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這裡⾯應該總有⼀條適合你寫吧,如果沒有,那也許就是你 把寫作標準定得太⾼了,請不妨試著把⼼態放輕鬆⼀些。 難道說只有F1賽⾞⼿才有資格寫開⾞話題嗎?根本不是這樣。甚 ⾄都不必是20年以上⾞齡的⽼司機,即使是剛剛拿到駕照的新⼿司 機,只要他認為⾃⼰⾮常擅⻑側⽅停⾞,那麼他就有向不擅⻑的⼈分 享經驗的資格。 ⽽有資格寫烹飪內容的也不是隻有餐廳主廚,更不必是烹飪教室 的⽼師。對做不好味噌湯,以及不擅⻑做菜的⼈來說,能做出「家⼈ 公認的美味味噌湯」的媽媽⼿裡⼀定就有值得分享的做菜竅⾨。 事實上,「想看⽐⾃⼰更有經驗的⼈寫的⽂章」這樣的閱讀需求 不在少數。 因此,當你想在社交平臺上分享點什麼的時候,完全沒有必要⾮ 以某領域權威的⾝份來投稿,也不必有「有⼈⽐我更瞭解」「有⼈⽐ 我更擅⻑」「有⼈⽐我更有經驗」等顧慮。 專家寫的內容過於專業反⽽會讓讀者看不懂。所以不管⽔平如 何,你都有資格分享。因為你是寫給「⽐⾃⼰⽔平低的⼈」看的。
第6章 「寫作⼤腦」練習法
⽤150字說明⾝邊的事和物 在本書的最後,我還想介紹⼀種可以在閒暇或碎⽚時間輕鬆實踐 的寫作⽅法,我稱之為「寫作⼤腦練習法」。只要反覆實踐這個⽅ 法,便能輕鬆寫出好⽂章。 ⾸先是針對說明能⼒的練習。⽂章寫得好的⼈往往很擅⻑說明, 不是指標對難懂的專業術語的說明,⽽是指通俗易懂地解說眾所周知 的事物。⽽這項能⼒的提升與寫作能⼒的加強息息相關。 譬如,下⾯列舉的這些事物應該很多⼈都知道。 新聞∕汽⾞∕橘⼦∕珠穆朗瑪峰∕壽司∕⾜球∕冰箱∕新年∕琵 琶湖∕空調∕上班∕成⼈式∕四國∕Instagram∕M-1⼤賽[1]∕議員∕漫 畫∕⾵險企業∕錢包∕美容室∕稅收∕醫院∕領帶∕盂蘭盆會∕ YouTube投稿⼈ 如果要求你「分別⽤150字對每個詞做出說明」,你會怎麼做? 應該會有不少⼈覺得:「可真不知該如何解釋才好……」也有⼈ 會說:「汽⾞就是汽⾞,橘⼦就是橘⼦,四國就是四國啊!」或者就 寫:「汽⾞是⾏駛的交通⼯具。」「橘⼦是⽔果。」「四國是⽇本的 ⼀個⼤島嶼。」但這⼜起不到說明的作⽤。 對事物進⾏說明時需要「知識」和「語⾔」。也就是說,關鍵在 於是否擁有與之相關的知識儲備,以及是否具備⾜夠闡釋這些知識的
語⾔,也就是所謂的「詞彙量」。說明的⽔準取決於詞彙量的多少。 如果有這樣⼀道題:「請⽤150字說明‘四國’這個詞,且⽂中不能 有‘四國’⼆字。」那麼你會如何說明呢?
正如第2章所說,沒有素材便寫不出⽂章。所以,⾸先應該收集⽤ 以說明的必要資訊,並填寫⼊九宮格內。 如果⾃⼰不懂,還可以通過上網搜尋,查閱字典、書籍、雜誌, 或者向瞭解的⼈諮詢等途徑獲取需要的資訊。調查收集資訊也是寫作 練習的⼀環。 如果能收集到如表格6-1的資訊量,那麼寫⼀篇150字的⽂章便不在 話下了。 下⾯是⼀篇150字的說明⽂。 ⽂章 它是⾯積僅次於本州、九州、北海道的⽇本第四⼤島嶼, 位於本州西南⽅位,北臨瀨戶內海,南朝太平洋。它的名字源 於曾經的阿波國、贊岐國、伊予國、⼟佐國這四個國家(現在 的愛媛、⾹川、徳島、⾼知四縣)。它由本島以及400多個⼩島 組成,總⼈⼝數約為375萬⼈。弘法⼤師空海曾經修⾏過的88處 遺蹟,現因朝拜者聞名。 這不就寫出⼀篇要點俱全的說明⽂了嗎?這種練習⽅法既不要求 內容有趣,也不必加⼊原創內容,只要將題⽬清晰準確、通俗易懂地 解說出來就可以了。
請每天以150字為限,圍繞某⼀題⽬(關鍵詞)來練習寫作,什麼 題⽬都可以。譬如,「請⽤150字說明‘⾼速公路’,且⽂中不能有‘⾼速 公路’這4個字」「請⽤150字說明‘智慧⼿機’,且⽂中不能有‘智慧⼿ 機’這4個字」。 推薦你和家⼈朋友⼀起來練習,並互相檢查彼此的⽂章。在互動 中你會發現:「原來還可以這樣寫」「原來那樣寫能解說得更清 楚」,⽽這些發現會讓你擁有⼀個強⼤的「寫作⼤腦」。 當然,我寫這本書並不是要你什麼都寫,「成為⼀個雜學博 ⼠」,⽽應該優先⼯作或⽣活中常寫的題⽬(型別)。 如果你是服裝業的⼈,就解說與服裝相關的詞;如果你是IT界的 ⼈,就解說與IT相關的詞;如果你是專⾨寫和服部落格的博主,就解 說與和服相關的詞。像這樣,只要⽤⾃⼰常寫的詞語進⾏寫作練習, 便能更直觀地感受到寫作能⼒的提⾼。 [1] M-1⼤賽:由島⽥紳助企劃,吉本興業主辦的⽇本漫才⽐賽。——編者注
