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ords you are searching are inside this book. To get more targeted content, please make full-text search by clicking here.

KSSM BAHASA CINA TINGKATAN 5

Discover the best professional documents and content resources in AnyFlip Document Base.
Search
Published by VOON OOI YUEN Moe, 2021-03-18 03:11:52

中五华文课本

KSSM BAHASA CINA TINGKATAN 5

好文共赏 [4.2.1] 第

武侯祠前的沉思 (梁衡) 单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
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祠堂,但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
侯祠这样,让人生出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这座带
有传奇色彩的建筑,令海内外所有的崇拜者一提起它就产生一种神秘
的向往。

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区略偏南的闹市。两棵古榕为屏,一对古狮
拱卫,当街一座朱红飞檐的庙门。你只要往门口一站,一种尘世暂离
而圣地在即的庄严肃穆之感便油然而生。进门是一庭院,满院绿树披
道,杂花映目,一条五十米长的甬道直达二门,路两侧各有唐代、明
代的古碑一座。这绿荫的清凉和古碑的幽远先叫你有一种感情的准
备,我们将去造访一位一千七百年前的哲人。进二门又一座四合庭
院,约五十米深,刘备殿飞檐翘角,雄踞正中,左右两廊分别供着二
十八位文臣武将。过刘备殿,下十一阶,穿过庭,又一四合院,东西
南三面以回廊相通,正北是诸葛亮殿。由诸葛亮殿顺一红墙翠竹夹道
就到了祠的西部── 惠陵,这是刘备的墓,夕阳抹过古冢老松,叫人
想起遥远的汉魏。由诸葛亮殿向东有门通向一片偌大的园林。这些
树、殿、陵都被一线红墙环绕,墙外车马喧,墙内柏森森。诸葛亮能
在一千七百年后享此祀地,并前配天子庙,右依先帝陵,千多年来香
火不绝,这气象也真绝无仅有了。

公元 234 年,诸葛亮在进行他一生的最后一次对魏作战时病死军
中。一时国倾梁柱,民失相父,举国上下莫不痛悲,百姓请建祠庙,
但朝廷以礼不合,不许建祠。于是每年清明节,百姓就于野外对天设
祭,举国痛呼魂兮归来。这样过了三十年,民心难违,朝廷才允许在
诸葛亮殉职的定军山建第一座祠,不想此例一开,全国武侯祠林立。
成都最早建祠是在西晋,以后多有变迁。先是武侯祠与刘备庙毗邻,
诸葛祠前香火旺,刘备庙前车马稀。明朝初年,帝室之胄朱椿来拜,
心中很不是滋味,下令废武侯祠,只在刘备殿旁附带供诸葛亮。不想
事与愿违,百姓反把整座庙称武侯祠,香火更甚。到清康熙年间,
为解决这个矛盾,干脆改建为君臣合庙,刘备在前,诸葛亮在后,
以后朝廷又多次重申,这祠的正名为昭烈庙(刘备谥号昭烈帝), 

91

KPM







元 并在大门上悬以巨匾。但是朝朝代代,人们总是称它为武侯祠,直到

描 今天。“文化大革命”,曾经疯狂地破坏了多少文物古迹,但武侯祠
人 却片瓦未损,至今每年还有二百万人来拜访。这是一处供人感怀、抒

物 情的所在,一个借古证今的地方。

我穿过一座又一座的院落,悄悄地向诸葛亮殿走去。这殿不像一

般佛殿那样深暗,它曾为丞相治事之地,殿柱矗立,贯天地正气,殿

门前敞,容万民之情。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龛台上,头戴纶巾,手持

羽扇,正凝神沉思。往事越千年,历史的风尘不能掩遮他聪慧的目

光,墙外车马的喧闹也不能把他从沉思中唤醒。他的左右是其子诸葛

瞻,其孙诸葛尚。瞻与尚在诸葛亮死后都为蜀汉政权战死沙场。殿后

有铜鼓三面,为丞相当初治军之用,已绿锈斑驳,却余威尚存。我默

对良久,隐隐如闻金戈铁马声。殿的左右两壁书着他的两篇名文,左

为《隆中对》,条分缕析,预知数十年后天下事;右为《出师表》,

慷慨陈词,痛表一颗忧国忧民心。我透过他深沉的目光,努力想从中

发现这位东方“思想家”的过去。我看到他在国乱家丧之时,布衣粗

茶,耕读山中;我看到他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八十万曹兵灰飞

烟灭;我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浊泪;我看到他在向后主自

报家产时那一颗坦然无私的心。记得小时读《三国》,总希望蜀国能

赢,那实在不是为了刘备,而是为了诸葛亮。这样一位才比天高,德

昭宇宙的人不赢,真是天理不容。但他还是输了,上帝为中国历史安

排了一出最雄壮的悲剧。

假如他生在古周、盛唐,他会成为周公、魏征;假如上天再给他

十年时间(活到 63 岁不算老吧),他也许会再造一个盛汉;假如他少

一点愚忠,真按刘备的遗言,将阿斗取而代之,也许会又建一个什么

新朝。我胸中四海翻腾作着这许多的“假如”,抬头一看,诸葛亮还

是那样安静地坐着,目光更加明净,手中的羽扇像刚刚挥过一下。我

不觉可笑自己的胡思乱想。我知道他已经这样静坐默想一千七百年,

他知道天命不可违,英雄无法造一个时势。

 一千七百年前,诸葛亮输给了曹魏,却赢了从此以后所有人的

心。我从大殿上走下,沿着回廊在院中漫步。这个天井式的院落像一

个历史的隧道,我们随手可翻检到唐宋遗物,甚至还可驻足廊下与古

人、故人聊上几句。杜甫是到这祠里做客次数最多的,他的名句“出

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唱出了这个悲剧的主调。院东有

一块唐碑,正面、背面、两侧或文或诗,密密麻麻,都与杜甫作着悲

壮的唱酬。唐人的碑文说:“若天假之年,则继大汉之祀,成先生之

志,不难矣。”元人的一首诗叹道:“正统不惭传千古,莫将成败论

三分。”明人的一首诗简直恨历史不能重写了:“托孤未付先君望,

92

KPM

恨入岷江昼夜流。”南面东西两廊的墙上嵌着岳飞草书的前后《出师 第
表》,笔走龙蛇,倒海翻江,黑底白字在幽暗的廊中如长夜闪电,  四
我默读着“临表涕泣,不知所云”,读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 单
安”,看那墨痕如涕如泪,笔锋如枪如戟,我听到了这两位忠臣良将 元
遥九百年的灵魂共鸣。这座天井式的祠院一千七百年来就这样始终为
诸葛亮的英气所笼罩,并慢慢积聚而成为一种民族魂。我看到一个个 素
的后来者,他们在这里扼腕叹息、仰天长呼或沉思默想。他们中有诗 描
人,有将军,有朝廷的大臣,有封疆大吏,甚至还有割据巴蜀的草头 人
王。但不管是什么人,不管来自什么出身,负有什么使命,只要在这 物
个天井小院里一站,就受到一种庄严的召唤。人人都为他的凛然正气
所感召,都为他的忠义之举而激动,都为他的淡泊之志所净化,都为
他的聪明才智所倾倒。人有才不难,历史上如秦桧那样的大奸也有歪
才;有德也不难,天下与人为善者不乏其人,难的是德才兼备,有才
又肯为天下人兴利,有功又不自傲。

历史早已过去,我们现在追溯旧事,也未必对“曹贼”那样仇
恨,但对诸葛亮却更觉亲切。这说明诸葛亮在那场历史斗争中并不单
纯地为克曹灭魏,他不过是要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是在实践自己的
做人规范,他在试着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极限,蜀、魏、吴之争不过是
这三种实验的一个载体。他借此实现了作为一个人,一个历史伟人的
价值。史载公元 347 年,“桓温征蜀,犹见武侯时小吏,年百余岁。
温问曰:‘诸葛丞相今谁与比?’答曰:‘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
公没后,不见其比。’”此事未必可信,但诸葛亮确实实现了超时空
的存在。古往今来有两种人,一种人为现在而活,拼命享受,死而后
已;一种人为理想而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人不管他的官位
多大,总要还原为人;不管他的寿命多长,总要变为鬼;而只有极少
数人才有幸被百姓筛选,历史擢拔为神,享四时之祀,得到永恒。

我在祠中盘桓半日,临别时又在武侯像前伫立一会儿,他还是那
样,目光如泉水般的明净,手中的羽扇轻轻启动,一动也不动。

悦读 书 房

本文选自梁衡的散文集《青山不老》。此书收录了 作者的散文
作品,分为写人篇、记事篇、抒情篇、说理篇。书中附有作者自注
及中国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教师李郦的解读赏析。

93

KPM





元 古韵文推荐阅读





物 蜀相

〔唐〕杜甫

上元元年(760 年),杜甫刚刚弃官来到蜀地,游武侯祠时创
作了这首《蜀相》。蜀相指的是东汉建安二十六年(221 年),刘
备在蜀称帝时的丞相 —— 诸葛亮。诗人通过描写诸葛亮一生的功
绩,赞扬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也借此诗表达自己对诸
葛亮的敬仰、惋惜之情。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❶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❷,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❸频烦❹天下计,两朝❺开济❻老臣心。

出师未捷❼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❶ 锦官城:即成都。汉时,成都织锦发达, ❹ 频烦:屡次烦劳,指多次商量,反复计议。
曾设锦官于此,故称。 ❺ 两朝:指刘备、刘禅两代。
❻ 开济:开创大业,匡济危时。这里指辅刘备开创
❷ 自春色:呈现出一派春色。
❸ 三顾:三次拜访。指刘备“三顾茅庐”请 大业,又佐刘禅匡济危时。
❼ 捷:获胜。
诸葛亮出山之事。

94

KPM

第五单元

智者
言说

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 国家博物馆
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
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
些对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

——   达   尔文《物种起源》

古人的故事虽然留在历史的
长廊里,但是古人的智慧却融进
我们的生活。阅读古典文学有助
于我们学习古人的智慧,古人的
真知灼见!

