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ords you are searching are inside this book. To get more targeted content, please make full-text search by clicking here.

《九宮格寫作法:如何寫出一篇好文章》山口拓朗

Discover the best professional documents and content resources in AnyFlip Document Base.
Search
Published by PLHS Library, 2024-02-19 21:16:56

《九宮格寫作法:如何寫出一篇好文章》山口拓朗

《九宮格寫作法:如何寫出一篇好文章》山口拓朗

⽤九宮格篩選好資訊後,下⼀步便是填寫列舉型模板。考慮到這 是⼀篇400字左右的⼩⽂章,作為博⽂來說這個篇幅並不算⻑,所以我 精選了以下3點。


當然,我們也可以在寫作過程中更改列舉專案的個數,譬如將其 改為4個或5個,只要讀者可以接受就⾏。⽽列舉完要點,接下來就是 以列舉的資訊為素材開始寫作。 ⽂章1 每天20分鐘的午睡習慣對商務⼈⼠有3個好處。【概述(提 ⽰列舉個數)】


第⼀,「消除睡眠不⾜」。很多商務⼈⼠都存在慢性睡眠 不⾜的問題,如果養成午睡習慣,就能增加⼀天的總睡眠時 間。【列舉1】 第⼆,「提⾼記憶⼒」。⼈會在睡眠過程中整理並記憶資 訊,⽽午睡則能有效地加強我們對上午⼯作資訊的記憶。【列 舉2】 第三,「恢復注意⼒」。午睡能消除⼯作疲勞,提⾼下午 ⼯作時的注意⼒。【列舉3】 午睡既有益⾝體健康,⼜能提⾼⼯作效率。像Google、 Nike等國際⼤公司早已引⼊了午睡制度,並且該制度正在全球範 圍內被廣泛傳播。午睡對商務⼈⼠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總 結】 ⼤多數⼈應該都會覺得「這樣的⽂章條理清晰,讀起來很順暢」 吧。 列舉型模板就好⽐⾐櫃裡的收納箱。如果有⼀個3層的整理架,⼤ 家⼀般都會按「第⼀層襪⼦、第⼆層內⾐、第三層T恤」的順序分開放 置。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樣放置⼀⽬瞭然,便於查詢。如果不將襪 ⼦、內⾐和T恤分類,胡亂將它們擺放在架⼦上,那麼找起來會很費功


夫。如果分類擺放,就能在想要的時候⾺上找到。 ⽽⽂中列舉的專案和收納箱是⼀樣的,按資訊種類分別列舉會更 ⽅便讀者閱讀。 順便說⼀下,列舉專案時可以使⽤的連線詞,除了⽂章1裡的「第 ⼀」「第⼆」,還有以下幾種,請根據⽂章內容選擇。 另外,商務⼈⼠也有不少可以使⽤列舉型模板的場合。下⾯是⼀ 封諮詢學會主辦⽅的郵件,請⽐較⼀下⽂章2和⽂章3的不同。 ⽂章2 我想諮詢⼀下下週(6號)學會的開始時間是幾點?是否有 提問時間? 如果您知道請告訴我⼀下。 另外,在會場內可以購買佐佐⽊先⽣的書嗎? 給您添⿇煩了,請幫我確認⼀下。


⽂章3 關關於下週(6號)的學會,我想諮詢以下3個問題。 1.學會開始時間。 2.學會是否設有提問時間。 3.現場是否會售賣佐佐⽊⽼師的書。 與不⽤模板,只羅列問題的郵件(⽂章2)相⽐,⽤列舉型模板對 事項分好類的郵件(⽂章3)明顯更便於閱讀。 像⽂章2這樣的郵件,收件⼈很可能會忽略掉⼀些問題。並且,對 於寫郵件的⼈來說,將散落在腦海中的資訊整理成⼀篇⽂章,這也絕 ⾮易事(且花費時間)。 ⽽⽂章3則截然不同。因為⽂章3⽤的是1〜3這樣的逐條列舉的⽅ 式,所以會⼤幅降低讀者漏讀的可能性,寫郵件的⼈也不必為寫作邏 輯煩惱,是⾮常有效率的。 因此,請物盡其⽤地使⽤列舉型模板吧,特別是⽤郵件傳達多重 資訊(確認∕提問)時。


容易引起讀者共鳴的「故事型模板」 如果說結論優先型模板和列舉型模板是為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並 接受⽂章內容,那麼接下來要介紹的「故事型模板」則是為了引起讀 者的共鳴。 特別是在當今這個「共鳴時代」,即使理論和資料很有說服⼒, 但得不到讀者共鳴的⽂章仍然很難達成寫作⽬的。⽽⽤故事型模板寫 出來的⽂章則很容易引起讀者(特別是⽬標讀者)共鳴。 有所感則會有所為,觸動讀者內⼼的⽂章更容易達成寫作⽬的。 如表格4-7所⽰,故事型模板的關鍵就是⽂章開頭的「負⾯處 境」。 很多電影、電視劇都是從主⼈公「丟了錢」「被解僱」等悲慘劇 情開始的。主⼈公越悲慘,越能讓觀眾有代⼊感,因為無論誰都有過 「失敗的體驗」和「脆弱的⼀⾯」。 故事型模板正是抓住了這⼀點,「負⾯處境」是吸引讀者必不可 少的素材。 但如果主⼈公⼀直在負⾯處境裡⽌步不前,就不會有後續的故事 發展,也很難讓⼈有代⼊感。


