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ords you are searching are inside this book. To get more targeted content, please make full-text search by clicking here.

中五单元2:2.1《湖心亭看雪》

Discover the best professional documents and content resources in AnyFlip Document Base.
Search
Published by lucy ho, 2023-05-04 04:39:43

湖心亭看雪

中五单元2:2.1《湖心亭看雪》

中五华文 单元 2.1


作者简介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朝山 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 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 浙江剡(shàn)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 终。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 于明亡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 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 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文学创作以小品 文见长。


字词学习 毳( )衣 雾凇( ) 沆 ( )砀( ) 更( )定 铺毡( ) . 崇( )祯 ( ) 更( )有此人 强( )饮 chóng zhēn cuì sōng hàng dàng gēng zhān gèng qiǎng


字词学习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❶。是 日更定❷矣,余挐❸一小舟,拥毳衣❹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 沆砀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❻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❼、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 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❽饮三大白❾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❿人,客⓫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朗读练习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chóng zhēn)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 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ná) 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 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 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dī)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jiè)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 大喜曰:“湖中焉得更(gèng)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 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nán) 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五”字法: 翻译指导 留 替 调 补 删


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等、保留不译; “替”:用现代汉语替代古义词; “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补”:补出省略句中所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翻译指导


课文翻译 [更定] 谁来译一译 红色字词的意思 俱,全,都。绝,消失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 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全白。 一道痕迹。痕:指斑迹,迹印 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白:酒杯 [一白] [大白] [雾凇沆砀] [长堤一痕] [一芥] [人鸟声俱绝]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


课文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 住西湖。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课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 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 天的大雪,湖中行人、 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课文翻译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 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 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 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着 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 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 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 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 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 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 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 影罢了。 翻译课文


课文翻译 到亭上,有两人铺 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 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 白而别。问其姓氏,是 金陵人,客此。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 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 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 (有闲情雅趣)的人呢!” 拉着 我一同饮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 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 姓氏,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翻译课文


课文翻译 及下船,舟子喃喃 曰:“莫说相公痴,更 有痴似相公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 船夫喃喃说:“不要说相公 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呢!” . 翻译课文


课文赏析 思考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 后的更定时分 西湖湖心亭 作者、及两个金陵人, (舟子、小童) 看雪、遇知音。 看雪的时间: 目的地: 人物: 事件:


课文赏析 1、本文写谁做什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用文中相关字词回答) (张岱,半夜到湖心亭看雪。他是个“痴人”。) 2、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是个“痴人”? (痴而出游,痴而绘景,痴而表露情意。) 整体感知课文 3、“痴”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心世界?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看雪景 1、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看雪景 2、想一想:这些景物描写是否运用了 大量的形容词加以修饰?有什么特点? 这些景物描写没有运用大量的形容词加以 修饰,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 就是白描。运用白描,由远及近,写出“湖上” 雪后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 的形与神。


白描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 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 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 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 征,不用形容词加以修饰,只以质朴的文字, 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可 写景,可写人。 写景的方法:


3、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 未游西湖时,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游西湖时)先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游西湖时)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在肃杀、冷寂的雪夜观赏西湖, 你认为文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他的这一 行为?。 这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 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趣。 惟如此,才能化解心中对故国 思念的愁绪。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 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 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相互映衬。前者借“客”偶遇知音的惊 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 口,说“客”之“痴”,为作者之“痴” 找到“同调”,找到了可以原谅的理由。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 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 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 怀,不但在“客”那时引起了共鸣,也 通过他与“客”的“合鸣”,仿佛让本 无雅趣的舟子受到了“痴”的精神的感 染,让他若有所悟,若有所思。文章至 此戛然而止,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课堂小结 痴行 (叙事) 上下一白 一痕、一点、 一芥、两三粒喜—知己之乐痴—醉情自然 痴景 (写景) (白描) 痴人 痴情 (抒情) 大雪独行 痴迷于天人 合一的山水 之乐,醉情 于世俗之外 的闲情雅致。


后 记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像张岱这样的古代文 人,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透不过气来。 于是,只有在大自然中来舒展自己。他们宁愿 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 他们寄情于山水,在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依托。 雪是其节,冰是其志,苍茫天地是其归宿,凌 寒独立是其人格。


同学们,下课啦! 谢谢你们专心听课。


Click to View FlipBook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