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新翼 湯蕭樓
A Whole New Wing Tong Siu Building
2
2
目錄
校長的話 4 感恩.感動
黃桂玲校長
2022-2023年度全體教師合照 5 Our Uniqueness 7
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教育基金主席 8
謝錦添博士 港大同學會小學校董感言
港大同學會小學校監 9 10周年校慶回顧
Celebrating our School’s 20th Anniversary
羅鄧艷文博士
辦學理念 10 《一群家長的宣言-
我們對香港教育的願望》
15周年校慶回顧 20周年校慶回顧 20周年校慶徵文比賽 20周年校慶標誌設計比賽 我們的新翼 新翼校舍命名
校徽、校訓及校歌 12 四大基石及學校使命 14 新翼頌
20周年影片 QR Code
成長摘要 16
新翼設施 21
港大同學會小學管理委員會首任主席 22 一個引以為傲的決定
楊佰成先生
港大同學會小學2002-2023年度校董會 24
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教育基金及
29
32 34 36 46 51 54 56 58
7
20周年校慶 擴建新翼計劃簽約及 新翼籌款 新翼平頂禮 活動花絮 動土儀式2017 2018 2019
新翼頌
A Whole New Wing
A Quality School 59 with Happy and Responsible Learners
We Love 關愛篇 60 We Learn 勤學篇 66 We Shine 閃耀篇 73 Our Positive Education 84
Our Unity
中小一條龍 家校同行 畢業生校友 專業教師團隊 學校與社會結合
89
90
92 108 120 156
59
港大同學會 正向教育2020
An Encapsulation of Our Best 2022
3
3
89
校長的話
感恩.感動
黃桂玲校長
港大同學會小學自2002年創校,不經不覺就經歷20多個 學年。從創校至今,學校一直致力提供優質全人教育,培養活 潑、好學、思辨、創新的孩子。在香港 大學畢業同學會教育基金和歷任校董的 領導下,教職員團隊以專業和熱誠培育 孩子成長,還有家長和社會人士的支 持,讓在學校成長的歲月中,建立了我 們的特色;同時也見證過去16屆畢業生
的成長,實在感恩!
學校原定在2022年四月舉行二十周 年慶祝活動,因疫情的緣故延至十一月 舉行。校慶活動以Uniqueness獨特性和Unity團結為主題,一 方面藉此向社會人士和持分者展示學校的特色,如:活潑自信 的學生、堅實的家校合作、廣闊而均衡的課程、探究式學習、 正向教育、閱讀學習、多元化學習經歷、班級經營和設計獨特 的新翼等;另一方面藉校慶座談會凝聚歷屆校友和家長,基金 會成員和不同持分者。透過討論、回顧、分享(尤其是校友和 家長的分享),鞏固了我們的教育信念,肯定了過去的工作和
努力;同時也督促了學校未來的發展。實在感動!
相比百年老校,二十年的經驗還是很膚淺,唯趁此值得 感恩和感動的時刻,我們以此特刊作為學校發展一個階段的小 結,願我們「港同人」更發揮「港同心」,繼續支持學校迎接 未來的機遇和挑戰!
4
4
2022-2023年度全體教師合照
5
6
7
7
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教育基金主席
謝錦添博士
欣逢港大同學會小學二十周年校慶,我謹此祝願各位小 朋友學業蒸蒸日上。特別誠懇地向努力在前線的老師及其他 教育工作支援者致敬,祝大家工作滿足,生活愉快。
教育首先是令人高興之事。無論在任何 崗位,我想大家最滿足之時刻可能是看見小 朋友愉快地掌握了新知識,學會了一些新技 能,弄明白了一些道理。應用上了,又天天 的進步起來。讓我們感到日夜操勞的心血沒 有白費!
教育亦是不大容易的事。還記得數十年 前當老師的滋味!一天六、七節課與年青的 學生探究學問,討論心得。夠累了,晚上還 要備課,修改作業,處理學生問題,準備課外活動等等。真 的忙到不可開交,說「不亦樂乎」是否有點違心呢?
但教育是人影響人的工作。無論科技如何發達,教師 的個人影響真的無法取代。其個人氣質、學養、儀範寓於日 常言談中,不知不覺地培育着學生幼小的心靈。還記得嗎? 老師輕輕的一句話,有時被年青人多年銘記成為一些生活指 導,甚至產生深遠影響。
年前一位年屆退休的前學生送我一曲「To Sir with Love」, 令我回味多年努力工作的價值!
