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就是,⼈的⼤腦只會讀取「⾃⼰在意的資訊」,所以即 便⼤家在同樣的地⽅看著同樣的⾵景,每個⼈所獲得的資訊也會全然 不同。 對美⻝感興趣的⼈之所以隨便⾛⾛就能找到好吃的店,是因為他 們的「覓⻝雷達」時刻都在搜尋著美⻝;⽽想養狗的⼈則⽐較關注在 路邊散步的狗,也容易被寵物商店的櫥窗吸引住⽬光。他們會感慨: 「這只⼩泰迪真可愛,應該5歲了吧?」 相反,對美⻝不感興趣的⼈則容易與美味失之交臂,對狗不感興 趣的⼈甚⾄不會注意到⾝邊那隻路過的狗(也就是說他根本意識不 到)。說得極端⼀點,我們雖然⾝處同⼀個時空,卻如同⽣活在不同 的世界裡。 「九宮格資訊收集法」就好似裝在⼤腦裡、為了收集所需資訊⽽ 存在的天線,在填寫表格時天線就已經開始接收訊號了。雖然只要填 寫表格就能得到想要的資訊,但如果你再⼝頭複述,或是重複多讀幾 遍⾃⼰所寫的內容,天線訊號就會變得更強。 [1] 網狀活化系統:腦幹腹側中⼼部分神經細胞和神經纖維相混雜的結構。網狀結構是腦部 的⼀個區域,位於腦幹的神經元網路,專⾨控制睡眠和清醒。網狀結構⾼度活化時,造成清 醒,反之則陷⼊沉睡。——譯者注 [2] ⾊彩浴效應:基於⾃⼰所想的內容,帶有傾向性地收集相關資訊。——編者注
⼀篇好⽂章百分百靠準備 假設下週你要出國旅遊,並打算回國後將這次的旅途⾒聞寫成遊 記,發表到⾃⼰的「旅遊部落格」上(⽬標讀者是對外國⽂化感興趣 的⼈)。 但如果空⼿前往,只怕回國後會不知如何下筆,只能⼀件件追溯 回憶,最終寫出來的不過只是「這次旅⾏好開⼼」之類的感想。 這樣的話,即便你費盡⼼⼒,且花費⼤量的時間,也無法寫出如 你所願的精彩遊記。 相反,如果出發前你早已⽤「九宮格資訊收集法」設定好了「天 線」,那麼寫⼀篇遊記簡直是信⼿拈來。 這裡的「設定天線」是指分解標題。 你不妨問問⾃⼰「這次出國旅⾏能分解成哪些主題」,也不妨再 設想⼀下「讀者最想知道哪些有關出國旅⾏的話題」。 ⾄於九宮格的⽤法則⾮常簡單:⾸先在正中央的單元格內填⼊標 題(這次是國外旅⾏),然後在周圍的8個單元格內分別填⼊與標題相 關的主題。 上⾯的表格2-1是以「國外旅⾏」為題製作的九宮格。像這樣,在 出發前設定好話題天線是⾮常重要的。有了它,旅途中所能獲得的資
訊量將⼤幅增加。恐怕從抵達⽬的地的那⼀刻起,哦不對,應該是早 在出發前,它就已經在不斷吸收與話題①〜⑧相關的資訊了。
雖然我⽤了「吸收」這個詞,但是這股將資訊吸引過來的「吸引 ⼒」正是來⾃於作者的意識。正如我之前所說,⼈的⼤腦只會對⾃⼰ 有意識的事物感興趣。 還有,「九宮格資訊收集法」會提升⼈的⾏動⼒。「多逛幾家店 鋪,感受當地物價」「觀察當地⼈的⼯作⽅式」「和的⼠司機聊聊當 地的⽣活⽅式」「在網上檢視該國曆史以及旅遊景點等」「透過公交 ⾞或電⾞的窗戶,眺望當地的⾃然⾵光(⼤海,⼭川,河流等)」 「留意本地⼈的服飾和住房情況等」「去本地⼈常去的餐廳吃飯」 等,這些平時容易忽略的地⽅,因為事先被寫⼊了九宮格⾥,所以相 關的資訊也就通通被吸收過來了。 並且,不僅要把資訊寫出來,還應該在旅途中反覆回顧九宮格的 內容,這將會使天線的敏感度進⼀步提⾼。等到旅⾏結束的那天,你 會收集到數⽬龐⼤的寫作素材。 可想⽽知,⼀定有⼈忍不住「這也想寫,那也想寫」,甚⾄有⼈ 在回國前就迫不及待地想要開始寫遊記了。 ⼈們只要收集到了資訊,便會不由⾃主地想要表達。即便累得不 ⾏,蠢蠢欲動的內⼼也會讓你的⼿情不⾃禁地動起來。難道你不覺得 這樣也很不錯嗎?
