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古 游
三 诗
单 词 山宋
元 ·
西
村 陆
游
作者简介
陆游
(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浙江
绍兴)人。
南宋著名诗人。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
多首,内容极为丰
富。
创作背景 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
陆游被迫罢官还乡,过着宁静
简朴的生活。
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
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
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
这首诗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
兴市)所作,写他到山西村农
家作客的情况。
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表现出作者对农家的真挚感情。
朗读诗歌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游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宋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西 · 从今若许/闲乘月,
村 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
游
首
联 腊月 浑浊 足够 小猪
冬天酿的酒 丰盛 指猪肉
菜肴
翻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浑。
译 在丰收之年也会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颔 柳色 花色
联 深绿 红艳
一座 一道
座山 道水
形容山水阻隔
翻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行之时,
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
译 出现在眼前。
颈 古代 保
联 风俗 留
古代立春后 临
第五个戊日 近
翻 群众追随村里排练吹箫击鼓的队伍,春社
祭祀的日子已接近。
译 村民们布衣素冠,淳朴的古风依旧完好保存。
尾 不定时 敲
联
如允 趁
果许 着
从今往后,如果还能趁着大好月色出外闲
翻 游,
那么我将会拄着拐杖,随时在夜晚来敲你
译 的家门。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
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
诗人紧扣诗题“游”字,
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
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
现不尽之游兴。
首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联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
欢悦的气象,写出了农家人热情、淳朴、
好客的特点。 诗
歌
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 赏
析
意却十分深厚。
一个“足”字,既写了农家的丰年景
象,又表达了农家好客,款待客人倾其所
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
朴民风的赞赏。
颔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联
这两句描写诗人行走于山间,只见重峦
叠嶂,山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
认。 诗
歌
诗人正迷惘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浓 赏
析
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的掩映下,几间农家
茅舍若隐若现。诗人的心情顿时由疑虑到豁
然开朗、欣喜不已。
写景中寓含哲理,这两句千百年来被人
广泛引用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
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
消长变化的哲理。
颈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联
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 诗
的农村风俗画卷。 歌
赏
“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 析
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
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
陆游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
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
吾民之爱。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
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尾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诗
联 歌
赏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 析
。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
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村庄染上
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
,能够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此情此景,不亦乐乎!
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便跃
然纸上。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不舍
之情。
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七言 当
__律__诗___,全诗紧扣一个 堂
“__游__”字,按时间的推移 练
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习
一个“__足____”字,表达了
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 当
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 堂
说好在哪里? 练
习
“足”是充实、丰盈的意思。
“足”字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
村民热情好客的淳朴品质。
诗中的客人是指谁? 当
诗人陆游。 堂
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 练
主人请来的陪客。 习
从“丰年待客足鸡豚”能够
看出村里人的__热__情__好__客__特
点,全诗表现_和__谐___的气氛。
一个“__疑___”字,写出了 当
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 堂
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 练
感受所致。 习
颔联的“又一村”指什么?
“又一村”指山西村,即诗
人此刻所在的村庄。
“柳暗花明”写出了自然美 当
景。为什么用“暗”来形容 堂
“柳”、用“明”来形容“ 练
花”? 习
柳色深绿,所以用"暗";
花色艳丽,所以用"明"。
请说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一村”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描写诗人行走于山间,只见重峦叠嶂,山 当
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 堂
练
诗人正迷惘而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浓 习
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的掩映下,几间农
家茅舍若隐若现。
诗人的心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欣喜
不已。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 当
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堂
练
这句的本意是诗人在山路行走时,当认 习
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
花明外发现了一个村落。
这句蕴含哲理,告诉人们:当你认为前
路渺茫时,往往在转角处充满了希望。
这句话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激励他们
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因此这
一名句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
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 堂
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练
习
面对困境时。
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
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
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
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柳暗花明”流传下来成为 当
一个成语,它现在意思通常 堂
指什么? 练
习
比喻困境后重新出现转,
看到希望。
比喻在走投无路的时候,
突然又出现一线生机。
试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 当
的所见所闻。 堂
练
村民的热情好客。 习
优美的景色。
淳朴的风土人情。
诗中哪一句写出丰收的年景 当
和农民热情好客? 堂
练
莫笑农家腊酒浑, 习
丰年留客足鸡豚。
诗中哪一句描绘乡村春社日
前夕热闹的情景?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诗中哪句不仅反映诗人对前途
所抱希望,也说出了世间事物
消长变化的哲理? 当
山重水复疑无路, 堂
柳暗花明又一春 。 练
诗中哪一句写作者的主观心境? 习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