8
8
School Supervisor
Dr Lo Tang Yim Man, Brenda
Celebrating our School’s 20th Anniversary
‘Unity is strength’ is a vivid descrip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KUGAPS since its inception in 2002. Our school is blessed to have different stakeholders that are passionate, dedicated, energetic and professional with shared values, vision and mission. In the past 20 years, our school sponsoring body, HKUGA Education Foundation, the School’s Independent Management Committees, principals, school staff and parents have been working closely and collaboratively to enhance the academic and whole person development of our
students. Under the 12-year through train mode, our unity is further strengthened in our collaboration with the College Independent Management Committees,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to ensure a smooth transition and interface between PS and College.
Our effort throughout these years is demonstrated in our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different areas, increasing popularity among parents and recognition by the educational community with evidence supported by both external evaluations and internal stakeholders’ survey. In the School Forum to celebrate our 20th Anniversary held recently, the heart-warming anecdotes, messages full of gratitude and encouraging comments from founders, parents and alumni portrayed the success story of our School in these 20 years.
As a learning and reflective school, we are highly responsive to the needs of our students through improving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providing rich learning experiences. An extension building with multi- purpose hall, well-equipped STEM house, inviting library and roof-top garden conducive to learning was constructed and completed in 2020. The planning, fund-raising and supervision of the Project were all done by the joint effort of members and friends of HKUGAEF, IMC members, parents and the School team.
In addition to hardware construction, the School Development Plans, Reviews and Evaluations over the years reveal our pledge and progress to realize our vision and mission in setting up a quality school that nurtures lively, inquiring, discerning, creative and responsible students. Our 3-tiered curriculum forms the basis for Key Learning Areas, life education and diversified learning experiences, the School’s openness and readiness to accept and infuse new initiatives such as Positive Education, e-learning, Self-regulated learning etc help to develop new competencies for our students to face the new challenges.
