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ords you are searching are inside this book. To get more targeted content, please make full-text search by clicking here.
Discover the best professional documents and content resources in AnyFlip Document Base.
Search
Published by rachelsupering, 2022-02-09 01:05:42

桃園明聖經全文2-4-2022(完)

桃園明聖經全文2-4-2022(完)

忠明壇文書組 2-10-2022

1

桃園明聖經

目录

一、天下城隍皆將相 正直為神古至今............................................................................................................................24

二、為人忠孝感天地 豈在持齋佛顯靈............................................................................................................................25

三、飲食衣服休華美 隨著隨餐莫厭憎 .......................................................................................................................25
四、禽獸一切皆性命 無故自食宰生靈 .........................................................................................................................26
五、草木花果休折採 嚴冬零落發陽春 .......................................................................................................................26
六、爾能遵守惜萬物 福有攸歸或不侵 .........................................................................................................................26
七、天網恢恢分曲直 神靈赫赫定虧盈 .........................................................................................................................26
八、孝悌忠信人之本 禮義廉恥人之根 .........................................................................................................................27
九、吾受三天門掌握 萬神啟奏我先聞 .........................................................................................................................27
十、敬神如在須誠敬 不可狂言褻聖明............................................................................................................................27
20 經文二:義理探討:日用朝廷祿,當思補報功.............................................................................................................49
21 經文二:義理探討:報國臣之本,惜卒將之宏.............................................................................................................50
22 經文二:義理探討:不飾文臣過,不滅武將功.............................................................................................................50
23 經文二:義理探討 秦檜世為犬,岳飛四帥中,..............................................................................................................50
24 經文三....................................................................................................................................................................................51
31 經文三:義理探討-大舜孝,帝位傳 .................................................................................................................................53
33 經文三:義理探討-虎啥蛇咬 ..........................................................................................................................................54
34 經文三:義理探討;世人孰無過,改之為聖賢 ................................................................................................................54
35 結論 .......................................................................................................................................................................................54
2.節訓第五-章旨 ......................................................................................................................................................................55
3.節訓第五 主軸 ......................................................................................................................................................................55
4.節訓第五(二)-重點...............................................................................................................................................................55
5.節訓第五(二)-經文...............................................................................................................................................................55
6.節訓第五(二)-經文之一......................................................................................................................................................56
18.典故說明 3:辭俸原憲節....................................................................................................................................................62
19. 典故說明 4:畏金楊震廉 .................................................................................................................................................62
20.典故說明 5:坐懷不亂柳下惠 ..........................................................................................................................................63
21 典故說明 6:閉戶無容魯仲連 .........................................................................................................................................63
23.節訓第五(二)-經文之三 B ...............................................................................................................................................64
27 節訓第五(二)-經文之四 B ...............................................................................................................................................66
31 重點複習 ...............................................................................................................................................................................68
3 本堂課分為三段....................................................................................................................................................................69
5 人之節,如竹又如月 ..............................................................................................................................................................69
6 廣大與高明圓容更清潔.....................................................................................................................................................70
7 一生直不彎,挺挺欺霜雪.....................................................................................................................................................70

2

8 一勁參天秀,舞風弄明月.....................................................................................................................................................70
14 蘇武敬其烈 ..........................................................................................................................................................................72
16 仲升使西域,三十六國卻 ..................................................................................................................................................73
19 節義全,神聖悅,或掌天曹事.............................................................................................................................................74
22 亂臣並賊子,每把忠良滅 ..................................................................................................................................................75
24 貪酷剋奸讒,自殞兒孫絕 ..................................................................................................................................................76
25 吾未喫長齋、吾不信異說,..............................................................................................................................................76
29 後列二十四劫......................................................................................................................................................................78
31 地政: 砂石、江海、山嶺、水冰、植物、走獸飛禽 .............................................................................................78
32 人政: 文字、佈兵、考正歲時、工藝 .........................................................................................................................78
33 天地之道,鬼神之德............................................................................................................................................................79
34 結論 ........................................................................................................................................................................................79
「萬法由心」............................................................................................................................................................................93
「商湯與伊尹—君臣的典範」......................................................................................................................................... 110
「節如竹,竹有筠也。如月,月有度也。非筠則溷,非度則昏。古今大節不踰者, ............................................. 112
「以帝為驕,帝固不辭。以帝為淺,帝亦不辭。但願人人從此驕言淺言作去,一一 ......................................... 113
「將此與著天君傳世知之。為此迷告周宰 人等,一心體此,以心印心。心在人中, ....................................... 114

引言 9/3/2021

 老前人持誦明聖經而化險為夷-- 一生持誦不輟,前賢們皆起而效法

 明聖經的感應非常多

 台灣關聖帝君的信仰——深入社會與百姓生活

 人生雖如戲,卻也能如三國豪傑之「演義」—浩氣凌霄、丹心貫日

生平

 帝君姓關,名羽,河東解梁人。本字長生,又字雲長,人稱[美公]。十七歲時娶胡氏

女為妻,生有三子。長子關平; 次子關興;三子關索。

 生於漢桓帝延熹三年(公元 160)六月二十四日。

 成神於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 219) 十二月初七日, 享壽六十歲

身世

 忠臣之後--夏朝大夫關龍逢的後裔。

3

 祥龍賀子--降世時,有烏龍在村裡出現, 並在關家的宅第四周盤繞。
 相由心生--幼時,相貌英秀奇偉;及長, 不同凡響。
 義氣深植--喜歡閱讀父親所典藏的經書,尤其熱愛春秋左傳,受其薰陶,義氣深植,兼有膽

力。
功蹟
1) 結義立誓,匡扶漢室——
 時代背景:東漢末年的動盪與戰亂
 出師表: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
2) 桃園結義,濟世救民,義勇雙全
 誓曰:「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 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

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3) 忠貞不二、來去分明
 下邳失守—屯土山約三事-降漢不降曹
 禮遇皇嫂、千里尋兄
 不變初衷—身在曹營心在漢
 帝君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
 《三國志》:「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真丈夫也
 相關功績留待經文中詳述
成神

威靈赫赫,玉泉寺顯靈——
 建安十四年(219 年),關羽失守荊州,敗走麥城 被呂蒙所害,為孫權潘璋部將馬忠捕殺。
 身首異處:河南洛陽關林、湖北當陽關陵

4

 自公元 260 劉禪追封壯繆侯。
 宋代、明、清都有封諡。
 最長封號竟長達二十六字「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

帝」
信仰
 聖帝成仁之後,威靈顯赫至今,歷經近一千七百餘年
 儒、道、釋三教所尊崇:
 儒教奉為「南天文衡聖帝」、「關聖帝君關恩主」。
 道教奉為「協天大帝」、「昭明翊漢大天尊」。 今繼任為「第十八代玉皇大天尊玄靈高

上帝」
 佛教為久遠劫前已成佛的「蓋天古佛」
 今為伽藍菩薩,是佛教兩大護法菩薩之一
 民間信仰與尊崇一聖號武聖與孔子齊名
 白陽普渡一天道道場四大法律主
經名
 桃園:桃園三結義的簡稱。
 明聖:關聖帝君的尊稱。明,靈明、英明 經:武聖帝君自序--桃園之原不在文義求 也不在

章句中論也;雖一字半語,皆足 以感天地、動鬼神,此經之所以為經
版本
 通俗本:《關聖帝君應驗桃園明聖經》
 今本:朱子刪定玉泉真本 《朱子刪定玉泉真本桃園明聖 經》,乃清末貴州大醮時,朱熹降

鑾調整、刪減的。

5

 桃園明聖經為何可以歷經 1700 年而不衰?

明聖經經文流變歷程

 一部流傳千年的古經文

 依據--清朝末年,朱熹夫子神靈奉 玉皇大帝敕命降筆删正《桃園明聖經》之奏書。

 朱子奏議 伏蒙 上帝敕刪桃園經,俯查

朝代 內容 流通

漢末 公元 220 少明文 夢授之流傳者罕

晉初 公元 276- 無盛典 聞之駁議者多

後晉天福九年 經固流佈海內遵行;持

公元 944 誦人家,著驗未幾

周漢(五代兵戈 950-) 共四章:原始、力學、道貌、 若顯若隱者幾希

忠孝廉節

民間錄出玉泉真本

宋天聖七年 1029- 始有經序、末之經驗,錯簡無



元 元人亂揉,眾口異辭 一二信善,幼兒持誦,長

1206-1367 而 忘焉:長而奉行,老而

懈焉

清末 1900~ 朱喜夫子神靈奉玉皇大帝敕命 依玉泉真本、三天著經

錄, 降筆刪正《桃園明聖經》 而成今本桃園明聖經

要點

 本經歷經 1700 年的蘊釀,在此末法時期,將要推行天下,乃有水到渠成之勢,以成就此白

6

陽一大事因緣。
 經文內容次第、篇法由聖帝親自確定,由三教聖人加以註解, 依章補入,而完成吾經之完

璧。堪稱當今提倡三教合一,最具代表性的經書。
白水聖帝序文:想要挽回現今的世道人心,必須提倡孔孟之道德·關聖之忠義,如此方可拯救人

民脫 出水深火熱之中,挽世界由惡運而轉太平。
經文內容—共六章:經序、原始、力學、 道貌、節訓、經驗。
 各章大意簡述
 首章經序述說明聖經之由來及流傳
 次章原始講明帝君的前身並降世因緣
 三章力學則講說帝君自身的奮勵上達, 期勉世人刻苦力學,勿苟求捷徑。
 四章道貌則刻畫帝君的英雄道貌,及明 聖經傳世的功德。
 五章節訓則細說忠、孝、廉、節四字,為人生之大本,人人皆當敬體。
 末章經驗則說明讀誦明聖經的效驗。並反複申明忠孝廉節之義理,而此四字正 是明聖經