通过本单元,我们可以走进
古人的世界,并体会文中蕴含的
哲理。

95

KPM

第 (庄子)

单 阅读指引


智 课前暖身

者 分享一个蕴含古人智慧的故事。




㊀ 庖丁❶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❷解牛❸,手之所触,肩之所 作者从形、声两方面,
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❹,砉然❺响然,奏刀 把庖丁的解牛技术写得
出神入化。
然❻,莫不中音;合于《桑林》❼之舞,乃中
《经首》❽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
至此乎

❶ 庖 ( páo ) 丁:一说名叫丁的厨师。一说掌 ❺ 砉 ( hu® ) 然:拟声词,皮骨相离的声音。
厨丁役之人。 ❻  ( hu® ) 然:拟声词,用刀割裂东西的声音,

❷ 文惠君:有说是梁惠王。 其声大于“砉然”。
❸ 解牛:宰牛。 ❼《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
❹ 踦 ( y˚ ) :支撑、接触。这里指用一条腿的 ❽《经首》:传说中尧时的乐曲名。

膝盖顶牛。

96

KPM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❾也,进❿乎 叙述庖丁解牛的三个境 第
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 界。 五
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⓫ 单
而不以目视,官知⓬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⓭, 第一境界: 元
批大郤⓮导大窾⓯,因⓰其固然⓱,枝经⓲肯 庖丁学解牛的前三年所
綮⓳之未尝微碍,而况大斩軱⓴乎!良庖岁更刀, 见皆全牛,并专注在牛 智
割也;族庖月更刀,折㉑也。今臣之刀十九年 的身上。 者
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㉒。彼节 言
者㉓有闲㉔,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 第二境界: 说
恢乎㉕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 三年后,目无全牛,对
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㉖,吾见其难 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
为,怵㉗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清,懂得规律了。
语謋㉘然已解,牛不知其死也,如土委地㉙。提刀
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㉚刀而藏 第三境界:
之。” 庖丁一切依牛的生理结
构、顺其自然解牛,熟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 练运用规律,达到游刃
生㉛焉。” 有余。

“怵”足见庖丁谨慎。
庖丁技艺高超,解牛流
畅,但也绝不马虎大
意。

透过寄寓在具体的故事
中的养生之道,也让文
惠君从“枝”的观点进
一步了解到“道”的层
次。

❾ 道:指宇宙的本源,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共 ⓳ 肯綮 ( qìng ) :筋骨结合的地方。肯,附在骨
同规律。 头上的肉。

❿ 进:超出,超乎。 ⓴  斩軱 ( g¨ ) :指大骨。
⓫ 神遇:用心神与牛体接触。 ㉑ 折:用刀砍骨。
⓬ 官知:耳眼等感觉器官。 ㉒ 硎 ( xíng ) :磨刀石。
⓭ 天理:指牛天然的生理结构。 ㉓ 节者:骨节。
⓮ 批大郤 ( xì ) :劈断筋骨间隙。批,劈。郤, ㉔ 闲 ( jiàn ) :通“间”,间隙。
㉕ 恢恢乎:宽绰的样子。
原文作“卻”,通“隙”。 ㉖ 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⓯ 导大窾 ( kuçn ) :引刀入骨节空处。导,导 ㉗ 怵 ( chù ) :小心谨慎。
㉘ 謋语 ( huò ) :骨肉相离的声音。
引,指引刀而入。 ㉙ 委地:散落到地上。
⓰ 因:循,顺着。 ㉚ 善:通“缮”,擦拭。
⓱ 固然:指牛的自然结构。 ㉛ 养生:指养生的道理。
⓲ 枝经:支脉和经脉。
97

KPM









智 作者
者 简介
言 庄子(约公元前 368 - 约公元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

说 (今中国河南商丘附近)人。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是战国时期道家学

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学问渊博,善于辩论,著作辑入

《庄子》一书,现存 33 篇。

题解

本文选自《庄子今注今译》的《养生主》。养生的主旨在于
阐明保护、蓄养生命之主要精神,即顺应自然。本文述说庖丁为
文惠君肢解牛只,并向文惠君说明解牛的经历,让文惠君从中领
悟了养生的道理。庄子是借这个故事来阐述他的养生之道。他认
为应该回避矛盾,寻求解说,就像庖丁解牛那样,要找出牛体的
规律,方能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以保身、养生。

研讨与拓展

1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枝矣。
上面句子中“道”和“枝”指的是什么意思?[2.2.1]

2 阅读本文后,填写下表。[2.2.1]

例   庖丁解牛 情况 原因
(a) 目见全牛,月更刀 不懂规律
(b) 始解之时
三年之后
方今之时

3 你认为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2.2.1]

4 庖丁的刀如何用了十九年仍然锋利如新?这与“养生”之道有何
联系?[2.2.1]

98

KPM

㊁ 定风波❶·莫听穿林打叶声 第
阅读指引 五
(苏轼) 单







三月七日,沙湖❷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
皆狼狈❸,余独不觉。已而❹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❺且徐行。 用“穿林打叶”渲染雨
竹杖芒鞋❻轻胜马,谁怕?一蓑❼烟雨任平 骤风狂。
生。     料峭❽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❾却
相迎。回首向来❿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 “谁怕”二字既与前文
无晴。 的“莫听”“何妨”呼
应有致,也更突出了词
人坦然无畏的率真性
情。

“一蓑烟雨”,词人由
眼前的风雨联想到人生
旅程中的风雨。

末三句反映出词人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
态度。

❶ 定风波:词牌名。 ❻ 芒鞋:草鞋。
❷ 沙湖:地名,在中国湖北、黄冈东南三十 ❼ 一蓑 ( suø ) :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❽ 料峭:形容微寒。
里,又名螺蛳店。 ❾ 斜照:偏西的阳光。
❸ 狼狈:这里指进退都感到困难。 ❿ 向来:刚才,前一会儿。
❹ 已而:不久。
❺ 吟啸:高声吟唱。 99

KPM









智 作者
者 简介
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中国四川眉
说 山)人。北宋文坛豪放派代表人物。他的仕途坎坷,历经数次贬谪,人生曲

折复杂。他的文笔豪迈洒脱,创作题材广阔,诗词、散文、书画均甚有造

诣,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题解

本词选自《全宋词》,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写于元丰五年
(1082 年)。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黄州已近三年。那年
春天,苏轼到沙湖看新买的农田,在路上遇雨,因为没有雨具,
同行者都狼狈不堪,唯他在雨中从容不迫地行走。《定风波》一
词,表现了苏轼任凭雨打,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

研讨与拓展

1 阅读此词后,填写下图。[2.3.1]


定风波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感受:

2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风雨,词人的心情如何?[2.3.1]

3 词中的“风雨”可以象征什么?[5.5.1]

4 词人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胸襟?试分组讨论。[1.3.1]

100

KPM

㊂ 传习录 ·萧惠问死生之道 第

(王守仁) 阅读指引 单







萧惠问死、生之道。 首先作者将“生死”引
先生曰:“知昼、夜即知死、生。”问昼、 向“昼夜”,阐明生死
夜之道。 之道和昼夜之道是相通
曰:“知昼则知夜。”曰:“昼亦有所不 的,引发萧惠进一步提
知乎?” 出疑问。
先生曰:“汝能知昼?懵懵而兴❶,蠢蠢❷
而食,行不著❸,习不察,终日昏昏,只是梦昼   
惟息有养,瞬有存❹,此心惺惺明明❺,天理无  
一息间断,才是能知昼。这便是天德,便是通乎  
昼、夜之道而知❻,更有什么死、生!”  


