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三华文·第二单元·诗韵之美
《错误》 作者:郑愁予
chiahguatkeow@smktar2021
作者简介: 郑愁予(1933- ),原名郑文韬。
祖籍河北宁河,出生于山东济南,
16岁随父亲移居台湾。
当代诗人。台湾中与法商学院
(现台北大学)统计系毕业,东
海大学荣誉讲座教授暨驻校诗人。
现任国立金门技术学院讲座教授、
国立东华大学荣誉教授。
作者简介: 郑愁予的诗婉约犹如李商隐,豪
放酷似李白,处处流淌着古典韵
味。
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
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
美,自成一格。他的重要诗集包
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
女奴》《郑愁予诗集》等。
题解 《错误》是郑愁予于1954年创作的
现代诗。
全诗以江南小城的风情作为中心意
象,写出战争时期闺中思妇盼望归
人的情怀。
诗人将豪放旷达的气质和欲语还休
的情韵融为一体,营造出和谐、完
整的艺术境界。
创作背景 诗的创作源起于中国对日抗战期间。
郑愁予的军人父亲转战大江南北,
当时还是小男孩的郑愁予陪着母亲
住在家里,母亲天天都在盼望父亲
平安归来。
20岁那年,他把当年的感知化作诗
歌《错误》。
诗的主角就是以诗人母亲为原型。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
关于《错误》……
请先听一听,
诗人自己怎么说?
注释: 我打江南①走过
①打江南:打,自、从。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江南,长江下游南岸的浙 东风②不来,三月的柳絮③不飞
江全境、上海等地区。是 你底④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
中华汉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⑤
有南京、杭州等古都。 跫音⑥不响,三月的春帷⑦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⑧紧掩
②东风:指春风。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③柳絮:柳树种子上面像棉絮的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
白色绒毛,能随风飞散。
④底:通“的”。
⑤向晚:傍晚。向,接近。
⑥跫音:脚步声。
⑦帷:女子室内的帷幕。
⑧窗扉:窗门。扉,门窗。
第1节:赏析
我打江南走过 第一节两句,以第一人称“我”写游子走过江南。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简单的“江南”二字,一下子就将读者带入充满诗情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画意的境地——那蒙蒙的烟雨,那翠绿的河岸和灵秀
你底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 的山水。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 三月的春帷不揭 诗中,“容颜”显然借指某个女性。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前半句中“等”和“季节”赋予了“容颜”以叙事内容和时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间限度;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
后半句是对“容颜如花”这个比喻的推进和激活,诗人
不用静止的喻体去比附静止的本体,而是将喻体转化
为两种动作状态——开、落。
第1节:小结
我打江南走过 这两句诗的内容涉及了三个层面: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一个美丽的年轻女子在守候着她的归人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容颜、等待);
你底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她等了一年复一年,时间在等待中悄然逝
跫音不响 三月的春帷不揭 去(季节里);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她也曾欣喜期待,以为她的归人即将到来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莲花开),却终于还是寂寞失落,因为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 她的归人终究没有归来(莲花落)。
第2节:赏析
我打江南走过 这一节全用比喻,不同的喻体都指向于相同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的本体——“你的心”,在喻体的暗示中企图将
闺中等待女子的心理形象化。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 情景化的比喻:“东风不来”暗示静寂,“柳絮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不飞”正是一幅无精打采、百无聊赖的情状,“
跫音不响 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更是凸显等待者内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心的封闭(小城)和寂寥。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
第2节:赏析
我打江南走过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这里有冷暖色彩的对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比,天边的夕阳虽然酡红,但却给人只是近
黄昏之感;脚下的石板路悠长冰冷,却是所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在者无法逃避的路。
你底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联系上下文,温暖的夕阳却远在天边且即将
跫音不响 三月的春帷不揭 西坠,这间或暗示等待者心中渺茫的期待仅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是一抹遥远的暖色;而冷清的、踏在脚下的
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寂寥的等待。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
第2节:赏析
我打江南走过 “跫音不响”,“春帷不揭”隐喻妇人的心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扉几乎到达自我封闭的程度,彰显等待的漫
长。同时,紧紧地关着一颗寂寞的心,含着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深深的愁怨。
你底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此节四五句同样暗示死寂,“东风不来”是客观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的视角,“跫音不响”则已经悄悄转为等待者的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听觉”,不经意地铺垫了下面的“马蹄声”。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
第2节:小结
我打江南走过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跫音不响 三月的春帷不揭”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 四个“不”字关闭了所有的视觉和听觉,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为诗营造出沉闷而寂寥的气氛,不只反
跫音不响 三月的春帷不揭 映了客观的外部环境,还衬托等待中的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女子的心理环境。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
第3节:赏析
我打江南走过 诗歌第三节,镜头重新聚焦在“我”身上。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这里引起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马蹄是美丽的,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却又是错误?
你底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显然,是
跫音不响 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因为马蹄声引起了等待者的期盼,让她错以
为来者是归人。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 这一节有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照应的运用。
“达达的马蹄”是对第二节“跫音”的照应、“美
丽的错误”又是对第一节“莲花的开落”的照应。
第3节:小结
我打江南走过 “错误”是本诗的诗眼,说“错误”是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美丽”的,因为这瞬间的误会传达出一
种悲哀的美。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 这“美丽的错误”生动新颖地写出了思妇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的怀人心情,写出了那心中的寂寞和盼望。
跫音不响 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然而,这“美丽的错误”也使妇人陷入了
更深的寂寞中。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
整体印象
我打江南走过 这首诗的情感脉络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设想这样的场景:闺中女子枯寂的等待中突然传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来一阵马蹄声,这声音像曾经有过的无数次一样,
你底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 引起了她的满心期盼,她听着这声音越来越近、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越来越近却又越来越远,她终于明白:这不是一
跫音不响 三月的春帷不揭 个归人,只是一个过客。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这仿佛让人看见这个女子期盼时迅速地从椅子上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站了起来,凝神侧耳倾听,多么像一朵莲花的绽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 开;又仿佛看见她在马蹄声远去之后失望地、颓
然地重新坐到椅子上,像一朵莲花的花瓣在风中
凋零。
总结
我打江南走过
《错误》篇幅短小,诗人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 写起来却一波三折,让诗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 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增添了想象的空间,缠绵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 之情也不绝如缕。
理解与赏析
理解与赏析
1. 背诵本诗,体会诗歌的优美。[2.1.1]
理解与赏析
2.诗人在诗的第二节用了四个“不”字描写环境,对
这首诗起了什么作用?[2.1.1]
这四个“不”,关闭了所有的
视觉和听觉,为诗营造出沉闷
而寂寥的气氛,衬托等待中的
女子的心理环境。
理解与赏析
3. 为什么“达达的马蹄”是一个错误?[2.1.1]
因为“达达的马蹄”让女子误以为来者是归人。
理解与赏析
4. 诗中思妇的情感有何变化?[2.1.1]
期待 惊喜 失望
理解与赏析
5. 写出诗中运用比喻手法的诗句。[5.5.1]
a.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b. 你底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
c.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d.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e.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谢谢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