⽤「1個主題×9個單元格」拓展更深層的資訊 如果是簡單的報告,⼀個九宮格便能輕鬆搞定,但如果是更詳盡 的報告或專業論⽂,那就有必要為此收集更為詳細的資訊。 因此,對於需要深⼊瞭解的主題,我們可以⽤「九宮格資訊收集 法」進⼀步收集更多的資訊。 那麼,如果想就此次旅⾏在部落格上寫⼀篇側重於「⽂化」的遊 記,我們應該如何分解這個主題呢? 下⾴的表格2-2是以「國外旅⾏九宮格」(表格2-1)裡的主題③ 「⽂化」作為標題製作的九宮格。於是,我們就能收集到很多與表格 相關的資訊。 當然,如果⽐起表格2-1裡的主題③「⽂化」,你更想重點論述主 題⑥「⼯作⽅式」,那麼也可以將「⼯作⽅式」作為標題填⼊中⼼單 元格,然後在四周的單元格內填⼊相關主題。 像這樣,只要有想要深⼊拓展的題⽬,不妨靈活運⽤「九宮格資 訊收集法」,在九宮格內寫下更多有利於寫作的資訊。⼀旦寫下來, 就相當於在⼤腦裡安裝了收集資訊的天線。 順便說⼀下,如果想寫⼀本遊記,僅憑最初填⼊九宮格的①〜⑧是 不夠的。我們需要分別以①〜⑧為標題,進⼀步設定天線,這樣就相當 於設定了8×8、合計64條天線。
試問,⼀個是完全不做計劃的⼈,⼀個是為了寫遊記事先設定64 條天線的⼈,你認為誰寫的遊記會更加精彩呢?我想答案是不⾔⽽喻 的吧。
出發前預留出 做筆記的空間 既然⽤「九宮格資訊收集法」設定好了天線,就應該讓它們最⼤ 限度地發揮作⽤,然⽽應該如何收集資訊呢?這個技術成了活⽤天線 的關鍵。 說是技術,卻並不⾼深。「收集資訊=記錄資訊」,其實就是逐條 記錄當下收集的資訊,也包括感受和發現。 為了⽅便記錄,不妨像表格2-2那樣,在每個九宮格內預留出做筆 記的空間。前⾯的表格2-2是我去上海出差前做好的九宮格,⽽下⾴的 表格2-3則是在上海收集了資訊後重新填寫的九宮格。 筆記做得越細緻,關於那個國家⽂化⽅⾯的資訊便越詳細(最新 最有⽤)。 也許有⼈會說「我想寫⼀篇專業⽂章,9個單元格根本不夠,需要 更多的格⼦」。那麼,你完全不必拘泥於9格,可以根據⾃⾝需要來設 定單元格的數⽬,增設為12格、16格都沒有問題。
「九宮格資訊收集法」同樣適⽤於商務場合 「九宮格資訊收集法」同樣適⽤於商務場合。 ⽐如,視察完公司新店鋪,你需要向上司提交⼀份視察報告。不 做任何準備便去視察和⽤九宮格資訊收集法設定好「天線」再去視 察,⼆者收集的資訊量將是天壤之別。 那麼,上司最想知道的是什麼呢?我們可以以⼈、物、錢這三點 為主線填寫⼀份九宮格。 下⾴的表格2-4是⼀份填寫⽰範。
如果能像表格2-4這樣預先設定好「天線」,視察時獲得的資訊便 會⼤不相同。譬如,因為早已計劃好要留意招牌·外觀·裝潢(天線 ③),所以⼀到店鋪⾺上就能收集到⼊⼝處的資訊。通過細緻的觀 察,你會發現其中的問題,或者想到⼀些改善問題的⽅法,如「店鋪
招牌很難懂」「可以在畫夾上放塊⼩⿊板,將推薦商品寫在⼩⿊板 上」「在⼊⼝處設定花⾞,將打折商品放⼊花⾞銷售」。 另外,⼀說到視察店鋪,⼤家往往會把關注點放在銷售額和利潤 上。但是,如果預設了「員⼯」這個天線,你便會有意識地收集有關 員⼯的資訊,⽐如「員⼯之間的溝通是否順暢」「員⼯和店⻑是否相 互信任」「員⼯的精神狀態是否良好」「員⼯都有哪些煩惱」,等 等。說不定,在分析和解決員⼯問題時,你會想出提⾼銷售額和利潤 的好點⼦。 當然,表格2-4只是⼀個參考⽰例。你可以優先為⾃⼰最想收集的 資訊設定天線,譬如,「去往店鋪的交通⼯具」「發揮店鋪官網和網 路社交媒體的作⽤」「廣告·傳單」「積分卡」「宣傳活動」,等等。 設定的天線越多,看問題的⻆度也會越多,獲得的資訊數量和質量也 會發⽣變化。