引用《张子全书》句子
表示应时刻保持对天理
的明觉洞察。

❶ 兴:起床。 ❺ 惺惺明明:清醒明亮。
❷ 蠢蠢:这里指稀里糊涂。 ❻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意为通晓了昼夜阴
❸ 著:自觉。
❹ 息有养,瞬有存:意为存养的功夫一刻都不 阳的变化规律,就会领悟天地宇宙的运动规
律。语出《易经·系辞上》:“范围天地之
要间断。语出《张子全书》卷三《正蒙·有 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
德》。
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101

KPM






智 作者
者 简介
言 王守仁(1472-1529),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子,谥文成,世称王阳
说 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中国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人。王守仁是心学集大

成者,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作品有《王文成公
全书》《传习录》《大学问》等。

题解
本文选自《传习录》。萧惠提问死生的问题,王阳明的回答里并没有

直接谈论。他认为,人的心要时时都保持灵活清醒,能时刻自我反省,不间
断、不退让,那就能清楚何谓“白天”,明白“生”。反之,人的心对天理
处于麻木无觉,或者觉而不改,只会浑浑噩噩,即如行尸走肉,这种状态就
是“天黑”,就是“死”。在这个“死生”“昼夜”的问题中,萧惠所想的
是向外的,他看到白天黑夜,看到出生死亡的现象,而王阳明先生却不断指
导他向内,往心里观照。

探究与练习

1 萧惠问的死生之道,王阳明如何回答?[2.2.1]

2 你如何理解王阳明所说的“息有养,瞬有存”?[2.2.1]

3 王阳明的死生之道与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有何异同?[1.3.1]

4 对你而言,生命有何价值?写一篇说明文,说说你的看法,字数
不少于 450 字。[3.2.3]

102

KPM

㊃ 菜根谭·气象❶要高旷 ❷(洪应明) 第

阅读指引 单







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❸;心思要缜密, 采用转折关系,为了突
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❹,而不可偏枯❺;操 出表达做人不可疏狂、
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不可琐屑、不可偏枯、
不可激烈。

❶ 气象:即气度。 ❹ 冲淡:这里指高雅清淡。
❷ 高旷:高远旷达。 ❺ 偏枯:单调枯燥。
❸ 疏狂:粗疏狂放。

作者
简介

洪应明(1572-1620),字自诚,号还初道人。明朝人。他早年热衷仕

途,题书斋名为“述”。现存《菜根谭》《仙佛奇踪》等作品。

题解

本文节录自《菜根谭》(第二卷)。作者以“菜根”为本书
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正
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本文表达凡事要合理适度,过犹
不及。所以,我们必须要以中庸的态度处理事情。

探究与练习

1 你认为一个人要如何才能“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2.2.1]

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到“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举
例说明。另外,针对同学的看法作出评论。[1.2.1] [1.3.1]

3 以“凡事要适度”为题,提出你的看法。[1.3.1]

103

KPM









智 中国书法 [5.1.1]



言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线条造型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

说 的画,无声的乐”。一支毛笔,界破虚空,在纸上挥洒出千变万化的线条,能给

书写者和观赏者带来莫大的精神享受。

四大楷书的特点比较

楷书自汉末兴起,唐代大盛。后人将这一时期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与
赵孟頫尊称为“楷书四大家”,楷书因此被划分为欧体、颜体、柳体和赵体,均
为后人习楷范本,下面为欧体、颜体、柳体、赵体四大楷书的特点比较。

笔画特征 欧体 颜体 柳体 赵体

横画 斜上姿态,中段 短横前细后粗, 短横粗壮,长横 短横左重右轻,
不含弧形。 长横中段比较 细瘦。 长横中段略有一

细,略带有弧 些细。

形。

竖画 悬针竖多为主 悬针竖坚持中锋 悬针竖粗细均 多用垂露收笔。
笔。垂露竖中段 用笔,中段挺 匀。垂露竖下垂 若有两笔竖画

略细。 拔。垂露竖两头 直行。 时,右部一笔一

比较圆润,之间 般都是用悬针。

稍略粗。

撇画 斜撇、短撇爽劲 短撇浑厚粗短, 短撇重而锐利有 短撇有劲,快捷

有力,长撇、竖 长撇劲而有力。 力,长撇细而有 而利落干散。

撇细而有劲。 劲。

捺画 斜捺、平捺笔力 捺画粗重,浑穆 波动中出筋露 轻灵畅达,暗含
结构特征 均送到笔锋。 饱满,弧度自然。 骨,峭拔刚劲。
起伏。
上下窄长,内紧 起笔藏头,收笔 对于欧颜楷书进
外松。中宫敛 护尾,强调中锋 行严谨结合。取 结体秀美,笔意
紧,左敛右纵, 行笔和圆劲有 欧体险劲,颜体 连贯,外柔内
在险中求稳。 力,势开张,字 宽博大度,因而 刚。楷中带行,
撑格,重心稳, 自成风貌。 上下笔势呼应,
形端庄平正。 于严整庄重见潇
洒天真的神韵。

(资料来源:杨盛钦《中国书法艺术》;李志平《中国书法艺术》)

104

KPM

文化万花筒 [4.1.2] 第

影视文学 单







在电影史上,文学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都
由文学小说改编而成的。在电影拍摄过程中,电影导演最初接触的文
字剧本是由编剧用文学语言创作的。这充分体现了电影的文学性。影
片《城南旧事》是根据林海音的同名短篇小说所改编的电影。

《城南旧事》讲述的是亲情与分离的故事。影片并没有让人心
魂驰荡的梦幻色彩,而是以趣味横生又平实的镜头,叙述一段城南旧
事。导演巧妙地运用了三个不同的角色把影片分成三个部分:一个神
志不清的女人、一个弄得满城风雨的小偷、一个跟随多年的佣人。

《城南旧事》以一个六岁小女孩儿 —— 林英子为线索,用她的眼
光去看待当时的社会。她是在无法分辨人世间善与恶的情况下审视人
性。她用敏感的心,真诚的眼神,为人与人之间搭建了一座心灵的桥
梁。影片的每个部分既能独立成篇,又相互影响和呼应,而且能引起
观众对社会各现象的思考。

二十年代末,住在北京城南一条小胡同里的英子,在好奇心的驱
使下,英子与神志不清的女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牵引出女人神志不
清的原因和她丈夫的死因,以及他的孩子妞儿。英子全家搬家后遇小
偷。英子无意间在院子里认识了他,再次牵引出了各家被盗的原因,
和他盗窃的原因。他并不是好偷,而是为了生存,为了弟弟的学费。
家中的佣人把英子和她的弟弟当亲人般照顾。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佣人悲戚的遭遇让英子伤心,而英子父亲的死更是雪上加霜。

社会的黑暗带给人们更多的是痛苦。导演巧妙地利用小女孩儿的
真诚与生活在社会黑暗中的人做了鲜明的对比。在黑暗中与英子对话
的那两场戏中,虽然看不清人物,但是在双方的对话中知道,妞儿经
常被父亲打,而且打得浑身是伤。雨天的夜里,妞儿受尽家里痛苦和
折磨后,跑到英子家。导演正是用英子的家庭生活与妞儿的痛苦遭遇
做对比,来展现社会的黑暗与不公,让人们反思。加上弄得满城风雨
的小偷再次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他并不是为了偷而偷。在英子与他
第二次对话的那场戏中,观众明白了他偷是为了生存,为了他弟弟的
学业,是这个社会让他走上了不归路。

(资料来源:吴强《社会背景下的亲情与分离——浅析〈城南旧事〉》)

105

KPM






智 好文共赏 [4.2.1]




说 孤独的情趣 (游淑静)

习惯喧哗的人,一旦远离人群,必然寂寞难耐,无所适从。
喜爱孤寂的人不代表不合群,他们只是认知独处之可贵在让人能面对
自己,前瞻未来,并思索人生的方向。

记得不知是国中或高中,读到这首唐朝柳宗元的《江雪》,当时
我一看就立刻喜欢上它,那种空旷、高远、孤绝的景致,似乎触动了
我心灵中一条不为人知的心弦,与我起了共鸣。

当时纯真的脑海还为它画了一幅画 ——天地间一片银白,万籁俱
寂中,却见一个人戴着斗笠、穿着蓑衣,独坐扁舟,垂钓江雪。相信
略懂诗意的人都知道,这个人渔翁之意并不在鱼,他是在享受这种无
声的孤寂。

记得名作家张爱玲在洛杉矶去世时,许多读者为她身前享有盛
名,死时却孤灯一盏、无人陪伴的萧条景象,唏嘘不已。但事后却有
一名作家说:常人只知她的寂寞可怜,却无从了解她享受孤独的情
趣。

的确,习惯热闹喧哗的人,是很难体会这种境界的,喜欢热闹的
人一旦远离人群,就觉无所适从,一时间,天地好像失去他的存在。

我们不知张爱玲的内心世界,到底是何光景,但她晚年独居,甚
少与外界联系,可见是可以承受独处的,这是一个人、尤其是一个作
家的选择,古代庄子与惠子的“汝非鱼,焉知鱼之乐”之争,就是这
个道理。

106

KPM

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这种意境的描写,唐诗中除《江雪》外, 第
譬如:王维五言绝句《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礛 五
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梭罗的《湖滨 单
散记》,也是远离喧嚣、企图追求心灵自由的描绘;相信有阅读习惯 元
的人,信手拈来,都可找出许多类似例子。

确实,古往今来许多艺术家、哲学家或文学家,都喜欢独处的时 者
刻,虽然有些人或许有些怪癖,离群索居,不问世事;但大多数人并 言
不是不知合群的道理,他们只是不喜欢过分红尘喧嚣,他们期待独处 说
的空间,让自己能暂时摆脱世俗,思考未来,同时面对自己。如此独
处获得的心灵解放,无论最后升华为文学、美术、戏剧或音乐,一定
能敲击人心,触动深处的心弦。

所以独处不是寂寞,也不可怜,能享受寂寞的好处,勇于面对自
己,才是人生的可贵所在。反之,一个时时刻刻都需要借着人群来装
饰自己,需要喧哗来烘托自己存在的人,最后反而坠落红尘,失去自
己。

悦读 书 房

本文选自游淑静的《倾听四季》(2001年)。此书以古典诗词
做引言,铺陈出一篇篇文句浅白流利,文意深入浅出的散文。作者
通过柳宗元的《江雪》,导出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唐诗赋予现
代意义。独处不是寂寞,也不可怜,能享受寂寞的好处,勇于面对
自己,才是人生的可贵所在。

