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ords you are searching are inside this book. To get more targeted content, please make full-text search by clicking here.
Discover the best professional documents and content resources in AnyFlip Document Base.
Search
Published by Between Concept, 2023-10-27 17:02:18

20th Anniversary Special - HKUGA

組的老師會在每月第一個星期安排一次周會來介紹該月份目標人物的性格强項和學習目標,鼓勵學生 利用整個月份好好實踐自己行動目標。而學生在班主任課上先針對目標人物的學習目標訂立具體的行 動,例如:「閃耀之星」
要求校服儀容都整齊,具
體的行動是梳好頭髮、 整理好校服鞋襪。然 後,學生可以邀請同行 者一起實踐目標,並與 同行者一起互相學習、 提醒、鼓勵和欣賞。同 行者可以是家長、班主 任和班中的同學,而這 些同儕或者長輩師長在 平時學習生活中也可以 是觀察者和指導者,鼓 勵自己努力實踐出訂立 的目標。
每月的第二和第
三星期,班主任會帶領學生一同檢視自己實行 狀況,學生看看每一周自己是否作出行為上的改變,例如:上課可以專心看著老師、寫筆記、少欠交 功課等等,在小冊子寫上自己的改變以及感受,進行自我評分,並邀請家長來評分。
每月最後一周,學生再次反思總結整個月份自己的行為表現,寫下自己做得到的具體行動和表 現,或者反思自己為何未能完成目標,同時感謝身邊人的幫助。完成後,學生重新回顧該月份目標以 及具體行動,回家向爸爸媽媽講述整個月份的表現,家長聽完學生的分享可以在小冊子寫下一些鼓勵 和讚賞的語句,以此增進彼此之間親子溝通,見證孩子的付出和努力。
學生和家長回饋
4B班 吳雪瀅同學
雪瀅一向是不愛收拾的小朋友,在家中常常把東西弄得亂七八糟。9月份學習「閃耀之星」之 後,她慢慢變得愛收拾和愛整齊,媽媽在訪問中透露,雪瀅現時在家中可以自己收拾物品,抽屜的東 西擺放整齊,養成了好習慣。雪瀅對自己的改變也很滿意,她覺得自己學會將書本和物品分類收拾, 這樣找東西時會更為方便,更有效率。
4B班 黃朗翹同學
朗翹覺得自己在學習上沒有培養良好的習慣,他說自己三年級時的手冊寫得很混亂,但是自從 學習「勤學小姐」之後,他開始手冊書寫整齊了,上課時學習如何摘錄筆記,摘錄作文好詞好句,甚 至做到整個月份交齊功課。媽媽在訪問中亦欣然地說出朗翹學習的責任心提升了,她十分支持朗翹繼 續參與學校的獎勵計劃,無論在學習上或者品行上,都可以培養出良好的習慣,何樂而不為呢?
145