隨時隨地做筆記,想要的資訊便會紛⾄沓來 在⽬的地設定好了收集資訊⽤的天線,接下來便可以⾏動了。 請儘量記錄下在⽬的地的所⾒所聞,正如我之前所說「⼈總是健 忘的」,所以為了⽅便起⾒,不妨將事先設定好的天線寫在本⼦上。 如前⽂表格2-4所⽰,事先在筆記本上畫⼀個留有筆記空間的九宮 格,不斷將筆記填⼊表格的習慣不僅有利於對資訊的記憶,也便於⽇ 後對資訊的提取。 下⾴的表格2-5是在⽬的地填寫的九宮格,裡⾯不僅有資料,還有 相關⼈員的意⾒、⾃⼰在意的地⽅等。及時記錄下⾃⼰的發現和想法 有助於寫出⾼質量的報告。 還有⼀點,我想不⽤我說你也明⽩,如果被九宮格資訊收集法所 寫出的專案侷限了思路,那就是本末倒置了。因為在有些忘了設定, 或是特意沒設定的天線裡反倒會有⾮常重要的資訊。 所以,即使和已經設好的天線無關,只要是可能成為寫作素材 的,就要記錄下來。 只要提⾼寫作素材的質量和數量,⽂章的品質就會提⾼。
第3章 ⽤「禮物」意識推敲⽂章
什麼樣的⽂章算是「好⽂章」? 收集好素材,終於可以寫⽂章了。 但是請稍等,在寫之前還有⼀點需要確認,那就是「什麼是好⽂ 章」。 經常聽到「想寫出好⽂章」的聲⾳,但究竟「好⽂章」的標準是 什麼?這恐怕就是仁者⾒仁智者⾒智了。在我看來,所謂的「好⽂ 章」就是「達成⽬的的⽂章」。除了私密的⽇記,以及為了⾃我滿⾜ 的⽂字表達,寫作這個⾏為⼀般都是帶有⽬的的,⽐如下⾯這些例 ⼦。 那麼,和朋友聊天的⽬的⼜是什麼?這要視具體情況⽽定。有的 ⼈是為了「和對⽅建⽴關係」,有的⼈則是為了「正確傳遞資訊」,
當然還有「互訴衷腸,為某些事做了結的」「為了⿎勵對⽅的」「為 了獲得對⽅幫助的」「為了求得對⽅原諒的」,等等。 不論花費了多少時間和精⼒,也不論使⽤了多麼華麗的辭藻,沒 有達成⽬的的⽂章就算不上好⽂章。 本章就將為⼤家講解如何寫出達成⽬的的「好⽂章」。
寫⽂章時是否有送⼈禮物的意識? 話說,為了達成寫作⽬的,我們需要注意些什麼呢?我提倡的是 寫作時要有「送給讀者⼀份禮物」的意識。 也就是說,⽂章=送給讀者的禮物。 送⼈禮物時,你應該會考慮對⽅的喜好吧。譬如,「是送束花好 呢,還是送點吃的好呢?或許⼩物件也不錯?⼜或者他更喜歡電影票 或舞臺劇的⼊場券?」等。 寫作也是如此。 如果有⼈喜歡你的⽂章,你的寫作⽬的就更容易達成。 反之,如果「讀者不喜歡你的⽂章」「你的⽂章對讀者沒有⽤ 處」「⽂章裡盡是對讀者來說無關緊要的內容」,那恐怕就很難達成 ⽬的了。 ⽂章中的禮物指的是⽂章內容對讀者來說是「有⽤的」「有利 的」「讓⼈開⼼的」「有助於成⻑的」「讓⼈幸福的」「能豐富⼈⽣ 的」,等等。如果能把這些內容寫⼊⽂章,那就很容易達成⽬的,就 算得上是「好⽂章」。
⽤「九宮格」篩選出「禮物」的素材 那麼,到底如何往⽂章⾥加⼊「禮物」呢? 在探討這個問題前,請先讀下⾯這段⽂章,這是某公司的營銷⼈ 員為了約A公司負責⼈⾒⾯所寫的郵件。 ⽂章1 寫這封郵件是想為您推薦我司開發的營業⽀援雲系統 「Manemode」。 該產品是由我司的優秀程式設計師經過反覆測試所開發的 ⼀款⼯具。 它是⼀款⾮常成熟的產品,真⼼希望您會對我們的產品感 興趣。 這封郵件包含了多少「禮物」呢?很遺憾,它從頭到尾都只在宣 傳⾃⼰公司的產品,沒有提及任何給A公司的好處(禮物)。這樣的郵 件難免給⼈⼀種「王婆賣⽠,⾃賣⾃誇」的印象。 即便產品符合客戶需求,但這封郵件並沒有傳達出產品的魅⼒。 除⾮是⽼主顧,否則僅憑這樣⼀封郵件是很難約到對⽅的。
為了不重蹈⽂章1的覆轍,下⾯我們⽤九宮格來練練⼿,看它究竟 能為對⽅帶來什麼樣的「禮物」。 ⾸先,我把可能引起對⽅興趣的內容填⼊了表格3-1,其中包括產 品能帶給對⽅(A公司或A公司負責⼈)的好處。