現身說法的緣由。

經序第一 授課:李銘城點傳師 9/17/2021
首章:
經序章旨:敘述明聖經之由來及流傳。
 序,文體名。通常放在正文前,說明著 作動機,或者概說、評述作品内容。
 經文:漢,漢壽亭侯,略節桃園經,書於玉泉寺,夜夢與凡人。萬經千典有,吾經未舉行。著

爾傳塵世,不可視為輕。太上老君三界靈,眾聖五嶽雷電神。五湖並四海 日月斗星辰,天
下城隍聽號令,萬方土地各遵行 萬聖朝真均奏議,普天之下盡頒行。於是救苦大仙、 太

7

上真君、太白金星,公同註解,覆奏明章,行於 四海。皇圖鞏固,萬民永賴。
分節
 明聖經傳世過程與因由
 聖帝號令眾神遵行,群仙共鑑
 三聖共解此經,通行四海,護國祐民
號令
 太上老君(道教教主)三界靈(三界萬靈),眾聖五嶽雷電神(諸山 神君雷電神祇---萬靈眾

神)
呼告眾神
 五湖並四海,日月斗星辰(宇宙十方)·天下城隍(氣天界的城 隍爺)聽號令,萬方土地(氣天

界的土地公)各遵行
號令眾神聽令
 萬聖(眾神)朝真(朝見玉皇大帝)均奏議,普天之下盡頒行。宣告此經的頒行於世
頒行
 於是救苦大仙(觀音菩薩)、 太上真君(道教教主-老子) 太白金星(西方長庚星)(儒釋道三

聖)公同註解,覆奏(反 覆上奏)明章(闡明各章)(通)行於四海。皇圖(天下國家)鞏 固,萬民
永賴(依賴信賴)。
 三聖共解此經,通行四海,護國祐民
結論
 忠義會盟傳聖業、正氣長存參地天
 聖訓、經書,經典皆聖賢仙佛不朽的精神寫照,自然都有仙佛護持。
 明聖經的驕言淺言,殊不知語粗者道破精微。

8

 儒家應運—三期普渡、提倡三教合一應世真經。

原始第二
前言:
 原始之意: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2、去來明白。

漢朝中央闇弱,地方勢力崛,戰亂不斷。
 內亂天災時代,聖人立起標竿模範。
 動盪的時代,也是升降關頭。
 忠義而向上提升~劉備(先主已在清虚府)、關羽(聖帝今掌三天 門)、諸葛亮(武侯大帝,

輪迴三世相,永不下凡塵)張飛(桓侯,輪迴三轉皆忠烈,小可兵戈不差聖,大難危邦再
下塵)
 因奸佞而「向下沈淪」曹操無底深險,現今受罪幽冥。
 人格「格局」不同,其人生「結局」是天差地別,足供後人省思借鏡。
 帝君不忍生靈塗炭,不願世人沈淪,現身說法,降著「桃園明聖經」,一針見血,振聾
啟睛。 。

經文:
吾乃紫微宮裡朱衣神,協管文昌武曲星
祇因張仙無主轄,敕令隨吾 為從神,
檢點少男與少女,或損陰騭絕子孫,送生催生
及難產,魅妖傷 殘斑痘疹,
如有焚香諷誦者,轉禍為祥顯聖靈。

9

今有塑畫吾像者,側立張仙持彈弓。

第一段:談關聖帝君的元神及職責
經文:
鑒知戰國侵陵亂,命我臨凡救萬民,玉皇賜我名和姓,子胥五轉做忠臣,臨潼解釋諸侯難,絕卻
奸秦併國心,楚無道,酒荒淫,昭關過此難, 吳越動刀兵,道吾一生為孝子,數世作忠臣,敕令我
管錢塘事,畫夜領潮行。
第二段:談關聖帝君降生戰國時代,到伍子胥已轉世 5 次,都是忠臣。
經文:
 漢室多奸黨,改姓下凡塵,春秋丈夫志, 生長解梁城,指關為我姓,下界又稱臣,幼而離鄉,壯

而出仕。
第三段:談關聖帝君在漢朝亂世再次臨凡為關羽。

原始第二 10/1/2021

吾乃紫薇宮裡朱衣神,協管文昌武曲星

文昌:文運與考試的事,武曲:福祿跟武略的一些事情。

文昌武曲之義:

1. 即代表陰陽、動靜、龍虎、剛柔、喜怒哀樂。天地是一個大周天,

2. 文主仁,行仁莫大於忠孝;武主義,行義莫大於簾節。

一層含義管聖帝君同時掌管文武兩種職權。自述【帝係紫薇垣中,火之正氣(生面紅

心赤,性烈如火)。火離明象也(八卦中,離卦屬火,象徵光明),故主文昌,火又烈

性也,故主武曲。】

另一層含義:降龍伏虎之理。

10

1. 自性清淨圓明,落入後天,難免習氣影響,為使自性不蒙蔽,行仁義將龍虎火氣降
住。

祗因張仙無主轄,敕令隨吾為從神
張仙:即文昌應化張仙大帝。文昌帝君全稱【文昌梓潼帝君】即張仙
1. 七十二化之法身,百千萬劫之運數。
2. 文昌帝君陰鷙文:【吾一十七世偉士大夫之身】
3. 王天君註證云:張仙非唐之張公名巡,乃皇帝賜以弧矢偉張之張仙也。
4. 張仙大帝,又稱送子張仙。
 歷代神仙通鑑記載:【帝(宋仁宗)畫寢,見美男子粉麵五鬚,挾彈而前曰:君有天狗

守垣,故不得嗣,賴多仁政,予為彈而逐之。】
 帝請詳其說,曰:【予桂宮張仙也,天狗在天掩日月,下世啖小兒,見予則當避去。】

帝頓足二覺,即命圖像懸之。
送生催生及難產,魅妖傷殘斑痘疹
 送生:賜給子女。無子孫祈求子嗣。
 催生:子女將生,催生使他平安生產。
 難產:橫生、倒生、死胎,都是難產。
 魅妖:魑魅妖怪作祟。有子孫既生,或又魅而作祟。
 傷殘:嬰兒受傷、損體,或又殘疾而六根不全。
 斑痘疹:斑症、痘症、麻疹等病。
 如有焚香諷誦者,轉禍為祥顯聖靈。
 今有塑畫吾像者,側立張仙持彈弓
真義:

11

主與從的關係:王與臣

 【吾】是元神,朱衣神,【今】即是當下,【塑畫】係指修持鍛煉,吾就是真我,自性。

而【張仙】乃是護法者。

 《壇經》疑問品:[身是城,眼耳鼻舌是外門,意是內門。

 心是地,性是王]。 性是王,六根是臣。關帝是君,張仙即是臣。

 心要明心見性圓融通達,就必須牢牢栓住心猿意馬,二六時中不離自性。

 今有塑畫吾像者:不是塑像外在的佛像,而是塑畫原靈,佛性要清淨光明,側立張仙

持彈弓,時時枕戈待旦,戰戰兢兢,六根不妄動。

經文二:
鑒(明察)知戰國侵陵亂(侵害欺凌),命(玉帝)我臨凡救萬民。
 玉皇賜帝名和姓,子胥五轉做忠臣。臨潼(陝西臨潼會盟)解釋(化解)諸侯難(危

機),絕卻(杜絕)奸秦併國心(併吞天下野心)。楚無道(父納子妻),酒荒淫,
昭關過此難(逃至昭關,一夜白髮,逃過此劫難),吳越動刀兵。(戰爭不斷)

 道帝(子胥)一生為孝子,數世做忠臣。敕令(上帝命令)帝管錢塘事, 晝夜領潮行。

(潮水進退)
 鑒知戰國侵陵亂,命我臨凡救萬民。

戰國:

 時代名,各諸侯國爭戰不停叫戰國。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四 0 三年)韓趙魏

三家分晉開始,與燕齊秦楚並稱戰國七雄,直到秦併吞六國(公元前二四七年)結束。

戰國~

 世衰道微,七雄並爭,各不相下,或侵領土,或凌孤弱;或亂於上、二綱紀紊;亂在

下、而名分乖;亂於內、而軌物壞;亂在外、而干戈興。群生赤子,若不聊生。於是

命帝臨凡,普救萬民。

玉皇賜帝名和姓,子胥五轉做忠臣。

臨潼解釋諸侯難,絕卻奸秦併國心

化解各諸侯國亡國之難

12

1. 秦國暗藏野心,邀十七諸侯國潼關會盟,各出寶物以較輸贏。藉機併吞六國。
2. 晏嬰識破,推舉能文能武,機智過人伍子胥為明輔大將軍,牽制秦王。
3. 會中秦王欲借機殺害吳太子,子胥仗劍喝止,秦王又想奪取諸侯寶物,又被子胥喝斷。
4. 全仗子胥的智勇,化解了諸侯亡國的危難,阻絕、勸退了秦國併吞各國的野心。
楚無道,酒荒淫
1. 楚平王聽信佞臣費軫~父納子妻(羋建太子的妻)並生一子羋軫。
2. 誣陷太子羋建謀反並廢太子,牽連伍奢(子胥之父)
3. 命伍奢招喚二子(伍尚,伍子胥)入京,即可釋放三人。
4. 伍尚進京連同父親被殺,伍子胥逃亡。
昭關過此難
1. 伍子胥逃到宋國與太子羋建會合,又逃到鄭國,太子被殺。
2. 伍子胥帶著羋建太子的四歲兒子逃亡吳國。
3. 鄭國到吳國需經過楚國昭關,街頭貼滿懸賞告示。
4. 無法通關,愁悶憂慮,一夜白髮,容貌大變,安然到達吳國。
吳越動刀兵
1. 伍子胥逃到吳國後,淪為討乞,後遇吳國太子光賞識收留,成為心腹。
2. 吳光發動政變,成為吳王,重用伍子胥與孫武兩人。
3. 過昭關後 16 年,吳王率兵攻打楚國,楚王羋軫逃走,伍子胥鞭尸(楚平王羋棄疾)殺