因此,主⼈公⼀定要迎來轉機。譬如「認識了新的朋友」「換了 新的⼯作」,等等。主⼈公會以這些為契機發⽣巨⼤變化,並得到快 速成⻑。 最後,要設定⼀個「未來⼀⽚光明」的⼤團圓結局。主⼈公從 「開頭(負⾯處境)」到「成功」的故事情節更容易引起共鳴,讓⼈ 感動。 特別是第⼀部分「開頭(負⾯處境)」和第四部分「未來」,它 們之間的反差越⼤,產⽣的共鳴和感動就會越強烈。


假設要在教育雜誌上以「英語⼝語的有效學習⽅法」為題寫⼀篇 專欄⽂章。如果⽤故事型模板來寫,真實的故事情節將更容易引起讀 者的共鳴。 這時我們先要⽤九宮格篩選資訊,然後按照時間順序,⽤故事型 模板來篩選⾃⾝經歷。 那麼,⽬標讀者是誰呢?因為是教育雜誌,那就假設為「學校或 補習班的⽼師」吧,預設讀者讀完後的反應是「⼀定要把這個學習⽅ 法介紹給學⽣們」。 待各種設定完成,接下來要考慮的是,到底哪些「有效的英語⼝ 語學習法」會成為讓學⽣⼼動的禮物呢? 我們先⽤「基礎問題」篩選出有關英語⼝語學習法的基本資訊, 然後⽤「鏟⼦問題」深度拓展其中的重點資訊。因為是介紹學習⽅法 的⽂章,「學習效果」和「學習重點」⾃然是必不可少的。


上⾴表格4-8是筆者記錄下的為了提⾼⼝語⽔平所付出的努⼒以及 取得的成績,接下來就將這些素材填⼊故事型模板吧。 表格4-9的內容已經⾜以讓⼈感受到該學習⽅法的魅⼒和優點,僅 僅是開頭對「英語⼝語沒辦法取得進步(負⾯狀態)」的描寫就⾜以


讓讀者感同⾝受了。 接下來便是⽤表格4-9裡的素材來寫的⽂章。 ⽂章1 以前我英語⼝語很不好。 為此,我曾報名參加過⼝語培訓班,但並沒有什麼進步, 後來上了⼀半就沒去了;我也買過許多會話⽅⾯的書籍決定⾃ 學,但仍然張不開嘴。我感覺⾃⼰學不好是「沒有語⾔天 賦」,於是就放棄了。【開端(負⾯處境)】


就在這時,公司同事告訴我:「反覆看英語電視劇有助於 提⾼⼝語。」於是我反覆觀看了家庭劇《⽼友記》。第⼀遍我 看的是⽇⽂字幕版,遇到不認識的詞我就會查字典,但從第⼆ 遍開始我便將字幕切換成了英語。【轉機】 ⼤約過了⼀個⽉,我突然覺得⾃⼰在某個瞬間聽懂了劇中 對話,並且在知不覺中發現⾃⼰竟然會被劇情逗得哈哈⼤笑。 與此同時,我能和⼀位聚餐時認識的美國⼈⽤英語流利地 交流,聽和說都沒有壓⼒,這把我⾃⼰都嚇了⼀跳。【變化·成 ⻑】 現在我已經完全習慣了「英語電視劇反覆觀看法」,喜歡 利⽤碎⽚時間看電視劇。在觀看電視的同時,⾃然⽽然地掌握 英語⽇常會話的技巧,真的沒有⽐這更實惠的學習⽅法了。 因此,我充滿⾃信地把這個⽅法推薦給備受⼝語困擾的 你。【未來】 ⽂章開頭(負⾯處境)的主⼈公和經歷過「變化·成⻑」、向「未 來」邁進的主⼈公簡直就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這種反差正是故事型 模板的魅⼒所在,也是引起讀者共鳴的關鍵之處。應該有不少⼈在讀 完這篇⽂章後,會迫不及待地想要試試這個學習⽅法吧。


我想,如果是⽤理論去解釋這個學習⽅法,就不會產⽣如此⼤的 共鳴。同樣,如果去掉了⽂章1裡【開端(負⾯處境)】那⼀段,讀者 也不會想著要去試試這個學習法(聽上去像是擅⻑英語的⼈在「吹 ⽜」)。 故事型模板能引起讀者的認同和共鳴,並激勵讀者付諸⾏動。 也許有⼈會認為故事型的⽂章必須要有波瀾起伏的劇情,其實並 ⾮如此,即便是⾝邊的⼀件⼩事也可以⽤它來寫,並且誰都能輕鬆上 ⼿。請看下⾯的⽂章2。 ⽂章2 在⾺路⽛⼦上絆了⼀下,就在⼤腦意識到「危險!」的那 ⼀瞬,我竭盡所能重新調整了姿勢,總算避免了摔跤。 即便是這麼簡短的⽂章也是有故事情節的。不過,篇幅短的⽂章 可以不寫最後的【未來】部分。


⽂中的【轉機】和【變化·成⻑】之間就存在很⼤的反差。 我們還可以像⽂章3這樣,把故事寫得更簡短。 ⽂章3 啊,糟糕!【開端(負⾯處境)】 哎呀!【轉機】 嘿,虛驚⼀場!【變化·成⻑】 像這樣,短短⼗個字的⽂章就能營造出⼗⾜的臨場感。雖然沒有 任何說明性的描寫,卻能讓⼈浮想出在「千鈞⼀髮」之際轉危為安的 場景。


