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教育研究论文集
“ Penyelidikan Pendidikan Melahirkan Guru Profesional ”
“教育研究塑造专业教师”
PROGRAM IJAZAH SARJANA MUDA PERGURUAN
(BAHASA CINA PENDIDIKAN RENDAH)
教师荣誉学士学位课程(小学华文)
APRIL 2020
UNIT PENGAJIAN CINA, JABATAN BAHASA
INSTITUT PENDIDIKAN GURU KAMPUS IPOH
怡保师范学院中文组
Koleksi Artikel Penyelidikan Pendidikan
PISMP Dengan Kepujian Ambilan Jun 2016
BAHASA CINA SEKOLAH RENDAH
LEMBAGA PENASIHAT
Dr Liew Foot Yuen En Lam Yat Chaw Cik Lam Seiw Tai
Pn Lim Cheong Ying En Ng Swee Huat Cik Ng Poi Pick
En Yu Chee Han Cik Tung Wai Kuen
Pn Ng Mei Ling En Chew Chin Chong
Pn Yip Yoon Peng
LEMBAGA EDITORIAL
Ang Hooi Juan Huan Ai Ping Law Sye Ching Tan Yi Fang
Chan Zhing Yee Ivy Wong Xiang Yu Lee Ke Wei Wang Jing Fang
Christina Yong Sii Chi Loh Jia Ying
Gong Qian Jia Jap Pei Yee Ng Jia Hui Wong Pit Ling
Gong Qian Wei Kho Siaw Hui Ong Sze Hui Wong Si Hui
Lam Cheng Yee Yeoh Hui Ping
Diterbitkan Oleh:
Institut Pendidikan Guru Kampus Ipoh,
31150 Hulu Kinta,
Perak Darul Ridzuan.
@ Hak Cipta Terpelihara
Tidak dibenarkan mengeluar ulang mana-mana bahagian buku ini dan
isi kandungan buku ini dalam apa jua bentuk dan dengan apa jua cara
sama ada secara elektronik, fotokopi, mekanik, rakaman atau cara lain
sebelum mendapat izin bertulis daripada penerbit.
序
刘佛云博士
论文协调讲师
首先恭喜大家完成教育研究报告及出版《2020年教育研究论文集》,更可喜的是
大家完成师范学士课程,顺利毕业。
迎合现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与需求,教师应该积极投入教育研究工作,以科学性
的方法,具体性、针对性地探讨各项教育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以提升教育素质。因此,
教育研究不仅仅是师范学院里教育学士荣誉学位一门必修的课程,师范生接受教育研
究的培训无疑能够加深师范生对各教学领域的认识,也为未来在职研究和深造科研铺
路。
师范生初次进行研究,在一年半的过程中,从懵懂无知到完成报告,确实经历了
一段刻骨铭心的训练。面对钻研五种研究方式,海量搜寻文献,发现问题,确定研究
焦点、目的、假设,收集数据,分析成果到撰写报告和进行线上答辩,无一不是一关
又一关的严峻考验。师范生从中自我锻炼了坚韧的耐力,克服困难的毅力,严肃认真、
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这是一段学习旅程中最难能可贵的收获。
本文集的研究课题以探讨华文教学法为主,这是因为本文集的师范生主修华文小
学华文课程。为符合课程目标,师范生必须完成华文小学华文教育研究。在马来西亚,
华文小学华文教育研究还处在稚嫩阶段,未有足够的本土文献可做参考,加上师范生
只有数个月的华文教学实习经验,因此在选题方面难免有所局限。在进行研究和撰写
学术报告的能力方面,本文集的师范生也将精益求精,期待往后更上一层楼。
《2020年教育研究论文集》是20名R4班师范生的处女之作,每一篇单篇论文都展
示了师范生努力学习的精神和指导讲师耐心细致的指导,论文的内容具参考价值。尽
管如此,本文集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各家不吝指教。
最后,我要感谢怡保师范学院中文组全体讲师和R4班全体师范生的用心协助和配
合,让《2020年教育研究论文集》如期顺利出炉。
刘佛云博士
KATA ALU-ALUAN PENGARAH
Dr. YAHYA BIN OSMAN
PENGARAH
INSTITUT PENDIDIKAN GURU KAMPUS IPOH
Assalamualaikum warahmatullahi wabarakatuh dan salam sejahtera.
Syukur Alhamdulilah kerana saya berkesempatan untuk mengabadikan kata alu-aluan dalam
Koleksi Artikel Penyelidikan Pendidikan PISMP Ambilan Jun 2016 (Pengkhususan Bahasa Cina
Sekolah Rendah) ini.
Penyelidikan pendidikan merupakan salah satu usaha memantapkan lagi budaya ilmu dalam
kalangan guru. Hal ini merupakan salah satu agenda penting semua Institut Pendidikan Guru (IPG).
Institut Pendidikan Guru Kampus Ipoh juga tidak terkecuali dan terus bersama-sama mengorak
langkah ke arah merealisasikan budaya ilmu IPG sebagai salah satu hala tuju Kementerian Pendidikan
Malaysia.
Syabas dan tahniah diucapkan kepada semua guru pelatih PISMP Ambilan Jun 2016 atas
komitmen dalam menjayakan E- Pelaporan Penyelidikan 2020 secara talian pada 20hb April 2020
semasa pelaksanaan Perintah Kawalan Pergerakan (PKP) di seluruh negara. Hal ini telah memberi
peluang kepada semua pensyarah dan guru pelatih untuk mencari penyelesaian dan mengaplikasikan
penggunaan teknologi maklumat dalam melaksanakan pelaporan penyelidikan. Semoga pengalaman
yang ditimba semasa menjalankan penyelidikan ini dapat membantu guru pelatih dalam memantapkan
tahap profesionalisme keguruan serta menjadi guru cemerlang dan berinovasi demi memartabatkan
dunia pendidikan negara kita seiring dengan pendidikan abad ke-21.
Akhir kata, saya mengambil kesempatan ini untuk mengucapkan tahniah dan syabas kepada
semua guru pelatih Unit R kerana berjaya merealisasikan penyelidikan dengan jayanya di IPG Kampus
Ipoh. Semoga usaha murni ini mampu memartabatkan lagi profesion keguruan secara umumnya dan
memberikan manfaat kepada para pendidik secara khususnya.
Sekian, terima kasih.
..................................................
(Dr. YAHYA BIN OSMAN)
Pengarah,
Institut Pendidikan Guru Kampus Ipoh,
31150 Hulu Kinta, Perak Darul Ridzuan.
KATA ALU-ALUAN
KETUA JABATAN BAHASA
Dr. NG SOOK GUN
KETUA JABATAN BAHASA
INSTITUT PENDIDIKAN GURU KAMPUS IPOH
Salam sejahtera.
Terlebih dahulu saya ingin mengucapkan terima kasih kerana diberi peluang untuk saya
menyampaikan kata alu-aluan dalam Koleksi Artikel Penyelidikan Pendidikan 2020 Program
Ijazah Sarjana Muda Perguruan (PISMP) Dengan Kepujian. Tahniah kepada semua siswa
guru PISMP Teras Bidang Bahasa Cina Ambilan Jun 2016 Unit R4 atas usaha, kesungguhan,
inisiatif dan keupayaan melaksanakan penyelidikan pendidikan yang signifikan serta berjaya
menghasilkan sebuah koleksi artikel yang berkualiti. Syabas juga atas kemampuan dan
ketabahan siswa guru untuk menyempurnakan proses ilmiah yang melibatkan aktiviti
mengumpul, mengolah, menguji dan mentafsir data hingga kepada penulisan kesimpulan,
terutamanya pembentangan laporan yang mengaplikasikan pelbagai mod secara dalam talian
di waktu mematuhi Perintah Kawalan Pergerakan akibat penularan pandemik Covid-19.
Bersesuaian dengan fungsi penyelidikan pendidikan yang berfokus kepada
pengembangan ilmu pendidikan dan penyelesaian masalah pendidikan khususnya bagi
Bahasa Cina, koleksi artikel penyelidikan pendidikan ini merupakan satu usaha penerbitan
penulisan ilmiah yang mendokumentasikan hasil penyelesaian kepada isu-isu pendidikan
Bahasa Cina. Sejajar itu, koleksi artikel ini dijadikan sebagai satu hasil ilmiah yang dapat
dimanfaatkan dengan sebaik-baiknya.
Akhir kata, semoga usaha murni daripada siswa guru R4 akan dapat meningkatkan
impak kepada pembudayaan penyelidikan dan penerbitan dalam kalangan warga IPG.
Sekian, terima kasih.
