說他們要下班了方肯罷休。幸好,有志者事竟成,從班主任手中接過一份不過不失的成
績單,順利在原校升讀中六。

中六該算是最多姿多彩的一年了,當了風紀隊的副隊目,協助老師舉辦大大小小的活動,
如畢業典禮,水運會,運動日等等;到台灣參加國際科學展,和世界各地的學子交流;與友人
參選學生會的正副會長,和對手在台上針鋒相對、鬥智鬥力;也參與製作校刊《弘道》,總算
為校貢獻己力。

中七時,再次為考進大學而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小息時,總喜歡伏在課室外的欄杆上,
看著對面的香港大學,幻想著有一天以學生的身份踏進其校園。雖僅是一路之隔,卻總像隔著
鴻溝般難以逾越。不過,有了目標,加上奮鬥,夢想還是成真。現在,偶而從大學校園回望聖
保羅書院,彷彿看見從前的我依舊伏在欄杆上,不禁莞爾,一切恍如隔世。

張開雙眼,七年韶華便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朦朧的回憶倏地清晰過來,曾經熟悉的
一花一草,一樹一木,一事一物,卻陌生了不少。環顧四周,四幢高樓緊密相連,看似密不透
風,實則別有天地。圖書館,游泳池,籃球場,足球場,羽毛球場,小教堂……麻雀雖小,但
五臟俱全,且應有盡有。新建的大樓更為學生提供更多課室,為老師提供更舒適的辦公室,實
是師生之福!

這些年來,我們走過不少足球場,可是,最終還是選擇回到聖保羅書院的足球場,只有她

34

才可給我們「主場」的感覺。曾經,我們每天在這裏奔跑著,為足球奔跑,為學業奔跑,為前 校
途奔跑。如今,我們作壁上觀,看著師弟們努力不懈、鍥而不捨的奔跑著,只可默默的支持他 友
們,也祝願他們比我們跑得更快、更遠、更好。 抒

這裏給了我不少的啟迪,很多的曾經,無數的師生情、友情。這就是我成長的地方,我的
母校,我的家。

今天,我終於回家了。

我有如遊子歸家。

35

承傳 男校的球場

袁家謙 球場,只有她才可給我們「主場」的感覺。曾經,我
們每天在這裏奔跑著,為足球奔跑,為學業奔跑,為前途奔
簡介:不擅足球,卻喜愛足 跑。如今,我們作壁上觀,看著師弟們努力不懈、鍥而不捨
的奔跑著,只可默默的支持他們,也祝願他們比我們跑得更
球。中學時期有位中文老師, 快、更遠、男校的球場,從來是莫名奇妙的地方。
擅於足球,也喜愛足球。可是
二人結緣,不於足球,卻於中 烈日當空,足印之下,只有影子、影子之間,只有皮球。
文。七年中文、兩年文學,讀
本問題的參考答案,老早給盜 他們是笨蛋,天時暑熱,竟然不躲進空調商場;他們
夢者掏空。不過也許盜夢者正 短視,只顧眼前的皮球,不花時間裝備自己考進法律系;
是那位中文老師,把寫作的樂 他們荒謬,既沒女孩旁觀尖叫、亦沒粉絲遞水遞毛巾。一堆
趣植入潛意識,令筆者不擅寫 男孩,活像群拉布拉多,在灰土飛揚上跑的髒兮兮。追逐過
作,卻喜愛寫作。 後,一群大男孩汗流浹背、氣喘如牛,坐在球場之外、坐在
球場之內。有人伸著舌頭,搧著球衣埋怨酷熱、有人踩著足
球,揉了揉,顯得意猶未竭。他們不為社會奮鬥,把假日浪
費在原因莫名的球場。

懶散的80後。

烈日當空,他們亳不起眼。這群男孩,不要空調、不要

36

溫習、不要工作、也不要粉絲。他們只要一天假日,然後把假日肆意揮霍在一塊混凝土之上, 校
不計算回報,只管做自己愛做的事。一群男孩烈日當空踢足球、踢到頭暈目眩再嘔吐大作。自 友
恃年輕,帶點傲、帶點癡,不顧後果、不知死活、不受管束、亦不理世俗的目光,是他們的寫 抒
照、也是他們的專利。 懷

