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ords you are searching are inside this book. To get more targeted content, please make full-text search by clicking here.

Koleksi Artikel ini menghimpunkan 20 artikel penyelidikan daripada guru pelatih PISMP dengan kepujian Bahasa Cina Pendidikan Rendah ambilan Jun 2016 dari Institut Pendidikan Guru Kampus Ipoh.

Discover the best professional documents and content resources in AnyFlip Document Base.
Search
Published by WONG SI HUI R4, 2020-06-29 01:29:33

Koleksi Artikel Penyelidikan Pendidikan 2020

Koleksi Artikel ini menghimpunkan 20 artikel penyelidikan daripada guru pelatih PISMP dengan kepujian Bahasa Cina Pendidikan Rendah ambilan Jun 2016 dari Institut Pendidikan Guru Kampus Ipoh.

Keywords: Koleksi Artikel Penyelidikan Pendidikan

1. 电子思维导图是否能够增加五年级学生的记叙文内容?
2. 电子思维导图如何增加五年级学生的记叙文内容?

4.0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来自霹雳州某华小五年级的 8 位学生,全部均为华裔且以华
语为第一语言学习。筛选方式是通过诊断性测验,以写作成绩介于 41 分至 60 分,
即获得 C 等级的学生作为本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为了确保研究对象具有基本的识字
量和书写能力。

5.0 研究程序
本研究实施时间为 1 个月。研究者先以诊断性测验进行抽样,选定 8 位学生为研
究对象。之后,研究者进行三次行动,即运用电子思维导图教导研究对象书写记叙文。
根据图 1 所显示,每一次行动都会分成 4 个阶段:

• 研究者指导绘制电子思维导图,理清六要素

1

2 • 小组合作完成电子思维导图,进行思维碰撞
3 • 学生形成个人电子思维导图,组织写作内容

• 学生及时对照要点进行写作,顺利完成作文

4

图1
行动 4 阶段

首先,研究者进行审题,再以电子思维导图来带出记叙文的六要素。接着,研究
者把研究对象分成两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绘图。之后,学生在小组合作绘
图的基础上,自主修改并完善自己的电子思维导图,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写作内
容。最后,经过绘制电子思维导图后,学生脑海里的记叙文写作内容自然就清晰了起
来,这时候就要求学生开始写作。

192

为了确保研究的信度与效度,研究者使用了三角验证法来对数据进行交叉检验
(表 1)。在行动开始之前,研究者让研究对象进行了行动前的问卷调查。每次进行
行动时,研究者都会观察他们的表现。研究者也收集研究对象的文件,再根据所拟定
的评分标准来批阅和分析他们的作品。此外,研究者也以教学日志记录反思。最后,
研究者给研究对象做行动后的问卷调查来对比他们在进行三次行动的前后改变。

表1

数据收集的三角验证表

项目 评估法 文件分析法 问卷法 教师日志 观察法
问题一(是否) ✔ ✔ ✔ ✔ ✔
问题二(如何) - ✔ - ✔ ✔

6.0 数据分析与阐述
研究者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据表 2 所显示,所有研究对象在诊断性
测验的记叙文平均数是 47%。在经过电子思维导图的 3 次行动后,所有研究对象的分数
都提高了。3 次行动成绩的平均数从行动一的 55%,提高到行动二的 65%,再提高至行
动三的 73%。这明确地说明了电子思维导图能够帮助研究对象增加记叙文的内容。

表2

记叙文成绩表

研究对象 诊断性测验(%) 行动 1(%) 行动 2(%) 行动 3(%)
66 76 84
E1 46 48 58 72
E2 48 62 68 72
E3 52 52 56 64
E4 50 60 66 72
E5 46 62 78 86
E6 48 40 54 62
E7 44 50 64 72
E8 42 55 65 73
平均数 47