⽤「事件×感受型模板」表現個⼈特⾊ 你是否有過——讀者對⾃⼰的得意之作反應平淡,甚⾄毫無反應 ——的體驗呢? 幾乎可以說,每篇精彩的⽂章裡⼀定寫有筆者的「感受」或「覺 悟」,⽽那些不夠精彩的⽂章則盡是對客觀事實的闡述,看不出半點 「個⼈特⾊」,因此讀者讀完後不會有什麼反應。 先不提以傳遞資訊為⽬的的商務⽂章,在SNS這個展現⾃我的平 臺,如果筆者沒有寫出⾃⼰的「感受」或「覺悟」,那真是⾮常可 惜,因為只有弄清楚筆者的想法和性情,讀者才會對他所寫的⽂章感 興趣。 如果不擅⻑表達⾃⼰的「感受」或「覺悟」,不妨試試「事件×感 情型模板」。這個模板為每⼀個事件都準備了填寫「感受或覺悟」的 空間,只需按順序填寫表格,就能很好地練習如何表達「個⼈特 ⾊」。請⼀定要試試看。 這個模板無須⽤到九宮格,取⽽代之的是描述完⼀件事後⼀定要 添上筆者對該事件的「感受」。


下⾯的⽂章1是Facebook上的⼀篇關於美國旅⾏途中的⼩故事。 ⽂章1 我坐的是從⽻⽥⾶往洛杉磯的航班,在機場辦理登機⼿續 時被告知因為航班超額預訂,於是免費給我升級到了商務艙。 商務艙座位是半獨⽴空間,寬敞舒適,⽽且椅背可以完全 放平。⾶機餐的檔次也很⾼,⻝材和餐具都是⾼階酒店的⽔ 準。


⽂中提到了從經濟艙升級為商務艙這件事,它雖然是很特別的 (幸運的)⼩插曲,但還到不了讓⼈點讚的程度。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它不過只是陳述了事實,並沒有傳遞出筆 者的喜悅或感動,這樣的⽂章就很難激起讀者興趣。 那麼,讓我們⽤「事件×感受型模板」重新構思⼀下⽂章1。如表 格4-11所⽰,⾸先請思考,如果你遇到同樣的事情,你的感受是什麼? 請記錄下這些感受,因為這些對「感受」或「覺悟」的描述能增加⽂ 章的深度。接下來,讓我們⽤這些素材重新寫篇⽂章。


⽂章2 我坐的是從⽻⽥⾶往洛杉磯的航班,在機場辦理登機⼿續 時被告知因為航班超額預訂,於是我被免費升級到商務艙。 真是太幸運了!這段時間⼯作和⽣活都沒有什麼好事情發 ⽣,這樣想想⼼情就更好了!


商務艙的座位是半獨⽴空間,寬敞舒適,並且椅背可以完 全放平。本來我在⾶機上是睡不著覺的,但因為這次能舒展開 ⾝體,所以睡得⾮常⾹。也正因為在⾶機上休息好了,所以基 本不需要倒時差。 另外,⾶機餐的檔次也很⾼,⻝材和餐具都是⾼階酒店的 ⽔準。前菜、主菜、甜點……這麼享受的⽤餐時光簡直太幸福 了。 剛吃完⼀道菜⾺上下⼀道就端上來了,無微不⾄的服務讓 ⼈感受到了⾃⼰的特別。這是我有史以來吃過的最好吃的⾶機 餐。 ⽂章2裡關於「筆者內⼼活動」的描寫便於讀者代⼊⾃⼰的情感, 更容易讓讀者產⽣共鳴。因此,與⽂章1相⽐,⽂章2更容易獲得讀者 的點贊。 正如⽂章2所⽰,⽤⽂字表達出筆者的感受和覺悟能讓⽂章增⾊不 少。 所以,每寫完⼀件事⼀定要加上⾃⼰的「感受」或「覺悟」,並 重復這個搭配,這⼀點⼩⼩的改變便能寫出展現個⼈特⾊的好⽂章。 如果不擅⻑直接表達⾃⼰的感受,那就先⽤模板來練習吧。


寫作模板可以迅速提⾼寫作速度 到⽬前為⽌我們已經介紹了4種寫作模板。 只要選中適合⽂章⽬的和主題的模板,就能更快更好地寫出⽂ 章。等熟練之後,你甚⾄可以在⼤腦中完成所有步驟(無須在紙上寫 出來)。 如果能在⼤腦中熟練地做出上述分析(分條寫即可),就算出師 了。⼤腦裡的這些內容相當於實際寫作時的草稿,只要打好草稿,就 能快速寫出⽂章。


同時,我們在寫出⼤腦所想時會對其進⾏潤⾊,讓內容更加飽 滿。於是,在不知不覺中⽂章的品質就提⾼了。 等到能熟練使⽤模板後,我們可以對其進⾏任意組合,設計適合 ⾃⼰的模板。 ⽐如,結論優先型模板的步驟是「結論→理由·依據→例項→總 結」,⽽我們可以⽤列舉型模板來寫「理由·依據」。也就是⾸先寫上 「理由有3個」,然後依次列舉出「理由1」「理由2」「理由3」,最 後舉例。 或者拼接不同的模板。⽐如,先⽤故事型模板引起讀者共鳴,然 後⽤結論優先型模板加深讀者的認同感。你可以根據⽂章的⽬的和篇 幅來做具體的調整。 即使最擅⻑的模板只有⼀個,你的寫作技能也能得到提⾼,因為 它能讓你⾃信寫作,這是最重要的。 那麼,就請將本章介紹的4種模板變成⾃⼰的寫作武器吧。


