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ords you are searching are inside this book. To get more targeted content, please make full-text search by clicking here.
Discover the best professional documents and content resources in AnyFlip Document Base.
Search
Published by cheewan_yen, 2016-03-09 12:23:54

2016华文教师研习营材料

马来西亚华文教师研习营用材料

成全一棵树

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它们栽在门前。
母亲栽种完毕后,她的一个孩子从门里一拐一拐地出现了。“妈妈, 把这棵小树也栽下
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 它又痩又小,一点也不强壮,甚至
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残疾。孩子擎
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等看到孩子
眼 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
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
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的都大、都深。
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洗水。
不久,那棵树苗和其它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 叶片稍细小了些。
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小树一天一天长大。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它的哥哥姐姐们壮实,显得有些
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母亲吃惊了。她是一天一天看着孩
子给它们浇水的。孩子都是一棵树一桶水,从不为自己的那棵多浇。她吃惊的是,在相同的
条件下,那一棵为什么会长得分外壮实呢?
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最小的孩子也去学校读书。而在此之
前,她是不想,也没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读书。
岁月如梭,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有一天,他陪着母亲说话,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 你知道这棵树为什
么比那些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母亲望着已人到中年的儿子,平静地笑了。她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
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儿,后来有一天半夜我
悄悄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
让你上学堂了吗’? 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去偷偷喂那树,知道你把那树当成你自己,
希望自己变得跟别人一样强大啊!”

朋友四型

余光中
一个人命里不见得有太太或丈夫,但绝对不可没有朋友。即使是荒岛 上的鲁滨逊,也
不免需要一个“礼拜五”。一个人不能选择父母,但是除 了鲁滨逊之外,每个人都可以选择
自己的朋友。照说选来的东西,应该符 合自己的理想才对,但是事实又不尽然。你选别人,
别人也选你=被选, 是一种荣誉,但不一定是一件乐事。来按你门铃的人很多,岂能人人都
令 你“喜出望外”呢?大致说来,按铃的人可以分为下列四型:
第一型,高级而有趣。这种朋友理想是理想,只是可遇不可求。世界 上高级的人很多,
有趣的人也很多,又高级又有趣的人却少之又少。高级 的人使人尊敬,有趣的人使人喜欢,
又高级又有趣的人,使人敬而不畏, 亲而不狎,交接愈久,芬芳愈醇。譬如新鲜的水果,
不但甘美可口,而且 富于营养,可谓一举两得。朋友是自己的镜子。一个人有了这样的朋

1

友, 自己的境界也低不到哪里去。东坡先生杖履所至,几曾出现过低级而无趣 的俗物呢?
第二型,高级而无趣。这种朋友,有的知识丰富,有的人格高超,有 的呢,“品学兼优”

像个模范生,可惜美中不足,都缺乏那么一点儿幽默 感,活泼不起来。跟他交谈,既不像
打球那样,你来我往,此呼彼应,也 不像滚雪球那样,把一个有趣的话题越滚越大。精力
过人的一类,只管自 己发球,不管你接不接得住。消极的一类则以逸待劳,难得接你一球
两 球。无论对手是消极积极,总之该你捡球,你不捡球,这场球是别想打下 去的。这种朋
友的遗憾,在于趣味太窄,所以跟你的“接触面”广不起 来。天下之大,他从城南到城北
来找你的目的,只在讨论“死亡在法国现 代小说中的特殊意义”。为这种朋友捡一晚上的球,
疲劳是可以想见的: 这样的友谊有点像吃药,太苦了 一点。

第三型,低级而有趣。这种朋友极富娱乐价值,说笑话,他最黄; 说故事,他最像;
消息,他最灵通;关系,他最广阔;好去处,他都 去过;坏主意,他都打过。世界上任何
话题他都接得下去,至于怎么接 法,就不用你操心了。他的全部学问,就在不让外行人听
出他没学问。 至于内行人,世界上有多少内行人呢?所以他的马脚在许多客厅和餐厅里 跑
来跑去,并不怎么露眼。这种人最会说话,餐桌上有了他,一定 宾主尽欢,大家喝进去的
美酒还不如听进去的美言那么“沁人心脾”。 会议上有了他,再空洞的会议也会显得主题正
确,内容充沛,没有白开。

如果说,第二型的朋友拥有世界上全部的学问,独缺常识,那么 k 一型的 朋友则恰恰
相反,拥有世界上全部的常识,独缺学问。照说低级的人而有 趣味,笔非低级趣味,你竟
能与他同乐,色非也有低级趣味之嫌?不过人 性是广阔的,谁能保证自己毫无此种不良的
成分呢?