專業教師團隊 Integration of Passion & Professionalism
20周年感想
不知不覺在港大同學會小學工作已有十多年了,一 直以來我總是想着如何培養一個又一個有知識又有學養 的學生。因此我不斷鞭策自己,除了教學外,也要多關 心學生的需要,跟他們建立
良好的關係,好讓他們在 這混亂的世代中能夠站立得 穩,不被紛亂的洪流沖倒。
每年看着小六的畢業
生站在台上,不禁使我幻想
着一顆又一顆耀眼的星星在
不久的將來便要成為一顆大
星星,貢獻社會。我也深信
有不少同學日後在社會上不
但是一顆大星星,還是一顆 甚具影響力的巨星。他們能否為社會帶來正面積極的影 響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實在不可或缺。因此,我覺得班 級經營是十分重要的。
毫無疑問,過去幾年的疫情,小朋友不得不只好留 在家中網上學習,過去進行班級經營的方法無可避免受 到很大的阻礙。然而在困難中也得到不少家長的支持,
這個停課不太冷
梁肇華主任
攜手發展出一些網上班級經營的小點子,在有限的環境 下也可以繼續關心小朋友的需要,繼續讓班級的團結精 神得到延續。雖然學生在網上學習,我仍然堅持在網上
跟他們見面,包括在網上說故 事,讓小朋友在疫情期間明白 疫情的發展;跟同學玩一些互 動遊戲,讓同學增加彼此的認 識。在去年,更設計了一本小 冊子,方便跟小朋友每星期根 據主題互相溝通和交流,亦藉 此讓小朋友從自己個人層面、 家庭層面、社會層面及國際層 面去明白周遭發生的事情,雖 然身體仍在家中,仍鼓勵他們 關心家事國事天下事。因此,
雖然我們只能在網上學習,普遍見到小朋友仍能跟班裏 的同學維繫一定的感情。
港大同學會小學實在是一片自由的土地,不但可以 讓學生愉快地學習,也可以讓老師自由地發展他們的教 育抱負。展望將來,港大同學會小學可以繼續培育出更 多優秀和有使命感的星星。
祁茵老師
不知不覺,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已遊走在「面授」和「網課」的教學模式中一年有餘了。從去年一開始停課時的 憂心忡忡,到現在師生於此都遊刃有餘,除了有各位同事的支持之外,不可少的便是來自孩子們的鼓勵。這種鼓勵並不 是一兩句「祁老師加油」,而是我由此看到了孩子們的成長。
你問有沒有一些孩子因為網課而惰性大增?有沒有一些孩子對於老師和家長的勸導得過且過?當然有,而且至今 我也對此很頭疼。但是,大部分的孩子都在短時間內適應了這樣的教學模式,甚至因為只有半天的上課天,孩子們居然 多了時間慢慢回憶過往、細細品味家中的美好、思考並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現在的孩子幾乎一出生就面對著網絡和電子器材。這次停課,師生只能透過電子平台溝通(Edmodo/Teams), 學生卻似乎更樂於在電子平台自發分享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所得。我在教5D班〈海上日出〉時,儘管我並沒有佈置作業 讓學生分享,學生居然自發在Edmodo分享自己在家中陽台/窗戶看到的各種日出、日落景色,讓我足不出戶,也能跟 隨孩子們的眼睛,看盡世間美景。我在教〈桂林山水〉時,若有學生去過桂林,會主動找出自己的照片發佈在Edmodo 跟各位同學分享她的感受,也勾起了我小學時期去桂林旅行的有趣回憶,孩子們跟我又多了一個話題。在教完課文〈水 仙花〉(主要教如何細心觀察植物),一位同學便做出遷移,仔細觀察了他家的仙人掌,還拍下了仙人掌開花的縮時攝 影。很讓我感動的是,這位同學的中文能力本是令人擔心的,但是他卻願意花時間去仔細觀察植物,能發現身邊細微的 美好,這份品質,某種程度來說,比中文考了100分更讓我欣慰!
146


半天的授課時間,加上疫情開初,情況嚴峻,很多補習社也不開放。本來時間已被填充得滿滿 的孩子們,突然多了時間靜下心來,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了。他們有時間,翻翻家中可能塵封已久 的書櫃,開始大量閱讀;他們有時間,奇思妙想,寫寫故事新編,博君一笑;他們有時間,大膽嘗 試創作小說;他們有時間,翻一翻成語故事書,
親身實驗一下成語中蘊含的科學原理;他們有時 間,將被困家中的無奈,轉化出無窮的樂趣。
面對當時嚴峻的疫情,他們有時間關心身邊 的人和事,自發為醫護工作者加油、鼓勵;還有 同學賦詩一首,儘管詩句不成熟,卻鏗鏘有力地 表達了自己對自由的渴望和對醫護人員的敬佩:
在那封閉的空間, 生命的束縛, 只有在幾米的大門外, 可望而不可及。 我像一隻困在籠中的小鳥, 看著外面的花花世界,
卻不能展翅高飛。 自由,必有代價。 病毒,無處不在。 無形的殺手, 唯有絕地封鎖, 才能驅逐它於塵世之外。 我們自我約束, 為了臨危受命的醫護人員; 我們自我約束, 為了遲暮之年的高危病人; 我們自我約束, 為了命懸一綫的人類命運! 人類戰勝凱旋之日, 必會高奏凱歌!
- 5D班 黃量知同學
儘管疫情期間,無論大人、小孩,都承受
著不同的壓力。但是愁雲漫天之際,很多孩子們
家中卻迎來了新生命的誕生。世間紛紛擾擾,我
們無法預測和控制。但是在跟孩子們用網絡平台
的相處過程中,我看到了更多的美好和可能性。
以上所有的貼文,都是孩子們油然而生的感觸, 並沒有我的硬性規定和建議。看到他們享受觀察身邊細微的美好、捧起了實體書、開始了文學和詩 歌創作,我這個中文老師想想平時要他們寫作文,他們眉頭緊鎖的無奈⋯⋯心中不禁莞爾。不知為 何,天天感慨工作時間太長的我,突然又充滿能量!我想,這便是所謂的「教學相長」吧!
147


