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ords you are searching are inside this book. To get more targeted content, please make full-text search by clicking here.
Discover the best professional documents and content resources in AnyFlip Document Base.
Search
Published by Between Concept, 2018-09-10 12:24:51

鏡粹2019 - Hong Kong Tang King Po College

知行合一的舅舅

林 楚 皓 (16-17) 中 五 丁 班

在我的印象中,舅舅是個嚕嗦的人,總愛長篇大論地談論中國傳統美
德;可是經過今天這件事,我才發現他真的是個知行合一的君子。

因為爸媽和弟弟親子旅行,要到國外去,所以舅舅安排我和他一起
去雲南旅遊。到站以後,從上關一路觀花到古城,先安置好行李,便在樓
下碰面。聊到今天的行程,我先列舉了幾個想去的地方,這些地方相隔不
遠,但要一天之內逛遍實有難度。

只聽得舅舅開了開嗓子,開始發表他的長篇大論:「一心,山是一步
一步登上來的,船是一櫓一櫓搖出去的……」舅舅鍛煉經年,身材高大、
相貌堂堂、立如勁松,頭髮、衣服都收拾得整整齊齊、一塵不染,說話的
時候,眼睛總是直視對方,反應敏捷,做事也雷厲風行,經常是走一步想
三步,總能提前預料可能會發生的事情,所以從來不會沒有充分的準備,
遇事自然也不會慌張。總的來說,除了有些嘮叨,簡直是完美搭檔,因此
人緣自然也不差。

「唔……這樣吧,我們今天就照這個路線走,可以嗎?」說著,他指
了指身後的地圖,描出一個圖形來。我回過神來,口中回答道:「那再好
不過了!」

49

人生感悟

從古城出來,我們先是走到了南門,再搭公交車去點蒼山,也就是
蒼山。路上,我一直端詳著地圖,忙著研究行程,直到舅舅喚我,為我詳
述路邊景色,我才沉迷在雲南大理如夢的美景中,就像舅舅說的:「這雲
南省,有大理、昆明、西雙版納,各個春蘭秋菊。」我心中暗自想道:早
晚,我也要再多來幾次!「一心!一心!」我的視線越過旁邊的老婆婆,
原來我的「老幹部」舅舅早已站直了身,這會兒,提醒我下車呢。

我們先是來到了蒼山的最北面,這裡的雲弄峰可有奇景-著名的蝴
蝶泉,時值四月,正巧是蝴蝶會的日子,蝴蝶飛舞的美景,配上白族男女
悅耳的歌喉和無敵蝴蝶泉的幻彩,實在妙不可言,只可惜我的舅舅,卻在
我耳畔講什麼傳說,真是多此一舉。

沿著十九峰上山,嗅著百合、迎春花的香味,再聽聽舅舅的絮叨,真
是無鹽西施。不過,一到馬龍峰山頂,看看雪景,「摸摸」玉弄雲,我立
刻把不快的聲音拋諸腦後。下山時,就更是不捨,一步三回頭,這麼心不
在焉,可就出了事了,我忽然一步踏空,就向旁墜了下去,舅舅及時撈住
了我,可是卻變成我倆二人一起掉落山崖。

「呀!」我摸了摸發疼的臀部,勉強站起身來。跌下來的時候,舅舅
墊在了我下面,我趕緊問他有沒有事,同時伸手去扶他,他卻說:「男女
授受不親,一心,如果你要給力的話,拿根木條來幫手吧。」我想他是一
時站不起來了,回道:「舅舅別鬧了,這個時候……講什麼冷笑話啊。」
說著,我幫他除下背囊,攙著他到旁邊的樹下去坐著。我問:「要不要我
給你摘個桑葚來?」他以「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為由拒絕
了。我游說他,說這裡沒人看管,他也是拒絕,要我把背囊裡的手電筒拿
來。過不多時,看到手電筒光的人找人來救我們了,管理員送我們回到酒
店,我們提前結束了今天的行程。

回到酒店,他還要繼續上他的思想品德課呢!上完課,舅舅也不休

50

息,反而是開始練書法和鍛煉身體,我勸不過他,只好提醒他早些休息,
叮囑他有事打電話給我,就回到自己房間。回想今天的經歷,除了有些害
怕,還有一些感觸:

「許衡嘗暑中過河陽,渴甚,道有梨,眾取啖之,衡獨危坐樹下。或
問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亂,此無主。』曰:
『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人所遺,一毫弗義弗受也。』庭有果,熟爛墮
地,童子過之,亦不睨視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舅舅就像明朝的許衡,「梨無主,吾有主」,他的行為不是為了做
給我看,而是他對自己的要求。他做到了對我的所有要求:凡事謀定而後
動、堅持、勇敢、有禮、能解決事情……

回想搭公交車的時候,為什麼他早早的站起身來等我呢,原來在那之
前,他已讓座給我身邊的老婆婆了。

到今天我才發現,他真的是個知行合一的君子。

51

人生感悟

果實

鄧 鴻 亨 (17-18) 中 六 丁 班

走在崎嶇的行山徑上,滿目都是高聳的參天巨木。時值深冬,各種植
物都盡力擺脫枯萎的葉片,力求減少養份水份的流失。唯獨眼前這一棵毫
不起眼的不知名植物,在嚴冬中還掛著一串又一串的鮮紅色果實。果實散
落一地,厚實的果肉保護著裏面的種子,靜候春天的來臨。

平時生物科教科書上,都只指出植物在春天發芽,在夏天成長,在秋
天結果,在冬天落葉,何解這一植物與平時所學的,大相逕庭呢?

植物結果出於生存的意欲:只有不斷繁衍後代,使物種更加茁壯;同
樣地,人生在世,為的不只是:我曾活世上。而是在世上活過的意義,結
出一堆又一堆的成功果實。果實正正是我們一生成就的指標。

正所謂付出越多,收穫越大,這一道理同樣可用在結果上。你越努
力製造出果實所需要的食物,果實就越加豐富。製作食物的過程從來不是
一件易事,抵著太陽毒辣的目光,吸收光能進行光合作用,從土裏夜以繼
日吸收水份和營養,合成更多的食物,過程艱辛而成果豐盛。所謂先苦後
甜,大抵就是這個意思!

但,人不是植物,植物也不是人,適用於植物的黃金法則並非宇宙通
用,比如,套用到人身上。

52

打個比方,在切身的學習上,學海雖無涯,唯勤亦非岸。學生的目標
是一致的,在校內考試,甚或校外考試,開花結果,取得佳績。最好捧個
大西瓜回家。但往往學業成績最好的一批,未必是最勤力的;在學業成績
一般的,亦不見得懶惰。何哉?皆因學習的方法,有所不同。朝著「岸」
的方向,在「學海」中奮力向前,當然快人一步,理想達到。可惜有人成
為迷途小羔羊,在太平洋中心打圈轉,到最後只是畫了幾個直徑幾百公里
的大圈而已。任你時速一百公里,亦不會比朝著正確方向,以龜速行走的
人。

正如葉子要向上攀,根部要往地下鑽,養份要向果實輸,才可實現多
快好省,極速提煉成果實。做人做事不要衝快,先求做對,再求做好,最
後才求快。植物想要結果,必先打穩根基,待根莖成熟後,才可以良好的
基礎為磐石,邁向收成。否則,中途殺出一個大風暴或程咬金,不但不能
保住自己的果實,可能跌個稀巴爛。

那掛在那棵不知名植物的小紅果,豈不正是以這個方法,以較高效
率,較低付出的方式,取得最大的「付出-收益」比例?

旁邊的那些台灣相思,一到春天就來個百花齊放,一到秋天紅紫紛飛
的時節競相播下果實,看似有如百家爭鳴,在土壤披上一層生氣,可惜的
是,如果大家有修讀生物學的話,該知道同一物種之間的激烈競爭,都是
死路一條,最後大部份幼苗都是戰死沙場,壯烈犧牲。

反觀那棵樹,反其道而行:人家在秋天結果,它卻在冬天開花。競爭
自然少了,生存的機率也大大增加。可見,要結出好果實,就要手握天時
地利人和,這也是一門學問。

面對琳瑯滿目的各種果實,早已遍佈社會每一最小角落,甚至連陰暗
潮濕的所在地,都被苔蘚所佔據。那麼,五年之後,當我們從大學出來的
時候,又是怎樣一個光景呢?我們又有什麼發展空間呢?