父殺兄仇人三百。
4. 吳光死後,夫差即位,靠伍子胥跟孫武打敗越王勾踐。
5. 伍子胥為相主張聯齊抗越,一舉消滅越國。夫差聽信讒言,賜劍命伍子胥自盡,並將

屍體投入錢塘江。

13

道吾一生為孝子,數世做忠臣。敕令帝管錢塘事, 晝夜領潮行。
1. 孝莫大於報親恩,忠莫難於處亂世。管聖帝君為子胥時,三師滅楚,孝子可概一生;

五轉與吳,忠臣曾做數世。
2. 潮行:潮水的進退,海水日間漲的叫做【潮】,夜間漲的叫做{汐,每日一朝一汐。

3. 子胥死了之後,就敕令子胥做錢塘江的水神,領導著早晚潮水進跟退,克盡水神職守,

令過往的船隻能夠平安。

漢室多奸黨,改姓下凡塵。

大難危邦,不捨眾生,乘愿下凡

1. 《華嚴經、入法界品》彌勒菩薩與善財童子故事:

或施頭目,或施手足,或施舌牙齒,耳鼻血肉,皮膚骨髓,乃至爪發,如是一切悉皆能

捨。妻妾男女,城邑聚落,國土王位,隨其所需盡皆施與。處牢獄者令得出離,被繁縛

者使其解脫,有疾病者為其救療,入邪徑者示其正道。

2. 白陽期滿天星斗都世,呼應佛降世一大事因緣。

 育慈仙女

 五歲小男孩

 珍惜修辦機會

漢室多奸黨,改姓下凡塵。

不能假裝沒看到

1. 有難我來當。

2. 末劫年,災難四起,修道人不能假裝沒有看到。

3. 漢室多奸黨,管聖帝君不能假裝沒有看到。然而改者其姓也,忠孝忠義不能假裝沒有

看到。然而改者其姓也,忠孝忠義天性則仍不改也。

省思:我們能為道場做什麼?

14

春秋丈夫志,生長解梁城
筆作春秋賊子懼的,刀扶炎漢薄雲天
1. 孔夫子、關夫子,萬世兩個太子:
2. 修春秋,讀春秋,千古一春秋
3. 文人的一支筆,武將的一把刀,都在言春秋
4. 孟子云:先聖後聖,其揆一也。
指關為我姓,下界又稱臣
玉帝賜姓為關,投生關姓人家,再成為漢代的人臣
1. 夏朝著名賢臣關龍逢的後代。
2. 祖父關審,父親關毅,崇尚老子,信奉道教,謙和好道,對易、傳、春秋都有研究。
幼而離鄉,壯而出仕,
打抱不平,為民除害。
1. 年幼英奇,以天下事為己任。
2. 完成後嗣後,離家行道。
3. 斬殺惡霸呂熊,離鄉出走。
壯而出仕
1. 討伐黄巾賊有功,初任司部別馬。
後來鎮守下邳城代理太守、襄陽太守、封漢壽亭侯、蕩 寇將軍、前將軍,這是帝君出仕的
大概狀況。

15

原始第二(二)授課:唐伯寅講師 10/15/2021
經文:大丈夫以四海為家,何患乎吾無兄弟?

1. 四海為家:四海,古代認為中國四周環海,以四, 比喻四方,泛指全國各處。「四海為家 形容
古代帝王家業宏大,富有四海,以天下為一家。現今修道人也是以四海為家,處處是家,何
處不是家

2. 漢高祖:「且夫天子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 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史記.卷八.高祖
本》

3. 患:憂患、憂慮。
4. 吾無兄弟:大丈夫以天下為家,四海之內都是同月 兄弟。求道以後,我們都是一母之子,

一師之徒都是兄弟姐妹。
經文:入桃園、睹兩人奇異,請問 英雄何處?
1. 桃園:桃園結義,指劉備、關帝、張飛三人在桃園中義結金蘭的故事。「念劉備、關羽、

張飛,雖然異姓,既 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民百姓,不求同年同
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 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三國演義. 回》
2. 兩人奇異:指關帝見到劉備、張飛二人的相貌不同於常人
3. 英雄何處:兩位英雄的名和姓,來自什麼地方?
4. 義結金蘭:對於現今功利主義盛行的時代,利益擺中間,道義兩放邊,更覺得難能可貴。在
道場道親之間的道情結合,道情甚於有血緣的手足之情。
經文:雄赳赳朗曰 桓侯,貌堂堂溫言劉備。
1. 雄赳赳,雄壯威武的樣子。朗曰,說話聲音爽朗
2. 張飛:張飛字翼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今河北省涿 市)人,面如黑炭,目若虎睛,鼻如懸膽,
聲勢雷。國時期蜀漢的名將

16

3. 貌堂堂:指人相貌堂皇,舉止莊重,一表人才。
4. 溫言:講話斯文溫和
5. 劉備:劉備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今河北省涿 市)人,龍章鳳姿,天日之表,待人接物溫

和謙恭 也是濟世安民的良才,具有帝王的氣象,時稱劉皇 蜀漢先主,諡號昭烈皇帝。

經文:出身投地今逢主,須待挽天 河水來蕩滌
1. 出身投地:挺身而出,有車到桃園之地方
2. 逢主:遇到英明的主人、明君、修道人於末法期能 逢三曹大開普渡,遇到明師降世,也是

上天的恩典
3. 挽:拿,引用的意思
4. 天河水:比喻純粹無染的天理,此處即以忠、孝 廉、節」之德,來端正人心,導正世風

西滌:激盪洗滌人心
觀現今的世界局勢,更是動盪不安、災難頻傳,美 要以真理來救渡世人。孟子曰:「天下
溺、後之以道
經文:誠哉龍虎風雲會,宰牛馬, 昭告天地,結義匡扶漢室。
1. 龍虎風雲會:三人相會桃園,有如一龍二虎的道義結合,龍出雲生,虎出風隨,現今的道場,
正 是滿天星斗都下世,五方列仙下天宮,扶助彌勒成大道,保佑彌勒去成功
2. 結義:異姓兄弟道義結合,結拜為兄弟 匡扶漢室:匡正扶持漢朝的正統
3. 中國周朝春秋時代佐伯桃及羊角哀的結義故事。
4. 將來各國道場在疫情開後,需要白陽弟子的道義 相挺的時候,我們要挺身而出,修辦道要
講義氣
經文:破黃巾,誅董卓,呂布斃。

17

1. 破黄巾:平定黃巾賊之亂。黃巾之亂是東漢末年很重大的動亂 由張角、張寶和張梁三兄
弟領頭,以宗教煽動人心,張角自 稱「天公將軍」,兩個弟弟張寶、張梁分別自稱為「地
公將 「人公將軍」,人人都以黃巾綁頭及黃巾為旗,拉起 漢朝末年的動亂。兵鋒所及之
處,皆焚燒官府,或劫掠村莊, 各地州郡都無法抵抗,多數的官員也都棄職逃亡。當時盧植
奉旨討賊,而皇叔劉備與盧植是舊識,因此劉備三兄弟即共 同討滅黃巾賊,

2. 張角出生於鉅鹿縣,活躍於東漢末年,是一個落第的秀才,自 稱「大賢良師」、「太平道人」,
信奉黃、老學說,並以 此教授門徒。據說張角曾入山採藥,遇到一名碧眼童顏的老 人(自
稱南華老仙)授予天書三卷,告訴他:「此名太平要 術,你得到你應當代天宣化,普救世人,
假如你有異心,起

3. 誅董卓;繼而誅殺董卓。董卓是東漢靈帝時的大將軍, 凶暴殘忍。靈帝崩,董卓率兵入洛
陽,廢少帝,立 獻帝,弒何太后,自稱為太師。袁紹等起兵討伐董 卓,董卓擁獻帝入長安,大
軍過處,赤地千里,殺 人放火。劉備獻策,用貂蟬離間董卓與呂布,司徒 王允與呂布互相
密謀殺死董卓,而陳屍於市朝。

4. 呂布斃:再共同擊斃呂布。呂布是東漢九原人,字奉 先,神勇第一,侍奉董卓,甘為義子。在
建安三年, 曹操召集劉備在下邳共誅呂布,先盜他的赤兔馬, 再來盜他的武器,叫做畫戟,
呂布被抓了以後,被 曹操殺死在白門樓之下,

發微
1. 老師: 莫經過了數十年的修辦道,只有財富上、名 聞上增加,而自性智慧卻依然無法增上,

那永遠只 是福德而已,這點末法眾生可千萬要識透。」(末後 修辦指南)
2. 五祖弘忍大師「: 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 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

救?」(六祖 壇經. 行由品)
3. 老師: 當你發大愿、立大志與佛菩薩心同共鳴時, 則一念可超三千,直出生死之途,十方

18

眾生也因你 一念的真誠,而攝受在這種鳴響裡,那真是值得慶幸啊!(末後修辦指南)
發微
1. 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2. 老師:「當你發大愿、立大志與佛菩薩心同共鳴時, 則一念可超三千,直出生死之途,十方

眾生也因你一念的真誠,而攝受在這種鳴響裡,那真是值得慶幸啊!(末後修辦指南)
3. 老師:孔老夫子及其弟子沒有完成的使命,由我白陽弟子來完成。」(泰國奉恩樓法會)
原始第二(三)授課:陳美蘭講師 10/29/2021
亂世英雄封神
 東漢末統一的大帝國漸漸走向群雄割據,舊秩序即將瓦解、新秩序又沒有建立好的動盪