通過「九宮格近義詞轉換遊戲」增加詞彙量 詞彙量與寫作能⼒密切相關,想要提升寫作⽔平就必須增加詞彙 量,⽽「近義詞轉換」正是增加詞彙量的⽅法之⼀。
詞彙量多的⼈和詞彙量少的⼈所寫的⽂章在品質上是有明顯差別 的。 ⽐如,「親切的⼈」這個詞的近義詞有哪些呢?請試著在九宮格 ⾥將它們寫出來。 當然還有很多與之相近的表達,不同的物件適合不同的詞。⽂筆 好的⼈往往能瞬間想到這些近義詞,並從中選出最合適的。 表格6-3是「喜悅」的近義詞⽰範。
像這樣,先選定⼀個詞,然後試著寫出它的近義詞,近義詞多的 應該可以寫出10多個,最少也要寫出3〜4個。寫好後可以上網查《近 義詞辭典》,看是否還有別的表達⽅式。查閱《近義詞辭典》也是增 加詞彙量的⼿段之⼀。
以下是部分可作為「近義詞替換遊戲」的題⽬。我在每個題⽬後 ⾯寫了幾個近義詞,但應該還可以找到更多的詞,請務必試著寫寫 看。 可以讓在場的每個⼈依次說出⼀個近義詞,或者讓⼤家⽐賽,看3 分鐘內能寫出幾個。在和家⼈朋友玩遊戲的過程中找出近義詞,寓教 於樂。
通過「‘⽐如’遊戲」增加具體例⼦ 寫⽂章要有穿插「具體」和「抽象」的意識。 讀者很難對⼀篇抽象的⽂章有具體的印象,但也不能因此就說只 寫具體內容的⽂章就是好⽂章,因為如果⽂章太過具體,讀者也很難 抓住⽂章的「核⼼」和「本質」。只有平衡了⽂中的「抽象表達」和 「具體表達」,才算寫出了⼀篇易於閱讀、易於理解的好⽂章。 因此,我向⼤家推薦兩個遊戲,⼀個是「⽤‘⽐如’使內容具體化的 遊戲」,⼀個是「⽤‘也就是’使內容抽象化的遊戲」。 所謂的「⽤‘⽐如’使內容具體化的遊戲」,就是先決定⼀個抽象的 主題(詞語),然後⽤接續詞「⽐如」列舉出與主題相關的例項,讓 內容更為具體。 假設題⽬是「蔬菜」,那麼我們可以這樣寫:「⽐如,⽩蘿蔔、 胡蘿蔔、捲⼼菜、洋蔥、西紅柿。」 請看下⾯我列舉的「題⽬和具體例項」。
你可以將能想到的例⼦都寫出來,起碼要有5〜10條。另外,⽐起 ⼀個⼈,多⼈⼀起玩會更有氣氛,與此同時,你也能從別⼈的答案裡 獲得靈感,學到知識。 對⽐之下⼀⽬瞭然,有具體例⼦的⽂章會帶給讀者⾝臨其境的感 覺,應該有讀者眼前已經浮現出了⾃由⼥神像、萬⾥⻑城等畫⾯了 吧。
我們只要不斷練習「⽤‘⽐如’將內容具體化的遊戲」,慢慢就會習 慣性地往⽂章⾥加⼊具體例⼦。
通過「‘也就是’遊戲」掌握歸類能⼒ 「讓內容抽象化的‘也就是’遊戲」與上⼀篇「讓內容具體化的‘⽐ 如’遊戲」正好相反。它的遊戲規則是兩⼈⼀組,其中1⼈為出題者,當 他說完「魷⿂、⻘⿂、槍⿂、海鰻、紅⾙」等具體的⿂的種類後,另 ⼀個⼈回答:「也就是,壽司材料」(「壽司材料」這個詞⽐魷⿂、 槍⿂等⿂名要抽象⼀點)。 如果遊戲參與者多於兩⼈,那就⼀個⼈說具體的詞,其他⼈思考 抽象的總結詞。作答時既可以⼤家⼀起,也可以⽤搶答的⽅式。 當然,出題者必須要對「抽象詞」和「具體詞」⼼中有數(否則 就無法讓別⼈作答)。這麼說來,這個練習⽅法不僅對作答者,對出 題者也能起到很好的練習作⽤。 下⾯是將具體的詞抽象化的例⼦。
反覆練習「讓內容抽象化的‘也就是’遊戲」,能提⾼給事物歸類的 能⼒。 ⽐如,當眼前排列的是⼀些不同事物時,我們能習慣性地去關注 它們的共同點(或者說「本質」),這種習慣對寫作很有幫助。 接下來請⽐較下⾯兩篇⽂章。 ⽂章1
2018年上映的電影《波西⽶亞狂想曲》講述了主⼈公弗雷 迪·莫庫裡作為男同性戀的經歷。另外,同年上映的電影《性別 之戰》講述的是主⼈公⽐利·簡·⾦作為⼥同性戀的故事。我很受 感動。 ⽂章2 2018年的電影《波西⽶亞狂想曲》講述了主⼈公弗雷迪·莫 庫裡作為男同性戀的經歷。同年,另⼀部電影《性別之戰》上 映,它講述了主⼈公⽐利·簡·⾦作為⼥同性戀的故事。同時期上 映兩部同題材電影絕對不是偶然,體現了消除對LGBT群體的歧 視、增強對他們的法律保護的社會⾵潮已經步⼊正軌。電影在 為社會帶來娛樂的同時,也不聲不響地承擔著社會時事評論的 職責,這股俠氣讓我⾮常感動。 只寫了事實的⽂章1是⼀篇「沒有抽象內容的⽂章」。讀者的反應 ⼤概就是:「哦,這樣啊。」這段雖然描寫了具體內容,卻並沒有提 及現象之後的本質,讓⼈讀來很不盡興。讀不到⾔外之意的讀者不禁 會問:「所以呢?」「究竟哪裡讓⼈感動了?」 相反,⽂章2是⼀篇「有抽象內容的⽂章」,後半部分揭⽰了兩部 電影同時上映的意義(本質)。正是這段抽象的總結,才能讓讀者在