53

人生感悟

所謂青菜蘿蔔,各有所愛;喜愛西瓜冬瓜南瓜北瓜的,也大有人在,
那麼,我們要結出何種果實呢?

答案是:我們沒有選擇。基因決定蛋白質的製造,而蛋白質是組成果
實的重要成份,而基因在我們誕生,甚至誕生之前都早被決定,你出生時
是冬瓜,到死的一天也是冬瓜。

那麼,我們豈不是坐以待斃?不是,冬瓜也有大小之分、色澤之分、
味道之分。你如不努力製造果實,付出極少,你的冬瓜也必定乏人問津。
反之,則會有人欣賞你這個完美大冬瓜。

果實,人人生而有之,人人的生命中都會結果。雖然有一命二運三風
水四積陰德五讀書之說,很多因素都不是我們所能決定的,但人定勝天,
想必冬瓜也有出頭天。

社會的口味日日新鮮,秒秒不同,要預測口味可謂不切實際,無用之
至。倒不如從今天起,找出自己的人生方向,向上攀,向下鑽,在十年,
二十年,甚至一百年後,回望人生之路,只望見一個一望無際的「果實之
海」。

54

讀書與遊歷

林 楚 皓 (16-17) 中 五 丁 班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有人認為,多出國遊歷,對
個人成長大有裨益;也有人認為,放下工作或學業出外遊歷是浪費時間;
而我則認為,在緊張的學習中,偶爾出門,探望大江南北的風土人情,舒
緩久坐不動的僵軀,勞逸結合、張弛有度,才是正解。

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若整日只在書桌前埋頭苦讀、
閉門造車,不能妥善的分配時間、精力,只顧往水洩不通的腦子裡灌輸知
識,才是真的浪費時間、浪費人生,就像往一個滿滿的沙漏倒水,如果不
等原有的水滴下就猴急的傾倒水壺,只是把水倒出而不自知,等到後來發
現水不知哪裡去了,已是滲入土壤,只能是悔之晚矣。

李紳在《憫農》裏寫道:「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大家都知
道,這是教我們珍惜,可我卻有其他感悟,這是因為身在屋簷下,沒有親
身體驗過農作的辛苦。這正正說明,單憑固定的文字,難以體會世界千變
萬化的奇妙。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在寒窗下伴著孤燈苦讀,效果自然
遠不如在旅途中,三兩知己比較駢進,或是廣交天下友來得深廣-

首先,出外遊歷能增廣見聞,「三人行,必有我師。」高手在民間,

55

人生感悟

許多事情,不能在家裡找到資料。比如:以廢棄品演奏美妙樂章的音樂
家、手掌大的猴子、獨眼鯊魚、血瀑布等,如果不出去闖闖,以某個目標
探探險,像個記者尋訪人家,不會有奇妙的經歷。

其次,出外遊歷,才能以自己的眼光,看看真實全面的世界,所謂
「百聞不如一見。」任你宣傳得天花亂墜,到了實地後,沒有那種感覺,
就像是受了欺騙。「造物無言卻有情。」「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
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沒有以自己的眼睛確認,就像隔了千層
玻璃,清晰卻不清楚。

第三,有些知識需要運用,比如溝通技巧,野外生存能力。讀書讀成
書呆子的人,恐怕不能左右逢源,照顧好自己。

最後,出外遊歷才會有自己對世界的體悟,范仲淹如不是親至洞庭
湖,不登上岳陽樓,也沒有那麼精妙的景象描寫。想像力如果沒有地基,
沒有切身的經歷,不過是天方夜譚、胡思亂想而已。

總括而言,真實的世界是書本不能記載的,井底之蛙不走出井外,不
可能知道自己的淺隘。「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世界這麼大,一生
那麼短,不去看看太可惜了,不是嗎?

56

讀萬卷與行萬里

梁 仲 鑫 (16-17) 中 五 丁 班

出國遊歷,在不同人眼中有著截然不同的作用,有人認為對個人成長
有莫大裨益;亦有人認為放下手邊首要工作或者學習而出國遊歷是浪費寶
貴時間。各持己見,觀點各異,能單方面說是完好或壞嗎?一竿子打翻一
船人,並不可取。

司馬遷生平三次遊遍中原,分別在少年,中年和編著《史記》時。
少年時的遊歷使司馬遷拓闊了眼界,更是令他立下要編著史學巨著的志
向。在當時,司馬遷的遊歷難度與見識無疑甚於如今我們的出國遊歷,由
此可見出國遊歷的第一個利處-拓闊眼界見識。身在二十一世紀,或許
有人會說任何知識都可在網上搜尋而獲取,但我相信這不包括遼闊壯麗的
世界,在網上所得,你不能聞;難以摸;更不能深入、親身體驗。北歐的
小鎮風情,寥寥數百鎮民間親密無間的鄰里關係;非洲荒野原始民族的狂
野;臨於尼瓜拉瓜大瀑布前看亞馬遜河水一瀉千里……若非身居其間,又
如何能感受到人文、自然的美。在我看來,如今的資訊爆炸,不過是成了
人們甘做井底之蛙的理由,捏著網上所得資料沾沾自喜罷了。親身的遊歷
體驗總是無可匹敵的,畢竟一切都是親眼所見所聞,而非網上那半虛半實
的介紹。

孫中山作為近代中國的革命先驅者,在讀書時期便離開中國到香港、
日本和檀香山留學。而在他成為革命黨人領導後,他也時常出外遊歷。有

57

人生感悟

時是到外國演講,有時是純粹想瞭解當地文化、政治環境等等。除拓闊眼
界外,豐富的遊歷經驗也令孫文的溝通技巧提升不少,而且遊歷中孫文也
結識不少同道中人,為革命取得了大量國外的支援資金,促成辛亥革命的
成功。由是,提升溝通技巧和結識五湖四海的朋友即為出國遊歷的第二項
好處。與在本國和同鄉人溝通不同,出國遊歷期間除了經歷人生路不熟的
情況,還需要考慮當地截然不同的文化和溝通方法,這是出國遊歷獨一無
二的收穫。此外,結識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國人也有所裨益,相識滿天下,
時時都能體驗到「有朋自遠方來」的樂,豈不樂哉?

其實以上兩點都有一個共同點- 除了對個人成長有裨益外,對工
作、學業也有不少的益處。廣闊的眼界有助我們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
天」,激發向上思想,增加對知識的渴求,也有助自己在不同決策中作出
更好更有遠見的決定,更好的處理人際關係,這些都會促進我們和同儕有
更和諧融洽的關係,變相提高學習、工作效率。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

不過,出國遊歷也不是毫無犧牲。的確,選擇出國遊歷少則十數天,
多則個把月。騰出這麼長的一段時間並非易事,工作、學業上也會落下不
少。故此有人認為出國遊歷是浪費時間。在我看來,是否浪費時間最終還
得看那遊歷之人。若一個準備遊歷之人沒有好好想過「為何」和「如何」
這兩個問題,那他的遊歷多半是浪費時間之舉,耽於逸樂罷了。

沒有想好為何要遊歷的人,那他的行程大多只是走馬觀花或是盲目追
隨潮流而已,只注重於遊玩享樂,而非瞭解當地民情,更不會主動與當地
人溝通,談何獲取知識呢?此為遊歷缺乏準備的結果。至於沒有計畫好該
如何進行遊歷的人也不可取。一次充實的出國遊歷從選地點開始,瞭解所
遊之地的人文背景,直到回程後的整理,都是不可或缺的。缺乏充分、真
切的準備,下場便是模模糊糊地去,渾渾沌沌地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正確的原話,讀書與遊歷是均等的,更是

58

相輔相成的,遊歷固然有益,但若是得過且過,只是參與所謂「購物團」
「吃喝玩樂團」則另當別論了!