①〜⑥是產品能帶給對⽅的好處,⑦是免費試⽤服務,⑧是邀約對 ⽅時的禮貌⽤語。 接下來,我們就以九宮格篩選出的「禮物」為素材來寫郵件吧, 在此省略「承蒙關照」之類的問候語和句末的簽名。 ⽂章2 之所以給您發這封郵件是想向您介紹⼀款我司開發的營業 ⽀援雲系統「Manemode」,本系統可在雲端統⼀管理營業員的 ⽇程和顧客資訊。並且它還具有以下優勢: ①可以與電腦、智慧⼿機、平板電腦互聯 ②能提⾼營業員的業務效率(平均提⾼20%) ③上司能實時瞭解部下的營業狀況 ④可以縮短或避免效率低下的營銷會議 ⑤能簡化營業負責⼈的⼯作交接 另外,為了讓您更好地體驗產品的作業系統和效果,我們 會為您提供為期⼀個⽉的免費試⽤期。 希望您能給我⼀次機會,讓我當⾯為您介紹這套雲系統。 ○○先⽣∕⼥⼠,希望在您⽅便的時候我可以去貴公司拜 訪。 還請多多考慮。
⽂章2短⼩精練地總結了產品優點,讓「禮物」清晰明瞭。因為 「禮物」數⽬頗多,對⽅不得不仔細查閱郵件,並在看郵件的過程中 斟酌:「這個系統將給我們公司帶來很多好處!」「不聽⼀下他的介 紹或許是⼀種損失?」「還是和他⾒⼀次⾯吧!」就這樣,使⽤九宮 格的郵件和不使⽤九宮格的郵件,各中優劣⼀⽬瞭然。 如果提筆就寫,寫出來的⽂章很可能要點不全,或是最終變成亂 寫⼀氣。 所以寫作之前⼀定要考慮好「⾃⼰現在想做的事能帶給對⽅什麼 好處」。不要在這個部分吝嗇時間,因為所有的努⼒都不會⽩費,付 出總有回報。 最終,這樣寫出來的郵件⼀定能幫你約到對⽅,並讓對⽅購買你 的產品。⼜或者,通過九宮格寫出的⽂章能助你「增加社交平臺的關 注⼈數」「順利開展業務」。請從今天開始有意識地實踐這個⽅法 吧!
⽂章讀者=⽬標讀者 我們應當以送⼈禮物的⼼情來寫⽂章,因此,下筆前必須明確⽂ 章的⽬標讀者,這是寫作的⼀⼤前提。 或許你會覺得「如果只是把寫作當成個⼈愛好,就不必考慮這些 了吧」,⽣活中也確實有不少⼈,他們從沒設想過⽂章寫給誰看這個 問題,⽽是先寫出來再說。 但即便只是個⼈愛好,如果讀者定位不明確,好不容易寫好的⽂ 章很可能就會得不到讀者的關注和反饋。就好像之前介紹的那封營銷 郵件,它僅僅是介紹了產品卻沒能達成營銷的⽬的。 在不確定對⽅是誰的情況下是無法送給對⽅恰當的「禮物」的。 所以,要想送出令讀者滿意的「禮物」,⾸先必須明確⽬標讀者。 假設你想以「美⻝」為題寫⼀篇博⽂,那麼,哪些⼈會是這篇⽂ 章的讀者呢? 話說,「美⻝」這個定義也會因個⼈的喜好不同⽽千差萬別。
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按國家或地域來設定⽬標讀者,⽐如: 「喜歡⽇本菜的⼈」「喜歡法國菜的⼈」;⼜或者按⻝物種類設定, ⽐如:「喜歡薄煎餅的⼈」「喜歡拉麵的⼈」。 喜歡拉麵的⼈可能不會對《隱蔽的印度菜名店》感興趣,但卻會 認真閱讀《奢侈的野豬⾁拉麵》這篇⽂章。 像這樣,光⼀個「美⻝」就能讓我們想到各種各樣的⽬標讀者。 如果將標題籠統地定為「美⻝」,只怕⾟苦寫出來的⽂章也不會引起 讀者的興趣,或者「讀者即便看了也覺得沒意思」。
⽬標讀者明確的⽂章更能滿⾜讀者需求,⽽⼼滿意⾜的讀者才會 給出諸如「獲益匪淺」「謝謝分享」「下次去吃吃看」的反饋。這麼 想來,你是不是已經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呢? 只要精準定位⽬標讀者,就能寫出讓對⽅產⽣共鳴的⽂章——我 想這才是寫作的根本。 雖然有些囉唆,但還是想再重複⼀遍:要想滿⾜讀者需求,⾸先 要明確⽬標讀者。千萬不要帶著「這篇⽂章寫給誰看呢?」的疑問開 始寫作。
預設⽬標讀者的「理想反應」 設定好⽬標讀者,下⼀步則要考慮讀者的反應。 很多⼈寫⽂章只考慮⾃⼰的感受,⽽不在意讀者的反應。⽐如, 寫企劃書時覺得「採不採⽤是對⽅的事,我說了不算」。 但我敢說,「這個態度寫出的企劃書註定不會被採⽤」。在湧出 「採不採⽤是對⽅的事,我說了不算」這個想法的那⼀刻,這份企劃 書被採⽤的概率就已經⼤打折扣,因為你早已為⾃⼰的失敗找好了藉 ⼝。 無論寫什麼型別的⽂章,都要「預設讀者反應」。這是達成寫作 ⽬的的祕訣。 那麼,我們該如何預設讀者反應呢? ⽅法其實很簡單。 ⽐如上⾯的例⼦,我們⾸先要預想好「你期待對⽅看完後有什麼 反應」。 假設是你的直屬領導在看企劃書,你⼀定很期待:標題讓他眼睛 ⼀亮;在看企劃書期間,他都是⼀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樣⼦;他 看完後⾮常激動地對你說「這份企劃書太棒了!放⼿去做吧!」
