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ords you are searching are inside this book. To get more targeted content, please make full-text search by clicking here.
Discover the best professional documents and content resources in AnyFlip Document Base.
Search
Published by fass_cina, 2023-02-13 22:24:18

35届文学双周(2020):《云中谁寄锦书来》活动册

主办单位 铂金赞助 白银赞助 全程合作伙伴 合作媒体 特别感谢


I 069 128 Bingo写信猜猜乐作品 马大中文系文学双周至今已经举办了35届,从1985年开始,除了其 中一年没有举办之外,几乎没有断过。这是由中文系学生自动自 发举办的校园文学活动,也是中文系每年学生活动的重头戏。 在筹办过程中,我们看到学生具备的组织能力,从主题确定、寻找协办 单位、联系主讲人到宣传等工作,发挥了他们的创意,也看到他们完成 任务的责任心,这也是让学生自主办活动的意义。许多参与文学双周活 动的同学毕业以后,自然而然把文学精神带到各自单位去,成为文学活 动的推动人,最明显不过的是其他大专举办的文学活动中,都有类似的 精神和模式。 马大中文系的文学活动从系的文学课程延伸开去,有文学讲座、创作比 赛、书展、电影欣赏、戏剧表演等,节目多姿多彩,创意非凡。学生当 中也有之前没有过接触文学的,因此受到感染、熏陶,对文学有了兴 趣。近几年来,文学双周的活动也配合系的项目,邀请国内外名家给予 讲座,公开给社会人士参加,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文学。 今年原本在三月举办的文学双周,由于受到肺炎疫情的影响,延迟到今 年9月在线上举行。然而,学生热忱不减,节目更不逊往年。我们期待第 35届文学双周灿烂绽放。 潘碧华博士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主任 i 007 011 041 i 001 目录 前言 136 其他


《文学是无界限的》 蔡晓玲博士 活动顾问老师 这一届的文学双周题目是《云中谁寄锦书来》。这里的关键除了“书” ,还有“云”。古代的云还真是天空中的云呢,鸽子飞越云层为远方 的人送信。后来的人贴了邮票投进邮筒,负责载送的飞机也是破云而出,送 给另外一端的人。小时候我寄信都会写上“感谢邮差”四个字在信封边上, 希望邮差看见能特别用心对我的信,不要丢失了。那么现在更简单了,一个 按键便可以发上云端,分享给收信人。无论哪一种形式,其实我都喜欢,可 惜养不到一只会帮我送信的鸽子,只能偶尔寄卡片或明信片给人,最常用的 当然还是电邮或短信了,显示“已读”方能安心,也没什么不好。 学生选择这个主题是很有时代眼光的,把握当代的同时不忘过去,就像文学 的海纳百川。这一点非常贴合文学双周的精神:用不同的方式靠近、体现文 学,可以诗可以舞,可以是创作可以是评论。在中文系经常听到有人说,写 了论文以后没办法创作。我想举电影《夕雾花园》中的一句经典对白:艺术 是无国界的。我倒觉得文学是无界限的。每一种文体或艺术有它本身的基本 规则或方法,若真的将规则内化了,说不定就是打通界限的方法。到时候无 论用哪一种形式,也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那绝对是理想的状态。 以上便是我对于自己的期许,也与大家共勉。 ii 张凯惠 第三十五届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文学双周在经历了三月的疫情打击 后,终在此九月卷土归来,对我而言是极其幸运和值得感恩的一 件事情。线上的形式更使得我们的主题《云中谁寄锦书来》来得更为贴 切,这一次,我们终于,真的在云上相见了。 文学双周的活动,比任何我所参加过的活动,挑战更大一些。它属于小 众类活动,受众群不高。我曾经迷茫,小众活动是否真有举办的必要, 身旁也有不少人不理解我坚持举办这个活动的决策。但一年下来,我终 是找到她存在的必要,即是小众,但只要爱好文学者仍存在,她就有存 在的意义,无论是以前、现在还是未来。更何况,爱好文学者,比我们 想象得还要更多,只是很多时候,他们自己并没有察觉,又或者说每个 人喜好的文学有所不同。这时候,文学活动就更显其重要意义。 这一次,选择《云中谁寄锦书来》这一书信文学主题,是希望在2020 这个传说无比的年份,我们能在科技和步伐越来越快的社会下,放慢脚 步,回望从前,抬头看看云彩,寻找书信的浪漫。 最后,在此感谢所有对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文学双周活动付出和支持的战 友、老师、学长姐和各界人士,我谨代表此活动致以万二分的谢意,也 冀望你们都能从这个活动中获益,享受这么一个别样的云上活动。 活动筹委团主席 iii


马大中文系 001 002 马来亚大学(University of Malaya)是一所兼有文、理和医 科的综合大学,是马来西亚大学规模且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 府。1949年,新加坡马来亚大学由两所学院——1905年成立 的爱德华七世国王医学院(King Edward VII College)和1929 年成立的莱佛士文理学院(Raffles College)合并而成,并于 1959年在吉隆坡设立校区。 01 马来亚大学 介 简 1960年,吉隆坡马来亚大学评议会所成立的中文系委员会 在经过多次讨论后,一致认为吉隆坡马来亚大学应设立中文 系,于是向马大评议会提呈报告和建议。马来亚大学中文系 (以下简称马大中文系)的成立,终成定局。1961年,马大 中文系由马大副校长拿督奥本馨博士和剑桥大学副校长进行商 史 历 马大中文系 旨 、 目 标 宗 与 任 责 宗旨:保存、传授和发扬中国语言、文字和文化。 目标: 责任: 一、增进学生在书写和口头应用中文的能力。 二、鉴赏中文和美术的优点。 三、研究中国文明的发展,以便了解中文对整个世界, 讨筹设,并获得剑桥大学所推荐的郑德坤博士协助策划。马大中 文系在成立之际遇到了不少困难,如师资短缺等种种困难。在经 历重重波折之后,马大中文系最终于1963年正式开课,并且招收 第一届学生。课程除了研究中国典籍,亦注重东南亚当前社会的 需求,同时经常与许多国家合作举办学术研讨会。 一、继续提倡和教导中国语文和文化。 二、服务各个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贡献社会和政府。 三、进行翻译中国经典文学,以配合塑造马来亚文化。 四、继续研究和发扬中国学术文化以贡献全人类。 特别是东南亚的贡献。


马大中文系 003 004 小中协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学生协会(以下简称小中协)成立于2000 年5月(1999/2000年度第三学期)。小中协是个代表所有在 籍马大中文系学生立场的协会,除了努力贯彻其宗旨外,任 何事项活动都以马大中文系学生的共同利益为主。 介 简 宗旨 加强各年级间的联系 促进师生之间的友好 情谊 提升系活动举办素质 与办事效率 提高马大中文系在华 社的知名度 推崇多元中国文学 提升华文水平与写作 能力 管理 系活动组 学术组 福利组 资料室 总务室 书库 升学辅导组 红楼梦研究 中心 活动 迎新月 中文系之夜 文学双周 迎新月 迎新月是马大中文系每年第一学期为迎接大一新生所举办的 活动,为期数周,所有活动皆由在籍大二生策划和进行。 此活动的举办主要是为了让新生们更能适应在中文系的生 活,并得以更舒适融入中文系的大家庭。在迎新月里,大二 生会带领新生认识系里的各位老师、办公室职员和学长姐。 同时,活动中也会注重介绍各种硬体和软体设备,以便日后 新生知晓如何利用校内与校外资源,来寻找课堂和研究的参 考资料。 介 简 活动进行期间还会进行不少活动,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如校外游览、座谈会和游戏环节。除此之外,在迎新月结束 之前,全体师生,包括众讲师、硕博生和本科生,将共同参 与迎新晚宴。晚宴期间,在聆听一众新生对迎新月的想法, 以及对未来大学生活抱有的期望之分享后,往往能加深师生 和系友间的认识与扶持。此外,名为“传灯仪式”的重要活 动也举办于历年的迎新晚宴中。众人用心呵护手中的细微烛 光,并将火苗依次传至旁人手中的蜡烛,直到点亮在场所有 蜡烛。此举象征老师和系友将自己对中文的热爱与发扬中文 的信念,传承给每一位同学,让中文之火永不熄灭。 动 活 (康乐组)


马大中文系 005 006 中文系之夜 中文系之夜是一个主要欢送即将毕业的马大中文系大四生的 晚宴,也是让全体学生对师长表达授业之恩的谢师宴。此活 动由小中协与大三生组成的活动筹委会联合主办,受邀者为 在籍师生以及毕业系友。中文系之夜一般都会安排在校外的 酒楼举办,无疑是师生们最有口福的时候了。 每届筹委会皆用心地筹划一系列活动和表演,务求为大家带 来美好的体验。筹委们往往紧贴风气,以当届流行风气作为 活动主题。而为了配合主题,师生们将同穿上指定颜色的服 装出席宴会。例如2019年中文系之夜的主题是《羁绊》,师 生们为迎合主题,穿上糖果色系的服装出席盛宴,欢乐之情 满溢场内。 宴会的活动内容,包括系主任和大四生代表的致辞、致大四 生的老师寄语影片、感恩大四学长姐贡献的荣誉榜,以及由 每个年级的学生齐心呈现的余兴节目。一系列精彩的余兴节 目,有如引人入胜的歌舞呈现、戏剧演出、诗歌朗诵、乐器 演奏、幸运抽奖等。晚宴的最后,将以全体大合照的留影环 节,为聚会画上温馨而珍贵的句点。 介 简 动 活 的 目 中文系之夜不仅是为了欢送毕业生,举办目的也旨在增进 师生间的感情和联系。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即使日后分隔天 涯,我们的羁绊依然永存于心。


文学双周 007 008 文学双周 02 文学双周是马大中文系的三大常年活动之中规模最大的活 动。历届的文学双周筹委皆由马大中文系学生所组成,由讲 师们辅助指导,而活动内容则依据当届主题和载体而举办。 文学双周的宗旨为推广文学,让更多外界人士有机会接触和 了解文学。此活动不仅仅开放于马大生,也欢迎外界人士的 参与和支持。 在举办文学双周期间,主办单位将呈现一系列多姿多彩的活 动。本着推动校园文学和提升大众对文学热爱的举办目的, 文学双周今年已迈入了第三十五届,依旧秉持着推广文学的 初衷,向大众展示了文学的精彩。历年来的活动内容包括文 学讲座、文学创作比赛、文学常识比赛、书法比赛、棋艺 比赛、文艺表演、戏剧表演、篆刻、相声、书展、资料展等 等。我们也有幸邀请到众多主讲者,例如刘育龙、黎紫书、 杨隶亚、李昂、贺淑芳、赖殖康、郑羽伦等多位作家、学者 和名人来为我们进行讲座。 介 简 马大中文系文学双周的活动起始于1985年,以“文友会” 为初衷,开始吸引校内喜好文学的学生为文学聚集在一起。 后来,由“文友会”中的一人建议开放给更多的同学参与其 中,便决定举办为期两周的文学活动,并取名为“文学双 周”。 史 历 旨 与 目 标 宗 动 活 文 学 宗旨: 推广文学 目标: 提高马大中文系文学双周在校外的知名度。 培养筹委的办事能力和团体精神。 增进师生间的凝聚力和感情。 提高校内外的阅读与创作风气,打造一 个富有文人气息的社会。 提供文学爱好者一个相互交流与切磋的 平台。 推广并发扬文学的趣味性和通俗性。