時代。 動盪的時代,梟雄與英雄並出。而從痛苦、掙扎的搖籃裡孕育 出來的英雄,在生
命威脅下、名利誘惑中仍然堅守道義,最是 泣天地動鬼神,所以亂世英雄中歸空後多有
成神的。
本章兩重點:
(一)諸葛武侯匡扶漢室的智慧,及其前世今生。
(二)三結義—劉、關、張的封神,及張飛將軍之前世今生。
智尚雖高無決勝,運籌固識少經綸。
 劉備遇到諸葛孔明前,《三國志·先主傳〉記載:
 16 次仗,7 次微勝,9 次敗仗(大敗居多)。
 不懼強權,專與曹操抗衡,「折而不撓,終不為下」
 迅速捲土重來!?善得人心者劉備,善得人才者曹操 黃巾起義時「年少者爭附之」,待人以
「仁義」著稱。
 官渡戰後,投靠荊州劉表。

19

髀裡肉生,劉備:「日月飛馳,而老之將至,功業不建,豈不悲乎?」
 逐鹿中原未遂,戎馬半生依舊在原點。
 荊州四處求才, 司馬徽、徐庶...舉薦諸葛孔明。
三謁茅廬,臥龍晏起。
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道號臥龍。
 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後世尊稱武侯、諸葛

武侯。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 大夢誰先覺?「天下昏昏久不見治」人人不

知該歸向何方? 誰能看透這場夢?未來歷史的走向誰能明瞭?
 平生我自知~「平生所自期許,惟己信之耳。」
 草堂春睡足~沉伏時日已足,待勢而起
 窗外日遲遲~明主遲遲而來!
諸葛武侯心中的明主,為何是劉皇叔?
 193AD 曹操征討徐州進行大屠殺,惟劉皇叔敢與之抗衡
 自比管仲、樂毅:
管仲~尊王攘夷、九合諸侯➔匡扶正統

樂毅-聯弱抗齊,幾乎滅齊➔反抗強暴
孔明(武侯)原是廣慧星,即是前朝嚴子陵。
此生諸葛(相)亮,再宋朱文公。
 廣慧星:(東漢)嚴子陵➔諸葛孔明➔(南宋)朱文公。

20

 嚴光(39BC-41AD),字子陵,東漢光武帝劉秀同窗好友。 屢召子陵欲封官... 欽天監觀天
象:「客星犯帝座」。

 范仲淹<嚴公祠堂碑誌》云: 「先生之節超乎日月之上, 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 微先
生不能成光武之大; 微光武豈能遂先生之高哉!」

再宋朱文公。
 朱熹(1130-1200),南宋人,字晦菴,諡文公
 初學說話:「天之上何物?」
 5 歲學《孝經》,說:「不若是,非人也。」
 端坐以指畫沙,眾人視之「八卦」也。
 14 歲喪父,19 歲考中進士。
 入仕早,然任官時間不長,在做官的道路上不斷辭官。 《宋史·朱熹傳》「辭」字竟達 32

個之多,其中有辭、力辭、 又辭、再辭、辭不拜、以疾辭…等 27 次辭官的表述。
輪迴三世相,永不下凡塵 。
 尊「漢」為正統:

嚴子陵為東漢初年隱士,諸葛武侯為東漢末名士,建立蜀漢。
朱文公續推蜀漢為正統,致力於深化儒家文化為理學。
 高風亮節:
 范仲淹:「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 《誡子書》:「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出隆中時:「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隱。」 <出師表》:「苟全性命於
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朱夫子淡泊功名、熱血愛國,尤其希聖希賢,提出「去人欲 存天理」

21

思想。著《四書集注》「畢力鑽研,死而後已。」
鼎足三分嫌地窄,江山今換許多人。
大哥(先主)已在清虚府,關某(聖帝)今掌三天門,
 劉備(蜀漢昭烈帝)為萬民之君,歸空後居天界清虛府。
 《天界傳真》:「凡世之帝王、領袖者,能效舜帝之孝親,身 為帝王,施仁政而親民,死後終

能受清虛宮之考籍,而可進升 果位也。」
 關帝作明聖之時,正掌天門。玉皇大帝坐鎮北門設有門而常關 東西南三門有開有關,聖

帝君掌出入之大權。
 恩主公~道光年間《關聖帝君救劫文》
 關帝接任第 18 代玉皇大帝,稱玄靈高上帝。清同治 3 年(1864) 傳說「天上換玉皇,地下

換閻王」,玄穹高上帝功德圓滿,禪 讓後回歸逍遙無極天。
三弟(桓侯)四川為土穀,每起忠良護國心。
在宋易姓岳飛(武穆)將,在唐改諱曰張(公)巡,
 劉、關、張已天上任職,張飛將軍又有兩次轉世。
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湘州湯陰人。
 1122 年金人南侵,20 歲目睹家鄉被洗劫而從軍。
 1127 年靖康之難,徽宗、欽宗被擄走,北宋滅亡。
《滿江紅》:
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22

在宋易姓岳飛(武穆)將
 在復國的路上,外有強敵,內有掣肘。空懷本領,時不我予, 破金

人拐子馬,
 金人哀歎「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 高宗:「兵不可輕動,且宜班師。一日 12 道金牌招回臨安
 回朝途中痛哭失聲:
 「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 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以

「莫須有」罪名被捕下獄,死時年三十九歲。
 <宋史·岳飛傳》:

「高宗忍自棄其中原,故忍殺飛,嗚呼冤哉!嗚呼冤哉!」
在唐改諱曰張(公)巡
 張巡(709-757),尊「武神」,死守睢陽。「睢陽破,大唐亡」
 755AD 安史之亂,唐朝幾近滅亡。
雙方差距嚴苛:
 12 萬驍勇大軍、糧草充裕;1 萬兵 3 萬百姓、糧食短缺。
軍民相食,猶如地獄:
 唐朝內部虛耗,足足 10 個月沒有援軍,城內彈盡糧絕。
 先保證軍士伙食,百姓飢荒。➔縮減軍士伙食,百姓們易子而 食➔軍士掠殺百姓。➔城

破剩 400 人,知孤城無援,卻無叛城 出降者。唯憑愛國信念和出色的戰術(400 餘戰)。
 <正氣歌》:「為張睢陽齒」(享年 49 歲)。
輪迴三轉皆忠烈,上帝封為護國神。
 上帝:中天玉皇大帝

23

 護國神:將軍每於危急存忙之際,置個人生死於度外,死守國家百姓,
 雖無法安養終年,其氣節蕩氣迴腸,深植百姓心 中,君民自發性建廟祭祀,香火不斷。
小可兵戈不差汝(聖),大難危邦再下塵。
 不差汝者,上帝憫忠烈之勞也。
 大難危邦再下塵,原因有二:

1. 無人扶持始再差耳
2. 再下塵者,忠烈於塵緣未了也。
 白陽期大開普渡,老母敕令下凡,任法律主。
原始第二之 2-4 經文如下: 11/5/2021
 天下城隍皆將相,正直為神古至今;為人忠孝感天地,豈在持齋佛顯靈。飲 食衣服休華
美,隨著隨餐莫怨憎。禽獸一切皆性命,無故自食宰生靈;一切 化生皆活命,何苦張弓
捕網尋。草木花果休折採,嚴冬零落發陽春;萬物悉 含天地化,依時生長與人靈。爾能
遵守惜萬物,福有攸歸禍不侵。 勿謂善小而不做,勿謂惡小而可行;天網恢恢分曲直,
神靈赫赫定虧盈,孝 悌忠信人之本,禮義廉恥人之根;爾能聽帝行善事,定有祥雲足下
騰。 帝受三天門掌握,萬神啓奏帝先聞。善者紀錄加官爵,惡者遭殃絕子孫。報 應
遲速時未到,昭彰早晚禍福臨。休道天高無耳目,虧心暗室有遊神。敬神 如在須誠敬,
不可狂言褻聖明。
一、天下城隍皆將相 正直為神古至今
 語譯:天下的城隍都是在人世間有德行的良將賢相所擔任;而從古到今只要能夠忠良正
直都可以被敕封為神明
 如唐太宗 之宰相 魏徵(夢中斬龍) 、
 宋太宗之寇準、

24

 宋仁宗之范仲淹包拯
 《堅瓠集》北宋 寇準 妾名蒨桃 隨南遷再移光州 臨終泣言:「妾前身師事 仙人·今將

別去,願葬杭州天竺寺。吾 向不言,恐洩陰理。今欲去,言亦無害,公

 當為地下閻浮提王也。」 公不久果亡。有僧克僅見公於曹州境上,擁 驢北 去。克僅詢

問後騎曰:「寇公何往也?」曰:「閻羅王交政也。
 正直為神
二、為人忠孝感天地 豈在持齋佛顯靈
 語譯:為人若可以盡忠盡孝,自然就可以感動神明,又哪裡只在持齋念佛,以祈 求仙佛顯

靈保佑呢?
 三天主考慈語:「在白陽期我們講求的是聖凡兼修, 在聖方面,弟妹們都力求突破,做得更

圓滿更好; 在凡方面,在家庭要落實孝敬兩尊活佛。」
 濟公活佛慈訓: 「萬聖之門以孝為基,古聖賢以孝為宗,孔孟之教以孝為本,綱常倫理孝

為始, 學佛之人以孝為先,千經萬典以孝為戒, 欲存心養性修身齊家,己立達人者以孝為
始, 孝心即佛心·孝行即佛行,此乃千古不變之金科玉律也。」
 僅吃素,身未清 心未清 受果報
 拾得:【前生不持戒,人面而畜心,你今朝此咎,怨恨於何人】
 寒山: 【蠶繭自生纏縛,燈蛾誰使焦燃,將謂投明用巧,豈知業力相牽。】 巧計巧來禍因
三、飲食衣服休華美 隨著隨餐莫厭憎
 師母:修道人凡事要節儉。
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 論語: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 與議也。 君子憂道不憂貧。老前人、前人、前輩

