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霹雳怡保培南独立中学 SM POI LAM (SUWA) IPOH 2022 年第二次月考 华文 试卷二 语文测验 日期:2022 年 8 月 19 日(星期五) 时间:1325-1455(1 小时 30 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班级:初二忠、信、平、义、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组 语文基本知识(15%) A 项 选择题(5%) 5 题全做。各题均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 在这聒.噪.的城市中,立着一棵树。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十分坚固稳定。 上述文句中加点词语的汉语拼音,以下哪项是完全正确的? A ɡuō zào ɡōu lóu B ɡuō zào jū lòu C kuò zào ɡōu lóu D kuò zào jū lòu 2.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其词性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从.我家到学校,需要半个小时的车程。(介词) B 根据研究,常吃泡面会造.成.消化不良。(副词) C 这间点心店的食物既.便宜又美味可口。(连词) D 我不是提醒过你了吗.?怎么还是做错?(助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试卷共印六面 出题老师: ............................. ( 郭书麟 ) 检阅者: .............................. ( 刘美仪 ) 未经正式宣布 不得翻开内页
2 3. 下列各句中,短语类型的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少许糖分 抒情音乐 —— 偏正短语 B 非常专业 考了三遍 —— 谓补短语 C 书写公函 打理妥当 —— 动宾短语 D 衣服干净 美丽极了 —— 主谓短语 4.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未免打草惊蛇,警方先安排警员扮成顾客混进酒吧,伺机逮捕贩毒嫌疑犯。 B 虽然新冠疫情导致他的餐馆倒闭,但他仍不气馁,决心静待时机东山再起。 C 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及副经理狼狈为奸,在背地里互相勾结,做了许多坏事。 D 人类往往因社会的发展而破坏大自然,进行填海造陆工程,真是沧海桑田。 5. “我爱上没有牢笼的鸟,不缺水的鱼,和光着脚丫的孩子。我愿意在这片绿地上忘却像发 丝一般多的烦恼。” 试判断上述文句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A 比拟 借代 B 比喻 借代 C 比拟 排比 D 比喻 排比 B 项 简答题(10%) 5 题全做 1.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a. 树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 (1%) b. 学会平视权威,你会变得气.宇.轩.昂.,活得高贵。 (1%) 2. 她是一名外国留学回来的博士,肚子里有许多墨水,你还是别跟她辩驳了。 (2%) 试运用与上述文句相同的修辞手法,书写一个句子。 3. 试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续写以下句子。 (2%) 吉隆坡是个美丽的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试写出可以替代下列画线句子的成语。 (2%) 他纵火烧死了三个人,被法庭宣判死刑,这灾祸是他自己招致的,怨不得旁人。 5. 试运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列两个单句改写成转折复句。句子顺序可以调整,也可以 增、删及替换词语。 (2%) 他的成绩很差。 他品行良好。
3 乙组 现代文阅读(30%)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然后按要求回答篇末的题目。 [文章 1] (15%) 这件事是妈妈讲给我听的。 上小学以前,我一直被寄养在外婆家。 五岁那一年,有一次,亲戚给外婆家送来许多螃蟹。贪嘴的我从螃蟹一下锅就坐在饭 桌旁,一直吃到所有人都离开饭桌了还意犹未尽。舅舅开我的玩笑说:“行呀,你这陪客 的工夫挺到家的嘛!”客人们一下子哄笑起来。连外婆也跟着笑。没有人注意到我小小的自尊 心已膨胀成一个大气球,在他们的笑声中濒临爆裂。爆裂的结果是,我义无反顾地下定决心 从外婆家出走,生平第一次只身踏上了回家的路。 从外婆家到我家大约有十四五里的样子,途中要走在一条名叫龙河的小河堤上及虾塘 的堤坝上。总之,沿途处处都是水,充满了诱惑,又布满了危险。 那时三伏刚过,午后的太阳把河堤上的土烤得冒起了烟,龙河里的水清洌得诱人,一 群孩子正在水里嬉戏打闹。看到他们,我走不动了。外婆平日里绝对不允许我下水的,可是 今天......我在水里尽情地疯了一两个小时才上岸赶路。经过虾塘的时候,免不了又和钓鱼摸虾 的孩子们玩上一会儿,和路边的蝴蝶蜜蜂逗上一阵子。直到天快黑了,我才进了家。 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成功地回家,妈妈明显地有点惊喜,赶紧问我外婆知不知道我回 家的事,我含含糊糊地说声知道,就饿虎扑食般扑向了饭桌。 外婆把镇上的几条街喊遍了,仍不见我的踪影,一家人立即陷入了恐慌。外婆瘫倒在 地上,站不起来,哆哆嗦嗦地命令舅舅和邻家的几个小伙子带上网沿龙河去打捞,命令二 姨到六里之外爸爸教书的学校里找他,命令三姨飞跑到我家看看我有没有回家。 “那时候哪里有电话呀,就是自行车全镇也才有两三辆。”妈妈说。 舅舅和那帮小伙子到了龙河边,也不知怎么那么巧,头一网下去真的就捞上来一个小 孩。我十七岁的舅舅吓得一头栽到水里,怎么也爬不上来。邻居一看不是我,赶紧一边掐舅 舅的人中,一边找了一口大锅让那小孩伏在上面控水抢救。 外婆在家一听说河里捞上来个孩子,一下子昏过去。 爸爸骑着好不容易借来的自行车,载着二姨回来。看到河堤上围满了人,重重地摔倒 在路上,血刷地从头上流下来。得知并不是我,他立刻跳起来,飞一般往家里骑去。 快到家的时候,爸爸追上了跑得筋疲力尽的三姨。不知道是爸爸骑车太生疏的原因, 还是心里太慌张,短短的一段路,他们摔了不知多少跤。