文学双周 009 010 代表文学与个人之间的连结。文学 存在框,但做文学的人需跳到框外 审视自己。格子与格子连接的设计 蕴含了文学与人之间的关系。文学 之路漫漫,纵使偶尔孤单,但它与 个体之间的联系会使之强大。 主打设计概念:格子 代表着做文学时候所 需要的学识、智慧、 信心和包容性。文学 海纳百川,而做文学 的人亦如是。 蓝色:天空和海洋 白色:代表初心、 坚持与纯洁 常年徽标 历届文学双周主题 2010 2011 2013 2015 2017 2019 2012 2014 2016 2018 一瓢水,添片叶 文字骰子的第七面 感官文学 罗盘针的方向 寻找空中花园 葵与向日葵 记得你会死 H2 O 昼思 如果玫瑰不叫玫瑰 2020 云中谁寄锦书来 在文学的道路上应保 持初心,在各种批判 评价之后,不被舆论 所左右的坚持。


文系文学双周 第35届马大中 011 012 03 第35届马大中文系 文学双周 本届主题名为《云中谁寄锦书来》,取自宋代文人——李清照的词 作《一剪梅》。筹委们截取词中的一句,以新颖的角度对词句提出 不同以往的诠释。“云”除了是普遍意义上的云以外,也代表了现 代科技中承载无数资讯的云端(如:iCloud、Google Drive等)。 而“锦书”则代表书信体的文类,表明从古穿越到今的书信体文学流 变。2020年第三十五届马大中文系文学双周以此立意,希望能通过书 信和越过万水千山的鸽子,在此与距离千里之外的你我联系。 活动顾问老师 蔡晓玲博士 杨迎楹博士


文系文学双周 第35届马大中 013 014 活动筹委会 主席团 行政组 张凯惠(主席)、许美薇(副主席) 第一排:林僡譞、伍美颖 第二排:孔令妃(组长兼秘书)、林佳阳、朱蔚彤(财政) 第一阶段 筹募组 技术组 叶文德、戴菁亿、廖佛晶(组长)、黄敏恩、叶枫晴 第一排:黄泳琪、黄玉琴(组长)、李伟妮 第二排:游淑欣、陈荟萍、陈再勤、黄晓贤


文系文学双周 第35届马大中 015 016 宣传组 表演组 第一排:郑芯沛、曾宁韵 第二排:陈宝卉、黄学慧、林洁欣(组长) 不在图中:沈金颖、董珈璐 第一排:吕善微、赵舒諆(组长)、孙俪凤 第二排:黄雪凤、陈靖恒、黄文萱 嘉年华组 节目组 第一排:蓝庭、谢佩妍、林灵欣 第二排:张靖苡、盘薇妮(组长)、曾彦琪 不在图中:陈允譞、梁嘉倩 第一排:王思琴、蔡明意(组长)、黄雪婷 第二排:侯昭芃、林子鑫、李欣儒 不在图中:黄洁莹


文系文学双周 第35届马大中 017 018 美术组 编辑组 第一排:陈淑敏、廖喜温 第二排:杨洁莹、罗梓霖(组长)、陈芷漪 不在图中:林淑敏、卢熠妮 第一排:曾瑞涓、赖俪琪(组长)、唐诗颖 第二排:丁甜美、章伊菱、颜君妮、陈玉玲 第二阶段 张凯惠 主席 许美薇 副主席 孔令妃 朱蔚彤 秘书 财政


文系文学双周 第35届马大中 019 020 王思琴 李伟妮 组长 节目部 节目组 技术 黄泳琪 黄玉琴 总务 谢佩妍 黄晓贤 林灵欣 陈允譞 组长 陈靖恒 展览部


文系文学双周 第35届马大中 021 022 罗梓霖 组长 陈淑敏 文宣组 美术部 廖佛晶 戴菁亿 组长 筹募组 组长 曾瑞涓 章伊菱 陈玉玲 编辑部 组长 宣传部 赖俪琪 郑芯沛


文系文学双周 第35届马大中 023 024 全体大合照 系列活动 工作坊 造势活动 征文比赛 外校活动 2020 √ 21/02(五) √ 21/01(二) √ 22/02(六) 技术工作坊 传统征文·云端外的情话 (已于14/03截稿) 外校活动: 国际母语日交流会 √ 28/02(五) 汉服工作坊 第35届马大中文系文学双周《云中谁寄锦书来》从2019年下旬便开 始筹办,并陆续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宣传造势活动、外校活动和 提升筹委团小组技能的工作坊等。此外,我们也举办了《隔着云端絮 语》传统与网络征文比赛,让热爱文学的人士得以参与其中。 2019 √ 26/10(六)-27/10(日) √ 30/11(六) 编辑工作坊 造势活动:马大文学院60 周年庆暨社院科系友回系 日 外校活动: 博大文学节 √ 10/12(二) 网络征文·云端里的情话 (已于01/03截稿)


文系文学双周 第35届马大中 025 026 √ 19/07(日) √ 13/08(四)-11/09(五) √ 22/08(六)-10/09(四) √ 30/08(日) 董启章讲座《养儿难还是写作 难?从<命子>谈起》 脸书线上游戏: Bingo写信猜猜乐 INSTAGRAM 线上游戏: 书信探秘 颜永祺讲座《当剧场思维碰撞 文学:突破文学创作的局限》 预热活动 讲座 游戏 讲座 展览 电影分享会 导读会 访谈 11/9(五) 12/9(六) 开幕 展览大门开启 《豆芽字、爬格 子、赋格与诗篇》 节目流程 《解忧杂货店》 云访谈系列 电影分享会 13/9(日) 云访谈系列 《字里生花——文学 与艺术的对话》 龚万辉: 牛油小生: 蓝树林幸福站/吴惠乾: 本届文双已于2020年9月11日(星期五)正式拉开序幕,并持续进行 到2020年9月21日(星期一)才结束。我们准备了一系列和文学相关 的线上精彩节目,让各界人士都能参与其中,以实现推广文学的宗 旨。以下为第一周的活动总览。 14/9(一) 初一拾五/ 辜秋柔、叶棋薇、 林嘉玲、吕丽欢: 电影分享会 《薇塔与弗吉尼亚》


文系文学双周 第35届马大中 027 028 讲座 展览 电影分享会 导读会 访谈 21/9(一) 李婷欣、陈洁仪: 导读会 烤字人/ 《The Weight of Our Sky》 19/9(六) 谢嘉琪: 云访谈系列 《记载在地故事,分 享美好生活》 廖伟凯: 20/9(日) 讲座 《转告青年:消逝中的书信 体·流传的朱光潜情怀》 《文字与咖啡馆》 云访谈系列 黄美冰博士: 活动概要 继三月疫情的冲击后,原先延期的第三十五届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文学双 周已于九月正式开跑。在新冠型肺炎疫情(Covid-19)的影响下,本届 文学双周也迎来了全新姿态,首次以线上的方式进行所有活动,其正式 活动更是免费公开予所有人参与。 此次活动分为预热和正式部分。预热活动为讲座和游戏系列;正式活动 则包括展览、讲座、电影分享会、导读会和云访谈系列。 讲座主要探讨小说《命子》中关于 养儿和写作,这两个看似相关又不 同的事情。我们也能理解到董启 章老师在作品中如何通过写实与虚 构的书写策略和角度,熔小说和散 文,娓娓道来这一个笑中带泪的作 品。 A. 董启章《养儿难还是写作难?从<命子>读起》 预热活动 日期:19/7/2020(日) 时间:8.30pm - 10.30pm 地点:Zoom 活动一:讲座 B. 颜永祺《当剧场思维碰撞文学:突破文学创作的局限》 我们偶尔会在创作中遇到瓶颈的 时刻,并希望能不断打破既定的 思维模式。在讲座中,颜永祺老 师以创意无限的剧场思维突破文 学创作的局限,为参与者一揭文 学与戏剧碰撞交汇之间的美妙。 日期:30/8/2020(日) 时间:7.00pm - 9.00pm 地点:Zoom 以下为第二周的活动总览。


文系文学双周 第35届马大中 029 030 活动二:游戏 参与者须在脸书写一封少于100字 的信给疫情期间想见的人,并加上 主办方规定的流行语(15句中选 一句)。成功邀请两位朋友一起参 赛,并成功连线Bingo的组别将获 得一份小礼物。 此游戏符合时下人们因疫情受控, 无法和喜欢的人见面,或吃某个远 在他乡的食物等处境。参与者能以 聊天语气和运用流行语来写信,令 我们能用一个轻松有趣的方式向身 边人表达说不出口的情感。 此次的奖项多元也活泼。除了将随 机抽出成功Bingo组别成为Bingo 大赢家之外,还有人气之王(作品 在个人脸书获得最高赞数)、最佳 书信奖、最感人奖、最具文采奖和 最具创意奖。 A. 脸书线上游戏——Bingo写信猜猜乐 日期:13/8/2020-11/9/2020 地点: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文学 链接:https://bit.ly/3lskmQE 双周官方脸书 游戏背景设定为一场20年前的 命案,谜团重重,等待玩家同 20年前的云锦侦探齐心破案, 使案件真相大白。所有与游戏相 关的信息皆由主办方通过Instagram(IG)发出,玩家需从帖子 寻找线索,帮助云锦侦探侦破奇 案。游戏期间,玩家可通过官方 IG询问问题以获得更多线索。推 理出真相后,玩家只需根据答题 卷回答问题,并把答案私讯官方 IG即可。 此外,不但破案率最高的前三位 有奖励,创意满分和脑洞大开的 玩家也将有奖品。希望参与者们 可以透过各自的聪明才智,成功 破案! 日期:22/8/2020-10/9/2020 地点: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文学 链接:https://bit.ly/2ESA1ZD B. IG线上游戏——书信探秘 双周官方Instagram 这两个游戏已于9月11日和10日截止,但喜欢玩游戏的你们也不必担心, 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官网,在未来我们也会有更多生动的策划等你们来参 与其中!