男校的孩子,儘管長得再醜,都像春天的小草。長得綠、長得快、長得亂。他們都是太陽
能驅動,太陽是他們的能源。他們萌芽、他們茁壯成長,他們就像春天的草與木。

春季草木一片青蔥,於是得名青春,以形容同在太陽底下成長的大男孩。

男校的球場,從來是莫名奇妙的地方。畢竟青春的意義,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明瞭。

37

承傳 夢,保羅

梁昌欽 「你聽過這個傳說嗎?」身旁的同伴說。

簡介:熱愛中國文學及文 「甚麼傳說?」我問。

化。承蒙何福仁老師與周一龍 「那就是站在這所中學,然後把紙飛機拋到對面,你便
老師教導,學至更深。昔為聖 能入讀香港大學了。」同伴雀躍的指向眼前,他的神情,就
保羅書院中文科實習老師,重 像已經把紙飛機拋到對面,完了他的大學夢。
臨母校,感觸良多,遂以
《夢,保羅》一文為記。 我抬頭一看,首次認識這所學校的名字。

那一年,我們還是小學六年級生。

幸運地,我和同伴也升學至此;而會考過後,我們勉力
的在原校升讀預科。

那一天,我們再次談起那個傳說。

「你還記得那個傳說嗎?」身旁的同伴問。

「記得,那時你站在那裡,興奮不已的跟我說。」我站
在學校的迴廊,指向那街燈還沒亮起的般咸道。

38

「想不到你還不忘那天真的語言。可惜的是,我們斷不可能在考試制度中保持天真。」同 校
伴的話語,不免帶著唏噓。 友

畢竟,考試的沈重壓力,總能夠消磨學生的鬥志。 懷

「以你的勤力程度,其實不用擔心吧。」

「話雖如此,但考試這玩意,實在說不定。就以旅程作比喻,你滿心以為裝備越充足,就
越肯定能夠到達站點;然而,在旅途之中才發覺,不斷的補給裝備,但卻因包袱太多,舉步維
艱。反之而言,一些人甚麼也不準備,倒是輕輕鬆鬆的到達了站點。」在我以為的安慰下,同
伴卻顯得更為灰心。

在不懂如何回應的情況,我默靜的看著天空的夕陽,和那漸漸幽暗的香港大學。

「不如我們嘗試把紙飛機拋到香港大學吧!」同伴打破沈默,向我提出這驗證傳說的想
法。

「你真的決定這樣做嗎?」我懷疑的問。

「不,這樣的距離,紙飛機是不可能飛到香港大學的。而這樣更會令我夢想落空。」同伴
的語氣顯得更低沈,就像他與大學之夢,已緣盡於此。

再一次的沈默,我們共同看著夕照的消散。

「你知道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嗎?」我問。

39

承傳

同伴不解的看著我。

「那你知道陽光到達地球的時間嗎?」我再次提問。

「八分鐘左右吧」同伴回答。

「那你認為陽光來到地球困難嗎?」我以追問的方式再度提問。

「當然困難,陽光可是以光速移動,才能以八分鐘的時間到達地球;不然這般的距離,是
多少時間也到不了。」同伴肯定的回答。

「對,陽光到達地球,確是很困難的事;而且只有光速的速度,才能八分鐘抵達。然而,
這樣困難的事,還是實現在我們眼前。我們現在與香港大學的距離,不過三分鐘路程。難道我
們就不敢邁步行走,還要由一紙飛機來決定我們的夢想嗎?」在殘暉的照射下,我緊緊的握著
同伴的肩膀,就像要堅決說明,我們是可以同步踏入香港大學的。

「好,我們就一起昂首闊步地踏進香港大學吧!」

這一天,我再次路過母校,不禁憶起這兩段往事。

「不單是大學夢,我的人生夢想,也會從這裡起步。」

這所中學,就是聖保羅書院。

40

張志傑 紅色鐵章 校

在家中整理中學時一些具紀念意義的物件,當中一個紅 抒
色方型的小鐵章,總令我想起在學長會幹事會工作的那些時 懷
光。

作者(右二)與同屆三位副總學長曾穎基 回想我在聖保羅讀書十三年的日子,中六及中七在學
(左一)、何迪遜(左二)及李冠輝(右 長會幹事會這年多的工作是最為多采多姿的。要統率幾十人
一)。 的學長隊伍,處理校園的紀律事務,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和
籌劃應付大型活動,實在極具挑戰性。而且中六及中七畢竟
簡介:1996年中七文科班 學業繁重,要兩面兼顧,總得犧牲掉一些溫習時間及課外活
動,壓力當然亦不少。猶記得那天訓導主任袁老師告知學校
畢業,為1995至96年度總學 決定委任我接任總學長,在高興及榮幸之餘,亦頓感自己負
長。後升讀香港大學。現從事 起一個千鈞重擔。
行政工作。

