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在版編⽬(CIP)資料 九宮格寫作法:如何寫出⼀篇好⽂章 / (⽇) ⼭⼝拓朗著;李凌潔譯. —北京:中國⻘年出版社, 2020.10 ISBN 978-7-5153-6181-9 Ⅰ. ①九… Ⅱ. ①⼭… ②李… Ⅲ. ①寫作-⽅法 Ⅳ. ①H052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資料核字(2020)第180192號 「9 MASU」 DE NAYAMAZU KAKERU BUNSHOJUTSU by Takuro Yamaguchi Copyright © Takuro Yamaguchi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First published in Japan by SOGO HOREI PUBLISHING Co., LTD., Tokyo. This Simplified Chinese edition is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SOGO HOREI PUBLISHING Co., LTD., Tokyo in care of Tuttle-Mori Agency, Inc., Tokyo through Jia-Xi Books Co., Ltd, New Taipei City. 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 copyright © 2020 by China Youth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九宮格寫作法:如何寫出⼀篇好⽂章 作 者:〔⽇〕⼭⼝拓朗 譯 者:李凌潔 策劃編輯:劉 吉 責任編輯:胡莉萍 ⽂字編輯:⽅薈⽂ 美術編輯:杜⾬萃 出 版:中國⻘年出版社 發 ⾏:北京中⻘⽂⽂化傳媒有限公司 電 話:010-65511270∕65516873 公司網址:www.cyb.com.cn 購書網址:z.cn 版 次:2020年10⽉第1版 開 本:880×1230 1∕32 字 數:110千字 京權圖字:01-2020-5301 書 號:ISBN 978-7-5153-6181-9 定 價:27.00元 中⻘版圖書,版權所有,盜版必究
⽬錄 前 ⾔ 第1章 ⽤「九宮格×⾃問⾃答」變⾝寫作達⼈ 「不過度在意他⼈的評價」是寫好⽂章的訣竅 值得⼀讀的⽂章應兼備「資訊」和「感受」 活⽤「問答習慣」,就不愁寫不好⽂章 ⽤「九宮格⾃問⾃答法」收集優質的寫作素材 ⽤「基礎問題」收集資訊,⽤「鏟⼦問題」拓展話題 「7W3H」讓你不再為提問發愁 受讀者歡迎的⽂章不能缺少「Why(為什麼)」 ⽤「How(怎麼)」引出讀者喜歡的資訊 認真收集「內部資訊」和「外部資訊」 填好九宮格就開始動筆吧 熱情寫作,冷靜修改 做好⾃問⾃答,寫出「受讀者歡迎的⽂章」 第2章 ⽤「九宮格資訊收集法」收集⾼品質的寫作素材 將收集的資訊內化為⾃⼰的東西 填表就能獲得所需資訊的「九宮格資訊收集法」 ⼀篇好⽂章百分百靠準備 ⽤「1個主題×9個單元格」拓展更深層的資訊