文系文学双周 第35届马大中 031 032 正式活动 活动一:展览 结合主题《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方向,展览内容以“书信”为主, 为大家普及书信的历史发展和名人信件等。有兴趣观赏展览者可浏览 https://www.instagram.com/p/CFKAn55nX_J/,点击图片,即可出现相关 Instagram tag,只需点击 tag 即可进入线上展览页面。活动结束后,大家 依然可随时点入页面,回味展览内容。此次的展览共有九个展区,详情 如下(底下也附上各个展览区域的单独链接): 这个区域以互动为主,让人们在 11/9至21/9之间在Padlet匿名留 言,留下想说的悄悄话,还能以 点赞和评论的模式同别人的留言 进行互动! 展区三:E-信笺 链接: https://bit.ly/3mupAfZ 互动类展区 开放时间:11/9-21/9/2020 展区二:小游戏 Instagram搜索: @umcsl.fortnight1985 IG Story 链接: https://bit.ly/31cWJmE 此展区公开让本活动的Instagram 粉丝在限时动态上回答问题赢取 小红包。游戏包括: -常识问答(11/9-21/9 1.30pm) -猜灯谜 (11/9-21/9 6pm) 每日回答得最多对且最快的玩家 即可获得红包,不仅如此,累计 11天后积分排名前三的玩家都 可获得盟主(RM10)、二盟主 (RM8)和三盟主(RM6)的称 号及奖金。 资讯类展区 开放时间:全天 展区一:何为书信 https://bit.ly/3kjENi2 展区四:那些情书里的情话 https://bit.ly/35JPxlW 展区五:书信体文学 https://bit.ly/32ATPKe 展区六:日常沟通用语 https://bit.ly/3mufoEl 展区七:通讯方式的发展与 演变 https://bit.ly/3ko8hLO 展区八:今天的各种信 https://bit.ly/2RBFZRv 展区九:疫情下的2020年 https://bit.ly/2FNY7Fq 这些展区以图文分别展示了不同 类型的内容,包括书信的定义、 历史、名人在书信中留下的名 句、跟书信相关的书籍和电影、 日常发简讯或谈天的各种用语、 书信以外的通讯方式的发展、各 种信的类别和例子,以及对这个 疫情下的2020年的回忆。


文系文学双周 第35届马大中 033 034 活动二:电影分享会 电影分享会是文学双周的常年活动。活动以分享电影的内容、表现手 法、意义、价值等为主,以此激发人们思考,并达到介绍电影的目的。 活动也为电影爱好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大家亦可与主讲人深入 讨论电影,收获不同的见解。 而此次挑选的电影情节皆跟信件息息相关。信件跨越时空和距离,扮演 着传达情感的角色。 A. 蓝树林幸福站,吴惠乾《解忧杂货店》 电影根据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 吾的作品改编,由导演广木隆一 执导拍摄。故事从一个位于僻静 街道旁的一家杂货店出发,只要 投信至店门前的投信口,翌日就 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信。 这次我们有幸邀请到来自蓝树林 幸福站的吴惠乾先生,为大家进 行这场电影分享会。 日期:11/9/2020(五) 时间:7.00pm 地点:Zoom 电影讲述在20年代的伦敦,弗吉 尼亚和薇塔开启了一段长达十年 的恋情,彼此之间互通了很多情 书和日记。在恋情终结之后,两 人仍保持着良好的朋友关系,直 到1941年伍尔芙去世。 这次将由马大中文系四位学生所 组成的“初一拾五”组合为我们 进行电影分享。 B. 初一拾五(辜秋柔、叶棋薇、林嘉玲、吕丽欢) 《薇塔与弗吉尼亚》 日期:14/9/2020(一) 时间:8.00pm 地点:Zoom


文系文学双周 第35届马大中 035 036 活动三:云访谈系列 在这个本届文学双周的新活动中,我们邀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进行 访谈,聆听他们娓娓道来职业、生活、文学、艺术和人生的种种经验和 看法。嘉宾都为访谈自备并分享了所写之信,让人们回味科技还未普及 之时书信的缓慢和浪漫。 A. 牛油小生《豆芽字、爬格子、赋格与诗篇》 日期:12/9/2020(六) 时间:8.00pm 地点:Zoom 牛油小生将讲述关于豆芽字、爬格 子、赋格与诗篇之间的关系。究竟文 字是怎么由豆芽字进化成诗篇的呢? 音乐与文字又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呢? 乐谱是否能用文字来表达?而写作又 能如何进行? 主讲人简介: 牛油小生本名陈宇昕,目前任职于新 加坡《联合早报》。他曾多次获得文 学奖项,并于2018年开始独立出版不 定期推出的文学小志《SEAL》。 B. 龚万辉《字里生花——文学与艺术的对话》 日期:13/9/2020(日) 时间:8.00pm 地点:Zoom 文学与艺术之间的羁绊是什么?龚 万辉先生在这场访谈中分享他写作 和绘画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他的字 里也能生花。 主讲人简介: 龚万辉曾就读于吉隆坡美术学院和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目前从 事小说、散文和绘画创作,以及书 籍设计工作。


文系文学双周 第35届马大中 037 038 C. 好 故事 sa ya 创办人谢嘉琪《记载在地故事,分享美好生活》 日期:19/9/2020(六) 时间:8.00pm 地点:Zoom 谢嘉琪女士分享关于杂志和生活。此 间,我们得以聆听许多在地发生的有 趣故事。 主讲人简介: 谢嘉琪是杂志《好 故事 sa ya》的 创办人。 「我们的故事,一起来听吧!」 sa ya在马来语是“我”的意思,“ 我”代表“在地”。sa 代表 story art,ya 在英文是 you 的缩写。创办 于2019年的“好 故事 sa ya stories studio”团队来自于不同的领域,秉 持着“记载在地故事,分享美好生 活”的理念。 D. Bookmark Coffee PJ 创办人廖伟凯《文字与咖啡馆》 日期:20/9/2020(日) 时间:8.00pm 地点:Zoom 廖伟凯先生谈及文字如何造就一家 咖啡馆的诞生,而咖啡馆又如何让 文字升华。 主讲人简介: 书签咖啡的创立者——廖伟凯,中 文系毕业生之一,自幼喜欢绘画和 文字。出社会后选择从事新闻业。 在媒体界打滚了数年,存了一笔积 蓄便辞去工作,实现自己开咖啡馆 的梦想。


文系文学双周 第35届马大中 039 040 活动四:讲座 A. 黄美冰博士《转告青年:消逝中的书信体·流传的朱光潜情怀》 此次讲座把重点放在青年和书信 体文学上,通古鉴今,同青年谈 论朱光潜作品中所存在的人生与 价值,分享当时的迷茫和困扰。 在聆听主讲人的分享时,青年观 众或许也能在间中找到一些困惑 已久的答案,更理解上一辈人对 青年的某些期许。 主讲人简介: 黄美冰博士:马来亚大学文学士 (主修中文,副修人类学暨社会 学)、博士后研究员(马来西亚 华人研究群组),复旦大学中国 现当代文学硕士、文化社会学博 士。 研究兴趣: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与 社会、中国现当代文学(诗歌) 、马华文学、中西方文艺。现任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文系助 理教授。 主持人简介: 林佳慧老师:韩江传媒大学学院 中华研究院兼任讲师 日期:20/9/2020(日) 时间:3.00pm 地点:Zoom 活动五:导读会 导读会是文学双周的常年活动,以此激发人们思考,并鼓励和培养人们阅 读的兴趣。 A. 烤字人(李婷欣、陈洁仪)《The Weight of Our Sky》 日期:21/9/2020(一) 时间:7.30pm 地点:Zoom 此小说是马来作家Hanna Alkaf以 513事件为背景书写的英文小说。 故事讲述一名16岁的马来女生美拉 蒂(Melati),在华巫裔爆发种 族骚乱时与母亲失散,通过华人家 庭的协助,展开寻找母亲的旅程。 此次导读由中文去解剖英文小说, 小说恰好又出自马来作家之手,而 能恰到好处的让人们看到中文、英 文、马来文三种语境的交流。 导读会由马大中文系研究生陈洁仪 以及本科生李婷欣主讲。目的是为 了让更多人了解书籍的可读性,并 且能够让文学爱好者齐聚一堂,以 文会友。


报道 活动回顾 041 042 04 活动回顾报道 因适逢疫情时期,今年的文学双周 特别地分成了第一和第二阶段来 举办。原定于3月份举行的文学双 周,在第一阶段时期已举办了一 系列活动如编辑工作坊、技术工作 坊、外校活动等。而突如其来的疫 情使得文学双周被迫暂停,但在不 久以后,第二阶段的文学双周正 式启动了!迎着“线上潮流”的来 袭,文学双周规划了一连串的线上 预热和正式活动,如线上讲座、文 学分享会、访谈会及游戏等都圆满 结束了。 在宣告文学双周正式落幕之余,我 们也准备了活动报道,以让大家回 顾文学双周的一系列活动。 主讲者陈志强先生 第35届马大中文系文学双周的 筹委团与小中协于2019年10 月26日及27日联合举办了一场为期 2天的编辑工作坊。 此工作坊的举办目的是为了让学员 们拓展编辑技能,学习两种设计软 件——Adobe Photoshop与Adobe InDesign的基本操作技巧,以及认 识书刊排版的概念。活动请来了三 位主讲人,分别是双溪大年新民独 立中学校长——陈志强先生、马大 中文系本科生——王冠燕同学,以 及马大媒体系本科生——魏雁颖同 学。 在第一日,工作坊首先安排了主讲 人给学员上课。在课堂上,三位主 讲人将知识倾囊相授,也对学员的 提问进行热心解答,让出席者对两 种软件的操作以及书刊排版的概念 都有所掌握,得以拓展新视野。 到了次日,学员之间则进行了一项 小型设计比赛,尝试学以致用,发 挥前一天所学技巧,创作以马大中 文系为主题的明信片及书刊。期 间,主讲人从旁指导,以帮助学员 解决实际操作上所面对的问题。学 员经过实践后,对设计软件的掌握 更上一层楼。主办单位也邀请主讲 人在所有作品中,挑选出设计美观 并富有创意的作品,颁奖以示肯 定。 虽然工作坊只有短短两天,但是主 讲人的专业与耐心,以及实践课的 安排,相信定能让参与者受益良 多。 编辑工作坊 书刊设计比赛得奖者合影


报道 活动回顾 043 044 系友大合照 马来亚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院 于2019年11月30日举办“60 周年庆典暨社院科系友回系日”, 以欢庆60周年的院成立。身为文 学院的一员,中文系也在当天举办 了“系友回系日”,和文学院共襄 盛举。 当天上午,所有院友一同聚在文学 院F讲堂,聆听院长拿督黄子坚教 授讲述文学院一路以来的发展与变 化,并共同展望未来的愿景。院友 也参观了设立在文学院广场外的“ 时光走廊”展区,回顾文学院的历 史沿革。 马来亚大学文学院60周年庆典、 社院科系友回系日 当天,中文系开放了多年来历经 各种大小改动的系中设备,如资料 室、红楼梦研究中心等供系友参 观,也有学生在旁协助系中导览。 此外,中文系亦细心准备了播放着 学生影片作品和轻音乐的休息室, 供系友们重聚在一起,聊天下棋、 喝茶吃食等,让各届系友们联络感 情。当天亦有不少由学生主导的活 动,包括文学双周宣传以及中文系 周边产品和书籍销售。同时,现场 亦备有制作中国结、剪纸、游戏环 节,让携家人前来的系友共同在轻 松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当中的乐趣。 学生售卖中文系周边产品 系友参观红楼梦研究中心 林水檺老师现场提笔 回顾过往照片