出國遊歷抑或專心學業工作,有人說要二擇其一,說出國遊歷是浪費
時間。我不這樣看。我說,出國遊歷本質上是對包括學業、工作和個人成
長在內範疇有極大裨益的,但若是以得過且過的「差不多先生」精神對待
遊歷的話,我看那還是不必浪費寶貴的時間了。

59

人生感悟

蜘蛛與蠶蟲

梁 仲 鑫 (16-17) 中 五 丁 班

自我犧牲,「犧牲小我,完成大我」,是蠶在故事中表現出的精神。
自私自利、「寧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是蜘蛛在故事中的表現
概括。道理沒有錯,應用到現實時又會否有存疑的地方呢?


曾經的我,是個「爛好人」。此話何解?皆因我曾經認為無限度、
沒有要求的幫助是最好、最有效的幫助方法。對別人的請求絕少拒絕,我
用盡我所能來幫助別人,年輕的我還不懂是非曲直,因此凡是別人的請求
我便不假思索地施以援手-不論是否違規、損害自己或者別人的利益等
等。換言之,我的善良毫無節制,氾濫的善心被人一次次的利用。

故事中的蠶似乎是我曾經的寫照,人類看中蠶吐絲的價值,為了製作
一件奢華的綢服而把無數蠶扔進熱水,看它們在沸水中掙扎著慢慢死去,
然後取絲。然而這些華麗的衣服不會穿在乞丐身上,不會穿在孤兒身上,
不會穿在奴僕身上,不會穿在饑寒交迫的窮人身上。蠶天真的以為華麗的
衣服便是對人類有益,殊不知它的善良、犧牲不過成為尸位素餐之人的一
件玩物、炫耀的資本罷了。

曾經的香港人也如這蠶,包括我。2008年時的汶川大地震,港人捐
助、立法會撥款金額以百億計。我們的善意,對遇難同胞的同情是毋庸置
疑的。可惜一件件貪污醜聞的曝光猶如一盆寒顫凍骨的冰水淋到港人熾熱
的心上。原來,不設限,無監管的幫助只是肉包子打狗,只是給予社會蛀

60

蟲從中取利的機會而已。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告訴香港人一個事實-你
的善良,需要多點鋒芒。


蠶指責蜘蛛說它自私自利不懂奉獻精神,可是蜘蛛做的不過是天性使
然,結網捕蟲,自給自足地過著自己的生活。蠶還指責蜘蛛捕殺蝴蝶、蜜
蜂,卻忽略了蜘蛛也捕捉害蟲如蒼蠅蚊子之類。蒼蠅蚊子傳播病菌,影響
環境衛生,蜘蛛作為捕獵者清除這些害蟲,保護所有人的健康;蜘蛛更捕
殺啃食莊稼的害蟲,保護農民辛勤勞動的成果。一切一切都與蠶的指控相
反,這令我不禁想到蠶和蜘蛛的對比,是否黑與白,是與非的對立如此清
晰?省吃儉用下來的善款,是否真的到達了你想幫助的人手上?是否切實
地幫助人們?是否百分百用到你希望用到的地方?表面上自私自利的行為
是不是實則惠及他人?遵從自己的天性是否錯誤?專注做好自己會做的事
算不算自私自利?

蜘蛛的行為看似自私自利,卻是人立身殘酷現實社會的需要。「為
自己打算」通俗的說法就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無私的奉獻精神可
取,但實行起來卻萬萬不能學蠶,一是因為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不用動不
動就獻出珍貴的生命;二是這種「愚笨」行為,對自己因善意惻隱而給予
的幫助若不加以監管和要求,只是助長了他人的依賴,而你得到的只是數
句恭維好話,而你幫助的人得到的,也只是你的幫助如物質本身。

舉個例子,「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如果故事中的人只如蠶
那般,認為自己已經給予窮人魚作為糧食而不加思索,不考慮幫助的持續
性,或者不斷提供魚作為糧食,只會令窮人成為只懂索求食物的人。妄想
哪天窮人學會自行尋找食物而擺脫依賴自己供應食物是不現實的。

世界不只有黑白二色,一件事也不止對錯兩面,一個人也不止好壞兩
面。方方面面都考慮,武裝起你的同情惻隱之心方能保證你的善意不被人
利用。

61

人生感悟

「迂腐」的舅舅

鄧 鴻 亨 (16-17) 中 五 丁 班

舅舅是個囉嗦的人,究其原因可能是讀書太多,成了一名腐儒。可是
在諸子百家的思想中,只有儒家才是正道嗎?每當舅舅談起中國傳統美德
時,我必定會加以反駁。為了增加我的反駁能力,為了以「舅」之矛,攻
「舅」之盾,我開始閱讀一些雜學,一些非主流的中國傳統思想,用來反
駁舅舅的學說,以抗衡他的「聲音騷擾」。

「這一次測驗成績怎樣?」甫見面,舅舅就開始問個沒完沒了。

「不好,比上一次退步了。」反正他只是想找機會向我灌輸中國傳統
思想,我敷衍一下他也不妨。「不要緊,取予去就,是不可強求的呢!我
明白你已經盡力,不過是一時失手而已。有時候,取固然令人高興,但你
明白嗎?萬事萬物都是相生的,有『取』必有『去』,最重要的是明白這
一次在那裏犯錯,下一次要改正啊!所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果明白
自己的過錯,就可以在下次改進。」這一番話,也真是太長了。雖然我不
太意他的說話,但我決不會與他爭辯。所謂大辯若訥,為了減少舅舅再發
偉論的機會,我只好「悶聲發大財」,所謂大音稀聲。多言數窮,不如守
中的道理,我也是懂的。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是愛說教的舅舅的特點之一。對於他的這種
行為,我一直都不以為然。可是今天,他卻用行動證明他是一個君子,更
是一個知行合一的君子。

今天是佛誕,作為一名佛教徒,舅舅參加了放生活動,由於舅舅可帶
十名家眷一同參加,為了湊齊人頭,提老攜幼,連我這個外甥也一同前往。

62

「你知道大度嗎?阿修羅、菩薩、人是為三善;畜牲、地獄、餓鬼,
是為三惡。若問下世果,且看今生善。超渡亡魂,放生畜牲都是行善積
福……」諸如此類。唉,又開始說教了。

「噗通」一聲,有人落水了。在這偌大的一艘船上,有人失足掉下去
了。轉眼間,那人就沉得無影無蹤。

眼看眾人都嚇呆了,誰也沒有下去救人的意思,舅舅抄起一個救生
圈,跳下水了。據我所知,舅舅水性一般,勉強游一會自是應付有餘;但
是要救人,恐未達專業水平吧!對於他奮身救人的行動,真讓我捏了一把
冷汗。

眾人漸漸從驚嚇中恢復過來,一時間,甲板上呼聲四起,「救人哪!
有人落水了!」「他無恙麼?」總算那人命大,看著水底舅舅的身影愈來
愈小,距離那人也愈來愈近;終於,兩人的身影漸近漸大,代表他們應該
安然而歸。

安頓好後,問及舅舅,為何奮不顧身地救人?他回應:「孔曰成仁,
忠恕之道在於助人,所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
欲,勿施於人』。在他人有難時,仍不助人?豈是人的所為?」

一件小事,從中看到舅舅的知行合一,他用行動實現了儒家之道。言
為士則,行為世範,舅舅實在是我的一個好榜樣。

從此,我對舅舅改觀了。他依然是口如源泉,永不枯竭,但我將視他
為一個談論的對象,而不是煩人的老學究。

「你對大海有何看法呢?」我問:「剛才我跳下水,想起了一句話: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固然有利大海航行,但在剛才一事中,水分
明就害人,我看,『水善利萬物』這句話也不是毫無爭議的。」他說。果
然是舅舅,在危急存亡的關頭仍想著中國傳統的智慧,真是貫徹始終。

「能方能圓,曲直隨形,水心空虛,淵深清明,我看水亦有值得學習
的地方嘛。」我回應。

中國傳統,果然博大精深,真的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63



65

家国情怀

繼承與創新

廖 梓 謙 (16-17) 中 四 甲 班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有的人不甘於現狀,有意創新,卻因
盲目而將歷史全盤繼承;有的人心存高遠,敢於創新,卻因高傲而將歷史
全盤否定。在這個以創新為核心理念的時代,創新是必須的;而繼承就如
創新的根基,缺少了繼承,創新就會搖搖欲墜。

