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ords you are searching are inside this book. To get more targeted content, please make full-text search by clicking here.
Discover the best professional documents and content resources in AnyFlip Document Base.
Search
Published by Sin Yee Ang, 2023-06-15 02:46:39

《中文人》总第21期《溯梦》

《中文人》总第21期《溯梦》

03 本期专题:溯梦 Dreamt 神隐少女与北婆罗洲 一笔一画将本土色彩定格成画 那些年,我们的快乐源泉 27 同年异梦 童年,那些年的模仿秀 31 乐影丛林 猫奴的愿望:我只想要一只“只听不说”的宠物 家在土里长,国在心里放 倾听那渴望倾听世界的人们 荡漾在大红花上 第21期 Issue 21 2022 37 文学一隅 55 中文人成长手札 61 学术漫谈 文学的诗之“思” 67 文化品牌 新纪元大学学院明日之星培养企划案2.0: 第一届青年创作营——共赏文学之雅趣


中文人·The Chinese Narrative 2022 DREAMT 溯 梦


出版人 顾问 主编 执行编辑 编委 封面设计 排版设计 莫顺宗 黄薇诗 王修捷 钟晓莹 黄智辉 黄紫盈 马嘉圣 彭安琪 岑韵婷 苏楚莹 汤美珍 杨立杰 庄 恂(按姓氏拼音排列) 洪芯仪 洪芯仪 中文人总第21期编委会 Editorial Board 出版 Publisher New Era Edu Sdn. Bhd. Block B&C, Lot 5, Seksyen 10, Jalan Bukit, 43000 Kajang, Selangor Darul Ehsan. 电 话 :03-8739 2770 传 真 :03-8733 6799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印刷 Printer Percetakan Advanco Sdn. Bhd. 21, Jalan Segambut Selatan, 51200 Kuala Lumpur. 电 话 :03-6258 9211 传 真 :03-6257 0761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中文人 The Chinese Narrative 溯梦 Dreamt 2022 ISSN: 2600-9420 KDN: PP19273/03/2018 (034867) 定价 RM25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Copyright © New Era University College 本刊版权为新纪元大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拥有,如欲转载、翻译或收集本刊文字或图片,必须先获得本刊书面许可。


01 主任的话 02 主编的话 03 本期专题 37 文学一隅 27 同年异梦 55 中文人成长手札 61 学术漫谈 28 童年,那些年的模仿秀 38 南边有颗纽 / 林佳仪 39 举头星稀无明月 / 温禧隆 40 银扣子 / 李承澳 44 最后一游 / 李承澳 ■ 04 企业文化: 一笔一画将本土色彩定格成画 ■ 12 童年童趣: 那些年,我们的快乐源泉 ■ 20 自然生态: 神隐少女与北婆罗洲 62 文学的诗之“思”/ 吕鸣仁 56 读中文系 / 吕鸣仁 56 中文·伴我成长的一股风 / 李伟详 57 求索问道之愚见 / 黄良康 57 中文成长故事,自身与中文的渊源 / 周长键 58 人性哲思,古今亦然 / 余焯颖 58 在中文系的感悟 / 谢癸铨 59 有文字的地方就有中文人 / 苏晓萱 59 文字既冷也热 / 李承澳 60 最美好的起步 / 黄智辉 60 我为何对中文爱得深沉?/ 杨惠絜 31 乐影丛林 32 猫奴的愿望:我只想要一只“只听不说”的宠物——《巴比诺》/ 张温怡 33 永不屈服的《野蔷薇》/ 邱嘉渲 34 家在土里长,国在心里放——《回家,过年》/ 冯宇昉 35 倾听那渴望倾听世界的人们——《听写》/ 王杰灵 36 荡漾在大红花上—— Yasmin Ahmad 和她的《单眼皮》/ 林佳仪 目录 67 文化品牌 68 新纪元大学学院明日之星培养企划案2.0:第一届青年创作营——共赏文学之雅趣 73 中文系活动消息


1 一场仍等待结束的疫情让世界瞬间脱序,改变了许多人 事物。往外探索新事物的步伐得放缓,与外界建立联系的计 划得搁置,就连与师长同学交流的机会也受限制。然而疫情 限制了我们的人身自由,倒也给了我们静心勤学、慎思自明 的机缘,也因此发现身边的美好。同有此感的也包括本届 《中文人》的编委们,于是乎发掘“马来西亚本土色彩”的主 题由此诞生。“本期专题”的部分,我们紧扣“本土企业文化”、 “本土童年童趣”以及“东马的生态环境”等元素,来呈现本土 化的特色风味,重新唤醒大家不曾留意的马来西亚自然美与 本土化特色。   谈及本土化特色,各大学中文系也曾经历其本土化发展 之论。我国汉学家郑良树教授生前曾撰写《中文系和中华文 化》(载《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春之卷)一文分析中国海 峡两岸及新马中文系课程之不同。郑老师心目中理想的中文 系应是中文学院,既涵盖经学系、史学系、子学系、文学系 分别开设相关科目,同时也保留中文系基础课作为通识教育 供学生修习。然而各地中文系也会因地制宜,开办本土化课 程或者符合时代之需的课程。众多声音心系中文系发展,只 因中文系不仅肩负为社稷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也承载了华 人社会弘扬民族文化的心愿,我们亦须有文记载本土华人社 会特殊的历史发展与文化情怀。郑教授也曾在媒体访问时表 示中文系应强调中国文学兼及中国经、史、子学,各地大学 也可以随着环境社会的需要而加减科目,灵活处理是有必要 的,但原则是不可喧宾夺主。   吾以为所谓本土化科目,可指科目内容以本土元素为 主,如马华文学、华人研究等,亦可指向为满足本土社会发 展所需要的中文人才而调整的科目,比如文化创意产业与文 案、华人企业文化等。前者符合中文系范畴,但研究对象源 自本土。后者则倾向研究中文在本地业界的应用与发挥。大 学专业的设计不仅是与时并进传递知识而已,更要立足当下 瞻远未来,准确判断未来几年市场所需之人才。本土化科目 的设立并非淡化或侵蚀中文系所强调的文学或语言性质的重 要性,反而展示了我国中文发展的灵活性、共融性与实用 性。审视目前本系课程分类,不忘郑良树教授所强调之经史 子集的重要性,当中多为必修科目,同时也为本土研究科目 保留一隅,拓展中文系学生出路选择。   语文作为大学专业,自是不能如中、小学般以考试为目 的,若为保留中文系的传统型而摒弃本土研究,则如应试为 目的,只要标准答案,不思变通。倘若只考量其工具性与经 济性,将中文系课程全盘转型为应用型,似乎又欠缺一份浪 漫且学习过程必定是乏味的;但全以兴趣喜好为主,也可能 走向偏科比如偏爱创作而放弃古文及思想类的科目,又或者 陷入人文学科就业迷茫的困境。中文系本土化科目的设置, 必须兼工具性、经济价值性、审美与人文性,三者兼具。工 具可谓之专业知识与学科技能掌握、经济价值可谓之对专业 价值的理性判断与尊重。而审美与人文性强调创造力与共情 能力。三者结合则能让我们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情感、智 商与情商兼具的领导者。即便身处日趋复杂多变,却又互通 共享的世界,我们亦有能力迎接挑战。 黄薇诗 博士 中文系系主任兼助理教授 主任的话     中文系的本土关怀


2 近两年,时光近乎凝滞。我们蜗居、隔绝,减少一切不 必要的活动,将实体世界里的工作与活动塞进网络与云端, 旧有价值观被摧毁、嬗变。   当一切尝试回到正轨时,事情已悄然有了变化。我所熟 悉的音响商,员工们都成了送餐员,自己则成为电商。我喜 欢的电影配乐师,缩小了工作室规模。我的歌手朋友们离开 舞台,成了餐饮界一员。出版社临时停止了出版计划,静候 市场复苏。   每当冲击来临,先被牺牲的,总是那些貌似不重要的, 与文化或精神层面有关的事物。而它恰好是人类文明中最重 要的基石。若真抽掉它,一切便摇摇欲坠了。   重返校园后接手《中文人》,曾和晓莹提及:何不做一个 有关文化的主题?无论是疫前或疫后,值得梳理的事情太多。   毕竟被盗走的那两年,我们已经失去太多。也许文字可 以稍微把一些光景留住。   回到实体课堂,与立杰等人见面,虽没到恍如隔世的程 度,但疫后重逢,也足以让人感慨。在课堂上面对面交流, 胜于数码云端会面,与同学们反复商量后,最终决定将刊物 主题定为“本土企业文化”、“本土童年童趣”以及“东马生态环 境”三大部分。我原想探讨疫后的世界,但同学们更想保留 的是世代更迭及文化流逝现象。“童年童趣”部分尤其让我动 容。这群少年少女们用金子般的心,察视了失去或正在失去的 种种。   我想,不是每样事物都能获得传承。但我总带着私心, 希望他们能掌握,或带走些什么。衷心希望参与编辑工作的人 们,能在浮光掠影中抓到属于自己的事物,开创往后的世界。     主编的话     王修捷 博士 中文系高级讲师 被盗走的两年


■ 企业文化: 一笔一画将本土色彩定格成画 ■ 童年童趣: 那些年,我们的快乐源泉 ■ 自然生态: 神隐少女与北婆罗洲 专题| DREAMT 溯 梦


周奥莉说:“比起等待别人去做,何不先在自己能力范围中去 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呢?”身为马来西亚人,身为华裔,我们不 断地推崇中华文化,可我们又有多少精力把目光放在拥有多元丰 富文化的马来西亚呢?本土幻想或许就是一个让我们重拾身份和 不断回忆过往,期待未来的一个平台。自小就听过外国的月亮比 较圆,但谁又曾留意过本土的美与幻想呢? 苏楚莹、岑韵婷、黄紫盈、汤美珍 一笔一画 将本土色彩定格成画 “马来西亚就是这样的啦!” “我从来没有在本地旅游过诶。” “吃什么 Nasi Penyet,去吃日料啦!”