專業教師團隊 Integration of Passion & Professionalism
以成長思維面對挑戰,在逆境中茁壯成長
2020年初疫症於全球大流行,香港也開始有本地感染個案,社會上瀰漫着一片 恐慌的氣氛,加上當時抗疫物資包括口罩嚴重短缺,大部份市民特別是弱勢社群並 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援。
教育局於2020年初宣布停課,當時有一個非政府機構「加油、香港!」在網 上邀請義工幫手,到不同的地點派發抗疫物資以幫助弱勢社群和基層人士,我也參 加了有關計劃,到西環派發口罩和抗疫物資給清潔工人和一些公公婆婆,個人深信 只要同心協力,香港必定能夠度過難關。
梁振邦老師
2021年度學校原本計劃了進行愛心活動日,由於疫情關係而無法進行,但我 們並沒有取消這個有意義的活動,生命教育組的老師們都認同在疫症期間不但只停 課不停學,有關學生成長的活動也應該繼續進行,好讓學生們能透過多元化的活動 繼續學習。因應當時鄰舍間十分需要互相的鼓勵和支援,我們決定將活動的形式轉變,以不同的方式關心我們所服務 的機構和社區,包括請學生收集不同的抗疫物資分發給有需要的機構和社區人士,另外我們也帶領一些級別製作節慶 短片,透過不同的表演片段表達對獨居長者們的關心,希望能帶給他們一點歡樂和溫暖。
透過愛心活動日,我們希望讓學生知道,在疫情當中除了要懂得保護自己和做好防疫的工作之外,同時也要關心 社會上不同需要的人,盡一分力伸出援手,幫助別人度過難關。此外,我們也教導學生在逆境中總要保持正面積極的 態度和成長性的思維,讓他們知道雖然環境無法改變,但我們也可以改變心境和態度,在逆境中仍能關愛他人,將我 們的愛心化成行動傳揚出去。
在過往幾年,雖然停課的日子頗多,但是學生成長的教學和活動並沒有因此而停止,除了愛心活動日之外,學校 的個人成長課、早會、周會和班主任課仍然繼續以網課的形式進行,即使停止面授課程,學生仍然有全面的學習經歷。
這幾年的疫情,無論對學生、老師和家長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也是一份寶貴的經驗,正正因為有這些逆境, 我們能夠將正向教育的知識於生活當中實踐,明白到無論疫情如何凶險,環境如何惡劣,我們都可以使用成長思維面 對,並且要學習運用性格強項,以樂觀和堅毅的精神迎接挑戰,相信學生們經過逆境的磨練,都能夠茁壯成長。
疫情下的點滴
潘佳惠老師
細想一下,自2020年爆發疫症至今,大家戴着口罩的日子已有兩年多。在這段日子裏經歷過停課、復課再停課, 心情也隨着疫情的發展起伏不斷。由一開始面對停課、網課時的「慌亂」到現在的「鎮定」。
猶記得停課初期,大家要把教學內容拍成影片,讓學生在家自學,那時,因為家裏有個還沒到兩歲的兒子,為了 要照顧他,還有遷就他的作息時間,只能過着日夜顛倒的日子,白天爭取時間準備教材,然後在夜深人靜時對着電腦錄 音。那時,面對的挑戰真的很大,但隨之而來的是自己的潛力也得到很大的發揮。
之後網課正式開始,新的挑戰又再次來臨。因為要學習如何一邊操作Zoom,一邊「網控」學生解決一些技術上的 問題。除此之外,還要學習如何操作Teams收、發功課,發錯如何回收功課等。有時,回想起一開始的「慌」,到現在 還能解答同事簡單的疑問,頓時覺得人的潛力真的是無限的。
148


