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
韩非子﹒难(nàn)一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提出了 作者——韩非子
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它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
战国时期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
•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
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
•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
物。
• 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
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老子的辩证法、
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
著作。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
础。
• 韩非著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
《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
非子》。
题解
讲述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
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
触而不能自圆其说。
本文告诫人们说话、做事
要认真考虑周到,实事求是,
以免相互抵触而产生矛盾。
楚人①有鬻②(yù)矛与盾者,誉之③曰:“吾盾之坚,物
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④也。”或⑤
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⑥(fú)能应⑦也。
夫⑧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
①楚人:楚国人。
②鬻(yù):出售。
③誉之:夸耀(他的)盾。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④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⑤或:有人。
⑥弗:不 。
⑦应:回答。
⑧夫:句首发语词,那
原 楚人①有鬻②(yù)矛与盾者,誉之③曰:“吾盾之坚,物
文
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④也。”或⑤
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⑥(fú)能应⑦也。
夫⑧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
文 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
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
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
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理解与赏析
1. 楚人如何夸大他的盾和矛?
答:
楚人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固,任何锋利的东西都
穿不透它,然后他又夸耀他的矛很锐利,能刺穿
所有的东西。
2. 有人向楚人提出质问,楚人“弗能应也”,
原因是什么?
答:
因为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
没东西刺不破的长矛,是
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的。
3. 假如你是楚人,说一说你会怎样推销你的矛和
盾?
• 例一:在不同的地方卖矛和盾,在甲地说,我的盾最好,任何矛
都无法刺穿它,在乙地说,我的矛最好,任何盾都没办法阻止它。
• 例二: 同时卖,但是要换一种说法: 我的矛锋利得很,能将任
何“敌百人”的盾牌穿透,是上等的攻敌武器; 我的盾牌也是
异常坚固的,任何“敌人”的矛都不能将其穿透,做防身器具再
合适不过了。
• 例三: 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
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
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4. 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 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 做事说话皆应三思而后行。
• 事物是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的,不能
绝对化。
• (答案合理即可)
5.改写上述寓言故事,针对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语
言进行扩写。 (可配合漫画的形式呈现)
例1:
从前有个楚国的商人在市场上卖自制的长矛和盾牌他先把盾
牌举起来,一面拍着一面吹嘘说:“我卖的盾牌最牢,再坚固没有
了。不管对方使的长矛怎样锋利,有别想刺透我的盾!”停了一会
儿,他又举起长矛向周围的人们夸耀:“我做的长矛再锋利没有了。
不管敌人抵挡的盾牌怎样坚固,我的长矛一刺就透!” 围观的人
群中有人问道:“如果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是刺得透还是刺不
透?”楚国商人涨红着脸,半天回答不上来。
5.改写上述寓言故事,针对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语
言进行扩写。 (可配合漫画的形式呈现)
答2:
有一个楚国人到集市上去卖他的盾和矛,他看到集市上的人这么
多,心想:“我的矛和盾一定能卖个好价钱。”然后就挑了一个人比较
密集的地方叫卖起来:“快来买呀!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盾,什么
东西也刺不穿它。”一些人听到叫卖声,纷纷走过来,想看看世界上最
坚固的盾。楚人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吆喝得更起劲。接着他又称赞起
他的矛:“我的矛很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看着大家交头接耳、
议论纷纷的样子,他想:我的盾和矛一定能卖出去。想到白花花的银子
就要揣到腰包里,他的心里美得乐开了花。
正当他做着发财梦时,有一个人走过来,说:“如果用你的矛去
戳你的盾,结果怎么样呢?”
楚人听后,哑口无言。连忙收拾东西,在大家的哄笑中灰溜溜的
走了。
揭示道理
• 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
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
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
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 做事说话皆应三思而后行。
• 事物是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的,不能绝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