第四型,低级而无趣。这种朋友,跟第一型的朋友一样少,或然率相 当之低。这种人
当然自有一套价值标准,非但不会承认自己低级而无趣, 恐怕还自以为又高级又有趣呢!

(余光中《朋友四型》,有改动)

你有多重要

孙道荣
汽车进入了山区,山路崎岖不平,颠得人五脏六腑都翻腾出来。车上 只有十几个乘客,
坐在后几排的乘客,因为颠得吃不消,都挪到了前排。
他却主动移到了最后一排,五个座位连在一起,正好可以躺下来。他 太需要休息了。
这段日子,工作丢了,谈了好几年的女朋友也吹了,整个 人完全处在心灰意懒之中,连续
十几天吃不下睡不着,他觉得自己走到了 人生的绝境,自己是那么渺小,存不存在都不重
要。此行,他想在了断自 己之前,回老家再看一眼可怜的双亲。
突然,在一阵剧烈的撞击后,汽车猛地停了下来。
出车祸了!车厢里,立即爆发出一片惊叫声、哭喊声=一片混乱之 后,大家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虽然都有不同程度的撞伤,但看来都无大 碍。大家稍稍松了口气,探头窗外,
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看, 让他们惊出一身冷汗:车于悬在路边的半空中,晃晃
悠悠,而下面,是一 个峡谷!大家这才发现,车子是斜的!车头向下,尾巴翘起。
车内再次爆发出绝望的哭喊声,混乱之中,倾斜的汽车剧烈地摇晃, 随时都可能坠落。
他看看身边,最后一排只有他一个人。窗户是开着的,他轻轻移到窗 前,看看外面,
还好,还有近半个车身挂在路牙上,只要从窗户跳出去, 他就获救了。他站起来,探身准
备往外跳,可是,因为他的移动,车厢猛 烈地颤动了一下。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自己跳下
去,整个汽车可能因为重心 失衡而坠落。前面的乘客发出惊呼:你不能跳出去,不然我们

2

可就都完了!
是的,他不能只顾自己跳出去,那可能将置一车人于死地。可是,如果 不马上跳出去,

汽车可能随时坠落,那自己也将与大家同归于尽了。他不怕 死,他这次回乡,就已经做好
了死的打算。他冷静地判断了一下形势。他知 道,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车头和车尾重量的
稍稍改变,都可能使微弱的平衡 打破,而致车毁人亡。其他乘客都在汽车的前半部分,车
尾只有他一人,他 是这个平衡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他这一生,从来也没有这么重要过!

现在,唯一可行的自救办法是,他保持不动,维持这个平衡,让前面 的乘客,慢慢往
后移,再从窗户逃出险境。

他对大家说,我不动,你们一个一个从前面挪过来。千万不能挤,不 要慌张,一个一
个来!在他的指挥下,离他最近的一位乘客,一点一点, 向车尾爬过来。汽车轻轻地摇晃
着,每一次抖动,都揪着大家的心。

第一位乘客,成功地移到他身边,从窗户跳了出去。又一位'乘客爬了 过来。十几位乘
客都获救了。受伤的司机也爬了出来。

他最后一个从窗户跳了出来。汽车晃了晃,没有坠落。
惊魂未定的乘客们,都安全获救了。等大家定下神来,才想起坐在最 后一排的那个小
伙子。如果没有他的沉着和勇敢,不敢想象,会是怎样不 堪的后果:大家四处找他,想向
他表达谢意,却没有找到。
他已经悄悄走了。他的家就在离此地只有几公里的山坳里,上中学 时,为了省路费,
他就常常一个人从这条山路步行回家。十年前,也是从 这条山路,他走出了大山,他是他
们山寨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他曾经 令多少人为之自豪啊。而之前的挫败,相比以前,
是多么微不足道。此时 他终于明白: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很重要,即使是一粒微尘。
落日的余晖洒满山林。他拐进一条小路,这样可以早一点到家。归巢的 鸟儿们,成群
结队,从他的头顶掠过。他要从这里,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孙道荣《你有多重要》,有改动)