出發前預留出 做筆記的空間 「九宮格資訊收集法」同樣適⽤於商務場合 隨時隨地做筆記,想要的資訊便會紛⾄沓來 第3章 ⽤「禮物」意識推敲⽂章 什麼樣的⽂章算是「好⽂章」? 寫⽂章時是否有送⼈禮物的意識? ⽤「九宮格」篩選出「禮物」的素材 ⽂章讀者=⽬標讀者 預設⽬標讀者的「理想反應」 把握⽬標讀者需求的「5個問題」 以送「禮物」的⼼情寫⽂章 簡歷、求職信同樣要以送「禮物」的⼼情寫 第4章 最強的「寫作模板」!⾶速提升寫作速度! 寫作模板「領路」,讓你不再為寫作發愁 瞬間吸引讀者的「結論優先型模板」 ⾼效準確地傳達作者意圖的「列舉型模板」 容易引起讀者共鳴的「故事型模板」 ⽤「事件×感受型模板」表現個⼈特⾊ 寫作模板可以迅速提⾼寫作速度 第5章 實踐的第⼀步,從140字的SNS開始
寫作,從「⼀條狀態」開始 表達出「⾃⼰的感受」才能與眾不同 找到最適合⾃⼰的搭配模板 以半徑5⽶內的事為寫作「素材」 事先了解SNS的特點 提升語法和詞彙⽔平①注意「⼀⽂⼀義」 提升語法和詞彙⽔平②拉近主語和謂語的距離 提升語法和詞彙⽔平③不⽤多餘的表達和措辭 提升語法和詞彙⽔平④要儘可能寫得具體 寫給「⽐⾃⼰⽔平低的⼈」看 第6章 「寫作⼤腦」練習法 ⽤150字說明⾝邊的事和物 通過「九宮格近義詞轉換遊戲」增加詞彙量 通過「‘⽐如’遊戲」增加具體例⼦ 通過「‘也就是’遊戲」掌握歸類能⼒ 通過「指路遊戲」提⾼邏輯說明能⼒ 在「模仿」中釋放出⾃⼰的魅⼒ 將寫作時間縮短兩成 樹⽴實踐「PDCA」的意識 每天寫下3個好訊息
為5年後的⾃⼰寫份「未來簡介」 畢業題:⽤「九宮格⾃問⾃答法」寫⼀篇影評 結 語
前 ⾔ 「希望能⽂思泉湧,不再為寫作煩惱。」 「想寫出⾃⼰⼼裡的想法(但寫不出來)。」 「希望能邏輯嚴謹地表達出⾃⼰的想法。」 正在看這本書的你是否也有類似的煩惱?不必擔⼼,本書將⼿把 ⼿地教你簡單易操作的寫作技巧,讓你不再為此煩惱。 可是話說回來,為什麼寫作會成為我們的痛呢? 很重要的⼀個原因是「我們都太在意別⼈的⽬光」。 越是「想要展現完美的⾃⼰」「突出⾃⼰⽂筆」的⼈,越容易忽 略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的「觀點」和「感受」。 ⽽越是專業作家、記者、熱⾨博主,甚⾄⾝邊擅⻑寫作的⼈,越 能直⾯⾃⼰的觀點和感受,並將其作為「資訊」輸出。也正因為如 此,他們寫的⽂章才會廣受讀者歡迎。 然⽽直⾯⾃⼰的觀點和感受並不是件易事。為此,這本書裡介紹 的「九宮格寫作法」將為你解決這個難題。簡單來說,就是藉助九宮 格輸出⾃⼰的想法,然後將這些資訊⽤⽂字表達出來。這個⽅法能幫
助我們快速獲取寫作所需的資訊,剩下的只需⽤⽂字表達出來即可。 掌握了這個⽅法,你將不再為寫作犯愁。 那麼為什麼要使⽤九宮格呢?⾸先,⼈都有遇到空⽩框就想填滿 的習慣。其次,作為⼀個獲取資訊的⼯具,4格或6格未免資訊量太 少,⽽12格或16格⼜容易讓⼈畏難、退縮。從這個意義上來說,9格算 是最巧妙的設計。 從「收集資訊」到「整理資訊」,再到「編寫⽂章」,九宮格在 所有步驟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當那些如迷霧般模糊的資訊被填⼊九宮 格,就會⽴刻變得清晰起來,⽽有了寫作素材的我們也無須再為「寫 點什麼好」⽽煩惱。 當然,本書也會詳細地解說「⽂章應該怎麼寫」。特別是第4章裡 介紹的⽂章模板,它⼀定能讓煩惱於⽂章結構的你豁然開朗。 並且,我們還將介紹符合網際網路時代特⾊的寫作技巧。如果你 能分別掌握好商務⽂書與⽣活作⽂的寫作技巧,你的⼈⽣將發⽣很⼤ 的變化。 寫作就是⼀場對話。它既是與讀者的對話,也是與⾃⼰的對話。 請靈活運⽤九宮格,去享受每⼀場對話吧。 準備好了嗎?接下來,活⽤九宮格之旅即將開啟。