第5章 實踐的第⼀步,從140字的SNS開始


寫作,從「⼀條狀態」開始 在SNS(社交平臺)上投稿是⼀種練習寫作的有效⽅式。理由之 ⼀在於它的便捷性,無論誰都可以⾃由投稿。 特別是推特,它把使⽤者投稿稱為「推⽂」,使⽤者只需輕輕⼀ 點,便能投稿成功,可⾒它是多麼⽅便。我們甚⾄可以說它是最適合 初學者的⼀個投稿平臺,因為只要有臺智慧⼿機就能輕鬆搞定⼀切。 推特的每條推⽂不能超過140個字,不到作⽂稿紙的⼀半。⽽這麼 短的篇幅可能僅夠傳達「⼀條資訊」,也就是⼀句話⽽已。 對字數的限制會讓⽂思泉湧的⼈不得不精簡內容,相反,搜尋枯 腸的⼈仍需通過新增內容來增⻑篇幅。但不管怎麼說,140字的字數限 制是去繁求簡、精練語⾔最好的練習⽅式。 假設要傳送⼀篇關於賀年卡的推⽂,你會怎麼寫呢?在我看來, 僅是圍繞寄不寄賀年卡這⼀個點就有好幾種寫法。 下⾯是兩篇範⽂。 ⽂章1 好像寄賀年卡和不寄賀年卡的⼈都有呢。 ⽂章2


⼜到了寄賀年卡的時候啦!我還在猶豫今年到底要不要 寄。⼤家是怎麼想的呀? ⽂章1是站在旁觀者的⽴場所寫的推⽂,⽂章2則是表達內⼼糾結 狀態的推⽂。作為推特投稿,這樣的內容完全⾜夠。但若想提⾼寫作 能⼒,不妨試著在推⽂中加⼊個⼈的⾒解或意⾒。 ⽂章3是帶有作者⾒解的推⽂。 ⽂章3 我決定從今年開始不再寄賀年卡。在這個⽤智慧⼿機和 SNS相互聯絡的時代,已經沒有必要在過年時特意⽤賀年卡慰 問彼此,必要的時候聯絡⼀下就可以了。 作者的想法、判斷,還有價值觀、哲學、思想這些東西,正是寫 作不可或缺的原動⼒。 如果希望⾃⼰的⽂章能夠打動讀者,那就請試著在⽂章中表達⾃ ⼰的內⼼感受和意⾒吧。


表達出「⾃⼰的感受」才能與眾不同 有⼈說:「我很想明確地表達出⾃⼰的感受或想法,但做起來好 難。」 我知道⼤家投稿前會變得敏感,會有類似於「這樣的內容寫出來 會不會招⼈討厭」「⾃⼰的意⾒是不是過於極端」等顧慮。 但你要知道,世間很多事並不能簡單⽤「好壞」來劃分。譬如 「喝酒」就是好處與壞處並存的。可能「你喜歡喝酒」,但也有⼀些 ⼈與你不同,他們「⾮常討厭酒」。如果太在意周圍⼈的意⾒,就會 失去⾃⼰的⽴場,也就無法從寫作中獲得快樂。 只有在懂得了不是什麼事都能⽤好壞劃分的基礎上再明確⾃⼰的 ⽴場,才能向讀者展現⾃⼰的「特⾊」,形成作者的「個⼈⾵格」。 下⾯就讓我們從喜歡酒和不喜歡酒這兩個⽴場來分別構思⼀篇⽂ 章吧。 ⽂章1 我喝酒就是為了卸下「理性」的枷鎖。理性之於⽣活固然 是必需的,但被其束縛的⼈⽣卻索然無味。⼀喝酒,我的腦海 會湧現出嶄新的想法,⼼裡會萌發挑戰⼈⽣的勇氣。


作為「打破⾃⼰外殼的⼯具」,酒是必不可少的。 ⽂章2 我不喝酒是因為聽說酒會降低⼈的智商。「每天喝酒=每 天有好幾個⼩時智商下降」。 在有限的⼈⽣裡,沒有⽐這更讓⼈悲傷的事情了。所以我 會選擇讀書或做些其他的事兒,將那幾個⼩時⽤於對⾃⼰未來 的投資。 ⽂章1是「喝酒派」的投稿,⽂章2是「不喝酒派」的投稿。這兩 篇⽂章的觀點⾮常明確,不管是⽂章1還是⽂章2,它們各⾃敘述的理 由都是能打動⼈⼼的。 那麼下⾯的⽂章3⼜如何呢? ⽂章3 喝酒既有好的⼀⾯⼜有壞的⼀⾯,我會根據⾝體狀況來決 定喝不喝。 不是說這篇⽂章不好,但單從沒有明確⽴場這⼀點來看,它是很 難打動讀者的。


想要⾯⾯俱到便少了⼈情味(當然,如果將⽴場中⽴或⾯⾯俱到 做到極致,也能形成⾃⼰的特⾊)。所以,即使說錯了也沒有關係, 在剛開始寫作時⼀定要明確⾃⼰的⽴場。 「明確⽴場應該會受到批判吧」,或許有⼈會為此⽽感到不安。 當然,不能說沒有這種可能,有些時候確實會受到反駁和批判。但 是,那些反駁和批判並不是對你這個⼈的否定。 還有⼈會因發表推⽂導致關注者減少⽽感到失落。要知道,推特 是個⾃媒體平臺,也就相當於「你⾃⼰的媒體」,如果你為了與周圍 保持⼀致⽽收斂個性,這樣做既是對⾃⼰的否定,也提⾼不了寫作能 ⼒。 與他⼈持不同意⾒或想法是很正常的事。過於在意他⼈想法的⼈ 能寫出來的無⾮是⼀些無關痛癢、平淡無奇的內容。⻑此以往,不能 暢所欲⾔的壓⼒會讓筆者失去寫作的樂趣,⽽讀者也不會覺得⽼⽣常 談的話題有什麼意思。 要想得到讀者的認同和共鳴,就必須真誠地表達⾃⼰的感受和意 ⾒。 網紅的推⽂之所以備受歡迎,也是因為他們寫的是⾃⼰的真情實 感。 雖然可能會因此失去⼀些粉絲,但從另⼀個⻆度來看,留下來的 才是⽀援你的忠實粉絲。