Dr. NG SOOK GUN
Ketua Jabatan Bahasa
Institut Pendidikan Guru Kampus Ipoh
中文组主任献词
林业洲讲师
怡保师范学院中文组主任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我国爆发后,政府颁布了行动管制令以遏制病毒
进一步传播。这不但对国家经济和百业带来巨大的冲击,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也让R4
班的毕业之路多了许多的未知数。在这种坎坷的情况下,R4班的同学们却在协调讲师——刘佛
云博士的带领与中文组讲师的指导下,引领突破、难中求变,不止办成线上答辩会,各项协调
工作和安排更是处理得井井有条,真是可喜可贺。
教育研究塑造专业素养教师,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但不仅限于专业精神、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和专业实践。其中,专业能力就包括了科研能力。从教育研究这门课来看,R4班的学
生无疑是具备科研能力。他们的研究课题多样化,不但有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外,还有关
于趣味语文的研究课题,研究方式也有五大类型,即质化研究中的个案研究和民族志研究;量
化研究中的调查研究和准实验研究;也有量化与质化并重研究的行动研究。有了这次教育研究
的经验作为基础,未来希望你们会在科研之路继续发光发热,为马来西亚的中文教育作出更大
的贡献!在这特殊的管制期间,更是考验专业精神的绝佳机会。恭喜你们通过了种种考验,顺
利出版教育研究论文集!
在此,我也要十分感谢中文组的各位讲师悉心指导与鞭策,让R4的同学们能精益求精。无
论是在办公室、图书馆,都能看到指导讲师指导学员的身影。尤其在管制期间,虽然无法当面
指导,但却通过互联网与通讯技术,与学员紧密联系,让科研的成果才能浓缩在这本教育研究
论文集中。
最后,再次感谢中文组各位讲师在这特殊期间的合作与配合,才得以突破重重难关,顺利
完成一切!希望R4班在往后的专业实践中,继续秉持着这种精神,砥砺前行!
KANDUNGAN 目录
Tinjauan 调查研究 页数
1
1. Keberkesanan Pengajaran Literasi Melalui Teks Terhadap Murid- 14
Murid Tahap 1 29
随文识字对低年级学生的实用性
Ang Hooi Juan 洪慧娟 42
52
2. Status Quo Pembacaan Ekstrakurikuler Tahap 2 Sekolah
Rendah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
Kho Siaw Hui 许晓慧
3. Penyelidikan Tinjauan Mengenai Keberkesanan
Penggunaan Kaedah Bermain Sambil Belajar Terhadap
Pengajaran Konsonan Bahasa Cina Tahap Satu Sekolah
Rendah
游戏教学法于低年级声母教学的实用性调查研究
Ong Sze Hui 翁思惠
Kuasi-eksperimental 准实验研究
4. Penggunaan Peta Minda Dalam Membantu Murid - Murid
Tahun Tiga Sekolah Rendah Untuk Menambahkan Isi
Penulisan Ayat
以思维导图帮助三年级学生增加写话内容
Wong Si Hui 阮诗慧
5. Meninjau Keberkesanan Kaedah Penyalinan Dan Peniruan Ayat
Terhadap Peningkatan Kemahiran Menulis Isi Dengan Spesifik
Dalam Bahasa Cina Bagi Murid Tahun Tiga
探讨摘抄仿写词句法对三年级后进生写话内容具体化的效果
Yeoh Hui Ping 杨慧萍
Kajian kes 个案研究 60
69
6. Pengaruh Sosial Media Terhadap Kemahiran Bahasa Murid
Tahun Empat – Kajian Kes
社交网络对四年级学生语文技能影响的个案研究
Jap Pei Yee 叶姵妤
7. Penggunaan Kaedah Annotate Dalam Pengajaran Dan
Pembelajaran Kemahiran Membaca Untuk Memperkembangkan
Pemikiran Individu Murid Tahun 5 - Kajian Kes
批注式阅读促进小五生个性化思维发展的个案研究
Lam Cheng Yee 林正怡
8. Penggunaan Lagu Kanak-Kanak Dalam Pengajaran Aksara Cina: 77
Kajian Kes Pembelajaran Bahasa Cina Sebagai Bahasa Kedua
儿歌识字法对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同族字之实效性的
个案研究
Law Sye Ching 刘思芹
9. Penggunaan Kaedah Pembacaan Berpandukan Pelbagai Teks 91
Dalam Pengajaran Puisi Tradisional : Kajian Kes Murid Tahun
Empat
古诗群文阅读教学法 ——小学四年级个案研究
Ng Jia Hui 吴嘉慧
Etnografi 民族志研究 103
10. Pengaruh Penggunaan Istilah Internet Terhadap Penulisan
Karangan Murid Tahun Lima : Penyelidikan Etnografi
网聊用语对五年级学生写作影响的民族之研究
Wang Jing Fang 黄靖芳
Kajian tindakan 行动研究 111
119
11. Penggunaan Kaedah Pengajaran Multisensory Untuk
Membetulkan Penulisan Karakter Cina Murid Tahap Satu
通过多元感官教学法纠正低年段学生的笔顺
Chan Zhing Yee 田靖榆
12. Penggunaan Kaedah Imaginasi Khas Untuk Membantu
Murid Tahun Tiga Mengenali Bentuk Aksara Cina
应用“奇特联想法”帮助三年级后进生认清汉字字形
Christina Yong Sii Chi 杨诗琦
13. Pembelajaran Kooperatif Boleh Membantu Murid Tahun 129
Lima Meningkatkan Kandungan Karangan Naratif Dalam 136
Bahasa Cina 145
以合作学习法提升五年级学生书写记叙文的内容 155
Gong Qian Jia 江芊葭 166
173
14. Penggunaan Kaedah Diari Membantu Prestasi Murid 182
Tahun Empat Menambahkan Isi Karangan Bahasa Cina 190
以日记教学法提升四年级学生的作文内容
Gong Qian Wei 江芊苇
15. Penggunaan Kaedah Pancaindera Montessori Bagi
Membantu Murid Tahun Tiga Menambahkan Isi Ayat Lisan
通过蒙台梭利感官法帮助三年级学生增加写话内容
Huan Ai Ping 范爱萍
16. Penggunaan Kaedah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Untuk Meningkatkan Kemahiran Berkomunikasi Secara
Lisan Dalam Kalangan Murid Tahun Lima
以任务型教学法提高小五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Ivy Wong Xiang Yu 黄湘玉
17. Penggunaan Kaedah Klinikal Mengarang Melalui Internet
Untuk Meningkatkan Penulisan Karangan Naratif Dalam
Kalangan Murid Tahun
以网络作后讲评提升五年级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
Loh Jia Ying 骆嘉颖
18. Penggunaan Kaedah Bertulis Berasaskan Lima Aspek
Dalam Rangsangan Sensori Untuk Memperincikan Isi
Penulisan Ayat Lisan Murid Tahun Empat
以五感教学法帮助小四生具体地写话
Lee Ke Wei 李可薇
19. Penggunaan Kaedah Memberi Panduan Membaca Untuk
Membantu Murid Tahun Tiga Menguasai Kemahiran
Membaca Secara Ekspresif
通过引读法帮助三年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Tan Yi Fang 陈艺方
20. Penggunaan Kaedah E-Peta Minda Untuk Menambah Isi
Karangan Naratif Murid Tahun Lima
运用电子思维导图增加五年级学生的记叙文内容
Wong Pit Ling 黄碧玲
随文识字对低年段学生的实用性
洪慧娟
PISMP Ambilan Jun 2016 (R4)
[email protected]
指导讲师:林秀娣讲师
ABSTRAK
Pengajaran literasi melalui teks dikemukakan pada tahun 1960-an. Ciri-ciri pengajaran ini
adalah meletakkan perkataan dalam lingkungan bahasa tertentu untuk melihat, memahami
dan menguasai literasi serta membaca. Penyelidikan tinjauan ini menggunakan soal selidik
sebagai alat penyelidikan untuk mengkaji pendapat para guru sekolah jenis kebangsaan cina
berkenaan dengan keberkesanan pengajaran literasi melalui teks terhadap murid-murid tahap
1. Rangka penyelidikan ini berdasarkan empat prinsip iaitu prinsip langkah demi langkah,
prinsip pengajaran saintifik dan munasabah, prinsip pengajaran integrasi unsur sastera dan
perkataan, prinsip pengajaran aplikasi. Penyelidikan ini telah menunjukkan bahawa
kebanyakan guru bersetuju dengan keberkesanan pengajaran literasi melalui teks.