我的学生姜淑梅

艾苓

在我的学生中,姜淑梅同学年纪最大,学龄最长,她芳龄七十五,学龄十五年。在
我的学生中,她和我最亲近,她是我妈。

十六年前,爸妈坐车回山东,快到老家时出了车祸,爸撒手而去,妈就在现场。那
段时间我在外求学,不知道妈是怎么挺过来的。寒假的时候,妈让我多买点毛线,说睡
不着觉的时候学着织毛裤,没过多长时间,她就给我和老公各织了一条毛裤,还给我织
了一件坎肩,织得我好心疼,我再次劝她:“学认字吧,你不是一直想认字吗?我们都
可以给你当老师。”妈很犹豫:“俺这个岁数还行吗?要不俺就试试?”

事实证明妈很行,几个月以后,她就能读幼儿故事了,她说:“有些字不认识,一
顺就顺下来了。”我那时只是众多老师中微不足道的一个,身边的孩子、街上的行人都
是她的老师,牌匾、广告、说明书、电视字幕都是她认字的教材。

妈的学习生活总被各种事情打断,没有了爸,妈就把自己变成一块大补丁,哪家的
生活出现漏洞,她就把自己及时补到哪里:表弟开小吃店人手少,她听说了就去打下手;
小妹生孩子,她就帮着带孩子;二嫂病倒了,她又过去照顾二嫂照顾那个家;大家都忙
的时候,她同时带着外孙女和重孙子……

3

1998 年,我的第一本散文集入选“二十一世纪文学之星丛书”,我请妈在我的书上签名
留念,她说:“俺得想好了练好了再写。”她想好了两句话,让我一笔一划写在纸上,她一笔
一划地照着练,练了一整天,那两句话是:“根是苦菜花,发出甘蔗芽。本是乌鸦娘,抱出
金凤凰。”在所有签字中,妈写的字最认真,有着儿童学字般的整齐。我有些惭愧,知道自
己不是凤凰,是喜欢鸣唱的鸟,在朝她希望的方向飞。

孩子上大学后,妈成了我唯一的心事。我要接她跟我同住,她不肯,说:“你跟你公公
婆婆在一起生活得挺好的,俺去了容易出现矛盾。俺是你亲妈,你肯定对俺亲,你对俺亲,
你婆婆心里能好受吗?咱得替人家想想。”在我多次劝说再三保证后,2010 年她犹犹豫豫地
过来住了几个月,2011 年算是比较安心地住下来了。

妈喜欢看书,先是戴着老花镜看《一千零一夜》,后来看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集,
翻来覆去地看,她最喜欢乔叶的小说《最慢的是活着》,河南和山东风俗相近,她说:“这小
姑娘写得太好了,细节真细,是这么回事。”看完获奖散文,她说:“人家是比你写得好。”
我就势劝她:“你也学写作呗,你有一肚子故事,不写出来就太可惜了。”她一个劲摇头:“俺
能对付着看书,就谢天谢地了。好多有文化的人都不会写作,俺哪能学会?”

今年六月,学会了几首新歌,学会在电子琴上弹《苏武牧羊》,她有了自信,跟我说:
“俺要跟你学写作,写不好,你就当素材。”好不容易混上专职老师,我赶紧给她提供写作
工具,一沓作废的打印纸和几支笔。第一天写了几行字,她连连摇头:“手不好使了,连一
道都画不直,像锯齿。”我说:“谁开始写字都这样,慢慢来。”十天以后,她开始惊喜:“做
梦也想不到,俺会写这么多字。”

最初写的两个故事都很传奇,是她听来的,写了好些天,我跟她讲:“要写就写自己的
故事,你的经历就很传奇。你要想象着对面坐着一个人,从来没听过你的故事,你要从头到
尾讲给他听。”我建议她先写闯东北的事,一件事写一篇。