107

KPM





元 古韵文推荐阅读





说 酬❶乐天❷ 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❸

〔唐〕刘禹锡

此诗是刘禹锡酬答白居易而作的七言律诗。刘禹锡于唐敬宗宝历二
年(826 年),罢和州刺史后,回洛阳途中经扬州,与白居易相会。当
时刘禹锡已度过了 23 年的贬谪生活。在一次酒会上,白居易作《醉赠刘
二十八使君》一诗相赠,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遭遇鸣不平。刘禹锡读后
忆起往事,万般感慨,就写了此诗答谢白居易。

巴山楚水❹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❺。

怀旧空吟闻笛赋❻,到乡翻似烂柯人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❶ 酬:答谢、酬答,这里指用诗歌赠答的意思。 ❺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
❷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置。弃置,贬谪。
❸ 见赠:送给(我)。
❹ 巴山楚水:指中国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❻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❼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述异记》记载,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
属于楚国。刘禹锡被贬后,一直辗转朗州、 晋时王质入山伐木,看两个童子下棋,王
连 州 、 夔 州 等 巴 山 楚 水 的 边 远 地 带 。 这 里 用  质停了一会儿,发现斧柄已烂,即刻回
“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家,却人事已非。柯,斧柄。

108

KPM

第六单元

真情
挚爱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
关风与月。

——    欧阳修《玉楼春》

真情是火把,温暖思念
的夜晚;真情是明灯,照亮
黑暗的远方。

通过这个单元,让我们
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诗人,
以生花妙笔写下优美的诗词
歌赋,情真意切地表达对爱
人或家园等的情感。

109

KPM






真 课前暖身

情 以一个句子描述“爱”,例:爱是朝阳,给人希望。




㊀ 更漏子❶·玉炉❷香 (温庭筠) 阅读指引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❸秋思;眉翠 首三句,由室中景,带
薄❹,鬓云残❺,夜长衾❻枕寒。 出室中人的思绪。女主
人公“移情于物”,本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❼离情正苦;一叶 是她为秋思所扰,却怨
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蜡烛偏要照画堂。

接着二句描写女主人公
的形象。“夜长衾枕
寒”反映出女主人公内
心的凄凉。

下阕首三句将读者的视
线由室内引到室外。

移情于物,嗔怪梧桐夜
雨不管人正因离情伤
痛,偏偏给人添愁。

❶ 更漏子:词牌名。 ❹ 薄:淡。谓眉上画的翠黛色,已淡褪。翠即
❷ 玉炉:精美的香炉。古时香炉是用很珍贵的 翠黛色,指青绿色。古代妇女用翠黛色的颜

材料做成的,有玉制香炉、檀木香炉、铜香 料画眉,故称翠眉、黛眉、绿眉等。
炉等。 ❺ 鬓云残:形容鬓发散乱。鬓云,鬓发如云。
❸ 画堂:华丽的内室。
残,散乱。
110 ❻ 衾 ( qˆn ) :被子。
❼ 不道:不管、不理会。
KPM

作者 第
简介 六

温庭筠(约 812 - 约 866),本名岐(q∆),字飞卿,太原祁(q∆)(今中 元
国山西省祁县)人。唐代诗人、词人。屡考进士不第。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
监助教,世称温方城、温助教。他的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 真
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辞章律赋擅名一时,与李商隐并称  情
“温李”;又精通音律,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为花间词派鼻祖。后人 挚
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li∫n)集》。 爱

题解

这首词选自《花间集》。温庭筠一共写了六首内容相似的
《更漏子》。这首词以秋夜为背景,抒写闺人离情。上阕写秋夜
静谧的室内情景及孤寂的思妇;下阕以室外的秋雨梧桐衬离别之
情。全词浓淡相间,情与景巧妙地相融一气,含蓄凄婉,生动感
人。

研讨与拓展

1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试从此句分析女主人公的形象。[2.3.1]

2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分析以上词句的意思和特点。[2.3.1]

3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以上词句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分析其效果。[2.3.1]

4 你的生命中有什么人、事或物让你思念不已?书写一篇记叙文,
字数不少于 450 字。[3.2.2]

111

KPM

第 (李清照)

单 阅读指引


真 ㊁ 声声慢





寻寻觅觅❶,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 以三个句子、十四个双
还寒❷时候,最难将息❸。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声叠韵字起句,具体描
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  绘了作者的心情,奠下
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❹,如今有谁忺❺ 忧愁、悲惨又凄凉的词
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❻。梧桐更兼细 调。
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❼,怎一个、愁
写出词人没有心情赏
花、摘花,却又不堪花
谢的惜花情怀。

字了得❽。

❶ 寻寻觅觅:形容内心惘然若失、试图寻找的 ❺ 忺 ( xiån ) :高兴;适意。
不安状态。 ❻ 怎生得黑:怎么熬到天黑。怎生,怎么。

❷ 乍暖还 ( hu∫n ) 寒:天气忽然回暖,一会儿又 黑,天黑。
寒冷起来。 ❼ 次第:光景、状况。
❽ 了得:意指包含得尽。
❸ 将息:休息;调养。
❹ 憔悴损:这里指词人因忧伤而憔悴瘦损,

非指菊花枯萎凋谢。损,这里相当于“煞” 

“极度”的意思。

112

KPM

作者 第
简介 六

李清照(1084  - 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属中国山东济南) 元
人。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其词作可分成前后两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后期则多慨叹身世,情调感伤。她善用白描手法来表现事物,刻画细腻、微 真
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词风婉约清新,独树一帜,被称 情
为“易安体”。后人辑有《漱玉词》。 挚


题解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期的名作。靖康二年(1127 年),北
宋灭亡,她与丈夫赵明诚流寓南方。与丈夫鹣鲽情深的李清照,
在丈夫病故后,境遇孤苦。她为排遣苦痛,而写下此词。她通过
对凄清秋景的描绘,以情景互衬,细腻委婉地抒发国破家亡、沦
落天涯的孤寂落寞心境。这首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
一气贯注,扣人心弦。全词情真意切,以奇字佳句描绘愁情,哀
怨缠绵,富含艺术感染力。

研讨与拓展

1 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3.1]
2 试以一个字来概括这首词,并加以分析。[2.3.1]
3 根据词的首句,你认为词人在找什么?[2.3.1]

4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诠释以上词句。[2.3.1]

5 “晚风、淡酒、归雁、黄花、梧桐、细雨”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2.3.1] [5.3.1]

6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以上词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2.3.1]

113

KPM

第 (《古诗十九首》)

单 阅读指引


真 ㊂ 行行重❶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首二句写分别时的情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景,表现了思妇对丈夫
的眷恋。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❷依❸北风,越鸟❹巢南枝。 描述思妇用整个生命在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❺。 期待着丈夫,生命在期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❻。 待中逝去,青春在期待
思君令人老❼,岁日忽已晚。 中逝去。
弃捐❽勿复道,努力加餐饭❾。
思妇自我安慰今后就要
洒脱,努力加饭,保重
身体。

❶ 重:重叠、重复。 ❻ 反:通“返”。
❷ 胡马:北方游牧民族所产的马。 ❼ 老:憔悴之意。
❸ 依:依恋。 ❽ 弃捐:抛弃。
❹ 越鸟:指南方所产的鸟。 ❾ 加餐饭:慰劝之辞。指多进饮食,保重身体。
❺ 缓:这里指衣带宽松,表示人因为思念,

一天比一天消瘦。
114
KPM

出处 第









《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没有留下作者姓名,收
录在南朝萧统主持编撰的《昭明文选》中第二十九卷。它代表了
汉代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内容主要反映当时人民的思想感情。

题解

《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诗,也是最为人熟知的诗
篇。诗歌抒写妻子对长期离家在外的丈夫深切思念之情。诗歌语言精简朴
实,一些词语和节奏重叠反复的形式,表现出民间歌谣的特色。

探究与练习

1 为什么诗的开头叠用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

[2.3.1] [5.3.1]

2 诗中出现的两次“相去”分别有什么含义?[2.3.1] [5.3.1]

3 “万余里”和“天一涯”分别形容什么?[2.3.1]

4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其效果
[2.3.1]

5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你如何理解以上诗句?[2.3.1]

6 本诗运用许多比喻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5.5.1]

115

KPM

第 (威廉·巴特勒·叶芝)

单 阅读指引


真 ㊃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灰黯,沉沉欲眠, 诗人想象多年以后炉火
在火炉边瞌睡,取下这本书, 映着年迈的情人阅读诗
慢慢读,梦回你眼睛曾经 集的情景。
有过的柔光,以及那深深波影;

多少人恋爱你喜悦雍容的时刻,  
恋爱你的美以真以假的爱情,  

只有一个人爱你朝山的灵魂❶内心,  

爱你变化的面容有那些怔忡❷错愕。 真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并且俯身闪烁发光的铁栏杆边,  
嚅嗫,带些许忧伤,爱如何竟已 “高山”和“星星”把
逸去了并且在头顶的高山踱蹀❸ 诗人的爱往纯真的崇高
复将他的脸藏在一群星星中间。 境界升华,成了永恒。

(杨牧 译)

作者
简介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56 - 1939),爱尔兰诗人,
后期象征主义诗人的主要代表。叶芝早年的创作具有浪漫主义的华丽风格,
善于营造梦幻般的氛围。进入不惑之年后,在现代主义诗人伊兹拉·庞德等
人的影响,尤其是在他参与爱尔兰民族主义政治运动的切身经历后,创作风
格发生了激烈的变化,趋近现代主义。主要作品有诗集《奥伊辛漫游记》 
《后期诗集》等。