讀完⽂章後對作者的寫作觀點感同⾝受。 「讓內容抽象化的‘也就是’遊戲」並不是單純的「⽂字遊戲」,它 擔負著將視點從「蟲眼[1](具體)」提升到「⿃眼[2](抽象)」的作 ⽤。這個遊戲能提⾼⼈們發現事物共同點的能⼒和挖掘核⼼與本質的 能⼒。 ⽽「讓內容具體化的‘⽐如’遊戲」則是將視點從「⿃眼(抽象)」 下移到「蟲眼(具體)」。請⼤家結合兩種遊戲⼀起練習吧。 [1] 蟲眼:從微觀⻆度看問題。——譯者注 [2] ⿃眼:從巨集觀⻆度看問題。——譯者注
通過「指路遊戲」提⾼邏輯說明能⼒ 寫作要有「邏輯性」,也就是說「寫作要有條理」。寫作不同於 聊天,不能⽤表情、語氣以及動作來輔助表達,它的內涵是「落筆即 成」的,⽽「指路遊戲」就能讓寫作更有條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看 著地圖對起點到終點的路線做出說明。如果讀者能對照這份說明順利 到達終點,它就算得上是⼀篇正確且有條理的⽂章。接下來就讓我們 來練習⼀下吧,請看下⾯的地圖。
請⽤通俗易懂的語⾔介紹⼀下上圖起點(家)到終點(市政府) 的路線。
「不操之過急」是說清路線的竅⾨。⼀定要條理清晰並確保正確 地引導,⽐如先從A地引導到B地,然後從B地引導到C地,每次拐彎都 要註明「拐⻆處有什麼標誌」,這樣做可以避免遺漏重要的資訊。 當⼩學前⾯和⼩學後⾯都有道路時,只說「在⼩學那兒拐彎」會 讓讀者不知所措:「究竟是學校前⾯那條路,還是後⾯那條路?」所 以請務必寫清楚:「在⼩學前⾯那條路拐彎。」
另外,不僅要寫明在哪條路拐,還要註明是向左拐還是向右拐, ⽐如「在⼩學前⾯那條路往左拐」。下⾯是⼀篇範⽂。 範⽂ 出了家⾨向左⾛,穿過便利店前⾯的天橋,在藥店⼀側下 樓梯,此時藥店在你右⼿邊。然後⼀直順著⾺路往前⾛,在右 邊有警亭的⼗字路⼝右拐,然後在下⼀個⼗字路⼝(右⼿邊有 加油站)右拐。接著直⾛,經過左⼿邊的理髮店(⼩學前⾯) 後左拐,然後在下⼀個⼗字路⼝右拐。這時,你會看到左⼿邊 的公園,繼續⾛就是市政府的正⾨。 需要注意的是,⼀篇⽂章不能全是讀者不知道的內容,⽤未知解 釋未知。特別是說明⽂,已有知識有助於讀者對⽂章的正確性做出判 斷,所以,寫作時應適當加⼊讀者已知的內容。要想讓讀者正確地理 解⽂章內容,最重要的就是站在讀者⽴場,將⽂章寫得通俗易懂。因 為很可能作者爛熟於⼼的內容,讀者卻對它⼀無所知。⼈本就容易犯 錯,如果再將重要資訊省略不寫,很可能會導致讀者出現理解偏差。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寫作時⼀定要慎之⼜慎。 另外,下筆前先將路線⼝頭梳理⼀下也是⼀個不錯的⽅法。⼝頭 梳理相當於打草稿,會讓正式寫作順暢很多。
當然,這個⽅法也適⽤於其他型別的⽂章。「說出⼝」不僅能確 認⾃⼰的理解程度(包括確認是否有資訊不⾜的地⽅),還有助於勾 勒出⽂章的整體結構。 ⼤多數不擅⻑寫作的⼈平時⼤都不怎麼談及⾃⼰要寫的內容或主 題。反過來說,平時經常聊到的內容寫起來就會容易很多。覺得⾃⼰ 輸出困難的⼈,請務必在「寫」之前把內容「說」⼀遍,這樣可以提 ⾼寫作的速度和⽂章的準確度。 另外,除了「指路遊戲」,還有很多⽅式可以鍛鍊說明能⼒,以 下是我覺得可進⾏說明練習的題⽬,⼤家不妨⼀試。 無論選哪⼀個,都請先⼝頭說明,然後再將其寫成⽂章。只要能 讓讀完⽂章①的⼈想象出房間的佈局,讀完⽂章②的⼈做出那道菜,讀 完⽂章③的⼈聯想出照⽚中的畫⾯,那麼⽂章就算合格了。
在「模仿」中釋放出⾃⼰的魅⼒ 你想寫哪種⾵格的⽂章?這裡的「⾵格」是指作者獨特⽽鮮明的 格調。 譬如,⼯作彙報這類商務⽂章會⼒求避免個⼈⾵格,因為⼯作⽂ 書所追求的是簡明扼要、通俗易懂,誰寫都⼀個樣。相反,個⼈寫作 則是以形成個⼈⾵格為最⼤樂趣。 下⾯是4篇反對萬聖節在澀⾕集會的⽂章,請體會⼀下它們之間的 ⾵格差異。 ⽂章1 我會儘可能避開萬聖節去澀⾕。那天的澀⾕街頭烏煙瘴 氣,到處都是喝酒、cosplay的⼈。說實話我是有點害怕的,所 以那天我會選擇在家裡和家⼈悠閒度過。【平淡⾵格】 ⽂章2 我絕不會踏⼊萬聖節的澀⾕。在cosplay的⼈群裡,邪惡, 宛如⼀縷毒煙,肆意盤旋著。住在我⼼靈深處的那⽀⼩⼩⾃衛 隊早已敲響了「不準靠近」的警鐘。【語氣強硬的詩體】