姜淑梅同学悟性好,这回写得很顺利,有故事,有细节。也有不合格的,几件事写到一
篇文章里,我让她重写,她呵呵笑:“这老师还挺严格呢。”我也笑:“对学生必须得这样。”

姜淑梅同学年轻时的容颜我没有印象,我看到的是她越老越美的晚年,她一头白发,目
光清澈,喜欢穿白裤红衫或绿衫,历经沧桑后,她还保留了那么多的善意、激情和好奇心。
她跟人讲:“跟着作家学写作,这才叫‘跟啥人学啥人,跟着神婆子会下神’。”她不知道,
她一直都是我的导师,跟她学了四十多年,我才走到今天。

六十学写字,七十来写书

姜淑梅

有人跟俺说,人生有“五大重要”,第二重要的就是上学摊上好老师。七十多岁的时候,
俺遇到一个好老师,老师比俺小三十岁。

老师家有很多书,她说:“想看哪本看哪本,你随便看。”俺找出来《一千零一夜》,
挺厚的两本书,先看上册,又看下册。书里有很多字俺不认得,那俺也看,有的字能蒙出来,
有的字蒙不出来。蒙不出来的字,俺就问老师。两本书看完,俺多认了不少字。

后来,老师买回来“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的书,她看了觉着好,也让俺看。书里有
些字俺不认识,可还能看懂,看了也觉着好。

老师问:“你说说哪里好?”
俺说:“细节真细,跟真事似的,是那么回事。”
那些作家里,俺最喜欢乔叶,她写的故事在河南,跟山东老家的风俗差不多,老家

4

的事俺一下就想起来了。
跟老师看了两年书,认了两年字,老师跟俺说:“你也学写作呗,你有一肚子故事,

不写出来太可惜了。”
俺叹口气,说:“俺早就是坐吃等死的人了,能对付着看书,就谢天谢地了。好多有

文化的人都不会写作,俺哪能学会?”
老师说:“试试呗,不试你咋知道?试了你就知道了。”
说这话的时候,是二〇一二年四月末,俺周岁七十五。老师跟俺说了几次,说得俺

有点儿活心了。
俺是安达的五七工,也叫家属工,五月份和十一月份都得回去认证,让人家看看你

是不是活着,不认证工资就给你停了。
五月份回安达,俺对二女儿说:“这次回绥化,俺想跟你大姐学写作。”
二女儿说:“写吧,东边茅楼没纸了。”
俺去大儿家,说:“儿子,俺再去绥化,跟你大妹妹学写作。”

大儿说:“妈呀,你要能发表文章,胡锦涛就来接见你。”
俺去大庆看三哥,俺说:“哥,这次回绥化,俺跟爱玲学写作去。”

三哥是个文明人,啥也没说,哈哈大笑,三哥很少这样笑。笑了一会儿,三哥说:
“写吧,写吧。”

他们要不这么说,俺劲头可能还不大。他们这么说,俺的劲头倒大了。
六月份回到绥化,俺跟老师说:“你让俺干啥俺干啥,你让俺咋写俺咋写。写不好,
你就当素材。”
老师笑了,给俺找了两支铅笔、一块橡皮,还给俺一沓废纸,纸上已经有字了,她让
俺在背面写。拿起笔来,俺手哆嗦,横也写不平,竖也写不直,一天写不出两句话来。
俺问老师:“俺这样还能写作?”
老师说:“别着急,谁开始写字都这样,慢慢来。你现在就是一年级小学生,从头开
始学。”
写了十多天,手不哆嗦了,横竖也比原来平直了,一天能写三行五行字。老师天天夸
俺,说俺有进步。到了六月末,老师说:“你可以写作了,想写啥写啥。”
俺想,写就写老故事,越稀奇越有意思。先写的是胡子打百时屯的事,娘讲给俺的。
又写家里请来跳大神的,正好赶上地震,吓得大神尿了裤子,爹讲给俺的。
这两个故事吭哧瘪肚写了很多天,遇到不会写的字就空着,哪页纸上都有很多空。老师
下班回来,把俺不会写的字一笔一画写到本上,俺再照着样子填上。好不容易写完了,觉得
写得还行,给老师交作业。
老师看了俺的故事,跟俺说:“这两个故事挺好的,就当是练习了,你先放好。从现
在开始,你写自己的故事,就写你经历过的事。”
“俺经历的事多了,写啥?”
“先写你来东北那段,一个故事写一篇文章。写的时候你要想着,你对面坐着一个人,
他从来没听过你讲的故事,你要从头到尾讲给他听。”
俺说:“行,记住了。”
老师对俺可严了。刚开始,俺把出疹子住的宿舍、后来住的大宿舍和三家合买的房子
写到一篇文章里,老师说:“不行,拿回去重写。这是三篇文章,必须单独写出来。尤其是
大宿舍,必须好好写。”
俺说:“就是一个大宿舍,没啥写的。”
老师说:“几十家住在一个大宿舍,怎么可能没故事呢?你好好反省反省,如实交代。”
俺说:“半夜起夜,有找不到家的,也有找错地方的。”