报道 活动回顾 045 046 第35届马大中文系文学双周于 2020年2月21日举办了一场 技术工作坊。此工作坊的举办目的 是为了让学员们更了解影片剪辑和 拍摄技巧,活动中尤其注重探讨常 用的视频剪辑和设计软件——Adobe After Effects的运用与摄影技 巧。出席者包括筹委团技术组成员 和有兴趣参与其中的同学。 当天的技术工作坊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由谢恒耀同学带领学员 完成Adobe After Effects的学习 部分,第二部分则是廖佛晶同学的 摄影分享会。学员通过这场工作 坊,在影片剪辑软件的运用和摄影 技术上皆受益匪浅。 虽然工作坊只是短短的一天,但相 信主讲者的分享可以让学员解决许 多技术运用和实践上的困扰,并得 以学习崭新的知识。 颁发感谢状予主讲人谢恒耀同学 技术工作坊 在2020年2月22日,文学双周 筹委团参加了由隆雪华堂妇 女组所举办的2020年国际母语日交 流会。隆雪华堂妇女组主席——黄 玉珠律师在致辞中提到,每年的2 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而今年恰逢 星期五,考虑到活动举办和出席者 的便利,特将交流会推迟在隔天的 周六举办。 此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透过大 马各民族中一系列以母语为主的表 演,推动母语的使用与保存。王维 兴亦在开场带来名为《语言作为母 语的力量》的母语日专题演讲。在 演讲中,其强调母语的重要性,并 讲述了2018年报考大马高级教育文 凭(STPM)的淡米尔文科考生比 报考华文科考生多两倍的现况,显 示本地母语教育的变化趋势。 除此以外,在当天的17个表演中, 主办方在提供技术支援之余,亦细 心地在幻灯片上为所呈现的各种语 言提供英文或马来文的双语翻译, 以提高观众对表演中不熟悉语言的 理解能力。这些表演丰富多变,使 用的媒介语囊括多种语言,其中包 括马来诗词朗诵,如有著名马来西 隆雪华堂妇女组 国际母语日交流会 隆雪华堂妇女组主席—— 黄玉珠律师致辞 方言话剧表演


报道 活动回顾 047 048 亚文学家、国家文学奖得主——拿 督阿都沙末带来的诗歌《同一屋檐 下》朗诵、印度舞蹈表演、印裔小 学生诗歌朗诵、砂拉越原住民本 南族舞蹈、罗兴亚儿童的童谣朗诵 等。华裔各籍贯方言节目则包括潮 州话、客家话、广东话、福建话、 海南话等的呈现。表演者或以俏皮 生动的方式来朗诵方言童谣,或以 话剧、歌唱和舞蹈的方式来呈现方 言中的特色。不仅如此,亦有表演 者用心地在现场亲自解释方言童谣 的含义,令各族同胞顿时理解表演 的精髓所在。此外,马大中文系的 两位同学也在舞台上展现才华,带 来以长笛演奏歌曲《不染》、独唱 歌曲《飞云之下》的表演。 语言是传播文化与思想的媒介,而 此活动的举办也达到了推广各族母 语的目的。正如现场观众虽由不同 族群的民众所组成,彼此之间也许 不了解各自的母语,但观众依然很 认真地欣赏各族的表演,并在活动 最后以互相交流的方式表达了惺惺 相惜之情。马大中文系文学双周筹 委团很荣幸能为此活动尽一份力, 并在此感谢隆雪华堂妇女组的邀 请。 印度舞蹈 黄玉珠律师与文双筹委的大合照 由 于第三十五届马大中文系文 学双周原定于嘉年华会上设 立汉服摊位,因此相关负责人于 2020年2月28日邀请了马来西亚汉 服运动的几位代表为筹委带来汉服 工作坊,以让筹委们能在嘉年华会 上更全面地给大众介绍汉服。 在活动中,主讲人——江志发先生 提到在现代社会,不少人误认为旗 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装。可随着近 年的考证,汉服应是汉民族的传 统服装。汉服创始于黄帝时期,源 自于黄帝制冕服。由此可见,汉服 比后期才广为流传的旗袍出现得 早,则更接近汉民族的传统服装。 主讲人认为华人在出席重大场合 时,应尝试习惯和自觉性地穿上汉 服,学习如友族同胞在节日穿上 传统服装一样抱持着普遍的接受态 度。另外,主讲人也在场向大家示 范了古时汉人行礼的拱手礼。除了 用心教导汉服和传统文化的知识, 主讲者亦介绍了不少汉服活动,希 望学员踊跃参与以推广中华文化。 为了让学员有更深切的体验,主讲 者亦准备了汉服试穿的环节,不少 学员跃跃欲试,纷纷上前体验汉服 穿着。此工作坊让本系学生对汉服 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相当有意义。 汉服工作坊 主讲人江志发先生 在场学生体验汉服试穿


报道 活动回顾 049 050 马大中文系与第三十五届马大 中文系文学双周于2020年7 月19日联合举办了一场讲座,题目 为《养儿难还是写作难?从<命子 >谈起》。主办单位有幸邀请到了 香港著名作家董启章现身说法,在 线上和大家进行交流。值得注意的 是,这是董启章先生首次在马来西 亚的公开讲座。此活动也成为本届 文学双周经过行动管制令后的首场 预热讲座。 在讲座举办前夕,主办单位在脸书 和Instagram进行了分享赠礼的活 动。公众只需在指定社交媒体上完 成参赛步骤,并分享对此讲座的期 待,便有机会赢取丰富奖品,包括 免费讲座入门票和大众书局50令吉 奖券。 于讲座当天, 董启章透过其近 作——小说《命子》,来分享他多 年的写作经验,以及对哲学和生活 的体会。《命子》主要围绕在作者 和儿子之间的互动和心理,而此次 的讲座则让出席者更理解作品写作 背后的故事和用意。在讲座的过程 中,主持人马华作家翁菀君也向董 启章提出了许多精湛的问题和见 解,道出众多读者的疑问和心声。 讲座会谈及的内容相当丰富,让出 席者受益无穷,更对写作有了新看 法和见解。 在讲座结束后,主办方亦准备了线 上答题赠礼环节,供讲座出席者参 与。参赛者只需根据讲座内容和心 得写下正确答案,便有机会赢取奖 品。这两场赠礼活动中所赠送的奖 券,皆由大众书局特别赞助。 讲座:董启章《养儿难还是写作难?从<命子>谈 起 》 主讲人董启章先生 主持人翁菀君女士 主讲人与部分出席者的线上大合照


报道 活动回顾 051 052 方式与嘉宾及观众互动交流,让出 席者皆踊跃参与其中。这些互动 令出席者得以尝试跳脱惯性思维, 增加想象力和联想力,同时也能够 更生动地去切身体会和感受表达 内容。在此次讲座中,颜永祺导演 也特别邀请了两位嘉宾——演员 Vivienne温慧茵与陈立扬一同到场 参与。 在讲座最终的问答环节,出席者纷 纷借此机会向颜永祺导演提出了不 少疑问,并且分享了参与讲座的心 得与感受。此次讲座会谈及的内容 十分精彩,不仅为出席者提供了许 多帮助,更是为我们在创作方式上 开拓了新的视角。 讲座:颜永祺《当剧场思维碰撞文学——突破文 学创作的局限》 第三十五届马大中文系文学双 周于2020年8月30日举办了 一场题为《当剧场思维碰撞文学: 突破文学创作的局限》的讲座会。 在作为文双正式活动前的第二场预 热讲座,主办单位有幸邀请到常驻 北京的马来西亚著名导演,同时也 是木卡空间(吉隆坡)艺术总监的 颜永祺导演作为本次讲座会的主讲 人,并与大家在线上交流。 颜永祺导演不但是中央戏剧学院导 演系硕士和表演系博士,也是首位 在中国获得戏剧博士的马来西亚 人。除了拥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 育展示导演、2008年北京残奥会 体育展示导演、中国国家大剧院特 邀讲师等身份以外,颜永祺导演也 是一名杰出的表演老师。他至今编 导了近五十部舞台剧作品,获奖无 数,并曾荣获马来西亚第16届戏炬 奖最佳导演。 讲座会于当天晚上7时开始,颜永 祺导演先是自述如何接触和参与戏 剧的契机与体会。接着,他在讲座 中分享了一些激荡思考之余又趣味 横生的方法,以各种不同且新奇的 主讲人颜永祺先生 嘉宾陈立扬先生 主讲人与部分出席者的线上大合照 嘉宾温慧茵女士


报道 活动回顾 053 054 线上开幕仪式:开幕影片 在2020年9月11日中午12时 正,本届文双于官方面子书 以及官方Instagram正式开幕,并以 线上的视频方式呈现。这也是本活 动第一次采用线上开幕的模式。此 次开幕构思精巧,以影片的方式展 开。 为配合本届文双主题《云中谁寄锦 书来》书信体文学的方向,开幕影 片中以接收电子邮件的有趣呈现概 念,概括了此次文双的活动内容, 分别是展览、讲座、两场电影分享 会、导读会和四场云访谈系列活动 等等。 在影片的最后则以本届文学双主席 张凯惠同学的一封致文学双周的开 幕信正式为活动拉开序幕。 另外,系主任潘碧华副教授也为此 次开幕献上了贺词。 希望文学双周活动也确如潘老师和 张同学的祝福般青春永驻,万古长 青。 开幕影片中呈现各处收到文学双周邀请书信 马大中文系主任潘碧华副教授 的文学双周贺词 文学双周主席张凯惠同学致文学双周的开幕书信


报道 活动回顾 055 056 线上展览 开幕式结束后,本届文双也 在2020年9月11日至21日, 通过官方 Instagram 举办了一系列 的线上展览。本次的线上展览配合 主题《云中谁寄锦书来》,准备了 有关书信的主题展览以及线上小游 戏,让大众通过展览了解有关书信 体文学的各种知识。 线上展览于9月11日正式开启,各 个展区分别从9月11日至9月13日 期间逐步公开,让大众期待不已。 线上展览一共分为9个展区,分别 为“何为书信”、“通讯方式的发 展和演变”、“今天的各种书信” 、“书信体文学”、“那些情书中 的情话”、“记疫情下的2020年” 、“日常沟通用语”,以及E-信笺 和小游戏。大众只需点击Instagram 贴文图片中的标签,便能轻松到访 对应的展区。 除了呈现能够让大众增加书信知识 的展区以外,此次文双还设置了特 别的互动展区——E-信笺以及小游 戏。展览期间,E-信笺通过Padlet 平台开放,让大众体验匿名写信, 也能匿名留言以及点赞和评论他人 留言,互相之间传递欢乐和温暖。 另外,小游戏则分为常识问答以及 猜灯谜两个项目。常识问答以及猜 灯谜分别于展览期间每日 1.30pm 和 6pm 在 Instagram story 发布。 每日正确率最高且回答速度最快的 玩家,便能成功获取奖励红包。不 仅如此,参赛者在游戏中所获取的 分数也会一直累积至展览的最后一 天,前三名的赢家分别获得常识盟 主和灯谜盟主的称号,并且赢得奖 金。 因疫情的影响,本届文学双周的展 览由线下转为线上的形式进行。虽 然形式上有所差异,但是呈现方式 不缺创意性和互动性,展览期间 也获得大众的赞许,得到不错的反 响。 展区页面一 展区页面四 展区页面七 展区页面八 展区页面五 展区页面二 展区页面三 展区页面六 展区页面九


报道 活动回顾 057 058 互动环节“解忧杂货室”中,小组 里其中一位当事人倾述所面临的烦 恼。其他人则扮演浪矢爷爷的角 色,用心聆听对方的心事,为当事 人提供意见或想法,最后再由当事 人总结回馈和感想。 通过电影分享会里的互动环节,使 得大家认识了新朋友,也尝试为自 己重新定位。而吴惠乾先生期间的 分享,和每次分组环节的总结和互 动,更是让与会者有了许多收获, 也感受到满满的幸福。 电影分享会:蓝树林幸福站/吴惠乾 《解忧杂货店》 在开幕的同一天晚上(2020 年9月11日晚上7时),本届 文双迎来了一场以幸福为名的电影 分享会。该场分享会由来自蓝树林 幸福站的吴惠乾先生主导,藉由广 木隆一电影《浪矢解忧杂货店》, 和出席者一起探讨幸福议题。这次 活动主要以现场互动的有趣方式进 行。 吴惠乾先生为大家解析电影情节 和情感价值之余,也在会议平台 多次开启分组讨论模式(Breakout Room),让不少参与者首次体验 到以小组方式进行的线上交流环 节。其中的分组活动,如以一句 话“我喜欢XX,因为TA很……” 作为分享的暖场环节。期间,每位 参与者各自在小纸条写下自己喜欢 的事物和原因,随后与组员分享, 并进行自我介绍,彼此之间交流互 动。这样的交流方式使得参与者之 间虽于线上会面和交流,却也能迅 速与彼此熟络起来。 此外,小组互动环节还包括对电影 中特别深刻印象人物的分享。此中 参与者也进行了人物评价以及表达 自己对此人物的感想。在最后的 主讲人吴惠乾先生 吴惠乾先生与部分出席者的线上大合照 活动中解读电影时间线和人物关系