5 本期专题:企业文化     ■ 钟惠业的第一张插画 这一趟旅程从幻想启航   本土幻想(Loka Made),是一家以多元的马来西亚元 素再创作的文创品牌,由钟惠业(Fei Giap)与周奥莉(Audrey)于2015年共同开创。若说起本土幻想的成立,那就 得追溯回2011年由钟惠业的插画所组成的绘画本《本土幻 想》了。钟惠业毕业后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当大家都在画外 国,那我可以画些什么?当他跟随父亲回乡扫墓时,那间由 亲戚经营的杂货店解答了心中的疑问,他决定将马来西亚画 出来。   钟惠业的插画融合了本土及虚幻的元素,他总在探索马 来西亚经常被大家忽略的小角落及小巷子,而这些地方往往 都承载着大马人小时候珍贵的回忆,他选择将这一份回忆以 插画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他写实的插画,儿时的回忆一瞬 间涌现,仿佛我们再次回到了那被遗忘的回忆空间里。   此外,钟惠业的插画往往融合了虚幻的元素来呈现马来 西亚独特的建筑风味,为我们所熟悉的景色增添一种超现实 的感觉。钟惠业表示,所谓的虚幻元素其实源自于动漫的 影响,他认为何不把动漫的视觉美呈现于马来西亚的景色之 中呢?所以在他的画作中总会出现一位身穿马来西亚中学经 典蓝色校服的动漫少女,穿梭在各种充满本土色彩的场景之 中,为插画增添另一番味道。   在插画本面世以后,周奥莉觉得若是止步于此未免太可 惜了,虽说外国文创的发展相当兴盛,但是相较于文化相对 单一的国外,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成为了发展文创的最佳条 件。在两位创办人的满腔热血之下,周奥莉提议将探索本土 元素的使命从插画延伸至现在的文化创意品牌,“本土幻想”便 是起源于此。


6     本期专题:企业文化     我们都在彼此的故事当中   本土幻想秉持着探寻在地元素的理念,并将本土文化 与创意两者结合,不断创造出独属本土风格的插图与商品 设计。不管是传统杂货店所引出的情怀,还是高楼大厦 筑起的自豪感,这些作品都承载了属于本地人的记忆与故 事,让专属于大马人的文化以更富趣味的形式传承下去。   为了贴近各年龄层的口味和喜好,本土幻想推出了 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如明信片、立体3D卡、拼图、贴 纸、日常用品等。这些作品都是由本土幻想的插画师亲 自设计,当中结合了本土元素及插画师们独特的创意,让这 些画作呈现出马来西亚人民的生活特色,保留本土人文的文 化气息。从中也让这些绘画不仅是艺术品,也能深入我们的 生活里。此外,本土幻想也会配合不同的节日推出不同的周 边产品,如农历新年所推出的虎瑞吉祥系列、开斋节的“Raya Bersameow”系列产品、以国庆日为主题的作品等。


7 本期专题:企业文化     01/明信片 02/贴纸 03/虎瑞吉祥系列 04/“Raya Bersameow”系列产品 01|02|03|04


8     本期专题:企业文化     ■ “甘榜”立体明信片


9 本期专题:企业文化     笔尖下的本土回忆   秉着探索本土元素的理念及结合创意的概念,本土幻想 创造出专属于马来西亚本土面貌的插画。本土幻想的插画师 擅于捕捉我们不曾停下来留意的角落,以插画的方式让我们 在那一笔一画中感受到身为国人以国家之美为傲的情绪。说 起马来西亚,遍地可见的“甘榜”对于国人而言再平常不过。 然而,本土幻想却能以“甘榜”为背景,制作出“甘榜”立体明   今年年初,本土幻想制作了广受客户欢迎的作品——KL NATIONAL DAY。这幅画以20世纪末的马来西亚为背景,画 中的细节让人仿佛回到那个年代,比方说1992年汤姆斯杯马 来西亚队夺冠之庆祝横幅、吉隆坡塔、国油双峰塔等,无一 不承载了大马人的人生记忆。不仅如此,本土幻想近期对于 该画做出了姊妹篇,即21世纪的马来西亚。画中不乏参杂一 些小惊喜,如KL NATIONAL DAY中左下角的两名孩童已长大 信片。不仅如此,以肉骨茶闻名的巴生也在本土幻想的插 画中,将百年古迹设计在红包套装上,向大众介绍了六间 寺庙、会馆。红包正面画有景象插图,背面则是建筑物的简 介,使大马人近距离了解到华人先辈南来的历史事迹。 成人、建筑物增加了敦拉萨国际贸易中心106交易塔,以及 本土幻想也赫然出现在画中!本土幻想以不同的形式画出马 来西亚本土景象,不仅是向外展现马来西亚不同的面貌,也 极力向内使马来西亚人能够从中找寻自身对于大马文化特色 与生活风貌的亲切感。 ■ KL National Day 2014 ■ KL National Day 2022 姊妹篇


10     本期专题:企业文化     回归你我最真挚的连接,拼凑一个马来西亚   “Our differences make up each piece of our identity. In turn, our identities make up every piece of Malaysia.”本土幻 想于2022年8月至9月中旬发起了名为“Build A Malaysian”展 览,试图唤起马来西亚人的身份意识与回归人与人之间最真 挚的连接。为期一个月的展览不仅设有打卡专区,还有售卖 系列商品以及为民众准备了一系列工作坊等。此展览地点位 于吉隆坡The Linc商场,在展览期间可在商场内见到由本土 幻想插画师设计的人物站立牌,灵感源自于马来西亚人的形 象穿搭,让观众感受到亲切感也是团队期望达到的目的之一。   周奥莉透露许多人不明白为何本土幻想会举办这类的活 动,难道是因为收益很高吗?其实不然。她表示经营一家公 司当然需要资金周转,但团队一直保持着热诚与初心才是促 成许多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两位创办人及其团队 都认为作品若是欠缺真心是不会成功的,比起一步登天,他 们更希望脚踏实地地带领我们一步步了解马来西亚,认识本 土幻想这个品牌。说到文创市场,周奥莉提及自身看见了马 来西亚文创市场的曙光。许多大型企业也开始将目光投放在 文创产业上,勇敢踏出第一步重新为品牌塑造更贴近本土趋 势的形象。 01/“Build A Malaysian”系列商品 02/Postcard Swap with Loka 01|02


11 本期专题:企业文化     寄一张卡片,收一份温暖   本土幻想至今已推出超过100款的明信片,除了售卖明 信片以外,本土幻想在每个月份都会推出新款明信片,进行 名为“Postcard Swap with Loka”的互寄明信片项目。此项目 主要借助社交媒体Facebook的群组功能,与群组内的成员 互寄明信片,只要填上资料和寄出自己手中的明信片即可获 得当月的新款明信片。   周奥莉告诉我们,这是一份没有任何收益的项目。他们 只想让更多的人认识本土幻想以及传达他们的真心。当收到 收信者的反馈与支持,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国人都可以互 相感受到彼此的这一份温暖与真心,他们同样也被温情所融 化。这便是他们坚持推动这个项目的动力来源。 由心生幻想,从本土实践   “我们由衷相信,当世界日益全球化,人们终究会更向 往找寻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生活方式。”这是来自本土幻 想简介中的一句话。过了学习指定教科书的年纪后,也许忙 碌的生活让我们不再思考这片土地的价值与美,但所幸我们 尚有像本土幻想那样致力宣传本土美的本土文化企业,能够 让国人以更便利的途径,重新认识马来西亚与这片土地所含 蕴的温度。