5

老师问:“还有什么?”
俺说:“有几个打呼噜的,可响了,聒得俺睡不着觉。后来干活儿累,就能睡着了。”
老师说:“这样的细节越多越好,你还能想起什么来?”
俺说:“晚上先都平躺着睡。要是半夜翻身侧躺一会儿,想再平躺就难了,那点儿地
方早让人占了。”
老师笑了,说:“好,太好了,去写吧。”
没过多长时间,俺把熬碱和卖碱写到一篇文章里,老师说:“熬碱必须单独写。”
俺不同意,说:“一个熬碱没啥意思。”
老师说:“不行,必须写。你知道熬碱是咋回事,现在的人不知道,你得讲给他们听。”
俺说:“明白了,老师你真能挖。”很多文章都这样,让她一点儿一点儿挖出来。后来
俺摸着规律,不用她挖,俺自己挖。一门心思想着写作,过去的事一件连着一件都想起来了。

来东北那段故事写完了,老师帮俺整理好,放到她博客上。她跟俺说:“你写的都
是好东西,写得太好了,一定能发表。”

俺说:“老师你别哄俺了,你不哄俺,不夸俺,俺也写。一个字不发表,俺都高兴,
当了一辈子文盲,老了老了会写字了,有学问了。”

老师说:“不哄你,你写得确实好。”
老师没哄俺,很多人喜欢看俺的白话故事,他们看完了,在老师的博客上留言。俺不
会拼音,不会查字典,也不会用电脑,老师就给俺念那些留言,他们都说得那么好。有个叫
马国兴的先生,还把俺写的文章推荐给《读库》。今年四月份,《读库》还真发表了,给了三
千块钱稿费,这是俺做梦也没想到的奇事。
俺打电话给大儿,说:“俺发表文章了,你让胡锦涛来接见俺吧。”
大儿嘿嘿笑,说:“妈,你文章发表得不是时候,胡锦涛跟我一样,已经退休了。”
老师跟俺说:“等着吧,肯定有人给你出书。”
俺没事用扑克算卦,算了好几回都不顺,出不了书。
这回老师又说对了,没过几天,磨铁图书公司创新空间找到老师,商量出书的事。
俺这个老师不简单吧?她是俺大女儿张爱玲,在黑龙江省绥化学院教书,作家,教的
就是写作。没有这个老师,俺还啥也不是。
回头想想以前实在寒心,俺差点儿就做掉这个女儿。怀她的时候,闹小病晚,跟原来
不大一样,俺跟丈夫说:“这个准是闺女。”俺有三个儿子了,再添个闺女,以为他得和俺一
样高兴。没想到他生气了,作了,逼着叫俺去做流产。
俺不去,说:“不管是闺女是儿子,最少俺要四个孩子。”
他说:“这个是闺女,咱就得做了去。”
俺说:“孩子在俺身上,俺就不去做。”
本来闹小病不能吃饭,总想吐,天天看见他丧拉着脸,俺实在受不了。有天下午,俺
去医院了。
妇产科大夫说:“现在四个月了,不能做,做了有危险。”
俺说:“没事,俺身体好。”
大夫说:“我劝你还是别做了。今天上午来了个十八岁的大闺女,怀孕四个月,没结
婚。闺女的妈叫闺女把孩子做掉,另嫁别人。手术是张大夫做的,张大夫对她妈说,孩子大
了,有危险。她妈说,有啥事也不怪你,非做不可。结果,把闺女做死了。闺女的男朋友在
门外,本来心疼不敢进屋,怕进屋挨打。听见屋里有哭声,几步走进产房,抱住爱人哭。闺
女的娘上去要打,男孩一脚蹬过去,哭着说:‘老东西,你毁了俺的大人孩子,毁了俺的一
家!’尸体推到太平间,他还在后边哭着追呢。”
俺说:“俺不怕死,俺死了也没人哭,你还是给俺做了吧。”