只要不是誹謗中傷或違背公序良俗的內容,無論寫什麼都是可以 的。但是,請真誠地表達⾃⼰的感受和意⾒。 也許有⼈會看不懂了,第3章不還說重要的是「要有禮物意識」 嗎?這裡怎麼⼜說要寫⾃⼰的感受和意⾒了呢? 這並不⽭盾。因為最厲害的寫作就是在明確表達⾃⼰的感受和意 ⾒的基礎上,洞悉讀者的需求,為⽬標讀者送上「禮物」。 本章會介紹⼀些表達⾃⼰感受或意⾒的⽅法,這是「⽤⽂章送禮 物」的前提。在能寫出⾃⼰的感受或意⾒之前,我們不妨暫時將「送 禮」的意識從⼤腦中移⾛。


找到最適合⾃⼰的搭配模板 我在第4章介紹了結論優先型模板。如果是⼀篇140字的推⽂,那 麼,在練習之初只需寫個「結論」就夠了。只寫「結論」的推⽂有助 於明確⾃⼰的感想和意⾒,是⼀種⾏之有效的練習寫作的⽅式。 我們要多加斟酌「只有結論」的推⽂的措辭。只有⽤詞精準,才 能準確地表達出⾃⼰的想法。⽐如最後那條推⽂的措辭——「不就是 預測能⼒嗎」——便可以⽤多種⽅式表達,請看下⾯的例⼦(每句話 都有微妙的差別)。


在適應了「只⽤結論」來明確表達感受或意⾒後,我們可以逐步 增加推⽂的⻑度。下⾯是從我的推特上摘選的幾種「推⽂的寫作模 式」。 ⽂章1 「休閒」和「閒」是不⼀樣的。「休閒」為⼼靈和⾝體帶 來能量,⽽「閒」帶來的只有不安和恐懼。 ⽂章2 擔⼼「⾃⼰跨不過去」⽽對牆壁⼼存畏懼的⼈啊,請你先 去牆腳看看吧。只有湊近了才會知道,那些看似牆壁的東西不 過是密集的臺階疊在⼀起給⼈的錯覺罷了。


這兩篇推⽂的結構都是結論搭配理由。如果讀完「理由」,讀者 能豁然開朗,那麼這篇推⽂就算成功。 ⽂章3 那些存在於⼤腦中的東西不過是些「煙霧」,⽽不是「想 法」。只有當你將它們說出來、寫出來,亦或是付諸⾏動後, 它們才能被稱為「想法」。 這篇推⽂是「否定×結論」的搭配。第⼀句的「否定」和第⼆句的 「結論」之間的落差使得結論更具吸引⼒。 ⽂章4 如果從沒寫過⽂章該怎麼辦?那就如實寫下「我沒有寫過 ⽂章」就可以了。 這篇投稿的結構是「提問×結論」。⼀開始的提問增加了讀者對答 案的期待。 ⽂章5


⽤納⾖搭配麵包的⼈很少,⽽⽤它搭配⽩⽶飯的⼈頗多。 我們可以說,事物的好壞會因搭配⽽改變。當事物往壞的⽅向 發展時,與其改變其本⾝,不如改變它的搭配。 這篇投稿是「例⼦×結論」的搭配,是通過例⼦引出結論的寫法。 上⾯的例句是⽤「納⾖的搭配」引出了「事物搭配」這⼀結論。 ⽂章6 當雜誌記者時,我常被告誡「寫稿時要當讀者都是傻 ⼦」。當然,這句話並不是其字⾯意思,⽽是說「要寫出所有 讀者都能看懂的⽂章」。 這篇投稿是「⼩故事×結論」的搭配,它適⽤於傳達⼩故事裡的經 驗教訓。 ⽂章7 ⼈⽣是應該繼續尋找「沒有的東西」,還是應該雕琢「已 有的東西」?這是個難題。


這篇投稿是「⽐較×提出問題」的搭配。只要它能引發讀者思考 「如果是⾃⼰會如何選擇」就算成功。可能有些讀者會去揣度作者的 ⽴場,但不管怎樣,只要能讓讀者就這個話題展開了思考,便是這段 ⽂字的魅⼒所在。 ⽂章8 昨晚妻⼦對我說:「⼩拓,我去買點⼩松菜,回頭你幫我 ⽤⼩松菜和⽔果榨杯果汁吧,我給你100⽇元。」什麼!100⽇ 元!把我當成了⼩學三年級的學⽣了嗎? ⽂章9 最近每天都和沉迷魯邦三世的⼥兒⼀起看《卡⾥奧斯特羅 之城》。我問⼥兒:「魯邦裡⾯你最喜歡誰?」⼥兒答道: 「錢形幸⼀!」這,這傢伙……⼀個初階⼊⾨者竟然已經達到 了魯邦⾼階粉的境界。 這兩篇投稿都是「⼩故事×感想」的搭配。從對⼩故事的感想或⾒ 解可以得知作者的個性。⽽⽂章8和⽂章9均屬吐槽⾵格,為的就是博 讀者⼀笑。


