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ords you are searching are inside this book. To get more targeted content, please make full-text search by clicking here.
Discover the best professional documents and content resources in AnyFlip Document Base.
Search
Published by soonyong80, 2020-04-14 22:34:45

致橡树

致橡树

致橡树

舒婷

橡树(Oak)

橡树(Oak)

橡树果实(Acorn)

【朦胧诗派】

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诗坛上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歌流
派,打破了现实主义诗歌一统天下的局面,给文坛带
来了新的气息,它就是“朦胧诗”。其带有鲜明的
“异类”色彩和新的美学原则,向诗坛发起了强烈的
冲击。

 “朦胧诗”在诗歌内涵上追求自我价值,以现代意识
思考人的本质,在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下往往具有批判
意识和忧患意识,表现出冷色调。注重主题的创造和
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表现自我意识的闪念和幻觉,
诗歌意象往往带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

【朦胧诗派】

 “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
会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
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
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

 “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
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
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
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
起。

 代表诗人:舒婷、北岛和顾城

作者简介

 舒婷:
当代著名女诗人,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于

福建,初中未毕业便下乡插队,回城后做过多
种临时工。1969年开始写作,1979年开始在民
间刊物《今天》发表诗作。其诗歌构思独特,
情调婉约,复活了中国新诗中表达个人内心情
感的那一线索,拓展了崭新的审美视野,具有
较高的艺术水平。代表诗作有《致橡树》《双
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舒婷近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凌霄花 (Chinese trumpet
creeper)

也不只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只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阳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木棉树(silk cotton tree)

木棉树(silk cotton tree)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 流岚、 红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内容赏析

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
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
可以说是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 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
“夫贵妻荣”式的以人身依附为根基的两性关系,同
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只注重于相互给予的互爱原
则,它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
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
为前提。

 这是新时代的人格在性爱观念上对前辈的大跨度的超
越。这种超越出自向来处于仰视、攀附地位的女性更
为难能可贵。诗歌对爱情理想的歌唱、高扬,树立在
极有思想含量、极有力度的否定之上。

内容赏析

全诗共36行。
 1至13行借用一系列自然物进行象征类比,对攀附

(“凌霄花”)和单方面奉献(“险峰”)这两种以
一方的压抑、萎缩和牺牲为爱的前提的爱情观作了深
刻的否定,这正是以对立的价值面对现代爱情理想构
成的深刻有力的反衬。

 14至31行正面抒写理想的爱情观:爱情的双方在人
格上完全平等,既保持各自的独立个性,又互相支持,
携手并进。

 32至36行写真正的爱情就应该既爱双方的人品,也爱
他的理想——忠于祖国。

橡树 vs 木棉

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

 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
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
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
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
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艺术表现

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
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
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

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
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
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
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
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

艺术表现

诗歌之所以采用整体象征,也由于诗人的构思
意图不一定把作品题旨局限于爱情的视野。从
橡树与木棉的意象构成中同样可以合理地引申
出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
任,同时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独立这种道德理
想。

思考题1

 这首诗歌可以分为几层 ?概括各层大意。
 以“不,这些都还不够 ”为分界线分为前后

两层。
 第一层:宣告了自己不愿意为男性的附庸(泛

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表达了对
世俗的爱情观的否定。
 第二层:表达了诗人新型的现代爱情价值观。

思考题2

 第一层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
 “凌霄花”、“痴情的鸟儿” 、“泉源”、“险

峰”、“日光”、“春雨” 。

 这些意象有哪些特点?
 均表现出依附橡树或无偿付出自己的特点。

 诗人通过哪些词语来表明自己对上述意象的态度?
 “不像” “不学” “不止”,表现了诗人对旧观

念旧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反叛。

思考题3

 诗中的“橡树”和“木棉”有何深刻的含义?

 橡树——铜枝铁干——男性的阳刚
 木棉——红硕的花朵——女性的阴柔

对偶句

对偶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
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法。
对偶句是由对偶组成的句子。

对偶的句式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铿锵,
便於记诵。

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联,很多就是很好的对偶。

思考题4

 文中有几组对偶句,请在文中找出来并思考这些
句子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爱情观。

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在相知相依相恋、相互平等独立的基础上,共建
新型的爱情

否 观点提出 肯

定 体 作我 定
现 为必
凌霄花 慰 树须 根,紧握在地下
鸟儿 藉 的是 叶,相触在云里
形你
与 象近
泉源 依 和旁 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险峰 附 你的 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日光 的 站一
意 在株 仿佛永远分离
象 一木


春雨 起 棉 却又终身相依
。,

象征的运用

※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

 以作为慰藉、依附的意象出现,象征着传统婚恋
观中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和顺从。

※橡树、木棉、铜枝铁干、红硕的花朵

 以铜枝铁干的橡树象征男性的阳刚之气,以开满
红硕的花朵的木棉象征女性的阴柔之美。

※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 象征着女性既表现出脆弱的一面,同样也拥有坚
强独立的内心。

总结

爱情诗的内容,非常容易流于一般。但舒婷的这首诗却
抛开了一般爱情诗直抒胸臆,表达或热烈或悲伤的感情的老
套,以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独特的爱情观。诗歌第一层
以一组意象否定了传统婚恋中女性总是依附、顺从于男性而
丧失自己的尊严和地位的观念,激昂强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
一泻行千里,不可阻挡,仿佛吐尽千年以来积压在女性心中
愤恨不平的块垒。表现了诗人对旧观念的反抗。第二层感情
趋于平缓,表达了自己理想的爱情是建立在男女平等,互相
尊重,互相关怀的基础上,在漫长的岁月中相依相伴,只有
这样爱情才能更加具有生命力。而这样的爱情才是作者追求
的。舒婷以她的敏感、清醒和深刻喊出了女性对独立人格、
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她不被世俗所羁绊,表
达了一个成熟的知识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憧憬。


Click to View FlipBook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