⽂章3 萬聖節的澀⾕可不能靠近喲!有很多⼈原本只想去湊個熱 鬧,結果卻被cosplay⼈群推搡著墜⼊了⿊暗之中(笑),真的 是得不償失。【輕快⾃由的⾵格】 ⽂章4 萬聖節的澀⾕?那根本就是⽇本之恥。我是⾮常看不起那 些闊步街頭卻⼜毫無素質的cosplay團體的。我可不想被當成和 他們⼀樣的笨蛋,也不想和他們呼吸同⼀⽚空氣。【粗暴且居 ⾼臨下的⾵格】 不同的寫作⼿法,會讓讀者對作者⼈品以及⽂章內容產⽣全然不 同的印象,⽽不同的⾵格正是造成不同印象的根本。 談到寫作技巧,僅是「普通體」和「尊敬體」就能營造出完全不 同的⽂章氛圍。⽂章的⾵格正是由節奏、斷句、標點符號、⽤詞、平 假名⽚假名的⽐例及其區別使⽤等各種因素的交織融合所形成的。當 然,奠定其基礎的還是作者的價值觀、思想和哲學理念等。 要想形成⾃⼰的⾵格,可以先從模仿⾃⼰喜歡的作家的作品著 ⼿,通過研究⽂章,學習作家的⽤詞、節奏、⽂章結構等,這樣就有 助於形成⾃⼰的⾵格。
早在我當寫⼿時,曾被要求寫各種⾵格的⽂章,為此我模仿過古 今中外各種各樣的名家作品。 譬如,三島由紀夫的⽂學作品厚重莊嚴,椎名誠的遊記輕快⾃ 由,沢⽊耕太郎的紀實⽂學真實嚴肅,江國⾹織的隨筆溫柔清透,⼩ ⽥嶋隆的專欄諷刺和幽默交融,本⽥健的⾃我啟發類書籍通俗易懂, 花村萬⽉的⼩說則是情緒飽滿的獨⽩⾵格。 現在我們可以模仿的不只是作家,還有網路上受歡迎的博主、評 論家、網紅。 所謂的模仿,其實就是在⾃⼰的⼤腦內模擬體驗別⼈的腦回路。 ⽽我們吸收的不只是寫作⾵格,還有對⽅的思想、哲學理念、價值 觀、⼈⽣觀,等等。這也正是模仿有意思的地⽅。 也許會有⼈擔⼼,在模仿中所形成的⾵格會不會掩蓋掉「個⼈特 ⾊」?請絕對放⼼,那些因為模仿⽽消失的東西可能原本就稱不上 「個⼈特⾊」,只有在無數模仿中沉澱下來的才能被稱為「個⼈特 ⾊」。並且,只要你還在寫作,它就不會消失。相反,我們甚⾄可以 說,持續模仿有助於釋放出作者原本的魅⼒。
將寫作時間縮短兩成 請問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本以為「可以輕鬆搞定」的⼯ 作,結果卻是趕在截⽌⽇期前才倉促完成?並且,即使花費了⼤量的 時間,也不⾒得完成得有多好……這樣說沒錯吧? 「⼯作量會在允許時間內膨脹」——這種現象被稱為「帕⾦森定 律」。正因為如此,「帕⾦森定律」也被戲稱為「拖延法則」「偷懶 法則」等。 這個「帕⾦森定律」也可以⽤在寫作上。⽐如,如果要求員⼯在 次⽇的17點前提交報告,估計⼤多數⼈都是踩點完成。那要是截⽌時 間是15點呢?我想⼤家也⼀定會在15點前提交。並且,報告的品質也 不⾒得會⽐17點前提交的差,說不定短時間內精⼒⾼度集中所寫出來 的還會更好些。 是的,⼈的⼤腦會為了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加速運轉。 於是,寫作時就能更好地集中注意⼒,繼⽽⽂章的品質也會提⾼。 我的⾃⾝經驗也是如此。很多時候,時間越充⾜⼈反⽽越懶散, 注意⼒也會下降。 另⼀⽅⾯,當有嚴格的截⽌⽇期的規定時,我們反⽽會超⽔平發 揮。為了激發出「⼈的應激反應」,縮短規定時間是最有效的⽅法。 因此,我建議「將寫作時間縮短兩成」。
像這樣,縮短兩成的寫作時間不僅能加快寫作速度,說不定還能 提⾼⽂章品質。 或許剛開始難免超時(被「習慣」拖了後腿),但只要堅持練 習,注意⼒就能逐漸提⾼。
樹⽴實踐「PDCA」的意識 也許你對「PDCA」略有⽿聞。作為業務流程的管理⽅法,它常被 應⽤於⼯作當中。 ①計劃(Plan)→②執⾏(Do)→③檢查(Check)→④改善(Act) 周⽽復始的「PDCA」迴圈能不斷提⾼⼯作精準度。它雖然常被應 ⽤於⼯作,但卻很少有⼈將其應⽤於寫作。⽽本書所介紹的正是 「PDCA迴圈在寫作中的應⽤」,應⽤⽅法有兩種。 ①是寫作前的準備,②是「熱情」寫作的部分,③和④是「冷靜」 修改的部分。 ⽽「PDCA」的第2個應⽤⽅法則要求更⾼⼀些。
「應⽤⽅法2」是為了達成寫作⽬的⽽執⾏的。可以說,它裡⾯的 ②包括了「應⽤⽅法1」裡的①〜④。也就是說,「應⽤⽅法1」裡收集 資訊和寫⽂章等⾏為只是達成寫作⽬的部分途徑。只有對整個流程不 斷地檢查和改善,才能達成寫作⽬的。