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裏,其實經歷了很多難忘的時 刻,也嘗試在這特殊的日子裏和學生一起編織美好的回 憶:一起在上班主任課(網課)時做早操、做護眼操, 做手工、玩遊戲⋯⋯
最難忘的是,這段時間,我送走了第一年教的畢業 班。還記得那時為了想讓他們留下一點不一樣的回憶, 與他們一起動手做簡單版的降落傘,嘗試與STEM結 合,讓他們自行實驗如何能讓那降落傘安全降落及去到 目的地。最後,並帶他們去放降落傘,還讓他們大喊: 「我畢業了!」不知這件小事能不能讓他們留下回 憶,但對我來說,那是我對他們的祝福,希望他們往後會有更廣闊的天地。
希望疫情能快點結束,大家能脫下口罩,享受真正「零隔膜」的生活!
「疫」流而上 教學模式與日俱長
宋寶華主任
疫情斷斷續續的持續了三年,霎眼間就成為過去 了。回想這三年,大家損失了不少,成長也不少,而有 些感覺卻始終沒變。
三年裡,我們錯過了好多以為是必然的活動,課堂 縮短了、午膳沒有了、體驗活動進行不了、運動會辦不 了、班級活動也不能舉行。每天都戴上口罩,連眾人的 面部表情也不太能觀察得到。幸好,我們是適應力強的一 群,我們很快便掌握和這個病毒共存的方法。
隨著科技日漸成熟,大家對知識型社會的接受程式 和要求也越來越高。OECD(2018)其實已指出,未來的 學習應該漸漸會由傳統的教師教授模式轉變成為混合式 學習(Blended‌ Learning)的模式,但遙距學習並不是 只把課室內容搬到網上就足夠。幸好,我們早在2012年 就開始逐步推行翻轉學習、電子學習,加上創校以來一
直推行的協作合作及由自己探索知識的模式。同學能夠 一步步轉向,他們更懂得會自己檢視學習成果、預備課 堂及按自己的需要進行跟進。到最近幾年,透過推行自 主學習,同學開始掌握設立更精準的目標、在高年級時 亦能設立合適的執行策略,老師也在各科透過推行組織 圖,協助同學能夠更簡潔地表達自己、幫助理解繁瑣的 理念。羅馬非一天建成,透過建立這些習慣,使得老師 和同學課堂時間再少,甚至有時不能相見,也能夠使同 學跟上學習進度。
世界再變,這裡的「情」卻依舊不變,同學、老 師、家長之間的關係仍然緊密,舊生們不論散布在何 地,依然會過來跟我們緬懷一番。緊密的關係就是港小成 功的堅石,下個十年,我們依舊會開枝散葉,期望看到更 多開心結果的你們。
149


專業教師團隊 Integration of Passion & Professionalism
煥然一新的圖書館
黃彩珍老師 (圖書館主任)
在港大同學會小學短短一年內,完完全全地被那種活潑朝氣融化,每天早晨 回到校園都迎來一張張笑臉,相信曾到過校園的人也會感受到。學校宗旨以人為 本,圖書館亦以讀者為中心。在設計和資源上,我們提供舒適的閱讀環境,不但 飽覽柴灣公園美景,我們亦不斷更新館藏,媲美書店的速度,保持讀者們熱愛閱 讀的溫度。我們硬件配套俱全,加上我們的核心人物:師生家長都齊心多方推廣 閱讀,讓閱讀成為學校重要的一環。
這兩年的疫情是危也是機,混合教學(Blended‌ Learning)令到學生和老師 也積極投入電子教學的懷抱。疫情這支催化劑令圖書館也加快走向電子化的腳 步。港小在這兩年內建立並豐富了網上圖書館資源,讓讀者能全天候享受閱讀和 搜集資料。再往前看,智能科技發展速度驚人,除了令生活學習更便利,作為教 育工作者,我們希望學生具備資訊素養,能明辨思考,在網絡世界裡成為負責任
Positive Learning through Language Arts - Poetry
Ms. Annie Wong and Ms. Fina Tong
且懂得保護自己的公民。
Under the prolonged outbreak of COVID-19, students suffered from the reduced experiential learning opportunities due to various limitations. How could we promote their positive engagement and multiple character strengths? In view of this, we used poetry to foster students’ love of learning and character strengths in terms of curiosity, creativity, and appreciation of beauty.
In the Poetry unit, students were taught various poetry type, such as haiku, cinquain and rhyming poems. They were guided to connect to nature creatively through a range of learning activities. From exposing students to humorous poems written by Ken Nesbitt, to taking them for a “nature walk” at the ‘Musketeer Place’ (the rooftop garden of the new wing), to writing poetry creatively with vivid imagery using various literacy devices, and finally sharing their poems with their classmates. Students were positively engaged throughout the process and their ownership of learning was strengthened. Especially for the “nature walk” experience, students showed much greater curiosity and awareness towards nature and its beauty which they used to take for granted. They were more sensitive to and better cherished their immediate local surroundings
on things as “insignificant” as a cactus plant as they could vividly portray them through their haiku poems.
Haiku is originated from Japan, made of short, unrhymed lines revolving around nature. As it is short, and doesn’t need to rhyme, it is one of the best forms of poetry which caters for students of various language competenc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learning abilities can express their strengths, and experience success as they develop a sense of positive accomplishment.
In this poetry unit, students took pride in their creation as they learned to refine and enrich their writing with various literacy devices. This further reinforced their engagement and motivation, as everyone was genuinely interested and eager to participate. The poetry lessons became something they looked forward to everyday as their motivation was promoted. They were always anticipating the next piece of writing and sharing it in class.
150