⼭⼝拓朗
第1章 ⽤「九宮格×⾃問⾃答」變⾝寫作達⼈
「不過度在意他⼈的評價」是寫好⽂章的訣竅 ⼈往往會因過度在意他⼈的評價⽽對寫作產⽣牴觸情緒,這點我 在前⾔部分已有提及。要想輕鬆寫出好⽂章,我們不妨先來找找產⽣ 問題的根源。 以下是我在寫作課上經常聽學⽣提起的幾點: 事實上,⼤家的這些想法都源⾃「過於在意他⼈的評價」。這並 不是個別現象,⽽是「追求正確答案、避免凸顯個性」的當今教育體 制所存在的弊端。但你必須意識到:沒有個性的⽂章是「毫無價值」 的。 那麼,⾸先給想要提升寫作能⼒的你以下幾點建議:
總⽽⾔之,不必過於在意他⼈的評價。不可思議的是,從你接受 了這個觀點的那⼀刻起,你的⽂章便被賦予了⼒量。 也就是說,覺得「寫不出來」「不擅⻑寫作」「討厭寫作」的⼈ 其實是⾃⼰想法上存在問題。就好像新⼿司機開⾞上路,因為過於害 怕以⾄於既踩住了油⾨⼜踩住了剎⾞,這樣⾞是無法前⾏的。恐怕在 這樣的操作下,無論是⾞還是⼈都會出故障吧。 法國博物學家布豐曾說過「⽂如其⼈」[1],意思是「⼀看⽂章便知 作者是誰」。如果想要表現⾃⼰的⼈格魅⼒(並且希望得到⼤家的理 解),那麼寫⽂章時⼀定不要有絲毫偽裝。 我⾒過許多卸下⼼防專於寫作,並把⽂章公開於網路的⼈。他們 習慣於⽤⽂字表達⾃⼰真實的意⾒和觀點,⾃信讓他們越發精神煥 發,與過去判若兩⼈。同時,與之成正⽐增⻑的還有他們⽂字裡所蘊 含的⼒量,以及⽂章所引發的共鳴。最終,喜歡他們的讀者也隨之增 加。
如果想⽤「個⼈⾵格」鮮明的⽂章去打動讀者,並且讓讀者從⽂ 章中有所收穫,那就不要猶豫,明確地將⾃⼰的觀點表達出來吧。 希望這本書可以幫助你找到展現個⼈⾵格的寫作⽅式。 [1] 引申⾃布豐的著名演講《⾵格論》中「⾵格則是屬於個⼈的」。——編者注
值得⼀讀的⽂章應兼備「資訊」和「感受」 好了,讓我們趕緊來學習⼀下具體的寫作⽅法吧。 先假設這樣⼀個場景,有⼀天你想吃拉麵,於是你去網上檢索拉 麵店的網評,並看到了下⾯這條評論。 評論1 我在飯⽥橋的「⼩丸⼦」吃了碗拉麵,很好吃。 你繼續往下翻看,最終⽬光停在了下⾯這段⽂字上。 評論2 我在飯⽥橋的「⼩丸⼦」吃到了極品豚⻣湯麵。湯底是燉 了3天的豬⻣濃湯,配菜是汆燙得恰到好處的⾖芽菜,吃起來脆 嫩爽⼝。桌⼦上放有店家推薦的柚⼦胡椒,只需撒上⼀點點, 柚⼦那清新的酸味便會讓你眼前⼀亮。 當然這兩段⽂字的作者你都不認識。 如果給這兩段⽂字配上同⼀張拉麵照⽚,那麼哪碗拉麵更讓你⼼ 動呢?我想⼀定是評論2裡所介紹的那碗吧。
評論2之所以能成功地吸引到你,正是因為它兼備了具體的「資 訊」和作者的「感受」。 然⽽,不擅⻑寫作的⼈很難做到⼆者兼備。⼀篇滿載筆者碎碎唸 的⽂章是很難引起讀者注意的……最終結果就是被⼤家忽略。 當然,臨時興起想寫點什麼,這並不是件壞事。在這個「撰稿⼈ 過億」的時代,誰都可以在部落格、Instagram、推特、臉書等社交平 臺上各抒⼰⾒,我也能理解「⼀看到感興趣的⽂章就想寫點東西」的 激動⼼情。 但是,如果你既⾮網紅⼜⾮名⼈,那麼⾸先你得接受寫作訓練, 讓⾃⼰的⽂章兼備「資訊」與「感受」。 當我們想烹飪美⻝時,⼀般會先檢視菜譜,在⼤致瀏覽完步驟 後,會去準備所需⻝材,然後開始烹飪。 ⽂章也是如此。要想寫出優質的⽂章,⾸先素材(資訊)收集是 必不可少的。另外,對⾃⼰進⾏採訪式的「⾃問⾃答」將有助於你更 好地表達出⾃⼰的感受。 既然特意抽出時間寫⽂章,那麼你⼀定希望它是⼀篇「值得⼀ 讀」或是「乾貨滿滿」的⽂章吧!