但是,很少有⼈會在⽂章寫好並公開(提交)後對其再度進⾏檢 查。 那些順利達成了寫作⽬的的⽂章倒還好,但很多⼈對沒能達成⽬ 的的⽂章也沒有太⼤反應,並沒有再去檢查和改善。 如果沒能獲得預期的效果,那就⼀定是某個地⽅存在問題。要想 提⾼寫作能⼒,最重要的就是每次都要弄清楚問題出在了哪裡。
當然,有時我們無法完全弄清問題存在的根源,有些問題甚⾄是 由綜合性原因導致的。話雖這樣說,我們也不能不去查詢原因,否則 永遠都寫不出「達成⽬的的好⽂章」。 查詢原因的最佳辦法是獲得⽬標讀者的反饋。如果是⼀篇為了募 集參加者的⽂章,只要瞭解⼈們「為什麼不想參加」,就能做出相應 的對策。
如果不能直接獲得⽬標讀者的反饋,那麼⽬標讀者以外的⼈的反 饋也可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只有他⼈才能察覺到⾃⼰不曾在意 的地⽅。聽取他⼈意⾒是提⾼寫作能⼒的關鍵。 可能受他⼈評點會不太好受,但我們應該⼼懷感激。畢竟,只有 認識到「不⾜」才能對其修正,否則我們將永遠重複同樣的錯誤。這 樣想來真的好嚇⼈!當然,別⼈的意⾒終究只能作為參考,最終還是 得靠⾃⼰來提出修正⽅案,「補充令⼈信服的依據」「調整⽂章內容 的順序」「更換‘禮物’」「更換⽤詞」或是「調整標題」,等等。 將PDCA迴圈應⽤於寫作,⽂章品質便能得到⾶躍式提⾼。改善 「不完善的地⽅」,並從中吸取經驗教訓——這不僅是寫作中⾮常重 要的⼀環,也是⼈的成⻑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過程。正在閱讀本書的你 ⼀定希望⾃⼰能寫出⼀⼿好⽂章的吧?那麼,就請為了你的「好⽂ 章」⽽靈活應⽤「PDCA」迴圈吧。
每天寫下3個好訊息 到這裡,本書已經介紹了許多寫作技巧,但只有動筆寫時才會發 現,⽂章不僅是給讀者,也會給⾃⼰的內⼼帶來很⼤的影響。 ⽐如,如果你的筆記本上寫的都是「我是個沒⽤的⼈」「我什麼 也做不了」「我是個傻⼦」「⼈⽣真無聊」等消極內容(不平、不 滿、抱怨等),那麼現實也會隨之變得消極。 其中原理我在第2章的「九宮格資訊收集法」裡曾提到過,「寫」 這個舉動就好⽐「安裝天線」,如果安裝的是接收消極訊號的天線, 那麼就會接收消極的想法和現實。 這和說別⼈壞話、誹謗中傷他⼈是⼀樣的。「不會原諒那個傢 伙」「那傢伙真是個傻⼦」「最討厭那個傢伙了」……把別⼈寫得越 不堪,接收的訊息就越消極,消極的現實也就越聚越多。 道理很簡單,所想即所得。 並且,寫下的內容會滲透到我們的「潛意識」裡。有這樣⼀種說 法,主觀可控的「顯意識」與主觀不可控的「潛意識」的⽐例是 「3∶97」。如果潛意識認為「我不⾏」,那麼,即使顯意識覺得「我可 以」,最終也會是潛意識獲勝(並且是壓倒性勝利),因為⼈時刻都 處於潛意識的控制之下。
另外,據說⼤腦其實並不能分辨「⼈稱」。所以,即使寫下的是 「某某部⻑是個傻⼦」,反映到⼤腦裡的可能是「我是個傻⼦」。 也就是說,雖然寫別⼈壞話的那⼀刻會很爽,但「傻⼦」這個資 訊會滲透到作者本⼈的潛意識,最終傷及⾃⼰。不管怎樣,我們不能 ⼩覷語⾔的⼒量。 在這裡給⼤家推薦⼀個⽅法,那就是「每天寫下3個好訊息」。所 謂的好訊息,就是「對你有益的事」「讓你⾼興的事」「讓你感動∕ ⼼懷感激的事」,等等。 可能有⼈會說「每天根本沒有3個好訊息」。之所以會這樣想,不 過是他們對「好訊息」的定義太嚴格罷了。好訊息不分⼤⼩,覺得沒 有好訊息的⼈不妨降低⼀下標準。
每天寫下3個好訊息,就等於在⼤腦裡不斷地安裝收集積極資訊的 天線。 說起來,「寫好訊息」這個意識本⾝就是⼀個訊號很強的天線。 只要持續保持這個意識,好訊息就會紛⾄沓來,有⼈甚⾄會驚訝地發 現「真沒想到⾃⼰⾝邊竟然有這麼多好訊息」。
⾃我啟發的技巧裡最有名且最有效的就是「思考現實化」。即便 只是在腦海中想到⼀些「好訊息」也會有⼀定的現實效果,寫下來的 效果則還要翻幾倍,甚⾄是幾⼗倍。 通過「寫出來=視覺化」建⽴起強有⼒的資訊收集天線,與此同 時,積極的意識會不斷向思維深處拓展,更廣地滲⼊⼈的潛意識裡。 這樣,寫作不僅可以傳遞給他⼈資訊,也成為讓⾃⼰積極成⻑的 有效⽅法之⼀。 當然,是否採⽤「每天寫下3個好訊息」的⽅法完全取決於你⾃ ⼰。如果你「對⾃⼰的⽣活現狀不滿」「想讓⾃⼰有所改變,收穫成 ⻑」,建議你嘗試⼀下。