Kata Kunci : Keberkesanan; Pengajaran literasi melalui teks; murid-murid tahap 1
摘要
随文识字是斯霞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提出的识字教学流派。它的最大特点是“字不离
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即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来感知、理解和掌握,
把识字和阅读结合在一起,识字在语境中进行。本调查研究以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
探讨马来西亚华文小学执教低年段或曾经执教过低年段的教师,有关随文识字对低年
段学生的实用性。本研究主要以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科学合理教学原则、“文”“字”
融合教学原则、学用结合教学原则这四个方面作为研究框架。通过研究显示,大多数
教师认同随文识字教学法对低年段学生是实用的。
关键词:实用性;随文识字;低年段学生
1
1.0 前言
刘梅(2013)曾经提出:“以往教材编排与教师的教学策略往往都是先安排学生
集中识字,当学生有一定的识字量的时候,再安排学生阅读课文。这种策略不利于激
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学生不能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识字”;而斯霞(2001)曾说过随
文识字教学法提倡让学生在语境中认识汉字,帮助学生识读说写有机地交织在一起,
推动儿童积极思维,踊跃发言。由此可见,随文识字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学习生字的
一种方法。
2.0 问题陈述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它不仅关系着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且
关系着整个中小学教育阶段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周其
星(2016)写的《从汉字的血缘出发,认识很多字》,里面提到随着教育发展和社会
进步,识字教学的方法越来越丰富,侧重从字形入手的有集中识字、部件识字;侧重
从字义入手的有分散识字;侧重从字音入手的有注音识字,而现行的语文教材主要采
用从字义入手的随课文识字。
随文识字作为一种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方法,它具有突出的激趣高效性。它迎合儿
童好动、好奇,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的倾向,其认知多来自于感性与期望这些心理
特征,把学生带入了感性情境中,并以此为契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
达到在愉快氛围中识字,避免枯燥、乏味的弊病(张小琴,2012)。由此可见,随文
识字是非常好的识字教学活动。然而,有部分学者认为随文识字不适合低年级学生。
随文识字的教学策略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促进学生字词的积累和
语言的发展。《小学华文课程与评价标准》(2017)中也有提到教学必须让学生有能
力结合上下文了解文本中词句的意思,积累一定数量的词语,通过阅读向往美好,关
心生命,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并不能有效应用“随文识字”教学策略,时常
顾此失彼(王亚军,2017)。斯霞(2001)提出有些教师对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的认
识上有些模糊,把一篇课文中的生字提出来先教就以为是集中识字,而提到分散识字
就以为要学生识的每一个字都必须在课文中出现。
2
杨美芳(2016)在《随文识字的“漏洞”及“补丁”》中引用施茂枝先生的话,
即“一个成功的识字教学体系必须遵循汉字的规律,汉字识记的规律以及书面语言学
习互相促进的规律,并努力使三者形成合力”。她认为随文识字在汉字识记的规律方
面存在明显的“漏洞”,如生字编排违背规律性以及教学方法忽视规律性。
李升勇(2017)认为,随文识字理论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他认为学生学习记
忆汉字的音、形、义,主要靠机械记忆,并不是以理解性记忆为主。他还说人类的机
械记忆是有规律的,14 周岁前是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小学阶段恰恰处于机械记忆的
黄金时期,充分利用学生记忆规律,集中识字,提前识字,比传统的随文识字、分散
识字更高效。
因此,通过调查教师对于随文识字是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字词是一项值
得研究的课题。研究结果最终能提供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更为明确的方向,达到培育学
生自主识字的目的。
3.0 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
3.1 研究目标
确定随文识字的教学法对低年级学生的实用性
3.2 研究问题
随文识字的教学是否对低年级学生有实用性?
4.0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采用调查研究法来了解华小教师对于随文识字对低年级学生的实用性的
看法。研究者受到客观条件如时间、经费、安全、交通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下,会优先
选定霹雳州怡保区的中型或大型华文小学华文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从教育网站所下
载的《2018 年全国中小学资料》中,筛选出霹雳州的中型及大型华文小学,接着使用
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 10 张纸条作为本研究的样本。研究者派发 140 份问卷,有效
3
回收问卷为 130 份。为了确保问卷调查的结果的真实度,将会检测问卷的内容效度和
结构效度。
本研究的内容效度的评价方法是专家法,即请经验丰富的讲师对问卷的问题与原
来的内容范围进行分析,看看两者之间有没有相符合。问卷最终确立后,本研究诚意
邀请到怡保师范学院中文组讲师对本研究进行内容效度检测。讲师们负责对题目与所
涉及的维度内容,以及语法方面进行符合性判断。在讲师们的判断与建议下,本研究
的 28 道题目经过修正后符合各维度设置。
此问卷通过前测试后,会采用因子分析法(即 KMO)对其结构效度进行计算。因子
分析法可以让研究者们知道相同概念的不同问卷问题是否如理论预测那样集中在同一
个公共因子里(柴辉,2010)。统计结果能够说明这份问卷是否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另外,本问卷使用的信度分析是克隆巴赫α信度系数法来评价问卷中的一致性。
α系数越高代表着信度越高,问卷中的一致性越好。
表 1:KMO 检验和巴特利球形检验
Kaiser-Meyer-Olkin Bartlett's 的球形检定近似 df Sig.(显著性)
度量 .004
.680 卡方
19.061 6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问卷的 KMO 值为 0.680,介于 0.6-0.7 之间,表明了这份问卷
是有结构效度的,而且也适合作为调查工具。
表 2:可靠性统计量
克隆巴赫 α 信度系数 项数
.928 28
而从表 2 中可以看到,问卷的克隆巴赫α信度系数值为 0.928,表明该调查问卷的可靠
性高,符合调查研究的科学性需求,因此可以核实适合作为本研究的调查工具。
4
5.0 研究成果
5.1 无相关变量分析
本研究主要观察教师对于随文识字对低年段学生实用性的看法会不会受到无相关变量
因素如性别、年龄、教龄影响来进行统计。
5.1.1 答卷者性别
从表 3 的独立样本 T 检验中可以看出,教师性别对随文识字教学法对低年级学生的实
用性的 F 值为 0.450,Sig P 值,0.503,Sig(2-tailed)值为 0.078。P 值等于 0.078,
大过于 0.05,表示教师的性别差异不会影响随文识字教学法对低年级学生的实用性。
表 3:独立样本 T 检验
Levene 差异检测 针对平均值是否相等的 T 检
Sig.
F Sig. t df (2- 平均差 标准误
tail 异 差
ed)
教师 采用相 .450 .503 - 128 .078 -.14469 .08145
性别 等差异
独立 数 1.776
样本 采用不
T检 相等差 - .08739
异数 14.331 .120 -.14469
1.656
5.1.2 答卷者年龄
根据表 4 显示,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显示 F 值为 1.845,Sig 值为 0.142。P 值等
于 0.142,大于 0.05,表示随文识字对低年级学生的实用性在教师的年龄方面不存在
显著差异。
表 4:年龄单因素分析结果
5
组间 平方和 df 均方 F 显著性
.428 3 .143 1.845 .142
126
组内 9.752 129 .077
总数 10.181
5.1.3 答卷者教龄
根据表 5 显示,教师的教龄对于随文识字对低年级学生实用性的 Sig,P 值等于 0.761,
大于 0.05 的显著性水平,也代表了教师的教龄与随文识字对低年级学生实用性的看法
是没有显著差异。
表 5:教龄单因素分析结果
组间 平方和 df 均方 F 显著性
组内 .150 4 .037 .466 .761
总数 125 .080
10.031 129
10.181
5.2 维度分析
此调查研究主要对随文识字的四项维度的实用性进行统计。
5.2.1 循序渐进原则
表 6 显示循序渐进原则的平均数是 4.13,大过中位数 4.00,这就表示大部分的教
师都同意随文识字中的循序渐进原则是对低年级学生具有实用性的。
表 6:循序渐进原则描述性分析
循序渐进原则平均数 N 极小值 极大值 中位数 平均值 标准差
Valid N 130 3.00 5.00 4.0000 4.1297 .38786
130
6
5.2.2 科学合理原则
表 7 显示科学合理原则的平均数是 3.97,已接近中位数 4.00,这就表示大部分教
师是同意随文识字中的科学合理原则对低年级学生是有实用性的。
表 7:科学合理原则描述性分析
科学合理原则平均数 N 极小值 极大值 中位数 平均值 标准差
Valid N 130 3.00 5.00 4.0000 3.9736 .33029
130
5.2.3 “文”“字”融合原则
表 8 显示“文”“字”融合原则的平均数是 3.99,已接近中位数 4.00,这也就表
示大部分教师对于随文识字中的“文”“字”融合原则对于低年级学生有没有实用性
的看法是处于同意的阶段。
表 8:“文”“字”融合原则描述性分析
“文”“字”融合原则平均数 N 极小值 极大值 中位数 平均值 标准差
Valid N 130 3.00 5.00 4.0000 3.9923 .32862
130
5.2.4 学用结合原则
表 9 显示学用结合原则的平均数是 3.96,已接近中位数 4.00,这代表了教师们对
于随文识字中的学用结合原则对低年级学生是实用的。
表 9:学用结合原则描述性分析
学用结合原则平均数 N 极小值 极大值 中位数 平均值 标准差
Valid N 130 2.57 4.86 4.0000 3.9637 .35232
130
7
通过上述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的总结是霹雳州怡保区的华文教师认为随文识字教学
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是有实用性。
6.0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维度综合分析
图 1 显示了随文识字各个平均数,根据排序,本研究中最有实用性的维度是循序渐
进教学原则(4.13),接着是“文”“字”融合教学原则(3.99),科学合理教学原
则(3.97)以及学用结合教学原则(3.96)。本研究结果显示,霹雳州怡保区的教师
认为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是随文识字对于低年级学生最有实用性的原因。
路克修、于年河、左松涛(2002)说过分散识字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儿
童的语言和智力的发展。儿童对于抽象的事物会比较难理解,他们会比较喜欢接触形
象具体的事物,而随文识字则能够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下识记生字。斯霞(2001)
也认为有了具体语言环境,儿童对生字词的识记就容易得多,通过诵读课文,生字词
及时得到复习可加深对字词的理解。
根据图表显示,学用结合教学原则的平均数是四个维度里最低的。曹明海教授曾
指出语文的本体是语言文字,语文应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将语言文字运用作
为语文教学的基本立足点(谭海玲,2016)。教师们应该要在识字教学上多增加一些
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生字后将该生字运用在生活之中,为字词的理解、巩固以及运
用创造条件。
8
随文识字维度平均数
4.15
4.1 4.13
4.05
4
3.95 3.99
3.97 3.96
3.9
3.85
1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科学合理教学原则
”文“”字“融合教学原则 学用结合教学原则
图 1:随文识字维度平均数
6.1.2 研究成果对各界的影响
6.1.2.1 教师层面
随文识字对低年级学生的有效性最主要的方面在于教师对于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
是否有着透彻的了解,才能够在进行随文识字时抓住重点,正确地以随文识字教学策
略来引导学生认识生字。部分教师会对于随文识字的进行方式产生混淆,进而使用错
误的方法进行随文识字却浑然不知。
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随文识字教学的设计时也会考虑学生的程度以及他们的心
理特征以便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字。斯霞(2001)强调学习生字词要与具体的语
言环境相结合,便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
作为基础,让他们在识字过程中也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习得和更好地运用生字。
6.1.2.2 校方层面
除了教师的教学设计之外,校方也应对教师在随文识字教学中遇到困难时给予适
当的帮助。从本研究显示,随文识字教学法提供语境给学生,让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生字。为此,学校可以多举办一些户外教学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将所学到的
知识运用在生活中。
9
随文识字教学的主体虽然是教师与学生,但是学校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校方需
要调动教师们对于随文识字教学法的积极性,同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
可以提高随文识字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实施。
6.2 研究建议
如上所述,本研究只是通过教师的角度去调查了霹雳州怡保区的华小教师关于随