活⽤「問答習慣」,就不愁寫不好⽂章 越會提問的⼈,⽂章寫得越精彩。 事實上,「提問⽅式關係著⽂章的好壞」,這是每位優秀的記者 都深以為然的。為了能採訪到更好的內容,他們會精⼼設計問題,並 反覆進⾏模擬。 有研究稱,⼈⼀天需要做出9000多次決斷,也就是說⼈⼀天會問 ⾃⼰9000多個問題。所以說,其實每個⼈都是「⾃問⾃答的專家」, 那麼我們就沒有理由不發揮⾃⼰的特⻑。只要提問夠⾼明,每個⼈都 能流暢地寫出「通俗易懂」的⽂章。 下⾯,讓我們來看這樣⼀個例⼦。 ⽂章1 我今天中午吃了豚⻣湯麵。 假設你在推特上發了上⾯這段⽂字,那麼請思考,是什麼提問讓 你寫下這段⽂字的呢?下⾯的問題1為參考答案。
⽂章1中的「我今天中午吃了豚⻣湯麵」正是對問題1的回答。 在本節開頭我曾寫道,⼤腦是在下意識狀態下進⾏⾃問⾃答的。 也就是說,⼤腦早已在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速完成了為⽂章1 匹配適當問題的整個流程。 那麼寫完⽂章1,接下來⼜該怎麼寫呢? 作為讀者,應該會想知道這家拉麵店的具體位置和店名吧。如果 ⽂中有提到這些讀者想知道的資訊,那就再好不過了。那麼,為了引 出這些資訊,你會想到什麼樣的問題呢? 這時就該出現問題2了,接下來出現諸如「飯⽥橋」「⼩丸⼦拉 麵」之類的地名和店名等資訊也就順理成章了。 如果將這些資訊新增到⽂章1中,我們就能寫出下⾯的⽂章2。 ⽂章2 今天中午去了飯⽥橋的「⼩丸⼦拉麵」吃豚⻣湯麵。 在這個階段,你完全不必擔⼼寫不好該怎麼辦。
通過不斷地⾃我提問,你將收集到越來越多的寫作素材,於是寫 出⼀篇好⽂章也就全然不在話下了。 另外,即使你尚未養成⾃問⾃答的習慣也沒有關係,只要有意識 地實踐練習就必然能成為習慣。 千⾥之⾏,始於⾜下。 ⾸先請在能⼒範圍內開始實踐吧。
⽤「九宮格⾃問⾃答法」收集優質的寫作素材 如果突然被要求⽤⾃問⾃答的⽅式寫作,或許很多⼈會不知所 措,「九宮格⾃問⾃答法」或許能解決你的煩惱。 簡單說就是製作⼀個含有9個單元格的表格,然後在每個單元格內 分別填⼊⼀個問題,並進⾏回答。 書寫促使⼤腦資訊視覺化,其結果就是,我們不必再為寫作⽽煩 惱。 可能你會覺得9個單元格太多,怕⾃⼰完成不了任務。不⽤擔⼼, ⼀旦你定下了「最少想出9個問題」的⽬標,⼤腦⾃然會「加⼤⾺⼒」 配合你達成⽬標,因為事先定好的單元格數會激起你「將其填滿」的 潛在慾望。 九宮格就是⼀個協助⼤腦更好運轉的便利⼯具。 接下來,讓我們再回到上⼀節的⽂章2,⼀起來思考,為了獲得更 多更好的寫作素材,我們還可以提出哪些有關豚⻣湯麵的問題呢? 「那個拉麵看起來怎麼樣?」 「湯頭味道如何?」 就這樣,隨著提問的增多,我們對拉麵的印象也更加具體。下⾴ 的表格1-1是提問⽰例。
怎麼樣?⾸先請思考下⾴表格1-1中的9個問題,這是我們寫作前的 重要步驟。不要提筆就寫,⽽是在「設定問題—思考答案」的過程中 收集寫作素材。 表格1-2則是填寫好回答的九宮格。它只是⼀個填寫⽰範,並不是 標準答案。我們的關注重點也不應該是表格1-2裡填寫了什麼內容,⽽ 是為了獲得寫作素材,我們應該如何做好這個環節。 另外,為了⽅便說明,也為了讓讀者更易理解,我⼀次性將9個問 題全部寫了出來,但是實際操作時並不需要這樣做。你只需按照「⾃ 問1→回答」「⾃問2→回答」的順序慢慢推進即可。因為在實際操作 中,你很可能會根據上⼀題的答案去調節下⼀個問題。
⽤「基礎問題」收集資訊,⽤「鏟⼦問題」拓展話 題 要想⽤九宮格準確地輸出資訊,寫出引起讀者共鳴的⽂章,「提 問⽅式」是其中關鍵。 提問⼀般可分為「基礎問題」和「鏟⼦問題」兩⼤類。基礎問題 是為了收集與題⽬相關的基本素材(資訊),⽽「鏟⼦問題」則是為 了獲得更為具體深⼊的延展素材(資訊)。 基礎問題是寫⽂章不可或缺的。⼀篇沒有提及旅⾏地點的遊記只 怕會讓讀者抓狂,⽽作者之所以會忘記寫地點,想必是在執筆之前忘 了設定「旅⾏地是哪兒?」這個基礎問題。 這時候就有必要通過⾃問1和⾃答1引出旅⾏地點。 然⽽基礎問題引出的只是「客觀事實」,它們缺乏趣味性。單純 提供資訊的⽂章很難讓讀者滿意。 於是,這時候就輪到「鏟⼦問題」登場了。
當你認為「這個很重要」,或是「這個話題值得深⼊探討」時, 不妨像⽤鏟⼦挖⼟⼀樣將話題往深處拓展⼀點。豐富且具體的素材既 能增加⽂章的⻑度,也能拓展它的深度。 但如果感覺很難深挖到有趣的素材,也不必硬著頭⽪拓展話題, 不妨試著做⼀次⾃我採訪,思考此時該問⾃⼰什麼問題。 那麼,所謂的基礎問題具體是什麼樣的呢?⾸先我們來看⼀下第 22⾴表格1-2的9個問題中,哪些屬於基礎問題範疇?要想弄清楚這些, 你得把握好基礎問題的概念——「為了收集基本資訊⽽提出的問 題」。 以下是正確答案。 ⽽鏟⼦問題⼜有哪些呢?