繼承不是全部接受或全部否定,而是汲取其中有用而值得流傳的精
髓。人們喜歡以古為師,固執的人往往忽略了其中的糟粕,盲目地跟從
歷史的潮流,漸漸喪失了求救的慾望。創新亦是如此,不是盲目地拋棄歷
史,固執地標新立異,而是在固定不變的傳統上加以昇華,在繼承中創
新。

勇於創新,是一個人的成功之道。人因創新而成功:萊特兄弟大膽想
像創造出飛機,實現了人類幾千年的飛天夢想;愛迪生努力嘗試創造出電
燈,擺脫了黑暗的束縛。追求創新,能讓事業從平庸中脫穎而出;科技奇
才喬布斯,在繼承了傳統手機的功能,並致力於創新發明,在創新中改善
人們的生活方式。喬布斯雖然死了,但他還是活著-他的創新發明被人
們廣泛使用,他為人們生活帶來的享受將永遠銘記在人們心中。

在「板橋體」出現之前,人們認為楷書太過於拘泥含蓄,而隸書又太
過於張揚不羈,然而抱怨的人們卻不曾想過要創出一種新的字體。唯獨鄭

66

板橋繼承了楷書與隸書的精華,將二者結合,瀟灑自如而又錯落有致,同
時彌補了二者的缺陷,形成了獨一無二的「板橋體」。倘若鄭板橋像其他
人一般,不滿足於兩種字體的缺陷,卻沒有求新的意識,即使有了創新的
意識卻沒有繼承二者的優勢將其融為一體,注入新的活力,就不會出現
互補的「板橋體」,可見繼承與創新也是相互補充,相互依存的。

「聞前人所已發,擴前人所未發」,宋人繼承了唐代詩歌的風格,加
以創新,造就了宋詞;徐悲鴻繼承了中國的畫風,將其與西方畫風結合,
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喬布斯繼承了傳統手機的功能,將技術與藝
術結合,在美學與簡約中昇華,創造了獨一無二的蘋果產品。正是他們將
繼承與創新的完美結合,才創造了不可替代的成就。

時代在不斷地繼承與創新中發展,只有懂得取捨傳統,加以創新,在
繼承中取得突破,才不至於思想僵化,處在時代的末端。

67

家国情怀

我的責任

梁 裕 恒 (17-18) 中 一 丙 班

在現實社會中,家庭我們是學習生命與愛的園地,我們必須在各個地
方,特別要在家庭和學校裏接受良好的教育,長大後樂於服務有需要的人。

在家裏,我們應孝順父母,並多幫忙做家務,並應減少與父母爭吵。

在學校這個供學生學習的地方,我們首先不應該騷擾其他同學,應在
學校樂於助人,努力讀書並善待同學,盡自己應有的責任。

除了在家裏和學校外,我們應在其他場合遵守規則,注重禮儀,並
盡量做到最好,不但不會騷擾到任何人,還可令別人以你為榜樣,向你學
習,令社會出現更多有品德的人。

不但如此,有很多老幼或殘疾人士十分需要我們的幫助,所以我們必
須為他們著想,多參加慈善活動,包括買旗、賣旗、公益金百萬行、探訪
老人院等等,以幫助和鼓勵他們。

最近,有很多人注意到我們地球的環境正漸漸惡化,並紛紛宣揚綠色
環保,給地球增添花草樹木等。儘管我們並不是這團體的人員,但也應該
在日常生活中幫助他們,例如減少便用紙巾或紙張、盡量不要急着丟掉可
循環再造的「垃圾」,想辦法利用它們,或把可回收的垃圾放入回收箱。

只要我們肯為家庭和社會負責任,就能承傳和建構一個更加共融關愛
的社會。

68

我思我想

伍 量 祺 (17-18) 中 一 丙 班

「家庭是學習生命與愛的園地,孩子在家庭和學校接受良好的教育,
長大後便會樂於服務有需要的人,回饋社會,關愛社羣。」我認為這句話
很有道理,所以,我們應該盡力做好自己在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才可以承
傳和建構一個更加共融關愛的社會。

每個人對事物所觀察的角度會有所不同,所以也有不同的觀念。在
家庭和社會上,人與人之間可能會因為觀念並非一致,難免會產生一些紛
爭。但觀念不同是無可避免的,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尊重他人和多嘗試代入
他人的感受,並且包容別人的不足之處,這是需要從小開始教導孩子的。

有人說:「態度決定你的一切。」沒錯,有很多有成就的人出身不是
很好,也不是他們天生聰明,是他們有堅強的意志和有不斷嘗試的精神。
有些人因態度不端正,所以他們很難成功;相反,態度端正加上永不放棄
的人,他們取得成就的機會相對較高。家庭應該多培養孩子們的態度,這
樣才會自己的責任,日後回饋社會。

孔子曾說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無論在家庭,還是社
會上,每個人都扮演著各式各樣而不可缺少的角色,所以每個人都承擔著
不同而重要的責任。請所有人重視自己的責任,不要妄自菲薄。學校可以
讓我們多些服務,如:班長、圖書館管理員、領袖生等等,在家庭教育方
面,也可讓我們多做些家務,讓我們明白負責任的重要性。

「世界因愛而美麗,家庭因愛而和諧。」我們應該關愛每一個人,並
且努力讀書,長大後各展所能,回饋社會。

69

家国情怀

共融關愛

朱 帝 豪 (17-18) 中 一 丙 班

有人說:「家庭是學習生命與愛的園地,孩子在家庭和學校接受良好
的教育,長大後便會樂於服務有需要的人,回饋社會,關愛社羣。」但我
們一定要思考自己在家庭和社會的責任,那麼就讓我在觀念、態度和角色
這三個方面作出說明,並思考自己在家庭和社會的責任吧。

首先,在觀念方面,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對家庭和社會負起責任的心和
觀念。如果社會出現了甚麼問題,我們就要負起作為一個公民的責任,盡
力幫忙,不能置身事外。同樣,如果家庭也出現了問題,我們更要盡力而
為,同舟共濟。

其次,在態度方面,我們要盡責用心,不要放棄,無論是在家庭還是
在社會。例如:在社會上,我們要盡力幫助別人,不要因為是小事而放棄
不去做,俗語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在家庭方面,我們盡力而為,完
成父母交給我們的事,不要辜負父母對我們的期望。

最後,在角色方面,我們要盡力做好自己的角色,不論在家庭,還是
在社會。例如:在社會上,盡一名公民的責任,幫助弱勢社群,服務老幼
等等。在家庭,我們要幫父母做家務、做飯等等。

總而言之,我們要多服務社會,這樣才能承傳和建構一個更加共融關
愛的社會。

70

我.家.社會

盧 彥 霖 (17-18) 中 一 丁 班

在現今社會,很多人都很自私,只會想到自己,不想想其他人。正因
如此,家庭就是一個讓孩子學習生命與愛的園地。父母要教孩子如何實踐
愛,服務其他有需要的人;長大後回饋社會,關愛社羣。這樣才可以建構
一個更加共融關愛的社會。

在家庭裏,身為父母的孩子,當然要孝順父母和努力讀書,不讓父母
擔心。我們除了要孝順我們的父母外,也要孝順我們的長者。我們要多陪
伴他們,與他們散散步,尊重他們。除了思考自己在家庭的責任外,我們
也要思考自己在社會的責任。在學校裏,我們要做好自己學生的本份,尊
重師長。每天要專心上課,交齊功課。

要建構一個更加共融關愛的社會,我們自己就要關愛社會的心。例
如,我們要愛護公物,不要破壞它們。我們也要保持地方清潔,注意環
保。

有一個關愛的心,才有一個關愛的社會。正所謂「愛心讓人充滿希
望,感恩讓生活更加美滿」,希望在家庭成員的努力下,未來的新一代能
生活在健康的社會中。

71

家国情怀

家庭社會責任之我思我想

文 鈞 政 (17-18) 中 一 丁 班

你喜歡抱著「各家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心態過活
嗎?還是喜歡抱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心態生活
呢?其實,我們不能離羣獨處,因為我們在家庭和社會中承擔著不同的責
任。我將會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剖析我們應肩負的責任,並提出
如何承傳和建構一個更加共融關愛的社會。