❶ 朝山的灵魂:茅德·冈是 20 世纪初爱尔兰 ❷ 怔忡 ( zh´ng chøng ) :心悸。
民族自治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这里指她为民 ❸ 踱蹀 ( duó dié ) :小步走路。这里指流连。
族自由奋斗不息的圣洁心灵。

116

KPM

题解 第

这是诗人于 1893 年创作的诗歌,献给一见倾心的茅德·冈(Maud    G  onne    单
茅德·冈不但是美丽的女演员,也是 20 世纪初爱尔兰民族自治运动的领导人 元
之一。诗人狂热地追求她,但屡遭对方的拒绝。尽管多情的诗人真挚又深情
地苦恋了她一生,最终却没有结果。这份感情给诗人带来了源源不绝的创作 真
灵感,为对方写下了一首首幽婉动人的美丽情诗。这首诗韵律齐整,文字朴 情
素,语言简明,感情真挚,意境优美。 挚


探究与练习
1 分析“火炉”的意象。[1.2.1] [2.1.1]
2 诗人的爱情有没有因为时间而消减?为什么?[2.1.1]
3 诗人运用什么手法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深情?举例说明。[2.1.1]
4 这首诗有不同版本的翻译。试找出其他版本的译诗,并与本译诗

作比较。[2.1.1]

临 摹 楷 书 [3.1.1]

以毛笔临摹赵孟頫的字帖。注意运笔和构字的方法。
合体字 上下结构

“业”字横画比 “奏”字上紧下 “皆”字上宽下 “然”字下面部
较多,粗细均 松,上细下粗。 窄,上面部分笔 分穿插在上面部
匀,排列均衡。 画间隔较大,空 分伸张的笔画
灵错落,下面的 里,使整个字紧
“日”字笔画粗 凑。
而密,上下对比。

117

KPM







元 好文共赏

真 [4.2.1]



挚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118

KPM

水面落花慢慢流, 第
水底鱼儿慢慢游。 六
啊! 单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元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情
野火在暮色中烧。 挚
啊! 爱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悦读 书 房

这首诗取自刘半农《扬鞭集》,是刘半农在 1920 年于英国伦敦
大学留学期间所作。诗人创作这首诗是为了排遣思乡之情。诗名
开始时叫做《情歌》,后来改为《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音
韵和谐,语言流畅,1926 年被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谱成曲,广为
传唱。

119

KPM







元 古韵文推荐阅读





挚 国风·王风·采葛❶


《诗经》

诗歌叙述主人公对情人的思念。诗人以比喻及夸张修辞手
法描述男子思念情人,一日不见,像三个月、三个季节,甚至
三年那样长,这当然是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区别所在。这种
写法把主人公的相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二句以“秋”季
比喻,因为秋季落叶萧萧,给人满目皆萧瑟之感,容易引起感
慨之情,与全诗意境相吻合。成语“一日三秋”即出自此诗。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❷兮,一日不见,如三秋❸兮。
彼采艾❹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❶ 葛:葛藤,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
❷ 萧:植物名。蒿的一种,即艾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
❸ 三秋:三个秋季。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

年,义同三季,九个月。
❹ 艾: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科,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其叶子供药用,可制艾绒灸病。

120

KPM

第七单元

艺术
维度

鼓舞疲惫的心灵,抒解、 国家美术馆
开放僵硬闭锁的心,就是
艺术、文化。

——    池田大作《宇宙》

艺术能鼓舞人心。一番景
色、一首曲子、一篇文章、一段对
话……艺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学
习欣赏艺术,能让我们的耳朵听到
旋律的美,让我们的眼睛看到色彩
的亮丽,让我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
陶与启迪。

通过本单元,我们可以学习用
不同的角度鉴赏艺术作品。

121

KPM






艺 课前暖身

术 与同学分享你印象最深刻的艺术作品。




㊀ 虾趣(节选) (秦牧) 阅读指引

我家的客厅里挂着一幅齐白石❶的水墨虾 开篇写农妇看画入迷,
画,那里面十来只虾,生动极了。一次,有个农 点出赏画的第一个层
妇来倒人粪肥,肩上挑着一担尿桶,一进门来, 次“像”。
看到那幅画,竟着了迷,担子没有卸肩,就站在
画前欣赏,一面连声啧啧赞叹:“真像呀,就和 点出画作栩栩如生的原
活的一模一样。” 因 ——深刻观察生活。

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能够使一个普通农
妇,忘记把尿桶卸下肩来,就站在那儿凝神欣
赏,这真是他从人民群众中获得的最崇高的奖
赏了。

齐白石画虾之妙,大可以说前无古人,我
们从各种画册中看到古代画家的虾蟹之类的绘
画,没有一个比得上他。据说齐白石画虾数十
年,到了七十岁时赶上了古人的水平,继续努
力,进而踏入了更高的境界。这些画里的虾所以
栩栩如生,是由于他深刻观察过真正的虾的生
活,笔墨变化、写照传神已经到达了极高境界的
缘故。

齐白石从少年时代起,就不知道观察过多
少的虾了。他对这类小生物兴趣异常强烈。这从
他的题画诗和随笔中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他有
一首画虾诗道:“塘里无鱼虾自奇,也从荷叶
戏东西。写生我懒求形似,不厌声名到老低。”

❶ 齐白石 ( 1864-1957 ) :原名齐纯芝,字渭清,别号寄萍老人、白 虾趣(1951 年)
石山人,中国湖南湘潭人,近代中国水墨画家。齐白石也和张大
千并称“南张北齐”。

122

KPM

他的随笔中又有这样的话:“我住在朋友家, 第
门前碧水一泓,其中鱼虾甚多,我偶然取出钓竿 七
来,钓钩上戏缀棉花球一团,原意在钓鱼,钓得 单
与否,非所计也。不料鱼乖不上钩,只有一个愚 元
而贪食的虾,把棉花球当作米饭,被我钓了上
来。因口腹而上钩,已属可哀;上钩而误认不可 艺
食之物为可食,则可哀孰甚!”从这一类诗文 术
中,我们可以想见他对那些小生物深刻的观察和 维
浓厚的情趣。 度

齐白石画的虾,所以这样充满了艺术魅 作者仿效齐白石,观察
力,不仅在于它一只只惟妙惟肖而已,也还由 虾的生活,从中得到体
于:这些虾的布局是异常生动的,在素朴中体现 悟。
了深厚,很耐看,很经得人寻味。

恐怕还不是很多人都知道江河的虾有一些
是可以养在玻璃缸里的。实际上它和金鱼、热带
鱼、斗鱼一样,也可以养。我曾经把一只虾养活
了一个多月,观察过虾的生态。经过那一次之
后,对于齐白石的虾画,不期然地提高了一点儿
欣赏水平。

虾,随着环境颜色的不同,它甲壳上的颜
色是可以发生变化的。江河里淤泥地带的虾,身
上颜色黑些;沙底地带的虾,颜色洁白些。

123

KPM







元 活蹦活跳的虾,身体很透明,在它们将要

术 死的时候,透明程度就减轻了,逐渐转化为奶白
维 色。越是生命力旺盛和食物充足的虾,它头部的

度 那一团黑色的东西越显著。那是它的脏腑和未曾

消化完的食物。活蹦活跳的虾,我们完全可以看

到它的头壳里器官的搏动。

虾是喜欢嬉戏的,常常两只纠缠在一起,

互相用长箝❷箝着玩。

虾在前进游动的时候,伸直了两只箝足,

而当它遇险迅速后退的时候,两只长长的箝足就

缩起来了。

虾吃食物时很小心,总是先用箝足去试探

一下,然后赶紧后退,接着再试、再退,最后,

它认定完全没有危险了,就放胆大嚼。吃东西

的时候,用脚爪辅助,桡❸足快乐地划动着。有

时,它仅仅用两只脚支地,其他的脚和整个身子

都斜翘起来了。

⋯⋯⋯⋯

观察了虾的生态,我逐渐理解到:齐白石
画那十几只虾,是费尽心机的,它们真个是多
彩多姿! 那画幅上面,既有来自淤泥地带的较黑
的虾,也有来自沙底地带的较洁白的虾。它们头
壳里那一团黑色的脏腑,都很鲜明,这表现了它
们的生命力异常旺盛。它们有正在向前游的,也
有正在向后退的,更有正在嬉戏和觅食的。虽然
画面上并没有出现藻类、沙石、溪涧、水纹,但
是只要看到那些虾的姿态,仿佛这一切都已经有
了。不知道这位老画师是观察了多少的活虾,才
能够画虾画得这样出神入化的!

❷ 箝 ( qi∫n ) :同“钳”,钳子,这里指虾钳状的前足。
❸ 桡 ( r∫o ) :指虾的胸足。

124

KPM

我们试想一想,如果画面上的虾,都是正 第
在向前游的,或者都是正在向后退的,总之,如 七
果都是一个模样儿,那么,它的艺术魅力就没有 单
现在这样深厚了。因此,齐白石的虾画,不但启 元
示我们,在生活中深入观察的重要,也还启示我
们,无论是如何“单纯”的东西,里面都必须寓 艺
有“深厚”才行。 术

上面一个道理,是许多人都知道的,后面 度
一个道理,也许知道的人就不是那么普遍了。
齐白石的虾画,虾如果减到只有几只的话,那几
只,也总是神态各异,极少重复。这些,都足以
说明上面的道理。

如果我们从这一点想开去,为什么有些小
诗,寥寥二三十个字,就那么世代脍炙人口?
有些短文,篇幅极短,却那么震撼人心?扇画小
幅,苏州园林,格局很小,却总是那么引人入
胜?奥妙之处,不是就由于它们在朴素中寄托了
深厚,在单纯中却体现了丰富;如果是诗、文,
又总是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结合着的
缘故吗?