看了這麼多,最重要的還是要找出⾃⼰需要的、適合的才⾏。我 建議不妨各種都嘗試⼀下,從⽽選出最適合⾃⼰的。 隨著投稿經驗的增多,我們能得到「適合∕不適合」「有反應∕ 沒有反應」「越寫越開⼼∕越寫越無聊」「好寫∕不好寫」等的反 饋,於是也就能知道什麼樣的題⽬、什麼樣的⾵格適合⾃⼰。


以半徑5⽶內的事為寫作「素材」 想要寫出有新意的⽂章,⾸先要有「以半徑5⽶內的事為寫作素 材」的意識。 ⽐如,在談論教育問題時,雖然可以⽤「⽇本的教育體系 是……」這種概念化⽅式來聊「教育」這個話題,但這需要豐富的知 識和經驗,在這⼀點上,我們不可能⽐得過教育從業者或研究教育的 學者。 那麼,不如將⽬光投向以⾃⼰為圓⼼的半徑5⽶之內的範圍。⽐如 ⾃⼰⼩孩的教育問題,這是他⼈,包括教育從業者、學者等專業⼈⼠ 無從下筆的內容。我們可以以⾃⼰⼩孩的教育為切⼊⼝,繼⽽談論⽇ 本的教育體系。這樣,⼀篇有趣且具有說服⼒的⽂章就寫好了。 接下來,讓我們試著從「概念」(⽂章1)和「半徑5⽶內的素 材」(⽂章2)兩個⻆度各寫⼀篇⽂章。 ⽂章1 從政府統計的經濟發展指數來看,⽇本確實正處於⻑期的 經濟恢復期。但是,或許是受到通貨緊縮或⼈⼝減少的影響, ⺠眾並沒有感受到經濟的繁榮。有⼈說「安倍經濟政策」確實


有振興經濟的作⽤,但不得不提的是,該政策靠的是資料和多 ⽅調整,存在著巨⼤的⾵險。 ⽂章2 經常看到關於⽇本經濟很景氣的新聞,⽽我的⼯資卻沒有 任何增⻑的跡象(零花錢當然也沒有漲!),在⼩酒館也很少 看到頭上纏著領帶喝得很爽的⼈(笑),⽽且也看不出⼤家在 旅遊或購物上有多⼤⽅。當然,對500⽇元能吃上⼀頓午餐我是 很感激的,但這和經濟景氣應該不是⼀碼事吧?切⾝體會不到 的景氣算怎麼回事?真希望有⼀個根據國⺠的實際感受設定的 新指標。 「從概念切⼊」並⾮不可取,只是那樣寫出的內容偏抽象和專 業。如果不是相關⽅⾯的專家,很容易被視作「特⽴獨⾏的⼈」。當 然,也很容易暴露出⾃⼰學識的不⾜。 相反,另⼀篇⽂章則是站在普通市⺠的⻆度,列舉出「我的⼯ 資」「零花錢」「⼩酒館」「500⽇元的午餐」等半徑5⽶內的關鍵 詞。這些內容會讓讀者覺得真實,因⽽更容易引起⼤家的共鳴和理 解。


像這樣,寫「半徑5⽶內的素材」不僅取材容易,也更易引起讀者 的興趣,以及獲得讀者的反饋。⽽所謂的「半徑5⽶」其實就是作者的 切⾝體驗,以及作者的意⾒和主張。 再重複⼀遍,SNS其實就是⼀個「⾃媒體」。因此,你無須逞 強,讓⼤家看到媒體主⼈,也就是「作者」真實的⼀⾯才是最重要 的。 「半徑5⽶內」是別⼈無法邁⼊的神聖之地,這裡有很多別⼈寫不 了的素材,從這裡找到適合投稿的素材正是吸引讀者的訣竅。


事先了解SNS的特點 SNS上的投稿不同於學校要求提交的作⽂或論⽂,它既不必迎合⽼ 師的喜好,也無須按得⾼分的套路寫。 有時候三觀正確、條理井然的⽂章並不受讀者待⾒,反⽽視點獨 特、⽴意新穎的⽂章會備受好評。以下是SNS上的投稿傾向總結。 特別是認定「必須寫⼤道理」「必須三觀正確」的⼈要格外注 意,使⽤社交平臺的⼈⼀般對⼤道理、常識性⾔論都不感興趣。


當然,表格5-1裡的對⽐總結終究只是⼀個傾向。有些⼈的⾵格就 是「⼀本正經地談⼤道理」,⽽我們最應重視的就是「個⼈⾵格」。 在顧及這些傾向的同時展現「個⼈⾵格」,這才是最理想的。


提升語法和詞彙⽔平①注意「⼀⽂⼀義」 要⽤140字說清楚⼀件事,就必須將⽂章寫得通俗易懂。同時,為 了避免讀者誤解,我們要不斷提⾼「語法」「詞彙」等寫作基本功。 只要做好以下5點,⽂章就會從「難讀」變得「易讀」,從「難 懂」變成「易懂」。 ⾸先,寫作原則裡有⼀條叫「⼀⽂⼀義」。指的是⼀句話(以句 號結尾的句⼦)只寫⼀個資訊。句⼦裡的資訊越少,⼤腦需要處理的 資訊量也就越少,於是就能提⾼讀者對句⼦的理解。 那麼,請對⽐下⾯兩篇⽂章。 ⽂章1 週末去了久違的迪⼠尼樂園,因為⼈還是⼀如既往的多, 所以只好揮淚放棄最喜歡的⼩⼩世界,去玩了妻⼦喜歡的巨雷 ⼭,礦⼭列⾞從岩⽯廢坑疾馳⽽過的刺激感讓⼈欲罷不能,並 且因為我們坐的是列⾞最右前⽅的那個被稱為「驚險度⾼三 倍」的座位,以⾄於我被嚇得尖叫連連。 ⽂章2