4 一进家门,看到我正和哥哥、弟弟没心没肺地打闹,三姨哇的一声哭起来。她完全忘 记自己从来没有骑过车,抢过爸爸手里的自行车,摇摇晃晃骑上了就跑。听外婆说,三姨就 是这样奇迹般地学会了骑自行车,一直骑到了家。 我猜出是怎么回事,蹩到了门口不敢吱声。爸爸脸上带着一种我从没有见过的很奇怪 的笑容,慢慢地走到我的身边,伸出手摩挲着我的短发,反复地说着同一句话:“你回来了 呀,你回来了呀......”爸爸的神情把妈妈吓坏了,抱着他的胳膊一个劲儿抚摸。好长时间 爸爸才恢复正常,妈妈忙着安慰,倒把打我的事给忘了。 晚上,妈妈到外婆家去了。爸爸一夜没有睡,就坐在屋里喝茶。觉得热了就拿出凉席 铺在院子里,把我们兄弟三个人一个个抱出来躺好,自己坐在旁边为我们赶蚊子。觉得露水 凉,又把我们一个个抱回屋放在床上,自己再坐在旁边喝茶。就这样反反复复地抱来抱去, 直到东方已白。 那以后,我好像突然懂事了。哪怕离开十分钟,也要告诉大人自己到哪里去,什么时 候回来。 (匡文庆《五岁的出走》) 题目 6 题全做 1. 试解释以下词语的含义。 (2%) a. 意犹未尽 b. 哆哆嗦嗦 2. “我”五岁出走的原因是什么? (4%) 3. 作者如何描写从外婆家到“我”家路上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4. 文中哪句可以看出外婆因为“我”的出走而表现出的恐慌? (2%) 5. 在文末中,爸爸守在“我们”的身旁一夜没睡的原因是什么? (2%) 6. 试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这篇文章带给你的启发。 (2%) [文章 2] (15%) 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代之交的学者身上, 还能看到这一点。 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一直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 开设家塾,而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和胡适,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 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 时期读的。胡适四岁入私塾,期间读完了四书五经、《孝敬》和《资治通鉴》等。
5 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孩童时期是一个 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 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 于此。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一生“暇时读书,随寝食不辍”。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 快,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教育有直接关系。 古代读书,重记诵。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 只有记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章学诚先生深知记诵之重要,把记诵比作“学问之舟车”。 古代读书,还重朗读。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 有效的”。 古代读书,更重获得学养。诵诗读书以广学问增修养,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朱光潜 先生继承了古代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特别重视学养,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 耻。” 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更大的 进步。 (《传统读书是成功的》有改动) 题目 5 题全做 1. 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 2. 根据文章,传统读书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3%) 3. 文中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 4. 为什么在孩童时期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及锻炼读书技能,会影响一个人 的终身? (3%) 5. 试结合读书经验,说说你的读书方法及其对你的影响。 (3%) 丙组 文言文阅读(15%)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然后按要求回答篇末的题目。 [文章 1] (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 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6 题目 3 题全做 1. 试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2%) 2. 纵观全文,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2%) 3. 以下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A. 作者以“山”和“水”比喻自己的“陋室”。 B.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反映了作者乐于与有学识的人交往,觉得与无学问之 人话不投机。 C.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表现了作者悠闲的日常生活。 D. 作者以诸葛亮及杨雄暗指自己,正处在“静待时机,以期一展抱负”的阶段。 [文章 2] (9%) 聂以道曾宰○1 江右一邑,有人早出卖菜,拾得至元钞○2 十五锭,归以奉母。母怒曰: “得非盗而欺我!况我家未尝有此,立当祸至,可速送还!”子依命携往原拾处,果见寻钞 者,付还。其人乃曰:“我原三十锭,汝何匿○3 其半邪?”争不已,相持至聂以道前。聂推 问村人,是实,乃判云:“失者三十锭,拾者十五锭,非汝钞也,可自别寻。此钞宜给贤母 以养老!” (选自赵吉士《寄园寄所寄》) 注释: ○1 宰:主管。 ○2 至元钞:元朝至元年间发行的钞票。 ○3 匿:私藏。 题目 3 题全做 1. 拾钱者与失主为何争执不休? 最后他们决定怎么做? (3%) 2. 聂以道最终如何对案件下判? (4%) 3. 试将以下句子译为白话文: (2%) 况我家未尝有此,立当祸至,可速送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