黄智辉、马嘉圣、杨立杰 那些年, 我们的快乐源泉 乐高 棋盘游戏 悠悠球 玻璃弹珠 Guli 陀螺 PSP、Gameboy 游戏卡


13 本期专题:童年童趣     方方块块堆砌的快乐——乐高   乐高积木,即我们常说的“LEGO”,相信是大家幼年时 期最喜爱的玩具之一。乐高积木的形状多达1300多种,每种 形状又有12种颜色,对视觉富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设计,对 孩童而言极具吸引力,同时提供了更多灵动和幻想空间,让 孩童拼装出千变万化的造型。   乐高积木在早年的价格并不算高昂,在各大购物商城皆 能找到它的踪影,并以不同大小的套装为主售卖。在玩具区 的货架上,我们总能找到不同主题的乐高积木套装,比如城 市系列、建筑系列,或是各种超级英雄系列,各有其特别之 处,每每在选购时必定感到难以抉择。不过,各个套装中的 迷你人型往往成为了作出选择的关键因素,设计酷炫或是独 特的迷你人型总能抓住孩童的目光。有的套装甚至专为迷你 人型收藏家而推出,多数收藏家出于自己的兴趣或对产品的 喜爱,集齐同一系列的迷你人型,以此为乐。   在拥有许多套装的乐高积木后,我们还能发挥创意,将 其进行随意拼装,创造出无限可能。不同的套装偶尔还能跨 越系列的界限进行搭配,在一步步扩展后,我们便能组成 涵盖不同领域的乐高世界,展示乐高积木的多元性及创意玩 法。笔者幼时也热衷于拼装乐高积木,曾以不同套装的乐高 积木及迷你人型组装成一个比武擂台,各个迷你人型手握不 同的武器,多变的搭配显得十分有趣。   凭着简单的物件构建出奇妙的世界,乐高积木所带来的 欢乐是无限的,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幼时的我们都喜欢坐 在铺满乐高积木的地上玩乐,就好像身处在自己所创造的世 界中。不过,收拾及善后工作在结束玩乐后非常重要。别看 乐高积木设计精巧,若无意踩踏,会造成无法言喻的伤害。 本期专题:童年童趣    


14     本期专题:童年童趣     勇闯小小的冒险世界——棋盘游戏   提及记忆中的童趣,棋盘游戏可说是最具代表性的游戏 之一。较为普遍的棋盘游戏包括蛇棋、冒险棋、飞机棋、 象棋等。大部分棋盘游戏备有一个图版、棋子以及骰子, 有的还包括卡片、板块等配件,比如大富翁、拼字游戏 “Scrabble”等,都是大家必定玩过的棋盘游戏。棋盘游戏的 参与人数多为二至六人,在孩童间不发生争执的情况下,它 可以有效促进友谊发展,或让孩童们结交新朋友。   棋盘游戏多数采取回合制,每位玩家将会按照游戏玩法 轮流行动,并以其中一方率先达成胜利条件而结束游戏。除 了基本规则外,棋盘游戏还有许多不成文规定及玩法,全 取决于玩家们的习惯,例如当棋子抵达已有另一棋子所处的 位置时,前者可将后者送返起点或倒退一步。自定规则的方 式,在增添游戏难度的同时也增加了游戏趣味。   蛇棋及冒险棋一般上拥有不同的主题及背景设定,比如 海底世界、外太空、森林等。蛇棋及冒险棋的图版上设有不 同的机会与陷阱,可让玩家瞬间跃进,或是受到重挫,一 切全凭骰子的点数而定。因此,玩家在游戏中没有一定的胜 算,只能依循次序进行,如此一来也能培养孩童的挫折容忍度。   至于大富翁、象棋、斗兽棋等难度较高的棋盘游戏,其 性质偏向于策略性游戏,玩家的游戏技巧及决策能力是胜负 的关键点。玩家的每一步都会影响其后的进程与结果,因此 在每一回合行动前都需要慎重考虑,以免有所失误。通过此 类游戏,能够达到寓学习于娱乐之中的效果,使孩童锻炼多 方面的技巧与能力。棋盘游戏玩法多样,且能够有效使人放 松心情,在没有电子产品的时代可谓打发时间的最佳游戏。     本期专题:童年童趣    


15 本期专题:童年童趣     五花八门的手上乐园——悠悠球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YoYo”曾是许多孩童拿在手 中,不愿放下的一个玩具。当年悠悠球风靡一时,只要我们 在外玩着悠悠球,一定能够引起周围的注意。由于悠悠球的 玩法十分简单,只要将悠悠球向下抛掷,通过重力使其旋 转,再将其收回手上即可,因此我们可以肆意地在任何地方 玩起悠悠球。   悠悠球基本上为两片球体及一根绑在轴心上的细绳所组 成的玩具,通过能量转化及摩擦力的原理让其处于旋转的状 态。在还没学会玩悠悠球以前,大家都不晓得抛掷的技巧, 以致悠悠球总是不受控制地摇摆。但在掌握了技巧之后,大 家却把悠悠球玩得花招百出,各式各样的玩法让人看得目不 转睛。较为简单的玩法,就属将旋转中的悠悠球贴近地面, 使其向前滚动。还记得当初学会基本的花式玩法后,我们都 会向朋友们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或是与对方进行较量,看 谁能够把悠悠球玩得更为出色。   悠悠球的设计灵活多变,传统的悠悠球多为单色设计或 较为奇趣的图案贴纸,在悠悠球旋转时可以看见明显的特 效。在悠悠球兴起之时,商家们还售卖了装有LED灯或是荧 光材质的悠悠球,只要玩起悠悠球时,就能让其闪闪发亮, 十分引人注目。   偶尔和朋友一同玩乐时,我们会不慎将悠悠球击中朋 友,令对方感到疼痛且恼怒。于是,每回一起玩起悠悠球 时,我们都会习惯性地和悠悠球保持一段距离。直到后来, 我们真的没再被悠悠球击中过,而悠悠球却也同时逐渐消失 于我们手中,取而代之的则是另一种发光的产品。 本期专题:童年童趣    


16     本期专题:童年童趣     弹指之间的胜负——玻璃弹珠Guli   若说,我们的童年里有种乐趣是圆滚滚的、五彩缤纷 的、琳琅满目的,那么在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不是“玻璃弹珠” (Guli)呢?谁曾想过,如今在花盆里、鱼缸里作为装饰点 缀的玻璃珠子,原来在没有手机和电视存在的年代,竟然在 孩子的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没有繁琐的规则,没有受限的场 地,只要在空旷的土地上画个圈,预备好口袋里的弹珠,便 可展开激烈的决斗!   原来,打弹珠游戏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说在16世纪,有 两名年轻人同时喜欢上一名女孩子,便决定用弹珠比赛分胜 负,打弹珠的游戏因此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打弹珠已然 成为了本地家喻户晓的孩童游戏,为孩子的童年抹上一道如 玻璃弹珠般绚丽的色彩。除了决斗,收集各类弹珠也是孩子 们的乐趣之一,因此弹珠亦被孩子们视为宝贵的财产。透过 弹珠决斗,不仅能赢得他人的弹珠,更能收获满满的崇拜。   弹珠游戏的玩法众多,有的将圈内弹珠打出圈外视为胜 利,有的如高尔夫球般要求将球打入洞内。但不管是哪一种 玩法,都能让人情绪高昂,紧张万分,为游戏增添了不少趣 味。当游戏开始时,可见各路英雄纷纷以蹲着、趴着、站着 等各种姿势展开攻势,用拇指和中指夹着弹珠,眼睛观察四 方八面,找好弹珠落地点,手指用力一拨,之后便是等待胜 利的到来。   或许,弹珠游戏早在岁月的河流中,被冲淡、被遗忘, 成为一代人的共同回忆。但无论如何,它将作为童年记忆的 经典,伴随一代又一代的孩子继续成长,成为他们的童年。 犹记得孩童时期,母亲手把手教会我的第一款游戏,便是打 弹珠游戏,她说那是她的童年。母亲在地上画了个圈,在里 面放了一些弹珠,接着让我用手上的弹珠将圈里的弹珠打出 圈外。最后我成功了,虽然不记得游戏胜利的奖励是什么, 但那段时光已然成为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深深烙印在我的心 里,告诉我,原来童年可以传承。     本期专题:童年童趣    