週末去了久違的迪⼠尼樂園,⼈還是⼀如既往的多。不得 已我只好揮淚放棄最喜歡的「⼩⼩世界」,去坐了妻⼦喜歡的 「巨雷⼭」。礦⼭列⾞從岩⽯廢坑疾馳⽽過的刺激感讓⼈欲罷 不能!因為坐的是列⾞最右前⽅,⼀個被稱為「驚險度⾼三 倍」的座位,以⾄於我被嚇得尖叫連連。 讀下來感覺如何?是不是⽂章2讀起來更順暢? ⽂章1的作者可能寫得很盡興,但這樣寫會加⼤閱讀難度。⽂章整 段話只有最後⼀個句號,且全⽂超過120個字,包含了多條資訊。要釐 清這些資訊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多義」,意思就是⼀句話包含了多重資訊。閱讀理解能⼒ 差的⼈是很難讀懂這種⽂章的。⼀旦讀者感覺有難度就不會繼續讀下 去,甚⾄有可能不再讀你寫的⽂章。 ⽽⽂章2裡新增了句號和感嘆號,它們把⽂章分成了4⼩節。雖然 內容沒有什麼變化,卻容易讀得多了。 寫⽂章不是跑⾺拉松,它更像是⼀場接⼒賽。事情要⼀件⼀件 寫,寫好⼀件再寫下⼀件。不⽤著急。 另外,為了讓關鍵詞更加醒⽬,我給⽂章2裡的遊玩專案加了引 號,這也是⼀種讓⽂章更易閱讀的⽅法。


提升語法和詞彙⽔平②拉近主語和謂語的距離 ⽇語不同於英語,它是⼀⾨主語和謂語容易拉開距離的語⾔,這 也正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地⽅。[1]因為主語和謂語間隔太遠,會加⼤⽂ 章的理解難度。 我們來看看下⾯的⽂章1和⽂章2。 ⽂章1 本校按照顧問諮詢公司的指⽰,以提⾼在校學⽣滿意度為 ⽬的,針對成果資料化和各團體⼯作狀況開展了問卷調查。 ⽂章2 本校針對成果資料化和各團體⼯作狀況開展了問卷調查。 該調查是按照顧問諮詢公司的指⽰,以提⾼在校學⽣滿意度為 ⽬的⽽開展的。 怎麼樣?⽂章1中主語「本校」與謂語「開展了問卷調查」間隔頗 遠,這會讓⼈讀起來不耐煩,或許還會有⼈抱怨:「咦?這個學 校……到底做了什麼?快點說好不好!」甚⾄有⼈會因為缺乏耐性⽽ 中途棄⽂。


那麼我們再來看⽂章2。因為主謂語離得近,所以它⽐⽂章1要容 易理解得多。 ⽇語是⼀⾨稍不注意主謂語就會相隔很遠的語⾔,我們⼀定要時 刻留意主謂語間的距離。 直覺敏銳的⼈或許已經察覺到,「拉近主語和謂語的距離」這⼀ 原則與之前介紹的「⼀⽂⼀義」原則是密切相關的。為什麼這麼說 呢?因為⼀句話包含的意思越多,句⼦也就越⻑,主謂語就越容易分 離。也就是說,⼀⽂⼀義對拉近主謂語距離起著⾮常重要的作⽤。 [1] 漢語語法也存在這⼀問題,因此同樣適⽤本節⽅法。——編者注


提升語法和詞彙⽔平③不⽤多餘的表達和措辭 在第1章的「熱情書寫,冷靜修改」⼀節裡,我們著重講解了如何 刪除「多餘內容」,這⼀篇則想聊聊刪除多餘「詞語和措辭」的重要 性。 ⽇語這⾨語⾔,只要你願意,便可將⼀句話寫得無限⻑。⽐如, 「贊成」可以寫成「我想我會贊成」,或「正在朝著贊成的⽅向考 慮」。可問題是,這樣的表達並沒有特別的⽬的或作⽤,不過是空有 ⻑度,使⽂章變得冗⻑難懂罷了。 即便⽂章內容很好,但冗⻑的表達可能會讓讀者「不想再讀這個 ⼈的⽂章」。同時還需注意的是,⼈們往往會認為,將⼯作⽂書寫得 冗⻑的⼈都是「⼯作能⼒差」的⼈。 下⾯的兩篇⽂章寫的都是⿈⾦週的度假⽅式,你覺得哪篇讀起來 更舒服呢? ⽂章1 基本上,⿈⾦週期間,⽇本各地的道路和景點都是⼈⼭⼈ 海,⾮常擁擠。因此,我不會特意選這個時期出遊,今年亦是 如此。我打算在放假期間讀讀那本因⼯作繁忙⽽擱置的書,還 想去附近的公園,和好久沒⾒的⼩朋友們玩各種各樣的遊戲。