以上問題都屬於鏟⼦問題。 ⼤家對基礎問題和鏟⼦問題的區別應該都瞭解了吧。 因為這個問題很重要,我再強調⼀遍:基礎問題問的是「事 實」,它的答案是固定的。⽽鏟⼦問題則因看問題的⻆度以及個⼈感 受的不同⽽產⽣較⼤的差異,甚⾄可以說鏟⼦問題的答案決定了⽂章 的好壞。 所以,建議⼤家儘可能將問題具體化,這樣將便於寫出更加具體 的答案。 下⾯讓我們來⽐較⼀下問題A和問題B。
問題A具體問到了「湯頭的味道和⼝感」,這樣的提問⽅式更有助 於對⽅回答出真實的感受。 ⽽問題B呢?我想,它籠統的提問⽅式可能會讓很多⼈不知如何作 答。或許你覺得反正是向⾃⼰提問,籠統⼀點也無所謂,但如果是陌 ⽣⼈這樣問你呢?估計你只能答上⼀句「很好吃」,然後回答就此結 束吧。⽽無法深⼊話題也就難以獲得有趣的素材,難以寫出吸引⼈的 ⽂章。 提問的⽔平決定了答案的品質。 籠統的問題只能得到籠統的回答,⽽具體的問題則能獲得具體的 答覆。想要寫出引起讀者共鳴的好⽂章,⾸先請將問題具體化。
「7W3H」讓你不再為提問發愁 話說,「不擅⻑提問」的⼈有必要事先增加⾃⼰的「問題儲 備」,⽽下⽅的「7W3H」就基本涵蓋了所有的提問⽅式。 當 你 不 知 該 如 何 提 問 時 , 不 妨 參 考 上 ⽅ 的 「 7W3H 」 。 ⽤ 「7W3H」增加了問題儲備,⾃然也就能獲得寫作所需的素材。
受讀者歡迎的⽂章不能缺少「Why(為什麼)」 在剛才介紹的7W3H裡,「Why(為什麼)」是最能派上⽤場的, 因為「Why(為什麼)」是直擊理由、依據以及動機等的問題,讓我 們能在回答問題中把握事物的本質。可以說,它正是「鏟⼦問題」的 代表。 ⽐如,我們可以像下⾯這樣提問。 通過回答各種各樣的「為什麼」,我們更容易弄清事物的本質。 這不也正是讀者最感興趣的地⽅嗎? 接下來就讓我們⽤「Why(為什麼)」來拓展⼀下寫作素材吧。 假設你正考慮跳槽,你希望能在部落格上收集到有關跳槽的資訊。那
麼,寫部落格時你會向⾃⼰提出什麼樣的問題呢? 以「跳槽」為題寫⽂章時,僅⼀個「想要⾼薪」的理由是不夠 的,還需要加⼊與核⼼理由相關的資訊。 於是,在⽤「為什麼」進⾏深⼊剖析的過程中,我們⼜進⼀步瞭 解到作者是想讓孩⼦在未來有更多的選擇。 我們再來看⼀個例⼦。 假設你喜歡⽔族館,並想在部落格上寫篇介紹⽔族館魅⼒的博 ⽂,那麼你會提哪些問題呢?請⽤「Why(為什麼)」來提問。
也許有⼈會覺得「喜歡看成群的⿂兒在⽔裡遊,這個理由好奇 怪」。但不管別⼈怎麼想,這就是作者的理由。我們甚⾄可以說,越 是看似奇怪的事情越有寫作價值,因為這正是作者與眾不同之處。 ⽽這些與眾不同都會在⽂章裡如實地表現出來。 ⽂章1 我喜歡去⽔族館。 ⽂章2 我我喜歡看成群的⿂兒在⽔裡漫遊的樣⼦。⿂兒們有規 律、有組織的優雅姿態甚⾄會讓⼈覺得「它們⼀定是為了這⼀
天練習了很久吧」,我常常被它們感動,看著看著就忘記了時 間。 感覺怎麼樣?進⼀步拓展話題後,寫出來的⽂章2更能引起讀者的 共鳴。同時,越是觀點獨到的⽂章越能抓住讀者的⼼。 ⾃問⾃答時我們無須在意別⼈的看法,類似「這樣說會不會很奇 怪?」的擔憂是完全不需要的。 設定好問題後,請如實地寫下⾃⼰的想法。如此反覆,便能寫出 充滿新意的、扣⼈⼼絃的⽂章。