文识字对低年级学生实用性的看法而已。本研究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对于
教师以随文识字教学法来进行指导时是否真的有效的看法也是值得研究者去进一步地
进行调查。与此同时,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曾经执教过或者正在执教低年级学生的教师
们对于随文识字教学法都持有正面的看法,那么随文识字教学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是
否也同样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呢?这也可以是其中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由于研究者在进行本研究时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在此建议要进行
调查研究的研究者可以更早开始地去进行研究以及完成问卷,以提高问卷的回收率。
7.0 参考文献
柴辉。(2010)。《调查问卷中信度及效度检验方法研究》。
李升勇。(2017)。《重新定位识字教学》。
刘梅。(2013)。《随文识字之初体验》。
路克修、于年河、左松涛。(2002)。现代小学识字写字教学。北京:语文出版社。
马来西亚教育部课程发展司(2017)。小学华文课程与评价标准。吉隆坡:马来西亚
教育局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研究者与小学语文教学》。取自
http://old.pep.com.cn/xiaoyu/yuwenbook/xy_dsyz/wyxxywjx/201008/t20100820_6831
24.htm?fbclid=IwAR3mG3_aGme_BmWnk2Qx7159Blmfd6zuisxip7ncMzEnTMcyFoki
B31z1aM
斯霞。(2001)。《对随课文分散识字的看法》。
10
谭海玲。(2016)。《小学随文识字教学研究》。
王亚军。(2017)。《浅谈“随文识字”教学策略》。
杨美芳。(2016)。《随文识字的“漏洞”及“补丁”》。
张小琴。(2012)。《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随文识字》。
周其星。(2016)。《从汉字的血缘出发,认识很多字》。取自
http://faqing.org/forum/viewtopic.php?t=9541&highlight=%D6%DC%C6%E4%D0%C
7
11
附录:研究工具(调查问卷)
《随文识字对低年级学生的实用性》
问卷调查
敬爱的老师,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参加此调查活动。本问卷旨在了解随文识字对低年级学
生是否有实用性的看法。本调查结果仅供研究参考,无对错之分,不记名。您的协助将为本人
书写研究报告时提供很大的帮助,谢谢您。
(一) 您的基本信息
请在适当的选项上划“√”
性别: 男 女 41-50 51-60 20 年以上
年龄: 20-30 31-40 11-15 年 15-20 年
教龄: 5 年以下
5-10 年
(二) 依据下列指示,请在适当的格子内划“√”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不确定 同意 非常同意
1 2 3 4 5
问题 1 2 34 5
随文识字教学法
通过文章的内容,以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加
1
强学习生字
借助课文中的图画来进行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喜欢接触形象
2
具体有趣的东西的心理特征
3 能够引导学生的多元感官参与活动,符合儿童爱动的心理
能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从而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生字
4
词的兴趣
5 能逐步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6 能逐步帮助学生在新旧经验之间建立联系
7 通过图画让儿童更容易识记生字词
8 可以从笔画笔顺来培养学生掌握字形的能力
12
9 通过随文中多次诵读方法可增加复现机会,帮助学生认字
10 将抽象的词义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义
11 根据字的演变过程,以形象直观的讲解方法让学生理解生字
12 在课堂中利用语言环境让学生学习生字
13 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生字的负担
14 符合多认少写的课程教学策略
15 可以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6 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学习生字时更加有趣
17 让学生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感受课文所用的语言
18 让学生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感受课文的深入内容
19 让学生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感受课文中带出的情感
20 让学生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感受课文所带出的价值观
21 可以发展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22 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生字进行组词
23 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生字恰当地说话
24 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生字进行造句
25 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生字进行写话
26 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生字的意思,在生活中运用
27 为学生提供语言环境,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8 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生字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
13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
许晓慧
PISMP AMBILAN JUN 2016 (R4)
[email protected]
指导讲师:林秀娣讲师
ABSTRAK
Dokumen Standard Kurikulum dan Penilaian telah menyatakan bahawa banyak membaca
merupakan cara untuk mempelajari sesuatu bahasa dengan berkesan. Dengan banyak
membaca, murid dapat menyemai kemahiran pembelajaran kendiri. Oleh itu, pembacaan
ekstrakurikuler adalah penting dalam memainkan peranannya Pembacaan ekstrakurikuler
merangkumi minat dalam pembacaan ekstrakurikuler, pemilihan bahan bacaan, persekitaran
membaca, penguasaan cara membaca dan pengaplikasian pembacaan ekstrakurikuler.
Tujuan memyemai sikap pembacaan ekstrakurikuler adalah membantu murid memupuk
kemahiran pembelajaran kendiri dalam membaca. Sehubungan itu, penyelidikan tinjauan
dilakukan dengan menetapkan 5 bahagian dalam pembacaan ekstrakurikuler, iaitu minat
murid dalam pembacaan ekstrakurikuler, pemilihan bahan dalam pembacaan ekstrakurikuler,
cara melaksanakan pembacaan ekstrakurikuler, sikap dalam pembacaan ekstrakurikuler dan
persekitaran dalam melaksanakan pembacaan ekstrakurikuler. Soal selidik digunakan dalam
kajian ini untuk mendapati status quo pembacaan ekstrakurikuler tahap 2 bagi sekolah yang
dipilih. Dapatan kajian menunjukkan status quo pembacaan ekstrakurikuler tahap 2 bagi
sekolah tersebut dalam keadaan yang tinggi.
Kata Kunci: murid tahap 2; status quo pembacaan ekstrakurikuler
摘要
《小学华文课程与评估标准》中提到“多读”是学好语文的主要方法。多读,要求数
量多、体裁多、遍数多。只有多读,才能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
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感。学生想要多读就必须进行课外阅读。因此,课外阅读是提高
学生阅读水平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和拓展。“课外阅读”定
义是相对于课内阅读,除教材以外的阅读材料的行为总和。其中包括学生对课外读物
的兴趣、课外阅读环境、对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方法的掌握以及阅读计划、动笔思
14
考和阅读后的应用等一系列习惯方面。目的在于通过课外阅读帮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
习惯以致最终形成自主阅读能力。本研究从课外阅读中的五个方面即课外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内容、课外阅读方法、课外阅读习惯和课外阅读环境出发,设计一份调查霹
雳州珠宝区某华小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问卷。综合调查问卷分析结果,该校小
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处于高水平。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现状
1.0 前言
台湾洪兰教授(2009)曾说:“教育是国家的根本,而阅读是教育的根本。”阅
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工具,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小学华文课程与评估标准》
(马来西亚课程发展司,2018)中提到“多读”是学好语文的主要方法。多读,要求
数量多、体裁多、遍数多。只有多读,才能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
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感。学生想要多读就必须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
阅读水平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和拓展。
阅读在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取信息最基本能力之一。正
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智力的开发决定于良好的阅读能
力”(载于江平,2017),所以学生光靠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不进
行课外阅读活动,阅读量少,阅读面窄,想要提高阅读能力是很难的。课外阅读除了
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想象力,
提高思维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对学生成长以及终身发展都具
有重要作用。
2.0 问题陈述
研究者进行文献梳理工作时,发现马来西亚小学生课外阅读主要存有以下问题:
一、学生自觉性不高未形成课余时间阅读的习惯;二、阅读时间不足;三、阅读方法
不科学;四、课外阅读缺乏指引与反馈。根据东方日报(2017),陈诗蓉讲师指出马
来西亚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严重不足,课外阅读质量已到了堪忧的地步。
根据资料搜寻,马来西亚在阅读现状的相关研究提供有力的参考,但是在课外阅
读方面的研究仍存在不足。研究者发现这是因为在马来西亚小学课程标准中没有明确
15
提出对课外阅读的要求;相关部门也没有提供对于课外阅读指导的资料。因此,我国
虽然已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像国外那样自上而下地推动课外阅读运动,
使 课 外 阅 读缺 少 了 强有 力 的 支 持。 因 此 ,研 究 者 以 《义 务 教 育语 文 课 程 标准 ( 2011
版)》为依据,针对课外阅读现状开展调查及分析,进行研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在阅读
教学方面的要求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重视
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掌握阅读方法。此外,其内容也提
到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鼓励学
生自己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故本研究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为依据,把小学生
课外阅读现状划分为五个维度,即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内容、课外阅读方法、课
外阅读习惯和课外阅读环境,调查马来西亚霹雳州珠宝区某华小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
现状。
3.0 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
3.1 研究目标
通过学生填写的调查问卷确定马来西亚霹雳州珠宝区某华小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
现状。
3.2 研究问题
霹雳州珠宝区某华小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表现如何?