不管你把那叫做含蓄也好,深厚也好,丰
富也好,精致也好,反正就是这么一些东西,
使那貌似平凡的一件小小的艺术品,变成光辉灿
烂了。

作者
简介

秦牧(1919-1992),原名林阿书,又名林派光、林觉夫、林顽石。作

家、散文家。生于香港,三岁时随父母迁居新加坡,1932  年底再回香港。主

要作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尤以散文著称。著有

散文集《花城》《长河浪花集》等。

125

KPM






艺 题解





本文选自《艺海拾贝》。《虾趣》从齐白石的一幅画展开
说明,谋篇布局有条不紊,全文夹叙夹议,文笔优美活泼,内含
生活哲思。

研讨与拓展

1 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b) 淤泥地带
(d) 溪涧
(a) 门前碧水一泓

(c) 脏腑

2 结合文章解释以下词语。 [5.3.1]

(a) 惟妙惟肖 (b) 出神入化 (c) 脍炙人口

3 根据作者的看法,齐白石的水墨虾画有哪些艺术魅力?[2.1.1]

4 为什么作者要在第四段引用齐白石的诗和随笔里的话?[2.1.1] [5.5.1]

5 作者主要从哪方面来描写自己对虾的了解?[2.1.1]

6 农妇赏画的段落是否能从文中删除?说出你的看法。[1.3.1] [2.1.1]

7 仔细观察生活中某个平凡的事物,书写一篇记叙文,具体描述
其“单纯”中的“深厚”之处,字数不少于 450 字。[3.2.2]

126

KPM

㊁ 撑伞的人 (洪醒夫) 阅读指引 第









如果天是蓝的,就不该有云。如果有云, 第一段通过描述违反自
就不该下雨。如果下雨,就不该撑伞。如果撑 然的现象,引发读者的
伞,就不该走在蓝蓝的天空下。 好奇。

可是我们都撑伞,都走在蓝蓝的天空下。 运用连串反问句,强调
雨来的时候,天还是蓝的,在乌云之上, 心里有清明的世界。
一定有蓝蓝的天空。只要你有心一见,你一定可
以看见,这片蓝天在你心里,晶莹剔亮,蔚成永 将雨比拟为人,比喻为
恒的颜色。虽然双瞳接触的是厚重且逐渐下压的 马,使雨的形象更鲜
乌云。但你心里自有清明的世界,我们又何必畏 明,读起来更添趣味。
缩?何必撑伞?何必屈服于“自然的暴力”?
当雨点在蓝天下聚成气候,其势足以兴风
作浪时,便从天而降。有时无声而下,雨丝细细
的、斜斜的。有时淅沥而下,声音叮叮的、咚咚
的。有时滂沱而下,其势若万马奔腾,沛然莫之
能御❶。不管如何下法,无声也好,淅沥也好,
滂沱也好,在雨中的山山树树,都会昂头微笑,
英姿勃发,只因他们脚踏实地,忠于土地,忠于
岗位,忠于苦难而俯仰无愧,风雨装饰了他们坚
强的品格,他们也强调了风雨的存在,面对暴
力,且能够向暴力微笑,面对苦难而不畏缩,所
以风雨成为他们的一部分。

❶ 沛然莫之能御:出自《孟子》:“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意思是无法阻挡。

127

KPM







元 可是我们不然。

术 我们都撑伞,都走在风雨中,都走在蓝蓝
维 的天空下。

度 我们是唯一需借衣物的伪装来掩蔽羞耻的 拿人和山、树做对比,
认为人没有山树坚强,
动物,雨会淋湿我们,我们怕,山山树树不需掩 引人深思。
蔽,雨淋不湿他们,他们不怕,他们始终站在那

里,点头,微笑,摇曳生姿。

我们怕,我们就去买伞。

于是黑的、黄的、长的、短的,各式各样 赋予伞保护人的能力,用
的伞。就如此这般理直气壮地被撑起来。雨来 伞借喻“掩饰”和“保

的时候,大街小巷,只见伞,不见人。每一张人 护”人的势力。

的脸,都在伞的阴影中隐去。在昏黄天色中,那 表面写伞,实际写人。

些花花绿绿的伞,愉快的、愤怒的、忧愁的、烦

闷的,都随波逐流,逐渐流成一条无岸无涯的大

河。

河怎么流,伞就怎么流,愉快、愤怒等七 借伞喻人,借伞抒情。
情六欲也就怎么流,从古流到今,从西流到东,

从所有的街路流向所有的门户。无休无止,无声

无息。

如果有人能够只手遮天,救救这些撑伞的

人,不如把伞都拿掉,让他们面对风雨,使他们

的心灵得以历练,得以刚强。

128

KPM

撑一把有形的伞,那是正当的事,因为我 第
们不必在雨中表现异于同类的乖张。但如果撑起 七
一把无形的伞,使我们不去面对风雨,面对苦 单
难,那我们永远无法领略雨过天晴的喜悦。 元

可是我们都撑伞,撑这把无形的伞。 艺
因为我们不是山的稳重、不是树的踏实, 术
所以一生的故事也只能是撑伞的故事。让我们向 维
山山树树敬礼,并且握住他们宽厚有力的手掌, 度
等有一天我们长成山,长成树,我们就可以把伞
拿开,骄傲地站在那里。 最后一段借着呼吁的语
气,劝告世人学习要稳
重和踏实,要坚强面对
苦难,点明本文中心思
想。

作者
简介

洪醒夫(1941-1982),原名洪妈从,另有笔名司徒门。台湾彰化人,
乡土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包括诗、散文、报导文学、评论,但最擅长小说创
作。他的小说大多以农村为题材,生前只出版过小说集《黑面庆仔》《市井
传奇》。他的遗作收录在《怀念那声锣》。另有《洪醒夫作品集》也收录了
他的毕生作品。

题解

本文首刊于 1975 年 7 月 21 日的台湾《新生报》,后收录在
《怀念那声锣》中。本文以伞为题材,借伞抒情,通过有形的
伞、无形的伞,说明人们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防备伪装,呼
吁人们心里要有清明的世界,要像山山树树承受风雨一样,坚强
面对苦难。

129

KPM






艺 研讨与拓展




度 1 有感情地诵读文章第九和第十段,感受散文中长句、短句交错的
语言节奏美。[2.1.1]

2 如果有人能够只手遮天,救救这些撑伞的人,不如把伞都拿掉,让他们面对

风雨,使他们的心灵得以历练,得以刚强。

上面句子中的“只手遮天”是什么意思?这跟常用的意思有什么
不同?[5.3.1]

3 完成下表,写出人和山山树树在面对雨时的态度。[2.1.1]

人的态度 山山树树的态度

远望

4 但如果撑起一把无形的伞,使我们不去面对风雨,面对苦难,那我们永远无

法领略雨过天晴的喜悦。

你认同作者的观点吗?试举生活例子说明。[2.1.1]

5 完成下表,写出你生活中某样熟悉的物品所引申的人生哲理。[2.1.1]

物品 用途 引申出的人生哲理

例: 伞 撑伞:遮挡烈日、暴雨 坚强面对苦难

6 如果天是蓝的,就不该有云。如果有云,就不该下雨。如果下雨,就不该撑

伞。如果撑伞,就不该走在蓝蓝的天空下。

上面的段落重复了四次“如果⋯⋯就”。试写出该关联词语在这
个段落的作用。[5.4.1]

130

KPM

㊂ 盆栽盆景一席谈 (周瘦鹃) 第

阅读指引 单







这些年来,不知以何因缘,我家的花草树 开头设置悬念,引发读
木,居然引起了广大群众的注意,一年四季,来 者联想“我家的花草树
客络绎不绝,识与不识,闻风而来,甚至有十二 木,居然引起广大群众
个国家的国际友人,也先后光临,真使我既觉得 的注意”的原因。
荣幸,也觉得惭愧!
诠释说明法:更清楚地
一般人对于种在盆子里的花草树木,统称 说明盆景、盆栽的特点
为盆景,其实是有分别的。凡是普通的花草树 和差别。
木,随便地种在盆子里的,例如菊、月季、杜鹃 举例说明法:使表达更
等等,只能称为盆植。如果是盆栽,那就要树干 清楚。
苍老,枝条经过整理,形成了美的姿态,方才合
格。至于盆景,那么除了将树木作为主体外,还 说出作者的盆植、盆栽
要配以拳石或石笋和广东石湾制的屋、亭、桥、 和水石的数量之多。
船、塔与人物等等,作为点缀,大小比例,都要
正确,布置得好像一幅画一样。此外还有一种,
就是水石,以石为主体,或横峰,或竖峰,用水
盘盛了水来供着,也要点缀几件石湾制的小玩
意,如能种些小树在适当的地方,那就更好了。
我家的园子里和屋子里,便经常陈列着盆植、盆
栽、盆景和水石,供人观赏,仿佛一年到头地在
开展览会。