25

大 德都以身示道一勤儉、樸實、刻苦,不慕世 間榮。
四、禽獸一切皆性命 無故自食宰生靈
 一切化生皆活命 何苦張弓捕網尋
 宋朝時,諸暨縣令潘華,魚族送行
 生死一瞬間 張講師自述 幼年捕松鼠、抓泥 鰍、鱔魚、山雞等等,自造業而有病危之果

報,清口開荒渡人,發愿行功了業。
 南海古佛慈訓「: 奉勸世人早吃齋,人性物性一處來 忍心殺食同胞肉 將心比心實可哀」
五、草木花果休折採 嚴冬零落發陽春
 萬物悉含天地化 依時生長與人靈
 伊川先生,一日為哲宗上課,哲宗興起, 憑窗折了一支柳枝玩,伊川:「春天草木 正滋長,不

可隨意攀折。」一物一太極。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
 一草一木蘊含天地無限生機
六、爾能遵守惜萬物 福有攸歸或不侵
 勿謂善小而不做 勿謂惡小而可行
 一念善,祥風和氣:一念惡·妖星厲鬼。
 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
 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
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七、天網恢恢分曲直 神靈赫赫定虧盈
 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 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
 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虧心,神目如 電:肚裡懷思,神明先知。
 報事靈童察的清

26

 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謁天曹言人罪過。
 日遊神、夜遊神、鑑視神
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
八、孝悌忠信人之本 禮義廉恥人之根
 爾能聽帝行善事 定有祥雲足下騰
 對父母盡孝 對兄弟友愛
 對國家盡忠 對朋友誠信 守禮 尚義 崇廉 知恥 皆為做人的根本 根本雖因五倫而顯,

卻先於五倫。根本即良 知良能,認清此點,天命常新。 本立枝榮 積功 積德 積善 積福
積慧
九、吾受三天門掌握 萬神啟奏我先聞
 善者紀錄加官爵 惡者遭殃絕子孫
 報應遲速時未到 昭彰早晚禍福臨
 休道天高無耳目 虧心暗室有遊神
 新竹城隍廟門聯:為善不昌,祖有餘殃, 殃盡必昌 為惡不殃, 祖有餘德,德盡必殃
 高位者,禮拜中來;貧窮者,慳貪中來
 長壽者,慈悲中來;短命者,殺生中來。
 道真冤孽急,因果報應絲毫,
 無業不轉人,帶業就要消業,修道了因果
十、敬神如在須誠敬 不可狂言褻聖明
 涵養須用敬,進學在致知
 白水老人: 修道要做到主敬存誠,謹言慎行。
 一個人存良心、待人接物必是光明正大,存誠心、敬心處事必能公心,盡心無我

27

 一切作為合乎中庸之道。

力學第三授課:江靜粹講師 11-19-2021
承上啟下
1. 經序第一:由來及流傳
2. 原始第二:帝君前身與降世因緣,修行人的觀念與態度
3. 力學第三:確立人生學習的方向以及如何進德修業
4. 道貌第四:天地賦予悟道後的道貌及明聖經傳世功德
5. 節訓第五
6. 經驗第六
力學第三綱要
壹、前言:章旨
貳、經文:
一、 本章節分六段報告。
二、 每一段四步驟說明。

1【經文】
2【語譯】
3【重點歸納】
4【自我反思】
叁、結論:
壹、前言:
 帝君生平力行好學之精神,叮嚀我們要成就好事, 須耐得磨鍊,按部就班、腳踏實地。

28

 體察天地萬物的啟示,善惡的報應不會有差錯,
時運不濟,也要守命由天,安貧樂業。

 帝君其一生精忠沖日月,義氣貫乾坤,縱然天崩
地 裂,精神仍然永垂不朽。

 帝君行事秉持赤膽忠心,並宏揚先聖人倫道德,
以身示道八德無虧,五常兼備,乃能忠義貫古今, 由人道的極致而入於神道,以至於聖域。

貳、經文:
一、 吾素覽春秋,幼觀孔孟,唯以孝悌為先,修身治國為本。
二、 異端蜂起,兵戈傷殘民命, 十餘年甲不離身,刀無潔淨;
夜無穩睡三更,日不飽餐一頓;東戰西征,百戰而江山纔定;
白了鬚鬚星星,力倦馬羸刀鈍;費盡赤膽忠心,換得箇封侯金印。
【三】到如今,亂臣賊子,捕風捉影;奸貪讒佞,結黨欺良;
言無一定,不思禮義廉恥,孝悌忠信。事每胡行,屢圖僥倖, 篡君位,戮忠臣,淫美色·
好貨財,殺人縱性;只顧爽心樂事,豈曉得後來報應?
【四】古今好事多磨,毋勉強苟求捷徑;如彩雲琉璃,鮮花明月人不知機,如鋼刀快缺;妄動橫行,
造下了些冤孽; 遠則幾年,近則數月,報應無差,法難漏洩。
【五】如人未遭逢,各有時節: 當思守命由天,安貧樂業。 如百藝倉卒成功,其物焉能精潔; 草
木不能培植,難長許多枝葉; 五穀少用耕鋤,苗雖秀而不實。
【六】文臣十載寒窗,方朝金闕; 武將百戰臨危,始得公侯並列。 吾乃日月精忠·
乾坤大節; 天崩我崩·地裂我裂。

1-1【經文一】 吾(素(時)覽(研讀閱覽)春秋(書名,孔子作), 幼觀(觀看)孔孟儒家經典), 唯以

29

孝悌為先(先決要務),修身治國為本(根本大事)
1-2【語譯】
 帝君在平日,愛讀春秋,
 而在少時,喜讀《論語》、《孟子》。 瞭解為人應該以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為先決要務, 而

以修養身心、治理國家是為根本大事。
 註:孟子曰:「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 正名分、明是非、辨忠奸,稱為春秋筆法。
1-3【重點歸納】明白力學的方向是甚麼?
〈一〉學習的態度:素覽、幼觀。
〈二〉學習的方向:

確立學習方向 素覽春秋明辨 是非善惡 義
幼觀孔孟 啓蒙 仁義廉恥 仁

〈三〉由近而退的實踐:孝悌為先,修身治國為本。
1-4【自我反思】 我們平時學習的方向是甚麼?
濟公活佛慈訓:
 學者所以學為人啊! 學做人處事,才叫做為學, 外面社會上講的學,都是學些知識、技能;

而來到道場,咱們講淨化人心,講的是什麼?(道義) 道義從哪兒來?(真理)真理從你自性來。
 學習做佛,是學習做一個完整的人, 做一個有良心的人。
2-1【經文二】
異(有違正道)端(事端)蜂起(像群蜂並起),兵戈傷殘民命;

30

十餘年甲不離身,刀無潔淨; 夜無穩睡三更,日不飽餐一頓; 東戰西征,百戰而江山纔定; 白了
鬚髮星星(點點斑駁),力倦馬羸(5)刀鈍; 費盡赤膽忠心,換得箇封侯金印。
2-2【語譯】
 為害正道的邪說以及擾亂正統的事端像群蜂並起, 不斷傷害殘殺百姓的性命;
 十餘年間,我戰甲不離身,而青龍刀也沒有片刻的乾淨; 夜間從沒有安穩睡過三更,白天

也不能安心飽食一頓;
 不是向東力戰,就是向西征討,轉戰數百回,才得江山安定;
 這時鬚鬢已點點斑白,人已氣力困倦,馬也衰弱,刀也鈍了; 費了赤誠肝膽,盡了耿耿忠心,

才換得漢中王賜一個封侯的金印
2-3【重點歸納】帝君如何以身示道?
(一) 二六時中:甲不離身、刀無潔淨。
(二) 戰戰兢兢:夜無種睡三更,日不飽餐一頓。
(三) 四處奔波:東戰西征。
(四) 傾盡心力:白了鬚鬢星星,力倦馬贏刀鈍費盡赤膽忠心
2-4【自我反思】
我們體會真理,是否能知行合一呢?
南極仙翁慈訓:
所以學道不離道學, 道學更要去學道,這乃是知行合一之理。道理聽多了,不要變成論理家,
在日常運行的綱常倫理之間,不要變成倫理學, 而是要把倫理生活化,進一步把道場提昇。
拾得大仙慈訓:
知行不能合一,知道這麼多,
沒有去做,等於不知

31

3-1【經文三】
到如今,亂臣賊子,捕風捉影(無中生有)。
奸為非作歹)貪貪婪妄得)讒(謗中傷)佞(巧言諂媚),
結黨欺良,言無一定。 不思禮義廉恥,孝悌忠信,事每胡行,屢(常常)圖(圖謀)僥倖。 篡君位,
戮(殺)忠臣,好貨財(布帛、金五),淫美色,殺人縱性。 只顧爽心樂事,豈曉得後來報應。
3-2【語譯】
 到現在,擾亂國家的奸臣,傷風敗德的小人,時時無中生有興風作浪。 奸詐、貪汙、誹謗、

諂媚;
 加上相互勾結成黨,欺壓百姓陷害忠良,信口雌黃反覆無常。
 從不考慮禮義廉恥孝悌忠信八德,行事常常胡作非為,
 每每心存僥倖圖謀不軌。 比如奪取君位、殺害忠臣、貪好貨財、姦淫美色,隨意殺人、

放縱惡習。 只管眼前的痛快稱心,哪知道事後的因果報應。
3-3【重點歸納】亂象根源之因為何?
(一) 身口意的貪嗔癡:
 身: 奸貪讒佞,結黨欺良。事每胡行,屢圖僥倖。