For a school, 20 years is relatively young. While we are happy and proud to have accomplished quite a lot, we are aware that the rapid soci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s will have a great impact on schools. However, building on our strength, especially the trust, shared vision and mission, common goals, commitment, willingness to learn and competencies among all stakeholders (to the extent that we call ourselves a large learning community), we are confident that our School will flourish in the years ahead!
9
9
辦學理念
1
10
0
《一群家長的宣言- 我們對香港教育的願望》
我們有一個願望:孩子有愉快的學校生活,每天從學校帶回家的,不是 眼淚、沉重的功課和大量要溫習的測驗;我們有一個願望:父母不用每天無 奈地強迫孩子做繁重的功課,而破壞親子關係;我們有一個願望:父母不用 經常為了孩子的功課、考試成績和入學問題而困擾;我們有一個願望:孩子 不用死記標準答案和過量的課本知識,而可以有時間和空間,去學習思考、 探索新事物、發揮創意、關心別人......;我們有一個願望:老師不只是向學 生傳授課本知識及操練他們如何應付考試,更能著重培育每一位學生身心健 康的全面成長;我們有一個願望:學校不只是關心考試成績及取錄組別高的 學生,而是以「有教無類」的精神,因材施教,為培育下一代而努力。我們 有一個願望:教育當局拿出決心和勇氣,從速改革考試制度、精簡課程、改 善教學質素、解放我們的孩子;我們有一個願望:孩子長大成為身心健康、 品格良好、有語文溝通能力、能獨立思考、有創意、有多方面知識、能終生 學習、愛護環境、合群和有社會承擔精神......的人。
《一群家長的宣言- 我們對香港教育的願望》由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教育關注組起草,一九九 九年二月一日正式由部分會員聯同會外的朋友以個人名義發起聯署行動;後於二月九日及十日在 《明報》和《經濟日報》刊登了全版廣告,呼籲市民大眾支持,至三月四日中午十二時為止,共 有四千一百一十六人署名支持《宣言》。
1
11
1
校徽
校訓
學校的校訓是「明德惟志、 格物惟勤」。
意思指我們必須立定志向, 努力培養出崇高的品格;勤奮不 懈地探求事物的原理。
註: 本校的校訓承蒙香港大學中文系教授兼 系主任單周堯教授撰寫,並由香港大學 中文系名譽教授饒宗頤教授書寫。謹向 饒宗頤教授及單周堯教授致謝。
• 星代表帶領及指引
• 星象徵一個舞出學習樂趣的孩子 • 星代表跨越新世紀的優質教育模式 • 藍的波浪代表了動感、力量及創新
1
1
2
2
Strive for Virtue
Quest for Truth
校歌 School Song
All Rights Reserved: HKUGA Primary School 2002
1
13
3
Music & Lyrics by Alfred Ho Rearranged by Music Department
四大基石 The Four Cornerstones
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教育基金的 辦學理念有「四大基石」:
1
14
4
愛心與專業的結合 Integration of Passion and Professionalism
東西方文化的結合 Integration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學校與家庭的結合 Integration of the School and the Family
學校與社會的結合 Integration of the School and the Community
學校使命 School Mission
培養「活潑、好學、思辨、創新」的學生
To nurture LIVELY, INQUIRING, DISCERNING and CREATIVE students
快樂、自尊、自信、積極進取,能面對成長過程中的 挑戰和挫折。
熱愛生命,懂得愛護自己、關心家人、社會、國家
及世界。
接納別人,善於與人合作,有領導才能。 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有良好的「兩文三語」基礎,有