為5年後的⾃⼰寫份「未來簡介」 還有⼀項⼯作,如果和「每天寫出3個好訊息」⼀起做的話,你的 ⼈⽣將發⽣巨⼤的改變。這項⼯作就是「為5年後的⾃⼰寫份‘未來簡 介’」。 通常來說,「簡介」寫的是過去的經歷和當下正參與的活動,⽽ 這個「未來簡介」寫的卻是5年後的⾃⼰。雖說是「未來」,但並不是 簡單的「預想」或「推測」。它的獨到之處就是執筆時要假設⾃⼰正 ⾝處未來。 這裡有⼀點需要注意:千萬不能寫5年後可預⾒的⼤概率會達成的 ⾃⼰。 ⽐如,像「現在是主任,順利的話,5年後會被升任為主管」這種 情況,就沒有必要特意寫⼀份「未來簡介」。寫可以預⾒的內容就如 同在鋪好的軌道上⾏⾛,並不會讓⼈⽣髮⽣巨⼤的改變。 未來簡介裡要寫的應該是5年後理想的你。 假設現在你來到了5年後,請在腦海中想象出⾃⼰最理想的樣⼦。 不要設任何限制,包括⾦錢、場所、⼈、資質等。不要想太多,不⽤ 害羞和客氣。 在設想好理想的⾃⼰後,就可以動筆寫了。
「認定××吉尼斯世界紀錄」「通過了司法考試」「住在港區塔樓 公寓的頂樓」「在輕井澤、夏威夷還有洛杉磯都擁有別墅」「⾸次當 選眾議院議員」「到劍橋⼤學留學」「戀愛修成正果,和××結婚」 「決定乘坐⺠間宇宙⾶船去宇宙」「託業考了990分」「⾃⼰創業開公 司,3年內成⻑為年收⼊5億⽇元的企業」……任何內容都可以。 覺得⾃⼰「不會寫那些空話」的⼈,他們持有的這種成⾒早已在 潛意識裡根深蒂固。請卸下所有的約束,去暢想⾃⼰理想的未來吧。 為此,我寫了⼀篇5年後的⾃我簡介,僅供參考。 ⽂章 ⾃2019年出版的《九宮格寫作法》(綜合法令出版)銷量 破百萬以來,我每年都會出版5本書籍,迄今為⽌共計50餘本, 累計銷量超過500萬冊,並被全球30個國家翻譯出版。我擔任講 師的「superwriter培訓講座(3DAYS)」以中國為據點,每年 在世界各地舉辦約30次講座。 現在的我常常往返於輕井澤的原⽊⾵格的家,以及位於⿓ ⽬島、巴厘島的別墅之間,依然從事著熱愛的寫作、演講事 業。 2024年出版的《獵⼈四重奏》跨越了兒童⼩說的類別,⾸ 次榮獲直樹獎。同年,我創辦的國際寫作⼤學被聯合國認定為
⽰範校,它以「傳遞、共攜」為理念,以亞洲為據點,在全球 25個國家設⽴了分校。 另外,我所屬的樂隊2020年正式發⾏單曲《唱響展覽 館》,並創下了全球累計下載1000萬次的記錄,同年樂隊⾸次 登上了紅⽩歌會的舞臺。 我的妻⼦是獲得Women of The Year 2021 「⼥性⽣活規劃 諮詢師」稱號的⼭⼝朋⼦,⼥兒是因2022年發表的論⽂《美可 以⽤公式表達》⽽成為了話題⼈物的⼭⼝桃果。 我的愛好是跑⾺拉松。除了東京⾺拉松和檀⾹⼭⾺拉松, 我還跑完了紐約·城市⾺拉松,現在正在計劃從2025年起進⾏⼀ 次以「世界村」為主題的環球旅⾏。 同時我還被⽇本⽂部科學省認定為特別顧問。 雖然連我⾃⼰都覺得,這篇簡介未免過於天⾺⾏空,但這樣寫是 沒有問題的。(如果你覺得「內容還有些保守」那就更棒了) 說實話,我並不想把⾃⼰的未來簡介放到書中來,因為它可能會 限制你的⾃由發揮。請不要被我的未來簡介束縛了想象,盡情地去描 繪理想的⾃⼰吧。 說到寫未來簡介,這裡有兩個關鍵,⼀個是「設想⾃⼰就是理想 中的那個⼈」,另⼀個是「要寫得具體」。
誰也不會對5年後的你指指點點,請儘可能真實地將想象寫出來, 並盡情體會寫作給我們帶來的「興奮」「愉悅」和「充實」吧。 你是不是在笑著寫未來簡介呢?如果沒有,要麼就是你過於剋制 ⾃⼰,要麼就是你對⾃⼰理想的未來持懷疑態度。寫未來簡介時必須 放下⼀切「懷疑」,當你放下約束,能笑著去寫時,就能寫出真正有 效果的未來簡介了。 你應該聽過「⾃我印象」這個詞吧,所謂的⾃我印象指的是「⾃ ⼰對⾃⼰的印象」。它⼤致分為兩種,如果⾃我印象差,便會覺得⾃ ⼰「做不到」「不⾏」「是個笨蛋」;如果⾃我印象好,便會覺得⾃ ⼰「可以」「很厲害」「有才能」。 只要將5年後的未來簡介內容輸⼊⾃⼰的潛意識裡,⾃我印象就會 逐漸變好。並且為了讓其效果最⼤化,請每天⼤聲朗讀你所寫的內 容,並將它放置在⽬之所及的地⽅(也可以將它寫在隨⾝攜帶的筆記 本上)。 ⽂章1 電影《攝影機不要停!》實在太精彩了!因為看到SNS上 有很多好評,⽽且電視上也將其作為話題電影報道過,所以看 之前我就⾮常期待。但是,電影的精彩程度還是遠遠超出了我 的預期。