17 本期专题:童年童趣     在时间上旋转的舞者——陀螺   提及决斗型的传统游戏,不得不提“陀螺”。作为一种拥 有悠久历史的世界级游戏,陀螺在马来西亚也非常受到欢 迎,并且被列为马来西亚传统游戏之一,在马来文中以Gasing称之。早期的陀螺以木头为制作原料,底端配有尖锐的 钉子,再加上一根细细的绳子,便能开始游戏。陀螺的操作 方法简单,先用绳子绕好陀螺,接着先向前抛,再往后拉, 陀螺就会在地面上旋转起来。因此,打陀螺不仅考验玩家的 技巧,更讲究力量与速度。旋转的时间越久,越能体现玩家 的实力。   小小的陀螺,却在旋转的过程中,产生许多玩法,各有 不同的趣味。其中最常见,也最受欢迎的,有两种玩法。第 一,是考验陀螺的持久力。当大家将陀螺抛出的那一刻, 便是与时间赛跑,且看谁的陀螺能坚持最久,旋转至最后一 刻。第二,是挑战陀螺的战斗力。大家会将数枚陀螺同时抛 出,任其相互碰撞,如猛兽相争,看谁能笑到最后。两种玩 法各有乐趣,而后者则为前者增添多一份刺激。小小的陀 螺,却在旋转的时光中,填满了孩童的童年。   直到2001年,日本公司Madhouse推出动画作品《战斗 陀螺》,新一代的陀螺便开始风靡全球,马来西亚的00后 孩子也开始接触新款陀螺。该动画讲述一群小孩使用含有 “圣兽”的陀螺进行决斗,不仅赋予陀螺更神圣的“生命”,而 现实中也推动着陀螺的发展进程。上文提及,早期的陀螺多 以木制,而新世代的陀螺以金属及塑料为主,并采用组合结 构,可自行分解,亦可随机组装,为玩家提供更多动手的乐趣。   新世代的陀螺,在玩法上依旧追求速度、持久力、战斗 力,但因为金属零件的加入,使陀螺在发生碰撞的过程中更 为刺激。此外,金属陀螺不再依靠绳子发动,而是将陀螺安 装在手把型发射器上,拉动扳机即可发动。金属陀螺对场地 的要求也随之提升;时至今日,玩家甚至可以购买战斗盘, 为陀螺决斗提供更为高级的地点。不同时代的陀螺发展,象 征着我们的童年正发生变化,每代人的回忆虽是不尽相同, 但都为孩童们带来了一段段一起欢乐的童年时光,从而增添 了许多回味无穷的童年记趣。 本期专题:童年童趣    


18     本期专题:童年童趣     独属于自己的掌上世界——PSP、Gameboy   以经典的红蓝配色,染遍市面上所有电子游戏商品柜的 任天堂Switch,成为了当今掌上游戏机的代表。我们熟悉的 马力欧、林克、卡比、皮卡丘等一众游戏角色,在任天堂 Switch的带领下,从像素世界穿梭到3D世界,以更为生动的 形象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然早在任天堂Switch以前,掌机游 戏就已经是一代人的童年,更是一代人的回忆。   忆起自己的小学时光,身边不少朋友都有属于自己的掌 上游戏机。而彼时的掌机代表,便是索尼公司的PSP(Play Station Portable)系列,以及任天堂的Game Boy系列。相较 于PSP,任天堂Game Boy的推出时间更早,因此提及 Game Boy,它不仅仅是00后的回忆,更甚是诸多90后的童年之 一。当时的Game Boy还需要在游戏机后方的卡槽中,插入 犹如一块小板砖大的游戏卡带,才能进行读取,游玩。其 中,Game Boy 的游戏《俄罗斯方块》便是大家最熟悉,也 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任天堂又继续推出了Game Boy Advance, 简称GBA,GBA的游戏卡带相较于Game Boy则变得更小, 轻便了许多。如今我们非常熟悉的《超级马力欧》以及《塞 尔达传说》便是当时GBA时期非常受欢迎的游戏,二者极其 考验玩家们的操作技术,一个不小心就血量归零,重新开 始,尔后在经历各种失败,最后终于通关的成就感,便是童 年时期再快乐不过的事情。   之后,任天堂在Game Boy系列的基础上,推出了全新的 任天堂DS,DS游戏机有着翻盖式的设计,它具备了上方的 显示屏幕与下方的第二个笔触式屏幕,提供了玩家全新的娱 乐模式。有玩过DS的都知道,《宝可梦》系列绝对是DS不 可或缺的游戏之一,正因为双屏幕的设计,玩家们在进行战 斗、技能切换、捕获等操作时,更具沉浸感。   在任天堂“统治”掌机界多年之后,索尼也开始加入到这 个市场当中,并推出了PSP系列。相较于Game Boy,PSP的 用户以及影响更为庞大。我们可以透过购买游戏光盘,抑 或是直接将海量游戏下载到记忆卡中,直接插入PSP当中游 玩。现今许多游戏大作的初代或前身,皆曾在PSP当中大放 异彩,也为后来的掌机游戏留下了更多的可能性。你可以在 《GTA》当中体验街头恶霸的生活,在《刺客教条》中体验 信仰之跃的震撼,抑或是化身三国人物在《真三国无双》当 中一夫当关,甚至穿越到充满怪物的异世界成为一名《怪物 猎人》。PSP正是如此满足了我们童年的各种幻想,成为了 组成大多数人童年的重要拼图。     本期专题:童年童趣    


19 本期专题:童年童趣     想象与收集的卡牌世界——游戏卡   在早年街机游戏与电视动画横行的时期,大多数人的童 年娱乐,都与屏幕内的虚拟角色无法分割。回首过去,小时 候在家里,有多少时候我们冒着被父母唠叨的风险,留守在 电视机前,等待某频道准点播出的日本动漫;随父母出门, 又有多少时候我们嚷嚷着家人,让他们给你买上几颗代币, 在各式街机里穿梭,只为在不同的时空里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长期受到这些娱乐“熏陶”之下,我们或多或少也会在生活 当中,对此有所想象,而童年时期那盒收在柜子里满满的游 戏卡,便是对于童年“想象”的最佳诠释。   就如前文所说,大家会开始收集,甚至玩游戏卡,一部 分的原因与儿时接触的日本动漫有关。其中,《游戏王》 《宝可梦》以及《卡片战斗先导者》更可谓是游戏卡界的龙 头。除了《宝可梦》以外,《游戏王》以及《卡片战斗先导 者》在原作的设定,本身就是以卡牌战斗为主,各色花式的 卡牌对决策略,加上丰富跌宕的剧情编排,许多观众因此对 于现实中的卡牌战斗充满憧憬,因此以《游戏王》以及《卡 牌战斗先导者》的产权推出的游戏卡也一下风靡全球,毕竟 谁不想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武藤游戏呢?   犹记得每次的放学时间,总会和三五好友到文具店,掏 出存了一星期的零用钱,只为了在一包《游戏王》的卡包当 中抽到自己心心念念的“青眼白龙”。而《宝可梦》卡牌同样 也是借着自身动漫怪兽对打的特性,推出了与《游戏王》概 念相近的对战型游戏卡,对于任何一位宝可梦爱好者来说, 宝可梦卡绝对是属于他们最佳的回忆,先不论他的游玩机 制,单单是从抽卡,与朋友交换,收集成册,都能满足大多 数人童年时期小小的收藏欲。   除了上述以类似桌游方式游玩的游戏卡,街机游戏卡亦 是大多数人童年的记忆碎片。在众多街机游戏中,也渐渐 出现了以“收集”以及“卡牌连线”为主的街机。这类型的街机 通常会在游戏结束后随机送出一张游戏卡,而这些游戏卡又 能透过扫描,将游戏卡上的角色载入街机中进行游玩。对战 类的代表绝对是以动物为主的《百兽大战》以及甲虫为主的 《甲虫王者》。不仅如此,以换装以及舞蹈为主的《时尚魔 女Love and Berry》更是能够勾起许多女生的回忆。   犹记得自己小时候对于街机卡牌的热爱,甚至给自己购 买了一本卡册,将每一次的“战利品”收藏起来。如今虽然早 已不再光顾,但每每想起,还是会将那本尘封已久的卡册再次 拿出来,一页页地细数,那些年我们在街机烧钱的日子。


于黄玮霜而言,童年的记忆可说是无比深刻,即使时过境迁 也仍旧留存于回忆匣子之中。离开东马多年的玮霜,坚持通过家 人、东马的朋友帮忙搜集有关东马自然生态的资料。不仅如此, 在读研期间更是动身回到自己以前在东马居住过的小镇,重游故 地,重温旧事。因此,《母墟》这部不同凡响的童年回忆录最终 面世了。 钟晓莹、庄恂、彭安琪 神隐少女与北婆罗洲 ■ 《母墟》一书