疫情下數學科教學的改變
鍾劍峯老師
隨着新冠肺炎於2020年肆虐全球,學校不得不停止面授課堂,但由於停課時間可能需要不斷延長,將對學生的學 習造成很大的影響,故此學校迅速推行混合式教學(Blended‌Learning),它能緊 密融合了傳統的面授教學和網上教學兩種不同的學習方法,透過結合兩種學習方法
的優點,加強學生們的學習效率。
學校數學科的課程主要是透過組織不同的小組探究活動,以提升學生數學能力 及邏輯思維能力,從而建立學生對數學科的信心、提升學生對數學科的興趣及培養 學生欣賞數學的能力。所以,很大程度的學習是建基於師生和生 生的互動交流、分享、總結而成的。
以往的課堂教學,尤其在圖形與空間的範疇,學生能透過 一系列的實體操作,從而建構出相關知識,正因為這知識是由學 生親手從多番嘗試而得來,故此可以牢牢記在學生腦中。例如右 上圖中,學生正透過拼砌正方形拼板,學習正方體的展開圖。
在停課期間,實體課轉變成混合式教學,原以為學生會因 缺乏實體操作活動而影響學習,但後來發現如能善用網上資源 (例如:GeoGebra圖),加上老師適當的設計,學生仍可以有 效的建構相關的知識,而且不比實體課的遜色。
雖然是次疫情帶給我們很多困難,但是亦帶給我們很多挑戰。經歷過這些挑戰後,我很高興能在教學上獲得更多 的學習機會,提升我的教學技巧。
猶憐草木青- 手作帶來的寧靜與喜悅
劉曉穎老師
盛開的花朵美麗極了,卻也十分脆弱、短暫,很容 易枯萎,這不是很可惜嗎?但透過黏土手作,我能將它 最美麗的一霎留下,十分有滿足感!這也就是我一直以 來熱愛手作的原因。恰逢疫情帶來的 空暇,我重拾這個興趣,也有了不一
樣的體會。
花朵千姿百態,雛菊清新,蘭花 素雅,牡丹濃豔、玫瑰浪漫⋯⋯製作 前先要仔細觀察花朵的形態、顏色, 掌握它們的美態,將神髓銘記在心。 第二步便可以開始調配顏色了,我 們需要慢慢地調整不同顏色的顏料比 例,直至達到心中的標準。然後便可以塑形和上色了, 這時候我們依然需要慢慢來,把動作放輕,感受黏土在 指尖細微的變化,調整花瓣的厚薄與紋理。最後掃上保
護層,置於燈下,靜待它凝固、定形。人們常說:「欲 速則不達」,手作則更是如此,絕不能心浮氣躁,急着 要完成。
在這過程中,我往往會覺得時 間好像變慢了。幾個小時的手作, 可讓許多的煩惱、壓力一掃而空, 心中無比平靜。這個時候再來投入
工作,自然事半功倍!
民國詩人馬一浮曾寫了一首 詩,詩中有一句:「已識乾坤大, 猶憐草木青」,即使知道天地之 大,卻會因看到嫩綠的草木而心生
喜悅。當放眼於最微小的事物時,確實能靜下心來,感 受當下的平靜與喜悅。生活再忙碌,大家也不要忘記勞 逸結合,偶然慢慢地觀察、感受生活,靜下心來啊!
151