在那年多裡,由在早會上望著幾百位同學宣告「Assembly,
please stand」到在小息及午膳時間在學長室工作;由一大早在
學校門口統籌校服檢查,到放學下午五時後「清場」勸導同
學離校回家;非常繁瑣,卻也十分重要,因為這些都是學校
正常運作的一部份,也是學校交託予我們執行的工作,是我
們承諾負起的責任。至於主持學長會全體例會和調派人手支
援水運會陸運會畢業典禮家長日等等各項學校大型活動,更

41

承傳

是必須小心應付不能出錯。起初處理這些事,少不免懷著戰戰兢兢的心情,怕會弄出亂子。但
幸獲訓導主任袁老師及退任的前輩指點,和夥伴們群策群力,亦逐漸在日常工作中累積經驗,
總算能勉力應付。

學長的責任之一是要協助學校執行紀律,同學們年紀尚輕,當中有些不明白在校內遵守校
規的意義,我們要負起糾正的責任及輔導他們走回正軌。每天在學長室及校園內,我們慣見了
各種各類的同學,大部份同學都是容易相處的,但當然亦有些同學愛惹事端,有些更喜歡耍弄
小聰明和學長們作對。我們有時本著校規和這些同學理論,軟硬兼施,得花上不少唇舌勸說他
們。我們日常面對這些同學,維護校規,處理層出不窮的事端,日子有功,遊說技巧和應變能
力不經不覺間也大為進步了。

學長會的工作殊不輕鬆,亦時有令人傷腦筋的事端要解決。猶幸我有一班精明幹練的副總
學長們和學長會幹事們合作,小心謹慎應付,總算如履薄冰地把事情辦好。工作繁多,我們十
多人輪流擔崗領導不同的工作小組,辦起事來大家也能合作無間。這些兄弟們性格各異,辦事
方針亦頗不同,但日常和他們相處,卻也不乏輕鬆惹笑的時候。

十多人在一起做事,對事情的看法當然各有差異。每週在地理室舉行的學長會幹事會會議
中,我們間中也會為一些重大事情各持己見爭論良久,例如是挑選新學長的時候。有時會議結
束時天也黑了,但總算把各項工作籌劃妥當順利完成,也是十分值得的。多年後的今天,憶起
那時和他們合作辦事的經歷,總會想起一些令人會心微笑的片斷。

這個紅色小鐵章,我珍而重之地保存著,它象徵著我的校園生活其中一段最美好的回憶。

42

張冠雄 追憶遙遠鄉情 校

簡介:畢業於1990年代中, — 紀念母校創立160周年 抒

後升讀中文大學哲學系。現為
中文大學雅禮中國語文研習所
一級導師。

京都龍安寺以枯山水庭園遐邇馳名,但玄關擺放的書
法屏風更可觀,上面寫着陶淵明的詩句:「結廬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
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
言。」嵐山下櫻花成蔭,遊人穿起木屐,張開油紙傘踏着碎
步。鴉雀群飛,橋下幾葉輕舟,水聲潺潺,琴音陣陣。吟味
之間,遙遠的鄉情隱約浮現。究竟是甚麼的鄉情?活在石屎
森林,可曾有這樣的回憶?難道與天地相會時,勾起前世今
生?對了,我想是中國文學給我的啟迪,讓凡夫俗子也能感
通古物容貌,上下而求索。

文學課堂上,老師不是講課,而是引領我們走進大觀
園。時光揮不去歷史的痕跡,校園的一磚一瓦、球場兩旁的

43

承傳

火鳳凰,都成了指向奇妙夢幻國度的導航針。「物有其容,情以物遷」,陽台凭倚對望陸佑
堂,旗桿上輕飄的校徽與黃鳴謙堂的石牆相映成趣。千古風流人物,都是那麼的遙遠,又彷彿
悄悄地擦身而過。以生命影響生命,老師帶我們窺探藝術生命的堂奧,文學家的名字不再是專
有名詞,而是活生生的重塑我們對古人的觀感。子曰:「游於藝」,重遊歷史人物走過的道
路,以玩賞遊園的態度學習,是老師送給我們的愉快旅程。