6

大夫说:“你不怕死,医院怕。你非要做,明天大夫都在的时候再商量吧。”
第二天早上,俺跟丈夫说:“今天你别上班了。”
丈夫问:“啥事?”
俺说:“你跟俺做流产去。”
丈夫说:“做个流产,去这么多人有啥用?”
俺说:“孩子四个月了,大夫说做不了,有生命危险。俺非要做,她叫俺今天去。你
做好收尸的准备吧。”
丈夫说:“咱不去了。”

俺说:“你不去了?你不去俺自己去。”俺抬腿就走。
他拉住俺,没叫俺去。从那以后,他再也不作了。
生了闺女,爷爷奶奶都不高兴,总拉着脸。刚出满月,婆婆就想叫俺去砖厂推车子。
俺说:“身上没劲儿,晚几天再去上班。”

婆婆说:“推那小车跟玩似的,俺看有点儿劲儿就能推着跑。”
公公听见了,骂婆婆:“你他娘的去推!那叫一千多斤的车子,你他娘的去玩!”

俺上班以后,回到家也有的是活儿,俺老师躺了八个月,爷爷奶奶谁也不抱。三弟
结婚后,弟妹才给抱起来了。弟妹说:“你们这是啥人家?孩子八个月还不抱,啥时候能会
走啊?”到了一岁半,老师才会走。

一九九一年,老师得了一个海内外散文比赛的一等奖,去南京领的奖。那段时间俺走
路飘轻,心里可舒服了。

一九九九年,老师出版了第一本书,书名叫《领着自己回家》。她专门拿出一本书,
请给过她帮助的人签字留念。在上面签字的,有她的领导,也有她的朋友。她一个一个念给
俺听,人家写的话都那么好。老师说:“你对我的帮助最大,你也给我签字吧。”

俺说:“自己的名都不会写,俺给你写啥呀?”
老师说:“写上名就行了,你先练练。”
俺说:“今天天黑了,明天再写吧。”
夜里睡醒了,俺也想了几句话:“根是苦菜花,发出甘蔗芽。本是乌鸦娘,抱出金凤
凰。”天亮以后,让老师一笔一画写到纸上。俺从早上八点练到下午三点,手不哆嗦,天也
要黑了,才写到书上。

哪承想,俺这乌鸦娘老了老了,要变成俊鸟了。
来绥化以后,老师一共让俺学了三样东西:唱歌、弹琴、写作。
俺以前就喜欢唱歌,有些歌知道调,不知道歌词。老师先在网上找,再让女婿给打印
出来。俺没事就唱,有时候去找爱唱歌的邻居,俺们一起唱。开始气短不够用,现在越唱气
越足。
俺不知道电子琴上哪儿是哪儿,也不懂简谱。老师抄了几个歌的简谱,数字写得挺大,
她还在电子琴上用黑笔标出数字来。有个邻居过来教过一回,教过一回就不来了,他说:“要
是一点儿乐理知识都不会,学起来肯定吃力。”俺老师也不会弹,但她比俺学得快,先弹出
调来。俺也照着简谱,到电子琴上找能对上号的数字,慢慢也弹出调来。
这三样东西都是让俺开心的玩具,俺最喜欢玩的还是写作。玩着玩着,天短了;玩着
玩着,有奔头了;玩着玩着,心里亮堂了。现在又玩出稿费,玩出书,玩上瘾了,还得接着
玩。