⽤「How(怎麼)」引出讀者喜歡的資訊 「How(怎麼)」常⽤於引出⼿段和⽅法,它同樣也是拓展話題的 有效提問⽅式。⼀篇⾔及⼿段和⽅法的⽂章會讓讀者獲益匪淺。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具體的例⼦吧。 假設決定減肥的你通過調節飲⻝,兩週內成功減掉兩公⽄。為此 你特別⾼興,想記錄下減肥成功的喜悅。那麼,執筆之前你會問⾃⼰ 什麼樣的問題呢?以下是參考答案。
「兩週減掉兩公⽄」應該是很多⼈感興趣的話題,⽽下⽅的⽂章1 卻只陳述了減肥成功的事實,難免讓讀者意猶未盡,因為他們最想知 道的是⽂章1裡並沒有提及的減肥⽅法。如果⽂章提到了「我是如何瘦 下來的」,那麼讀者應該會感到更加滿⾜(在很⼤程度上)。 ⽂章1 我在兩週內成功減掉兩公⽄。 ⽂章2 靠著以捲⼼菜湯為主的蔬菜餐,我在兩週內成功減掉了兩 公⽄體重。這段時間,我的三餐基本以蔬菜為主,並且儘量少 吃⽩⽶飯和炒菜。
現在你應該能理解為什麼我會說⽂章2才能滿⾜讀者吧。當讀者對 「減肥⽅法」「預約⽅法」「購買步驟」等⽅法和⼿段感興趣時,請 ⽤「How(怎樣)」來引出這些必要的資訊。
認真收集「內部資訊」和「外部資訊」 「能提出問題,卻寫不出合適的回答。」這個時候該怎麼辦? 或許,你的困擾只是源⾃不知道什麼樣的回答適合寫作罷了。⽽ ⼀旦弄清楚了回答的種類,⼀切也就變得簡單多了。 ⽤於回答的資訊⼤致可分為兩類,⼀類是與⾃⾝相關的「內部資 訊」,另⼀類則是⾃⾝以外的「外部資訊」。
所謂的「內部資訊」指的是⾃⼰發出的資訊,它是通過⾃我剖析 得來的,包括⾃⼰的感情和想法等。 ⽐如,⽤語⾔表達吃到拉麵時的喜悅、⼯作失敗時的懊悔、從書 或雜誌收穫的驚喜等。 或許⽤⼀句「我不太清楚」「很有意思」來表達這些情感會更為 簡單,但你的寫作能⼒就不會得到提⾼。因為從正視⾃⼰的那⼀刻 起,寫作就已經開始了。 我們再來看⼀看下⾯這段⽂章。 ⽂章 雖然失誤的瞬間會⾮常懊悔,但不知為何,幾分鐘後卻豁 然開朗,並且暗下決⼼「下次⼀定要加油」。
⽂章描述了作者複雜的⼼情變化,我們可以從字裡⾏間感受出作 者的個性和⼈品。每個⼈的內部資訊都只有⾃⼰最清楚,要想更好地 ⽤⽂字表達⾃⼰,就應該經常⾃我剖析,並習慣性地記錄下⽣活中的 點滴感悟。 同時,「外部資訊」也是⾃答環節中不可或缺的。⽐如,當你想 寫有關⾺拉松的⽂章時,如果⼿頭沒有⾜夠的寫作素材,那就需要從 外部輸⼊。 以上是幾種輸⼊外部資訊的⽅法。 如果僅靠⼿頭上為數不多的資訊寫作,那麼寫出來的⽂章難免 「膚淺」「錯誤多」,⽽⾃問⾃答是建⽴於通過各種渠道獲得有效資 訊的基礎之上的。 通過收集⼤量的「外部資訊」,作者⾃然會產⽣對⾺拉松的獨到 ⾒解,因為「外部資訊」的增加也能促使「內部資訊」的⽣成和增
⻑。
填好九宮格就開始動筆吧 通過⾃問⾃答填好九宮格後,現在總算可以開始寫作了。 那就讓我們以「最推薦的拉麵」為題,試著⽤收集到的資訊寫⼀ 篇⽂章吧。 讓我們重新回顧⼀下第22⾴表格1-2的資訊。