只要對這兩點做了具體的設想便算合格。 我曾在第2章提過⼈類⼤腦的⼀個特徵——「容易忘事」,但它還 有另⼀個特徵——「會努⼒讓設想變為現實」。運動員重視形象訓練 ⼤概也是基於⼤腦的這個特徵,正因為存在於⼤腦中的設想更容易被 實現,所以,運動員才會熱衷於塑造理想的形象。 寫作也是如此。 如果連寫企劃書的本⼈都覺得:「不知道這份企劃書能不能 ⾏……」,那⼗有⼋九它是不會被採⽤的。同時,當你預想的狀況與 理想狀況截然不同時,千萬不要就此動筆。 如果你「預計只能收到不滿的反饋」,這說明你的「⽬標設定不 準確」,我們在寫作時⼀定要敏於捕捉這個訊號。 以下是針對不同型別的⽂章所設定的「讀者(⽬標)反應」。
如果想讓⽂章達成⽬的,不妨像上⾯介紹的那樣,預先設定好讀 者的反應。從設定好讀者反應的那⼀刻起,變化便隨之⽽來,⽂章品 質便會得到⼤幅提⾼。
把握⽬標讀者需求的「5個問題」 明確了⽬標讀者,接下來必須要做的是「把握讀者需求」。需求 ⼀詞有「欲求」「要求」「需要」等含義,詞義抽象,不易理解,⽽ 下⾯介紹的5個問題將有助於更好地把握讀者需求。 只要弄清楚以上問題,就能在⼀定程度上把握讀者需求。 那麼,我們具體應該怎樣做呢?想象固然重要,但那並不真實, 最終很可能就是「紙上談兵」。特別是⽤⼤腦想出來的需求,它們往 往是筆者的空想,並不值得相信。 最好的⽅法就是和讀者交流。交流時千萬不要擺出⼀副「我要做 調查」的姿態,應該像和朋友聊天⼀樣,輕鬆地聆聽對⽅的⼼聲,這
樣才能瞭解到讀者的真實想法,並準確把握他們的需求。 如果實在沒有接觸⽬標讀者的機會,不妨去他們可能會去的「交 流網站」或者「Q&A網站」,通過網上交流的資訊把握他們的需求。 還有⼀個好⽅法,那就是聽取常與⽬標讀者接觸的⼈的意⾒。當然, 如果知道⽬標讀者會在哪裡聚集,不妨去實地探訪,聽聽⼤家都在聊 些什麼,這樣做更有助於獲得真實的資訊。 假設⽬標讀者是個「喜歡⼩酒館的⼈」,那麼他會想了解哪些⽅ ⾯的資訊呢? ⼩酒館的選單⾃不必說,他可能還想知道有關⽇本清酒、燒酒、 啤酒、威⼠忌、紅酒等各類酒的情況,以及與之相配的下酒菜。 ⼜或者他們會想了解⼩酒館的氣氛和經營⽅式(⽴式居酒屋∕獨 ⽴包間∕營業時間∕內裝⾵格∕背景⾳樂∕積分卡服務∕是否可以舉 辦年會等)。 只要明確了⽬標讀者,並把握好他們的需求,寫⼀篇讓讀者受益 的⽂章並不是件難事。 我把本章介紹的內容總結成了⼀個寫作⾦字塔(請參照表格3- 2)。
再重複⼀遍,每個⼈寫作都有⽬的,⽽本書所說的「好⽂章」指 的就是很好地達成了寫作⽬的的⽂章。 要想寫出好⽂章,「①設定好⽬標讀者」「②把握好⽬標讀者的 需求」最為關鍵。這兩點是⽀撐⾦字塔的地基,地基不穩,⾦字塔就 會有坍塌的危險(也就是說,其成為「好⽂章」的概率會降低)。
其次,動筆之前⼀定要「③預設⽬標讀者的反應」。只有做好這 些,我們才能「④寫出可被當作送給讀者禮物的好⽂章」。如果這篇 包含「禮物」的⽂章成功取悅了讀者,那麼其寫作⽬的也算基本達 成。 如果你寫的⽂章尚未達成⽬的,那⼀定是①〜④裡某個環節存在不 ⾜,請參照下⾯的檢查專案,邊寫邊確認。
以送「禮物」的⼼情寫⽂章 ⽬前為⽌所介紹的「設定⽬標讀者」「把握讀者需求」「設定理 想反應」,這些不僅適⽤於⼯作⽂書,同樣也適⽤於其他型別的⽂ 章。 假設你想以「社交」為題寫⼀篇博⽂,那麼,請考慮好下⾯的問 題後再動筆寫作。 讓我們⼀起來看看⽂章1。 ⽂章1 我有個朋友是社交達⼈。 她和任何⼈都能成為好朋友,⾮常厲害。 我想她⼀定是掌握了某種交友訣竅!