报道 活动回顾 059 060 云访谈系列:牛油小生 《豆芽字、爬格子、赋格与诗篇》 接棒电影分享会的是此次文学 双周的新活动,云访谈系 列。这场活动于2020年9月12日晚 上8时,在Zoom正式展开。当晚的 云访谈嘉宾——马华作家牛油小生 带着《豆芽字、爬格子、赋格与诗 篇》的讲题,来与大家进行一场线 上交流会。 讲题里的四个关键词,分别是代表 文学与音乐的意象。豆芽字是指五 线谱里的乐符;爬格子是指直排形 式的写作;赋格(fugue)代表了 音乐的一种创作形式,而著名音乐 家巴哈精通于这个音乐创作形式; 诗篇则是要表达文学创作离不开诗 歌,而音乐经常与这个文体有着紧 密的关联。因此,牛油小生藉此访 谈会,以对谈的方式讲述了关于豆 芽字、爬格子、赋格与诗篇之间的 关系。 在访谈的尾声,出席者向嘉宾道出 疑问,而嘉宾也耐心地一一解答。 访谈会谈及的内容相当丰富,让出 席者得以在不拘谨的轻松对话中, 理解作家的创作理念,着实是难得 且受益无穷的体验。 访谈嘉宾展示有关讲题例子 访谈嘉宾牛油小生 主持人罗梓霖同学 云访谈系列:龚万辉 《字里生花——文学与艺术的对话》 2020年9月13日,美好的星期 天迎来了第二场云访谈,即马 华作家龚万辉老师所的《字里生 花——文学与艺术的对话》,同大 众共同交流文学与艺术的联系。 当天,龚万辉先生透过其近期 作——散文《马可波罗与忽必烈》 ,分享了他的年少时光,以及早 前他与朋友在线上相互分享生活体 验的种种互动。访谈中,嘉宾透过 城市以至世界末日的想象,以疫情 为末日的臆想,展现了对城市的迷 恋以及为后世留下些许文艺价值的 心情,以此呈现了文学与艺术、过 去与现在生活在他方的距离美感。 过程中,主持人针对龚万辉先生的 散文与插画提出了一些见解与可能 性,以此道出众多读者心中的疑问 与心声。 另外,龚万辉先生也分享了一些与 其他创作者的合作经验,让出席者 们对共同创作有了新的认识。此次 的访谈内容相当丰富。在嘉宾幽默 的对话中,出席者得以从过去到未 来、从文字到绘画的层面,提升对 文学与艺术的理解。 访谈嘉宾分享其文字和绘图作品 访谈嘉宾龚万辉先生 主持人李婷欣学姐


报道 活动回顾 061 062 电影分享会:初一拾五(辜秋柔、叶棋薇、林 嘉玲、吕丽欢)《薇塔与弗吉尼亚》 第二场线上电影分享会《薇塔 与弗吉尼亚》于2020年9月 14日进行。此分享会由马大中文系 四位在籍本科生——辜秋柔、叶棋 薇、林嘉玲、吕丽欢所组成的“初 一拾五”组合所呈现。 活动中,四位主讲人自制PPT展示 并畅谈了自己观看电影的收获,分 享观看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主讲 人以简单清晰的方式去解析电影里 的人物关系及一些细节性的手法。 通过初一拾五的分享,相信出席 者会对《薇塔与弗吉尼亚》有更深 沉、多角度的理解。此外,电影中 薇塔和弗吉尼亚经常通过写信来传 达彼此的情感,而这也与此次文学 双周的主题“信”有着非常贴切的 联系。 在讲座结束之际,主办方准备了问 答环节,不少出席者都积极地提出 问题。虽然电影分享会只有短短的 一个半小时,却也让出席者在轻 松的分享过程中发掘电影的更多面 貌,相当有意义。 云访谈系列:谢嘉琪 《记载在地故事,分享美好生活》 在2020年9月19日,本届文双 举办了第三场云访谈活动。 主办方有幸邀请到了《好 故事 sa ya》的创办人——谢嘉琪女士作为 此次访谈嘉宾,在线上和大家进行 交流。 此次,谢嘉琪女士分享了关于团队 背后创办《好 故事 sa ya》杂志的 初衷和目的。杂志的核心精神是以 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呈现和记载马 来西亚当地故事和生活,让更多人 可以看见这片土地的温暖。 配合这次的文双主题,嘉宾准备了 一封信献给观众。这封信出自于 《好 故事 sa ya》创刊号里的一段 话,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细腻地 去观察日常中不以为意的美好。 访谈中,谢嘉琪女士也提及了创办 杂志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经历 以及想法。访谈尾声,嘉宾提及有 意购买杂志者,可在网上订阅或是 到实体店购买杂志。最后,嘉宾和 参与者以一张大合照为这次的云访 谈拉下完美的句点。 初一拾五和参与者互相交流 活动中解析电影人物原型 主讲人分享电影真实人物 的书信往来 书信朗读环节 访谈嘉宾谢嘉琪女士 主持人赖俪琪同学


报道 活动回顾 063 064 众逐一发表各自的心得和感想。他 们有的从朱光潜先生给予当代青年 的忠告中找到一些共鸣,有的从这 次的讲座中解开了对人生的困惑。 难能可贵的是,短短的两小时讲 座,真的让观众仿若穿越到从前, 细细的品会了消逝中的书信和朱 光潜先生对于社会尤其青年人的关 怀。 讲座:黄美冰博士《转告青年:消逝中的书信· 流传的朱光潜情怀》 本届文学双周于2020年9月20 日下午3点,在Zoom举办了 一场通古鉴今的讲座。讲座主题为 《转告青年:消逝中的书信体·流 传的朱光潜情怀》,由黄美冰博士 作为主讲人,林佳慧老师担任主持 人。 讲座中,主讲人总共准备了五个内 容,分别是:古今通讯、书信体、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 及《谈美书简》,并对内容进行了 非常详细的解释。 在书信体的内容中,黄美冰博士介 绍了不少古今的书信体为作品。外 国有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 中国则有夏完淳的《狱中上母书》 以及冰心的《寄小读者》。她以节 选的方式,同观众分享了这些书信 的内容。 黄美冰博士也从《给青年的十二封 信》中细心的分享了朱光潜先生给 青年的一些提醒。值得玩味的是, 这些百年前的话语和思想,时至今 日仍旧适用。 讲座结束之际,林佳慧老师对此讲 座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并让观 主讲人黄美冰博士 主讲人和部分出席者的线上合照 黄美冰博士分享其选题由来 主持人林佳慧老师主导互动环节


报道 活动回顾 065 066 云访谈系列:廖伟凯《文字与咖啡馆》 本届文学双周的最后一场云访 是2020年9月20日的《文字 与咖啡馆》。当晚我们邀请了书签 咖啡(Bookmark Coffee)创办人 廖伟凯先生,与我们进行线上分享 交流。 在亲笔信件中,廖伟凯先生以优美 而真挚的文字,叙述了他的人生经 历,尤其在创业方面,让出席者听 了甚是感动。廖伟凯先生从小喜爱 文字与绘画,尔后就读中文系和接 触咖啡的经历,促使他在兴趣基础 上发展了创立咖啡馆的事业。虽然 创业的过程艰辛,但屹立不倒的精 神使他走到了今天,甚至开了两间 咖啡馆,店面分别是在雪州八打灵 再也和蕉赖。 廖伟凯先生也常在社交媒体,即是 咖啡馆的面子书上分享他与客人的 交流,散播温情。以“书签”命名 咖啡馆,因其对他有着特别的意 义,就像是在人生旅途上遇到感动 一刹那的记号,能够再一次去回 味。最后,他也鼓励创业者要放胆 地去发挥想象力,并要坚持自己的 想法。 在活动的尾声,主办方准备了问答 环节,廖伟凯先生也耐心地回答出 席者所提出的问题,使我们更了解 他的故事以及感受到他身上的正能 量。此次访谈的内容令人印象深刻 和备受激励,为文双首次举办的云 访谈系列画下了美好的句点。 访谈嘉宾廖伟凯先生 主持人孔令妃同学 书签咖啡紧随潮流的咖啡拉花图案分享 节选访谈嘉宾的亲笔书信


报道 活动回顾 067 068 导读会:烤字人(李婷欣、陈洁仪) 《The Weight of Our Sky》 马来女作家Hanna Alkaf英文 小说《The Weight of Our Sky》导读会是本届文学双周的最 后一个活动,对于烤字人来说,这 也是首度导读非中文的文学作品。 本场导读分为两个部分:前部分介 绍这本书的作者、时代背景以及整 体脉络;后部分则延申讨论历史的 反思,以及文学的作用。 513事件是马来西亚历史上隐晦而 不可说的一幕。人人都懂,但人人 也不懂。这种集体回忆,是破碎且 不连贯的,但每每大选或是触碰 到种族敏感的课题时,513事件却 又恍如鬼魅般在每个人心里烙下恐 惧。书中,作家以有别于过去的男 性作家普遍叙事的角度,从不一样 的情感角度出发。而此次,烤字人 以生动的方式,与我们一同探寻书 中事件底下的人物背景,也介绍许 多书写513事件的文学作品以及相 关背景。 “谈论513事件,倘若大家的反应 一如当年一般恐慌,表示我们的格 局和空间也如当年一般,没有升 华。这样下去人类如何进步?民主 如何进步?马来西亚如何进步?” 如此铿锵有力的质问也是本次导读 会最能为观众带来收获的反思。阅 读本是一件快乐的事,再次感谢烤 字人带来如此精彩的导读,也让 在科技世界尘封许久的书籍再次被 打开,让我们能找回当时阅读的喜 悦。 烤字人陈洁仪学姐为《The Weight of Our Sky》作出延伸阅读 烤字人李婷欣学姐解读《The Weight of Our Sky》的Melati一角 有关513事件的马来诗歌展示 对伤痛历史的反思: 你是忘记了,还是害怕想起来?