侯银匠

汪曾祺

7

侯银匠店的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
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在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抓子儿、踢毽子的
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的
很精到。
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亲。侯银匠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
的陆家老三。侯银匠问菊子的意见,菊子说“爹做主!”侯银匠拿出一张小照片,让菊子看,
菊子噗嗤一声笑了。“笑什么?”——“这个人我认得!”从菊子的神态上,银匠知道女儿是
中意的。
定亲后,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婚。三天一催,五天一催,侯菊有点不耐烦:“总的给人
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个戒指。侯菊说:
“不是我稀罕金东西。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饰带不完。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
的,带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于是加工细作,
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
爹问菊子还要什么,菊子指指花轿,说:“我要这顶花轿。”
“这是顶旧花轿,你要它干什么?”
“我看了看,骨架都还是好的,我会把它变成一顶新的!”
侯菊动手改装花轿,买了大红缎子,各色丝绒,飞针走线,一天忙到晚。她又请爹打了
两串小银铃,作为飘带的坠脚,轿子一动,银铃碎响。轿子完工,很多人都来看。转过年来,
春暖花开,侯菊就坐着这顶手制的花轿出门。临上轿,菊子说了声:“爹!您多保重。”鞭炮
一响,老银匠的眼泪就下来了。
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
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侯菊有什么呢?她有这顶花轿。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
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这样每月都有进项。她把钱放在抽屉里,对丈夫说:
“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
陆家一天三顿饭都归侯菊管。陆家人多,众口难调,老大爱吃硬饭,老二爱吃烂饭,公
公婆婆爱吃焖饭。侯菊竟能从一口锅里煮出三样饭。
公公婆婆都喜欢三儿媳妇。婆婆把米柜的钥匙交给了她,公公连粮行账簿都交给了她,
她实际上成了陆家的当家媳妇。她才十七岁。
侯银匠有时以为女儿还在身边。他的灯盏里油快干了,就大声喊:“菊子!给我拿点油
来!”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
女儿有时提了两瓶酒回来看她,椅子还没做热,就匆匆忙忙走了,陆家一刻也离不开她。
侯银匠不会打牌,也不会下棋,他能喝一点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慢酒。两块茶干,
二两酒,就够他消磨一晚上,侯银匠突然想起两句唐诗,那是他斩金在银簪子上的。想起这
两句诗,有点文不对题: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两个感恩节①的绅士

欧•亨利
(1)斯塔弗·皮特坐在联合广场喷泉对面人行道旁边的第三条长凳上。九年来,每逢
感恩节,他总是不早不迟,在一点钟的时候坐在老地方。但是,斯塔弗·皮特今天出现在一
年一度的约会地点,似乎是出于习惯,而不是出于饥饿。

8

(2)皮特一点儿也不饿。来这儿之前他刚刚大吃了一顿,如今只剩下呼吸和挪动的力
气了。他的衣服当然褴褛,衬衫前襟一直豁到心口,可是夹着雪花的十一月的微风只给他带
来一种可喜的凉爽。因为那顿特别丰富的饭菜所产生的热量,使得斯塔弗·皮特不胜负担。

(3)那顿饭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他路过五马路起点附近的一幢红砖住宅,那里住有
两位尊重传统的老太太。她们派一个佣人等在侧门口,吩咐他在正午过后把第一个饥饿的过
路人请进来,让他大吃大喝,饱餐一顿。斯塔弗·皮特去公园时,碰巧路过那里,给管家们
请了进去,成全了城堡里的传统。

(4)斯塔弗·皮特朝前面直瞪瞪地望了十分钟之后,觉得很想换换眼界。他费了好大
的劲儿,才慢慢把头扭向左面。这时,他的眼球惊恐地鼓了出来,他的呼吸停止了,他那穿
着破皮鞋的短脚在砂砾地上簌簌地扭动着。