4.0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式是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
状,因此此调查研究特点不在于对其他的例子进行比较。研究者因受到客观条件即时
间、交通经费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最终选定霹雳州珠宝区某华文小学高年级学生作为
研究总体。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抽选班级,发放 197 份问卷,共收回 184 份,有
效回收率是 94.84%。研究者最终选定 184 位高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为了确保问卷
16
测验的结果能充分代表要检测的行为的真实度,进行了检测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
度。
此问卷内容效度的评价方法采用专家法,即请有关经验的讲师针对问卷题目与原
来的内容范围进行分析,作出判断,查看问卷题目是否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原来的内
容。除此之外,有关讲师也查看问卷题目是否与研究概念相符,题目形式的合适及语
言清晰等是否能完整、全面地反映概念的内涵。研究者为此设计了一份内容效度检验
表请两位专家进行评定。经两位专家初次评定后,研究者针对几个问卷问题作出修正
和增删后再次让专家进行评定。根据内容效度检验表格显示,本研究所使用的语言、
语句皆可使用。研究者也设计了一份结构效度检验表并请一位专家进行评定。因子分
析法是问卷结构效度常用的评价方法,目的在于了解属于相同概念的不同问卷项目是
否如理论预测般集中在统一公共因子里。因此,需采用 KMO(Kaiser-Meyer-Olkin)
检验做因子分析适合性评估。表 1 显示各个维度的 KMO 值分别为 0.54、0.51、0.51、
0.61 和 0.50,各个维度的 KMO 值都是大于 0.5,表明问卷具有比较好的结构效度,适
合作为调查工具。
表1
各个维度 KMO 检验和巴特利球形检验结果
维度 KMO 检验 巴特利球形检验
课外阅读兴趣 .543 卡方检验 自由度 显著水平
课外阅读内容 .509 .051
课外阅读方法 .511 32.576 21 .001
课外阅读习惯 .605 .007
课外阅读环境 .504 138.797 91 .000
.317
49.719 28
76.270 36
143.313 136
此问卷使用的信度是克隆巴赫α信度系数,用于评价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反映测
量工具的稳定性、可靠性和被测特征真实程度的指标。一般认为α系数在 0.8 以上具
有使用价值。表 2 显示课外阅读现状调查问卷的最终信度检验克隆巴赫α系数值为
0.818,是具有使用价值的。
17
表2 项数
克隆巴赫α系数信度检验 55
克隆巴赫α信度系数
0.818
本调查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的个人资料;第二部分是以 4 选项为
选择题形式编制的主要调查内容,包括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内容、课外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习惯及课外阅读环境五个维度;第三部分则是开放式问题,即针对学生在课
外阅读方面需要得到的帮助。
5.0 研究结果与讨论
5.1 无相关变量分析
本研究主要是对高年级学生在课外阅读现状中是否会受到无相关变量因素如学生
年级和性别影响来进行统计。
5.1.1 调查对象年级
从表 3 的独立样本 T 检验中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年级在课外阅读现状中的 Sig P 值
为 0.016。P 值=0.016,远小于 0.05,即调查对象年级存在明显差异。
表3
调查对象年级的独立样本 T 检测
Levene 差异检测 T 针对平均值是否相等的 T 检 标准误差
Sig. Sig.
F df 平均差异
(单) (双)
采用相等差异数 1.419 .235 -2.434 182 .016 -1.2022 .04939
采用不相等差异数 -2.476 178.903 .014 -1.2022 .04856
18
5.1.2 调查对象性别
如表 4 所示,调查对象性别的独立样本 T 检验中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在课外阅读现
状中的 Sig P 值为 0.022。P 值=0.022,远小于 0.05,即调查对象性别存在明显差异,
影响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结果。
表4
调查对象性别的独立样本 T 检测
Levene 差异检测 T 针对平均值是否相等的 T 检 标准误差
Sig. Sig.
F df 平均差异
(单) (双)
采用相等差异数 .025 .876 -2.310 182 .022 -1.1436 .04951
采用不相等差异数 -2.296 172.807 .023 -1.1436 .04980
5.2 维度分析
本小节针对调查问卷中课外阅读现状的主要五个维度,即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
读内容、课外阅读方法、课外阅读习惯及课外阅读环境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并作出
相关结论,回答研究问题。问卷中所有题目均采用四点计分的等级答案,非常不认同
是 1 分,非常认同是 4 分,研究者将分值分为非常不认同(1 ≤ ≤ 1.5)、不认同
(1.5 ≤ ≤ 2.5)、认同(2.5 ≤ ≤ 3.5)、非常认同(3.5 ≤ ≤ 4)四个等级。研
究者在分析中将得到的均值分为四个水平,即最低、低、高和最高水平,均值越高,
说明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越高,反之越差。
5.2.1 课外阅读兴趣
在此份调查问卷中,关于课外阅读兴趣的题目一共有 7 题。根据表 5,在课外阅
读兴趣方面,可以看出最小值为 1.57;最大值为 3.71,其总体平均值为 2.78。由此可
见,某华小高年级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处于高水平。
表5
课外阅读兴趣叙述统计
19
课外阅读兴趣均值 个数 最小值 最大值 中位数 平均值 标准差
有效的 N 184 1.57 3.71 2.8571 2.7803 .46414
184
5.2.2 课外阅读内容
关于课外阅读内容的题目一共有 14 题。表 6 显示某华小高年级学生在课外阅读内
容叙述统计方面的最小值为 1.93;最大值为 3.64,其总体平均值为 2.79。
表6
课外阅读内容叙述统计
课外阅读内容均值 个数 最小值 最大值 中位数 平均值 标准差
有效的 N 184 1.93 3.64 2.7857 2.7915 .33477
184
5.2.3 课外阅读方法
表 7 显示研究者在进行课外阅读方法叙述统计时把问卷题目中的课外阅读方法分
为两大类,即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题目 22、27、28 和 29)和解决阅读障碍的方法
(题目 23、24、25 和 26)。在课外阅读方法中,总共有 8 道题目。从表 7 可以看出最
小值为 1.25;最大值为 4.00,其平均值为 2.77,总体均值处于高水平。在阅读方法的
掌握情况方面,可以看出其均值为 2.66,处于高水平。而解决阅读障碍的方法,均值
为 2.88,相较于阅读掌握情况,其处于较高的水平。
表7
课外阅读方法叙述统计
题目 个数 最小值 最大值 中位数 平均值 标准差
课外阅读方法均值 22-29 184 1.25 4.00 2.7500 2.7704 .44843
22 、 184 1.00 4.00 2.6250 2.6630 .48606
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27-29
20
解决阅读障碍的方法 23-26 184 1.50 4.00 3.0000 2.8777 .58498
有效的 N 184
5.2.4 课外阅读习惯
表 8 显示研究者在进行课外阅读习惯叙述统计时把问卷题目中的课外阅读习惯分
为三大类,即课外阅读计划习惯(题目 30 和 31)、动笔思考习惯(题目 32、33 和 34)
和课外阅读后的应用习惯(题目 35、36、37 和 38)。在课外阅读习惯中,总共有 9 道
题目。从表 18 可以看出整个课外阅读习惯中总体最小值为 1.33;最大值为 4.00,平
均值为 2.54。在课外阅读计划习惯方面,可以看出其均值为 2.28,处于低水平。在动
笔思考的习惯中其均值为 2.42,也是处于低水平。课外阅读后的应用习惯,均值为
2.75,相较于课外阅读计划和动笔思考的习惯,其处于高水平。
表8
课外阅读习惯叙述统计
课外阅读习惯均值 题目 个数 最小值 最大值 中位数 平均值 标准差
课外阅读计划习惯 30-38 184 1.33 4.00 2.5556 2.5350 .52552
动笔思考习惯 30-31 184 1.00 4.00 2.0000 2.2826 .78512
课外阅读后的应用 32-34 184 1.00 4.00 2.3333 2.4221 .66116
习惯 35-38 184 1.00 4.00 2.7500 2.7459 .54976
有效的 N
184
5.2.5 课外阅读环境
如表 9 所示,研究者在进行课外阅读环境叙述统计时把问卷题目中的课外阅读环
境分为三大类,即学校阅读环境(题目 39-55)、家庭阅读环境(题目 39-46、51-53)
和社会阅读环境(题目 54-55)。此调查问卷中,关于课外阅读环境的题目共有 17 题。
从表 22 可以看出总体最小值为 1.12;最大值为 3.94,其平均值为 2.76,处于高水平。
数据表明珠宝区某华小高年级学生在课外阅读环境中可以看出均值最高的是学校阅读
21
环境,均值为 2.88,处于高水平。依次是家庭阅读环境,均值为 2.62,处于高水平。
最后是均值为 2.38 的社会阅读环境,是整个叙述统计中均值最低的,处于低水平。
表9
课外阅读阅读环境叙述统计
课外阅读环境均值 题目 个数 最小值 最大值 中位数 平均值 标准差
学校阅读环境 39-55 184 1.12 3.94 2.7059 2.7621 .42502
39-46 、 184 1.18 4.00 2.9091 2.8849 .44607
家庭阅读环境 51-53
社会阅读环境 47-50 184 1.00 4.00 2.5000 2.6155 .59245
有效的 N 54-55 184 1.00 4.00 2.5000 2.3804 .78011
184
6.0 结论
6.1 维度综合分析
由表 10 可知,霹雳州珠宝区某华小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体水平为 2.73,处于
高水平。在均值排序中,课外阅读内容居于首位,均值为 2.79。课外阅读兴趣、课外
阅读方法、课外阅读环境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和第四。它们的均值分别为 2.78、
2.77 和 2.76。课外阅读习惯位列第五位,均值为 2.53。
表 10
霹雳州珠宝区某华小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体水平及各维度现状统计表
维度 N 平均值 标准差 排序
课外阅读 184 2.72786
课外阅读兴趣 184 2.7803 .46414 2
课外阅读内容 184 2.7915 .33477 1
课外阅读方法 184 2.7704 .44843 3
课外阅读习惯 184 2.5350 .52552 5
课外阅读环境 184 2.7621 .42502 4
22
这说明珠宝区某华小高年级学生在课外阅读习惯方面处于较低的水平,即课外阅
读习惯方面缺乏规划,难以养成课外阅读习惯。朱洁如(2015)在其文章中提到课外
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
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但实际上,小学语文课外阅
读缺乏整体规划和科学实施,常常蜕化成“课程之外的阅读”。因此,研究者提出从
课程层面实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教师可结合课内教学,提醒学生在阅读的过程
中可以一边阅读一边记录、习写读后感、思考并写下问题等,间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