通過對她⼀年多的觀察,我慢慢了解了她待⼈接物的⽅ 式,並嘗試像她那樣與⼈相處。 ⽬前感覺效果還不錯! 雖然和她還有很⼤的差距,但為了提⾼⾃⼰的交際能⼒, 我會繼續努⼒! 感覺怎麼樣?作者雖然寫到了⾃⼰的經驗,卻並沒有什麼吸引 ⼒。隨著閱讀的深⼊,讀者最期待的應該是「待⼈接物的祕訣」,但 ⽂章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到任何有關祕訣的內容。這不僅會讓讀者⼤失 所望,甚⾄還會引起讀者抱怨「搞什麼啊,真是浪費時間」「再也不 看這個⼈的部落格了」。 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筆者寫這篇⽂章時並沒有「給讀者送禮 物」的意識。 如果⼀開始寫了「⼀定有什麼訣竅」「我慢慢了解了她待⼈接物 的⽅式」,那麼之後沒有提到任何與訣竅有關的內容是很不妥當的。 要想讓讀者從⽂章中有所收穫,就應該在動筆之前⽤九宮格篩選 好會讓對⽅⾼興的禮物元素,逐條書寫也沒關係。 那麼⽂章1中的哪部分是「讓讀者⾼興的禮物」呢?我想應該就是 對「善於交際的⼈的特徵(訣竅)」那部分的描寫吧。
接下來,我們就試著在九宮格⾥寫出善於交際的⼈的特徵吧。下 ⾴表格3-3是⽰範。 當然,你不必把所有內容都寫到⽂章裡,如果篇幅短,就寫最重 要的,或者選幾個寫。如果是⻑⽂,就根據題⽬和⽂章⻑度來判斷。 我們不妨再來思考⼀下,⽤篩選好的內容(如表格3-3所⽰)能寫 出什麼樣的⽂章。下⾯是⼀篇範⽂。 ⽂章2 我有位朋友是社交達⼈。 她和任何⼈都能成為好朋友,⾮常厲害。 我猜她⼀定是掌握了某種交友訣竅! 通過對她⼀年多的觀察,我慢慢了解了她待⼈接物的⽅ 式,並嘗試像她那樣與⼈相處。 其中,最讓我佩服的是她懂得傾聽並樂於接受對⽅的意 ⾒,⽽從不輕易否定對⽅。仔細想想,應該沒有⼈會因他⼈接 受了⾃⼰的意⾒或想法⽽不⾼興吧。 她肯定是知道這⼀點的。 另外,在聊天過程中她會頻繁稱呼對⽅的名字。 譬如,⽐起「那個飾品真漂亮」,「彩乃的那個飾品真漂 亮」這種說法會更讓⼈⾼興。這些她做起來都特別⾃然。
還有就是,她和別⼈說話時總是⾯帶微笑並正視對⽅,同 時還會配合對⽅的節奏,適時地給對⽅迴應。或許你覺得這些 很簡單,但難就難在她那「笑臉和迴應的完美契合」,我想不 管是誰都會喜歡吧。 我嘗試著像她那樣與⼈相處,⽬前感覺效果還不錯! 雖然和她還有相當⼤的差距,但為了提⾼交際能⼒,我會 繼續努⼒! 九宮格⾥的資訊顯然讓⽂章內容更加充實。與⽂章1相⽐,⽂章2 裡有更多對讀者有利的資訊。裡⾯所提到的⼈際交往的訣竅,會讓⼈ 們覺得「這篇⽂章有⽤」「讓⼈獲益匪淺」「也想試試看」,甚⾄有 ⼈會滿懷感激地轉發這篇⽂章,⼜或者有些⼈的⼈⽣會因這篇⽂章⽽ 改變。如果⽂章能給讀者帶來這些影響,那就表⽰你已成功給讀者送 去了禮物。 特別是在推特、臉書等網路社交媒體上,⽂章的熱度會直接通過 「轉發」「評論」「點贊」的次數體現出來。如果想知道⾃⼰的⽂章 是否能讓讀者受益,不妨在社交媒體上投稿試試。
簡歷、求職信同樣要以送「禮物」的⼼情寫 ⽤九宮格篩選「禮物」這個⽅法同樣適⽤於找⼯作(跳槽)。
找⼯作(跳槽)其實就是⼀次讓公司購買⾃⼰的「⾃我營銷」。 我們要告訴對⽅,⾃⼰將如何為公司做貢獻,以及能給公司帶來什麼 樣的收益(包括⾃⾝能⼒的提⾼)。表格3-4就是以「⾃⾝優勢」為題 填寫的⼀份九宮格。 填寫九宮格的過程會讓我們對⾃⾝優勢的認識從模糊變得清晰 (視覺化過程),並瞭解⾃⼰的賣點所在。當然,這裡設定的⾃問題 ⽬是「⾃⾝優勢是什麼」。 接下來,我們要進⼀步深⼊發掘其中最為突出的優勢。 建議⼤家不要把九宮格⾥的優勢全部寫⼊⽂章,沒有重點的寫作 只會稀釋每條優勢的存在感,最終反⽽讓⼈感受不到任何優勢。 就好像下⾯的⽂章1。 ⽂章1 我不僅開朗樂觀,還具備領導⼒、創新⼒、毅⼒、專注⼒ 等各種⼯作所必須的能⼒。同時,我每年會閱讀100本書,從這 100本書籍中所攝取的營養⼀定會在⼯作中派上⽤場。並且,我 堅信⾃⼰不服輸的性格將成為⾃⼰強有⼒的武器。 ⽂章1雖然內容很精彩,但重點太多很難給⼈留下印象。