扶桑路上,千年老松照水迎客,處處是古文字的足印。劍道場上掛起「靜水深流」、
「則天去私」、「一法實無外」的扁額;百年雜貨屋前的木牌,有毛筆書寫的「庖丁」、
「炊飯器」、「牡蠣」、「雲丹」、「胡麻」等字樣;和菓子包裝上有五七言俳句;牆壁上
的年曆,標題不是「一月」、「二月」,而是依四時排列的「睦月」、「皋月」、「水無
月」、「霜月」……文學的風采走進日常飲食衣履之中。明明身在彼邦,何以聯想起唐土風
物?一個人對歷史和家國的情懷不是憑空而起,更不可能強行灌輸,而是經過取捨和沉澱,然
後內化、結合和再造,成為過去的記憶和立體生命的一部分。所謂遙遠的鄉情,大概是心鏡裡
的一面倒影吧!

衷心向何福仁老師致敬

44

許迪鏘 我的故事由這裡開始 校

簡介:1970年代初畢業,後 今年是我們1971年中五這一屆的畢業四十周年紀念。對 抒
我來說,這一年的確值得紀念。懷著忐忑的心情應付過中學 懷
轉香港浸會學院中文系。長 會考,面前便是一個由5月到9月的悠長暑假(假如可以繼續
期從事編輯工作,曾任《香 升學的話)。我和許多同學一樣,到處找暑期工。先是在油
港文學》美術編輯,《星島 麻地一家小型原子粒收音機廠當小工,由早到晚活像《摩登
日報》、《詩之頁》、《讀 時代》裡的差利,拿著螺絲起子做著相同的動作─上螺絲
書》、《文學周刊》等主編。 釘。做了兩三天,覺悶,不幹了。後來到黃大仙一家玩具廠
結集有《南村集》、《形勢比 當包裝,把一盒盒玩具放到紙皮箱裡,用膠紙封好,再搬運
人強》等。 到貨倉。和我一道的一名青年工友知道我是中五生,頗生尊
敬之情,認為中學畢業生到工廠做工很有點「紆尊降貴」。
做了幾天,同樣覺悶,又不幹了。本來連工錢也不想要,可
到了糧期,工廠還是輾轉托人送來用牛皮信封裝著的幾天工
資。悠悠夏日,做些甚麼打發時間?青年工友羨慕的神情讓
我領會到,還是讀書好。我家附近有一家大書店,台灣的人
人文庫相當齊備,就在那兒我買下平生第一部課外書─巴金
的《家》。一讀,一個我從來不認識的世界在我面前打開,
那裡面的人物叫我衝出封閉的家門,見識外面或醜陋或美好
的人情世故。我還讀了魯迅的《徬徨》、《吶喊》,沈從文
的《邊城》。與此同時我讀到一份反帝反殖的叫《70年代》

45

承傳

的刊物,在上面認識一個文字感情豐富的叫鍾玲玲的作者。跟人提起我讀的甚麼,我總不忘
說,我讀的是《70年代》不是《七十年代》(李怡主編的左派雜誌),是寫詩和散文的鍾玲玲
不是唱歌的鍾玲玲。

這一年7月7日,有團體發起在維園舉行保衛釣魚台示威。我下午三四點便進場,只見疏疏
落落的「維園阿伯」在休憩,接近黃昏,人群始在涼亭附近聚集,但以威利警司為首的港英警
察早已準備毫不手軟地把示威消滅於萌芽狀態,在略作警告後見人便打,許多人都給打得頭破
血流,有的人坐在地上不走,警棍打在他們背上篷篷的回響至今每一念及仍猶在耳際。最後人
群在糖街出口空地稍作靜坐,喊了喊口號便解散。也許有的人在街上燒起垃圾和車輛,以致翌
日報章輿論大加撻伐,認為示威者都是滋事分子,借保釣之名行擾亂公安之實。對這類輿論,
我失望頂透。不得不承認,在這次事件中我只是走在邊緣,心裡滿是恐懼,回到家裡才迸發一
腔怒火,把出前一丁公仔麵一股腦兒掃到地下。至今母親提起舊事,仍猶有餘悸,並附加一
句:「阿鏘,不要搞政治。」