在家庭方面,我們為人子女,必須照顧自己,常言道:「身體髮膚,
受諸父母,不敢毀傷。」除此之外,我們應該孝順父母,並遵守父母訂立
的家規。作為家庭的一分子,我們應替父母分擔家務,打掃房間,清洗碗
碟,洗熨校服,日常要照顧弟妹和探望祖父母,這樣家庭才可洋溢着溫暖
的氣氛。

在學校方面,我們作為學生,應培養尊師重道的品德,常言道:「一
日為師,終身為師。」我們要以學富五車的老師為榜樣,我們也要學習同
學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在
學校裏要相親相愛,互相扶持,發奮向上,爭取佳績,他日長大,才可服
務社會,回饋社會。

在社會方面,我們應履行公民的責任,遵守法律,「敏於事,慎於
言」。我們應多留意時事,多行善舉。市民守望相助,互相包容,互諒互
愛,使社會氣氛更和諧。

家庭和學校都是社會的縮影。我們應從家庭和學校做起,在家孝順父
母,愛護弟妹;在學校尊敬師長,愛護同學,努力學習。這樣我們才能建
構一個推己及人、愛人如己,共融關愛的社會。

72

我的角色

蔡 鋒 霖 (17-18) 中 一 丁 班

在不同的地方,我有不同的角色。在家中,我是爸爸和媽媽的兒子,
是家中的一分子。作為兒子,我應該努力讀書,專心學習;學習美好的事
物,並且孝順父母,以報答他們對我的養育之恩。正所謂:「沒有家庭,
在廣大的宇宙間,人會冷得發抖。」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我更要好好孝順
父母,不要讓他們操心。

學校就是社會的縮影,所以學校就如一個小社會,我就在這個社會裏
學習。在學校裏,我是一名學生。作為學生,我應該做好學生的本分,和
同學和睦相處、交齊功課、尊敬師長、尊重講者,還要努力學習、交齊課
業,這樣就能做好學生的本份。

在社會中,我是一個公民,要成為一個良好市民,我有不同的責任,
例如:守法、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等。若要建構一個共融關愛的社會,我
們除了要做好自己的責任外,還要多點去關愛有需要的人,例如:在星期
六日或公眾假期時抽時間參與義工服務,乘坐交通工具時讓座給有需要的
人。如果每個人都願意這樣,未來要建構一個共融關愛的社會,實在不是
難事。

73

家国情怀

孝.公德

麥 焯 傑 (17-18) 中 二 丙 班

美國總統林肯說過:「親人不睦家敗」,居禮夫人也曾說過,一家人
能夠互相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惟一真正的幸福。」

世界上有六十三憶人,可能都在思考怎樣對家庭和社會盡責任呢!以
我為例子,我在家中,是個獨生子,我要負一個做兒子的責任,要尊敬父
母,打掃家中每一個角落,空閒時幫忙做家務和做功課等等。其實在家裏
的每一件大大小小的事情,你和我都可以幫忙分擔一下。這樣就能事半功
倍了。

在態度上,我亦要尊敬和孝敬父母。這樣才能建構一個美好的家庭。

其次,就是怎樣在社會上盡市民應有的責任。以我的看法,我認為市
民在社會上要有公德心,尊重每個人的言論自由,為社會出一份力,如保
護環境等等。怎樣為社會出一份力?其實很簡單,就是參加一些公益慈善
活動和做義工,希望能夠幫社會上一些有需要的人士。

只要政府能夠極力推廣,或鼓勵社會各界人士熱心參與,就能建立和
諧共融的社會。

74

家庭和社會

蘇 俊 斌 (17-18) 中 二 丙 班

「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出自《孔子家語‧禮運》,
意思是父母子女情深,兄弟姐妹,夫妻和洽相處,這就是一個美滿的家
庭。

身為子女的我們,在小時候,父母努力工作,目的就是能賺錢給我
們過安穩的生活。一方面,供書教學;另一方面,要維持家庭開支。我們
要做的,就是要好好讀書,為將來工作做好準備。我們長大後,要好好
工作,並服務有需要的人,例如探訪獨居老人院或做義工等活動,回饋社
會。因為我們小時候都在學校中接受教育,令我們擁有更多的知識,所以
長大後,便要回饋社會。在態度上,我們要尊重別人和做事前三思而行,
要抱著一個積極和樂觀的態度,即使你做錯了事,也不要自暴自棄,這些
便是我們在家庭、社會中應有的態度。

最後,我覺得家庭和社會是同樣重要,即使你表現十分出色,但忽略
其一,這樣你的人生便會有遺憾。我們一起努力建立一個共融關愛的家庭
和社會吧!

75

家国情怀

不寄的信

羅 逸 誠 (16-17) 中 五 丁 班

爸爸:

您一定感到很奇怪吧﹗當您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您可能會納悶,為何
我會突然寫信給您﹗一向理性的你;加上不擅辭令的我,或許只有文字才
能表達一下我的心中情吧﹗

您每次夜歸,一進家門總掛著一副笑容,口中說著工輕鬆;一回到
家,就鑽進被窩中的您,其實工作很累,是吧?每當媽媽問您工作辛苦?
您總是不假思索的回應:不辛苦﹗很輕鬆,加上一副悠閑自得的樣子,
讓我們信以為真。其實您是為了不讓老媽擔心﹗您把辛勞的一面都藏在
背後。您這些舉動總是令我過意不去,我知道您最近更為了我的未來而奔
波,希望在我置業的路上幫上一把,所以拼命工作,說要幫我付首期,以
供我未來住屋之用。與此同時,又要兼顧我的飲食﹑零用錢﹑學習等瑣碎
雜亂的事,想必支出一定很高昂吧﹗

這實在令我很揪心,老爸,請您多為自己想想吧﹗不要總是因為我而
讓你操心辛勞,連我往後的生活也要謀劃,實在令我慚愧不已﹗請讓我承
擔和面對這些屬於我應負責的事吧﹗

承擔未來,哈﹗說來輕鬆,連大學也未知能否考進,向您保證我能承

76

擔未來,就像痴人說夢。的確,大實在不容易進入,曾經海誇一定能進入
大學的我,會令您失望嗎?雖然您總說考不進大學不要緊,人生畢竟有很
多出路;但考進大學對我不僅僅是夢想,還關係到我未來的工作和生活,
一想到這點,考進大學的壓力便有增無減。我真擔心,如果我搞砸了文憑
試,又會令您和老媽擔心。

向您訴苦一番後,希望不會令您的壓力增加吧?雖然能向您作出保
證,必定能考上大學,可是大學之路畢竟不容易……我會努力嘗試,不令
您失望。請相信我吧﹗
  祝
健康

逸誠上

77

家国情怀

家庭責任

林 樂 昕 (17-18) 中 二 丁 班

自古以來,中國都是一個重視家庭教育的國家。家庭教育以維護家族
的穩定和家族的興盛為榮耀,重視家教不僅是家庭鞏固和發展的需要,更
是國家政治穩定的基本條件,也就是我們常聽說的:「齊家、治國、平天
下。」

家庭教育是人出世後直至到成年的一個接受教育的場所,父母是孩
子的老師,正確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身體、性格、情緒等方面有深遠的影
響。隨著社會的不斷變遷。家庭的不正確教育也導致青少年行為出現偏
差。家庭教育要配合學校的正規教育,讓他們懂得如何成為行正道的人,
如何為行為良好的學生,長大後建立家庭,自然知道如何為人父母。家庭
教育的重要性在社會中越是受到重視,那麼這個社會將來越有可能出現和
諧共榮的景象。

在家庭中,作為子女的我們應尊老愛幼。多與家庭成員交流互動,多
參與家庭活動。努力與家人一起營造良好的家庭氣氛。幸福的家庭自會引
領我們傳承和營造共榮關愛的社會。

78

共創美好

黃 諾 晴 (17-18) 中 二 丁 班

在每個家庭裏,每人都有著不同的角色、崗位,有的像老板十分嚴
厲;有的就像小員工,任由「老板」責罵,只能默不作聲地完成自己的
工作。還有的像大股東,「老板」也沒有膽量說他們的不是。我在家庭擔
當的當然就是小員工了。我在家庭裏需要做的事只有努力讀書、做好功課
等。