(5)因为那位老先生正穿过马路,朝他坐着的方向走来。
(6)九年来,每逢感恩节,这位老先生总是来这儿寻找坐在长凳上的斯塔弗·皮特,
总是带他到一家饭馆里去,看他美餐一顿。
(7)老先生又高又瘦,年过花甲。他穿着一身黑衣服,鼻子上架着一副不稳当的老工
眼镜。他的头发比去年白一点儿,稀一点儿,而且好象比去年更借重那支粗而多节的曲柄拐
杖。
(8)斯塔弗·皮特眼看他的老恩人走近,不禁呼吸短促,直打哆嗦。
(9)“你好。”老先生说,“我很高兴见到一年的变迁对你并没有什么影响,你仍旧很
健旺地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逍遥自在。仅仅为了这一点幸福,今天这个感恩节对我们两人都
有很大的意义。假如你愿意跟我一起来,朋友,我预备请你吃顿饭,让你的身心取得协调。”
(10)老先生每次都说同样的话。九年来的每一个感恩节都是这样。这些话本身几乎成
了一个制度。除了《独立宣言》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同它相比了。以前在斯塔弗听来,它们
象音乐一般美妙。现今他却愁眉苦脸,眼泪汪汪地抬头看着老先生的脸。细雪落到斯塔弗的
汗水淋漓的额头上,几乎咝咝发响。但是老先生却在微微打战,他掉转身子,背朝着风。
(11)斯塔弗抬着头,瞅了他一会儿,自怨自艾,好不烦恼,可是又束手无策。老先生
的眼睛里闪出光亮,他脸上的皱纹一年比一年深,但他那小小的黑领结依然非常神气,他的
衬衫又白又漂亮,他那两撇灰胡髭典雅地翘着。
(12)“谢谢你,先生。非常感谢,我跟你一起去。我饿极啦,先生。”
(13)饱胀引起的昏昏沉沉的感觉,并没有动摇斯塔弗脑子里的那个信念。老先生带着
他的一年一度的受惠者,朝南去到那家饭馆和那张年年举行盛宴的桌子。
(14)“老家伙来啦,”一个侍者说,“他每年感恩节都请那个穷汉吃上一顿。”侍者
在桌子上摆满了节日的食物——斯塔弗叹了口气,举起了刀叉。
(15)在敌军中杀开一条血路的英雄都没有他这样勇敢。火鸡、肉排、汤、蔬菜、馅饼,
一端到他面前就不见了。他跨进饭馆的时候,肚子里已经塞得实实足足,食物的气味几乎使
他丧失绅士的荣誉,但他却象一个真正的骑士,打起精神,坚持到底。
(16)一小时之后,斯塔弗往后一靠,这一仗已经打赢了。
(17)“多谢你,先生,”他象一根漏气的蒸气管子那样呼哧呼哧地说,“多谢你赏了
一顿称心的中饭。”
(18)接着,他两眼发直,费劲地站起身来。一个侍者把他象陀螺似地打了一个转,推
他走向门口。老先生仔仔细细地数出一块三毛钱的小银币,另外给了侍者三枚镍币做小账。
(19)他们像往年那样,在门口分了手,老先生往南,斯塔弗往北。
(20)在第一个拐角上,斯塔弗转过身,站了一会儿。接着,他的破旧衣服象猫头鹰的
羽毛似地鼓了起来,他自己则象一匹中暑的马那样,倒在人行道上。

9

(21)救护车开到,年轻的医师和司机低声咒骂他的笨重。既然没有威士忌的气息,也
就没有理由把他移交给警察局的巡逻车,于是斯塔弗和他肚子里的双份饭就给带到医院里去
了。

(22)过了一小时,另一辆救护车把老先生送来了。他们把他放在另一张床上。
(23)不多久,一个年轻的医师碰到一个眼睛讨他喜欢的年轻的护士,便停住脚步,跟
她谈谈病人的情况。
(24)“那个体面的老先生,”他说,“你怎么都猜不到,他几乎要饿死了。从前大概
是名门世家,如今落魄了。他告诉我说,他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节选自作者同名小说)

【注】①1620 年,英国清教徒因不堪宗教压迫,乘坐“五月花号”船来到美洲普利茅斯,首批船员上有英
格兰、苏格兰和茶兰夭移民一百零二人。移民定居后的次年,为庆祝第一次收获,感谢上帝的恩惠,制订
了感恩节,后成为美国法定节日,一般在每年十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chì chù)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10

到了颓圮(pǐ)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得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11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神女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1981 年 6 月于长江

12


Click to View FlipBook Version