周瘦鹃作品 周瘦鹃作品
《饮马图》 《金雀闹春》

131

KPM







元 我家的盆栽,有好多株是一、二百年的老

术 干和枯干的花木,如一株单瓣白梅、二株柏树、
维 二株榆树,有的枯干长满苔藓,有的干已中空,
度 成了一个大窟窿,来客们见了都啧啧称怪,以为 以来客的反应烘托盆栽
像这样一二百年的老树,怎么能在盆子里活着 的价值。

呢?至于数十年和一二十年的,那是太多了,中 大 量 使 用 列 数 字 说 明
法,罗列一系列准确的
如一株会结桃子的桃树、二株满开小白花的李 植物数目与种类,不仅
树、二株垂丝海棠、一株紫藤、一株红薇、二株 丰富了文章内容,还提
紫薇、一株蜡梅、二株鸟不宿、一株银杏、一株 高盆栽的价值,增加内
罗汉松、三株三角枫、一株石榴、一株四季桂, 容的可信度。

都是比较名贵,而为我所喜爱的。还有树干不易

粗壮而树龄已在一百年以上的,如一株枝叶纷披

结子累累的枸杞,曾参加上海菊展,并且已由科

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用彩色片收入了镜头。又如一

株名叫“雪塔”的山茶,开花时一白如雪。还有

一株三干展开的紫杜鹃,这是清代相国潘祖荫❶

家的故物,年来每逢暮春时节,开满了上千朵的

花,如火如荼,鲜艳夺目,朋友们见了,都欢喜

赞叹不置。盆梅中也有不少树龄已达数十年的,

如一株半悬崖形的玉蝶梅、一株开花最迟的送春

梅、二株老干屈曲的硃砂梅、一株干粗如壮夫双

臂的大绿梅、一株干已半枯而欹斜❷作势的单瓣

白梅,而最最名贵的,是苏州已故名画家顾鹤

逸❸先生手植的一株树龄一百余年枯干虬(qi√)

枝的绿萼(˙)梅。这许多老干枯干的盆树,都

是树木中的“古董”,我把多种多样的旧陶盆栽

种着,古色古香,自然脱俗。它是我家的至宝,

也是一切盆栽中的至宝;我希望它们老当益壮,

一年年地活下去。

我对于盆景,也有特别的爱好,恨不得 以画家作画比喻创作盆
每 天 都 有 一 种 新 作 品 , 因 为 这 与 画 家 作 画 一 景也是一门艺术。

样,可以表现自己的艺术性的。我的盆景,一

方面是自出心裁的创作,一方面是取法乎上,

❶ 潘祖荫 ( 1830 -1890 ) :字在钟,小字凤笙, ❷ 欹 ( qˆ ) 斜:倾斜。
号伯寅,亦号少棠、郑盦(ån),吴县(今 ❸ 顾鹤逸 ( 1865 -1930 ) :清末著名书画收藏家
中国江苏苏州)人,大学士潘世恩之孙,内
阁侍读潘曾绶之子。清代官员、书法家、藏 顾子山的孙子,近代画家,尤其擅长画山
书家。 水。

132

KPM

仿照古人的名画来做,先后做成的,有明代唐伯 第
虎❹的《蕉石图》、沈石田❺的《鹤听琴图》、 七
夏仲昭❻的《竹趣图》和《半窗晴翠图》、清代 单
王烟客❼的《新浦寿石图》等,这与国画家临摹 元
古画同一意味,而是我所独创的。仿照近人名画
来做的,有张大千❽的《松岩高士图》,因为这 艺
是一个小型的盆景,岩石不大,那一前一后两株 术
悬崖的松,是用草类中的松形半支莲来替代的。 维
自己创作的,有“听松图”“梅月图”“紫竹 度
林”“竹林七贤”“枯木竹石”“田家小景”
“孤山放鹤图”“枫林雅集图”“归樵图”“散
牧图”“陶渊明松菊犹存”等,这些盆景,除了
把各种树与竹作为主体外,再配以广东石湾与佛
山制的陶质人物与亭、台、楼、阁、塔、船、桥
梁、茅屋等小玩意,大小比例,必须正确,才能
算是盆景中的上品。水石有仿宋代大画家范宽
的《长江万里图》一角,元代大画家倪云林❾的
《江干望山图》,自己创作的有“桃花源”“观
瀑图”“香雪海”“独秀峰”“赤壁夜游图       欸
乃归舟图”“严子陵钓台”“雁荡大龙湫”等 
全用白端石、玛瑙石和矾石、紫砂、白瓷等水盘
来装置,并且也与盆景一样,适当地配以小树和
石湾制的陶质人物、茅亭、船只、屋宇等等,瞧
上去便更觉生动。这一批水石盆供,曾一度展出
于拙政园,取毛主席❿《沁园春》⓫名句“江山
如此多娇”作为总题,曾博观众不少的好评。

❹ 唐伯虎 ( 1470-1524 ) :唐寅,字伯虎,又字子畏,以字行,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
等,直隶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吴中四才子之一。

❺ 沈石田 ( 1427-1509 )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明代绘画大师,
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中国江苏苏州)人。

❻ 夏仲昭  ( 1388 -1470 ) :擅墨竹,承元人传统,师法王绂,功力深厚,尤擅长卷。
❼ 王烟客 ( 1592-1680 ) :王时敏,初名赞虞,字逊之,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直隶太仓州

(今中国江苏太仓市)人,明末清初重要画家。
❽ 张大千  ( 1899-1983 ) :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

名大风堂,中国四川内江人,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
❾ 倪云林  ( 1301-1374 ) :原名倪瓒,初名倪珽,字泰宇,别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

子,中国江苏无锡人,元末明初画家、诗人。擅画山水和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
❿ 毛主席 ( 1893-1976 ) :毛泽东,中国湖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⓫ 《沁园春》:词牌名。指毛泽东创作的词《沁园春·雪》。该词借描写壮丽的雪景歌颂当代英

雄,抒发豪情壮志。

133

KPM






艺 作者
术 简介
维 周瘦鹃(1895-1968),原名祖福,字国贤,中国江苏省苏州市人,祖
度 籍安徽歙县。当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园艺家。现有散文集《行云集》《花

花草草》《花前琐记》《花前续记》等;小说《亡国奴日记》《祖国之徽》
等;译作《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世界名家短篇小说集》、高尔基的

《叛徒的母亲》等,另有多篇小说创作。

题解

本文选自周瘦鹃《花花草草:周瘦鹃自编小品文集》。本
文用语平实朴素,将家中的盆栽、盆景描写得十分具体,说明也
详尽细致,脉络有条有理。

探究与练习

1 根据文章第二段,以树型图写出盆植、盆栽和盆景的特点。[2.1.1]
2 为什么作者家的花草树木会引起广大群众的注意?[2.1.1]

3 结合上下文,写出下列关联词语的作用,并用这些关联词语造句。

[5.4.1]

(a) 如果是盆栽,那就要树干苍老,枝条经过整理,形成了美的姿态,方才
合格。

(b) 至于盆景,那么除了将树木作为主体外,还要配以拳石或石笋和广东石
湾制的屋、亭、桥、船、塔与人物等等,作为点缀,大小比例,都要正
确,布置得好像一幅画一样。

(c) 我对于盆景,也有特别的爱好,恨不得每天都有一种新作品,因为这与
画家作画一样,可以表现自己的艺术性的。

134

KPM

㊃ 瑶公特(节选) (傅雷) 第

阅读指引 单







《瑶公特》(La  Gioconda)这幅画的声名、 开头简明扼要地介绍画
荣誉及其普遍性,几乎把达·芬奇❶的其他的 作及画家,言简意赅。
杰作都掩蔽了。画中的主人公原是翡冷翠人焦 介绍画中主人公的背景 
孔多(Francesco   del   Giocondo)的妻子蒙娜·丽莎
(Mona  Lisa)。“瑶公特”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 介绍画家风格。
期诗人阿里奥斯托❷所作的短篇故事中的主人翁 引资料说明法:引用名
的名字,不知由于怎样的因缘,这名字会变成 人诗句,对“‘销魂’
达·芬奇名画的俗称。 的魔力”说明更具体,
也增加读者对文章的印
提及达·芬奇的名字,一般人便会联想到 象。
他的人物的“妩媚”,有如波提切利❸一样。然
而达·芬奇的作品所给予观众的印象,尤其是一
种“销魂”的魔力。法国悲剧家高乃依❹有一句
名诗:“一种莫名的爱娇,把我摄向着你。”

❶ 达·芬奇:即莱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1452- 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与米开朗基
罗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

❷ 阿里奥斯托:Ludovico  Ariosto(1474 - 153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诗
人,代表作有《疯狂的罗兰》(Orlando Furioso)。

❸ 波提切利:Sandro   B  otticelli(1445-1510),原名亚历桑德罗·菲利佩皮
(Alessandro  Filipepi),是欧洲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画派艺术家。

❹ 高 乃 依 : Pierre   Corneille( 1606 - 1684) , 17 世 纪 上 半 叶 法 国 古
典主义悲剧的代表作家,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与莫里哀、拉辛
并称法国古典戏剧三杰。