读习惯。
6.2 研究影响
6.2.1 学生
小学华文的学习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阅读具有获取知识、积累知识、开发智
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塑造品格的价值;具有提升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使小学生
身心得以健康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以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和需要意义。
课外阅读对高年级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可以让学生了解课外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课外拓展和延伸,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扩展,是阅读能力必不可少
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学生应该要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掌握课外阅读方
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6.2.2 教师
在课外阅读方面,教师层面的因素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张生、
苏梅等,2014)。教师需明白,自身的素养、阅读量与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定的关系。
由此可见,教师在落实课外阅读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校老师应在客观条件满
足的前提下,加强学生自主阅读的培养,定期举办各种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活动。教
师在课外阅读中往往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方向,使学生的阅
读学习过程更高效。
23
6.2.3 校方
学校是学生阅读的重要场所,所以校方必须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浓厚的课外阅读
环境。在课外阅读方面,学校应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保障,比如:提高公共读书区的
利用率、选择高质量并且适合高年级学生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开展阅读活动等。校
方应通过与教师、家长和学生合作,共同努力,确保并真正落实课外阅读活动。
6.3 研究建议
本研究通过学生角度调查霹雳州珠宝区某华小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并对此
做出分析,确定研究成果。但研究者发现,本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调查对象有限。本研究主要针对根据抽样样本所选取的高年级学生作为调
查对象。在此,研究者认为调查对象不仅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家长、校长等
人,以进行三角验证,加以确定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其次,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所获取的数据都较为客观,得到的
答案也较为表面。在此,研究者建议除了使用问卷进行调查,也可采取访谈、观察等
方式以获得更全面数据。
最后,本研究在进行研究时只列出了两个无相关变量。研究者建议在进行研究时
可以增加无相关变量,以此对比无相关变量与维度的差异,获得更全面的数据。
7.0 参考文献
陈 诗 蓉 ( 2017 ) 。 学 困 生 更 需 要 课 外 阅 读 。 马 来 西 亚 : 东 方 日 报 。 取 自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longmen/2017/05/24/197919
洪兰(2009)。知书达理:阅读是教育的根本。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江平(2017)。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来西亚教育部课程发展司(2018)。小学华文课程与评估标准。吉隆坡:马来西亚
教育部。
杨海超(2014)。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广州白云区为例。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
24
张生、苏梅等(2014)。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研究:阅读投入的中介效应。中
国特殊教育。2014 年第 9 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
朱洁如(2015)。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规划与实施。全球教育展望。2015 年第 10 期。
25
附录:研究工具(调查问卷)
《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
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
你好!我们正在进行一个有关小学生华文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请根据你的华文课外
阅读实际情况填写以下信息。本次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的形式,你的答案也没有对错之分,只
是用于研究资料的收集。请同学放心填写。真诚地感谢你的合作与参与!
(一) 基本信息 性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请仔细阅读内容并在符合条件的选项中打“√”。
1:非常不认同 2:不认同 3:认同 4:非常认同
课外阅读兴趣 1234
1 我喜欢读华文课外书
2 我能主动阅读课外书
3 我每天都有固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4 我喜欢在课余时间(下课、放学后等)阅读课外书
5 我每天花一小时以上的时间阅读课外书
6 我很享受阅读课外书的时间
7 课外阅读对我的学习和生活很重要
课外阅读内容 1234
8 不管什么内容的课外书我都看 26
9 我知道如何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
10 我喜欢全是文字的课外读物
11 我喜欢全是图画的课外读物
12 我喜欢以文字为主,配些图画的课外读物
13 我喜欢以图画为主,配些文字的课外读物
14 我喜欢故事类的课外读物
15 我喜欢小说类的课外读物
16 我喜欢卡通、漫画类的课外读物
17 我喜欢青春励志类的课外读物
18 我喜欢科普类(科学性)的课外读物
19 我喜欢历史类的课外读物
20 我喜欢辅导类(作业本)的课外读物
21 我喜欢报刊杂志类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方法 1234
22 我能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23 我会跳过课外阅读中不理解的地方
24 我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生字词会查字典
25 我在课外阅读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会联系上下文理解
26 我在课外阅读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会请教同学、老师或家长
27 我在课外阅读中会使用浏览(大致看一下)的方法,在书中找出
我想要的信息
28 我在课外阅读中会使用略读(粗略地读)的方法,知道书的内容
大概讲了什么
29 我在课外阅读中会使用精读(仔细阅读)的方法,知道我所读的
文章的表达顺序和使用了哪些基本的表达方法
课外阅读习惯 1234
27
30 我有自己的课外阅读计划
31 我知道如何制定课外阅读计划
32 我读课外书时会写下生字词的意思
33 我读课外书时会在文章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
34 我读课外书时会一边读一边进行思考
35 我读完课外书后有写读后感的习惯
36 我会主动与朋友分享喜欢的课外内容
37 我会摘抄课外书里的好词好句
38 我会把在课外书里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学习上
课外阅读环境 1234
39 我经常在学校图书馆借书看
40 学校“开放式书架”的图书种类可以满足我的阅读需求
41 学校图书馆的图书种类可以满足我的阅读需求
42 我喜欢参与学校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
43 我希望学校或班级开展比现在更多的课外阅读活动
44 老师有推荐课外书给我们
45 老师有在班上分享课外书的内容
46 老师会和我们一起讨论课外书的内容
47 我父母支持我的课外阅读活动
48 我父母会带我去书店购买课外书
49 我父母在家有阅读的习惯
50 我父母会和我一起阅读
51 我会和同学一起阅读课外书
52 我会和同学交换课外书阅读
53 我会和同学一起讨论课外书的内容
54 我经常去校外图书馆借阅图书
55 我经常利用网络阅读课外书
(三) 请写下你的看法。
我希望在课外阅读方面得到的帮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检查并确定完成每一道问题。再次感谢你的参与,愿你学业进步!
28
游戏教学法于低年级声母教学的实用性调查研究
翁思惠
PISMP Ambilan Jun 2016 (R4)
[email protected]
指导讲师:吴佩碧讲师
ABSTRAK
Pengajaran konsonan adalah tumpuan utama dalam pengajaran fonetik. Murid akan
menghadapi kesukaran kerana sebutan konsonan sukar dan susah disebut dengan tepat.
Kaedah bermain sambil belajar dicadangkan untuk menyelesaikan kesulitan ini
memandangkan kaedah ini merupakan satu kaedah pengajaran yang kontekstual, menarik
dan berasaskan pengetahuan kandungan pedagogi. Penyelidikan tinjauan ini dilaksanakan
khususnya untuk mengkaji keberkesanan kaedah bermain sambil belajar ini bagi murid Tahap
Satu sekolah rendah dalam mempelajari konsonan Bahasa Cina. Tujuan kajian ini adalah
untuk meninjau perspektif 145 guru Bahasa Cina Tahap Satu sekolah rendah mengenai tahap
praktikal ketiga-tiga dimensi kaedah bermain sambil belajar dalam pengajaran konsonan
Bahasa Cina Tahap Satu. Melalui penyelidikan, kesimpulan dibuat seperti berikut: kaedah
bermain sambil belajar ini membawa keberkesanan dan sesuai digunakan dalam pengajaran
konsonan Tahap Satu.