閱讀興趣及習慣,能以流利的英
語和普通話溝通。
樂於學習,對事物有好奇 心,有探索精神,有豐富的 知識基礎。
學會學習,培養獨立思考及 解決問題的能力。懂得應用 資訊科技。
具創意,在文學、科
學、體藝領域中培養
興趣和才能。
1
15
5
1
1
6
6
成長摘要
因應對香港教育的關切,一群香港大學 畢業同學會成員在1999年1月成立辦學籌備小 組,成員包括楊佰成先生、馮可強先生、盧李 愛蓮女士、陳善美女士和盧巧兒女士。同年 2月1日,小組草擬了「一群家長的宣言」,表 達了對香港教育的願望,在短短一個多月得到 4116人的署名支持;於是楊佰成先生、馮可強 先生代表向當時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梁錦松先 生呈交。同年10月,「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教 育基金」正式成立,楊佰成先生擔任第一屆會 長,一方面擬備辦學申請書;一方面積極展開 辦學籌款,共籌得三百多萬元。
2000年9月獲教育局批准柴灣現址校舍予教育基金辦學。是時教育 局正推出直資學校計劃,讓辦學更有自主性及多元化。教育基金成員經 多番討論及考慮,於2001年7月31日向教育局申請把原計劃申辦的津貼 小學轉為直資學校。
2001年9月8日下午,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教育基金在香港大學陸 佑堂舉行創辦港大同學會小學的啟幕禮暨介紹會,隨後開始收生,短短 數月就收到了千多份申請。2002年初教育基金接收新校舍並緊密籌備9月 開課事宜。
2002年9月2日 港大同學會小學開課
首任校董會主席 楊佰成先生 (2002-2007年就任)
校監黃啟民先生 (2007-2009年就任)
創校校長陳梁淑貞女士 (2002-2006年就任)
校監陳淑玲女士 (2002-2006年就任); 學務委員 (2006-2008年就任)
校監林樊潔芳女士 BBS (2009-2014年就任)
校監朱周肖馨女士 (2014-2019年就任)
校監羅鄧艷文博士 (2019年起就任)
學務委員 李伍淑嫺女士 (2008-2011年就任)
校長黃桂玲女士 (2009年起就任)
2003年創校慶典
創校剪綵
校長任竹嬌女士 (2006-2009年就任)
校舍啟用剪綵
18
2012年5月-7月 創校10周年校慶
2016年9月 推動正向教育
10周年校慶典禮及開放日
10周年校慶才藝匯演
19
2015年10月 啟動擴建新翼計劃
2016年1月 成立擴建新翼督導委員會
2017年5月 創校15 周年校慶
15周年周年校慶教育發展研討暨教師專業交流日
15周年校慶星光伴我行才藝匯演
2020年11月 新翼啟用禮
2020年5月 新翼落成交收
2018年2月 新翼動土禮
2019年9月 新翼平頂禮
2021年5月 正向教育研討會
2022年11月25及26日 創校20周年校慶
正向教育
體驗日
20周年校慶學校發展座談會
22
23
AB
C
D
新翼設施
A . 黃慶苗伉儷圖書館 B. 同心圃(天台花園) C. 潘霍玉萍眾藝堂
D. 博學篤行夢工場
E . 許榮茂創科動感天地
F. 霍何綺華演藝廣場
G. 昇悅階
H. 星星牆(愉快星星計劃)
EF
GH
21
禮堂門口新牌匾- 創校誌
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教育基金創會會長
港大同學會小學管理委員會首任主席
楊佰成先生
一個引以為傲的決定
2022年11月26日的早上,我和太太立平接受黃校長 的邀請,到港大同學會小學校園參加創校二十周年的慶祝活 動。一踏進學校門口,見到繽紛的佈置,一張張熱情而笑容 可掬的臉孔,穿着整齊校服或表演服裝而活潑可愛的同學, 一股暖流湧上心頭,眼眶濕潤。回想二十多年前,剛獲得教 育署撥批柴灣公園旁的校址創辦小學,經常與念工科的會員
到工地巡視,並與建築署協商,爭取把校園建得更加盡善盡美,例如,要求加建旗 桿和平台、環保室、近公園側面的跑步徑,保留多棵靠近大門口的大樹,並加種許 多不同樹木和花卉在旗桿平台後面和四周,以及為每層的走廊油上彩虹顏色等等。 當有了好的硬件,更加期待有優良的團隊、愉快學習的學生、滿意的家長。在慶祝 活動當天,我感到我們當年制訂的「愛心與專業的結合」、「東西方文化的結合」、 「學校與家庭的結合」、「學校與社會的結合」作為創校的基石是明智的,通過教 育基金同仁的指導、歷任校長和教師團體的努力付出、家長的支持,我們培育「活
2
2
2
2
潑、好學、思辨、創新」的學生的目標是達到了。在此,我們應對基金會成員、校長、教師、家長及社會 人士的努力付出和支持表示感謝。
我是在1997至1999年任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的會長。當時香港正處於回歸祖國的歷史轉折期, 面對許多挑戰和困難。要迎接新的挑戰,社會需要培養一些具廣博知識,多元技能,善於結合東西文 化優點、道德高尚、有使命感和勇於承擔的人才和領袖。於是,我與「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的理事 會同仁和熱心會員將「關心社會」的理念付諸行動, 成立「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教育基金」,申請創辦新型