21 本期专题:自然生态       《母墟》以怀孕原型为故事架构,其中的故事内容虚实 参半,从而刻画北婆罗洲惟妙惟肖的自然生态环境。某一 天,故事中的小女孩不慎失足堕湖,被湖中的巨蜥吓走了灵 魂。为了找寻自己失踪的影子,小女孩展开了一段在北婆罗 洲边荒小镇的漫游之旅,穿梭于热带蛮荒雨林,像极了《神 隐少女》中的千寻无所畏惧地找寻父母和回家的路。期间漫 长的追寻之路,让小女孩仿佛回归到母体子宫一般,重新拼 凑一个完整的自己。   实际上,欲完成《母墟》这部作品有一定的难度,故事 中的一些场景是玮霜的亲身经历,而当中虚构的部分则需配 合大量对于热带雨林的研究。此外,书写热带雨林题材的前 辈作家不计其数,因此玮霜追求突破,并不单纯描写热带雨 林之美,亦从中以小说的处理方式巧妙地融入了边荒小镇的 形貌。   黄玮霜原本出生于柔佛州永平,却在小时候随家人迁居 婆罗洲沙巴。满腔热血的玮霜曾练琴、念理、读商,最终修 习文学。她长大后曾在台北、花莲等地留学并生活过一段时 间,不仅陶醉于山风海雨,亦是眷念城市的繁华。其作品曾 获中国滇池文学奖年度最佳东南亚华文文学奖、马来西亚花 踪文学奖马华小说评审奖、海鸥青年文学奖小说评审奖等, 在马华文坛常见其身影。目前从事出版社特约编辑工作,更 是一名自由文字工作者,沉浸于浩瀚无垠的写作世界之中。 漫漫探索,让生命体验惊艳文学创作   《母墟》一书独具热带地域特色,夹杂着北婆罗洲边荒 小镇的风土人情与热带雨林潮湿的自然生态,构成了《母 墟》特有的“热带文学风格”。黄玮霜认为,作者在创作以热 带地域风貌为背景的作品时,需对热带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一 定的了解,提前做好资料搜集的功课,“你需回到那个地方 亲身进行考察,把你过往的记忆从脑海中取出来,在书写与 热带地域相关的作品时,自然就会呈现出所谓的‘热带文学风 格’。”   对于玮霜而言,热带地域中独特的生态环境与异域风情 是最佳的取材对象,橡胶园中吹来湿润的风、艳阳高照的夏 日、连绵不断的雨,在雨林中蛰伏的野生动物,都可以构成 作品中的热带文学元素。故事中以气候、环境、动植物与族 群为四个主要元素,将北婆罗洲的风土人情栩栩如生地展现 ■ 黄玮霜 于读者眼前,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广袤无垠的热带丛林中,跟 随书中小女孩的脚步开启一场探索之旅。   “在《母墟》中,我对热带气候的特征加以描述,描写 当地炽热的天气,充沛的雨水,呈现出热带地域炎热潮湿的 独特气候。”除了描写气候之外,玮霜也对“气味”的元素加以 刻画,“由于气候炎热,当地人因长期曝晒于阳光下劳动而 汗流浃背,难免会使身体产生一些异味。”独特的气候,难 闻的异味,进而构成黄玮霜创作的要素之一。“在创作时, 我们需放大自己的感官,扩大热带地域的细节并加以描述, 才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至于自然环境方面,玮霜在小说中大量描写了热带雨林


22     本期专题:自然生态     与种植农作物的园地,这也与玮霜童年时的生活经历有着一 定的联系。“由于父亲从事的生意与油棕和可可有关,在阅 读《母墟》时,你会发现里头的人物会在园地进行开垦与种 植,比如橡胶、油棕、可可等农作物,都可以在小说中看 到。”玮霜也将热带雨林中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的描绘, 有红毛猩猩、长鼻猴、穿山甲,以及各种各样稀奇的野生物 种,并刻画出当地人的模样与形态。除了我国三大种族之 外,玮霜也将北婆罗洲的原住民与外劳群体纳入小说叙事 中,比如杜顺族(Dusun)、卡达山族(Kadazan)与伊班 族(Iban)等,呈现出多元的北婆罗洲民族特色。   《母墟》以北婆罗洲的热带雨林为故事背景,黄玮霜以 魔幻写实的笔调呈现出浩瀚丛林中的热带地域风貌,敢于跳 出写实的框架,以虚实交错的方式将故事情节串联起来,形 成其独特的文学风格。《母墟》中的小女孩在热带雨林中穿 梭流连,展开一场以“追寻”为主题的冒险之旅,故事中小女 孩的原型,便是玮霜童年时期的自我投影,两者之间同样具 有冒险精神,是一名酷爱探索的“漫游者”。“童年时期,由 于父母亲时常外出工作,我和哥哥与其他玩伴们在小镇附 近四处游荡,探索不一样的新鲜事物。”这便成了玮霜创作 《母墟》中小女孩这一角色的主要灵感来源。 ■ 年轻时的父亲举起猎枪立于“烧芭”开垦地,摄于沙巴某个小镇,也是《母墟》里的原型地。


23 本期专题:自然生态     曾经与自然独处的童年时光   在《母墟》一书中,经过玮霜细腻的刻画,边荒小镇的 各个面貌跃然纸上。故事中的小女孩的家处于高坡地段,当 地人都是各自建房子的。一个没有自来水和电流供应的小 镇,村民们日常都是将雨水储蓄起来,利用发电机为漆黑一 片的夜晚照明。附近一带被自然环境所围绕,少不了茂密的 丛林、可可园、池塘、小溪等。从他们住处离开需经过一段 笔直的小路,周遭可见一些油棕园与橡胶园。这个边荒小镇 有一条主要的大街,大街上有一所小镇里唯一的华小。沿着 大街走去,左右两侧都是一些木屋、高脚屋、商店,巷尾建 有一座华人庙宇。小镇的尽头有一座面向蔚蓝大海的码头, 那里有一个朴实无华的市集。 ■ 年轻时的母亲摄于沙巴小镇的   住家,当时住在木板大屋,同 是《母墟》里的原型地。


24     本期专题:自然生态     ■ 童年时期和母亲摄于住家。


25 本期专题:自然生态     ■ 童年时期的沙巴小镇路口,同是《母墟》里的原型地。 ■ 童年就读的培新小学,同是《母墟》里的原型地。


26     本期专题:自然生态       关于热带蛮荒雨林的书写,黄玮霜表示一半是亲身体验,一半则是小说化。故事中所注入丰富多彩的植物或动物,无一不 是雨林的真实面貌。北婆罗洲树木的物种相当充沛,雨林可分为多种层次,其中包括了:     此外,玮霜也提及在蛮荒雨林周边经常可见眼镜蛇、大 蜥蜴、四脚蛇等动物出没。《母墟》中小女孩的父亲为了给 女儿进补,特地捕捉一些野味回家烹煮。据玮霜的形容,儿 时在婆罗洲所见的蜥蜴、四脚蛇体型都非常大。她曾亲眼目 睹村民猎杀它们的画面,因场面惨不忍睹而留下了相当深刻 的印象。对玮霜来说,最有趣的植物非真菌莫属,它们与生 俱来奇特的外形,让人赏心悦目。   实际上,阅读黄玮霜《母墟》这部作品不仅能了解到北 婆罗洲的生态环境,更能从中学习何以将大自然与生命进行 露生层|单独生长且较为分散,有板根支撑。 树冠层|树冠横向生长而形成连续的一层,吸收了雨林中七成阳光及八成雨水。 幼树层|树干较幼,树冠呈椭圆形,依靠林中少量的阳光生长。 灌木层|多为耐荫性植物。 地面层|几乎黑暗一片;不连续也不茂盛。 结合。小说的结构显然是一个完整的妊娠周期,故事情节从 第一个月(第一章)开始上演直至分娩月(最后一章)。正 如小女孩被大蜥蜴吓得丢失了影子,过程中到处漫游找寻影 子,最后的分娩月来到了燕窝山。这里的燕窝山蕴含了各种 意涵,它暗含了燕窝山是当地极为神圣的场所,仿佛母地一 般之意。来到故事的尾声,小女孩终于在燕窝山这个大自然 的怀抱中寻得自己的影子,就像是回归到了母体子宫,甚至 是生命最初的所在。 治愈心灵的不只是文字,大自然的怀抱也是   谈及日后的创作计划,黄玮霜表示,“倘若还是以热带 雨林作为故事背景,我同样会将故事设定于北婆罗洲的沙 巴,故事发生的地点靠近我小时候生活的小镇,主要围绕着 小城镇中所发生的罪案进行叙事。”玮霜的创作灵感来源, 实际上源自于几年前的沙巴仙本那海盗劫持事件,“发生海 盗劫持事件的地方,其实与我之前居住的小镇蛮靠近,因此 我想创作与现代海盗相关的故事题材。”此外,玮霜也想书 写居住在小城镇中的原住民与外劳之间交汇碰撞的故事, “那个地方算是一个‘犯罪天堂’,有着很多潜伏的罪犯,许多 犯罪事件都会在那个小城镇中发生。”   其实,黄玮霜从小不善言辞,但中小学时期对写作有着 极深的热爱,期间尝试书写一些抒情文和记叙文。创作,一 直是玮霜一个很大的梦想,有着一颗追寻文学写作的心,也 是自我实践的一种方式。“我这一生,离开这个世界之前, 我想要留下一些自己曾经来过的证明。”文字能让玮霜很好 地表达内心情感并找到自己,回味往事或许可以是一个自我 疗愈的管道,也或许是北婆罗洲扣人心弦的自然生态治愈了 玮霜。


■ 童年,那些年的模仿秀 同年异梦


据说,在每个小孩的身体里面,都怀着一个大大的梦想。那梦想又是什么 呢?可能是当一名杰出的骑士,或者是做一位美丽的公主。于是,在我们遥 望着梦想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不经意地,沾上了他们的影子,开始学习 他们的一举一动。妈妈的碎花裙、路边的纸箱子、书包里的大长尺,都是陪 伴我们的好伙伴。时有滑稽之举,时有威风一面,这就是我们的童年,一场 低成本却能换取快乐的模仿秀。 杨立杰、马嘉圣 童年,那些年的模仿秀