其實這部電影是⽤300萬⽇元的超低預算拍攝的,導演上 ⽥慎⼀郎和演員們都沒有名氣,據說它是電影學校某個興趣⼩ 組的拍攝作業。 因為會劇透,所以不⽅便多寫,但這部看似恐怖驚悚的電 影……最後會有個⼤反轉。這既是⼀部激情描寫電影幕後、充 滿⼈性、讓⼈感動的電影,⼜是⼀部充滿喜劇元素的群像劇。 這部電影可分為兩⼤部分。前半段⼀鏡到底,時⻑37分 鐘,看得⼈⼼驚膽戰;⽽描寫電影幕後製作的後半段卻是笑點 不斷,在愉快的氛圍中收回伏筆。看著⼤螢幕裡滿⾝都是泥和 ⾎的⼈們,觀眾被他們對電影和家⼈的愛深深感動……給⼈⼀ 段不可思議的觀影體驗。(笑) ⽽最觸動我內⼼的是,每個⻆⾊在拍攝現場認真對待⼯作 和⽣活,並得以成⻑的情景。⼀般來說,⼈是不可能在37分鐘 內有所改變和成⻑的——這也是社會常識。但是,他們做到 了。 因為會劇透不⽅便多寫,但劇中劇最後有⼀個場景是全體 演員共同做了「⼀件事」。看到他們團結⼀致的樣⼦,我的眼 淚情不⾃禁地流了下來,這是讓我笑著哭的⼀幕。 另外,「放棄就會功虧⼀簣」是貫穿電影始終的精神,這 也體現在了電影標題裡。不僅是電影製作,不管做什麼,要想
得出好結果,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放棄。 算上拍攝這部電影的現實世界,這個劇本實際⼀共有四重 構造,⾮常複雜,但為了讓觀眾容易理解,它在很多地⽅做了 處理。 這是⼀部精彩程度遠超其製作成本的傑作。因為忽略了好幾處伏 筆,我還想再去看⼀次。 如果想到了更加理想的未來,請隨時更新簡介內容。有⼀天你會 發現,⾃⼰⼈⽣正朝著⾃⼰所寫的那樣轉變著。通過寫作,你⼀定會 成為「你想成為的⼈」。 寫⽂章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送給讀者禮物的⼼情。那麼「未來簡 介」是送給誰的禮物呢?是的,正是你⾃⼰。 在寫未來簡介時,請送給作為讀者的你⼀份最好的禮物吧。
畢業題:⽤「九宮格⾃問⾃答法」寫⼀篇影評 好了,到這裡本書也已接近尾聲。最後,就⽤本書提到的知識點 來寫篇影評吧,「九宮格⾃問⾃答法」對寫評論也是很有幫助的。 ⽐如要寫⼀篇關於2018年的話題電影《攝影機不要停!》的影 評,假設這是⼀篇博⽂,請開始⾃問⾃答。 接下來免不了會劇透電影內容,請打算看這部電影的讀者朋友們 注意。 在下⾴的表格6-5中⾃問1〜4是基礎問題,之後是鏟⼦問題。當 然,這些都只是列舉的例⼦,除此之外還可以提出很多問題,⽐如 「哪個演員最引⼈注⽬?」「喜歡哪句臺詞?」「想向哪些⼈推薦這 部電影?」等。你可以根據⾃⼰的需要以及⽂章篇幅提出有⽤的問 題。
同時,我們要儘可能具體地寫出⾃問的回答。⽐如,作為⾃問3 「導演和演員是誰」的回答,僅僅寫「導演和演員都沒有名氣」是不 夠的。 我把「據說它是某電影製⽚學校興趣⼩組所拍攝的作品」這個內 幕也寫⼊了⾃問3的回答裡,這是我在網上查到的。當資訊不⾜時,可 以通過「讀書」「網上檢索」「向別⼈打聽」「親⾝體驗」等⽅式收 集外部資訊。 ⽂章1 電影《攝影機不要停!》實在太精彩了!因為看到SNS上 有很多好評,⽽且電視上也將其作為話題電影報道過,所以看 之前我就⾮常期待。但是,電影的精彩程度還是遠遠超出了我 的預期。 其實這部電影是⽤300萬⽇元的超低預算拍攝的,導演上⽥ 慎⼀郎和演員們都沒有名氣,據說它是電影學校某個興趣⼩組 的拍攝作業。 因為會劇透,所以不⽅便多寫,但這部看似恐怖驚悚的電 影……最後會有個⼤反轉。這既是⼀部激情描寫電影幕後、充 滿⼈性、讓⼈感動的電影,⼜是⼀部充滿喜劇元素的群像劇。
這部電影可分為兩⼤部分。前半段⼀鏡到底,時⻑37分 鐘,看得⼈⼼驚膽戰;⽽描寫電影幕後製作的後半段卻是笑點 不斷,在愉快的氛圍中收回伏筆。看著⼤螢幕裡滿⾝都是泥和 ⾎的⼈們,觀眾被他們對電影和家⼈的愛深深感動……給⼈⼀ 段不可思議的觀影體驗。(笑) ⽽最觸動我內⼼的是,每個⻆⾊在拍攝現場認真對待⼯作 和⽣活,並得以成⻑的情景。⼀般來說,⼈是不可能在37分鐘 內有所改變和成⻑的——這也是社會常識。但是,他們做到 了。 因為會劇透不⽅便多寫,但劇中劇最後有⼀個場景是全體 演員共同做了「⼀件事」。看到他們團結⼀致的樣⼦,我的眼 淚情不⾃禁地流了下來,這是讓我笑著哭的⼀幕。 另外,「放棄就會功虧⼀簣」是貫穿電影始終的精神,這 也體現在了電影標題裡。不僅是電影製作,不管做什麼,要想 得出好結果,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放棄。 算上拍攝這部電影的現實世界,這個劇本實際⼀共有四重 構造,⾮常複雜,但為了讓觀眾容易理解,它在很多地⽅做了 處理。 這是⼀部精彩程度遠超其製作成本的傑作。因為忽略了好 幾處伏筆,我還想再去看⼀次。