193

研究者在执行每一次的行动时,都有给每位研究对象去绘制电子思维导图。根据
文件分析结果,每次行动后,研究对象所绘制的内容分支都有增加,并且更具体。在
行动 1 时,研究对象都只能绘制出主干内容,不会去扩展更多内容。在行动 2 时,研
究对象的内容分支均增加了,他们会去扩展内容,如添加感受,形容词等。在行动 3
时,研究对象的电子思维导图内容分支增加得更多,能够添加很多细节描写,内容变
得丰富具体。跟第一次相比,电子思维导图的内容框架明显更成熟。这说明运用电子
思维导图能够帮助研究对象增加记叙文内容。

研究者对比行动前和行动后的问卷调查结果后,结果分析显示在运用电子思维导
图后,研究对象书写记叙文内容的能力和兴趣提高了。行动后的问卷调查显示喜欢书
写记叙文的研究对象从 1 人增加到了 7 人。那是因为行动前他们对记叙文的内容没有
想法,而行动后可以扩展记叙文的内容。此外,在记叙文内容方面,行动后表示能独
自想出记叙文内容的研究对象也从一开始的 2 人增加到了 7 人。这表示大部分研究对
象在经过行动后能独自想出更多记叙文内容,也就表示电子思维导图能够增加记叙文
内容。

研究者也针对教师日志进行分析。在行动 1 时,研究对象没有主动地进行发散性
延伸思考,所以绘制的内容不够丰富。经过反思后,得出研究者应该适当地进行指导,
为其思维的发散提供条件。在行动 2 时,研究对象所绘制的内容还是不够充实并且较
没条理。经过反思后,发现研究者需注重内容的条理性。在行动 3 时,研究对象所绘
制的内容都明显地变多了。在一次又一次的反思中,研究对象都逐渐进步,这也证明
电子思维导图能够增加研究对象的记叙文内容。

研究者在每一次的行动中都会根据实施阶段中所拟定的 4 个阶段分段进行观察。
在阶段一的观察中,研究对象逐渐了解记叙文六要素,并跟着这六要素来扩展内容。
在阶段二的观察中,研究对象在组别绘制电子思维导图时都逐渐变得积极发表意见。
在阶段三的观察中,研究对象个人所绘制的电子思维导图内容也越来越多。在阶段四
的观察中,研究对象书写记叙文都变得比较有自信,速度不仅变得更快,内容也变得
更具体丰富。这充分表示运用电子思维导图来进行记叙文教学活动能够增加研究对象
的记叙文内容。

194

7.0 研究成果
针对第一项研究问题,研究者将之总结为电子思维导图确实能够增加五年级学生
的记叙文内容。研究者所获得的数据都验证了这个结论。

首先,评估法的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 3 次行动成绩的平均数从行动 1 的 55%,提
高到行动 2 的 65%,再提高至行动 3 的 73%。此外,在进行了三次电子思维导图的教学
后,全部研究对象的记叙文成绩都获得了提升,提升的幅度介于 10%至 24%。可见,这
证实了电子思维导图能够增加五年级学生的记叙文内容。这与林建才、董艳与郭巧云
(2017)的研究发现相符。其研究成果也显示了有接受过思维导图训练的学生,写作
成绩有明显的进步。

接下来,据电子思维导图文件分析结果显示,每位研究对象所绘制的内容分支都
有在增加,如扩展次要内容,增加细节内容的描写等。因此,他们所绘制的内容已经
变得具体和丰富。由此可见,这证明电子思维导图能够增加五年级学生的记叙文内容。
这一个研究成果也跟邓敏杰、李占伟与张豪锋(2012)所发现的相同,那就是利用思
维导图可以把作文中所写的主要内容体现在思维导图中,运用发散性思维方法帮助学
生增加及丰富写作内容。

在问卷调查方面,表示能写出一篇内容丰富的记叙文的研究对象从行动前的 1 人
提高到行动后的 5 人,其中增加了 4 人,占了总人数的 62.50%。大部分研究对象在经过
行动后表示能写出一篇内容丰富的记叙文,这也证实了电子思维导图能够增加研究对
象的记叙文内容。这与高迎迎(2017)的研究成果相似,其学生在经过电子思维导图
教学后表示可以有效地增加写作内容的人数从先前的 15 人增加到之后的 21 人。