感覺怎麼樣?我想,⼤多數⼈都明⽩⽂章的意思,但會覺得「囉 唆」是吧。我試著刪除了「拐彎抹⻆的措辭」和「多餘的表達」,以 及「可有可無的修飾語(副詞和形容詞等)」,於是就有了下⾯的⽂ 章2。 ⽂章2 ⿈⾦週期間,⽇本各地的道路和景點都⾮常擁擠。因此, 我不會在這個時期出遠⾨。今年也打算在家裡讀讀平時沒時間 看的書,或者去附近的公園和⼩朋友們⼀起玩。 像這樣,在刪減掉四成內容後,⽂章變得簡潔易讀,不再給⼈囉 唆的感覺。 當然,也有⼈會想保留⼀部分刪減掉的內容。如果作者認為有保 留的價值,或者它的存在能達成某種⽬的,那就不妨將它保留下來。 反之,那些沒有特殊意義或⽬的的措辭和表達就沒有必要保留。 另外,我寫⽂章時會注意⽂章的「資訊密度」。我把多餘的表達 和措辭多的⽂章稱為「資訊密度低的⽂章」,⽽多餘的表達和措辭少 的則是「資訊密度⾼的⽂章」。能讓讀者受益更多的⾃然是後者。


新聞報道和雜誌專欄是⾼資訊密度的⽂章的代表。因為新聞報道 和雜誌專欄的篇幅有限,不允許寫多餘的內容,所以專業⼈⼠會嚴選 內容,斟酌並精簡措辭。這樣的寫作態度也適⽤於我們。 如果覺得「⾃⼰的⽂章資訊密度低」,那麼,你不僅要刪掉多餘 的內容,還應刪掉多餘的表達和措辭。 之所以推薦⼤家在推特上投稿,就是因為140字元的限制有利於提 升⼤家對內容、⽤詞、表達等各⽅⾯的把控能⼒。⽤有限的字數做清 晰的表達正是寫作的基礎。


提升語法和詞彙⽔平④要儘可能寫得具體 推特上的投稿要儘量「寫得具體」,模糊籠統的抽象表述或個⼈ 觀念很難傳遞出真情實感。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章1。 ⽂章1 新開的拉麵店不僅味道好,價格也合理。 可以想象,作者⼀定是很⾼興地寫下了這句話。但是,⽂中的信 息量並不能滿⾜讀者的需求。讀者讀完不禁會問:這是哪裡的拉麵 店?是哪種拉麵?價格「合理」指的是多少?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具 體地表述呢?下筆時需要注意哪些地⽅呢? ⽂章2 神保町(從A6出⼝步⾏3分鐘)新開的拉麵店「⾯所 KIKI」的「鹽拉麵」很好吃。這麼好吃才780⽇元⼀碗,價格真 的⾮常合理。 我把表達籠統的幾處改成了具體的詞。通過加⼊「神保町(從A6 出⼝步⾏3分鐘)」「⾯所KIKI」「鹽拉麵」「780⽇元⼀碗」等資


訊,這篇推⽂就變成了真正對讀者有⽤的內容。⼀定有讀者讀完後會 想:「真是感謝作者的分享,去神保町的時候⼀定要嚐嚐這家拉麵 店!」 那麼,如果想讓⽂章2的內容更為具體,我們還可以在哪些地⽅新 增資訊呢?請看下⾯的⽂章3。 ⽂章3 神保町(從A6出⼝步⾏3分鐘)新開的拉麵店「⾯所 KIKI」的「鹽拉麵」很好吃。⾃制的平卷⾯吸附住清淡的雞 湯,這種Q彈爽⼝的感覺讓⼈欲罷不能!這麼好吃才780⽇元⼀ 碗,價格真的⾮常合理。 ⽂章3⾥加⼊了對「鹽拉麵」味道的具體描寫,⽽⽂章1和⽂章2都 只是⽤了「好吃」⼀筆帶過。「好吃」⼆字並不能告訴讀者究竟為什 麼好吃,怎麼個好吃法,很難引起讀者的興趣。 相反,⽂章3裡有關於拉麵味道的具體描寫,這些⽂字能讓讀者聯 想出拉麵的美味(或許還會有⼈饞得直咽⼝⽔)。讀者們只有在得知 拉麵的具體味道後,才可能想要親⾃去嚐嚐。 這樣的具體描寫能帶來諸多好處,⽐如「能讓讀者更好地理解⽂ 章內容」「能引起讀者的興趣」,等等。


我把抽象⽂章和具體⽂章羅列在下⽅,僅供⼤家參考。並且請思 考,如果是你的話會怎麼寫? 僅僅只是⽤「數字」和「專有名詞」置換掉抽象的詞語和表達, ⽂章就清晰好懂得多了。


另外還需注意的是,不要漏掉任何讀者需要的資訊(切忌話沒說 到位),要完善對細節的描寫。即使⾃⼰覺得「不寫也無所謂」,但 畢竟還有很多讀者是「什麼都不知道的」「不瞭解背景和前提的」 「基礎知識不夠的」。我們要站在讀者的⽴場,把讀者需要的資訊具 體地寫出來。


寫給「⽐⾃⼰⽔平低的⼈」看 之前,我們講到了不擅⻑寫作的⼈⼤多都是因為對寫作有牴觸⼼ 理。 在此我還想說⼀個寫不出來的原因,那就是很多⼈覺得「⾃⼰不 會表達」「沒有值得分享的內容」。 但在我看來,所有⼈都是具備「表達能⼒」和「值得說給別⼈聽 的內容」的。⽐如,下⾯這些內容就都可以寫在社交平臺上。


Click to View FlipBook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