29 同年异梦       每逢新春佳节,每家每户都会敲锣打鼓,迎接舞狮的到来。舞狮的出现,不仅象 征吉祥,带来一年的好运,而且还会成为孩子们仰慕的对象。无论是鲜艳亮丽的外 貌,或是英姿飒爽的姿态,无不燃起孩童崇拜的目光。于是,我们拿起纸箱子作狮 头,披上毛巾作狮身,模仿舞狮演出者的动作,仿佛一头真正的狮子,用姿态打造无 可替代的乐趣,用时光诉说我们童年的故事。   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我们或许会好奇,天上究竟有几颗星星?这个问题,妈 妈说,只有天文学家才能回答。他们好像总是拿着大大的望远镜,仰望天空,仿佛透 过小小的洞口能将浩大的星空尽收眼底。于是,我们拿着塑料管子,有模有样地望向 天空,虽然不知道大人口中的天体、光学、星象都是些什么,但是我们看见,管子另 一端的星星一闪一闪地,正对着我们眨眼睛。


30     同年异梦       每个人的心里,或许曾经都有一个吉他梦。可能是披着 长发,背着电吉他的摇滚歌手,抑或是拿着木吉他,唱着民 间童谣的乡间少年。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手上都有着一把 看似葫芦形状,又能用弦发出声音的乐器。因此每个人的家 里,总有一把被孩子拿来充当吉他的羽毛球拍。我们享受 “舞台”的炽热,感受风扇带来的呐喊,背起我们的“小吉他”, 用无声的弦,谱出一首首名为童年的乐曲。   在童话故事里,公主是每位女孩最羡慕的角色。她拥有 国王的宠爱,享受皇宫的荣华富贵,又有王子的浪漫,为她 摘来遥远的玫瑰花。我们总希望,能有一头长发,能与公 主比肩,又有一袭长裙,迎来王子的青睐。于是,我们悄悄 打开妈妈的衣柜,将里头最漂亮的衣服穿在身上,想象着我 们如同公主般参与盛大的晚宴。未曾想,原来天真烂漫的我 们,本就是被父母捧在手心的公主,如花呵护,如珍珠耀眼。   如果可以穿越回到古代,大将军是否会成为最热门的职 业呢?每当看见电视里播放着古装剧,大将军御马飞驰、征 战沙场的画面,总是让我们一群男生感到热血沸腾。总想 着,是否有一天,我们可以带领士兵上阵杀敌,体验一把威 风凛凛的英雄梦。于是,我们将毛巾披在身上以作铠甲披 风,将木棍视为倚天屠龙般的神兵利器,在爸爸的床上肆意 蹦跳、翻滚、打闹。最后总是免不了敌军主帅——爸爸的一 顿毒打。


■ 猫奴的愿望:我只想要一只“只听不说”的宠物——《巴比诺》 / 张温怡 ■ 永不屈服的《野蔷薇》/ 邱嘉渲 ■ 家在土里长,国在心里放——《回家,过年》/ 冯宇昉 ■ 倾听那渴望倾听世界的人们——《听写》/ 王杰灵 ■ 荡漾在大红花上——YASMIN AHMAD和她的《单眼皮》/ 林佳仪 乐影丛林


32     乐影丛林     如果有机会可以养宠物,你会选择哪种动物作为你的宠物 呢?2021年12月17日,本地巫裔歌手蕾拉与好友Bunga带 来了她们的最新作品《巴比诺》。该歌曲的作词作曲是曾经 与刘德华、任贤齐合作过的大马音乐人陈海维,以及学生孙 佩佳。整体的歌曲风格不仅独特且洗脑,加上蕾拉的口音和 Bunga极限挑战中文饶舌,使得作品令人眼前一亮。   巴比诺是猫科较为少见的品种。这类型的猫最为明显的 特征便是长着一双“大耳朵”。《巴比诺》这首歌曲体现出当 今的网络社会,许多年轻人不知不觉地就坠入了“娱乐至死” 的大环境中。在大千的网络世界里,社交媒体IG、面子书已 成为我们每日必点的饮品;各种言论及大道理的泛滥使得人 们逐渐陷入迷茫。即使社交媒体看上去千变万化,但是曝露 在镜头底下的人们也只是用看似不同的方式,让自己活成了 一种形态。这便是歌曲所带出的“娱乐至死”的现象,诚如歌 词所说:“红色的口红有一万种”。   而今,网络世界给予人们许多表达自我的平台,同时也 衍生出太多人急于展现自己的现象。当所有人都忙于展现自 己,发表自己的言论之时,还会有多少人在你孤寂落寞的时 候愿意借出一双耳朵,倾听你内心的想法?为此,“我宁愿 养只巴比诺”。 张温怡 猫奴的愿望:我只想要一只“只听不说”的宠物 《巴比诺》 ■ 歌手蕾拉与好友Bunga。


33 乐影丛林     《野蔷薇》,由马来西亚华人歌手戴佩妮填词并谱曲 的一首歌曲,创作灵感来自于她的亲身经历,将想对自己说 的话投射在音乐当中。 “我是一朵为爱永远不低头的蔷薇”,这是我印象最深刻, 也最为触动的一句歌词。歌词中的“爱”就像在指我们所热爱 的一切事物,为了我们所热爱的事,永远都不要低头。戴佩 妮曾因眩晕症而暂时退居幕后,对于歌手来说想必是非常难 熬的,但我觉得戴佩妮就像这句歌词所说的一样,无论如何 都没有屈服,而是坚持热爱。 邱嘉渲 充满力量的歌词配合戴佩妮的歌声,让人完全沉浸在这首 歌里,感受到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感觉无论生活有多艰 难,都一定能够对抗到底。让人觉得只要勇敢坚持,一定能 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歌词中所蕴含的力量与深意,无 一不彰显出戴佩妮深厚的作词功力。 音乐有着能够抚慰人心的魔力,而这首歌让我深信,即使 前路布满荆棘,困难重重,但只要昂首挺胸,就没有过不了 的坎,愿我们都能成为一朵永不低头的野蔷薇,盛开绽放。 永不屈服的 《野蔷薇》 ■ 戴佩妮


34     乐影丛林     以上是张吉安在2008年末,为2009年贺岁歌曲《回家,过年》写 的其中几句歌词。短短几个小节,唱出了马来西亚华人为生活远走 他乡,南下北上的境况。至今,还有许多华人依然如此,不管是为 了事业、学业,亦或其他原因,皆不得不离开故乡,在全新的环境 落脚。   这首歌并没有“咚咚锵”或“兴旺发”的元素,反之则是浓厚的怀 乡情。它想表达的不是一同欢庆农历新年,而是想提醒离乡背井的 游子们:大家共同面对困境,你并不孤单;马来西亚就是我们的 国家。这不仅是一首贺岁歌曲,更是一首满载大马华人身份认同的 歌。甚至可以说,这首歌已然超越了“新年歌”的框架。   时间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可以使一个民族从软弱变为坚强,也 可以滋润一块荒凉之地使之成为繁华都市。若没有“先贤锣鼓走过 来”,我们又怎么有机会在这片土地生长?   身在异乡,心在家乡;在陌生的环境,只求人人心宽,才能心安。   这首歌距今已问世将近14年,内容仍然保鲜。 冯宇昉 家在土里长,国在心里放 《回家,过年》 “你来自北方,我来自南方;你不是寄居,我不是流浪……” 回家,过年 作曲:Alex San 作词:张吉安 一年又一年 这座城市的喧哗 谁还在欢唱 谁不再反抗 一站又一站 站在自己的车站 一面都是墙 一退就是让 一年又一年 这座城市换红衫 谁还在欢唱 谁不再反抗 一代又一代 先贤锣鼓走过来 家在土里长 国在心里放 你来自北方 我来自南方 你不是寄居 我不是流浪 你身在异乡 我心在家乡 只求你我都心宽 但愿年年内心安


35 乐影丛林     凉风穿过树叶时,静心聆听能听见叶子沙沙声、虫鸣蛙声 之类的。这些声音很平常,却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能听见。   廖振国编导的马来西亚微电影《听写》是两个有听觉障 碍的小孩的故事。这是马来西亚影视作品里较为鲜见的题 材,也是国人不怎么留意的少数群体议题。所幸其故事元 素丰富并且贴合现实:三姑六婆方言闲聊、华族家长英语育 儿;孩子心疼母亲赚钱不易而不愿花钱买助听器、母亲担心 孩子学业,因此边忙家务边陪孩子练听写。本土语言现象和 温情叙事赋予故事躯骨血肉之躯,使这个原本取材自离多数 人生活较遥远的议题与故事,都能变得有温度和真实感,增 强观众的共鸣。   看完故事,笔者不禁感叹,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小 事,或许是一些群体很难获得、很难做到的事情。有听觉障 碍的男孩被老师和母亲误会作弊,只有那个同班的、戴着助 听器的女孩知道他的秘密。镜头清晰聚焦在他迷茫涣散的眼 眸,他的双眼在说,他也想和其他孩子一样。 王杰灵 倾听那渴望倾听世界的人们 《听写》