的優質直資小學- 港大同學會小學,並繼續努力,於 2006年創辦「港大同學會書院」。
港小禮堂外牆的「創校誌」是由我親自撰寫的。 其中這段話「教育是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能 夠繁榮昌盛,崇尚文明,維持民主、法治的基石。教育 除了是傳授文化知識,更重要是培養學生的完整人格, 使他們終生熱衷學習,勇於承擔,敢於創新及不斷追 求充實的生活」。這是我對發展教育所秉持的理念及推 動創辦學校的初衷。我相信建基於「四大基石」上的兩 間學校會越來越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出色人才。對當 時倡議和推動成立「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教育基金」, 並創辦「港大同學會小學」和「港大同學會書院」的決 定,我是感到引以為傲的。目睹兩校近年不斷取得良好 的成績,深受家長喜愛,人才輩出,令我深感欣慰。
2
禮堂門口舊牌匾- 創校誌
2
3
3
港大同學會小學歷屆校董會
2002-03年度
2003-04年度 2004-05年度
2
2
4
4
2005-06年度 2006-07年度
2007-08年度 2008-09年度
2009-10年度
2011-12年度 2012-13年度
2
2
5
5
2010-11年度
港大同學會小學歷屆校董會
2013-14年度 2014-15年度
2015-16年度 2016-17年度
2017-18年度
2
2
6
6
2018-19年度
2019-20年度 2020-21年度
2
2
7
7
港大同學會小學歷屆校董會
2
2
8
8
2021-22年度 2022-23年度
馮可強先生
港大同學會書院校監
港大同學會小學二十周年感言
港大同學會小學創校20周年了,港大同學會書院也有十六年歷史。兩間學校的辦 學團體- 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教育基金所確立的「四大基石」之辦學理念,得到相當 好的落實成效。
在世界急劇轉變的情況下,學校教育要應對種種新的重大挑戰,需要各個持分者 一起去重新思考、重新想像、重新構建。面對紛亂和不確定的世界,如何堅持辦學的初 心,如何去重新理解和闡釋「愛心與專業的結合、東西方文化的結合、學校與家庭的結 合、學校與社會的結合」的辦學理念,如何幫助同學能終身體現「明德惟志、格物惟 勤」的校訓,如何建立有效的「十二年一貫」的教育模式,這些都是辦學團體成員及兩 校的校董、管理人員、教師和家長的共同責任和使命。
黃啟民先生
港大同學會小學校監(2007-2009年度就任)
回想辦學初期,教育基金會創會成員,秉承同學會的一貫作風- 熱切辯論,找 出方向及共識,但不傷關係- 對辦學方式有過熱烈的討論,當大部份同學傾向直資辦 學模式時,最大的問題是:辦學理念能否持續,得出家長期望的果效?收費又是不是家 長可以接受的負擔?同時,學校能否健康發展?作為同學會中,有財務及會計的背景的 我,確實需要認真思考,更明白不單是財務的問題,還需要不同背景的基金會成員全力 擺上。二十年後回想,要感謝家長信任一群毫無辦學經驗的港大同學,只憑理念、熱情 和一點勇氣,創辦直資小學。更要感謝歷屆校長- 創校校長梁淑貞女士、接任的任竹 嬌女士及現任校長黃桂玲女士的帶領及老師團隊的盡力。2006年教育基金會開辦中學, 取名為「港大同學會書院」,實現了十二年「一條龍」的教育理念,滿足家長的要求。
辦學的其中一個理念,是希望與社會分享不同的經驗及成果,造福香港的家長及其 子女。我祝願教育基金會和兩所學校,秉承這個理念,堅持我們一群於香港大學畢業的 同學希望回饋社會的初心,讓下一代健康成長,在社會發揮所長,成為有承擔的一員。
2
2
9
9
盧李愛蓮女士
擴建新翼督導委員會主席
我們的努力成果
從一個夢想到實踐,港大同學會小學建校走過了二十年,我衷心祝 賀她取得的成就。回想當年進入千禧年代,資訊科技迅速發展,教育要 改革,目標是要建立有利於終身學習及全人發展的體系。作為一個由開 始籌辦寫建議書,與眾同路人參與不同階段建校工作,協作建立一個有 助培養探索精神、啟發思考創意、兩文三語的愉快學習校園,過程中的 確遇上不少挑戰。二十年來學校已有不少完成「基金會」創辦的「一條 龍」學習歷程的畢業生,正在修讀大學或已在職場工作,我偶然在社會 上遇見,他們能表現出充滿信心、有理想、能力、同理心、善於表達和 溝通、能解難和與他人協作的特質。這可喜的成果更加堅定辦校的理 念,堅持推行創新的校本課程,實踐體驗式學習。
提供優質教育的挑戰之一是場地與空間不足,老師們要花許多氣力 作出安排還顯得擠迫。商討多時的結論是擴建校舍,2016年成立了督 導委員會開展項目並當了主席,期間遇上社會事件及新冠肺炎疫情延遲 了啟用,幸好各方都非常體諒和努力專業配合,最終師生們均能享用到 較多空間及完善的設施。我能為此項目服務學校眾師生感到非常榮幸, 更希望藉此感激過往熱心支持的各方人士、校董及家長們,以及在校長 領導下教職員團隊的協助和努力。他們對辦校理念的認同及支援,確實 是建校四大基石的穩固基礎。
二十年間世界已從資訊科技時代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對今後教與 學的承傳和發展提出新課題。育人之路 遙,寄語不忘初心,發展須不 停步。
3
3
0
0
朱周肖馨女士
港大同學會小學校監(2014-2019年度就任)
欣逢港大同學會小學二十周年校慶,謹致衷心的祝賀!