雖然有些型別的⽂章對「禮物」的數量並沒有限制,但在寫篇幅 有限的求職信時,最好重點突出「特別值得強調的優勢」,這樣更容 易給⼈留下印象。 ⽐如表格3-5正是對「創新⼒」的深⼊拓展。
像這樣,只要按照第⼀章介紹的「九宮格⾃問⾃答法」邊提問邊 回答,便能收集到更確切的寫作素材。 當然,如果想要突出別的「優勢」,只需要對問題做出調整。⽐ 如,想要獲得有關「集中⼒」的詳細情況,就應該在②〜④的單元格中 填⼊問題「提⾼注意⼒應注意什麼?」。 待篩選好創新⼒的詳細情況後,我們可以從中選出有⽤的要素和 事例來寫⽂章,下⾯的⽂章2就是以「創新⼒」為側重點所寫的⾃薦 ⽂。 ⽂章2 「點⼦王」是我的暱稱。因為受暢銷書籍《⽣產意念的技 巧》的影響,創新成了我的興趣愛好。之前我在漢堡公司供職 時,曾提過這樣的建議:辦⼀場以初⾼中學⽣為物件的「感恩 ⽗⺟的拍照活動」,就是讓初⾼中⽣⼿拿寫有感謝語的特⼤圖 ⽰板拍照。因為簡單易操作,在活動舉辦期間,來店的客⼈激 增了3成。因為成效可⼈,公司決定在所有店鋪推廣這個活動, 我也因此晉升為了店⻑。創新有好幾種途徑,如「A和B的相乘 效應」「從市場存在的問題中得到的發現」「逆向思維」等。 如果有幸加⼊貴公司,我將在商品企劃中充分發揮⾃⼰的這項 能⼒。
這篇⽂章深⼊拓展了「創意能⼒」這⼀優勢。其中,任職前公司 時的活動提案尤其引⼈注意。⼀句「我很有創新能⼒」未免過於單 薄,如果有例項佐證,說服⼒便會陡然增強。 同時,⽂中提到了⾃⼰是受書籍影響⽽對創新產⽣了興趣,這⼀ 點進⼀步加強了⽂章的說服⼒。⾃⾝優勢是創意能⼒(縮⼩範圍)→ 理由(受暢銷書的影響)→具體案例(前公司成功的宣傳活動),像 這樣以深⼊拓展的⽅式展開論述,便能寫出⼀篇主題分明的⾃薦⽂。 當然,最為關鍵的還是「⽂章是否加⼊了禮物要素」,在精簡 「⾃⾝優勢」時要特別注意。不要按⾃⼰的喜好選,⽽應該充分考慮 對⽅(企業或是⼈事負責⼈)最想要的是什麼。 如果⽬標公司看中「企劃能⼒」,那麼突出與企劃能⼒相關的優 勢會更容易獲得對⽅的賞識,也就更容易被錄⽤。 再重複⼀遍,我們寫⽂章⼀定是有⽬的的。想跳槽的⼈最終⽬的 就是讓⽬標讀者,也就是企業或⼈事負責⼈認為「不能錯過這個⼈」 「⼀定要錄⽤這個⼈」。因此,我們應該把⾃⼰的優勢寫⼊⽂章,將 其作為最好的禮物送給對⽅。我們在寫簡歷和⾃薦信時⼀定要注意這 ⼀點。
第4章 最強的「寫作模板」!⾶速提 升寫作速度!
寫作模板「領路」,讓你不再為寫作發愁 資訊收集好了,準備都做⾜了,⾃問⾃答也沒有問題,卻仍然為 寫作⼀籌莫展……這時候寫作模板或許能幫到你。寫作模板指的是⽂ 章的格式,只要按照既定的⽂章格式寫作,就能輕鬆寫出好⽂章。 ⽐如之後會介紹的結論優先型模板,它是⼀款以「①結論→②理 由·根據→③例項→④總結」的順序完成寫作的模板。 ①〜④的各個部分取代了筆者的⾃我提問。它們相當於「①結論 是什麼」「②得出這個結論的理由或根據是什麼」「③請給我具體的 例⼦」「④請寫出這篇⽂章的總結」。 筆者只需從①開始按順序回答模板裡的提問,就能⾃然⽽然地寫 好⼀篇⽂章。寫作模板就是不擅⻑提問的⼈的「左膀右臂」。有了寫 作模板的助⼒,寫作才會更有效率。 為了⽅便理解,我在書中⼀直⽤九宮格篩選資訊。如果你已經熟 悉了這個流程,便可略過九宮格,直接按照寫作模板的順序來回答問 題。請⽤你習慣的⽅法盡情享受輸出資訊的快樂吧!