135

KPM







元 这超自然的神秘的魔力,的确可以形容

术 达·芬奇的“瑶公特”的神韵。这副脸庞,只要
维 见过一次,便永远离不开我们的记忆。而且“瑶
度 公特”还有一般崇拜者,好似世间的美妇一样。

第一当然是莱奥纳多自己,他用了虔敬的爱情作

画,在四年的光阴中,他令音乐家、名曲家、喜

剧家围绕着模特儿,使她的心魂永远沉浸在温柔
的愉悦之中,使她的美貌格外显露出动人心魄

的诱惑。1500 年左右,莱奥纳多挟了这件稀世之 介绍作画背景。
宝到法国,即被法王弗朗西斯一世以 12, 000 里佛 以列数字、举例子的说

(法国古金币)买去。可见此画在当时已博得极 明方式来增加内容的可
大的赞赏。而且,关于这幅画的诠释之多,可说 信度。

世界上没有一幅画可和它相比。所谓诠释,并不

是批评或画面的分析,而是诗人与哲学家的热情

的申论。 运用设问句,带领读者
然而这销魂的魔力,这神秘的爱娇,究竟 对“瑶公特”的神秘一
探究竟,由此让文章句
是从哪里来的?莱奥纳多的目的,原要表达他个 式更灵活,提高阅读兴
人的心境,那么,我们的探讨,自当以追寻这迷

人的力量之出处为起点了。 趣。

这爱娇的来源,当然是脸容的神秘,其中 自然地把话题从画作过
含有音乐的“摄魂制魄”的力量。一个旋律的片 渡到音乐,用音乐的原

段,两拍子,四音符,可以扰乱我们的心绪以致 理解析“瑶公特”的传
不得安息。它们会唤醒隐伏在我们心底的意识, 神之处。

一个声音在我们的灵魂上可以连续延长至无穷

尽,并可引起我们无数的思想与感觉的颤动。 穿插艺术知识,丰富文
在音阶中,有些音的性质是很奇特的。完 章内容。

美的和音(accord)给我们以宁静安息之感,但

有些音符却恍惚不定,需要别的较为明白确定的

音符来做它的后继,以获得一种意义。据音乐家

们的说法,它们要求一个结论。不少歌伶利用这

点,故意把要求结论的一个音符特别延长,使听

众急切等待那答语。所谓“音乐的摄魂制魄的力

量”,就在这恍惚不定的音符上,它呼喊着,等

待别个音符的应和。这呼喊即有销魂的魔力与神

秘的烦躁。

136

KPM











某个晚上,许多艺术家聚集在莫扎特家里 以一连串的疑问,勾起
谈话。其中一位,坐在格拉佛桑(钢琴以前的 读者的好奇心,让人迫
洋琴)前面任意弹弄。忽然,室中的辩论渐趋热 切想知道答案,作下文
烈,他回过身来,在一个要求结论的音符上停住 的铺垫。
了。谈话继续着,不久,客人分头散去。莫扎特
也上床睡了。可是他睡不熟,一种无名的烦躁与
不安侵袭他。他突然起来,在格拉佛桑上弹了结
尾的和音。他重新上床,睡熟了,他的精神已经
获得满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音乐的摄魂动魄的魔力,
在一个艺术家的神经上所起的作用是如何强烈,
如何持久。莱奥纳多的人物的脸上,就有这种潜
在的力量,与飘忽的旋律有同样的神秘性。

这神秘正隐藏在微笑之中,尤其在“瑶公
特”的微笑之中!单纯地往两旁抿去的口唇便是
指出这微笑还只是将笑未笑的开端。而且是否微
笑,还成疑问。口唇的皱痕,是不是她本来面目
上就有的?也许她的口唇原来即有这微微地往两
旁抿去的线条?这些问题是很难解答的。可是这
微笑所引起的疑问还多着呢:假定她真在微笑,
那么,微笑的意义是什么?是不是一个和蔼可亲
的人的温婉的微笑,或是多愁善感的人的感伤的
微笑?这微笑,是一种蕴藏着的快乐的标志呢,
还是处女的童贞的表现?这是不容易且也不必解
答的。这是一个莫测高深的神秘。

137

KPM







元 然而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她的美 间接说明艺术的魅力和
艺 貌,你永远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听 意义。
术 一曲神妙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


度 你的情绪而转移。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

的,和你一起悲哀了。你快乐吗?她的口角似乎

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与你的

同样光明同样欢乐。

在音乐上,随便举一个例,譬如那通俗的

《威尼斯狂欢节曲》,也同样能和你个人的情操

融洽。你痛苦的时候,它是呻吟与呼号;你喜悦

的时候,它变成愉快的欢唱。

“瑶公特”的谜样的微笑,其实即因为它

能给予我们以最缥缈、最“恍惚”、最捉摸不定

的境界之故。在这一点上,达·芬奇的艺术可说

和东方艺术的精神相契了。例如中国的诗与画,

都具有无穷(infini)与不定(indéfini)两元素,让

读者的心神获得一自由体会、自由领略的天地。

当然,“瑶公特”这副面貌,于我们已经是

熟识的了。波提切利的若干人像中,也有类似的

微笑。然而莱奥纳多的笑容另有一番细腻的、谜

样的情调,使我们忘却了波提切利的《春》、维

纳斯和圣母。

一切画家在这件作品中看到谨严的构图,全

部技巧都用在表明某种特点。他们觉得这副微笑

永远保留在他们的脑海里,因为脸上的一切线条

中,似乎都有这微笑的余音和回响。莱奥纳多· 比较说明法:用家喻户
晓的画作与《瑶公特》
达·芬奇是发现真切的肉感与皮肤的颤动的第一 作比较,使读者通过比
人。在他之前,画家只注意脸部的轮廓,这可 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
象,突显《瑶公特》的
以由达·芬奇与波提切利或吉兰达约等的比较研 特征。

究而断定。达·芬奇的轮廓是浮动的,沐浴在雾

雰❺似的空气中,他只有体积;波提切利的轮廓

则是以果敢有力的笔致标明的,体积只是略加勾

勒罢了。

❺ 雾雰 ( f´n ) :有雾气。

138

KPM

“瑶公特”的微笑完全含蓄在口缝之间, 从整体到局部,按逻辑 第
口唇抿着的皱痕一直波及面颊。脸上的高凸与低 说明顺序描述“瑶公 七
陷几乎全以表示微笑的皱痕为中心。下眼皮差不 特”的特征。 单
多是直线的,因此眼睛觉得扁长了些,这眼睛的 元
倾向,自然也和口唇一样,是微笑的标识。 莱奥纳多·达·芬奇的
“瑶公特” 艺
如果我们再回头研究她的口及下巴,更可 术
发现蒙娜·丽莎的微笑还延长并牵动脸庞的下 波提切利的“维纳斯” 维
部。鹅蛋形的轮廓,因了口唇的微动,在下巴部 度
分稍稍变成不规则的线条。脸部轮廓之稍有棱角
者以此。

在这些研究上,可见作者在肖像的颜面上
用的是十分轻灵的技巧,各部特征,表现极微
晦;好似蒙娜·丽莎的皮肤只是受了轻幽的微风
吹拂,所以只是露着极细致的感觉。

至于在表情上最占重要的眼睛,那是一对
没有瞳子的全无光彩的眼睛。有些史家因此以
为达·芬奇当时并没画完此作,其实不然,无论
哪一个平庸的艺术家,永不会在肖像的眼中,忘
记加上一点鱼白色的光;这平凡的点睛技巧,也
许正是达·芬奇所故意摒弃的。因此这副眼神蒙
着一层怅惘的情绪,与她的似笑非笑的脸容正相
协调。

她的头发也是那么单纯,从脸旁直垂下
来,除了稍微有些卷曲以外,只有一层轻薄的发
网作为装饰。她手上没有一件珠宝的饰物,然而
是一双何等美丽的手!在人像中,手是很重要
的部分,它们能够表露性格。乔尔乔内❻的《牧
歌》中那个奏风琴者的手是如何瘦削如何紧张,
指明他在社会上的地位与职业,并表现演奏时的
筋肉的姿态。“瑶公特”的手,沉静地,单纯
地,安放在膝上。这是作品中神秘气息的遥远的
余波。

❻ 乔尔乔内:Giorgio Barbarelli da Castelfranco(1477- 1510),意大利文艺
复兴艺术大师,威尼斯画派画家。

139

KPM







元 这个研究可以一直继续下去。我们可以注

艺 意在似烟似雾的青绿色风景中,用了何等的艺

维 术手腕,以黑发与纱网来衬出这苍白的脸色。
度 无数细致的衣褶,正是烘托双手的圆味(即立

体感),她的身体更贯注着何等温柔的节奏,

使她从侧面旋转头来正视。

我们永不能忘记,莱奥纳多·达·芬奇

是历史上最擅思索的一个艺术家。他的作品,

其中每根线条,每点颜色,都曾经过长久的寻

思。他不但在考虑他正在追求的目标,并也在

探讨达到目标的方法。偶然与本能,在一般艺

术制作中占着重要的位置,但与达·芬奇全不

发生关系。他从没有奇妙的偶发或兴往神来的

灵迹。

作者
简介

傅雷(1908 -1966),字怒安,号怒庵。中国江苏省南汇县人。翻译家、
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现存《傅雷译文集》《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傅雷家书》《傅雷文集》等书。

题解

本文节选自《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第四讲《莱奥纳多·
达·芬奇(上)》。本文主要鉴赏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画
作《瑶公特》。作者从多个角度、多层面讨论此画作,不仅解析
画作,更加上作者本身对画家的看法,说明深入浅出、简明扼
要。散文式的表达方式也通俗易读。

140

KPM


Click to View FlipBook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