戮忠臣,好貨財, 淫美色,殺人縱性。
 口:結黨欺良,言無一定。
 意:不思禮義廉恥,孝悌忠信,
(二) 不明因果定律:只顧爽心樂事,豈曉得後來報應。
3-4【自我反思】「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我們是什麼呢?
濟公活佛慈訓: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因果要承受,因此不需要去問什麼因果,

32

你只要心甘情願的去承受、感恩、懺悔、惜福,
那麼你就能了壞的果而結善的果。
4-1【經文四】
古今好事多磨,毋(不要)勉強苟求(不含道義之方法求取)捷徑(快捷途徑)。 如彩雲琉璃,鮮花
明月,人不知機, 如鋼刀快缺,妄動橫行,造下了些冤孽 遠則幾年,近則數月報應無差·法難漏
洩。 。
4-2【語譯】
 從古到今,想成就好事,大多是要經過一番磨練,
 不要勉強不合道義的方法求取,以及貪求簡捷的途徑。 世間的權勢、名利、財富,有如

彩雲、琉璃、鮮花、明月般,轉眼間即消失暗淡。
 不知積善以消惡積福以減禍,而輕舉妄動橫行,造下了冤愆罪孽 慢的不過幾年,快的幾個

月,但人卻不知得失消長的道理,凡事一味強求,災禍變隨身而至。 好像鋼刀雖銳利,若胡
亂劈砍,很快就會有缺口。
 善惡的報應絕對是不會有絲毫的差錯,上天的法律是疏而不漏的
4-3【重點歸納】因果是報應無差
〈一〉選擇正確的事情:好事。

選擇正確的態度:多磨。
避免投機取巧:毋苟求捷徑。
〈二〉追求世間無常:彩雲琉璃,鮮花明月。
不正確的方法:妄動橫行,造下了些冤孽
〈結果>因果報應無差:法難漏洩。

33

4-4【自我反思】
 我們有智慧選擇「好事」以及有耐心「多磨」嗎?
濟公活佛慈訓:
在不斷的挫折中累積經驗,在種種的嘗試中增長智慧
在關關的考驗中堅定志向,在進退的取捨中篤發心志
在窮迫的困厄中淬勵堅毅
 我們有智慧選擇「好事」以及有耐心「多磨」嗎?
和合二仙慈訓:
1. 如果是機智的人,你就要容忍他的輕浮;
2. 如果是憨厚的人,就要容忍他的愚鈍;
3. 如果是謹慎的人,就要容忍他的猶豫。
人總是有一好沒有兩好,就是因為一點缺點, 才會成為人,才要修。
 所以要學著看人家的好, 容忍人家的缺點來導正他。
 你包容人家,人家就會包容你。
5-1【經文五】
如人未遭逢,各有時節:當思守命由天,安貧樂業。
如百藝倉卒成功,其物焉能精潔;
草木不能培植,難長許多枝葉; 五穀少用耕鋤,苗雖秀
而不實。

34

5-2【語譯】
1. 如果有人為善或作惡,尚未遭逢報應,這是報應早晚遲速,

各有不同的時機而已。
2. 我們應當這樣想:人生的窮通得失,吉凶禍福都有定數; 要能知命守份、順天應事,安於貧

困、樂於正業,不要急功好利。 好比是百工技藝,倘若匆忙完成,怎能精美潔淨呢? 草木
若不加以栽培養植,枝葉就很難長得茂盛; 五穀若是疏於灌溉耕耘,禾苗雖能開花吐穗,
但也無法結實收成
5-3【重點歸納】守命由天,安貧樂業。
〈一〉時機因緣不同:如人未遭逢,各有時節。
〈二〉盡人事聽天命:當思守命由天,安貧樂業。
〈三〉道者理也:萬物法則皆同(百藝、草木、五穀)。
菜根譚:
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勞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補之;
 天厄我以遇,吾享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

道貌第四 三峽靈隱寺顏俊傑 12/03/21(五)
1 序曲:悲愿豪情 十萬劫普渡慈航
2 那一段誓言
 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3 道貌第四章旨
 關聖帝君因有聖賢之志,而有聖賢之道貌與道範,且其善於養 心,內能存有浩然正氣,外

35

能 展 現超越名利權位欲望的節操,仁 義忠心可說是表露無遺。及至明聖經完成,又苦
心命諸 部神真保護並推廣明聖經,使天 下人民都可誦讀遵行。
4 課程綱要
 經文一 忠義參天,配享聖廟
 經文二 相由心生,大義凜然
 經文三 英雄的慨嘆
 經文四 明聖經傳世
5 經文一: 忠義參天,配享聖廟
【經文一】 又奉 上帝加御敕,掌握凡間善惡人。 萬國九州皆敬服,道吾忠義獨稱尊 塑
形畫像乾坤內,如我英雄有幾人?
6【經文一】
又奉(欽奉) 上帝(玉皇大帝)加御敕(御筆敕諭)(敕諭,命令),掌 握凡間善惡人(掌管賞善罰
惡大權)。 萬國 (萬方,指 眾多的國家)九州(指天下。古代分天下為九個行政區,稱 九州)
皆敬服(恭敬佩服; 心悅誠服),道(說)吾忠義 獨稱(稱讚)尊(尊貴之人)。塑形畫像(雕刻全
身的塑像 或繪畫圖像) 乾坤(指天地)內,如我英雄有幾人(為數不多)?
7【闡釋】
 【掌握凡間善惡人】依凡間百姓所行,賞善罰惡。 (需公正無私)
【啟示】有德者必授命,有道有德上天才會放心把眾生 交給我們。
 【萬國九州皆敬服,道吾忠義獨稱尊】言眾生無 不盡禮致敬,虔誠拜服,說關帝是最尊貴
的人。 (忠 義兩全,有功天下)
 【啟示】孟子說:「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修道人當 莊嚴自己,讓自己成為值得讓人敬
重的 人。(拿什麼讓人 信服、懷念、認同呢?)

36

8【闡釋】 3.【塑形晝像乾坤内,如我英雄有幾人】言其忠義 參天,世間少有,故世人供奉祭
拜,敬其忠義精神。(一點真心造聖賢,配享聖廟)

 【啟示】關聖帝君說:「修道人果能無私無我的奉獻與 付出,天定無邊無量地加被與護
佑,但 看爾等受天之託, 否有盡忠?對使命盡心了嗎?對眾生盡力了嗎?」盡心盡 力,就
能德昭天 地,千秋美名留!

 【經文一章旨】 關帝忠義參天,世人盡皆嘆服,故塑像供奉禮拜。
9 經文二: 相由心生,大義凜然
【經文二之一】
 火龍燒赤兔,水獸鍊青鋒。 臥蠶眉八字,丹鳳目雙睛; 五龍鬚擺尾,一虎額搖身。 精忠沖

日月,義氣貫乾坤。
10【經文二之一】相由心生,大義凜然
 火龍燒赤兔(赤兔馬),水獸(牛馬食水草,又稱水獸) 鍊青鋒(即青龍偃月刀)(取牛馬之血

以鍛鍊青龍偃月刀) 臥蠶眉八字(眉如臥蠶,八字分開,橫斜直上),丹鳳目雙睛(眼球微露
出,如丹鳳之眼睛);五龍鬚擺尾 (長鬚躍動飛躍,如龍擺尾),一虎額搖身(額頭寬廣 天庭
飽滿,行路有力如虎步有聲,搖身如龍行動文雅) 精忠(純潔忠貞,無比忠誠)沖(向上直升)
日月(赤膽忠心直沖九霄,與日月同光),義氣(彰顯道義的氣概,即浩然正氣)貫(盈滿)乾坤
(宇宙天地)
11【闡釋】
 1.【火龍燒赤兔】言赤兔馬之不平凡。寶劍贈烈士, 寶馬配英雄,不平凡之人騎不平凡
之馬, 此乃同 聲相應,同氣相求。(共振吸引)
 【啟示】德不孤,必有鄰,修道人當培養自身德性,始能感召志同道合之士的到來。

37

 2.【水獸煉青鋒】言其誓言以青龍偃月刀,剷奸除惡護國安民,終贏得敵人敬重。
 【註 1】曹操曰:「不忘故主,來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當效之!」
 【註 2】曹操回顧張遼曰:「財賄不足以動其心,爵祿不足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
 【省思】修道人,不論表面成或不成,只問你的節操與志氣,是否能感天動地?
12【闡釋】
 3.【臥蠶眉八字】言其英氣風發。關聖帝君素覽春 秋、幼觀孔孟,又修身有節,律己甚

嚴, 故眉宇 之間自當英氣風發。(腹有詩書氣自華)
 【啟示】修道人,存養的工夫很重要,懂得修心養性, 自然流露生命的光華。
 4.【丹鳳目雙睛】言其炯炯有神。炯炯,光明、明 察之意。關帝此心光明,故目不斜(邪)

視; 暗室不欺,故有神;知春秋大義,故明察是非。
 【啟示】修道人,必得不欺良心,明辨是非,才能定靜有神!