除了家庭的角色,我還有一些在社會應該負的責任,例如清理自己的
東西、愛護公物、不亂拋垃圾,不做一些缺德的事妨礙別人。

事實上,如果我們要建構一個共融關愛的社會,所有人也要一起行
動,並且用行動感染他人,使越來越多人和我們一起行動,一傳十、十傳
百……眾志成城,一起建構一個更好、更共融的關愛社會。

在日常生活上,例如乘塔交通工具:地鐵、巴士、小巴等,如果我們
看到一些需要幫忙的人:孕婦、老人、傷殘人士等,我們可以主動讓座給
他們。在街道上,我們看到有需要幫助的人要立即主動幫忙。我們也要注
意個人的言行舉止,不能說粗言穢語、不能打架等等。人人如此,社會就
會越趨和諧和穩定,每一代也可以過上安居樂業,美好幸福的日子。

希望我們能夠共創一個共融關愛的社會。

79

家国情怀

各盡己責

劉 曜 銘 (17-18) 中 三 乙 班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自古以來,中國的有識之士,總在國家危機
的關頭,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拯救國家於水深火熱中,古有于謙,今有
孫中山。然而,這些賢士,又或許稱之為偉人,之所以有這種勇氣和責任
感,不外乎於家庭和學校兩大因素,培育了他們。

我不希望世界有英雄,因英雄是伴隨著危機而生,但是社會需要一些
擁有像他們一樣,對社會有責任感的人。

責任,可能是一句不經意的承諾,也可能是對別人的虧欠。作為學
生的,要做好功課、關心時事,這是學生的責任;作為老師的,要以身作
則,教會學生尊重和禮貌,這是老師的責任。

人的年紀漸長,責任也有所增加,以家庭為例,孩子的責任是用功讀
書,尊重長輩;而家長則要教育子女,做好父母。

作為學生,讀書和尊重長輩是應該的,但關心社會方面就顯得薄弱
了。為什麼?不外乎是香港的制度使然,面對競爭激烈的考試制度,學生
不得不將大量精力放在學業上,因此,家長可以身作則,多做義工,當孩
子對此感興趣,自然會增加參與了。當然,學校可以安排學生到老人院等
探訪等,但學生未必心甘情願,效果亦未必理想。

只要我們每天緊守崗位,盡好自己的責任,社會自能安定,而責任感
是互相影響的。子女受父母影響,而父母又受他們的父母所影響,所以只
有個人做好本份,自能拼湊出美好的社會。

80

和諧的撕裂

何 栢 耀 (17-18) 中 四 甲 班

和諧不是一百個人在說同一番話,和諧是一百個人在說一百句不同的
話的同時,而又互相尊重。

建構一個和諧共融的社會,互相尊重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問題是何謂
「互相尊重」?

人是個體,但接觸到的層面卻是群體。一個家庭,三個人;一個小
區,三百個人;一個社區,三千個人;一個地域,三十萬個人;一個國
家,三千萬個人。

可是,回歸原點,人是個體。「互相尊重」的地點,就是「尊重自
己」。

家庭中,作為兒女的你和我,不是為了達成父母期望而出生的個體;
不是父母為了養兒防老的投資;更不是父母為了一時快感才出生的副產品。

你和我要做的事,是做自己。我們要達成的是自己對自己的期望,不
是其他人的。孝順沒有答案,不是回報父母的養育,服從父母的指令,不
違背父母的意願行事就是孝順。每個家庭的背景、歷史和故事都不同,兒
女盡孝道的形式自然不同。

為了達到和諧,請不要害怕表達。有些時候,父母根本不了解我們所
做的事。緊記,所有爭吵都是由不了解開始,如果我們從不表達,沒有資

81

家国情怀

格責怪父母的不諒解,因為我們連自己的想法也沒有尊重,如何令父母尊重
你?

社會中,作為公民的你和我,都被環境訓練像倒模出來似的。喜歡吃
同一樣食物;喜歡同一樣電視節目;支持同一種政治立場;信奉同一種生
老病死的做人方式。

以上所說,全也是不尊重自己的行為,所以香港人在某程度上,其實
非常尊重自己,也非常不尊重自己。

「黃絲」、「藍絲」……說好的尊重?說好的和諧?

近年來,因各種事情的發生,出現不同立場,因各種立場的出現,逼
著你和我必須選擇,最後因為選擇,社會開始分裂。

做得好,因為我作出了選擇;如果你也作出了選擇,做得好!因為你
和我都懂得尊重自己的立場,尊重自己。

說了這麼多,到底如何承傳和建構一個和諧共融的社會?

沒有,根本沒有方法。

不論是大自然的弱肉強食,還是人類社會的貧富懸殊,都已經不可能
和諧共融。你可能會質疑:大自然本來如此,而且跟和諧共融的社會有什
麼關係?

大自然的例子足以證明世界不可能和諧,直白點說,地球出現生命體
的一刻,和諧已經不存在。生命與生命之間會不斷鬥爭,爭奪食物、爭奪
領土等。

我們只能透過尊重自己,然後尊重別人,最後互相尊重來承傳和建構
一個和諧共融的社會。

很可悲,沒辦法,因為……

世界很簡單,人類很複雜。

82

家庭社會責任之我思我想

陳 紹 祥 (17-18) 中 四 丙 班
家庭社會責任之我思我想(高中組)優異獎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獨立的個體會隨著家庭變成一個整體。
一個良好的家庭會讓家庭中的孩子或是周圍的鄰居感到舒心;反之則令人
感到厭惡。社會是由無數個家庭建構而成,為了要讓整個社會可以更和
諧、更美好,家庭教育是不可缺少的。

家庭中的教育大致分為三個方向:觀點、態度和角色。這三者如果可
以融會貫通,可以讓我們每個人齊心協力建造一個和諧共融的社會。

首先是觀點,每個人對不同事物的觀點和感覺會有不同,但同時亦要
分清楚自己想法是正面還是負面的。例如,今天有個搶匪打劫銀行,多數
人認為他這些不法勾當是違法的,更是擾亂社會秩序,是萬萬不能做的;
可是,也有另一部份人會認為:他們打劫的原因是什麼?因為他沒錢啊!
為什麼會沒錢?肯定是政府的問題啊!探求事情的本源是應該的,可是我
們不可能把錯誤違法的事情合理化,如果將之合理化,就可能會衍生出示
威、遊行等令人無可奈何的行為。分清是非黑白,正正是家庭教育不可推
卸的責任。

什麼是態度?態度是一個人的修養,即使面對著一些你不喜歡的人或
事,保持一個良好的態度是基本的禮貌。社會上的人不能保持自我,張口

83

家国情怀

閉口就是粗言穢語、髒話連篇,目中無人,令人生厭。態度決定一切的道
理任誰都懂,但真正做到良好態度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最後角色,我們在不同場合扮演著不的角色。在家為人子女,在校為
人子弟,在港為香港人,在中國為中國人,每個人一生的角色數之不盡,
但核心在於:我們是一個人。人就有基本的尊嚴和本性,近年來香港刮起
一股歪風,用言論自由的幌子令社會幾近癱瘓,我們有言論的自由,可是
也必須要以尊重他人為大前提。

要社會和諧實乃建基於良好的家庭教育。如上所說,每個人都是一個
個體,因家庭而集中成整體:同時間,每個家庭又會成為一個個體,因著
不同的家庭,成為一個名為社會的整體。就讓我們每個人做好自己,打造
一個和諧共融的社會吧!