瞬間吸引讀者的「結論優先型模板」 「結論優先型模板」有助於條理分明地表述事物,我們可以將其 應⽤於各種型別的寫作,從⼯作到⽣活。可以說它是⼀個萬能的寫作 ⼯具。 這個模板最⼤的特點就是「結論先⾏」。語⽂⽼師總是教導⼤家 寫作要「起承轉合」,但「結論後置的寫法」難免與這個資訊量劇增 的時代相悖。 如表格4-1所⽰,結論優先型模板是指把結論放在⽂章開頭,⽤結 論吸引讀者。
接下來,在結論之後附上理由或依據。「結論」加「理由·依據」 的搭配可以⼤幅增強⽂章說服⼒。 「例項(詳情)」的部分則是⽤來寫⾃⼰或別⼈的經歷、具體做 法等。例項會讓⼈聯想到真實的場景,光講道理的⽂章難免晦澀難 懂,⽽具體的例⼦將有助於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章內容。 先⽤結論引起讀者的興趣和關注,然後隨著閱讀的推進,讀者對 ⽂章的理解和認同也將不斷加深。這正是結論優先型模板的特點。
從分享經驗或提案的⽂章,到溝通交流⽤的郵件,再到以報告為 代表的商務⽂書,各種寫作場景都能⽤到結論優先型模板。 假設要在寄給客戶的健康⽉刊上寫⼀篇專欄,題⽬是「⾺拉松新 ⼈不容錯過的檀⾹⼭⾺拉松」。那麼在寫作之前,請先⽤九宮格篩選 出檀⾹⼭⾺拉松的相關資訊。 ⾸先,將題⽬填⼊九宮格的中⼼單元格,然後以題⽬為中⼼,將 檀⾹⼭⾺拉松的相關資訊填⼊其周邊單元格。 其次,要思考這篇專欄的⽬標讀者是誰。因為是健康⽉刊,那就 將其定位為「注重健康的40歲上下的⼥性」吧,並且假定讀者讀完⽂ 章的反應是「決定參加檀⾹⼭⾺拉松,並向⼤會事務局提交報名申 請」。 做完假設,我們再來考慮什麼樣的「禮物」會讓⽬標讀者⼼動, 包括「向全程⾺拉松新⼈推薦檀⾹⼭⾺拉松的理由」,等等。 我們可以⽤第⼀章講到的基本問題篩選基本資訊(這裡指的是與 檀⾹⼭⾺拉松相關的資訊),⽤鏟⼦問題拓展內容。 我們在表格4-2裡⽤鏟⼦問題拓展了檀⾹⼭⾺拉松「時間無限制」 這個優點(⑥〜⑧)。
在⽤九宮格篩選好資訊後,總算輪到模板登場了。請按照結論優 先型模板的順序(如下⾴表格4-3),依次將九宮格⾥的資訊寫出 來,該專欄限定字數為250〜300字。
只要像這樣把內容寫出來,就完成了⽂章的構架。 接下來就是⽤篩選出的資訊寫⽂章。當然,如果寫作過程中有了 新的想法,或是得到了新的資訊,不妨把它們直接寫⼊⽂章。 ⽂章 如果是⾸次挑戰全程⾺拉松,那麼,我推薦您參加每年12 ⽉在夏威夷⽡胡島舉辦的檀⾹⼭⾺拉松。【結論】 之所以推薦它,是因為它沒有「必須幾⼩時內到達⽬的 地」的時間限制,它也被稱為「全球最⾃由的市⺠⾺拉松⼤ 會」。【理由·依據】
因為沒有⼈會中途失去參賽資格,所以2萬多參賽者的完跑 率⾼達99%,甚⾄還有花費10多個⼩時跑完全程的選⼿。【例 項】 沒有時間壓⼒,這對新⼈來說是⼀個很⼤的優勢。你是不 是也想挑戰⼀下呢?【總結】 在越來越追求「邏輯性」「簡潔性」的商務場合,按照結論優先 型模板來寫,更能寫出理想的⽂章。 特別是覺得⾃⼰的⽂章結構鬆散的⼈,以及經常被質疑「這篇⽂ 章的結論(要點)是什麼?」「不知道作者在說什麼?」的⼈,不妨 試試⽤這個模板來寫作。
⾼效準確地傳達作者意圖的「列舉型模板」 多重資訊交織的⽂章不僅不便於閱讀,也不便於讀者理解,⽽ 「列舉型模板」(表格4-4)則能解決這個問題。它適⽤於從郵件到商 務⽂書,再到社交媒體投稿等的各種寫作場景。 列舉型的關鍵是在開頭點明⽂章題⽬和列舉資訊的個數。⽐如, 本⽂「有3個要點」「有5個注意事項」「有2個技巧」。
同時,最好將資訊數控制在2〜7個。如果列舉了8個或8個以上的 資訊,讀者就會因資訊量過⼤⽽無法對其完全吸收。為了便於讀者吸 收,資訊量控制在3〜5個最佳。 假設你打算在個⼈開設的「援助商務⼈⼠的部落格」上發表⼀篇 關於午睡的博⽂,那麼請不要只是隨意羅列「午睡的好處」,⽽應該 ⽤列舉型模板對這些好處進⾏分類說明。 像表格4-5這樣,事先⽤九宮格篩選出有關「午睡」的資訊。因為 是⼀篇推薦睡午覺的博⽂,所以⾃然要多寫⼀些午睡帶來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