13【闡釋】
 5.【五龍鬚擺尾,一虎額搖身】言其法相莊嚴,威 風凜凜,能文能武,能動能靜。關聖降世

為 普渡慈航而來,誓言匡扶亂世,救民水火,乃人中龍鳳,有真本領之人。
 【註】龍:上能通天,下能潛海,能呼風喚雨,能如如 不動。
 【註】虎:萬獸之王,有巨大力量,乃勇敢而威嚴的象徵。
 【啟示】修道能文,要代天宣化;能武, 要推動道務;能 靜,靜時渡己;能動,動時渡人。再來,

當不斷開發自性 的力量,誓言救渡眾 生回天!(稱職的白陽天使)

14【闡釋】
 6.【精忠沖日月,義氣貫乾坤】言其忠義浩然,且 俯仰無愧。

38

 【註】帝君注疏:「精忠沖日月,義氣貫乾坤,即孟子所 謂塞乎天地也。」(配義與道)
 【啟示】沒有正氣難抵邪氣,邪氣包括貪嗔癡愛與脾氣、 毛病,還有習染。修道須去除

這些邪 思妄念,故要透過反省 觀照來掃塵除垢、涵養正氣,才能恢復自家的本來面目。
 【註】關聖帝君慈訓:「從此修道只許向內省已,不許向外看人。」

15 經文二: 相由心生,大義凜然
【經文二之二】
 韜略期孫臏 ,機謀勝范增; 鬚長義更長, 面赤心尤赤。 英雄氣蓋世, 燭殘刀破壁; 封庫

印懸樑, 爵祿辭不受。

16【經文二之二】
 韜略(原指《六韜》、《三略》之古代兵書,後引申為用 兵的計謀)期孫臏(與孫臏相當),機 謀

(臨機應變,深謀 遠慮之才)勝范增(在范增之上);鬚長義更長,面 赤(赤紅)心尤赤(赤誠)。
英雄氣蓋世,燭殘刀破壁;封庫印(漢漢壽亭侯印)懸樑,爵祿辭(辭退)不受。

17【闡釋】
 韜略期孫臏(名震諸侯):關帝水淹七軍(威震華夏) 孫臏,戰國齊人,與龐涓學兵於鬼谷子。
 後龐涓為 魏將,因妒孫臏才能,用計致使孫臏膝骨 被剜。孫臏 裝瘋被救回齊國,為威王

軍師。後救趙、援韓,斬龐 涓於馬陵,魏軍大敗,孫臏 名震諸侯。
 關帝曾水淹七軍,生擒龐德,逼曹操遷都,使東吳 震驚,其兵法計謀與孫臏同。
18【闡釋】
 1 韜略期孫臏(名震諸侯):關帝水淹七軍(威震華夏)

39

 【啟示 1】關於龐涓:權力的貪婪使人腐化,竟致六親不 認!修道人戒之!慎之!莫追逐道
名道權 與道利。

 【啟示 2】水淹七軍:關帝善用地形、水勢,水淹七軍,乃 以少勝多的輝煌戰績。故道場
不在規 模,道親不論多少,若 能與時偕行(天時),隨機應變(地利),善用人才、善盡 爾職
(人和),必定 道果豐碩滿滿!

19【闡釋】
 2 機謀勝范增:關帝單刀赴會 范增,秦末居剿人,好奇計,年七十佐項羽起兵成 就霸業,項

羽尊為亞父。時范增欲助項羽 爭得天下, 於是鴻門設宴,讓項莊舞劍,欲困高祖而不得,
機謀尚淺。
 3 關帝曾單刀赴會,談笑自若,魯肅竟無可奈何,其機智應變能力,更勝范增。

20【闡釋】 2. 機謀勝范增:關帝單刀赴會
 【啟示 1】范增乃西楚霸王第一謀士,機謀籌算仍高人一等, 可嘆項羽不潛心讀書,只想

征戰沙 戰、奪得天下,故終將失 去江山,只能慨嘆無顏見江東父老。修道人若真想有一
番作 為, 當精進道學,明白道理,增長智慧,才能利益天下蒼生!
 【啟示 2】關帝單刀赴會,一見其機智應變能力,其臨危不 亂,處變不驚,可學當學!二是一
身浩 然使人敬畏!修道人 當長養浩然,方能抵禦萬邪,才能乾坤在握,才能底定大局!

21【闡釋】 3. 鬚長義更長,面赤心尤赤:心廣體胖,睟面盎背
 帝君注述云:「曰面赤鬚長者,即大學所言心廣體 胖,孟子所謂醉面盎背也。」
 帝君乃紫微 宮裡朱衣神, 奉命臨凡救眾,至漢朝以春秋大義持偃月刀誅除奸黨, 且從不

40

虧心暗室,可 謂日月精忠,乾坤大節。

22【闡釋】 3. 鬚長義更長,面赤心尤赤:心廣體胖,睟面盎背
(1) 心廣體胖:廣,光明坦蕩。胖,安和舒泰。心懷光明坦蕩, 體貌自然安和舒泰。
(2) 《大學證釋. 述誠意》:「富潤屋,德 潤身,心廣體胖。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誠其

意。」
(3) 【註】朱熹集注曰:「心無愧怍(慚愧),則廣大寬平,而 體常舒泰。」
(4) 【啟示】慎獨戒欺、直養浩然,是修道人誠意的功夫;必是「無愧」二字,才讓人心廣體胖。

23【闡釋】 3. 鬚長義更長,面赤心尤赤:心廣體胖,睟面盎背
(2)睟面盎背:君子內在道德的光彩,自然流露在面上與背部。

 語本《孟子‧盡心上》:「君 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其 生色也,睟然現於面,盎於背,施
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後用 以形容有道德修養者的儀態。 J

 【註】程子曰:「醉面盎背,皆積盛致然。四體不言而喻, 惟有德者能之。」
 【啟示】修道人當在自性上下足功夫,且要不斷涵養己身之 德性,才有修道人的儀範。
 【註】濟公活佛慈訓「: 如果人家看你,就覺得這個道不好, 你就是等同於毀道謗德!」 (以

身示道)

24【闡釋】 4. 英雄氣蓋世:仁義雙全,養心養氣 帝君自幼喜讀論、孟,得孟子養心之法,養
氣浩然, 可充塞天地,其忠義節氣蓋世無雙。 大義凜然

 【註】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 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
於天 地之間。其為氣也, 配義與道;無是,餒也。」

41

 【省思】此心同,此理同,聖人的心志不論是在戰亂的三國, 還是末後的白陽,那都是一樣
的!修 道人要學的、該學的, 不就是這個嗎? 經文二:相由心生,大義凜然

25【闡釋】 5. 英雄氣蓋世,燭殘刀破壁:減燭張遼謀,破壁聖帝義 關帝在曹,張遼用計減燭,
至燭火將滅時,關帝提刀破壁,避人嫌疑,以示光明磊落也。

 【註】力學第三:「帝素覽《春秋》,幼觀《孔、孟》,唯以孝悌為先,修身治國為本。」
 【省思】春秋講微言大義,寓褒貶,別善惡;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孟子談的是「義」;

關帝 了然於心,故一生光明磊落!必是暗室不欺,始得坦蕩胸懷!修道人,當問自己, 我真
能無愧 於天,無愧於地,無愧於人,無愧於一己之天地良心嗎?(須內化真理,始能昂首闊
步)

26【闡釋】 6. 封庫印懸樑,爵祿辭不受:財利不動,爵祿不移 庫中財帛,乃曹操所賜;漢壽亭侯
印,乃曹操所鑄; 高爵厚祿,乃曹操所與。關帝封財於庫、 懸印於樑, 並辭爵祿不受,是忠
義在胸,財利不以動其心,爵祿 不以移其志也。

 【註】帝君曰:「三日華筵,曹瞞美意。顏良、文醜統兵圍, 敢對立功,可酬曹歸計。封金
卻印 三辭操,挈眷尋兄一點 忠。」(原始第二)

 【註】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 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
吾要 當立效以報曹公乃 去。」(三國志‧關羽傳)

27【闡釋】 6. 封庫印懸樑,爵祿辭不受:財利不動,爵祿不移
 【註】《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 【啟示】修道不論順逆、貧富、貴賤,不論遇到何種對待, 都該守住節義,不能因外在財

42

利爵 祿的引誘,便失去了修道 人的本懷,如此才能坦坦蕩蕩且氣宇軒昂!
28【經文二章旨】相由心生,大義凜然 敘述關聖帝君的 莊嚴法相及智慧, 還有忠心不二的
節操
29【經文三】英雄的慨嘆
 經文三: 偃月刀,磨仍快,嘆兄弟不再; 臥蠶眉,鎖未開,恨江山幾改。亙古功名難比並,三天

門下封元帥。 稽首頓首。
30【經文三】英雄的慨嘆
 經文三: 偃月刀,磨仍快(快利),嘆兄弟不再(不復聚首); 臥蠶眉,鎖未開(眉頭深鎖),恨江山

幾改(幾番興替更改)。 亙古功名難比並(並列),三天門下封元帥。 稽首(俯首至地的最敬
禮)頓首(叩首)。
31【闡釋】
 1.【偃月刀,磨仍快,嘆兄弟不再】偃月刀一如往昔銳利,可刀在人已不在,當年生死患難與
共 的兄弟,如今已不能像從前一般聚首。
 【啟示】同修不易得珍惜,有緣共辦得努力,轟轟烈烈辦 一場,時機錯過空嘆息!
 2.【臥蠶眉,鎖未開,恨江山幾改】遺憾的是,江山幾番的更替,堯天舜日尚未實現,百姓仍
經歷 刀兵劫難,以致帝君憂心忡忡,眉頭深鎖。
 【省思】時至白陽,眾生仍水火塗炭,修道人當憂心是否 認清了一己之使命?是否勇於承
擔一 己之責任?是否能心繫天下蒼生!
32【闡釋】
 3.【小結】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 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 陽紅!
不論歷史的長河流向何處,不管朝代江山幾番的更改, 那些個有志之士 都將矢志承擔,
在悠悠亂世裡, 為救渡眾生,而永遠存在!