專業教師團隊 Integration of Passion & Professionalism
體育科疫情下的印記
吳栢濂老師
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到2020年教育局被迫宣布學校停止面授課,整個教育界都被這隻突如其 來的「黑天鵝」打了個措手不及。而體育科可謂首當其衝,一直以來,體育都是「透過身體活動進行 教育」,體育課堂安排大多以體育活動為主,停止面授令體育教育瞬間陷入冰河時期。然而,我們深 信,有「危」必有「機」。我們何不藉此機會讓學生明白,只要有心,運動依然無處不在。因此在停 課期間,體育科組仍然透過製作影片讓學生在家繼續運動;亦會製作不同類型的運動簡報以促進學生 知識層面的學習;並利用即時通訊軟件Zoom,以網課形式繼續教學。當然要進行網上體育課,首要考 慮的肯定是學生的安全及面對的風險。最切身的問題莫過於:活動空間足夠嗎?學生如果受傷怎樣處 理?怎樣使用運動器材等?體育科組經過深入討論,訂定指引及計劃,讓體育科能按部就班地開展網 課。為了維持學生興趣,讓網課不只局限於體適能練習和伸展活動,我們絞盡腦汁,為學生添置簡單 的運動器材,例如:氣球、小膠球、設計數字咭等。我們亦教授學生可利用家中簡單物資進行練習, 例如以卷裝衛生紙替代籃球,或以紙球替代壘球等。與此同時,體育科組亦與視覺藝術科一起合作, 教導學生如何運用家中已有物資製作體育器材,例如以紙皮製作乒乓球拍,用膠袋、膠紙製作足毽。 希望透過這些簡單材料,期望讓學生明白到:「只要有心,運動無處不在」,即使在疫情期間,我們 依舊可以持續發展活躍及健康的生活模式,這是我們一直堅持的理念。
隨著2021年暑假進行的東京奧運及緊接著的全運會,我們深深明白大型運動能提高大眾對運動的 關注,並提升做運動的意識。而在學校層面也是一樣,年度舉辦的水、陸運會,除了讓學生有一個發 光發熱的運動平台之外,最重要是提高整體學生參與運動的氣氛。唯在疫情期間,教育局考慮到一旦 舉辦大型集體活動,疾病傳播風險必然提高,於是發出指引,建議學校不要舉辦陸運會和水運會。因 此,體育科組在顧及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再加上學校各教職員的全力支持,於校內舉辦別開生面的校 運會,競技項目主要以立定形式,或限時1分鐘內進行的低強度活動,例如羽毛球發球,運用應用程式 Active‌Arcade的遊戲等,讓學生在疫情期間仍能繼續參與運動會,提高運動氣氛。
經過疫情洗禮,作為體育教師的我們也受到莫大啟發,雖然透過網上資源教學或利用實時軟件進 行網課,也能為學生提供一定程度的體育課學習,唯成效未及實體課。最理想的小學體育教學模式必 定是在面授的過程中,讓學生進行體育活動,過程中發展學生不同的共通能力和培養正面的價值觀。 但對我們而言,要發展正向健康這個範疇,只要讓學生感受到「只要有心,運動無處不在」這個 信念,我們依然能夠培養學生對運動的興趣和恆常運動的生活習慣, 實踐自主學習以至成為終身運動
的學習者。
152


疫情下的足球校隊
過去兩年,球場關閉、戴口罩運動等限制措施,讓 足球校隊的隊員無法正常訓練和比賽,也讓新隊員錯過 了加入球隊的機會。這段時 間裡,我們一直在等待,盼 望能夠重回球場,再一次展
示我們對足球的熱情。
疫情終於過去了,終
於能夠恢復正常的訓練和
比賽,這份喜悅的心情是
難以用言語表達的。當隊
員們踏上球場,我看到他
們的眼中充滿了熱情和期 待。他們的體能和技術或許不如以前,但他們的投入和 努力已經讓我們感到非常激動和自豪。
「樂」在其中的復常之路
何少楓主任
這段時間裡,男女子隊也迎來了新的隊員。他們錯 過了往年的加入機會,但現在他們也能夠加入球隊,一 起追逐足球夢想。當他們踏上 球場時,我看到了他們眼中的 期待和激動,我也看到了他們 的潛力和天賦。我相信,只要 他們努力訓練,一定能夠在球
場上展現自己的實力。
回到球場,我們也重新感 受到足球的魅力。足球不單止 是一項運動,也是一種精神和
文化的傳承。在球場上,我們
不僅能夠鍛鍊身體,更能夠培 養團隊精神和勇氣。這些素質不僅能夠幫助我們在球場
上取得勝利,更能夠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何蒨兒老師
疫情將盡,音樂科的教學和活動迎來復常之路,實 在感恩。
回望過去的日子,沒料到疫情漫漫之路竟會持續長 達三年之久。雖然科技的進步,令我們的教學活動得以 繼續進行,但有些課堂活動和課外活動無可避免地會受 疫情所限而被迫暫停。
近來,老師與學生步向復常之路,笑容亦逐漸增多 了。
過去同學無法在音樂課和單元課親手體驗演奏不 同種類的樂器,現在復常,我們可以親身體驗,一起演
奏,享受當中的樂趣了。過去同學無法在音樂課與同儕 一起學習牧童笛,現在復常,我們可以一起在堂上吹 奏,互相切磋和觀摩了。過去老師無法在音樂單元課上 為同學親自示範不同的樂器,現在復常,我們可以在現 場觀賞,聽和看得更清楚了。
相信在復常路上,這一切都令教與學都更有趣、更 有效,老師和學生都更加「樂」在其中。
疫情影響了我們的正常生活,但同時,亦令我們更 懂得珍惜能夠進行這些教學活動的機會。願我們在這復 常之路好好享受和珍惜。
153