當然,在寫作過程中,我們也會寫⼀些「臨時想到的事」「原本 不想寫的事」。「寫」時常會激發出新的「想法」「發現」「突然想 到的內容」也是編織⽂章的重要資訊。所以,這⼀階段請不要放掉任 何資訊,要抓住⼀切。 接下來,再讓我們「冷靜」地修改⼀下上⾯那篇⽂章。 ⽂章2 電影《攝影機不要停!》實在太棒了!其精彩程度遠遠超 出了我的預期。雖然是⼀部以300萬⽇元的超低預算製作的電 影,但它的感⼈程度卻絲毫不遜⾊於好萊塢的⼤製作。 ⼀鏡到底的前37分鐘著實讓⼈捏了⼀把汗,⽽描寫這37分 鐘製作內幕的後半段卻是在笑點頻發中收回伏筆。觀眾被⼤熒 幕裡渾⾝沾滿⾎和泥,卻深愛著電影和家⼈的⼈們深深感 動……它給⼈⼀段不可思議的觀影體驗。(笑) 每個⻆⾊都在拍攝現場認真對待⼯作和⽣活並收穫成⻑, 這樣的情節深深觸動了我。 劇中劇的最後,劇組全體⼈員為了「同⼀件事」⽽努⼒的 場景,更讓我淚流滿⾯。讓我笑著哭的劇情這還是第⼀個。
⽽貫穿電影始終的是「放棄就會功虧⼀簣」的精神。因為 錯過了好幾處伏筆,所以我打算再去看⼀次。 我刪減了近⼀半的篇幅(在刪減過程中修改了⽤詞,調整了順序 等)。調整之後讀起來會⽐⽂章1順暢。 總之,⼈們總是想將「想寫的內容」全部寫⼊⽂章中,但結果就 是不少⽂章最終變成了⼀篇冗⻑乏味的流⽔賬。 雖然剛開始寫時還看不出問題,但是為了讓讀者讀起來不「費 勁」,我們要拿出利落剪掉「枝葉」的勇氣。 最重要的是要掌握按要求⾃由調整⽂章篇幅的能⼒。⽂章2⼤約是 300個字,但有時我們需要按照要求將其擴充到700字以上,或者精簡 到150個字以內。 特別是必須增⻑篇幅時,我們要預先增加⾃問⾃答的數量,以便 輸出⾜夠的資訊。 在提鏟⼦問題時,我們要時刻思考「送什麼樣的禮物能讓對⽅⾼ 興」。如果能提出找到禮物的必要問題,不就能寫出讓⼈回味無窮、 興趣盎然的⽂章了嗎?
結 語 想問看完這本書的你⼀個問題:本書在你的⼤腦和內⼼中留下了 什麼?答案肯定是因⼈⽽異的。因為正如書中所說,你想要的決定了 你能得到的。 「想知道如何獲得寫作素材」「想知道如何能流暢地寫作」「想 知道如何構建出好的⽂章結構」「想知道⽂章的作⽤」「想知道如何 靈活運⽤九宮格」,等等,不管你想要的是什麼,我想你應該已經找 到了想要的「答案」。 因為「想要」代表「有這個意識」,這也就意味著會設定相應的 「天線」來接收相應的資訊。 如果⽤⼀句話來概括九宮格的意義,那就是「能確切地將資訊內 化為⾃⼰的東西」。無論是⾃問⾃答,還是收集資訊、篩選已有資 訊,只要填好九宮格,就能將資訊視覺化。⽽這些被視覺化的「資 訊」可都是「價值千⾦」,它們⼀定會對你的寫作有所幫助。 懂得⽤九宮格獲取必需「資訊」的⼈是無敵的,因為他們不僅能 擺脫「寫不出」的煩惱,還能將寫作作為武器,拓展⾃⼰的⼈⽣。 作為作者,沒有⽐聽到你說「現在想要寫篇⽂章」更⾼興的事 了。
⽂章不僅是向他⼈傳遞資訊和想法的⼯具,也是與⼈溝通的⼯ 具。同時,它還是直⾯⾃⼰、與⾃我溝通的⼯具。 寫作能讓⼈們更好地瞭解⾃⼰,瞭解如何實現⾃⼰的⽬標和夢 想,從⽽更有可能實現⾃⼰的⽬標和夢想;寫作還能為他⼈做貢獻, 從⽽受到⼤家的尊重和信任;最令⼈興奮的是,我們⾃⼰也會在這個 過程中繼續成⻑(無⼀例外)。 請相信,你的⼿裡早已握有強⼤的「寫作」武器,請每天認真地 提升你運⽤這⼀武器的能⼒吧。 最後,要感謝從我開始計劃寫這本書起就⼀直給予我合理建議的 ⼤島永理乃編輯。 同時,⾮常榮幸能獲得暢銷書作者樺沢紫苑⽼師的推薦,藉此機 會向您致謝! 還有,請允許我向最愛的家⼈——我的妻⼦朋⼦和⼥兒桃果表⽰ 感謝,謝謝你們⼀直以來的⽀援。 那麼合上這本書後,你會做什麼呢?或許你可以在筆記本上畫上 ⼀個九宮格。 2019年4⽉ ⼭⼝拓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