接着,教师日志的分析结果也显示研究对象在三次行动中的表现逐渐提高。研究
对象逐渐熟悉电子思维导图的教学,态度也很积极,比如会和朋友一起激烈地讨论内
容,所以他们之后所写的记叙文内容都很丰富。于是,这分析结果也证实了电子思维
导图能够增加五年级学生的记叙文内容。这个研究成果也与李岩(2017)的研究成果
相符。李岩学者发现通过这个教学,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并且不断迸发出新的写作
思路,于是写作内容也显然得到了提高。

根据观察法的分析结果所显示,研究对象在三次行动中所书写的记叙文内容都有
所增加。在经过电子思维导图的引导下,研究对象对于记叙文的书写都变得比较有信

195

心,内容变得更具体丰富。这也验证了电子思维导图能够增加五年级学生的记叙文内
容。这个研究成果与杨铁(2019)的研究发现相似,那就是电子思维导图可以将学生
的写作内容进行整合,进而帮助学生增加写作内容。

针对第二项研究问题,研究者使用了 3 种数据收集方法来回答此研究问题,即文
件分析法、教师日志及观察法。图 2 为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概括图:

电子思维导图如何增加五
年级学生的记叙文内容?

研究成果

使用组别讨论 运用发散性思 提供给学生记 发挥学生的
的方式 维的思考方式 叙文思考方向 主体性

图2

研究成果概括
首先,本研究得出电子思维导图能通过组别讨论的方式增加五年级学生的记叙文

内容。根据观察法的分析,研究对象会进行热烈的讨论,组员都能积极发表意见,在
组别讨论的脑力激荡中,可以想出很多内容,进而增加记叙文的内容。这个研究成果
也与戴玮(2018)的研究发现相符。据戴玮的说法,学生通过与同学在思维导图的讨
论中,可以取其长处,以便更好的丰富自己的内容。

其次,本研究也发现电子思维导图能通过发散性思维的思考方式增加五年级学生
的记叙文内容。教师日志的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在绘制电子思维导图中逐渐会从一
个关键词语带出更多的关键词语,其发散性思维的思考方式使记叙文的内容越来越多。
此研究成果发现也与许青(2018)所发现的相同。据许青学者所说,当学生学会了思
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后,会在每次写作文前主动先画思维导图拟定写作的内容,再通过
发散思维,完成写作具体细节方面的构思,往提纲里补充内容,添加细节描写,将作
文写得充实具体。

其三,本研究也发现电子思维导图能够提供给五年级学生记叙文思考方向,帮助
增加五年级学生的记叙文内容。据文件分析法的结果显示,经过电子思维导图的行动

196

后,研究对象会从记叙文六要素的方向去着手扩展内容,使得内容越来越充实及具体。
这与唐玲玲(2019)的研究发现相符,那就是只有将记叙文这六要素按事情发展的先
后顺序写清楚,才可以让记叙文的内容变得丰富。

最后,本研究也发现电子思维导图能够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来增加五年级学生
的记叙文内容。据教师日志的分析结果显示,要把课堂的主体性还给研究对象,让他
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记叙文内容才会增加。这个研究成果也与谢素彬(2013)的研
究发现相符。这种学生为主体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于是,
学生便会主动地进行思考,进而增加记叙文内容。

8.0 研究反思
本研究也有面对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本研究面对的问题是研究时间不足。本次
研究时间短、间隔比较长,没有较长的时间进行更多次行动,所以研究对象很难在短
时间内显示出明显的成效。接下来是纪律问题,由于地点是电脑室,因此研究对象都
是坐在电脑前面。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对象容易分心,眼睛会一直往电脑荧幕上瞟,
就不能专心上课了。当然,这也可能是与研究者的班控能力有关,研究者没有很好地
进行控班,所以他们的注意力才会被分散。