記得我在任六年期間,能夠近距離參與學校的發展,和校長、老師、教職員、校 董、家長合作無間,學校承傳全人教學嶄新模式,推動正向教育、籌建學校新翼,建 設教師團隊,更得基金會主席和同仁支持和協助,倍感榮幸。
期間,我見證了港大同學會小學的辦學理念和學與教等多方面,循著優質教育和 培育人才為目標而落實,深深感受了前人的遠見、老師們的不懈實踐和志切求進。多 年以來,「FromGoodtoGreat」已成為學校的座右銘,實在令人鼓舞。
展望未來,社會的內在和外在環境不斷變化,AI(人工智能)和各個科技範疇迅 速發展,對教育領域正產生著廣泛和深遠的影響。參考了一些專家的推算,未來教育 的發展趨向和需要或包含如下各項:
• 電子學習的普及;
• 學習趨向個人化;
• 加強STEAM教育和各科的互通;
• 加強體驗學習ExperientialLearning;
• 培養學生正面價值觀和社交能力以駕馭新科技的來臨;
• 加強學生學習中文和對中國及中國文化的認知以面向新時代。
我相信港大同學會小學基於前二十年建立的獨特優勢和良好傳統,又有具識見的 領導和教學隊伍,加上家長的支持和擁護,定能保持初心,與時俱進,面向挑戰,造 就人才,駕馭未來。
祝願未來的港大同學會小學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再創高峰!
3
3
1
1
港大同學會小學
自2002年創校,至 2012年踏入第十個學年,學校於2012年5月6日上午舉行 十周年校慶典禮暨教師專業交流,邀請梁智鴻醫生擔任主 禮嘉賓。在5月6及7日舉行課程展覽,開放校園予社會人 士參觀。為了讓眾家長、學生、校友及學校友好等聚首一 堂,學校與家教會合辦了十周年校慶晚宴,晚宴於2012年 5月19日假九龍灣展貿中心筵開102席,好不熱鬧。
學校重視學生多元才能培養及展示,在2012 年7月6日假香港伊利沙伯體育 館舉行十周年校慶才藝匯演, 參演學生約400人,觀眾約 1000人,大家對學生的自信、
創意和演藝才能十分欣賞。
10周年校慶刊物
3
3
2
2
10周年校慶才藝匯演 10周年校慶典禮及開放日 10周年校慶晚宴
3
3
3
3
踏入創校第十五
年,學校以「Learning
withJoy」、「OurStars
In Action」為主題,於
2017年5月6日上午舉
行十五周年校慶教育發
展研討暨教師專業交流
日,當日邀請了梁錦松 先生擔任主題「愉快學習」演講嘉賓,另有家長代表、 教師代表等與梁先生對談,大家對「愉快學習」都有更 深入交流,認同愉快學習中也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和負責 任的態度。在5月6及7日,學校舉行校園開放日,接待 社會人士參觀。此外,學校於2017年7月10日假香港大 學百周年校園李兆基會議中心大會堂舉行了「十五周年 校慶星光伴我行才藝匯演」,除了400多位學生參演外,更有機會與 一群視障人士同演話劇,充份體現「學校與社會結合」的辦學理念。
3
34
4
15周年校慶教育交流 15周年校慶嘉年華 15周年校慶才藝匯演
3
3
5
5
15 周年校慶刊物
2022年11月25日及26日學校舉行了一連兩日的校 慶活動,活動以Unity和Uniqueness為主題。
11月25日為「正向教育體驗日」,活動當天全校 學生首先在課室內繪畫自己的性格強項,然後每班合 併一幅班畫,繼 而全校共同展示 大型合併畫,象 徵我們的團結 (Unity)。此外 當天由老師聯同 數百位家長義工 設置了數十個遊 戲攤位,考驗同學的團隊精神、成長思維和面對失敗的
態度,同學們在遊戲中學習,感受深刻。
11月26日上午則舉行了20周年校慶學校發展座談 會,會上有校友(也有越洋視像參與)、校友家長、教 師、在校家長、學生、書院校長老師、創校成員和校董 等,大家分享在學校成長感受和見證學校的特色;隨後 亦有學生大使導賞等,大家難得相聚,並再一次聯繫, 建立正向關係。
二十周年校慶報章報導及刊物
3
3
6
6
正向教育體驗日 20周年校慶學校發展座談會
3
3
7
7
20周年校慶學校發展座談會
3
38
8
3
3
9
9
20周年校慶學校發展座談會
4
40
0
4
4
1
1
20周年校慶學校發展座談會
4
42
2
4
4
3
3
20周年校慶學校發展座談會
4
4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