36     乐影丛林     华人社会谈本土电影,很少主动提及 YASMIN AHMAD这 号人物。但若说到千禧年初的佳节广告,总有一代马来西亚 人会相视莞尔,畅聊细数那欢笑与泪水交织的经典场景,回 顾自己的青春轨迹,同时向这位执导过好几部集体记忆的 巫裔导演致敬。从广告到电影,我始终没能赶上她引领的时 代,于是只好在影视作品的超时空共性中找补。   《单眼皮》,异族通婚的爱情故事,一部献给马来西 亚人的电影。在高度强调“多元”的环境,YASMIN AHMAD的 选材与切入点,显然已经足够引人注目,但若仅仅是在联 姻课题上去纠缠,她恐怕不太乐意。泰戈尔的诗、朗朗上口 的港乐、定格的金城武……看似违和的种种,全随着片中人 物的罗惹语一一串联。我想,YASMIN AHMAD之所以能够把 “大杂烩叙事法”驾驭得游刃有余,除了是镜头里外的殊途同 归,更多的,其实是她贯彻到底的核心价值——“求同存异”, 那全然超乎族群、宗教,乃至于国界的爱与关怀。   时过境迁,人们无法忘却《单眼皮》的凌乱美,正如怀 念大红花上那颗内敛却不失力量感的露珠,以及她的包容哲 学。 林佳仪 荡漾在大红花上 YASMIN AHMAD和她的《单眼皮》 ■ 《单眼皮》电影海报(图片取自IMDb网站)


■ 南边有颗纽 / 林佳仪 ■ 举头星稀无明月 / 温禧隆 ■ 银扣子 / 李承澳 ■ 最后一游 / 李承澳 文学一隅


38     文学一隅:诗歌     高跟鞋与皮鞋 踏入同个载体 某种错频 从轻快铁蔓生至升降机 逃离农地与文字贫瘠的土壤 衬衫终于不再矜贵得稀里哗啦 泛白的梦想 炫目的未来 依楼层 裁剪得当的天空蓝 全被投掷进某种容器 在生活的漩涡中 重新洗涤,依序叠放 一箩一箩输出 晾晒 日以继夜掏空 浸泡 便装是衣服堆圈养的猫 不曾探头 乡愁的尺寸 似你 尚未熨平的方形皱褶 如他 急着扯断的无规则毛线 我解不开的纽 是一杯五点半的 Kopi O(而不是 Brunch 的热美式?) 林佳仪 南边有颗纽 第八届依大文学季 新诗组优等奖


39 文学一隅:诗歌     买了张船票越过卡门线 抛下问号遗弃尘嚣躲过引力 在星图上一一勾勒 借着望远镜的视力拜访 数千亿独居个体 有蓝色 红色 白色的 恒星 巨星 超巨星 孤独但耀眼地进行超出想象地 化学反应 黑暗在此刻是最尽职的边角料 漂泊星际的人造卫星想归家吗? 守护是婉拒的告知 被风尘和寒冬洗礼的探测器还健朗吗? 探索是向前的渴望 我想不断煮热星云给 未来的你捎去光明和陪伴直到 玛土撒拉星死去 举头星稀无明月 一盏盏未熄的灯 和天花板上那片投影星空 是最后安慰 温禧隆 举头星稀无明月 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第16届文学周《朔•烁》现代诗创作比赛 优等奖


40     文学一隅:散文     今夜无法入眠,坐于桌前,手中把玩一块圆圆的银。 老一辈人之中,流传以银治病的方法。将鸡蛋煮至全 熟,舍弃蛋黄,以银制品取代之,像是替机械更换零件一 样,之后再以薄布包裹,在鸡蛋依然温热时擦抹脸部及腹 部。这方法,也从她那儿传到母亲这儿,连同那在矿湖淘洗 锡米,过滤砂砾和锰的过程中所发现,然后被她视如珍宝的 银。有幸体会数次,裹住银的热鸡蛋像是温暖的小太阳般, 在肌肤上滚动。 事后打开薄布,被蛋白紧紧拥抱的银像是害羞或愤怒 似的变了颜色。幼时被告知,银是不善言辞的医生,会根据 被抹者的身体状况,诊断病情。被抹者发热气,银会化成炽 热的偏红。体内有“风”,银会化成冷清的偏蓝。凡此种种, 增添不少神秘色彩,但本意实乃祛风,而银也往往只会在那 片白中转化为黑,貌似把体内的邪风与污秽之物都封印在了 那披着传奇色彩的银之中。以清水清洗时,那片漆黑渐渐褪 去,随水离开,仿佛也洗净了身心与躯体。 后来明白,那其实是在人们口耳相传中渐渐被神化的疗 法,颜色的变化是蛋白质里的硫元素作祟。硫、银有点似天 敌,前者对后者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产出硫化银。不过这未 能改变那枚银扣子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其所背负的意义与价 值,远超于物质层面。自从它原主人离世那日,它便负责承 载后人们的思念与挂念。无论清水如何冲刷,在那上面依附 着的,总不会褪去。人类总是容易寄情于物,是吧? 那块银,原先是扣子,是皮带的一部分。乍看之下如硬 币,中间并无孔洞。扣子以有人像一面为正,反之为背。背 上原有凸起,大约是用作扣紧皮带,不过现在已被磨平,只 剩微微隆起,貌似被炽热的烙铁烫伤,生起水泡,也似是被 子弹击穿后愈合的伤口。 那段旭日入侵的时期,是我辈只在书中阅读过的提心吊 胆和无尽绝望,可她却实实在在地经历过,也是一道愈合后 的伤口。那个时候,处处都是旭日的威慑,实施恐惧镇压, 更不乏斩断血肉的暴行。枪林弹雨,火花闪现,击穿凡人的 血肉之躯。剪一头短发,缠一段薄布,是为了避免恶魔的侵 犯。恶魔钟意女性,垂涎色欲,若是被恶魔们盯上,会被强 李承澳 银扣子 第八届依大文学季 散文组佳作奖


41 文学一隅:散文     制拉扯入炼狱,经历远比死亡痛苦的折磨。那是种摧毁身心 的诅咒,伴随终生,挥之不去,白昼不得安心,黑夜不得安 眠,从此不再自由。所幸天使眷顾,护她平安度过那段时日。 时过境迁,恶魔都已消失,只是天使的宠儿也不在了。 这位宠儿本是我窥探那时代最好的窥视镜,只是时光从来都 不等待任何人,包括我的成长。等到窥探世界的心长成参天大 树时,早已错过了她,错失了她。 银扣子上的人面,既是散发着英国派淑女气质的妇女, 又是留着一头短卷发和胡须的中年男子,模糊的程度,似乎 连最基础的性别都无法分辨清楚,更别提样貌特征。正如她 在脑海中渐渐淡化的身影和样貌,只深深牢记她既富有女性 的慈爱,又拥有男性的刚强坚毅。时间的腐蚀性极强,沦陷 在其中的都被侵蚀,无一幸免,无论物质或精神,可怕得 很。兴许我的哥哥姐姐对那道身影的印象会更深刻。 父母工作忙碌时,是她担起照顾我两位哥哥姐姐的担 子,一手一脚将棉花塞入两个小娃娃之中,助娃娃长得白白 胖胖。直到后来的我出世,母亲已经从工作中腾出时间,重 新接管娃娃的养成,所以相比起与她更为相似的两位哥哥姐 姐,我更接近母亲,无论是距离或性格。相对的,她在我从 前人生的影响更为浅薄。始终认为,要是哥哥姐姐对文字有 热情,大概更能以文字拼凑出关于那道身影的一切,构建出 完整的形象。 一道道停滞在银扣子表面上的刮痕,密密麻麻,是与 其他物件碰撞时留下的伤痕。曾听人言,伤痕是功勋,是荣 誉的标志和成就,所以不该害怕。当时不解,如果能毫发无 损地全身而退,为何要铤而走险地受伤?后来的我明白,有 些伤痕不得躲避,不得避免。青春期的躁动和不成熟、言语 的利刃刺击、人际关系的陷阱、人心中的勾心斗角,乃至人 生中一切的跌跌撞撞,皆是生命的必经之路,受伤与吃苦同 样。它们或许不是生命的必需品,可是生命中不可替换的调 味剂,就如食材缺乏升华美味的调料固然也可食用,只是少 了一些精彩与深刻。这套思想模式,被她传承下来,我们 兄弟姐妹活进了骨子里。想必将来,定如法炮制,传至下一 代,再次活入骨髓的最深处。 岁月的痕迹同样是不可避免的。时光捡起一颗石头, 扔向每个人的生命里,溅起的水花是流逝的幼稚,直到水池 已如深不可测又平静的湖泊一般,对石头的跌入不闻不问, 扑通一声便吞没。那一圈圈不断向外扩散的水波留在面上, 迟迟不会消失,久而久之占据满面,成为她与时光为友的证 明。斑驳白发同样,是她与时光碰撞的痕迹。它日以继夜一 根根地染白她的细发,直到数不尽的发丝通通苍白,这个漫 长的过程没人察觉。察觉到时,往往已经是迈入结局的时 候。在她过世前,出奇地要求烫发。过去以往,这个要求只 会在新年前提出。希望打扮得漂亮一些过年,这是再正常不 过的心态。蓦然回首当时,她像是已经知悉无法再过来年的 新年,难不成老人家都有预知死亡的能力?也许答案并不重 要,珍惜老人家尚在的时光才是重要。即便能预知死亡又能 如何?对于死亡,没人能准备好,生命与心灵会本能地抗拒。