專業教師團隊 Integration of Passion & Professionalism
停課不停學 繼續眾樂樂
林少輝老師
疫情突然而來,2019年冠狀毒病已經影響我們三個學年了。2020年初全港學校全面停 課,復課日期有待通知。為讓同學能保持對學習樂器的興趣及演奏技巧,「音樂發展計劃」 樂器班及樂團訓練改以視像形式授課,成為當時學校界視像教學先驅。我們希望同學們能夠 停課不停學,繼續眾樂樂。
在初期的視像教學中我們遇上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難,但同學們開始慢慢適應這種學習的 新模式,繼續及堅持地去學習及練習,也在學校、導師、IT同事全力配合下,並得到家長支 持及協助,同學得以完成19/20、20/21、21/22學年的課程。
以視像形式教學,導師們需要在課前作出更多的準備,除電腦、收音咪、耳機、視像軟 件等器材外,我們也運用專業音樂軟件預先把將要教授的樂曲輸入軟件,於教學時導師就能 隨意將樂曲以不同速度、音色,也會混合不同樂器組合播出音樂,讓同學能以多角度去了解 樂曲的結構及風格。我們也會把電子音樂檔案以mp3、mp4形式儲存及發放給同學,讓他們 於自行練習時,一邊聽,一邊練,提升練習的樂趣及準確度。
以視像形式上課,也能考驗及培養出同學的耐性,有時候同學需要靜靜坐上半小時後才 輪到自己去演奏,但其實這也是一個好好鍛鍊的機會。樂團及樂器班就像一個小社會,他們 在訓練中能學習到很多書本上不能學到的東西,例如:學習耐心聆聽、學習欣賞別人、學習 與人配合的能力、學會更懂得彼此尊重、培養負責任的態度、學會遵守紀律、耐性的鍛鍊等 等。
我們希望同學在一次又一次的困難和挑戰中,能提升自己,能繼續保持學習樂器 的興趣,在疫情逆境中定下目標,繼續努力學習,正向面對,培養出正向情緒(positive‌ emotions),正向關係(positive‌ relationships)和積極參與(positive‌ engagement),在 新的學習模式下,停課不停學,繼續眾樂樂。
154


培育小朋友的新啟發- 繪本導讀
鄭家瑩姑娘 (駐校社工)
書,在我生命中是重要的知識來源。以往我喜歡在書籍上做標記,寫下感言及得著。近年,有一類型的書籍很感 動我,但我不捨得塗抹它們,不想破壞它們原本的美。它們,是繪本。繪本(Picture‌Book),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 的書」。整本書以圖畫為主,簡單文字為副,撰述單一而完整的故事。
繪本吸引之處,就是圖畫中滿載千言萬語,感染力很強。然而繪本只是為兒童而寫的嗎?不,繪本的故事呈現著 人性的「真」、「善」、「美」,能療癒每位讀者的心靈。例如《你很特別》一書,除了合適正在學習自我認同概念 階段的小朋友,大人如我,每一次重看這繪本時,也能重新提醒自己,不要因為生命中的小錯失而看輕自己的價值。
近年繪本在親子教育上也廣被推崇,因為繪本能促進兒童多元智能的發展、培養閱讀習慣、引發小朋友好奇心及 創作力,更能透過故事教導孩子一些價值觀。的確,以往我也會應用繪本在輔導工作中,希望透過繪本教導學生如何 調控情緒。但在這兩年,我修讀了繪本導師班後,讓我明白這樣的方式容易會令學生感到被說教,感覺不佳,難以與 學生連繫。現在的我選擇留白,給予學生機會表達他的所思所感。他們的所思所感,正正是他最真摰的情感及想法, 有時候,我聽到比我所想的更成熟、更具智慧。我們真不能小看孩子的能力。
另外,不論圖畫及文字,繪本滿載了創作者的心思。在學習與孩子共讀繪本的技巧後,現在的我,與學生共讀繪 本前,會先自行細閱繪本數次,仔細察看圖畫內容、顏色、故事內容、導讀等,以明白繪本的主旨及重點。另外,我 會練習數次,以讓自己更熟稔繪本的內容及故事發展。練習過程能讓我更掌握表達方式及語氣,也令我知道什麼時候 才是發問學生問題的好時機。還有一點,便是跟隨他們的節奏、陪伴 他們細看圖畫及文字,這樣才可以令他們更投入啊!
有時候,我還會分享自己的經歷。例如與學生閱讀 《我和怕怕》時,我分享我的「怕怕」變大的原因及影 響。他們的動作、表情及回應,讓我知道,他們被繪本的 故事及我的故事感動著。而且,不再需要我特別說明,他 們也能有所領悟。是不是很奇妙?我相信你也可以做到的! 只要你花一點心思閱讀繪本,也能感受繪本的真、善、美。 我們一同進入繪本世界吧!
155