我從沒有搞政治,卻一頭栽進文學的「深淵」。會考「放榜」,以今日的計分法,我只有
十二分,但聖保羅卻收留了我。我猜想這是出於我們的中國語文老師陳啟雄一念之仁,我得趁
這機會向他叩頭謝恩。中六國文課第一次派回堂上作文時,陳老師說了一句:「許迪鏘,這個
暑假你讀了點書。」(再叩頭)由此我自以為可以寫點甚麼,也深信,只要讀點書,必然會在
文字上反映出來。我的買書讀(一丁點)書生涯於是乎始。

中六是「蜜月年」,同學們都忙於搞形形色色的課外活動。我的同學(也是我畢生的

46

de facto老師)何福仁建議辦一個「五四運動展覽」,我們分頭找資料,做展板。我這才認識 校
到五四新文學運動的來龍去脈,知道巴金、魯迅、沈從文之外,還有周作人、老舍、茅盾、曹 友
禺、聞一多、蕭紅等新文學作家。展覽前夕,我們印了宣傳海報準備到街上張貼,當時要貼海 抒
報,得拿張樣板去民政司署蓋個章,這事何福仁叫我去做。我就拿著海報到中環的民政司署辦 懷
公室,以為只是例行公事。那裡的人把海報看了又看說,哦,搞展覽須先得警察部許可。我傻
乎乎的又拿著海報到灣仔的警察總部,竟然有個沙展之類的人把我帶到他的辦公室,他說,搞
展覽要消防部准許,你們向消防部申請了嗎?我一頭霧水,支支吾吾,只好拿著那一個章也沒
蓋上的海報回學校。後來我們還是拿海報到街上貼了,展覽順利舉行,展覽期間由蔡錫昌老師
執導的洪深五四話劇《飛將軍》也在禮堂成功演出。我們自我感覺十分良好。對殖民地部門的
混賬官僚作風我則憎惡莫名,那正應了六七暴動期間左仔最愛罵港英的一句─怕得要死。

陳啟雄老師每教一課,都讓我們讀點課外篇章,印象特別深的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
夜》,這詩他寫滿了一塊黑板(陳老師是書法家,挺愛借板書來練他的書法)。聞一多對此詩
評價甚高,認為是初唐宮體詩的救贖。屈原的《哀郢》以外,我們也讀了《山鬼》,我覺得
《山鬼》要比《哀郢》耐讀,但讀屈賦,何不讀《離騷》?於是我也把《離騷》讀了。杜甫
《秋興八首》我覺得詩律太細,轉而讀他的長篇歌行。太史公《自序》固然浩瀚,我同樣愛
《項羽本紀》的曲折傳神(奇)。我埋頭讀的,卻不是考試要考的,這讓我的「高考」全軍盡
墨,卻對隨後在大專研讀中國語文大有幫助。

中七後,我進了浸會,何福仁晉身港大。他一邊讀書,一邊與友人合辦文學雜誌,拉我

47

承傳

下水,後來我們又合辦文學出版社,這幾十年
來,我就一直在文字和編輯工作中混飯吃。雖
兩袖清風,一事無成,唯樂在其中,至今無
悔。

當然還要一提盧廣鋒老師。他大概在中

二和中三教我們中文和中史,講課認真、投

1971五四展覽 入,略帶沙啞的聲線,加多了「幾錢肉緊」
和感染力。記得一次中史課上他問我們,中

國歷史讀的為甚麼,我們各言其志,他總結說:就是為了認識舊中國,建設新中國。我才疏志

不大,從沒想過建設甚麼,但有為者確當如是啊。我深為老師所感動,也希望將來能以同樣的

熱情和精神感動我的學生。浸會畢業後,我在銀行謀了一份差事,生活粗安,過了幾年,忽然

興起一圓前願之念,乃轉而當起教師來。我短暫的教學生涯於我和我的學生無疑是一場災難,

但事非經過不知難,我總算深深體會到為人師之不易,而對我昔日的老師倍加銘感。

是聖保羅給我機會,給我自由,讓我在師友引導下,成長為一個雖無益於社會卻無負於吾
校訓誨的人。我此生所擁有的,由這裡開始,所以當我提到我的「母校」,我指的就是聖保羅
書院。

2011年8月18日

48


Click to View FlipBook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