作品 征文比赛 069 070 05 征文比赛作品 本届文学双周以《隔着云端絮语》为名,举办了两场对自己和给别人 (作者与导演)的云端征文活动,即<云端里的情话>以及<云端外的 情话> 。 所谓<云端里的情话>是指参与者借助网络与自己相遇,以写给自己的 一封信为题,在面子书上书写着一篇话语;<云端外的情话>则是参 与者隔空与导演以及作家们进行跨越星河云端的对话,叙写书评和影 评。 《隔着云端絮语》征文比赛 网络征文·云端里的情话——写给自己的一封信 传统征文·云端外的情话——书评 传统征文·云端外的情话——影评 网络征文·云端里的情话——写给自己的一封信 评审: 方肯 方路 书信是本届文学双周的征文体裁之一,被归纳为云端里所诉说的情话。 古代书信是主要的通信来源,它在沟通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起到了 报平安的深层含义。在此次的网络征文比赛中,参赛者需在个人脸书上 张贴一则300字短文和一张照片,以一封信件传达信息和感情。 *注:作品照片提供自参赛者。


作品 征文比赛 071 072 金奖 芜花/许愿池 ——一次一次,我用肉 体喂食身上的金币 不过是想从一泓水面上 打捞昨天 有一些水在手中 另一些 永远 水留在更多的水凝聚的水里 不过想看透水底 除了锈了的金币还有没有 更脏的明天 我打翻了身体 评审奖 于怀/蝶 有种气味引领着我,一路让我 追随了许久。 从原始的一阵清香,到盛开的一抹 芬芳,最后淡淡的一缕留香。引来 的一只菜粉蝶,伴着香气飞舞。 累了就在枝下歇息;歇息好了又在 花蕊间觅食,周而复始。直到某个 雨天,狂风吹散了斑斓的花瓣,躲 在叶背的菜粉蝶收起弱小的双翅, 紧紧握住柔韧的叶梗,静静地等 待。 等到一丝阳光洒在雨露沾湿的翅膀 上,菜粉蝶终于微弱地抖动,飞出 了那朵曾保护它,名为青春的花。 方肯点评: 因着副题,本以为此诗将颠 覆“用钱币喂养许愿池”的概 念,但是没有。诗句具很大的 想象空间,然而意象的逻辑连 贯较弱,比如“瘴气和雨季” 之前缺少铺陈。 一些水还在手中 另一些 永远 藏在摸不透的 我的瘴气与雨季 方路点评: 这是一首很成功的诗,借用许 愿池的意象反射许愿者的心 态、精神和奢望,也符合自己 成长中进行探索的过程,在许 多水的波动和投金币的互动 中,彰显文字饱和的内涵,值 得玩味。 方肯点评: 我是蝶,蝶是我?一种玩味的 写法,似庄周梦蝶。最后蝶飞 离了“名为青春的花”,是“ 我”对青春的告别。 方路点评: 这是一篇令人十分喜爱的短 文,可以是一首散文诗,有很 浓的抒情,借用菜粉蝶在阳光 和风雨中的际遇,写出了自己 的经历,而且用蝶和花粉突显 成长主题,十分到味。


作品 征文比赛 073 074 猪脚妹/祝你前年,阿嬷走了。 你哭得像个孩子,故意把灯 撬坏,不敢照亮屋里的寂寞。你把 过往点滴嵌入剧本,在一个个角色 中寻找曾经存在的痕迹。思念填满 少了生气的日子,每一次的热闹都 是你午夜梦回还不清醒的状态。 去年,阿公走了。 你喉间哽咽,视线模糊地哀悼,淹 没了一山的长镰草。你在熟悉的院 子肆意放纵,只求丛里蹿出一抹烟 客。雨季期间反常的阳光灿烂,在 与你不同的时空中也许能结果。 今年,疫病来了。 曾经得过肺炎的你,面对新型冠状 病毒的来势汹汹,只好戴口罩、勤 洗手。你虽把生死置之度外,但世 间牵绊如秋月里的叶落纷飞,含有 太多的忧郁及深沉。也许悲伤抵不 住岁月的冲刷,可深入灵魂的念想 将如蜡烛漫漫燃尽。愿你的生命能 似火花一样,尽管最后不能像月光 般长照大地,但也要璀璨夺目,在 最美丽的一刻令明月黯然失色。 方肯点评: 写亲人离世之忧伤,疫情之忧 郁,面对无可为的局面,只 能“祝福”。若内容能层层递 进,则更佳。 方路点评: 在这篇作品中,作者用写实手 法,写出过世的阿嬤、阿公和 自己的互动,一层层写出生、 死和疾病的意境,文字优美真 实。 入围奖 叶思杏/舍离意外打破用了多年的手冲滴滤 壶,而打破它的不是一直那 么疏忽的你。那真是一个残虐的慢 镜头,沒有预先演习的一跃而下, 沒有被设计的优雅转身,它哐啷哐 啷降落在扎实的老木桌枱,降落用 了漫漫的几秒钟;几秒钟以后,你 知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于是所有 地老天荒的刺痛就该戛然而止。冷 眼瞄一下你苦心积虑的咖啡渍,那 是一种陈旧、过时的褐色,像潜伏 在阒黑寒潭里冥頑不灵的怪兽,是 你自以为是的攻击武器,大概足夠 用来报复一个脆弱无辜的生命。曾 经得不到而执着,所以你恨;你偏 爱的暖色调伪装成沉稳与静定,于 是过去那些年你积淀在壶底,赖死 不走的是你任性昏沉的弥留罢了, 赖着赖着终会呼噜噜睡死在那里。 然后,一场意外打破手冲滴滤壶, 玻璃碎成几块漂亮的大片,甫知晓 世间舍离这般干脆利落。 方肯点评: 最后一段,是全篇的精髓。 方路点评: 借用打破手沖滴滤壶的刹 那,写出了舍和离之间微妙 的感觉,定格在时间框內, 带出生命哲学,爱和执着, 文字沉稳内敛。


作品 征文比赛 075 076 吉隆坡的夜好像一壶沸腾的 水,汽车的鸣笛声一声声把我煮沸。 但我离不开这一壶沸水。 我一直记得那个在毫无预警下消失的 房间。我在黑暗中盯着移动的橱,橱 里橱外迅速叠满杂物,把我从窄小的 空间里一点一点挤出来。我在黑暗中 小心翼翼地翻身,梦里嗅到老式缝纫 机的铁锈味儿,然后被一针一线地缝 进这匹老布里。 亲爱的,或许我和妳一样,从未曾真 正地存在过。或者我们一直存在在一 种消失与被消失的状态里。 V在《时时刻刻》里歇斯底里,她轻 身走向河心深处时我不知为何对她感 到难过。她原可以不用这样的,她原 不是的。 “You cannot find peace by avoiding life, Leonard.” 是啊,那妳该如何是好?要给自己买 一束花吗? 不,我不要。我要在这里,在我的子 宫里,重新生下我自己。 作者A/关于 ——一种非正式的存在 妳 宇正/默待余生 天空总是自带多变性湿气 某些感性如苔藓 开向一路无人烟的风向 钻往天涯那头 群鹤从家乡云深处望穿 无数沧海 不知即将丰满的羽翼归向何处 依旧寄声,平安 停驻成一颗守候的石 彼岸伊人 对着空气折下枝桠 长成一根鱼线 垂钓海角里传说永远的一方 那方,关于美的所有臆想 悄悄的梦是 翅膀能宽大成身边的路与支架 皮囊里灵魂氤氲 成一抹诗的时候,花开蝶语 辗转的夜,必然浴火黎明 『走吧,』 哪儿都是你,和 你的 爱与和平 方肯点评: 整首诗的意境佳,具心意,可 惜末段太弱,收得太急,不如 停在“辗转的夜,必然浴火黎 明”,足矣。 方路点评: 用湿气天空托出诗中成长的底 色,一节节铺排,寻找翅膀、 蝶、爱与和平。 方肯点评: 使用了“被挤出来”、“被缝 进去”的意象,似表达一种存 在主义,但整体贯穿性不强。 方路点评: 这篇写得很出色,用《时时刻 刻》改篇电影写出吴尔夫走向 河央自杀的氛围,带来浓厚的 意识流,读到作者用不确定性 的张力写出自己成长不确定的 启发和感受,值得期待。 A 上 亲爱的:


作品 征文比赛 077 078 软糖/靠母 忽然记不起母亲走了几年,就 像每次都记不起早上有没有 刷过牙。黎明冷凉地潜伏在床头, 桌灯亮着也驱不散她身体残留余温 的,那个靠母的早晨。 丧礼后,放置在灵柩努力微笑的遗 照被收起,供桌上从此摆上牌位薰 养烟火。担心自己渐渐忘却母亲被 搁在哪儿,委婉要来遗照,却没敢 揭开外头那张包裹着的大红纸,直 接让它又躺进衣柜里。 害怕那些对着我狂飙的脏语、恶意 嫌弃的眼神;也居然挂念牵手过马 路的温度,疼惜别过身低头流下的 泪痕。我想狠狠回瞪微笑的母亲, 如她曾对不起我这般来对不起她, 演技却太差,只好修改剧本,隔着 衣柜让自己在清晨噩梦中汗涔涔惊 醒,破译残碎的梦,咀嚼严重折叠 得看不清的怨怼与误解。 好不容易终于笑着哭完,哭着写完 给自己的一封靠母告状书,在母亲 忌日的这天。 方肯点评: 对母亲的爱恨,在母亲逝世后 的又哭又笑,五味杂陈的复杂 情绪,难以言清。或许,可以 用一篇完整的散文好好写。 方路点评: 这篇很切题,写作者和母亲生 前的点点滴滴、互动、爱恨和 误会,到最后接受面对母亲, 在忌日写了靠母亲书,“靠” 是双关语,是“告诉”、“伸 诉”,也是向母亲叙述的语 言。 总评语 方肯: 大部分参赛作品都颇有心思,题 材可分三大类,一是写自己,关 于梦想、现况、缅怀、反省等; 二是写亲情,尤其是故人;三则 是虚构的创作。 各类题材各有千秋,都抓住了 主题:信。更深一层,给自己的 信。这个其实很好发挥,可以天 马行空,也可以抚慰现实送不了 的信之心情。可以制造创意,也 会是一种忧伤,就看作者如何诠 释。 关于内容的主干和结构的铺陈, 如起承转合之类的,许多作品 没有经营好,导致文章松散、零 碎、虚浮。 篇幅是关键。有的题材值得发 挥,但或许是因为脸书发表的关 系,参赛者似乎写得太短,不然 加以延伸、深入写下去,文章素 质则更佳。 本次的得奖作品,分数其实非常 相近,或许可以说名次已不重要。 方路: 300字的创作这是一种很考挑战的 文体,很容易写,但也容易写坏。 要在极短的篇幅完成一个主题 的创作,需要有足夠的意象,內 涵,深刻体验,才能写出味道。 从这次的176篇参赛作品,比较普 通出现的是散句,就是沒有经过 加工的创作,倾向口语、自述、 呢喃的书写。有几篇则令人眼睛 一亮,能借题发挥,让读者看到 作者文字背后的含意。 这次比赛,因为有三篇共得最高 分,经过评审讨论后,除了金奖1 名外,另外原本1名评审奖,增加 到2名同享,以肯定這3名参赛者 的创作才华。