84

香港的明天

霍 曉 樂 (17-18) 中 四 丙 班

到底我們的家庭社會責任是甚麼呢?透過三方面從而探究如何建構一
個和諧共融的社會。

在角色上,毫無疑問我們的身份只是一個學生或是一個青少年。那
麼我們的家庭社會責任是甚麼呢?在社會大眾的眼中,我們就是未來主人
翁,所以會對我們有期望,做一個負責任的人;然而單憑這項就能建構和
諧的社會嗎?明顯是不能的,但我們的身份是不能變的,所以只能在態度
上、觀念上作出改變。父母當然希望「望子成龍」,可是也要顧及我們的
感受!不斷競爭,成為了「讀書機器」,可是只會讀書,忘記了我們對家
庭和社會的責任。作為子女,作為學生,我們最大的責任是充實自己。

在態度上,我們雖然有很大的壓力,不過必須保持正面樂觀,失敗
時不氣餒。此外,我們在社會的態度應該是保持友好,從而建構和諧的社
會。另外,學習的態度也是很重要的,我們不能辜負社會大眾和父母對我
們期望,這也是身為學生的責任。

在觀念上,我們要由小到大做起,做好自己的本分-完成自己的責
任,退一步來說就是做出成績,並保持正面和樂觀的態度。在家裏,我們
可以當一個「孝順子女」或「開心果」的角色,如果平日父母的工作很繁
忙或壓力很大的時候,可能我們一句慰問,一個擁抱,一句「我愛你」,

85

家国情怀

甚至用文字表達對父母的愛意,從而令他們放鬆壓力。在社區上,我們會
擔當「好鄰居」這個身份,一句噓寒問暖或打招呼已經很足夠了。在社會
上,有身體殘疾的人,有膚色不同的人,但我們不應歧視他們,要保持平
等尊重。

總括而言,如果要在撕裂的社會中建構一個和諧的社會,必先求同存
異,彼此包容,集合各人的力量,接納文化差異和傷健人士,建立共融互
愛的社會,這樣,香港的明天才會更美好。

86

溫暖的港灣

陳 海 東 (17-18) 中 四 丁 班

家庭是溫暖的港灣,給人帶來心靈的慰藉,拂去內心的疲憊,留住
永恆的彼岸。白駒過隙,時光荏苒,伴隨著心智的成熟,我開始思考我能
為這個家貢獻甚麼?犧牲甚麼?付出甚麼?或許,到頭來才發現原來也只
是微不足道的一舉一動和一言一行,我可慚愧極了!此刻,我才醒悟這溫
暖的港灣竟全是出自父母之手,那一磚一瓦都是他們胼手胝足用愛去建築
的。家庭所給予我的愛是無可替代的。其實,我深深知道家人並不奢望我
付出甚麼,只是希望和我在一起,同心協力使家庭變得圓滿,變得熱鬧,
變得溫暖起來。同心同德,慢慢溢出愛意,就像雨水潤澤大地,滋養萬物
一樣。

由某一天起,照顧港灣的責任悄然扛到了我的肩上,我決定為它負
責。船停久了岸邊,也終須起航。我也須要踏入這複雜的社會,流入那汪
洋大海,找出自己的主身所在。

幾千年來,人類為了生存而努力不懈,孜孜追求,從而建立了這複雜
而多變的社會。人與人交往,你永遠不知道對方的本意是甚麼,我們能夠
做的就是讓對方感受你的真心及善意,就像對待家人一樣。

生活上,每一個人都離不開他人的幫助,而別人也同樣渴望得到我們
的幫助。人與人互相幫助的基石建基於尊重,這是必不可少的一點。用自

87

家国情怀

己的行動來詮釋人生的價值觀,這正是現時社會所大力提倡的良好心態。
社會上有數之不盡的人,只要我們互相幫助,傳遞正能量,就可以感染更
多的人。每一個人都能常懷感恩,感恩他人,感恩社會,和諧而共融的社
會何愁不能實現呢?

  總括而言,播下一顆種子,收穫一片希望;播下良好的行為,收
穫人生的精彩。只有在充滿愛心,互助和富有同情心的社會中生活,才能
使生活更加美好和和諧。所以說,跟隨前人穩健的腳步,讓我們攜手同
心,共創美好的未來。

88

論責任

吳 海 旺 (17-18) 中 四 丁 班

有人說,責任是條鞭子,不斷鞭策我們前進。從小負起小責任,要
培養堅強的意志,他日才可以負起更多更大的責任。曾子曰:「士不可以
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不單是「士」有重大的責任,我認為,我們任
何一個人也有其重大的責任。負責任就像為一棵樹苗灌溉養分一樣,負小
責任,就有小養分;負大責任,就有大養分,足以供給樹苗生長的條件,
而養分越多,樹就能長得越高越壯。對於你,你又希望成為怎樣的一棵樹
呢?

甚麼才算是「小責任」呢?青少年還未踏入社會工作,因此,他們
未能夠負起什麼巨大的責任。不過,其實孩子們在家庭中,也能負起一些
「小責任」。孩子身為家庭的一分子,應該要意識到作為子女在家庭內所
承擔的責任。簡單如打掃自己的房間、整理書桌、幫忙收拾碗筷、清潔地
板,又或是讀好書,這些都是孩子們應負起的責任。

作為孩子,有能力的話,有時候也可以為家庭付出更多。父母含辛茹
苦地照料我們成長,一輩子扛下了照顧孩子們(即是我們)的責任,我們
應明白他們的用心和苦心。在他們累時,為他們做做家務,減輕他們的負
擔;在他們有空時,抽些時間,和他們聊聊天,談談彼此的生活瑣事,也
是為人子女的責任。年少多好,可千萬不要終日沉迷於光影交疊的網絡世

89

家国情怀

界中,多點關懷家人,用心建立一個共融、和諧的家庭,努力培植生你、
育你的那棵「家庭大樹」。

跳丸日月,石火光陰。孩子們總有一天會長大成人,成為社會的棟
樑。到時候,一定要義不容辭投身社會,服務大眾,要負起「大責任」
來。而所謂的「大責任」,包括了自身廉潔、見義勇為、遵守法律、愛國
愛社羣等情操。而這些責任,我們也務必履行,當人人也樂意履行「大責
任」,那麼,我們身處的社會就會變得更和諧繁榮,穩定和安全。

有時候,社會上無可避免存在著一些需要幫助的人,不論是貧窮、
身體殘缺、身患重病的,或是孤兒寡婦,我們有能力幫得上忙的,自然也
是我們應該負擔的責任。俗語有云:「予人玫瑰,手留餘香。」他們都
是社會上值得我們用心盡力幫助的弱小社群。一分一毫的幫助看似是微不
足道,但集腋卻可成裘,請付出你的一分力吧!我們都是在同一「樹蔭」
下寄生的族群,亦是一家人。我們在社會中,應彼此關懷,共同建立一個
共融、和諧的社會,盡心盡力用雙手栽種大家賴以生存、生活的「社區大
樹」。

少年時,負起「小責任」;成年後,負起「大責任」。把這種美德推
己及人,承傳下去,相信是「家庭大樹」也好,是「社區大樹」也好,必
定是養分滿滿的。

90

付出你的一份責任

王 文 希 (17-18) 中 四 丁 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有由身份帶來的:學生要認真聽課,員工要
努力工作,警察要嚴格維護法治;有由承諾帶來的:「一言既出,駟馬難
追」,對自己說的話要負責,這是理所當然的。正因為人人都有其責任,
這個社會才得以運作。

我作為一名學生,本份就是努力學習,不負家人和師長對我的期望;
也要積極參加不同的活動,充實自己。

我有另一個身份,就是家中的獨生兒。父親每天辛勞苦幹,朝九晚
五,獨自挑起家中的大樑,從沒一句怨言。母親是一位家庭主婦,每天勞
心勞力地負起責任,清理着髒亂不堪的家。近日,我無意中發現她的臉上
已長出了皺紋,可是她卻依然每天對我和父親噓寒問暖,不厭其煩地告誡
我們不要把自己累倒,要多休息。我心中不禁要問:「媽媽,你何嘗不須
要多休息呢?」

我在香港土生土長,雖說從沒讀過法律,但還是知道甚麼是「是非黑
白」、「奸淫偷竊」、「自私自利」的不當行為。因此,我知道作為家庭
中的一員,於家庭有我的責任必須要承擔;作為社會公民的一員,於社會
有些事情明知是不可為的,就決不為,這些都是本份,也是作為人負責任

91

家国情怀

的表現。「垃圾不落地,香港更美好。」-我時刻記著,我,一直都是
個安分守己的人。

但有時候,我也會想「為什麼我要努力學習,又要遵守法紀呢?」
我有疑惑,但我從來沒有想過要逃避作為人子,作為學生,作為公民應該
承擔的責任,原因是我知道父母多年來含辛茹苦地養育我,也知道老師不
吝珠玉地教導我,我更知道身邊的一切都是社會上不同人士的耕耘成果,
而我,可說是正在享受著這一切美好成果的「既得利益者」。我又深深意
識到正是因為「責任」的聯繫,所以我才擁有了這一切。我們都深知這一
點,因此更加明白,明白這個社會就如同自己的家庭一般,我有責任,我
要負起責任,和家人一起共同進退。

「生於斯,長於斯」,大家都是如此。家庭、社會和我有著一條不
可磨滅的聯繫,因此我明白既要安守本份,也要積極上進,為立家固國出
一分力。簡單來說,想要社會進步,就要推己及人,同輩互相幫忙,子女
有反哺之心,同業樂意切磋琢磨;人人樂於服務他人,關愛社群,回饋社
會,方能締造互助互愛,和諧共融的社會。

92

青少年的責任

陳 世 雄 (17-18) 中 五 甲 班

青少年,請問你當下的定位是什麼呢?用心學習?盡情玩樂?享受
「王子」、「公主」的生活?

