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
第五单元 古诗词
黄鹤楼
朝代 : 唐朝
作者 : 崔颢hào
黄鹤楼 唐·崔颢 视频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u 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u 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
建。
u 传说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
在此乘鹤登仙。
视频
黄鹤楼的宣传片,可通过google,
找中国视频网www.chinavideos.net,
之后按入“旅游景区”从中找出
黄鹤楼的宣传片。
l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
中国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
l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
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
员外郎。
l 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
宏伟,著有《崔颢集》。
l 《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最为人称道的是他
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
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n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
考证。
n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
山而得名,传说费祎登仙驾
视频 鹤于此,这首诗就是从楼名
之由来写起的。
n 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
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
创作了这首诗。
传说中的仙人。 这。
驾。 只。
离开。 留下。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再,又。 深,大的意思。
返回。 飘荡的样子。
千百年。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
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晴川阁 地名。
茂盛。
晴朗。 岛名。
平原。
清楚可数。
晴空下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辨,
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傍晚。 江面。
故乡。 烦愁。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的家乡?
看江面上烟波渺渺更让人烦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
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
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
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
,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
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
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
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
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
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
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
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
诗中“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
“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一
切”之意。
“不复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时
、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
“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
事难料的吁嗟叹喟。
如果说“白云”和“空悠悠”使
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千载”则
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
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
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
乡愁。
这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
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
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
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
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
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
置了铺垫。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
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
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眼
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
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
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
生乡愁也无由。
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
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
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
,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
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
画外余音。
《黄鹤楼》是哪位诗人的诗作?
唐代诗人崔颢。
诗人为何会创作这首诗?
诗人登临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
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而创作了这
首诗。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情。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
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
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
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
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
悠悠。” 描绘了什么景色?
诗人有何感叹?
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
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
诗人感叹岁月难再、世事茫然,也为
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
鹉洲。”写的是什么?
写诗人登黄鹤楼眼前所见的景色。
诗人由写虚幻的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
楼,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
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
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
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以一“愁”收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思乡的心情。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
游子要归乡,然而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
霭一片迷蒙,面对此情此景,思乡不见乡,诗
人眼底也生出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
和心系的乡愁。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情感。
诗人从楼的命名由来着想,以丰富的
想象力借传说落笔,后回到现实,种
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抒发
思乡之情,让人感到凄婉苍凉。
诗中哪一句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
空幻感?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诗中“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仙鹤”之外,它的指
向应该是即“一切”之意。“不复返”,更是涵覆了生不
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
“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如
果说这个词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千
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
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乡愁。
“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
中都有一个“空”字。
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和作用?
空余的“空”是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
的虚无,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空悠悠的“空”是徒然,强调时间上的
渺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失落。
这首诗每一联各描绘了黄鹤楼的什么景色?
近景、远景、日景、晚景。
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
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
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
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
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
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
这首诗每一联各描绘了黄鹤楼的什么景色?
近景、远景、日景、晚景。
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黄鹤楼
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
象恢宏;相互映衬的仙人黄鹤、名楼胜地、
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
,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
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