作品 征文比赛 079 080 书评文本 西西《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 海莲·汉芙《查令十字街84号》 张小娴《我的爱如此麻辣》 李维菁《老派约会之必要》 邱妙津《蒙马特遗书》 评审: 张惠思博士 书评是本届文学双周征文比賽体裁之一。其指评论或介绍书籍的文 章,评论者需对某书进行加以批判或评价。在写一篇简要书评的时 候,有基本三步骤,既介绍、评价和推荐。 传统征文·云端外的情话——书评 金奖 王婷婷/被忽略的面貌:西西小说《像我这样的一 个女子》中的女性解读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 是西西早期出版的作 品。小说中西西除了在自序表明 笔名的由来外,一般上触及的议 题包括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身份 认同与时代背景的讨论等。值得 留意的是,这本小说汇集西西较 少书写的议题——女性及情感。 当中,四篇小说的女性在西西的 笔下往往被塑造成被忽略、甚至 内心对情感产生恐惧的状态。 本文之所以会提及西西笔下的人 物是被忽略的角色,可在《玩 具》探个究竟。一同玩耍时,因 为玩具的关系,她显然地与他们 处于不同的节奏而独自拉着绳子 在草地奔跑。而后,她和雕刻师 的互动总是集中于她负责找话 题,他回答;她再继续接话,他 再回答。当调查户口的人来记录 他的职业时,透露出她的话语是 完全被忽略的。在文章的尾声, 提到“我也要卖鱼”后,他也没 有主动地接话。这样的铺排下, 延伸出她和他虽然不是情侣,不 过她对他的迷恋其实衍生一定的 距离,概括性地刻画出她在这段 感情被忽略的状态。 除了透过玩具,西西也透过“ 碗”作为物探讨女性与社会定位 的讨论。女性应该如何与社会共 存,是朝着主流社会的刻板印象 发展还是追随着自己的内心好好 地过生活。这也无形中透露女性 在社会的定位蕴含一定的区别、 甚至是撕裂。《碗》中的两位女 性余美丽及叶蓁蓁代表着对生活 不同的情感。前者主张现代女 性应该拥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后 者则以跟随内心的自由,彰显其 对生活的热爱。由此,通过二位 买的碗对应着他们崇尚的生活形 式,前者极度注重生活品质,甚 至也追求孩子培养高尚的品味; 后者则仅注重物品的实用感,和 大自然保持紧密的联系。从这点 延伸,她们的价值观并无对错, 而是关乎不同的生活态度。需要 略微提及的是,西西之所以描 写两位女性而不是男性的价值观 作为出发点,颇有替女性发言的 立场,即女性有权利选择自己想


作品 征文比赛 081 082 要的生活模式。在男性主导的社 会模式中,女性往往在经济方面 需要依靠男性而逐渐出现地位不 平衡的状态,不过女性也可以如 余美丽所主张的成为拥有经济独 立的能力;若抛开现实的束缚, 女性其实也有立场过自己想要的 理想生活。为此,从《玩具》延 伸《碗》,可说是女性与友人之 间的交际被扩大至生活及社会的 层面来进一步剖析。 若延伸女性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 定位下,女性内心的情感又是怎 样的一个面貌?《像我这样的一 个女子》反而提供女性在生活中 的另一个定位。作为遗容化妆 师,“我”确实是延伸余美丽所 提及的经济独立。虽说经济独 立,然而“我”在情感方面的极 度焦虑、不自信却彰显女性在社 会的心理层次。因为渴望,所以 害怕失去。因此,当夏将“我” 的职业误认为是为新娘化妆、 将“我”身上的防腐剂的味道误 认为是特殊的香水、将“我”的 穿着素白和素颜当作是“我”追 求纯真时,“我”都没有点明, 没有说出真相。“我”享受着这 份也许短暂的爱恋,无比珍惜每 一个时刻,但“我”又是痛苦 的。女子没有对自己的工作有所 掩饰,男子所问的问题,女子都 如实回答。也许,这是沟通上的 误会所带来的后患。这也代表女 子对爱情是诚实的,也没有隐瞒 甚至捏造任何事实。她在职业上 完全没有显现一丝丝的胆怯,感 情上却对任何细节都感到担忧。 源自家庭及职业原因,“我”没 有任何朋友,心灵不但孤独,内 心习惯沉默,甚至是被情感所忽 略。女子萌起要转行的想法,无 奈现实压迫受教育程度不高,再 加上这份职业是个不会没落的行 业,而被种种现实考量所束缚。 这份职业,其实是对生命的一种 敬重,却对女性带来隐藏的偏 见。 一位职业女性尚在情感面对一定 的障碍,作为内心缺乏追求感情 的勇气而导致抑郁的女性也出现 在此小说中。由于家长认为“我 应该结婚,随即就撮合友人的孩 子与“我”一起在32岁时订婚。 诡异的是,从来没有家庭成员问 喜欢独处的“我”是否愿意嫁给 他,问我对他抱着怎样的情感。 这样的铺排简直刻画出《感冒》 中的“我”其实是被忽略的,所 发出的声音或许在其他人眼中只 是无声的抗议。只有在楚面前, 读者才领略“鱼姑娘”动态的 形象——喝酒、喝咖啡、聊天。 当“他者”替当事人火热地筹备 婚礼时,“鱼姑娘”这时候才发 现内心所属。在订婚的捆绑下, 楚和鱼姑娘展现对立的立场,前 者想和对方父母表明心意,后者 却是处于被忽略的情境下衍生恐 惧的心理,反而苦苦地哀求,任 由幸福被践踏。婚后的生活,我 们又领略静态的鱼姑娘,只有和 弟弟在游泳时才透露被情感捆绑 得不自在的状况。而在尾声出走 的鱼姑娘,显然地选择自己想走 的路,追随内心渴望的自由。不 过,鱼姑娘是否会和楚一起,还 是被忽略?倒是个未知数。 由此可见,西西在小说中刻画的 女性人物一般上都是被忽略的角 色。从心声、生活态度、情感的 被忽略甚至是感到恐惧,都充斥 着整体的创作框架。而女性被忽 略的缘由,往往又与社会体制、 时代背景有关联。虽说《像我这 样的一个女子》可以从不同角度 作为切入点来进行不同层面的讨 论,不过透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 延伸解读中,也未尝可以作为其 中一个视角。换言之,西西以小 说的创作方式为女性发声,与时 代脉络抱持着紧密的关联。


作品 征文比赛 083 084 评审奖 十六/我的爱如此麻辣——缘分是一场永不流逝 的飨宴 以书信体写的书,我确实看 过些许,但全书采用这种 手法编写的,《我的爱如此麻 辣》是第一本。回想起来自己以 往读的书信体书籍,竟清一色是 日译小说,比如小川糸的《山茶 花书店》还有东野圭吾的《解忧 杂货店》等。或许归咎于书信体 自带的表达效果,张小娴的《我 的爱如此麻辣》弥漫着宁静平淡 的气氛,一封封的信仿佛真的将 读者带进那个车马慢,书信慢, 一生只爱一个人的年代。较之我 读的那些日译小说,《我的爱如 此麻辣》没有过多的装饰,所有 的描写都直接浅白,恰当地体现 出淳朴自然的香港作家笔下最真 实的故事。 这本出版于2011年的短篇小说 以夏如星给青梅竹马李浩山拉开 序幕。夏如星的父亲离世后,她 决定接管父亲辛苦经营的传统麻 辣火锅店,仅用红汤、白汤煮麻 辣火锅,因为她明白那是父亲的 乡愁。同时,她发现自己原来还 有两位素未谋面的姐姐,姐妹仨 相认相惜,她的寄出的信件从此 多了份温馨。数封信件以后,她 终于收到了李浩山的回信,俩人 互相倾诉,一封封信件承载了彼 此最真挚的关怀。直到夏如星的 最后一封信寄出,她选择坦诚地 面对自己与浩山,她懂得自己追 寻的爱原来一直近在咫尺,可随 着她即将结束的生命故事没了下 文。 似乎是张小娴的风格,她笔下的 故事的篇幅总是不长,若不留神 就没察觉原来自己已把故事翻到 终章。她的写作手法带着淡淡的 悲伤,所以即便你看着夏如星 诙谐幽默的信,也隐隐有些不明 由来的哀伤,或许是因为唏嘘她 的结局吧。我喜欢夏如星这个 角色,这个直率女子写起信来总 带着几分不正经,可细细读又 发现她其实也是个细腻的女子, 有她自己的坚持。直到看她的最 后一封信,有片刻恍惚,这个曾 经任性率真的女子似乎也变得成 熟稳重。在经历种种生命的未知 数,我们都变了,然而只要初 心不改,那颗赤子之心就依旧可 贵。我眼里的夏如星就是这样。 我喜欢她的真实,也喜欢她的释 怀。我的爱犹如麻辣锅,最原汁 原味,最坦诚也最朴实。夏如星 就是这样一个麻辣女子啊。 书中领悟最深的是时间。所有最 真挚的情感在时间的流逝酝酿, 父亲的乡愁,夏如星和李浩山的 爱,姐妹仨的亲密无间,全都是 时间的见证。人容易被美好蒙 蔽,当美好降临,我们往往以为 它会持续下去,可在这慢慢时间 的流逝,总会有忧伤油然而生。 这是生命不变的死循环。夏如星 的最后一封信是那么平静,这位 洒脱女子并不悲伤时间。也许生 命就是遇见和告别,遇见一生所 爱,用尽生命地去奔赴那场爱, 所以即便要离别,也是隽永的 爱。 如果领悟的是时间,那探索的便 是爱。每个人都在寻找着爱,也 收获爱。夏如月与心爱的他执手 海边散步,夏如日和那个愿意对 她一辈子好的老实人度过余生。 夏如星说她的爱是如此麻辣。形 容爱的词汇这么多,却用了麻辣


作品 征文比赛 085 086 来形容她的爱。麻辣是她最熟 悉、习惯的味道,所以她爱麻 辣却不自知。“世上最遥远的距 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 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是张小 娴说的。也许夏如星和李浩山之 间差的从不是香港铜锣湾和非 洲马拉维的距离。对爱与时间 的探索总是茫然的,一年多往复 于两人之间的信件,我坚信着 时间终将彰显爱。这份爱没有轰 轰烈烈,她追求的是最平凡踏实 的爱。可一直到最后才明白原来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 然。因为爱,所以深爱。我的爱 犹如麻辣锅,最原汁原味,最坦 诚也最朴实。夏如星就是这样一 个麻辣女子啊。 读《我的爱如此麻辣》印象最深 的绝对是张小娴笔下的各种吃 食。爱从美食开始,又借着美食 延续,所以幸福油然而生。麻辣 锅、咸鸡蛋、五粮液冰淇淋…… 没有山珍海味,都是最简单的菜 式,却勾起了无限的想法。这里 面,有多少爱?美食是内敛的, 当你因为品尝到一样美食而感到 幸福,你的心灵也同时得到了治 愈。随着阅历愈加丰富,人们追 寻的味道回到了最简单平凡的样 子,可能是家里姥姥烤的大饼, 也可能是母亲的一碗阳春面。谁 曾想这些自己曾经看不上眼的食 物,却在后来成为我们放不下的 浓浓乡愁。爱,就是通过美食传 递的吧,不然怎会唇齿留香,又 念念不忘于心。原来在意的不是 美食,是那个为你准备美食、心 爱的人啊。 贯穿《我的爱如此麻辣》,悟出 了珍惜。人的一生总在错过,回 首过去似乎每个路口都有遗憾。 可仔细想想,我们不就是因为遗 憾才铭记吗?我很难想象李浩山 在读最后一封信时会是怎样一种 心情,那是张小娴留给读者的想 象空间,也是李浩山和夏如星扑 朔迷离的结局。人常常盲目地纠 结与迷失于情感中,当我们真正 地解开那些错综复杂的纠纷,才 发现其实很多时候缺的只是直面 问题的勇气。我们为了逃避浪费 了时间,错过了许多生命仅一次 的美好。但愿我们都懂得珍惜, 该爱时大胆爱,不辜负每一份最 温暖的爱吧。爱过,就没有遗 憾。 原来读《我的爱如此麻辣》就像 是在阳光灿烂的午后,坐在咖啡 厅里慢悠悠地读着远方老友的来 信,边吃着美食。然后于时间的 流逝,收获一份最真挚的爱。我 喜欢信,也一直深信书信是最浪 漫的表达方式,既能自然表达所 有感想,又能表达出写信人的真 诚。所以但凡收到一封信就会心 怀感激,因为觉得自己是有价值 并且被看重的。这也是我读这本 小说最真实的感受。我没有谈过 恋爱也不懂其中奥妙。但如果有 人问我爱情最美的样子,我想, 就是像夏如星这样吧。不是只有 冠以生死的爱才刻骨铭心。那是 一场绵长的爱,穿越千里也要遇 见你。即便不能在你身边也依然 热爱,只要你转身,就会发现 有人永远守护着你,陪你日月星 辰。所以这世界也有永恒,也有 不散的筵席。 “缘分是一场永不流逝的飨宴, 我们适逢其会。”择一个午后让 自己沉醉在这场飨宴,你会邂逅 一份麻辣的爱,会收获最平凡的 感动,也会相信爱。