43

 【經文三章旨】 關帝慨嘆兄弟已不復聚首,而江山已幾度更改。 又因其忠義無雙得以
封神。

33【經文四】明聖經傳世
 經文四: 上帝敕令各部將帥:經傳下界,抄 錄諷誦如在;人能遵行,繫玉腰金, 官居千載;能

全一事,崢嶸 三代。 欽承法旨,會集諸神施行。
34【經文四】 上帝敕令各部將帥:
 經傳下界(凡間) 抄錄諷誦如在(有如面臨諸神鑑臨);人能遵行,繫玉腰金 (大富大貴),官

居千載;能 全(完備)一事(一德一善),崢嶸(出人頭地)三代。 欽承(欽敬承奉)法 旨(指玉皇
大帝的敕令),會集 諸神施行。
35.【闡釋】
 1.【「人能遵行,繫玉腰金」至「崢嶸三代」】老 師說:「誰的行為感動天,天對他的照顧
就無 窮 無盡!」凡能實踐忠孝廉節的,必得上天與諸神 護佑!(本分而已)
 【註】濟公活佛慈訓:「鄉鄰之村婦老夫,肯發乎菩薩愿, 達至善行,窮其勤力平生,一念孜
孜, 唯道是圖,定入聖登 真,封榜證位!」(最大的福報)

36【闡釋】
 【欽承法旨,會集諸神施行】明聖經傳世,聖人的精神將永遠在人世流傳,為末後白陽修道

士, 示現了最好的道範,指出了最明確的方向!修道 人當發廣大心志,廣播天道福音,誓言
救渡眾生回天!
 【經文四章旨】 玉帝敕令諸部神真傳誦施行《明聖經》,世人若能信受遵行,必得上天
護佑。
37 結論:

44

 奉行大道,心繫蒼生 唐德宗貞元年間,修顯烈祠, 詩曰「赤面秉赤心 : ,騎赤兔追 風,馳驅
時,無忘赤帝;青燈觀 青史, 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所謂「相由心生」 關聖帝
君法相莊嚴,皆因其忠義 雙全, 養氣浩然,又暗室無虧, 故有聖賢道貌。

 修道人當見賢思齊,在自性上下 功夫,修身謹嚴,奉行大道,且 心繫蒼生,如此行之久遠,
必 有莊嚴道貌與種種好相,必得上天 與諸佛護佑,必能道成天上,名留人間! 39 忠義會
盟傳聖業, 正氣長存參地天

節訓第五(一)金仲明講師 12/17/2021
2 一、章旨
 本章特別提點「忠、孝、廉、節」四字, 提醒此為人生之大本,人人皆當敬體。
 逐段細說四字的精神義理與具體作為,正 反並舉,知有所效法亦有所警惕。
 最後二十四星宿,共同鑑察與助化。
 節訓:節選忠孝廉節之要點,訓勉世人。
6 經文:本段大意
 章顯忠良之心,竭力匡衡國君。
 孝順父母,不改孺慕之心。
 崇尚清廉高潔之品行,不受聲色擾亂心田。
 身臨危難,抱義而行,不敗壞操守。
7 經文一:義理探討-著忠良(1/2)
 著,貫以下數句。言明聖經字字金石、言 言珠玉,而尤著意者,則在「忠孝廉節」 •忠良:

此句專言忠,兼言良者,良非忠不顯,忠非良不純。
 忠、良之別-魏徵與唐太宗之對話
 稷、契、皋陶(ㄧㄠ'),君臣協心,俱享尊榮,所謂良臣。

45

 關龍逢、比干,面折廷爭,身誅國亡,所謂忠臣。
8 經文一:義理探討-著忠良(2/2)
 《荀子·臣道》
 以德覆君而化之,大忠也,若周公之於成王也。
 調君而輔之,次忠也,若管仲之於桓公。
 以是諫非而怒之,下忠也,若子胥之於夫差。
9 經文一:義理探討-竭力匡衡
 故凡竭力事君者
 或匡衡君位而使之定
 或匡衡君身而使之一
 或匡衡君德而使之成
 皆本純良之心以進之,如此則忠不至於激烈。
 長君之惡其罪小,逢君之惡其罪大。
10 經文一:義理探討-孝順無改(1/2)
 《孝經·三才章》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 之義也,民之行也。
 此句專言孝,兼言順,因孝為順之德也。
 父母有九族,各順其性以敦厚親族。
 隨順父母三黨之情而使之恩愛。
 修己之德而順父母教子之心,揚名而順其望子之意。
 生之時順禮以奉養之,死之時亦順禮以葬祭之。
 窮極人世順逆常變之化,總是不改孺慕之初心
11 經文一:義理探討-孝順無改(2/2)

46

 《孝經·諫諍章》:「國君有諍臣七人,諸侯有諍臣五人,士有諍臣三人,父有諍子, 則身不
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諍之。」

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 違,勞而不怨。」
 孔子的弟子閔子騫,以「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勸諫父親的故事。
12 經文一:義理探討-廉潔不亂心田(1/2)
 此句專言廉,兼言潔,因廉必植本於潔也
 心田不潔者
 古來許多矯廉之士,平居謬託清高,儼然一 介不與,一介不取;及至金陳暮夜,遂忘楊 震之

四知;粟頒朝廷,難辭原思之九百。
 人能潔其德性如江漢秋陽,潔其品行,如 青天白日

 嗟來之食毅然必辭,盜跖之泉斷然不飲;
 法伊尹之千駟弗顧,學孟子之萬鍾弗留;
 斯為至潔,斯為真廉。
13 經文一:義理探討-廉潔不亂心田(2/2)
 司馬光官至宰相,一生克勤克儉,廉潔奉 公。
 《訓儉示康》:「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
「夫儉則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 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
家。」
14 經文一:義理探討-節義臨危不敗
 此句專言節,兼言義,因節者必合於義德也。
 古來公卿大夫,往往見君父之危,而苟且偷生 者,是不知有義也;
 有忠臣孝子,殉君父之危,後世或指為愚者, 亦於義有未透也。

47

 故盡節之人,必先於大義上,看得明明朗朗, 一到臨時:
 義當即死,不難捐軀;
 義不當即死,不妨留身以圖後。

 總以行其心性之所安,而不致臨事敗節。
15 經文二
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日用朝廷祿,當思補報功;報國臣之本,惜卒將之宏;不飾文臣過,

不滅武將功;紀錄文華殿,舉劾建章宮;丹心如赤日,位必至三公。秦檜世為犬,岳飛四帥中。
16 經文二:註釋
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日用朝廷祿,當思補 報功;報國臣之本,惜卒將之宏;不飾文臣過,

不滅武將功;紀錄文華殿,舉劾建章宮;丹心如 赤日,位必至三公。秦檜世為犬,岳飛四帥中。
 飾:蔽也、掩也。
 文華殿:執掌紀錄文臣武將之功過。
 建章宮:辦理彈劾、薦與表揚,使其易知加勉;有過 則彈劾以糾正,使其知非並改過。
 三公:周朝太師、太傅、太保稱為三公;在漢為丞相 、大司馬、御史大夫。意指國之重

臣。
 四帥中:天曹大元帥,率領「雷、火、風、雨」四大 部,
17 經文二:白話
 國君差使臣子要合乎禮義,臣子事奉國君要竭盡忠誠。日 常生活一切用度,都是國家所

賜之俸祿,故應常常想到要 建立事功,以報答國家。報效國家本是臣子的根本義務, 愛惜
士卒也是做將領應有的寬宏心量。不要掩飾文臣的過 失,也不可抹滅武將的功勞。文武
百官的功過,一一紀錄 在文華殿裡,舉薦或彈劾都是由建章宮辦理的。為國為民 的赤誠
心志,有如青天白日一樣光明公正,如此必能受國 君的重用,做到三公那樣顯貴的職位。

48

奸臣秦檜狡詐狠毒, 殘害忠良,因此墮落畜生道,生生世世為犬。而岳飛精忠 報國,昇天
後,在天庭為四帥中之一位。
18 經文二:本段大意
 不論文臣、武將,皆受祿朝廷,當公忠體 國,報效國家,保護人民。
 對上盡忠,對下當惜,不飾過,不滅功。
 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19 經文二:義理探討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 此二句側重下句,上句為伴說。
 若下事上出以欺罔之心,則莫能報君之恩,亦無能盡臣之分;
 故陳言以忠告,效力以忠勇,臨難以忠義,常變不易其心,生死不移其節。
 方能滿忠字分量。
20 經文二:義理探討:日用朝廷祿,當思補報功
 出仕前、後
 人臣未遇時,負書擔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 貧幾不能自存;及至既遇,忽焉食稻,忽焉

衣錦,忽 焉乘坐大車,居有宮室,侍有姬妾,一切日用, 與前大相懸殊,此何自來耶?朝廷
俸祿之所致也
 當思
 既享其祿,則臣之所以報君王者,惟此區區之心耳。
 我為大臣,如何可以無慚於相道?
 我為小臣,如何可以無曠於庶官?
 治則思所以安常,亂則思所以禦變,
 或思補報於嗣主(承繼王位者),進亦思,退亦思,

49

 乃不負朝廷之厚恩也。
 菜根譚:「居官不愛子民,如衣冠盜。」
21 經文二:義理探討:報國臣之本,惜卒將之宏
 為臣之心,常思

 報國以身,則死生不顧
 報國以心,則常變不渝
 報國以事,則艱大可投
 有大將之才者,欲奏四郊之奇功
 先惜三軍(前軍、中軍、後軍)之生力,汰其老弱,視其 疾病,相其寒暑,周備其衣食所需。
 戰則當先,令則嚴明, O
 恩威並用,一體相關,寬宏如是,此將所以得人心也
 例:吳起吮膿。《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22 經文二:義理探討:不飾文臣過,不滅武將功
 文臣有功亦有過
 內而在朝,則上蔽君主之聰明;
 外而在郊郡,則下匿民情。
 為忠臣者,則決不可為此蔽主耳目之事,塞民 情阻民意,使國家上下分崩離析也。
 忠臣者,不滅武將功
 見武將殺一人,斬一關,墮一城,即獎之以示 勵,激之以奏功,務使敵無不殲,邊無不靖。
23 經文二:義理探討 秦檜世為犬,岳飛四帥中,
 秦檜
 奸臣之代表,果報為累世為人

50


Click to View FlipBook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