Kata kunci: Kaedah bermain sambil belajar, pengajaran konsonan, pengajaran Bahasa Cina,
guru.
摘要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声母教学也是语言教学中的一大重点,声母数量多,发音难,不
易读准。游戏教学法是一种具有情境性、趣味性及知识文化性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在
于将抽象的声母教学形象化。本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游戏教学法对低年
级声母教学的实用性进行研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从 145 位霹雳州北近打县的小学低
年级华文教师的角度来了解游戏教学法中三个维度,即游戏开展的目的性、游戏开展
的启发性及游戏实施多样化于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声母教学中的实用程度。通过调查研
究,得出以下结论:游戏教学法实用于低年级声母教学。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声母教学,小学华文,教师
29
1.0 前言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杨九俊、姚烺强
(2016),周恩来总理于 1958 年 2 月 11 日公布《汉语拼音方案》时提及汉语拼音作
为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应该首先在师范、中小学进行教学。我们学习
语文首先接触到的是语音,它是学生奠定语文学习能力的首要步骤。
汉语拼音教学是实现正确朗读的重要手段,小学生需学会认读音节、读准字音
(马来西亚课程发展司,2017)。如果小学生能在小学阶段中掌握汉语拼音的基础,
将利于自身语文能力的提升。汉语拼音教学中有声调、声母、韵母、音节、音变等基
本概念,而声母在拼音教学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部分。
汉语拼音作为识字正音的重要工具,然而小学汉语拼音课堂上常会出现学生注意
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不少学生认为汉语拼音抽象、枯燥(杨九俊、姚烺
强,2016)。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具体事物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容易引起他
们的兴趣。然而声母教学抽象且枯燥,一个声母代表一种读音,与形象具体的事物无
关。
因此,通过“游戏教学法”是否实用于教师的声母教学的调查研究中,教师们在
进行声母教学时能有更清楚的一个方向,以便让学生对声母学习感兴趣,同时更能掌
握好声母。
2.0 问题陈述
董玲(2013)在《浅谈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现状及对策》中提到语文是重要的交际
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汉语拼音是学好语文这一重要交际工具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帮助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学生应该从小就打好汉语
拼音基础的掌握,而良好的拼音教学会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在日后说得一口
流畅的华语。然而,根据研究者的观察和对文献的检索,学生对拼音教学都不感兴趣,
再加上教师对汉语拼音这一方面也有所忽略,课堂教学沉闷,导致学生对于读准拼音
并不注重。
30
此外,汉语拼音教学问题也表现在根深蒂固的方言(董玲,2013)。从小,学生
在家庭生活中使用方言交流,导致入学以后难以进行更正。方言的影响导致学生无法
分辨读音相近的声母之间的差异,易将送气音、不送气音及齐齿音撮齿音混淆。
王琪(2018)在《生活中的语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中提到小学生以形
象思维为主,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怎样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征来进行
小学语文教学,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需思考的问题。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因此游戏
教学法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和良好的交互性,有助于引起学生对学习声母的兴趣。
3.0 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
3.1 研究目标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起点。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通过问卷调查
现今华小低年级华文教师的声母教学现况。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基于游戏教学法的三
个维度即游戏开展的目的性、游戏开展的启发性及游戏实施多样化,探讨游戏教学法
是否实用于低年级声母教学中。
3.2 研究目标
3.2.1 游戏开展的目的性是否实用于低年级声母教学?
3.2.2 游戏开展的启发性是否实用于低年级声母教学?
3.2.3 游戏实施多样化是否实用于低年级声母教学?
4.0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了解游戏教学法是否实用于低年级声母教学中。研究
者因受到客观条件即时间、金钱、安全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下,最终选定霹雳州北近打
县华小的语文教师为研究总体。根据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的《霹雳华小通讯录》
中,研究者筛选出所有霹雳州北近打县共 35 所华小。接着使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抽
取 10 张纸条作为此研究的样本。
31
由于已有的关于游戏教学法对低年级声母教学的调查研究的数量有限,仅有的研
究也是针对对外汉语的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已有的研究中也没有针对问卷的维度进
行讨论及检测问卷的信度及效度。因此,本研究需要根据已确定的研究问题自行编制
问卷。为了确保问卷测验的结果所能代表要测验的行为的真实度越高,研究者针对问
卷的维度进行分析,检测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在效度方面,研究者通过 SPSS 系统的分析及专业讲师鉴定得出问卷的有效性和
真实性。研究者采用 CVI 评定表计算内容效度指数,以便保证问卷内容的全面性和准
确性。结果显示,问卷在 I-CVI 和 S-CVI(CVI 评价表)中都达到 1.00。结构效度
方面,研究者采用 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表 1 至表 3 中可看到游戏教学法
中三个维度,即游戏开展的目的性、游戏开展的启发性及游戏实施多样化的 KMO 值分
别为 0.528、0.535 及 0.543,高于最低值 0.5,表明维度具有比较好的结构效度。
表1
游戏开展的目的性的 KMO 检验和巴特利球形检验
Kaiser-Meyer-Olkin 检验 0.528
巴特利球形检验 卡方检验 55.941
自由度 28
显著水平 0.001
表2
游戏开展的启发性的 KMO 检验和巴特利球形检验
Kaiser-Meyer-Olkin 检验 0.535
巴特利球形检验 卡方检验 37.366
自由度 28
显著水平
0.111
表3
游戏实施多样化的 KMO 检验和巴特利球形检验
32
Kaiser-Meyer-Olkin 检验 0.543
巴特利球形检验 卡方检验 59.209
自由度 28
显著水平 0.001
在信度方面,研究者采用克隆巴赫 α 系数法进行检验。经过检验,信度为 0.773,
表示量表的信度是可以接受的。
表4
克隆巴赫 ɑ 系数信度检验
克隆巴赫 项数
Alpha 24
0.773
所编制的问卷分别在信度和效度方面都达到了标准,具有使用的价值。调查问卷
一共设置 24 道选择题,主要涉及三个维度的内容:游戏开展的目的性、游戏开展的
启发性和游戏实施多样化。本问卷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的个人基本
资料,如教师性别、年龄、教龄;第二部分是问卷的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游戏开展的
目的性、游戏开展的启发性和游戏实施多样化三个维度。
5.0 研究结果与讨论
5.1 无相关变量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是对教师认为游戏教学法于低年级声母教学的实用性是否会受
到无相关变量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及教龄的影响,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并作出相
关结论。
5.1.1 调查对象性别
表 5 显示,t 检验成果显示 F 值为 0.008,Sig 值为 0.928,Sig (双)值为 0.448。
依据朱德全与李姗泽(2011),P 值越小,我们拒绝假设的理由越充分,表明结果越
33
显著。当 P 值小过 0.05 时,表示原假设会被否定,从而选择备择假设。调查对象性别
的 P 值=0.448,远大于 0.05,表示接受原假设,拒绝备择假设,即性别差异不会影响
游戏教学法于低年级声母教学的实用性。
表5
独立样本 t 检验
Levene 差异 针对平均值是否相等的T检
检验
F Sig. T Df Sig. 平均差异 标准误差
(单) (双)
采用相等差 0.008 0.928 0.760 143 0.448 0.063 0.083
异数 0.836 20.061 0.413 0.063 0.075
总平均值
采用不相等
差异数
5.1.2 调查对象年龄
表 6 显示,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成果显示 F 值为 1.207,Sig 值(显著性)为
0.310。P 值相等于 0.310,大于 0.05,表示原假设被接受,备择假设被拒绝,即游戏
教学法于低年级声母教学的实用性是不存在显著差异的。
表6
年龄单因素方差分析
群组之间 平方和 Df 平均值平方 F 显著性
总均值 在群组内 0.351 3 0.117 1.207 0.310
13.668 0.097
总计 14.019 141
144
34
5.1.3 调查对象教龄
表 7 显示,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显示 F 值为 1.791,Sig 值(显著性)为
0.134。P 值相等于 0.134,大于 0.05,表示接受原假设,备择假设被拒绝,即游戏教
学法于低年级声母教学的实用性在教龄方面是不存在显著差异的。
表7
教龄单因素方差分析
总均值 群组之间 平方和 Df 平均值平方 F 显著性
在群组内 0.682 4 0.171 1.791 0.134
总计 13.337
14.019 140 0.095
144
5.2 维度分析
本小节针对调查问卷中游戏教学法的主要三个维度,即游戏开展的目的性、游戏
开展的启发性和游戏实施多样化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并作出相关结论。在此份问卷
中,每个维度都分别有 8 道题目。
如表 8 所示,在游戏开展的目的性方面,最小值为 2.25;最大值为 4.88,中数为
3.60,其平均数为 3.6284,略大于最小值。由此可判断,游戏教学法的游戏开展的目
的性实用于低年级声母教学中这一项假设是成立的。
表8
游戏开展的目的性叙述统计
游戏开展的目的性 个数 最小值 最大值 中数 平均数 标准差