此外,研究者也有面对研究对象在画电子思维导图的时间分配问题。由于研究对
象刚接触电子思维导图,对电子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掌握不熟练,所以绘图占据的时
间过长,这样会浪费大量的时间。经过反思后,研究者觉得是自身没有先向研究对象
说明清楚绘制的时间,研究者对绘制的时间也没有明确地分配,所以导致绘制的环节
会拖延很多时间,影响之后的写作时间。

最后,电子思维导图的绘制方式也比较有局限性。研究对象所绘制的电子思维导
图还是比较单一,基本上都偏向于全文字辐射图。经过研究者的反思后,这是因为研
究者此次运用的器材是电脑,因此在绘制上会比较局限,如学生不能自主画出线条,
其中的图框也是自主生成的,学生不能自己画出形状。这种做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学生们的绘图质量,限制学生们的思维,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使学生们绘制出的导
图过于单一化(戴玮,2018)。

197

9.0 延续研究建议
首先,研究者建议未来的研究者使用更长的研究时间进行研究。那是因为这样可
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以便他们能有足够的时间来掌握绘制电子思维导图的方法,
从中强化他们的思维能力,积累更多的写作内容。针对纪律问题,研究者建议在行动
开始前,把电脑处于“睡眠模式”并且与研究对象约法三章。这样才不会让研究对象
在行动过程中被电脑吸引而导致注意力被分散。

此外,研究者建议要合理规划绘制电子思维导图和写作的时间分配,不要让电子
思维导图的时间占据太久。研究者反思后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引入比赛或竞争机
制,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画出电子思维导图,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将画和写
有机、高效地结合。研究者也建议运用其他电子思维导图的软件来进行教学。研究者
此次运用的器材是电脑,因此在绘制上会比较局限。因此,研究者觉得今后可以运用
平板电脑或手机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屏幕上自由绘制,效果会更佳。

另外,研究者建议还可以将此方法扩展至其他的语文技能,如听说技能、阅读技
能等,以便能通过电子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聆听、说话或课文内容的思路。最后,
电子思维导图也可以运用至其他科目中,如马来文和英文。既然电子思维导图能帮助
学生增加华文的写作内容,那么理应也能在其他语文科目的写作练习中增加其写作的
内容。

10.0 参考文献
戴玮(2018)。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硕士论文)。安徽:

淮北师范大学。

邓敏杰、李占伟与张豪锋(2012)。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段作文教学的实践。教学
实践与研究,3,90-94。

高迎迎(2017)。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段习作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硕士论文)。
河北:河北师范大学。

李岩(2017)。思维导图在小学四年级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硕士论文)。河北: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198

林建才、董艳与郭巧云(2017)。思维导图在新加坡小学华文教学的实验研究。中国
电化教育,249,65-68。

刘垚 (2017)。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应用的行动研究。(硕士论文)。沈阳:
沈阳师范大学。

齐健健(2018)。小学高学段记叙文写作教学的现状与应对策略研究。(硕士论文)。
山东:山东师范大学。

沈董美(2018)。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硕士论文)。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唐玲玲(2019)。“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段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桂林市七
星中心校为例。(硕士论文)。广西:广西师范大学。

谢素彬(2013)。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硕士论文)。四川:
四川师范大学。

许青(2018)。思维导图在小学记叙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硕士论文)。湖北:
华中师范大学。

杨铁(2019)。思维导图辅助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实证研究。(硕士论文)。甘肃:
天水师范学院。

199

KOLEKSI ARTIKEL Koleksi Artikel Penyelidikan Pendidikan 2020 ini
menghimpunkan artikel penyelidikan daripada guru pelatih
PENYELIDIKAN PENDIDIKKAN 2020 Program Ijazah Sarjana Muda Perguruan (PISMP)
dengan kepujian Bahasa Cina Pendidikan Rendah Ambilan
Jun 2016 dari Institut Pendidikan Guru Kampus Ipoh.

Sebanyak 20 artikel penyelidikan telah dihasilkan untuk
memberi idea kepada guru-guru Bahasa Cina mengenai
kaedah pengajaran agar dapat meningkatkan
keberkesanan pengajaran dan menggalakkan pemahaman
konsep dalam kalangan murid sekolah rendah.


Click to View FlipBook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