若談青少年的責任,以上那些可稱不上呢!青少年的責任可說是任重
而道遠……⋯

與青少年關係最緊密的組織是家庭。家庭為青少年提供溫暖的棲身之
所,棲身之所是由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共同維繫的。青少年在享受「家庭
樂」的同時,一方面有責任要為家庭付出;另一方面也有責任親待家人。
日常除了幫助收拾家中細軟,處理一些家中瑣碎事務,能為父母減輕辛
勞,避免父母過分操心,青少年也是責無旁貸的。

除了律己以嚴,青少年對待父母,還必須畢恭畢敬,以真誠和尊敬的
心時常向父母噓寒問暖,在百忙之中抽空陪伴他們。此外,若有手足,更
必定要兄友弟恭,以愛相待,和睦相處,使父母放心,常感寬慰。

《孟子》曾載:「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青少年除了要為家
庭獻出愛,亦應由親及疏關注社會議題,並坐言起行,以行動積極參與社
會事務,致力協助改善社會上人與人的關係。常聞時下青少年終日埋頭苦
幹,而大多是埋頭苦幹於玩樂,卻不思上進,這是多麼讓人痛心疾首啊!

93

家国情怀

其實青少年是社會未來的主人翁,又是社會的生力軍,生力軍自然有責
任為自身、為他人、為下一代發聲和服務-小至到「城市論壇」暢所欲
言、不平則鳴;大至參與公益團體活動,樂善好施、為弱勢社群服務,都
是將心比心,為他人着想之舉,這也是履行了公民責任-心繫家國。

我認為,青少年中的有志之士應樂意變成開荒牛,為「公田」(社
會),為「私田」(家庭)出力。青少年應當願意身先士卒,為建立更共融
關愛的社會踏出承傳的那一步。只要願意身體力行參與社會服務,自然就
會產生「蝴蝶效應」-由自己出發,喚醒家人,喚醒朋友,喚醒社會大
眾!常言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堅守信念,最初可能只是少
數人,但結果定必會眾志成城,共同讓愛與關懷繼續發光發亮。

所謂「萬事起頭難」,要建構一個和諧共融的社會難。社會有着不同
的價值觀和文化,容易造成聚訟不休。馬拉拉生活於保守國度,但卻勇於
為女子教育普及化發聲,不拘泥於時,可見在社會上爭取公平並不是曲高
和寡之想。因此,若要打造共融關愛的社會,我們定必要求同存異,進行
溝通,從而達致互相了解,方能使人不再強求或各執己見。

我,是一個青少年,是一個市民,更是未來社會的主人翁。我相信,
若我本着自身的責任去承傳關愛共融的社會,定必可以影響他人,讓彼此
同心協力,締造一個充滿共融關愛的美好社會!

94

我.家庭.社會

李 耀 光 (17-18) 中 五 丙 班

有人說「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只有家庭和諧了,社會才能和
諧。因此我們必須先讓自己的家庭變成充滿愛與關懷的綠茵。

作為一個學生,我暫時還沒有能力工作,為父母分擔家計,也沒有
能力為他們出謀劃策。我唯一能做的,也是我責無旁貸的,就是做一個懂
事的兒子。我固然不太可能像從前一樣可以肆無忌憚地向父母撒嬌,然而
我會選擇多與父母聊天,讓彼此不致疏離。儘管每天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只
有短短的幾小時,我都會盡兒子的責任,抓緊時間關愛他們,一聲「爸,
您今天辛苦了!」,一聲「媽,您累嗎?」,或是一頓自己給他們做的不
太美味的晚餐,相信他們都會感受到我埋藏在心底對他們的愛。我相信在
親情與愛的浸淫下,家庭定會是一個和諧共融、讓人捨不得遠離的理想樂
園。

每一位家庭成員努力建立和諧美滿的家庭固然重要,而締造共融友愛
的社會大家庭更有賴我們齊心協力達成。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有些人先天比別人聰明一些,有些人長得
比別人高大一些,有些人從呱呱墜地一刻已比別人窮一輩子的努力富有。
正因為我們的不同,社會上才出現了不少分歧:有仇富的、被排擠的、也
有被瞧不起的。以失明人士為例,他們有先天缺陷,受盡別人的冷眼與

95

家国情怀

嘲笑。在職場上,大部分人都較難接納他們,給他們機會。但人們可曾想
過:先天不足人士會希望自己成為社會的負累嗎?他們在工場裏努力學習
並憑著自己薄弱的勞動能力,盡自己所能貢獻社會,回饋社會。他們能不
依靠別人,自己養活自己已是一件相當負責任的事。從他們身上,我得
到一個啟示:「只有盡己所能,負上一己責任,內心才能對社會產生存在
感,也才能獲得別人對你的尊重和信心。」

作為青少年,我們在品格和行事態度上都必須有良好的表現,有責任
成為比我們年輕的人的學習榜樣,也可以成為打造共融社會的工匠。我們
定當勉力接納社會中的所有人,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我們肩負著以
身作則的責任,以關愛與共融的心接納社會上的每一個人,並期望能推己
及人,以自身的行為感染他人,彼此共享充滿共融與關愛的社會。

期望人們能在家庭中和睦融洽,更要在社會中互相包容,讓社會變成
和諧共融的洞天福地。

96

農場

張 燿 斌 (17-18) 中 六 丁 班

家,有些人認為是一個避難所,用以躲避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亦有
些人認為是一艘船,全家人同舟共濟,一同面對種種困難。我十分認同以
上的看法,但比起避難所和大船,「家」給我等青少年的印象更像一個農
場。

我自小在我家的農場成長,由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孩子,經過父母、
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教導,我終於「破土而出」、「茁壯成長」。這個
農場供給了我不少養份,養育之恩、供書教學、愛護關懷……就如給小種
子灌溉養份。我們在享受種種資源的同時,也應當為這農場負上相應的責
任。我們不應辜負家人對我們的期望,例如父母安排我們參加不同的興趣
班或補習班,為人子女的,不應在課堂上無心向學,虛耗光陰,以免使父
母失望。另外,當家人需要幫忙的時候,身為親人,更應義不容辭,伸出
援手。至於孝順父母長輩這些傳統美德,誠屬本分,身為後輩的更應付諸
實踐,這是毋庸置疑的。兄友弟恭、孝順長輩、互相幫助,既是作為家人
的本份,也是為了身教下一代,傳承傳統美德。

作為青少年的我們,除了在家庭中有要負的責任,在社會中也有要負
的責任-付出一分力推動社會發展,為整個社會帶來進步。但要實踐這
宏大的目標,我等青少年尚未有足夠的能力,當下要做的是努力學習,裝

97

家国情怀

備自己,日後才能成為一個有能力為社會付出貢獻的人,並且足以負擔起
上述的重大責任。

現今社會充斥著負面情緒,我們這個城市被戲謔為「投訴之都」,
正正反映了人們動輒會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作出投訴,人與人欠缺
了包容的量度。當人人都缺乏了包容、體諒之心,試問如何建構一個和
諧的社會呢?事實上,要建構和諧的社會,學會包容是最為要緊的。而家
庭教育對培育下一代的正面價值觀和待人處世的態度,確實擔當了舉足輕
重的作用。因此社會可從家庭入手,鼓勵家庭中的長輩教育下一代互助、
體諒、包容別人的美德,從而齊心協力,一起建構一個和諧共融的幸福社
會!

98


Click to View FlipBook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