有效的 N(完全排除) 145 2.25 4.88 3.60 3.6284 0.4559
145
35
如表 9 所显示,在游戏开展的启发性这一方面,最小值为 2.25;最大值为 4.63,
中数为 3.63,其平均数为 3.6560,高于最小值及中数。由此可判断,游戏教学法的游
戏开展的启发性实用于低年级声母教学中这一假设是成立的。
表9
游戏开展的启发性叙述统计
个数 最小值 最大值 中数 平均数 标准差
游戏开展的启发性 145 2.25 4.63 3.63 3.6560 0.3559
有效的 N(完全排除) 145
如表 10 所示,游戏实施多样化的最小值为 2.63;最大值为 4.50;中数为 3.38,
其平均数为 3.4147,大于最小值及中数。由此可判断,游戏教学法的游戏实施多样化
实用于低年级声母教学中这一假设是成立的。
表 10
游戏实施多样化叙述统计
游戏实施多样化 个数 最小值 最大值 中数 平均数 标准差
有效的 N(完全排除) 145 2.63 4.50 3.38 3.4147 0.3479
145
6.0 研究结论、研究建议与影响
6.1 研究结论
综合教师问卷分析结果来看,霹雳州北近打县的教师都认为游戏教学法实用于低
年级声母教学之中。图 1 显示游戏教学法中的三个维度平均值,于低年级声母教学中
实 用 性 最 高 的 是 游 戏 开 展 的 启 发 性 ( M=3.6560 ) , 其 次 是 游 戏 开 展 的 目 的 性
(M=3.6284),最后是游戏实施多样化(M=3.4147)。
研究显示,教师认为游戏教学法的游戏开展的启发性这一项维度于低年级声母教
学中的实用性较强。在汉语拼音声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声母的兴
趣,让学习兴趣成为推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教师通过游戏教学启发
36
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声母的动机,将枯燥乏味的声母教学变得生动有
趣,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游戏开展的目的性这一项维度居于第二。教师在设计教学游戏时要突出让学生掌
握声母的发音,学会区分声母。游戏设计要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根据学习拼音由易
到难的规律,先让学生掌握好每个声母的发音,再进一步结合韵母及声调进行朗读。
教师进行游戏前,首先要清楚说明游戏要求,让学生知道教学游戏进行的目的,学生
才能在游戏过程中更加着重于声母的掌握。
比起以上两个维度,游戏实施多样化这一项维度是教师认为较不实用于低年级声
母教学中的。游戏实施多样化指教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在设计游戏时以平均水平作
为考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游戏中。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程度,适时更新
教学游戏的模式。同时要把握声母游戏的使用频率,不必每节课都做游戏。过于频密
地使用游戏会造成学生对游戏的依赖。
游戏教学法于低年级声母教学的实用性维度分析
3.4147 3.6284
3.656
游戏开展的目的性 游戏开展的启发性 游戏实施多样化
图 1 游戏教学法于低年级声母教学的实用性的维度综合分析表
6.2 研究建议
虽然本研究通过调查层面进一步确定了游戏教学法于低年级声母教学的实用性,
但本研究依然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本研究调查对象有限,主要针对只有霹雳州北近
打县的低年级华文教师。在此研究者建议调查对象不仅可以针对教师,也可以是学生
及家长等人,以进行三角论证,加强确定游戏教学法于低年级声母教学的实用性。
37
其次,本研究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分析,所获得的数据都较为客观,
得到的答案也较为表面。在此研究者建议除了使用问卷进行调查,也可采取访谈、观
察等方法进行,以获取更多方面的数据,使研究结果的可信度更高。
第三,本研究是以调查的方式进行,对于游戏教学法与低年级声母教学时所面对
的困境及现状都是通过教师的回答所得,却无法深入了解。研究者建议可亲身实践游
戏教学法于低年级声母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探讨游戏教学法于低年级教学的实用性,
作出进一步的证实,并提出具体建议。
最后,本研究主要针对游戏教学法于低年级学生学习声母的实用性,对于游戏教
学法是否实用于高年级语文课堂中并未得到证实。为此,研究者建议可进行一项有关
于游戏教学法是否实用于高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中的调查研究。
6.3 影响
6.3.1 对教师的影响
游戏教学法的采用,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开拓学
生思路,将游戏作为教学手段应用于低年级声母教学中。游戏教学法可提高教学的趣
味性,选择针对性强的游戏。在设计教学游戏时,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以解
决学生的问题为出发点,充分结合课堂观察和实际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来选择和设计
游戏。
此外,教师需要不断对游戏进行完善提升。对于同一类型的游戏,教师须重视游
戏内容的连贯性,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课后的反思总结循序渐进地加大游戏难度。
随着汉语拼音学习的难度加大,游戏本身的难度也随之变化。
叶圣陶曾说:“要想让学生学好,教师首先要学好。教师要有永不满足的求知欲,
那么他会引导学生对知识逐渐充满求知的渴望”。教师应该在平日里不断为自己充电,
加强自身的专业理论学习,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改进原有的经典游戏,增添学生感兴
趣的游戏元素,丰富游戏活动类型,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游戏活
动,也同时让游戏教学的价值实现最大化。
38
6.3.2 对学生的影响
游戏教学法塑造一个“快乐学习”的学习氛围。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可以让课堂教
学充满激情与活力。学生在愉悦和轻松的氛围中,更容易接受和获取不熟悉的知识。
游戏教学正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学
生喜欢上声母学习。学生可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使其保持对声母的兴趣并不
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符合了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游戏教学能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学生通过一定的游戏活动将知识直接转化为思维
能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学生能通过游戏的进行,学会用抽象、逻辑的方
式思考问题,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习惯。游戏教学可锻炼学生
快速反应能力,帮助学生巩固以往学过的知识,让学生的思维更具有敏捷性,促进学
生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
7.0 参考文献
董玲(2013 年 3 月 15 日)。浅谈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现状及对策。吉林省教育学院学
报。2013 年第 3 期,页 107-109。
马来西亚课程发展司(2017)。华文课程与评价标准。马来西亚布城:马来西亚教育
部课程发展司。
王琪(2018 年 10 月 15 日)。生活中的语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才智。2018
年第 29 期,页 10-11。
杨九俊;姚烺强(2016)。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上册)。中国南京:南京大学出版
社。
朱德全;李姗泽(2011)。教育研究方法。中国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9
附录:研究工具(调查问卷)
《游戏教学法对低年级声母教学的实用性》
问卷调查(教师卷)
尊敬的老师,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此项问卷调查活动。本问卷旨在了解现今教师
对运用“游戏教学法”于低年级声母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本次调查结果仅供研究用途,答卷者
之个人资料与答案之隐私权将严受保障。恳请您根据实际情况真实作答,您的协助将为此份研
究报告提供莫大的帮助,谢谢您。
(一)您的基本信息
请在适当的选项上划“✔”。
性别: 男 女 41-50 51-60 20 年以上
年龄: 20-30 31-40 11-15 年 16-20 年
教龄: 5 年以下 5-10 年
(二)依据下列指示,请在适当的选格子内划“✔”。
1:非常不认同 2:不认同 3:偶尔认同 4:认同 5:非常认同
题目 12345
1 您认为教师能够设计游戏让学生:
i. 读准声母的发音。
ii. 分辨翘舌音(zh、ch、sh)及平舌音(z、c、s)。
iii. 分辨送气音(p、t、k)和不送气音(b、d、g)。
iv. 分辨声母 n 和 l 的异同。
v. 应用声母结合韵母及声调,正确念出拼音。
vi. 分辨声母正确的读音,并进行纠正。
2 您认为学生只是为了游戏而游戏,忽略了声母的学习。
3 您认为游戏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教学重难点,导致声母练习不
充分。
4 您认为在声母教学过程中使用游戏能提高学生学习声母的兴
趣。
40
5 您认为在声母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游戏能够调动学生的好胜心。
6 您认为通过游戏能降低学生对学习声母的紧张感和恐惧感。
7 您认为通过游戏,学生更积极参与于声母教学中。
8 您认为教师在游戏中使用奖励能使学生更专注地参与于声母课
堂。
9 您认为游戏教学能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声母。
10 您认为只有程度好的学生会积极参与游戏,程度较弱的学生无
法主动参与游戏。
11 您认为游戏教学法会导致学生只对游戏感兴趣,而非声母教
学。
12 您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游戏教学比一言谈教学更能帮助学生
分辨声母。
13 您认为游戏教学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在声母课堂中。
14 您认为游戏教学法将声母形象化,更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让
学生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声母。
15 您认为通过游戏教学,学生能展开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纠正
自己及同学的错误读音。
16 您认为游戏教学满足了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求,让每一位学到
都能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分辨声母发音。
17 您认为游戏教学会导致课堂管理混乱,教师难以控制课堂。
18 您认为课堂中学生水平不一,教师难以通过游戏公平客观地评
定每一位学生是否能够读准声母的发音。
19 您认为教师难以按照学生特点设计学生喜欢的游戏。
问卷填答至此结束,感谢您的参与,祝您有个愉快的一天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