42     文学一隅:散文     银扣子的圆,远胜于现实的圆。团圆是生前不得实现的 愿望,她的小女儿常年在国外,不知是被民主气息浸润太长 时间,流连忘返,还是工作的急切需要,竟漂泊西方国家长 达二十年之久。哪怕离开的前一刻,对于小女儿的印象还是 二十年前稚嫩的少女模样。若存在死不瞑目,这想必是原因 之一。于是在她生前,母亲经常带上我和姐姐到舅舅家探望 她,务求提供亲情的温暖,使其生活仍有一些温度。有的时 候,母亲还会带上亲自煮的小菜,都是从她那里学来的。被 酱料调味过的泛黄肉碎与鲜黄色的黄豆芽一同放下锅炒,以 及腌制而成的冬菜与稀碎猪肉一起蒸熟。她吃着女儿效仿她 所煮的菜色时,脸上总是笑容,说着好吃。母亲常说,她是 在讲好听话,但我想那绝对是肺腑之言。若她会说谎,这世 界恐怕再没有诚实的人。 遗憾的是当时年纪尚幼,每次随母亲和姐姐到舅舅家 时,总会和表弟一头栽进他的玩具王国之中,敌不过电视机 那头色彩斑斓的精彩冒险世界。直至离开时,才草草道别, 每次如此。现如今,只记得在表弟的房间里,隐约听见走廊 传来的拐杖声,那一声声敲响,在回忆构建的长廊回荡徘 徊,兑换成了长大后的悔恨。同时是往后余生,为了不让其 他遗憾发生的警示钟声。 灯光之下,银扣子显摆着身上与众不同的银色皮肤,光 泽过人的肌肤闪烁耀眼的银光。她所喜爱的那个英雄也拥有 银色皮肤,是银色的光之巨人。巨人原先是孙子们所憧憬的 英雄,耳濡目染下,便与巨人结下奇妙的缘分。犹记得,那 是由粤语重新配音的日本特摄片,主人公被称为北斗先生, 脖子处缠绑一块白色的布,俊俏且刚正不阿。相对地,有些 鲁莽和顽固,但谁说英雄不能有缺陷?那位巨人至今仍然以 长辈的身份活跃于宇宙之间,近期还降临地球协助后辈击退 怪兽,只是身为巨人爱好者的她已看不见巨人的活跃,谁说 大人不能喜爱孩子们的英雄?如今,因目标受众转换及销售 策略的影响,崭新登场的年轻巨人花里胡哨,身上的银色日 渐减少,似乎宣告从前简洁单纯的形象已然不适用于现代。 我想,这位巨人爱好者定会不屑现如今色彩缤纷的泛滥,也 定会不满充溢在现代各个角落的华而不实。 黎明时分,白昼尚未完全升起,黑夜尚未完全褪去, 光明与黑暗的混沌交杂,白与黑的模糊化,给予灰色地带生 机,使得难以区分纯黑纯白的灰茁壮成长。昏暗的天空下, 连银也是灰。黑白分明,简单的二元对立,是这个时代不再 适用的传统技艺。遥想她曾经热爱公正,迷恋一身漆黑,额 挂明月,像是将整片渗人的夜披在身上,却为他人拨开迷雾 见青天的包拯,不知这个时代又有多少人记得这位公正廉明 的包青天?论及一身乌黑,头顶明月,在渗人的夜拨开犯罪 迷雾的使者,恐怕现在的人们只记得哥谭市里那位有特殊癖 好与偏执的富豪。先斩后奏的三口铡刀,演变成一双无情的 拳头。无法想象她如何适应这混沌时代,大约也会被灰渗透吧? 她偶尔会沉醉于小说的文字酒坛里,也乐见酒坛的底部 刻写着大团圆结局。只是故事如人生,并没有那么多美好的 结尾。于是,姐姐大笔一挥,让小说中的女主人翁在喝过漂 白剂后抢救成功,改写结局,也让故事在这位文字酒鬼心中 有个完美的落幕。然而钟意完美结局的她,却得不到属于自


43 文学一隅:散文     己的完美结局。 人生有太多无法弥补的缺口,充斥遗憾和悔 恨,人人如此。只是那些不足之处,也成了你我他人生的缺 陷之美。每份不足在人生的圆上留下缺口,最终雕刻出每个 人独一无二的徽章,成就每个人的生命曲线。正因如此,他 人的生命总有欣赏的意义。她的人生不尽完美,但与我互相 点缀,一如时光点缀生命,生命点缀时光,果实为大树提供 丁点鲜红,大树为果实提供一片翠绿,互相完美。若人生正 如那银扣子般完美圆满,那人与金属岂不没有分别? 无形的皮带将我和她牢牢缠紧,银扣子则是血缘纽带 的结,纵使两个灵魂永隔,纽带也不可能断裂。至于逝者会 永远活在我们心里的这番言论我不敢苟同。逝去即是逝去, 总得面对永远分别的现实,承认死亡的重量,正视珍惜的重 要。我们该做的,不是让她继续活下去,而是连同她的份好 好活下去,将血缘纽带继续编织,缠绕在后代身上,完成超 越血与肉的意识传承。 即便早知道银扣子上的模糊人面是英女皇,不妨碍我 将其视作模糊的她。正因为模糊,容许了它在生活中随处可 现,无处不在,仿佛每个街头巷尾都能发现那个熟悉又模糊 的身影,好似现如今亲切又陌生的一句“外婆,我们来了”。 清晨,温暖的阳光升起,恰似那温热的鸡蛋滚动在身 上。那枚银扣子,被紧握在我手中。


44     文学一隅:小说     每逢没有上课的星期六和星期日,都可以睡得晚些才起 床,中午起床是常态,哪怕是午后才起床也不奇怪。平日都 得在天还未亮的六点起床梳洗,迷迷糊糊地出发前往学校, 到了周末不免有报复性补眠。   但今天的这个星期六,我是九点起床,或者说是被叫起 床。相比六点,九点的天空已然亮起,不过以往的星期六 都在中午十二点后醒来,天空的亮度自是不同,连空气的 温度、味道都有所不同。正如人们所说,早晨的空气较为清 新,还有花草的味道飘扬。即便未睁开眼,通过嗅觉也能简 单估计目前是早上或是中午。   这个星期六的不同之处在于要到外婆家。   事实上,外婆家里不是只有外婆一人。那间屋子里还住 着外公、舅舅、舅母,以及我的表弟和表妹。六人之中,唯 独外婆是我们家格外在乎、关心的,便自然将该处称作“外 婆家”。自我懂事起已是如此,我也习惯如此称呼。这不代 表我们不关心其他人,只是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一两个关系特 别好的。好比说,家中有数位孩子时,其中必有一位最得父 母宠爱,原因可以是孩子的乖巧听话、天真可爱及聪明伶俐 李承澳 最后一游 等,都属正常现象。至于这种宠爱有害吗?我认为,人有偏 爱无可避免。   当我和母亲、姐姐来到外婆家时,时间接近十点。父亲 因需工作,早早出门。哥哥则因社团事务,也早早回到大学。   通常这时的天空都被清晨的阳光照亮,呈现精神奕奕的 模样。今天倒不同,仍是一片阴沉,阳光怕是被厚厚的云层 隔绝,无法透过。大约连天也晓得为凡人的忧伤助兴。   “大嫂!”母亲的手从铁门上的铁枝间穿过,敲打铁门内 侧悬挂住的锁头。“诶,直接开门进来吧,门没锁!”屋里传 来舅母的声音,并未看见她的身影,大约是在厨房忙碌。   听到舅母回应,我和姐姐仔细瞧,锁头果然并没将门栓 锁上,不过悬挂在那罢了。   这扇铁门原先浑身赤红,经过时间的洗礼后,成了暗淡 的锈红。若不留心,那些脱漆后的锈斑实在看不见,就像隐 藏在绿色丛林里的变色龙。 第八届依大文学季 小说组佳作奖


Click to View FlipBook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