學校與社會結合 Integration of Community and School
Elder Academy
Our school has worked closely with the
Tung Wah Group of Hospitals (TWGHs) for
the Elder Academy since 2014. In the year
of 2022-2023, there were three services
offered to P3-6 students and parents in Term
2 and two more services in Term 3. They
learnt some new knowledge with the elderly
and acted as a little assistant in the meantime.
They were entirely engaged on their tasks and
experienced flow at that moment. Positive feedback
was received from students and parents. They believed that
it’s a valuable experience to take part in the volunteering work with the elderly which also promoted positive meaning. Some students believed that they were able to further develop and use their character strengths such as kindness, creativity, love of learning, gratitude, love and teamwork spirit in the process. The “Elder Academy” is a 2-year project, and it will be continued next year. It entirely shows our integration of community and school.
1
1
5
5
6
6


社區服務
「社區服務單元」的課程提供了一個真實情境的平台,讓學生把從常識科或其他學科學到的知識 和技能實踐出來。「社區服務單元」是全體學生參與的課程,是結合「學習」和「行動」元素的單 元課程,也是一種教導公民意識、學術科目、技能和培育價值的方法,學生可透過本校教師積極參與 精心策劃的社會服務,以獲取親身的學習經驗,讓他們發展溝通能力、協作能力和批判性思 考等能力,亦由此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例
他人和承擔精神等。
本校的社區服務單元有以下四項特點:
(一) 學校與社區的結合 (二) 服務與課程的結合 (三) 強調學習的重要性 (四) 重視個人成長發展
本校的社區服務單元是從常識科延伸出 來,故此教師在規劃社區服務課程時都會以 常識科的學習單元為依歸,再結合各級的共 通能力和特點而設計。
如:堅毅、責任感、尊重
二年級學生
二年級學生明白了「服務」 的概念後,延伸出來就是 如何對曾經貢獻社會的人 士作出欣賞。學生通過 探訪、交流、專業講座 等活動,瞭解長者過去 的貢獻,學懂如何與他
們相處。
1
1
5
5
7
7


學校與社會結合 Integration of Community and School
四年級學生通過交流、專業講座、實地考 察等活動去瞭解一群肢體傷殘人士殘障的原 因,他們生活的情況,與他們相處的技巧和 態度,以及考察社區
中無障礙設施的 設計。
四年級學生
三年級學生透過實地考察及問卷調 查等活動,去瞭解學校身處的 社區(柴灣)有甚麼吸引之 處,以及不足的地方。在 整個過程,學生可以鼓 勵保留本社區的優點, 以及對不足之處提出改 善建議。最後,教師會 安排學生會見區議員,向
他們反映對本區的意見。
三年級學生
1
1
5
5
8
8


五年級學生通過專業社工 及視障人士的講解, 認識「領路法」和 「口述影像」的 技巧,從而學習 與視障人士相處
的方法。
六年級學生
五年級學生
1
1
5
5
9
9
六年級學生會綜合他們在二至五 年級學習過的知識和技能,然 後以小組形式自選服務對象。 與過去不同,這次服務由學生 自行設計,從設計、聯絡、草 擬計劃書、財政預算、 實踐到評鑑,都是 由學生主導, 教師只扮演一 個協助者的
角色。


1
1
6
6
0
0


1
1
6
6
1
1


1
1
6
6
2
2


1
1
6
6
3
3


編輯委員會
顧問:黃桂玲校長
編訂:陳美珠主任、李滿林主任
出版:港大同學會小學 設計及製作:Between Concept 版次:二零二三年十月初版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164


designed & produced by Between Concept • www.betweenconcept.com.hk
香港柴灣怡盛街9號 9 Yee Shing Street, Chai Wan, Hong Kong Tel:2202 3922
Fax:2202 3914 Email:[email protected] Website: www.hkugaps.edu.hk


Click to View FlipBook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