這些資訊⼤致可分為兩類,分別是「事實」和「感受」。 那麼,哪些屬於事實呢?我想應該是⾃答1,2,3,6,其他則為 「感受」。寫作時要儘量注意「事實」和「感受」的搭配。 ⽂章1 今天中午和公司同事⼩林、佐藤⼀起去飯⽥橋的「⼩丸⼦ 拉麵店」吃了豚⻣湯麵。多得冒尖的配菜遮住了拉麵本⾝,但 茶⾊的湯底和熱氣騰騰的配菜⼗分誘⼈。這家店屬於豚⻣⿂介 系,因此湯頭相對濃稠。但只要你喝上⼀⼝湯,便會驚喜地發 現湯頭⽐你想象的要清淡得多。配菜是⼤塊的叉燒搭配軟糯的 溏⼼蛋,柚⼦胡椒更是點睛之筆。筋道Q彈的中卷⾯不僅有嚼 頭,⼊⼝更是存在感⼗⾜。對了,還有作為配料的⻘紫蘇,它 的紫菜⾹和獨特調味都相當的贊。在⽬前吃過的拉麵裡,這家 可以排在第3位。如果要打分的話,我會給它95分。可以的話, 我想⼀週去吃⼀次。 以上就是⽤九宮格⾥的資訊所寫的⽂章。這甚⾄不能稱之為 「寫」,不過是將⼿裡的資訊排列出來⽽已。可⾒,只要做好了⾃問 ⾃答,寫⽂章便是⽔到渠成。
熱情寫作,冷靜修改 正如上⼀篇裡的⽂章1,寫作時要有意識地將所有的資訊都寫出 來,我稱之為「熱情地」寫作。這個階段不必追求完美,只需注意以 下兩點。 ①中的「沒有漏寫資訊」是指儘可能地把⾃問⾃答所引出的資訊寫 ⼊⽂章裡。當然,如果在寫作過程中也進⾏了⾃問⾃答,那就應該及 時地將新資訊補充到⽂章裡。 可是若把所有資訊都加⼊其中,⽂章則易變得冗⻑。並且,筆者 的想法越多,這個問題則會越突出。 因此,⽂章寫好後⼀定要再次檢查,並且進⾏「推敲(斟酌)→ 修改」。我把這個過程叫作「冷靜地」修改。這是寫作不可或缺的環 節,⽽「冷靜地」修改時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下⾯的⽂章2是對第36⾴⽂章1的「冷靜」修改。 ⽂章2 今天和公司同事⼀起3個⼈去吃了豚⻣湯麵,這家店是位於 飯⽥橋的「⼩丸⼦拉麵」。湯頭屬於豚⻣⿂介系,儘管看上去 有些濃稠,但味道卻意外的清淡。⼤塊的叉燒配上軟糯的溏⼼ 蛋,再加上點睛之筆的柚⼦胡椒,味道實在好極了。筋道Q彈的 中等粗卷⾯不僅有嚼頭,⼊⼝更是存在感⼗⾜。這家⾯可以排 ⼊我⼼⽬中的拉麵榜前三名。如果需要給它打分,我給95分。 今後希望⼀週能過來吃⼀次。 只要舍掉⽂章中的多餘資訊,並優化表達⽅式,就能寫出⾔之有 物的好⽂章。 如果你在「冷靜」修改時覺得「新增這樣的資訊可能更好」,或 是意識到「資訊不⾜」,請隨機應變地將其補全。並且,「冷靜」修 改時最好保持「刪除多餘資訊:補充不⾜資訊=7:3」的意識,這是⼀
個⿈⾦⽐例。如果在「熱情」寫作階段做得很不錯,那就無須補充太 多內容。 按部就班完成這三個步驟是寫作的重要原則,⽽「①⾃問⾃答」 則是開啟寫作⼤⾨的⼀把鑰匙。若想提⾼⽂章品質,請務必圍繞題 ⽬,準確且具體地進⾏⾃問⾃答。
做好⾃問⾃答,寫出「受讀者歡迎的⽂章」 雖然我們已經講完了⽂章的寫作流程,但如果⾃問⾃答沒做好, 之後的寫作只會困難重重。 我們常說巧婦難為無⽶之炊,寫作也是如此,沒有素材便寫不出 ⽂章。所以我們在回答問題時,⼀定要⼒求「更準確」「更具體」。 甚⾄有些⽂章型別需要我們做出「更深刻」的回答。 ⽽⼤多不習慣⾃問⾃答的⼈,回答都較為「膚淺」。下⾯是某⼈ 在吃完⼈氣薄煎餅後所寫的⾃問⾃答。 這樣的回答或許可以應對街頭採訪,卻不適合作為「閱讀⽂章」 的寫作素材,這樣最終能寫出來的不過是「薄煎餅很好吃」。⽽這樣 的⽂章實在太多,很難引起讀者的注意。 ⼀般來說,越有名的店,讀者越想知道(讀到)它究竟有多好 吃。