作品 征文比赛 087 088 入围奖 《查令十字街8 4号》讲述 一个自由作家海莲, 在美国纽约找遍了各地书店,却 找不到她钟爱的英国文学书籍。 一次,她在报章上看见一间英国 伦敦二手书店的广告——马克与 柯恩书店。海莲看见这家书店提 供外地邮寄服务,于是联络上书 店的经理——法兰克。自此,这 场横跨两地文化的友谊,就在买 书与卖书之间展开,一直延续20 年,直到法兰克去世为止。 在这2 0年间,两人均以书信交 流。在这些书信来往的内容之 中,其中最吸引我的莫过于英美 两国的文化差异。 虽然两人同是以英语交流,但海 莲的血液里流窜着美国开放的文 化,而法兰克则秉持着英国传统 的文化。两种文化的交流,迸发 出异样的火花。 性格 “今天收到您们寄来的书,史蒂 文生的书真是漂亮!把它放进 我用水果箱权充的书架里,实在 太委屈它……我简直不晓得一本 书竟也能这么迷人,光抚摸着就 叫人打心里头舒服……您们可否 行行好?下回将书价换算成美 金……要我把英镑换算成美金真 是阿弥陀佛。” 海莲继承了美国乐观开朗、热情 活泼与无拘无束的文化。海莲在 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常常直话直 说、毫不讳言,偶尔还会穿插一 些美式幽默。 “我们非常高兴您如此喜欢那本 史蒂文生的书……同时依照您的 嘱咐,(我们)将书款分别以英 镑与美金计算。我们期盼您也喜 欢此次寄去的两本书。” 相反地,法兰克充分展现了英国 人矜持、含蓄内敛、拘谨和注重 礼节的文化。他的遣词用字通常 经过深思熟虑,且会预先构思与 整理。 生活态度 美国人的随心所欲,平时不多 为自己的未来着想,直到问题迫 郑荣健/英美文化的美丽差距 在眉睫时,才慌乱地去应对处 理。 这体现在海莲身上,她平时喜欢 抽烟喝酒,没有照顾好身体,直 到牙齿全坏掉了,最后只有两个 选择,“…要嘛乖乖装上牙套, 要不然就得全部拔光。” 英国人则懂得谨慎计划,他们会 妥善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比如耐 心地存钱买一部车子,虽然最后 也只能够买一部二手车。他们相 信着,计划后虽然无法诸事顺 利,但至少不会过于偏离既定的 目标方向。 饮食文化 美国在饮食方面要求快速且方 便,食物的准备方式也尽量精 简,进而削去了许多繁冗的步 骤;而在英国,哪怕同一道菜, 也可以有许多种准备方式。 就像赛西儿教导海莲做约克夏布 丁时说:“方法不止一种,妈妈 和我一致认为下面这个方法对 你而言应该是最简单的。”虽 说最简单,英国在饮食方面非常 注重细节:“……在大碗公里 充分搅拌……摆进冰箱几个小 时……在肉烤好前一个半钟头, 浇一点儿肉汁在铁盘上……”从 这些烹调的步骤可以看出,英国 人的个性非常严谨。 兴趣 一个人的兴趣,不是由自己决 定,而是受到身边的人事物,周 围的环境所影响。海莲在美国出 生,在美国成长,她的兴趣自然 受到在地的影响。 美国人普遍上喜欢观赏棒球比 赛。受到熏陶的海莲也非常热衷 于棒球比赛,尤其喜爱布鲁克林 道奇队(现在的洛杉矶道奇队) 。海莲喜爱这支棒球队的程度甚 至到了“如果他们打输了比赛, (她)也不想活了”。 然而,比起棒球比赛,英国 人更迷恋足球比赛。法兰克就 像大部分的英国人,他热衷于 足球比赛,而他心爱的球队 是热刺队(托登罕足球队)。


作品 征文比赛 089 090 看待表象的态度 有一次,法兰克的妻子给海莲寄 了一张全家福。她在信中提到法 兰克拍了好几张照片,却始终认 为照片不比真人来得好看。 还有一次,书店员工曾尝试揣摩 海莲的长相。他们猜想,喜欢看 书的海莲是一个“年轻、有教养 且长相聪慧”,又或者是一个“ 学究型的人”。 然而,海莲并没有寄照片去消解 他们的猜疑,只是在回信中写 道:“我非但一丁点儿学问都没 有,连大学也没上过哩!……至 于我的长相,大概就跟百老汇街 上的化子(乞丐)一样‘聪慧’ 吧!”之后就转到别的话题去 了。 对于一个素未谋面的人,英国人 希望让对方看到自己最好看的一 面,甚至会为对方“勾勒”出外 貌;相对的,海莲仅仅以蜻蜓点 水的方式自嘲自己的长相。在这 些事情里,可以看见英国人比美 国人相对重视外表。 工作性质 英国人的工作性质只有两种,要 不打一份工,不然就自己成为老 板。 这是传统的工作方式,马克与柯 恩书店里的每个人都乐于保持这 种老板与员工之间的等级观念。 在美国,“自由工作者”也是一 种工作方式。海莲是一个自由 工作者,她不受雇于任何一间公 司,和公司之间只是一种合作关 系,因此她拥有更多的自由。这 代表着美国人不局限于传统,勇 于突破传统,走出一个新的格 局。 生活步调 “法兰克!你在干嘛?我啥也没 收到!你该不是在打混吧?…… 我好整以暇,等着这些书来陪我 过四旬齐,结果你连个影儿也没 寄来……行啦!别老坐着,快去 把它找出来!正搞不懂你们是怎 样做生意的!” 海莲的语调彰显了美国人讲求效 率、注重结果、以及后天养成的 典型急性子性格。英国人则比较 按部就班,这并不是说英国人怠 慢,只是相比美国人飞速的生活 节奏,英国人的步伐明显地被比 了下去。 结语 我想这本书最美的地方是,即使 在文化上出现的巨大差异,两国 人民依然互相扶持、礼尚往来。 海莲不求回报地给马克与柯恩书 店员工们送上粮食,在英国战后 急缺食粮的时代,确保他们拥 有三餐的温饱。法兰克则不辞劳 累、到处奔波,只为海莲寻找她 想要的书。 因双方怀着包容与关爱的心,文 化乃至国籍的差异此时变得无关 紧要。他们之间的相处之道,实 在值得我的敬佩与学习。 《查令十字街84号》看似普通的 书信来往,在日常的琐碎里,却 让我们看见了许多的人情味,还 有人与人之间良善的本质。这本 书,推荐给所有热爱书、喜欢阅 读,以及相信世界因阅读而美好 的你。


作品 征文比赛 091 092 曾真/给维菁姐的一封信 不曾有哪一次,在读完了某 位作家的著作后,会想约 她出来看着她跟她说话,或亲手 给她写封信的。很遗憾,后来才 知道要约维菁姐见面是绝对没机 会了,于是,慎重准备好纸和笔 并开始书写,在笔下表达自己对 老派约会之必要的情深意动。 维菁姐,我和你的老派共处了好 几个深夜,把小小说、小小诗 与小小人的一篇篇看完,有时会 忍不住回头把同一篇再看上一两 回。已经不在意那是散文、诗或 小说,再标准的完美体式都比不 上你独自在世界背后实验书写, 认真刻下的丑恶与美丽。一开始 难以相信的,如此纯真美好与怀 旧的书名怎么会绵里藏针般,读 着读着就让人手颤心震。那些 细腻的笔触与心思,在城市都会 的角落中酝酿生活的各种滋味, 像开启了一方老旧的音乐木盒, 熟悉又卡卡的简单旋律充满再充 满,却很快就慢了,瞬间停了, 让人原本带笑的眼睛,在你音乐 般踩着舞步的文字底下,忽然就 盈满泪水。 读完,我闭上眼躺在床上把你 的书顺势放在胸口,体贴着, 真的又难过了起来,再也睡不 着。对不起,怎么能这么迟才 遇见维菁姐的文字?我应该老 早就抛开对现代都市爱情文本 总是风花雪月或一味自立自强的 成见,应老早就体会着许多单 身女子的勇敢与哀伤、自在与不 易。感觉,我们都有过于敏感 的体质,轻易就掉泪。这些泪 或许是内心翻腾辗转过程的无声 释放,然而维菁姐更加沉着稳 定,也更深邃,可以冷静残酷描 写恶心与暴力,顺便将关系犀 利精准解剖,一刀插入口拉到肠 子底,满手鲜血却如红的花, 艳的火,让人惊吓得不敢直视你 一双冷静世故的眼神。但你说 过,希望自己或许多女子们一直 是个少女,拥有少女最纯粹的天 真,如老派情人亲吻了爱人后, 在雨中撑伞轻跳哼着Singing in the rain。但是记得:是经历无 数,学会世故之后,才有能力回 过头来维护与坚持纯真啊。你温 柔笃定微笑着说,带一点忧伤。 我没有姐姐,常希望自己有,可 以挽着她去听文学讲座或逛书 局,在一起时不担心彼此沉默不 语,各自看书并共用寝室与厨 房,偶尔吵架。更重要的,把失 能父母对女儿的觊觎与垂涎、厌 恶与不耐也彼此分担。“别怕, 其实我们是外星人,等着外太空 的家人来接我们回真正的家。” 姐姐有想象之能耐,能让妹妹努 力把艰难日子走下去。或者,在 妹妹软弱不敢吭声之际,伸出有 力的手压制那只在我们大腿根部 移动的爪子,恶狠狠瞪眼与魔爪 对峙良久,扭转劣势。即使,如 维菁姐这般幻想村上春树在家附 近跑步,你也只是我幻想的家 人,无法温暖爱我拥抱不了我, 一切只是我的一厢情愿,也没关 系。你早就优雅又锐利地轻轻反 问过,谁不寂寞呢?无论婚与不 婚,面对孤独才是本质的探索。 每个人都强烈希望有个伴,能互 相沟通,累的时候有肩头依靠。 那些在网络里夜夜编织的热情与 熟悉,却只要断电或下线就消散 无影,仿佛碎梦。对于渴望老派 约会的人来说,或许就拿不准是 否该对它寄予厚望,付出真切情 感。只是情感也无常不是吗?比


Click to View FlipBook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