回答問題時,我們不妨站在讀者的⽴場,以五感描述為主。那 麼,你覺得下⾯這個回答怎麼樣? 相⽐之前的⾃答1,⾃答2裡有關⼝感等的具體描述將更有利於寫 出⼀篇好⽂章。 ⽽對於實在不知如何回答的問題,我們還可以尋求別⼈的幫助。 ⽐如,「試著問朋友同樣的問題」「去書本或網路上尋找答案」「⾃ ⼰調查」等。 如果是以薄煎餅為題,不妨去店裡看看選單,上⾯應該會有對寫 作有益的資訊,我們甚⾄可以在這家店的官網上檢索有關店⻑的薄煎 餅情懷的⽂章,以及這家店的獨家配⽅。 只有做個有⼼⼈,時刻注意收集資訊,才能提⾼⾃問⾃答的能⼒ (寫作能⼒)。 接下來我們再看⼀組⾃問⾃答的例⼦。
如果是⾯對⾯的聊天,坦誠⾃⼰的想法是沒有問題的,或許藥膳 確實需要⻑期服⽤才會顯現效果,但⾃答3並不適合作為寫作素材,它 缺少讀者想要知道的資訊。因此,我更建議寫寫吃完藥膳咖哩後的感 受。 即便只是從「吃完後⾝體是否有變化」「店家是否有強調某種功 效」等⻆度考慮,都能收集很多資訊。 以下是別⼈所寫的⾃問⾃答內容。 ⾃答4中,作者不僅注意到了⾝體的變化,還⽤選單上關於「藥膳 咖哩的介紹」做了補充說明。
雖然我們很難定論「出汗、⾝體變暖」是藥膳的功效,但⾄少可 以由此開啟「促進⾎液迴圈」這⼀話題。 在這裡再次強調⼀下,在⾃問⾃答環節,我們必須有意識地、積 極主動地去收集資訊,這⼀點很重要。並且,⾃⾝經驗是收集資訊的 ⼀個重要渠道,畢竟對⽣活的點滴感悟本就是重要的資訊收集。
第2章 ⽤「九宮格資訊收集法」收集 ⾼品質的寫作素材
將收集的資訊內化為⾃⼰的東西 第1章介紹了通過⾃問⾃答獲得資訊的重要性。 要想寫出受讀者歡迎、有魅⼒的⽂章,平時就要養成有效收集資 訊的習慣。 悠然度⽇未免太浪費光陰,我們應該做個⽣活中的有⼼⼈,通過 各種⽅式將有⽤的資訊輸⼊並儲存到⼤腦中。 正如很少有⼈記得「兩週前的中午吃了什麼」,⼈的⼤腦是具備 「忘卻」功能的。據說我們的⼤腦每秒會接收40億位元資訊,但最終 只有2000位元左右能被有意識地處理,其數量僅相當於總數的 0.000005%。如果想讓這些資訊內化為⾃⼰的東西,我們唯有改變⾃ ⼰的思維⽅式。 本章將介紹⾼效收集和輸出寫作所需資訊(素材)的⽅法。
填表就能獲得所需資訊的「九宮格資訊收集法」 我要向想要收集資訊的你推薦「九宮格資訊收集法」。「九宮 格」就好⽐接收資訊的天線,你只需把想要的資訊填⼊其中,與之相 關的資訊便會⼀個接⼀個地被全部接收。 在我的寫作課上,我常讓學⽣們玩⼀個叫「找顏⾊」的簡單遊 戲。 遊戲開始前我會給⼤家發出指⽰:「請找出房間內⼀共有多少處 紅⾊,限時20秒,預備開始!」於是學⽣們開始環視整個房間,隨即 有⼈找到10處,有⼈找到20處,甚⾄還有⼈找到30處。 接著我會問其中⼀位發現很多處的同學:「那麼,有幾處藍⾊ 呢?」這確實是⼀個不懷好意的問題(笑)。⽽那位同學⼀般會回 答:「不知道∕沒看到∕沒注意看藍⾊。」 這就是⼈類⼤腦的處理⽅式。 按理說,同學們環視教室時,藍⾊肯定也會進⼊他們的視野,但 因為他們的關注點不是藍⾊,也就不會獲得(沒能獲得)任何有關藍 ⾊的資訊。關於這⼀現象,我們可以⽤腦科學上的「網狀活化系統 (RAS)」[1]理論,或是⼼理學上的「⾊彩浴(colorbath)效應」[2]對 其進⾏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